工程机械行业信用销售方式比较分析及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5 06:5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程机械行业信用销售方式比较分析及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程机械行业信用销售方式比较分析及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工程机械行业信用销售方式比较分析及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机械行业信用销售方式比较及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增加销售量,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已开始尝试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来扩大产品销售。目前我国已有的信用销售方式有分期付款、银行按揭、以租代售、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信用销售方式是目前国内较新的信用销售方式。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信用销售方式的具体操作模式:工程机械用户与供货商进行工程机械设备买卖条件洽谈,融资租赁公司根据用户的买卖条件与供货商签订买卖合同,融资租赁公司与工程机械用户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信用销售模式有供货商、融资租赁公司、用户三方组成,供货商与融资租赁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为工程机械用户提供融资和设备。

1.工程机械分期付款与融资租赁的比较

1.1 工程机械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是在银行按揭未开展前,制造企业普遍采用的信用销售方式。工程机械分期付款具体操作模式:供货商与用户签订产品买卖分期付款合同,用户在一定期限内分期向供货商支付设备价款,在付清货款前,由供货商保留所售设备的所有权。分期付款的方式,实质上是附条件买卖。供货商保留所有权,其实是债权人为实现保护自己债权而设定的一种担保。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用户的资金问题,增加了供货商的销售收入,同时也增加了供货商的应收账款,导致供货商大量的呆坏账。分期付款方式是供货商基于用户的信用状况给用户提供商业信用的方式。

1.2工程机械分期付款与融资租赁的比较

(1)对用户提供信用的主体不同。

分期付款方式是由供货商直接对工程机械的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融资租赁方式是由融资租赁公司对工程机械用户提供商业信用。

(2)对供货商的设备全款回款时间不同。

工程机械每台设备得金额都较大,供应商用于提供信用的资金能力有限。供应商为了不影响本企业的生产运营,分期付款方式的设备回款时间通常设定在一年内。用户的付款压力大,无钱付款时拖欠供应商资金,给供货商造成了大量的应收款和呆坏帐。用户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得设备,由融资租赁公司向供货商购买设备,短期内就能付清设备款,有利于供货商资金的及时回笼,促进供货商的销售和资金的回收,减少供货商的应收账款。

(3)用户所需的首付金额不同。

分期付款方式在提货前的首付款通常为50%以上,首付压力大。融资租赁设备的启动资金通常用户只需交纳20%左右的保证金。降低了用户的一次性投资固定资产的资金支出。

(4)用户的支付时间不同。

分期付款方式的付款总支付次数为2~3次,时间限制在一年内。融资租赁的租赁期限一般为2~4年,付款一般可以根据用户的特点按月付或按季付等根据用户的现金流情况灵活设计多种与企业生产相匹配的支付时间安排。

(5)供货商承担的风险不同。

分期付款方式,供货商要承担用户不按时支付货款的信用风险。融资租赁方式,供货商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了融资租赁公司,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信用风险。

分期付款的用户若拒付设备款,供货商可以收回设备,收回的设备已经成为二手设备,工程机械的设备通常贬值快,处理二手设备的成本高,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通过分期付款方式使得供货商要承担设备的处置风险。融资租赁方式销售的设备,设备的所有权人为融资租赁公司,用户如果拖欠或拒付租金,由融资租赁公司收回设备进行二手设备的处理,供货商无需承担设备的处置风险。

2.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和银行按揭的销售模式

2.1 工程机械银行按揭的销售模式

银行按揭销售模式最初是由银行、保险公司、供货商和用户四方共同来完成的。用户向供货商购买工程机械缺少资金,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在申请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时,由保险公司承担履约保证保险责任的业务。但是,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工程机械按揭贷款的实际出险率远远超出了保险公司的预期,最终导致保险公司退出,也使按揭销售一度搁浅。然而,相对于分期付款而言,对于供货商而言按揭销售的风险比较小。所以,虽然保险公司退出了按揭销售,但这种销售方式并没有停止。由于工程机械是可动资产,且大多数设备金额较大,保险公司退出以后大部分银行都对该业务有所顾虑,因此就出现了制造商“反担保”的按揭方式。目前光大等银行做的就是银行、制造商、供货商和用户四方的银行按揭,具体做法是制造商为供货商向银行进行反担保,如果一旦用户出险,供货商要先为用户清偿银行债务,如果供货商无能力偿还,制造商就会给予弥补。这种模式在不能进行全款销售的时候,是为大部分制造商和供货商所倡导的一种销售模式,它既可以为制造商保证回款,也可以为供货商扩大销售量。

2.2工程机械银行按揭与融资租赁的比较

(1)为用户提供信用的主体不同。

银行按揭是银行为工程机械用户提供的银行信用,融资租赁是融资租赁公司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用。

(2)两种方式的用户群体不同。

银行按揭只对信用状况好,有一定还款能的个人客户提供融资。融资租赁的用户对象包

括公司和个人。银行按揭方式针对的个人必须是有一定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以及年收入达到一定额度的有很好的还款保障的个人。由于我国金融的发展进度,融资租赁一直未进入工程机械领域,银行按揭是供应商运用的主要的信用销售方式。工程机械行业的真正用户通常为企业,企业要获得设备只能通过银行按揭方式,银行按揭只针对个人进行贷款,导致企业的领导人用个人资产进行信贷担保从而获得设备供企业使用,对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人实质上承担了部分无限责任,如果客户出现违约纪录还会影响到个人信用。融资租赁方式的客户包括了企业和个人。企业客户如果需要设备,就不用像银行按揭方式那样变相的由个人贷款,扩大了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个人用户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得设备,增加了个人客户获得融资的渠道。融资租赁方式的客户群体更广泛,更能促进工程机械的销售。

(3)设备的所有权人不同。

对于银行按揭方式,工程机械用户获得银行按揭贷款支付给供货商后,用户即设备的所有权人,银行为用户的债权人。而融资租赁方式中,在整个工程机械租赁期限内融资租赁公司是租赁设备的所有权人,用户享有设备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4)用户还款的灵活性不同。

在还款的灵活性上,融资租赁相比于银行按揭有明显的优势。银行基于本身控制风险的能力和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性,要求用户按月等额的还款,还款方式单一,难以与用户自身运营的现金流相匹配,使得用户的还款压力大,影响用户的经营生产。融资租赁公司由于既控制租赁物件的债权又拥有租赁物件的物权,风险小于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备使用的周期性特点灵活制定不同的还款方案,尽量使用户能在现金流充足、盈利能力好的时候多还钱,在现金流枯竭、盈利能力差的时候少还钱,缓解用户的还款压力,促进用户的持续经营。

(5)用户获得融资的程序繁简不同。

银行按揭方式有银行为用户提供贷款。银行基于银行内部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求,一笔业务需要经过多部门风险分析和审批才能决定是否放贷,从申请到审批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个月左右。融资租赁方式是融资租赁公司为用户提供融资。融资租赁公司由于是租赁物的法律所有权人,控制租赁物的物权,融资租赁公司整个融资程序简单、便捷。用户从申请到审批到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的时间通常为一周。

(6)制造商承担的风险不同。

通过银行按揭的方式销售设备,制造商要承担银行债权回购的风险。用户不按期偿还贷款,由制造商回购银行的债权后通过漫长的法律诉讼才能收回用户的欠款。融资租赁方式销售设备,无须制造商回购设备或债权,制造商承担的风险小。

3.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与以租代售方式的比较

3.1工程机械以租代售的销售模式

以租代售的销售模式是承租人与供货商签订租赁合同,先从供货商处长期租赁设备使用,通常租赁期限为2~3年,租赁期限内设备所有权归供货商所有,租赁期结束后,承租人向供货商购买该设备获得设备的产权。

3.2 融资租赁与以租代售方式的比较

尽管国家批准的融资租赁公司有几十家,但是工程机械行业的融资租赁起步较晚。目前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只有几家,并且才刚刚开始,业务量较小。虽然融资租赁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较慢,但是有很多供应商洞悉了这种方式对扩大销售产品的好处,所以没有融资租赁资质的供货商变相地通过以租代售方式来促进销售。以租代售在形式上与融资租赁方式相同,但在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1)性质不同。

以租代售是一种传统的租赁和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前一步骤是普通租赁的性质,后一步骤为销售性质,以租代售是两种形式的简单结合。融资租赁是租赁和融资的统一体,融资租赁在形式上是以承租人最终拥有设备的租赁,实质上具有金融的特性的融资,最终的结果和银行按揭一样,用户还完了钱就能拥有设备,最后得获得设备不是一个销售的过程。

(2)开展租赁的主体不同。

以租代售方式开展租赁的主体是供货商自身,融资租赁方式开展租赁的主体是有融资租赁资质的融资租赁公司。

(3)享有的税收待遇不同。

以租代售是租赁和销售两个步骤。租赁按传统的租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销售按设备的市场价格缴纳增值税。融资租赁按照利息差额部分收5%的营业税。

(4)在会计上的处理不同。

以租代售在租赁阶段为传统的租赁,该租赁设备不计入承租人的固定资产,租金支出却认为经营费用,承租人在完成购买设备的过程后,设备才按购买价计入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就可以以固定资产按设备的原值计入固定资产,与自己购买新设备的资产计入方式完全一样。融资租赁实质上就是融资租赁公司为用户提供融资,使用户不仅获得了资产的使用、占有和收益的权利,还享有的资产的经济所有权即会计上的所有权。

相比于其他信用销售方式,融资租赁方式对供货商而言资金回收更快,承担风险更小。对用户而言,获得融资更多、更快捷,更灵活。融资租赁作为新型的信用销售方式被工程机械供货商采用,在不久的将来,必然带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随着信用销售的发展,工程机械销售信用管理成为各个厂商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工程机械实施全程信用管理理念,大家都知道工程机械信用管理理论是借鉴汽车消费信贷理论而来的。

1、工程机械信用管理不受重视。开展工程机械分期付款销售时间不长,很多企业在销售初期风险认识不够,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未能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有些企业错误的认为实施信用管理会限制分期付款交易,影响企业与客户关系。增加管理成本。

2、很多企业没有信用管理部或没有专职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部职能有销售部和财务部承担。应收账款有销售部门来催收,势必影响客户关系。在销售过程中,业务人员与客户关系维护很好,很难在清收过程中改变角色。业务人员不一定能够及时将应收账款催收上来。财务人员在清收过程中对客户不了解,只是通过电话来清收,效果可想而知。

3、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的信用风险制约机制。有些企业过分注重销售业绩,而对客户缺乏信用预测、分析和评估。只要客户有购买设备的愿望,就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客户的购买条件,甚至对客户所提供的手续进行更改。对应收账款缺少监督,对拖欠严重的客户没有及时追讨。结果账面利润扩大了,而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导致应收账款上升,呆坏账增加,利润下降。

4、信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信用管理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胜任。2005年国家新增加了信用管理师这个新职业,很多大学也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由于人员少,大部分被金融系统吸收。目前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信用管理人员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和认证。整体素质状况尚难以适应全面信用管理工作的要求。

5、缺乏客户资信信息资源。客户信息是信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只有全面搜集客户信息,才能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分析和决策。客户不愿意提供真实的信息,信息来源渠道狭窄等条件影响对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6、工程机械信用管理单位还没有得到更深入发展。企业在全面信用管理中,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外,也可以委托信用管理机构代理开展客户信息搜集、资信调查、应收账款追收等工作。但我国信用管理机构尚处于初创时期,工程机械型用管理单位更是少见。目前北京天祥通达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工程机械信用管理业务。

7、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存在缺陷。我国企业信用法律制度由《民法》、《经济法》和《刑法》构成,其中《民法》、《经济法》是规定客户信用行为。防止和约束客户失信行为,《刑法》规定诈骗等严重失信行为的界定和惩罚办法。总体上说现实中的法律面临着信用缺失问题;一方面对债权人的保护弱化,执行难,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对企业、客户失信行为制裁不力、导致逃废债情况严重。

第二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分析及国际比较

一、贸易风险与出口信用保险

贸易保险是参加交易的各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回避交易标的可能发生的风险而进行的先期预防行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海上贸易保险发祥于中世纪的意大利,参加贸易的商人自发组织起来,共同投资保险活动,对早期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这类保险的形式主要有:货物保险、船舶保险、海上保险等自然险。而本文中所要讨论的是与传统贸易保险所完全不同的信用保险范畴。信用保险最常见的是出口信用保险,世界各国为鼓励出口,专为出口企业提供贸易收汇风险保障而开办了该险种,旨在保证出口企业的正常经营机能。它主要包括以下两类风险:

1.政治风险。又称国家风险。主要指贸易过程中发生的并非当事人责任,而是由不可抗拒原因导致的风险。例如进口国发生国内战争、政治**、进口限制或者禁止、关税上调、外汇交易限制或者禁止等当事人无法控制或影响的国家或政府行为,由于进口国发生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出口国无法出口、不能回收货款,以及海外投资中购买的股票及投资实体等被强制没收等都属于此类。

2.商业信用风险。又称商业风险。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进口企业自身原因带来的危险。例如:由于进口方破产、亏损等经营方面的理由而使货款未能收回,接受买方信贷一方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归还贷款,以及在订立合同并加工制造以后出口之前进口企业破产等原因导致出口中断等所造成的出口风险和损失。

出口信用保险是与贸易信贷、贸易信贷担保并列的三大官方出口支持手段之一,用于帮助企业防范出口贸易过程中的意外和信用风险。投保企业一旦遭遇上述危险,并带来了实际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将支付保险赔偿金,以补偿企业损失。

1919年出口信用保险最早出现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英国。目前在一些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日本目前的承保贸易额大约相当于贸易总额的25%左右,最高时接近30%,在发达国家中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发达国家平均大约在20%上下,世界平均水平是12%左右。而我国仅仅停留在1%的低水平上,甚至远低于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二、日本对外贸易保险体系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日本在战后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对贸易保险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加以保障,并通过对相关管理机构的不断改进来促使其运作的高效和顺畅。所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成果显著。1950年3月,日本通过了“出口信用保险法”和“出口信用保险特殊会计法”,建立了总的出口保险体系。从当年的6月起开始正式实施。1951年11月,建立了“出口收益保险”。1953年8月,“出口信用保险法”和“出口信用保险特殊会计法”被改名为“出口保险法”,并建立了“出口单据保险”。1965年4月,建立了“出口保险促进协会”。1970年5月,建立了“海外投资保险”并加入了伯尔尼公约组织(Beme Union)。1974年5月,建立了“汇兑风险保险”。1977年4月,建立了“出口债券保险”。1987年3月,“出口保险法”被改名为“贸易和投资保险法”,建立了“提前支付进口保险”和“中间贸易保险”,引入再保险业务并在外国建立保险机构。1989年8月,建立了“日本贸易和投资保险组织”(YTIO)。1991年8月,建立了“短期综合保险”。1992年10月,建立了“一般贸易保险”。1993年8月,建立了“海外未定用途贷款保险”。2001年4月,建立了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出口和投资保险组织(NEXI)。[!--empirenews.page--] 在2001年4月NE,Xl成立以前,日本贸易保险一直属于由政府经营的特殊业务。它由日本经济产业省负责,该部门下设贸易经济协力局及贸易保险课,负责制定贸易保险制度及具体承保、核保和理赔业务,而且代表政府负责协调交易双方的关系并与国外债务国进行交涉。除中央通产省外,地方还设有14个通商产业局,负责地方的贸易保险业务。另外,贸易经济协力局下还设置了保险审议委员会和14个出口商协会,前者负责咨询,而后者则专门负责大量的出口企业的统一保险代理业务。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要详细分析。而1989年设立的JTIO则代替了贸易保险课的一些文字处理及具体事务性工作。日本政府既制定政策又负责具体事务,使贸易保险在推行的初期因为有强大的政府支持作后盾而很快取得了出口商的信任,并对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中的政府和企业合二为一的缺陷也对贸易保险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日本政府于2001年4月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管理贸易保险的机构——NEXI,使贸易保险完全从政府的直接经营中脱离出来。这标志着日本贸易保险组织改革的一个新的起点。NEXI直接运营保险业务的承保和理赔,并将一些与保险有关的具体事务比如海外买主的信用调查、文件处理、保险资料提供及咨询、研究等工作交给JTIO来运作。为了更好地增强自身的抗风险实力,NEXI向日本经济产业省进行再保险。这样一来,日本经济产业省只负责制定保险政策并由贸易经济协力局负责再保险业务,成为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在对日本贸易保险体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组织:出口商协会。日本现在共有 15个出口商协会,几乎每个重要出口行业都有协会存在,例如:日本钢铁联盟,日本化学制品出口商协会,日本汽车出口协会等。这些协会采用会员制的形式为其成员提供综合保险。即协会成员定期向协会交纳会费和一定数额的保险费,协会则作为保险代理人统一向NEXI购买综合贸易保险,一旦发生贸易风险,该会员即可享受到一定数额的保险补偿。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对NEXI来讲,可以有稳定的保费收入,同时可以避免某些当事人在购买保险时经常出现的逆向选择,降低经营风险。对于出口商来讲,平时相对较低的保费支付(他们支出的保费比作为单个企业支付时要小)可以换来风险发生后的大额补偿,即使对某一笔业务比较担心,还可以另外再投保,并不因已经有了这个综合保险而受到影响。所以说它是一个克服保险领域逆向选择问题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日本贸易保险的一个特色所在。

三、法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向法国出口商提供信用保险的机构是法国外贸信贷保险公司(COFACE)。COFACE是由法国政府于1946年组建的国营机构,1994年实行了全面的私有化改革。该公司在法国各大区都设有地方分支机构,负责向全国的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在国外通过控股、参股、设立分支机构和合作等方式,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网络,提供统一的服务。

近年来,COFACE根据实际需要对其所经营的保险业务作了一些调整,其承保范围逐步做到不仅包括传统的短期商业信用风险,而且包括一些国家的政治风险,以及与重复性业务有关的汇率风险、成本上升风险等,并且 COFACE自从成立之日起就代表国家开展出口担保业务,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开拓保险担保、中长期信贷担保等,主要目的是支持法国企业扩大出口。由于这些公共保险业务风险较大且带有政策支持的特征,私有化后的 COFACE要接受法国经济与出口关系协调部和财政部等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管理并且接受相关国家资金的支持。其主要公共业务有:(1)市场开拓担保。这是法国为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出口而提供的政府资金支持,其方式是由政府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企业开拓市场的某些行为进行保险,将开拓市场的风险由政府承担,以减少出口企业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降低因进行国外市场开拓给企业财务造成的压力。(2)出口信贷担保。出口信贷担保是COFACE使用政府资金代表政府对商业银行的出口信贷提供的中长期信用担保。这项举措大大调动了商业银行从事出口信贷的积极性,达到了为企业融通资金和提高出口竞争力的目的。[!--empirenews.page--]

四、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约为5000亿美元,已上升为全球第六大贸易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1000亿美元的45%,也就是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外贸在我国国内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与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密切相关。怎样更好地保障对外贸易的安全性,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保持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性就成为贸易保险的努力方向。

与日本和法国的贸易保险状况相比,我国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加以改进。

1.立法方面二日本有专门的贸易和投资保险法,对贸易保险的费率、各险种的手续及规则、营运资金不足时借入的款项数额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而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从1988年起步,到现在为止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贸易保险进行规范。贸易保险混同于其他保险,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予以管辖,而这远不能满足贸易保险的特殊需要。

2.组织体系设立方面。由于贸易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具有特殊性,各国政府都以各种形式进行参与及管理。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日本政府在2001年4月份成立的NEXI,就开创了将政策制定和具体业务操作分离开来的典范。NEXI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机构,在执行政府政策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企业的自身理念来选择客户并以更高效的服务来获取效益,很好地解决了政府机构效率低下及管理与服务合二为一的缺陷。而法国则在1994年对COFACE进行了全面的私有化改革。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及投资保险从开办之日起就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来负责,而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所产生的风险则由中国人民银行自己承担。这种人为的分割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信息的共享。因此,在2001年12月18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成立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就显得尤其必要和及时。但应该看到,由于运行时间尚短,转换和交接工作不到位,2001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出口额仅占当年出口额的1%左右,投保企业不足出口企业的8%。

3.承保方式及保费方面。我国的贸易保险险种单一,长期以来只有出口信用保险和投资保险,并且到2001年底,13年中累计承保的出口贸易额仅为180亿美元,相对于巨额的出口贸易值,保险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这种现象出现的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我国保险采用一单统保的方式,保费相对较高,造成外贸企业对一些风险较低的业务不愿意参加保险,而风险较高的业务又无处投保现象的发生。反观日本所采用的利用行业协会统一投保的方式,凡协会与JTIO签署的统保保险范围内的所有业务都必须交纳保费,适用险种为贸易一般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日本贸易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90%以上都来源于这个特殊的保险方式。我国现在依然只接受单一企业单独投保的方式,而且运作成熟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也非常少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依赖行业协会的力量进行统一保险的方式的引进。另外,我国 1年期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平均为1.5%左右,而法国3年期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才0.1—1%。[!--empirenews.page--] 4.保险主体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险发展水平和规模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外贸易主体资格方面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在1998年底以前,私营生产企业并没有外贸经营权,必须通过有外贸经营权的国营企业代理进行进出口业务,这些国营企业由于自身经营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弊端,往往缺乏投保的积极性;而外商投资企业虽然在注册成立之日起就享有自营进出口权,他们一般也会选择比较成熟的本国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因此投保主体的缺位是造成贸易保险发展迟缓的另一个客观原因。从1999年1月1日起,我国对外贸经营主体的资格开始放宽,到目前为止,全国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达到3万多家,已经形成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结构。这就为各种经营主体之间展开竞争,规范经营奠定了基础,也使贸易保险面对一个更有利的市场环境。但同时应当看到,企业贸易保险意识薄弱,国际经营经验不足是我国贸易保险面临的长期问题。

5.国外厂商信用制度建立方面。日本是经合组织和伯尔尼组织及巴黎俱乐部的成员,NEXI从这些组织和其他外交渠道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金融组织(IIF)、经济学家智慧(EIU)、穆迪指数(Moody‘s)和国内的研究机构及其他组织成员处,或通过双边讨论得到关于外国政府、外国企业的信息并建立了相应的信用等级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和及时调整(每一年调整一次)可以有效地降低承保时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留保费收入并对相关外国企业建立长期信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约束。而法国在国内有800多名员工从事信息和迫款业务,同时还在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盟网络。目前,COFACE可提供世界155个国家3500万个企业的资信信息,不仅为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也使COFACE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信息服务商之一。我国在国外厂商信用体系的建立及国际追偿的合作方面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和影响,全球经济因此造成的损失约为一万亿美元。这就要求当今世界上每一个经济体重新审视经济和贸易安全的问题,贸易保险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只有发挥贸易保险的稳定器的功能,才可以使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平稳,而相关贸易制度及立法方面的改革则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篇: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成县辖区经济环境差异较大,偏远山区人口较多,农户思想普遍落后,加之我们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宣传不够,造成对信用度的认识不够重视。所以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接受信用评级,致使个别网点评级授信户数较少,2、全县极大多数网点任然发放大量的冒名贷款,实际贷款财务享有人对所借身份证件不负责,对贷款不够重视,致使大量的农户信息产生了不良记录。

3、个别信用社、分社在对农户信用等级评级时,没有填写征信授权书、资信状况表等,网点负责人、信贷人员在没有了解客户实际的情况下,盲目评级授信。在发放贷款时没有查看征信报告,对借款人的不良记录视而不见。致使我县的评级授信工作质量不高,授信与用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4、联社要求30万元以下贷款全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但个别社没有按照联社要求去做,仍然在发放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个人其他贷款等普通合同贷款,发放这些贷款不需要评级授信,一些有不良记录的客户也能够贷到款。这样下来,我们全县的评级授信工作速度就会放缓,小额信用贷款任务也将无法完成。希望此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计划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争取完成省联社下达的任务。

第四篇:信用评价新旧办法比较分析

附件2

信用评价新旧办法比较分析

2014年5月1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了《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铁总建设〔2014〕129号),自2014年5月12日起施行,原《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铁建设〔2011〕183号)、《关于调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使用规则的通知》(铁建设〔2013〕51号)和《关于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及监理考核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247号)同时停止执行。

本次新办法整合了《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铁建设〔2011〕183号)、《关于调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使用规则的通知》(铁建设〔2013〕51号)和《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铁总建设〔2013〕193号)的管理要求,并针对原办法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病进行了调整和改动,较原办法比有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实了信用评价内容。原办法中信用评价综合考虑施工企业在铁路建设中的合同履约、管理行为、质量行为、实体质量、安全行为,以及参加既有线抢险、艰难项目等因素;新办法第九-1-条中对信用评价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充实,明确信用评价综合考虑施工企业在铁路建设中的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稳定、标准化管理等合同履约情况,以及参加抢险救灾、特殊项目施工等因素。较原办法比,明确增加了稳定和标准化管理的评价内容。

二、局部微调了施工企业参评范围。在《关于调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使用规则的通知》(铁建设〔2013〕51号)中规定,仅在一个建设单位(铁路局、铁路公司)承担施工任务的,或在2个建设单位承担施工任务但各项目合同额均小于2亿元的,施工单位不参与全路信用评价计分。新办法中取消了在2个建设单位承担施工任务但各项目合同额均小于2亿元的,施工单位不参与全路信用评价计分的规定。

三、调整了信用评价基础分值。将原办法中的基础分值300分调整为290分,另增加了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分10分。

四、明确了信用评价标准化管理考评的方法。新办法第十二条增加了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将其分为达标考评和创优考评。达标考评在建设队伍上场后半年内组织,考核内容包括体系建设、资源配置、设施保障、过程管理等方面,考评指标采用合格制,合格者在当期信用评价中加5分。创优考评在项目实施阶段达标考评合格后每半年组织一次,以达标考评指标为基础,对达标考评合格的施工企业标准化体系运行情况、管理绩效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考评优秀的在当期信用评价中加10分。

同时明确了评价期内发生重大不良行为或3件及以上较大-2-不良行为的,标准化管理达标考评不得评为合格,创优考评不得评为优秀。将重大、较大不良行为与标准化考评进行了挂钩。

五、重新界定不良行为。在原办法一般、较大、重大不良行为三类不良行为的标准中,进一步细化和增加了认定内容。

在一般不良行为中新增加了6条(附件1第5、7、8、9、10、11条),主要对投标承诺的人员和机械设备到位情况,静态、动态、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影响行车的工程质量问题,建设项目实物工作量、投资计划、重点控制工程进度滞后,施工企业负有一定责任的情况,以及发生一般D类铁路交通事故情况增加了认定条款。

在较大不良行为中,新增加了7条(附件3、6、19、20、21、22、23条),主要对违反质量、安全管理红线的,隐蔽工程弄虚作假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使用乡村道路损坏、损毁民房、损毁水系等地方问题未按要求处理到位的,施工取弃土(砟)未及时清理、临时用地未复垦、江河河道未按环水保要求整治到位的,建设项目实物工作量、投资计划、重点控制工程进度滞后,施工企业负有重要责任的情况增加了认定内容。同时对原办法中有关一般、较大安全、质量事故和一般A、B、C类铁路交通事故的不良行为扣分标准进行了大幅提高,以强化安全质量和交通事故的管理。

在重大不良行为中,增加了施工企业对建设项目未完成投资计划任务或在建项目重点控制工程进度滞后负有主要责任的不-3-良行为内容,强化了对工期、投资的考核。

此外,新办法还对静态、动态、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影响行车的工程质量问题的不良行为认定在第十七条进行了专门的明确,并规定在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工程实体质量方面影响行车的问题(含静态验收、动态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未完成整改的)要加倍扣分。

六、部分调整了不良行为的认定方式和上报时限。在不良行为认定方面,原办法中铁路局和建设单位均有认定不良行为的责任,但铁道部有关部门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检查发现的问题,属于不良行为的由建设单位按程序进行不良行为认定。新办法中进行了调整,第二十条规定,铁路局检查发现的不良行为应在认定后将认定结果书面通知项目管理机构和施工企业;第二十一条规定,区域监督站对符合一般、较大不良行为的应及时认定,认定结果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对符合重大不良行为的质量安全问题报工程监督总站认定,认定结果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工程监督总站对发现问题符合不良行为的,直接认定并将认定结果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和区域监督站认定结果不一致的,由工程监督总站认定;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督总站认定不一致的,由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认定。第二十二条规定,总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建设项目检查发现问题符合不良行为的,提报书面认定建议通报工程监督总站,由监督总站确认;国家有关部委对建设项目的各类检查发现的问-4-题转给总公司后,由总公司有关部门对符合不良行为的问题转工程监督总站,由监督总站按规定纳入不良行为。

在不良行为上报方面,原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每月向铁路局上报不良行为情况,铁路局、公司每月向区域监督站上报不良行为情况。新办法第二十四、二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每月向铁路局上报不良行为情况,铁路局每两个月向区域监督站上报不良行为情况,同时第三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每两个月向铁路局上报施工企业不良行为扣分情况,铁路局、公司每两个月向工程监督总站上报不良行为扣分汇总情况。

七、细化了信用评价加分和扣分。

在信用评价加分方面,将原办法的抢险加分和项目加分进一步细化,变为营业线抢险加分、新线抢险加分和特殊建设项目加分三项内容。营业线抢险加分、新线抢险加分的申报流程和时间仍然维持原办法,但在营业线抢险加分证明材料中增加了现场抢险照片和联系人方式的内容,并进一步细化了营业线抢险的加分标准(附件5),由原办法的4类2档细化为5类4档。同时,为减少加分对信用评价最终结果的影响,新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一个评价期内,一个铁路局或铁路公司为同一个施工企业申请加分不超过2分;同一施工企业的全路汇总加分不超过4分。

在信用评价扣分方面,新办法首次明确了已运营线路因工程质量原因影响行车或造成铁路交通事故、质量事故的扣分标准(附件7),明确了已运营线路因工程质量原因影响行车或造成-5-铁路交通事故、质量事故的扣分时限为通过初步验收5年内,扣分标准除直接定为C级外,最高扣5分。扣分由铁路局上报问题、事故情况及扣分建议,由总公司建设管理部会同运输局、安全监督管理局、监察局、工管中心、工程监督总站等部门和单位确认。同时,为强化严重质量问题、重大稳定问题和违约行为的考核,新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施工企业在评价期内因在建项目发生严重质量问题、重大稳定问题或其他重大违约行为被总公司通报的,直接在总公司汇总得分基础上进行扣分。

八、调整了信用评价结果与招投标挂钩的部分要求。在信用评价A级企业在招投标中的挂钩方面,基本维持了《关于调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使用规则的通知》(铁建设〔2013〕51号)的有关规定,但取消了综合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以及有关合同额的有关规定;在信用评价C级企业的处罚方面,调整了施工企业的整改期,由原来的1个月变为2个月,同时,建设单位不得向信用评价C级施工企业发售铁路施工招标文件的时间也从原来的1个月调增为2个月。

九、增加了信用评价结果与激励约束考核费的挂钩内容。新办法第四十五条对激励约束考核费的结算与信用评价结果的挂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根据合同额明确了考核费的额度,并根据标准化管理考评结果和重大、较大不良行为情况,将激励约束考核费的发放分为100%、50%和0三类。

十、增加了项目进度与招投标的挂钩内容。新办法第四十六

-6-条明确规定,建设项目未完成投资计划任务或重点控制工程进度严重滞后的,建设单位确认施工企业负有主要责任的,经建设单位约谈后施工企业仍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建设单位可以向总公司工管中心提出暂行施工企业1~3个月投标资格的建议,总公司工管中心初审后提出建议报总公司建设管理部,由总公司研究确定。

十一、修改了得分计算规则。

在得分计算方面,原办法在建设单位(铁道部)汇总得分计算时,仅按施工企业实际评价得分和参评项目(建设单位)数进行计算,但是原办法实行以来,由于各路局、公司扣分标准不一而同,水平层次不齐,得分相同的施工企业较多,最终造成了施工企业间得分差距小,而个别施工企业参评项目数极少,而得分偏高,极易进入A类企业,无法科学、客观评判各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为此,在《关于调整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使用规则的通知》(铁建设〔2013〕51号)中,增加了仅在一个建设单位(铁路局、铁路公司)承担施工任务的,或在2个建设单位承担施工任务但各项目合同额均小于2亿元的,施工单位不参与全路信用评价计分的规定。但仍未能解决各建设项目中各施工企业得分相同、差距较小的实际问题。

本次新办法针对这一情况,在第四十三条中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标准评分,不得对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上报的评价结果-7-应拉开档次,并不得出现满分。同时对得分计算规则在原办法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在建设单位(铁路局、铁路公司)计算得分时,根据施工企业在建设单位的排名,取名次居中的施工企业调整系数为1.0,总体上按照每相差一个名次增减0.01的方法确定调整系数,进一步拉大了各施工企业的最终得分。这将使得下一步在信用评价中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六日

第五篇:中国出口信用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出口信用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出口信用保险具有防范收汇风险的作用,同时具有融资条件宽松、手续简便易行的特点,日益成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模式的首选。针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中的存在问题,银行、企业、政府必须通力合作,积极建立健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的制度体系,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专项立法,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建立有效的国家管理机制,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效益控制体制,促进中国信用保险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

问题

对策

1.国内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3 1.1 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3 1.2国内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5 2.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6 2.1出口信用保险基金不足........................................................................................6 2.2 支持产品类别范围狭窄.......................................................................................7 2.3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8 2.4 出口信用保险缺乏法律保障和监管体制约束........................................................9 2.5投保申请周期过长,投保费率过高......................................................................10 2.6 我国出口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投保意识差...................................................11 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对策......................................................................................12 3.1.健全有关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12 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风险基金制度...............................................................12 3.3 建立有效的国家管理机制...................................................................................13 3.4 出口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和投保意识.................................................................13 3.5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14 4.结论.............................................................................................................................15 参考文献:.....................................................................................................................16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而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公认的国际贸易促销手段.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出口信用保险对一国的对外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企业防范和控制国际贸易风险,有利于出口企业采取灵活的贸易结算方式,有利于出口企业获得融资便利等。而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因此,为实现科技兴贸的计划目标,探讨发展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对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国内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1.1 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英、法、日三个国家为例,介绍其开展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况和特色。英国出口信用保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官方支持的力度大。ECGD是代表国家经营的公共业务,其收支列入国家的财政预算,而且由英国贸工部牵头对其中长期出口信贷保险项目开展审查,并通过其电子信息系统为ECGD调查了解其承保的国外进口商的有关资信情况予以支持。二是信息网络和未付款追帐业务完善。通过与世界其他保险组织的合作,以及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保险分支机构网络和英国政府在60余 3

个国家建立的企业资信联盟网络,确保英国出口信用保险商时获 得对方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信贷相结合。英国出口商在获得保险机构的出口信用担保后,可以以此担保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获得资金融通。特别是通过ECGD使用政府资金代表政府对商业银行的出口信贷提供的中长期信用担保。由于有以国家资信为基础的出口信贷担保,大大调动了商业银行从事出口信贷的积极性,达到了为企业融通资金和提高出口竞争力的目的。法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凭借其完善的服务体系令世界各国的出口商所羡慕,享有提供“慷慨保险”之美称。法国出口信用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承保范围广。从一般性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到特殊的成本上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以及市场开拓过程中发生的风险都包括在COFACE的承保范围之内;--是风险评估机制与信息管理系统发达。目前科法斯可提供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3500万个企业的资料信息,不仅为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也使科法斯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信息服务商之一;三是官方支持的力度大。COFACE代表国家经营的公共业务,其收支列入国家的财政预算。每年年初COFACE向政府报告当年预期收入及支出情况,政府根据公司的报告编制并批复当年预算,如出现巨额赔款等意外情况,可以向政府直接申请资金,该笔资金的支付不必通过议会。日本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50多年,对日本的出口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持作

用。据统计,日本有39%的贸易额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取得的。日本的出口信用保险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予以下几点:(1)完善的基金补充机制。如NEXI出现赔付,日本政府将承担95%的风险。同时NEXI也将95%的保险费收入上缴政府,并转入政府出口专用风险保障基金。如果NEXI自留5%风险的赔付金额超过NEXI的风险基金,则日本政府依然可以通过追加 预算弥补不足。(2)国外厂商信用制度。NEXI从各种渠道得到关 于外国政府、外国企业的信息并建立了相应的信用等级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和及时调整可以有效地降低承保时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留保费收入并对相关外国企业建立长期信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约束。(3)行业协会统一投保。即由企业向出口行业协会投保,行业协会作为保险代理人统一再向NEXI购买出13信用保险。这避免了某些当事人在购买保险时经常出现的逆向选择,降低了NEXI的经营风险。日本出13信用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90%以上都来源于这个特殊的保险方式。1.2国内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是在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从开办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经过这10多年的探索,出口信用保险有力地支持了大陆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商品的出口,在保证企业安全收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在此情况下,据中国信保的统计,今年l

—l 1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达56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6%;支付赔款2.1亿美元,同比增长174.5%。今年前三季度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约570亿元,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超过3000亿元。虽然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看来,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与我国作为出口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发展步伐较慢。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来,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得到了巨大的扩展。2002年,新成立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刚刚蹒跚起步,其业务规模就达到了27.5亿美元;到了2005年,业务规模已经增长到了212亿美元。其每年业务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8%,实现了业务规模“三年翻三番”的目标。但纵观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尚处于起步阶段。

2.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其运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2.1出口信用保险基金不足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支持出口发展的政策工具,其根本作用体现在对风险损失的补偿上,而发挥补偿作用的基础是有充足的基金后盾。缺乏保险基金则使得保险机构只有在超风险的状态下承担保

险责任,既影响了业务量,又影响了效率,同时还增加了潜在的金融风险,阻碍了出口信用保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由国家财政预算拨出40亿人民币,约折合5亿美元的注册资本金。按照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风险基金与承担的责任额通常为l:20。因此,我国目前的风险基金最大可支持1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贸易额。但随着我国融人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我国的风险基金有限,因而面对大量的放账交易承保的能力不高,难以应付巨大的风险损失,使保险机构只有在超风险的状态下才承担保险责任,既制约了承保范围的扩大,又影响了业务量和效率,增加了潜在的风险,阻碍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发挥。2.2 支持产品类别范围狭窄

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开办至今,所支持的出口产品类别主要集中于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方而,这与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创立之初的定位可以说有非常人的关系。但是作为经营了十余年的保险业务,其业务范围仍然局限于主要支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则显得有些狭窄。作为支持我国出口业务的一个主要力量,其经营原则应该立足于我国的产品出口,尤其是需要支持的我国产品的出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当然,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类别,也是我国外经贸事业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扶持和需要人力支持的,况且我国的机电

产品、成套设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尤其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创立之初更是如此,应该说,在出口信用保险创立之初把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产品定位在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出口上并无不对之处,但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其他类产品出口尤其是农产品的出口,由于缺乏价格优势,将不可避免会受到冲击,出口信用保险如果还是局限于主要支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出口,在支持我国的出口方而所发挥的作用难免会受到限制,不能起到出口信用保险所应起到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对象也有利十出口信用保险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这些年来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加人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不会导致对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本身造成冲击,而且还可以使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对象与我国外经贸支持出口的方向相吻合,更能体现出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从理论上分析,由于农产品的出口保险均属短期保险,人量小额的投保将使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更加接近十人数法则,而大数法则正是一般保险经营的基础,符合这一原则才能保证保险的健康经营。2.3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迄今仍未建立透明的预算管理机制。发达国家通常将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费用支出、合理赔付、保费收入及索赔收入纳入国家预算,并进行审核。中国有关主管部门过分强调保本经营,并按商业标准对信用保险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致使出口企业普遍享受不到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作用,而承办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也过分注重商业性经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走出去”战略、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及鼓励成套设备和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政策的贯彻实施。中国出口保险承办机构仍沿用1992年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保险条款》,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要的服务项目有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出口延付合同保险、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出口押汇保险、应收账款管理等,难以满足企业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对于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及少数高风险国家,保险费率高达2%或4%,出口企业投保从意向接洽及书面申请到正式签订承保合同需1个月,有时甚至需要2至3个月,赔付条款的解释权在承保机构,存在过多的除外责任,以及损失界定和纠纷处理,服务对象仅面向国有外贸公司,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占出口的15%~30%,而据中国信用网统计显示,中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全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些企业甚至不知道有这项业务。

2.4 出口信用保险缺乏法律保障和监管体制约束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出口信保方面的法律规范。所以,迄今我国对出口信保政策,担保政策,保险费率基准,国家风险及限额控制以及具体投保事项,如承保范围,保险费率,损失界定,委托追偿等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来规范和保

障。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受保监会监管,但属于政策性的金融机构,业务有特殊性,因此保监会并不直接干预其经营管理。出口信保机构由国家财政出资成立,故财政部对其盈亏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审核,而对其日常经营不负监管之责。此外,出口信保机构与商务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没有上下级的监管关系。由于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性质。职责和相互关系不明确,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不稳定,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信保的规范稳定发展,从而使出口信保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2.5投保申请周期过长,投保费率过高

目前,出口企业从申请出口信用保险到最后投保,中间最少需要十几天到一个月,对于中长期的项目来说,时间则更长。出于金融机构的谨慎经营原则,我国平均保费率近1%,对南美、非洲等急需投保的国家和地区,平均保费率高达2%。举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国一年期的短期出口保险费率平均为1.5%左右,而法国三年期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才0.1%一l%。根据对外贸公司的调查显示,外贸公司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费率普遍认为偏高。偏高的保险费率对我国许多处于本或保本经营的外贸企业及许多中小出口企业来说,增加了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关于产业链分配的理论中,有一种微笑曲线,即位于左端的知识产权开发企业和位于右端的品牌销售企业,创造并获只能拿到极少的一部分。而在我国出口企业中的整个产业链中的高

附加值,位于曲线低端的弧度部分的成品装配和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多数为替大型企业代工生产。即使生产自由品牌产品也由于品牌影响力弱而不能取得较高市场售价,从而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获得规模收益,因此企业利润率相比同行业大型企业明显偏低,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承担保险金额。造成目前出口信用保险高费率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家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不够,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面相对狭小,风险集中,加之受信息资料的局限.保险人为了控制风险,高保险费率的出现在所难免。

2.6 我国出口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投保意识差

由于对出口信用保险这项政策性业务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企业普遍存在着保险会加大成本费用的观念,使得外贸公司和出口生产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普遍存在着重视和运用程度不够的问题。在投保方面,许多出口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和适应范围、投保程序、费用水平等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有些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出口信用保险;有的过份信赖与国外客户的贸易关系,认为与老客户之间的贸易结算较安全、可靠,考虑到保费较高,甘冒信用风险也不愿保险。

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对策

3.1.健全有关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尤其需要专项法律确保其合法地位,以保证其促进出口、贯彻国家外经贸政策、产业政策的实现。大多数发达国家采取的是立法指导实际操作的模式。我国可以借鉴英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制定专项立法,并以此作为完善政策性外贸金融体系的途径之一,通过立法明确出口信用保险的宗旨、经营原则、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增加信用保险的透明度,为信用保险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参考保险制度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制定和实施一些具有超前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的战略、政策和措施,推动出口信用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风险基金制度

一是从每年的出口信用刨汇中提取一定比饲的金额来补充出口信用保险基金,增强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也可根据当前外汇储备稳定增长的实际情况拿出一部分资金予以支持,以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在税收政策上可实行免税或较低的税率,体现国家对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政策支持,从而增加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二是建立风险基金制度,改 善基金结构。第一,对政府指令性项目和指导性项目实行严格的

分账管理、分别考核。推动其加快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内控机制。第二,改革财政补贴方式,可以考虑采用分账管理后的“一揽子补贴方式”,消除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讨价还价的内在动力,将经营状况与职工的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第三,改善资金来源结构。鉴于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专业性强、风险大,政府应考虑在资金来源上给予支持。通过设立基金、财政资金委托运用、低息或无息借款、发债等方式,降低资金成本,改善其经营环境。

3.3 建立有效的国家管理机制

出口信用保险从性质上来说仍然属于保险,为避免权责不清的问题,应该明确规范保监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监管职能,正式在保监会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管理出口信用保险日常的事物。同时借鉴外国的经验,进一步完善部际委员会制度,由经济财政部牵头,外交部、国防部、农业部等部门组成,吸收更多政府部门、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建立由保监会牵头的经常性的出El信用保险例会制度和重大事件的紧急处理制度,对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3.4 出口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和投保意识

金融危机使欧美大量银行倒闭,信用证不再保护出口商的利益,国外银行开不出信用证,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银行要挑不符点很容 13

易等,这些都影响到出口企业安全收汇。所以,灵活的贸易支付 方式也逐渐成为竞争的鼋要手段,非信用证结算方式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节约流通费用。另外通过投保,可使出口企业获得银行的融资便利,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增强企业竞争力,金融危机环境下,国外买方及其融资银行的流动性趋紧,要求供应商接受“放账交易”的方式,并且延长付款期限,导致交易风险增加,通过投保来规避风险,提升贸易信心,破除出口企业“有单不敢接、不愿接,无力接”的难题。

3.5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1)加强对出口信保的宣传力度。目前90%的出口企业是中小企业,多数不了解出口信保,又不敢采用赊销等贸易方式,失去了 许多贸易机会,因此应加大对出口信保的宣传力度。可通过开设网站等栏,对其进行全面的介绍。还可经常举行一些出口信保的业务推广活动,如召集一些出口企业学习出口信保的知识,对一些需要办理出口信保的企业,可以譬门派人到企业去进行宣讲。(2)完善出口信保的信息服务网络。对内通过建立健全客户信息库,缩短客户保险的申请期。对于出险少、损失少的续保客户,考虑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对外通过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信息交流,充分挖掘政府机构等渠道获得有关信息,向投保企业提供国外客户的信用风险信息,防范交易风险和追讨风险。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

(3)开通快速.简易审批、赔款通道。目前中国信保对出口企业投保的审批时间为22天,一些出口企业可能因为过长的审批时间而失掉达成贸易的机会。因此应尽快缩短审批时间,并进一步改 革其理赔机制,简化手续,缩短理赔时间。通过及时赔付,酌情预先赔付,真正为发生损失的企业提供及时赔偿。

(4)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应对一些以农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和家电等鼋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大承保支持,提供专门的支持和服务,协助这些企业。走出去”,为它们能够迅速做大做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提供有力保证。(5)不断推进业务品种和服务的创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出 口信保机构应根据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保险产品,满足出口企业的多种需要。随着保险领域业务不断创新,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和引进相结合的方法造就高素质、精通出口信保业务的人才队伍,以适应我国出口信保事业的发展。

4.结论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国际贸易市场上,如何按照符合国际规则的运作方式,支持和促进外贸行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出口和融资环境,作为提供风险保障的出口信用保险,其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虽然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问题很多,发展缓慢,目前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但我相信随着我国对出口信用保险在承保方式、承保机构和出口信用

保险的保险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能够迎来美好的明天。总之,我们要认清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出口信用保险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出口保险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 张莉娜

【2】论我国现阶段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对策 宁波大学商学院 邱波 【3】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与方向 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部 王雪华 【4】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国经贸 方丰霞 【5】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现状及问题研究 黑龙江对外经贸 王晖

【6】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张亚军

【7】浅议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山东教育学院报 吴洋

【8】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商界 梁星玉 马扬 2010 【9】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刘浩

【10】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问题论析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婓子英 王丽娜

【11】透析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中的问题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万晓兰

下载工程机械行业信用销售方式比较分析及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机械行业信用销售方式比较分析及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信用工程管理暂行办法5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培育诚实守信的金融秩序,为农村信用社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文/肖上贤 摘 要:社会信用体系是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淘宝网信用双向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淘宝网信用双向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题目:淘宝网信用双向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 ***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管理工程系 I 淘宝网信用双向评价机制存在......

    2013年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销售增长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2013年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销售增长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目前基建投资力度未减,增速受基数影响回落。以电热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交运仓储、水利......

    我国信用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来看,我国现在处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及市场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必须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寻找符合自己发展趋......

    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问题分析

    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问题分析 信用保险从 19 世纪出现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由于其对促进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能够起到特定的积极作用,因此综观全球,无论是发达......

    医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医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医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一)假劣药品屡禁不止,行政监管不力,严重危害着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虽然经过多年整治,......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与分析

    文化与道德缺失是社会信用危机的根源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丁宝林 黑龙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刘学聪 摘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是当前国人广泛关注的问题。要解决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