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6:4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的研究》。

第一篇:民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的研究

《民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天祝县幼儿园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加强文化生态保护,接纳、吸收世界多元文化,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繁荣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是来自于新《纲要》的“心声”。本土艺术是民族艺术中历史最久、特色最浓、流传最广、价值最高的本原艺术体系,它的功能既能实用又能教化,它能形象直接、全面地体现本土民族文化,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幼儿教育被称为是根的教育,作为幼儿园理应弘扬民族艺术文化,营造温馨良好的环境,培育出民族艺术修养较强的新苗。

二、课题的界定:家乡是幼儿生活成长的地方,也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本土的特产、本土的名胜、本土的饮食文化、本土的服饰文化都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气息与价值,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从而让幼儿对家乡文化乃至祖国文化有一种自豪感。幼儿园可进行的本土艺术教育包括藏语、藏族舞蹈、藏族歌曲、服饰、藏族礼仪及藏族民间游戏

等。

三、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藏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洽,萌发幼儿的民族情感和自豪感,为幼儿从小形成民族认同感奠定基础。

②.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教师民族素养,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实现幼儿和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

③.挖掘适合幼儿发展的本土艺术资源,探索藏族本土艺术资源在幼儿园艺术领域中的开发利用,从而为幼儿园艺术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及操作原则:

(一)、研究内容:座落在高原新城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幼儿园是以藏族幼儿为主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2002晋升为甘肃省一类幼儿园后始终以努力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学为出发点,全面开展本土艺术教育活动。在实施课题的具体过程中,首先要对本土艺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使之成为适合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土文化资源。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体现浓郁的藏族文化氛围,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同时要合理地利用地区资源,将藏族本土艺术课程资源与幼儿园艺术活动相结合,创设有藏汉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

1、藏族民间音乐、歌舞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A、通过欣赏悠扬、流畅、激昂的藏族歌舞,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B、培养幼儿对藏族音乐、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C、通过学习藏族歌舞,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促进其艺术能力的发展。

2、藏民族工艺美术在幼儿园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A、通过欣赏藏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萌发幼儿喜爱工艺美术作品的情感,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B、在艺术领域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绘画和制作具有藏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操作原则:

1、方向性原则:这是实现民族文化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为幼儿选取积极向上的、美好的内容作为艺术教育的实施领域,力求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想效果。

2、整合性原则:各领域相互渗透,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达到和谐统一,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3、情趣性原则: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充满情趣的本土艺术教育活动中陶冶情趣,激发幼儿对藏族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4、发展性原则:在具体实施本土艺术教育活动时,以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对本土艺术资源进行多方面的探究与挖掘。

2、访谈调查法。通过找出我园在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了解本土艺术资源在我园艺术教育领域中的运用现状,并对其进

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及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3、行动研究法。选定重点实验班进行课题研究实施,通过教师对本土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内容进行分类,探讨艺术教育活动中藏汉文化融合的最佳切合点,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本土艺术教育之花长期绽放的美好愿望。

六、课题研究状况。

幼儿教育在幼教界民间艺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民间艺术教育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等等。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幼儿园开设本土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课程,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建立起幼儿素质教育中本土艺术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培养幼儿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总之,本土艺术文化在我园的教育教学中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①、成立课题组,选择和确定实验班。

②、培训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利用教育资源的意识及能力,掌握研究的方向,明确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题地位,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实施阶段:

①、了解教师、家长、幼儿对本土艺术文化转化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认识水平、资源利用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②、课题组内部明确分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各负其责,根据总体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③、收集和筛选藏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将实施方案转化为教育过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使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

3、总结阶段

①、撰写终端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②、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案例、反思等。

八、课题组成员

1、课题组负责人:马珍秀

2、课题组主要成员:吴瑞娜、张尕照吉、张淑琴、闫登梅、郭登梅、牛莹、林岚、张金兰、罗红梅、阿永花、乔吉花。

第二篇:艺术教育 课题研究

构建新昌中学艺术教育模式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已经广泛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精神陶冶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愈来愈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媒体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断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像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与之相对应,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能力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部分中小学所重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艺术教育还没有步入正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⑴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不健全;⑵开课率极不平衡,有的还很低;⑶艺术师资缺额大,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⑷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教学设备奇缺;⑸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特别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升学压力大,不少学校领导忽视非升学考试的课程,艺术课往往被视作可有可无;⑹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

如何改变艺术教育的这一尴尬局面?我们一开始是从基础工作抓起,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提高教师对中学开设艺术教育课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进而在制度上规范中学艺术教育课的教学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教委有关艺术教育的文件与规定,并在“四保证”即时间保证、场地保证、经费保证、师资保证上作了大量工作,使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在规范教学、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思索,能否将以往的艺术教育从侧重于艺术知识的传承、艺术技能的训练,引导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层面上来,使中学生艺术教育更富有生机和活力。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生艺术团体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艺术教育路子,构建了新昌中学艺术教育体系。

二、理论基础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巴达尼克一号。当时美国人意识到,苏联的空间技术方面超过了美国。经多方研究,他们领悟到:要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需培养大量的先进人才,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35条明确提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为学校美育工作创造条件,继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各类文化场所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鼓励文化艺术团体到学校演出高雅健康的节目。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这些都已成为当今中小学实施美育,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最高诠释。

我国第一位艺术教育博士郭声健,在以普通学校艺术教育作为研究方向的论文中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审美教育,它通过艺术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标

1、远期目标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艺术素质的一代新人,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劳动岗位上具有完整的个性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近期目标

⑴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⑵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必要的艺术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⑶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形成艺术教育特色,让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其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能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难以发挥出的德育、智育的功能。㈡研究对象对1995年以来进入新昌中学学习的全体高中学生,探索艺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㈢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8年):学习有关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最新理论,借鉴初中、小学在艺术教育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订新昌中学艺术教育实施方案,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可具体操作的行动计划和措施。

第二阶段(1999-2002年):在实施艺术教育方案时,根据实施的情况,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第三阶段(2003-2004年):继续在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实施新昌中学艺术教育方案,同时对近十年的艺术教育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写出报告。

四、具体实施

㈠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的运行机制

1、目标明确 1994年,我校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在高

一、高二学生中开设音乐、美术欣赏课。当时,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一辈子热爱艺术、享受艺术的能力,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1999年,学校提出了“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要求学校的艺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目标,从而引导教师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探索出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学生艺术团体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艺术教育路子,使艺术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五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艺术教育这一目标,使其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2、人员稳定要开展正常的艺术教育,关键要有一支热爱艺术、素质精良、观察敏锐、想象丰富、肯于钻研、结构合理的艺术教师队伍。1994年,我校开设音乐美术欣赏课程时,只有一位中师学历的教师兼教音乐、美术。1995年,我校正式聘任了从高师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1999年-2000年,学校先后又聘任了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并正式成立了音美教研组。同时,学校又根据学生艺术需要,又在绍兴文理学院、浙江教育学院、县文化馆等单位聘请了多位客座教师。对待艺术教师,学校在宏观决策时,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中有要求,评优时有名额。如全校共有5位教师脱产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进修,其中一位就是艺术教师;2002年,我校美术教师丁国红被评为绍兴市十佳青年教师标兵。

3、场地确定我校除了设立艺术教师办公场所之外,还专门设置了一幢供体育艺术教研组使用的体艺中心,内设器乐排练室、琴房、舞蹈房、多功能演出厅、演出礼堂、素描教室、色彩教室、书法教室等。目前,我校的艺术教学场地已经成为全省一流的艺术教育教学场所之一。

4、时间保证自1994年开设以音乐、美术欣赏课以来,高

一、高二各班均正常开设艺术课,从不间断。虽然,我校是省一级重点中学,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但学校领导对艺术课十分重视,始终的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课程来抓。学校规定任何教师不得挪用、挤占艺术课,任何艺术教师不得缺上规定的艺术课。同时,学校在1999年以来,举办一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活动历时三个月,要求全校学生人人参与,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

5、经费保证近五年来,在艺术教育中,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在培训艺术教师、派艺术教师外出参观考察、添置艺术教育设备器材、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方面,均能优先保证经费开支。如2001年,学校一次性投入30万元,增添了演出音响系统和灯光系统。目前,学校又投入了20多万元,增设了艺术教学和活动设备,从而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㈡实施艺术教育的课程方案

1、总要求

新昌中学的艺术教育采用高中艺术课“2+X”的教学模式,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

⑴初级水平层次:艺术教师(主要是音乐、美术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严格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认真上足上好每一堂艺术课,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

⑵中级水平层次:在有计划地完成了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所有教学内容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艺术特长和爱好选择,聘请各类艺术专家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某一项艺术特长,使其达到一定的艺术技能水平。

⑶高级水平层次:在开设艺术课和培养艺术特长生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生艺术团的力量,大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学生艺术团走向校外,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

2、高中艺术课2+X的新教学模式

高中艺术课中的“2”即音乐和美术的两个学科,“X”即从音乐或美术学科中分出的某一艺术单项或如诗歌、文学、摄影、电视、主持等其他艺术单项。高中学生学习“X”艺术专项原则上从高一年级开始,学生依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喜爱的艺术单项,通过高中两年的学习,以保证所学的单项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⑴基本课型和课时安排

①基本课型:音乐课中分三个较具体的音乐单项科目,即《器乐与欣赏》、《舞蹈与表演》和《曲艺与说唱》;美术课中分三个较具体的美术单项科目,即《纯艺术绘画》、《实用设计艺术》和《中国画与书法》。

②课时安排: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高中艺术必修课的总学时为68课时,每学期17课时。有计划地在两年四个学期中的32个课时完成艺术教材(音乐、美术教课书中)的必选欣赏教学内容和重点欣赏教学内容,再通过校园文化电视广播节目,每周有计划安排一次艺术欣赏的课件制作(每次节目时间为15分钟),以欣赏艺术教材中的一般欣赏教学内容为主。(四个学期大约可折合成28个欣赏教学课时)两种欣赏课时合起来可达到60个欣赏课时。(另外8个课时安排每学期的成绩考核或大型文艺演出的艺术指导)。

⑵教学班级的组合:为适应艺术单项技能课的教学特点,我们在同一年级中,以三个常规班为基础,依据教学中具体的师资情况,再分为四至六个艺术单项技能学习班进行教学,有利于推进艺术教育的小班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⑶教学过程和处理:在每周同一艺术课时里,由四至六位艺术教师为四至六个不同专业的艺术单项学生教授各自的专业教学内容和不同教材中的艺术欣赏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具有以前已学习过某一艺术单项且有一定水平的学生,采取再提高的教学方式进行个别辅导,对初学者分小组进行授课。整个教学过程,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形式,学生按不同进度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同时,定期举行公开课,不断修正新的教学模式,确保艺术教育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㈢根据实际条件,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

在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上,每一门选修课都各有具体的开课目的,课程内容与开课方式,每一门活动课程则各有具体的活动目的与活动方式。

1、音乐选修课

⑴音乐会开课目的:为全校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相互切磋音乐技能技巧的机会和舞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课程内容:音乐会的准备和举办。开课方式:定期对全校师生音乐爱好者进行培训,并组织开展每月一次的师生音乐会,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举办师生个人独奏(独唱)音乐会。

⑵校园集体舞比赛开课目的:培养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和自创自编能力。课程内容:形体基本训练。开课方式:每学期初,音乐教研组分别对每班布置校园集体舞曲目,由各班同学自行创编队列动作,利用音乐课和课外活动进行排练,利用“五四”、“十一”等重大节日进行比赛。

⑶收集和整理乡土音乐活动开课目的:新昌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山城,有全国著名的调腔、越剧等剧种,有莲子行、哑背疯等民间舞蹈,有十番、鼓亭等民间曲目,继承和发展这些当地民间文化,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民间乡土文化。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地方剧种、民间舞蹈、民间曲目产生的时间、地点、作者、代表人物、流传地域、发展情况,收集和整理民间乡土音乐。

开课方式:利用音乐课和课外活动,为学生开展民间乡土音乐欣赏,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一些由地方文艺团体表演的精彩片段;邀请地方文艺团体到学校为学生专场演出,组织学生开展乡土音乐采风,走访民间艺人,然后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

⑷常用器乐保养及维修讲座开课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学校和家庭为音乐爱好者添置了大量的乐器,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改进乐器的能力。课程内容:键盘乐器、弦乐器、铜管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等的保养及维修常识。开课方式:音乐教研组除定期对校铜管乐队、钢琴兴趣小组等音乐爱好者进行技能培训外,还开设了常用器乐保养及维修讲座,聘请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创造研究会高级顾问周大风教授等专家对器乐爱好者作常用器乐保养及维修的讲座;对于有故障或受损的乐器在音乐教师和劳技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负责修理。

2、美术选修课

⑴素描实践课开课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素描技法,处理三大面、五调子关系;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

课程内容:素描基础知识训练:构图问题、形体问题、调子问题、空间问题、质量感问题;石膏几何体临摹、写生;静物写生。开课方式:定时进行集体讲授,个别辅导,作业,讲评,展览。

⑵色彩实践课

开课目的:初步掌握色彩的明度、冷暖、纯度的表现能力;

培养用有色彩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创造美。课程内容:色彩的基础知识:三要素、三原色之间的关系;基础的色彩构成、技法练习;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开课方式:定时进行集训,作业、讲评、展览。

⑶传统中国画基本技法开课目的:初步掌握传统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的能力。课程内容:中国花鸟画基本技法练习:梅、兰、竹、菊、荷花、牡丹为主。中国山水画基本技法练习:树、石、水、云为主。中国人物画基本技法练习:以白描人物、临摹《八十七神仙卷》。开课方式:星期天集体讲授,个别练习辅导,交作业进行交流讲评、展览

⑷新昌的石窟造像艺术开课目的:通过对新昌石窟造像艺术的赏评,使学生了解石窟造像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艺术的热情。课程内容:简述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特点;重点讲述“江南第一大佛”——新昌大佛寺造像艺术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审美观念、审美形式及表现手法等。开课方式:定时讲座(1-2次)及安排一次实地考察。

五、研究成效

新昌中学在开展艺术教育实践与研究以来,遵循边学习、边探讨、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边创新的原则,以艺术教育“2+X”新模式和繁荣校园文化艺术为重点,走出了一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生艺术团体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艺术教育路子,受到了社会、家长和各级领导专家的好评。㈠高中艺术课“2+X”的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收到预期的效果

1、大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调动了众多学生参与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喜爱艺术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陶冶和艺术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出他们的艺术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2、艺术技能的专项学习,培养了一批艺术尖子学生。在没有影响任何一项教学的情况下,较短的时间内涌现出大批“艺术能手”,充实校园文化生活。美术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艺术绘画展,书画展,越办越大,艺术水平越来越高,社会性的书画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赵多。音乐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艺术表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艺术专项的学习,为一些学生发现自身的艺术能力,向艺术类高考方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考入音乐、美术类高校的学生已有185人,有的考上了如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专业院校。这种现象在实现新的教学模式前是较少见的。

㈡举办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校园的主流文化,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1、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的文化环境。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尚未成熟的审美观、价值观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甚至导致一些人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认为,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不比其面临的“人身安全”问题轻,二者重要性是一样的。“人身安全”事关青年学生的生命,而“文化安全”问题事关青年学生的另一种“生命”,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成为一个各方面健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命”更为重要。为了青年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我校在清理整顿“不良文化”的同时,下功夫开展文化艺术节等在学生中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营造校园的主流文化,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让受教育者都能学到适合他们学习的东西。学校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校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一次次受到了美的教育,得到了美的真谛,真正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3、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将学校管理落实到终端。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属于一种动态管理,而动态管理是较高层次的一种管理形式,全校学生干部通过对每一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评判,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动态管理的一些要领,从而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策划创意、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加快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的节奏。㈢几点结论

1、艺术教育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其意思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法,即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符合其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我们以挖掘学生潜在的艺术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开辟多条成才的道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给予学生全面展示自身独特个性魅力的时空。

2、艺术教育应突出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美化。高雅艺术学习活动,从艺术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利用休闲时间继续练习艺术技能,使这一时间空间换了一种方式来休息大脑,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校园文明风气进一步养成,真正使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还能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能以发挥的德育、智育功能。正如滕宇尧所说:艺术教育使学生置身于审美活动之中,获得审美愉悦体验,把握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所以会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诸种心理能力,并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各种心理能力“既能共存,又能相互配合;每一种能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又兼顾到整体,以不损害整体的有机统一为限。”

3、艺术教育推进了学校特色教育的形成。新昌中学是一所特色教育显著的省一级重点中学,现已在全省打响了德育、创造教育、学科竞赛三大特色品牌。十多年来,学校的艺术教育不断推进深化,成为又一新的特色教育奇葩。同时,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提升了办校的形象。

六、结束语

我们对课题《构建新昌中学艺术教育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课题,在实施中不断地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将不断思考,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试验,不断调整、充实、细化这一课题,从而推进学校全面工作的进程。另外,优化艺术教育环境,改善艺术教育现状,不仅要靠艺术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努力,还要依靠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为学生一生的艺术学习而着想,使每一个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能够具备对艺术技能再学习的艺术素质。我们愿意同其他兄弟学校一起参与高中艺术教育模式的研究,为祖国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艺术素养的一代新人。

负责人:丁柏钧

执 笔:丁柏钧

第三篇: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1、音乐智能具有(C)。A、特殊性

B、差异性

C、遗传性

D、独特性

2、(C)的儿童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3、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是(C)。A、9岁~10岁

B、0岁~8岁

C、2岁~6岁

D、3岁~8岁

4、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A)。A、拍子

B、旋律

C、动作

D、节奏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B)。A、教师

B、教师与幼儿

C、幼儿

D、听评者

6、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A、对话

B、讲述

C、临摹

D、写生

7、《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B)。A、里德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加德纳

D、阿恩海姆

8、(C)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A、多层并列式

B、并列式

C、遮挡式D、零乱式

9、教师应争取在()的时间内,让孩子在临摹作画时,养成经常抬头看范画的习惯。

A、一年左右

B、半年左右

C、两年左右

D、三年左右

1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C)。A、观察法

B、讲解法

C、对话法

D、比较法

11、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B)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

A、观察和比较

B、观察和临摹

C、观察和写生

D概括和归类

12、采用(B)的教学形式使幼儿能较巩固地学会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A、单元式

B、主题式

C、专题式

D、组合式

13、(B)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

A、2岁 B、3岁

C、2.5岁

D、4岁

14、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C)。A、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B、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成果

D、对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作出反思

15、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B)。

A、冈仓觉

B、弗兰兹·西泽克

C、皮亚杰

D、福禄倍尔

16、(C)的儿童在歌唱时,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A、12个月 B、18个月 C、19个月 D、3~4岁

17、能够意识到旋律上行与下行的运动状态,有益于理解音乐的情绪、情感表现,也容易形成旋律的(A),从而促进音准概念的形成。A、知觉表象 B、听觉能力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C、知觉能力 D、听觉表象

18、在音色知觉方面,(A)的幼儿能够辨别2~3种有鲜明对比度的人声或乐器声。A、3岁~4岁 B、2岁~3岁 C、5岁~6岁 D、4岁~5岁

19、大班幼儿一般能达到的音区为(A)。A、d¹ ~ d² B、d¹ ~ c² C、d¹ ~ b² D、d¹ ~ g¹

20只有符合音乐学习规范的(D)才能最终为幼儿获得音乐经验打下基础。A、各种类型音乐 B、再现音乐内容 C、幼儿音乐 D、音乐欣赏

二、多选题

1、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ACDE)。A、涂鸦期 B、概念画期C、定型期 D、象征期 E、写实期

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哪几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ABCDE)。

A、智能的成长 B、感情的成长 C、性格的成长 D、知觉的成长 E、绘画能力的成长

3、学前儿童的音色形式的关键经验包括(ABCDE)。A、节奏 B、旋律 C、音色 D、速度 E、织体

4、儿童音乐技能是指(ACDE)时对音乐特性表达的合理度。A、视唱 B、识谱 C、打击乐器 D、唱歌 E、做身体动作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类型包括(ABCD)。A、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B、嗓音表达音乐技能C、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D、即兴音乐技能 E、音乐表现技能

6、幼儿园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ABDE)。A、粘贴 B、染纸 C、泥塑 D、撕贴 E、剪贴

7、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感知时的语言可分为(ACDE)。A、启发性语言 B、封闭性语言 C、童趣性语言 D、艺术性语言 E、逻辑性语言

8、学前儿童绘画创作,从心理角度看,大约经历了(ABDE)的流程。A、知觉 B、体验 C、反思 D、表达 E、情感

9、幼儿掌握一首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学会(D),然 后

会(C),最 后 学

会(A)和(B)。A、旋律轮廓 B、音程 C、节奏 D、歌词

10、幼儿随着音乐合拍并有感觉地进行动作变换时,说明他们对此曲的(ABCE)已经形成。A、乐句感 B、节奏感 C、肌肉感 D、音乐理解 E、音乐表达

三、正误判断(正确打“√”错误“x”)

1、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发生和发展是同步的。(√)

2、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高于他的感知认识。(x)

3、并列式构图是幼儿期儿童绘画时的主要构图方式,4岁以后开始出现。(x)

4、音乐学习采用静坐倾听的方式进行。(x)

5、只有符合音乐学习规范的再现音乐内容才能最终为幼儿获得音乐经验打下基础。(√)6、19个月的儿童在歌唱时,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

7、在旋律轮廓线歌唱方面,3岁半左右的儿童才能唱出规则的旋律轮廓线。(√)

8、教师应争取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让孩子在临摹作画时,养成经常抬头看范画的习()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9、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 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

10、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目标应注意:

1、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

2、活动目标要注意领域的专业性。(x)

11、孩子的韵律感根本不需要培养,因为他们天生就有。(×)

12、音乐作品表达的手段主要还是动作、打击乐演奏、歌唱和语言。(x)

13、教师所选择的美术教学内容最终都要通过儿童自身的内化,才能对其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便没有价值。(√)

14、学有儿童美术教育领域的系统化的内容遵循的是学科逻辑。(x)

15、简笔画不能展示学前儿童的独特个性,只是单纯的模仿和技能技巧训练(×)

16、在实物写生作画教学中,引导幼儿养成边抬头看写生对象,边低头作画的习惯。(√)

17、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只是重点与难点,而不是技能掌握的全过程。(×)

18、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19、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教师。(x)

20、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四、填空题

1、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写生画、意愿画、命题画、临摹画。

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手工。欣赏三大方面。

3、教师应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事物的外部特征等方法感知各种事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

4、幼儿园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贴 剪贴 撕纸 染纸等形式。

5、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是制作。只觉、感受。

6、幼儿掌握一首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学会歌词_然后学会节奏,最后学会旋律轮廓和音程。7《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8、______ ______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9、音乐经验是需要儿童自主建构的,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建构的动力。

10、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师引导儿童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 来进行的。

11、儿童绘画是一种帮助教师________ _______的良好资料。

1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感情的成长、性格的成长和绘画能力的成长三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13、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 象征期 定型期 写实期。

14、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能力的评价应注意。

15、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包括制作与感受系统、制作与听觉系统、制作与迁移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16、儿童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0~1)前符号、(2~7)符号运用(8岁以后)继续进步与可能进步.五、简答题

1.集体打击乐教学中促进儿童舒适有效地演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方面?

①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式②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③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④采用明晰、准确的指挥暗示⑤创造愉快、轻松、舒适的演奏氛围

2.集体手工教学中构思和设计阶段的指导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积累多种手工活动所需要的表象②在熟悉多种手工活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联想 ③通过欣赏工艺佳作来学习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

1.集体艺术教学活动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方面?

①有重复、有变化的原则②层层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③动静交替的原则 2.集体艺术教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有哪些?

①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②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③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 ④独立片段评价和连续评价

1、简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答: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一般可以有三种形式:

1、以音乐板块内容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 乐课程。2.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乐课程。3。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得幼儿园音乐课程。3让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

1、在听音乐得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得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得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得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4、简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答:儿童对色彩得选择是循序渐进得,3个月得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4岁得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中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在颜色得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以后逐渐发展。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得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等色。他们画

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六、论述题

1.阐述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趣味)的特征。

耳的声音是非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体动作来感知、感受音乐。

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第四、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很多音乐观察研究、神经生物学的解释的关键年龄是0-8岁或9 2.论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_A、对话B、讲述C、临摹

一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二是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三是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四是教师不应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指导儿童欣赏时,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哪几方面入手?形式分析主要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构成原理的应用,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要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儿童深入感知、体验作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儿童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启发儿童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获得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

9岁或10岁以后在进行音乐学习已经太晚。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

2、教师自己首先要会和美术文本进行对话,做好儿童与美术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

3、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的机会,提高其欣赏“视界”。

4、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

5、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学前儿童提问题。教师自己首先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找出作品欣赏的要点,然后,将这些要点转化为开放性的一些问题,如:这幅画上画着什么?(引导儿童欣赏内容),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受?(引导儿童进行主动的审美体验),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引导儿童从内容美和形式美方面进行分析),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引导儿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这样层层深入地引导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少提一些 “为什么?”“是不是?”的问题。

1、试述幼儿园大、中、小班歌词创编活动共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一般只向幼儿提供一段歌词

2、针对班上幼儿的具体情况做好创编要求和程序设计

3、注意提高创编活动的参与“密度”

4、应注意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把握好创编时间片段的长短

5、应注意使创编的结果达到相对完美的程度

2、发展幼儿乐器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一)舒适有效地演奏1.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式2.选择合适的空间安排3.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4.采用明晰、准确的指挥暗示

5.创造愉快、轻松、舒适的演奏氛围

(二)有表现力地演奏1.提供有表现力地伴奏音乐

2.传授有关的演奏技能3.采用富于感染力的示范、讲解、指令和指挥暗示4.调适演奏时的兴奋状态

(三)准确流畅地演奏1.选择节奏明晰的伴奏音乐2.培养相互倾听、相互配合的良好习惯3.运用合适的“变通乐谱”作辅助工具4.运用准确的示范、讲解、指令和指挥暗示5.创造适度紧张的演奏氛围

2、如何发展幼儿动作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一)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1、分行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2、选择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程序

3、采用儿童最作乱的进度逐步加快速度

4、从儿童的自然动作开始过渡

5、不适宜分解学习的动作可以采用“拖”的方法

(二)发展动作的随乐性

1、让幼儿边唱边做

2、用哼唱或弹奏的曲调跟随伴和儿童的动作过程

3、让儿童有机会跟随比较熟悉的音乐做动作

4、让儿童注意动作与音乐的情绪、风格、结构相协调

5、动作组合有整体美感,又便于儿童记忆和表现

(三)发展动作的表现性

1、让幼儿有机会看见更多由幼儿和教师提供的表现范例

2、让幼儿有机会观察和用动作摹仿各种事物及其运动状态

3、让幼儿有机会在美术、文学作品激发下进行动作的表现

二、名词解释

1.意愿画:是指幼儿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他们 完成的绘画。

2.韵律活动:泛指所有伴随音乐进行的身体艺术表现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分为创造性律动和集体舞 蹈两种类型。

3.有效迁移:是指能够将原有经验应用于新学习情境或新的真实生活情境,并能够解决自己需要解 决的问题。

4.即兴歌唱说话活动:是指用歌唱或类似歌唱的方式来进行对话、讲故事或其他语言活动或语言游 戏活动。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5.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 是儿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具有可塑性 的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五、实践分析题

传统打击乐教学的程序是先分声部学习和练习,然后将所有声部合起来演奏,现在的打击乐教学往往采用整体教学法,请你谈谈对打击乐器演奏的整体教学法的理解?

整体教学法的程序:一是“先整体后分部”二是“累加”程序

(一)“先整体后分部”程序

1、导入,引起兴趣

2、欣赏或进行简单的身体节奏活动,初步感知。

3、模仿学习变通总谱,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创作变通总谱的具体内容。

4、在熟练掌握总谱的基础上,进行分声部的选手练习。

5、个别约略学习指掌,集体练习合奏。

6、在教师的指挥下,集体练习合奏。

7、个别幼儿练习指挥,集体练习便有。

8、练习,根据需要行色乐器逐步到乐队中去。

(二)“累加”程序

1、与“先整体后分部”的程序相同。

2、模仿学习或创作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复杂的、有独立性的声部,把握作品的横向结构。

3、在熟练掌握该声部的基础上,将其他具有伴奏性质的声部用“先整体后分部”的程序学习掌握,最后将伴奏声部“累加” 到独奏声部上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 是:一--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

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 结构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 三段体结构 回旋体结构 引子与尾声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__教育性 说教性 知识性 娱乐性主副歌结构 二段体结构 三段体结构 回旋体结构 引子与尾声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 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和---渐强与渐弱----。

7.----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答: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档案夹评价:答: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

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音乐技能:答: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自发咏唱:答: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答: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1.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 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

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

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 8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1.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2.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

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第四篇: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单选: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自己独特的()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A、艺术语言 B、线条 C、形体 D、色彩 A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A、空间 B、平面 C、色彩 D、立体 A

感知美术形象要通过()。

A、视觉 B、触觉 C、嗅觉 D、感觉 A

()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是的观点。A、康有为 B、鲁迅 C、陈鹤琴 A

()认为“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康有为 B、鲁迅 C、陈鹤琴 B

()认为“游戏从心理方面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A、康有为 B、鲁迅 C、陈鹤琴 C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和意志去规范和扼杀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和绘画热情,使儿童的绘画失去儿童特有的天真、稚拙和淳朴。()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

A、康德 B、福禄倍尔 C、斯宾塞 D、里德 A

()认为,儿童游戏和艺术活动基本上是同一件事。A、康德 B、福禄倍尔 C、斯宾塞 D、里德 B

()把艺术看成满足爱好和感情的、由内在动机引发的游戏活动。这种活动没有目的,超脱个人利害,具有唯美特征。

A、康德 B、福禄倍尔 C、斯宾塞 D、里德 C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_____。

A、空间 B、线条 C、形体 D、色彩 A、20世纪初期,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_ __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A、福禄倍尔 B、蒙台梭利 C、杜威 A

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_ __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A、创造 B、共享 C、探究 D、快乐 A 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___。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D、冈仓觉 A

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B

《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______。

A.加登纳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里德

D.阿恩海姆 B

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_____ _三个阶段。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A

______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零乱式

C、并列式

D、多层并列式 A

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A、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 B、儿童、教师与美术课堂 C、教师、美术课堂与美术作品 A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______。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A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______、命题画、意愿画。A、素描

B、设计

C、临摹 C

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______。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B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_____程度。A、明暗 B、色相 C、纯度 A

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_____。

A、黄色 B、红色 C、白色 D、黑色 A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对话法 B、讲授法 C、示范法 A

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其视角的出发点是()。A、儿童的发展 B、智能的成长 C、身体动作的成长 D、社会性的成长 A

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潘元石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A、三 B、四 C、五 D、六 A

多选:

美术是一门艺术,也称为()。

A、造型艺术 B、视觉艺术 C、空间艺术 ABC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

A、线条 B、形体 C、结构 D、色彩 ABCD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A、学前美术教师 B、学前儿童

C、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 D、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ABCD

根据幼儿园绘画教学领域的特点及其不同的教育作用,开展的绘画教学活动有()。

A、临摹画 B、写生画 C、命题画

D、意愿画 ABCD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和种类主要有()。A、泥工 B、纸工 C、综合材料 ABC

学前儿童可欣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

A、绘画作品 B、雕塑作品 C、实用工艺品 D、建筑艺术 E、自然景物 ABCDE

学前儿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A、美术欣赏方面的简单知识,如冷色、暖色、变化、对称等 B、用自己的语言对欣赏对象作出适当的描述

C、用各种“语言”表达自己对欣赏对象的感受和认识 D、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ABCD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涂鸦期(1岁~2岁)B、象征期(2岁一3岁)C、定型期(3岁~7岁)D、写实期(7岁以后)ABCD

屠美如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涂鸦期(1岁半~4岁)。B、象征期(4岁~5岁)C、概念画期(5岁~8岁)D、写实期(8岁~15岁)ABCD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 __。

A、线条 B、形体 C、结构 D、色彩 ABCD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_ __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A、福禄倍尔 B、蒙台梭利 C、杜威 ABC

美术也称_______。

A、形体艺术

B、造型艺术

C、视觉艺术 D、空间艺术

BCD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的板块有___ __,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

B、绘画

C、手工

D、欣赏

BCD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

A、涂鸦期 B、象征期 C、定型期 D、写实期 ABCD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 四种水平。

A、杂乱线 B、单一线 C、圆形线 D、命名线 ABCD

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

A、涂抹阶段 B、装饰阶段 C、再现和表现阶段

ABC

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A、统为一形 B、正侧面同在 C、单一面 D、多面变形 ABCD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A、欣赏 B、绘画 C、手工 ABC

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A、分步练习B、整体练习C、模仿练习AB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的流程包括。A、知觉 B、体验 C、反思 D、表达 ABCD

命题画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A、物体画

B、写生画

C、情节画

D、临摹画 A D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是______。

A、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B、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C、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______。

A、审美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ABC

命题画的基本条件是______。A、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B、图画形象基本是画过的 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BC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包括______。A、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B、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运用

C、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ABC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的作用的是______。A、帮助低年龄段的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 B、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

C、在临摹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 D、使幼儿更快地获得成就感 ABCD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的内容的是______。A、幼儿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B、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

C、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联想开去的事物 ABC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______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B D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值得关注的因素有_____。A、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B、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 C、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 D、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 ABCD

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注意点有()。A、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 B、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 C、活动目标要符合教学目标 AB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分为()。

A、总目标

B、年龄阶段目标

C、教育活动目标。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A、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B、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C、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是()。A、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体现了审美教育的性质

B、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注意培养儿童审美心理结构中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基本能力

C、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指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即促进()方面的发展。

A、其审美感知 B、审美情感 C、审美创造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则使总目标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A、欣赏 B、绘画 C、手工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特点是()。A、对3岁~6岁年龄学前儿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B、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C、为单元目标和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ABC

在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所要学习的绘画形式语言主要有()。A、线条 B、形状 C、色彩 D、构图 ABCD

可以把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分为()。A、描述阶段 B、形式分析阶段 C、解释阶段 ABC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包括()。

A、审美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ABC

对话法教学的主要特征是()。A、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流 B、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交流 C、主体自我交流 AB

在对话法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

A、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 B、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

C、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 D、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ABCD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

A、临摹画 B、命题画 C、意愿画 D、装饰画 ABCD

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命题画可分为()。A、物体画 B、情节画 C、儿童画 AB

在绘画操作表现阶段,教师的指导应着重在()方面。A、为儿童选择和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 B、学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C、帮助儿童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D、提供游戏化的练习ABCD

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和体验,教师要注意的是()。

A、教师要用自己对对象的情绪表现来感染儿童,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审美状态

B、教师要利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引导儿童进行“移情”和“拟人” C、可以引导学前儿童通过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来加深对对象的体验 ABC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观察的方法有()。A、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B、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 C、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 D、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ABCD

学前儿童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的形式有()。A、粘贴 B、剪贴 C、撕贴 D、染纸 ABCD 教师引导儿童学习剪纸的基本剪法有()。A、目测剪 B、沿轮廓剪 C、折叠剪 ABC

学前儿童的立体手工活动主要包括()。

A、泥塑 B、折纸 C、厚纸制作 D、废旧材料及果蔬等的制作 ABCD

儿童审美知觉的特点是()。

A、完形性 B、主动性 C、多通道性 ABC

儿童审美理解的特点是()。

A、直觉性 B、情感性 C、外显性 D、弥漫性 ABCD

下列属于2岁一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

A、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

B、引导儿童欣赏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使他们能对这类形象感兴趣。

C、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ABC

下列属于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A、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B、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

C、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AB

下列属于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

A、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B、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C、引导儿童欣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的美术作品、同伴的美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玩具、生活物品、节日装饰、环境置等,产生与作品等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ABC

下列属于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的是()。

A、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美的能力。

B、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C、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ABC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

A、描述阶段 B、形式分析阶段 C、解释阶段 D、评价阶段 ABCD

幼儿在工作的顺序性方面的行为表现分为哪几种类型?()A、有顺序、有步骤地完成作品

B、弄错步骤,发现后主动纠正,完成作品

C、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在混乱中完成作品,作品有缺陷 D、只完成局部,作品半途而废 ABCD

幼儿在工具材料的秩序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A、保持工具材料的固定位置,用时取出,用后放回 B、大致保持原位置,放错后能找到 C、一片混乱,用后乱放,取时找不到 D、不会取放,拿到什么用什么 ABCD

学前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学习辨认色彩的要素包括()。A、色相 B、纯度 C、明度 ABC

学前儿童在色彩运用方面的学习主要经历的过程包括()。

A、按物择色 B、通过颜色变化来处理画面上的色彩 C、色彩的情感表达 ABC

下列属于直线的是()。

A、水平线 B、垂直线 C、斜线 D、折线 ABCD

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A、放松 B、平静 C、休止 ABC

垂直线意味着()。

A、静态张力 B、准备就绪 C、抵抗力 D、支撑; ABCD 斜线意味着()。

A、动作 B、活力 C、不平衡; ABC

较适合幼儿制作的版画的常见形式有()。A、对折印画 B、纸版画 C、实物版画 ABC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包括()。A、画稿

B、上版

C、刻制

D、印刷 ABCD

判断:(只要没划X的,都是正确!)

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主要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

幼儿人格的“种子”可以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不可能在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

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

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2岁后逐渐发展。×

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

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 和儿童美术 发展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目的关注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应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对幼儿的评价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幼儿教育评价应尽可能得地使幼儿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

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运用笔、纸、墨、颜料、布、绢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

美术活动通过塑造一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取向的普通美术教育为主。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和中、小学校的普通美术教育有所不同,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

儿童的美术活动就是一种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没有直接的功利性,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为满足。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纯艺术的领域,它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的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

对学前儿童传授一些基本的、简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在美术文化的意义上进行发展和延续也是必要的。

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使幼儿能按照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幼儿通常喜爱用铅笔、水彩笔画线条,也喜欢用油画棒、蜡笔画出浓浓的、鲜丽的色块。

从儿童绘画的内容来看,有反映个别物体的物体画,有反映一定情节内容的情节画,还有图案画等。

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活动需要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目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一些思想家、教育家也认识到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

广义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

儿童画是一种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良好资料。

儿童的图画发展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世界各国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但是儿童绘画时期划分的年龄是各有不同的。

儿童先会画点,后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线。×

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认识。

在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技能和他的认识水平是相差很远的。

到象征期,儿童的绘画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他还不能很好地画出他所知道的,更谈不上他实际所看见的。

到了定型期,儿童的绘画技能就逐渐接近他的发展着的认识水平了。

儿童图画反映了对他印象最深的客观现实。

儿童首先是注意会动的东西,其次是有声音的东西,再次是色彩鲜艳和形状奇特的东西。

儿童绘画技能与他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无关。×

“天赋说”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生理机能说”认为儿童喜欢绘画是为了满足手动的生生里需要,并通过绘画活动产生一种动觉刺激和动觉快感。

屠美如认为儿童绘画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欣赏领域更侧重于对学前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绘画和手工领域更侧重于对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审美情感的体验能力在欣赏、绘画和手工三个领域都能得到培养。

儿童在美术欣赏中,从来不是一种被动的吸收,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

学前儿童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儿童面对美术作品或周围景物时所进行的带有情感色彩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大致包括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

学前儿童的绘画活动是他们运用笔、墨、颜料等绘画工具在纸、墙壁等平面上创造出可视的、有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

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他们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分类目标体现了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的启蒙性质。

学前儿童绘画的题材往往来自于学前儿童的生活。

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儿童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

命题画教育以帮助儿童学习造型、设色、构图等形式语言为主要目的。

物体画的主要描绘对象为单一的物体,侧重于对儿童的造型能力的培养。

情节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则是一组物体及其相互关系所反映的一定的情节,除了对儿童的造型能力的培养以外,更侧重于对儿童的构图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深入地了解学前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选择那些儿童感兴趣的、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来作为绘画的题材。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类的开放性言来向学前儿童提问。

教师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问题来提问,因为这类问题很容易造成儿童思维的惰性。

在实践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教师问儿童:“这朵花很漂亮,是不是啊?”而儿童也漫不经心地眼看着别处、拖着长腔说:“是——”这类做法应该避免。

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对手工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制作出平面手工作品的活动。

教师可在美术角中陈放一些废旧的有形象的画册或挂历,供儿童在游戏时间里练习沿轮廓剪,剪下的形象可供粘贴用。

幼儿在开始学习用剪刀时可以采用目测剪的剪法,而对年龄较大的儿童,教师可要求他们先考虑好自己要剪的形象后再剪。

泥塑活动是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

泥塑的材料和工具主要有粘泥、橡皮泥、面团、泥工板、竹刀以及其他辅助材料。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或一个小组的泥塑作品来编故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考虑到儿童操作上的方便,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时,不宜将泥塑活动安排在寒冷和炎热的季节进行。

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教师应注意将儿童的泥塑作品保存在通风阴凉处,若需重新使用泥料,则应与儿童商量或不当着儿童的面处理掉,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其特点是利用几何形造型。

通过折纸不仅可以锻炼学前儿童手的动作的灵活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目测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换的思维能力。

折纸取材方便,白报纸、挂历纸等薄而有韧性的纸均可用来折叠。

由于折纸的特点是容易忘记,因而,教师可引导儿童学习看图示折纸。

在折纸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自己在折法上进行想象创造,折出具象与抽象的造型。

厚纸制作是指运用铅画纸、卡纸一类略硬的纸,通过剪、折、贴、组装等技法制作出三维形体的活动。

厚纸制作可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制作认识纸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几何形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发展其空间知觉能力、联想能力、造型能力。

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是指利用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

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对于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也可以培养学前儿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由于制作过程对儿童手腕力量和手指灵活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废旧材料及果蔬等的造型活动大多在幼儿园大班开展。

废旧材料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教师可以自己收集废旧材料,也可以发动儿童和家长一起。

妥善处理好儿童的作品,不仅可以使儿童体验到手工制作的成功感,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废旧材料制作的兴趣。

要提供给学前儿童的手工材料要丰富多样,但不是说在同一次活动中堆砌很多的材料,而是要提供有表现力的材料,并且要让儿童有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要把手工活动的基本技法教给学前儿童,让他们在这一基础上自由地进行想象、操作,可“因意选材”,也可“因材施艺”,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手工活动不可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

要养成学前儿童良好的手工活动的卫生习惯。

无数的实验表明,儿童在观看时,面对他一无所知的世界,首先是高度概括地“发现”对象的基本结构。

儿童把握视觉整体完形和结构性的倾向特别表现在:一是对轮廓块面的强调夸张性的专注;二是对引起注意的特征部分的异常敏感。

儿童审美知觉的主动性是指学前儿童总是主动选择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富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及其结构特征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

与成人相比,儿童感官的发育还不太成熟,因而他们常常用多种感官来帮助自己进行审美知觉。

由于儿童原先的视界与成人具有差异,因而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理解标准来要求儿童达到同样的理解水平。

在儿童的眼里,他们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理解。

儿童常常以自己的情感爱好为标准来进行审美判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儿童手舞足蹈、呜哇有声地借助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达自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2岁~3岁的儿童尚处于本能直觉阶段向审美感知阶段的转变期,往往对色彩、形状、线条本身(尤其是色彩)更感兴趣,缺乏审美的感知。

3岁~4岁的儿童已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具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对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4岁~5岁的儿童已有了明显的审美偏爱。

4岁~5岁的儿童一般偏爱色彩鲜艳的、具有夸张和拟人表现风格的美术作品,喜欢那些能带给他们愉快情绪体验的自然风光和景物。

4岁~5岁的儿童还没有一般的审美标准,喜爱或不喜爱某一幅作品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或其生活经验。

5岁一6岁的儿童已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

5岁一6岁的儿童在对美术作品、歌曲、舞蹈等方面的评价上倾向于用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其审美评价往往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人评价的影响。

5岁一6岁的儿童的审美评价标准还较为模糊,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发阶段。

幼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进一步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类的事物的过程。

教师必须给幼儿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幼儿把自己对所欣赏对象的感受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出来。教师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这对培养幼儿的艺术感觉是非常必要的。

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并能不断学习,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训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有足够的画册、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设置,能经常有机会接触画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有进行创作练习活动的场所。

教师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

在儿童观看欣赏艺术作品以后,教师要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

教师要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儿童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瞬间的强力感受,一种单纯的视觉快乐,是儿童直觉地面对作品产生的闪光式的认识。为了使儿童产生对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在观看作品以前,教师要做许多准备工作,特别是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准备。

通过形式分析,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形式分析阶段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色彩方面,从单色到多色,从红色、黄色到绿色、蓝色,从暖色到冷色,儿童对色彩的偏爱及应用,遵循着人类对色彩偏爱的演变规律。

儿童是有可能理解和接受艺术家用激情和生命所描绘的色彩的。

教师必须鼓励儿童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而是要求儿童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是对话法。

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是针对长期以来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单纯采用灌输法所带来的遗憾。

灌输法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无条件地灌输给儿童,儿童缺乏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机会。

对话法教学会使儿童丧失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运用协同合作式的对话法,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而应积极参与,他们的潜力在不断的对话碰撞中得到新生和成长。

8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

3岁左右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教师可以让儿童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

教师可以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

幼儿园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

在幼儿园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

幼儿园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

幼儿园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

儿童在多样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作为引导儿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中介,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儿童,而应承认,在作为文本的美术作品面前,师生双方均有说话的权利。

教师可以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

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验证教师制定的美术教育目标、选择的美术教育内容、活动的组织过程等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

通过对教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对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与活动本身是联结在一起的。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提升。

教师还应根据对幼儿以往发展水平的了解和自己的教育知识与经验来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并进一步制定新的教育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案,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美术教师教学水准的发展。

美术教育目标是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

教师通过对美术教育规律、幼儿美术活动特点的研究,以及对美术教育方法的改进来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实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要对美术教育目标进行恰当的分析,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不同班级的教师、幼儿环境、物质条件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制定美术教育评价标准时不要单纯追求统一的标准,忽视实际情况。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最终必须具体化,成为便于操作的评价工具。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要切合实际,不能要求过高。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应尽量具体,描述明确,为操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者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活动实施的信息。

美术活动中的习惯是多方面的,习惯可以指个人的习惯做法,也可指大家都要自觉遵守的惯例和秩序。

对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

教师要全面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幼儿美术发展的特征,及其在美术活动中所反映的其他身心发展的特质。

幼儿美术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水平。

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育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的最根本目的还是根据评价的结果,为幼儿今后的发展作出预测,制定下一步发展的新目标,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方案,以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各方面成长的程度。

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注意评价的个别差异性。

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对某—团体中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的把握。

如果是在幼儿面前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进行评价,就容易给幼儿带来自卑感或自负感。

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定今后发展的目标。

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的评价上,罗恩菲尔德将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幼儿的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七个方面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标准。

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感情的成长、智能的成长、身体动作的成长、知觉的成长、社会性的成长、美感的成长和创造性的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对于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来说,这种发展既包括儿童在身心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儿童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

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

绘画对幼儿而言,是一种按照自己的个性,表现自我、主张自我的手段。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也是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在鲜艳的色彩中加黑、加白、加灰纯度就变低了。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语言。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不同的色调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表达不同的画面气氛。

线条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直线与曲线。

曲线包括根据圆弧度的大小、方向转换的不同而呈现的各种曲线。

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有力、果断、起伏不定的感觉。×

直折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断续线比较能够表现开放、自由、柔顺司变的形式。

直线与曲线有长短、粗细的变化,线和线之间可以交叉、并列、重叠、穿插等,线条的变化无穷。

线的变化可以给人一种形式美感,它能用无穷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物体形象的特点。

不同的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也会产生不同的痕迹,形成不同质感的线条。

只要熟练、合理地运用,即使是简单的线条,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在形状中,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多边形等都由直线构成,较为简单明确,所以称为规则的几何形状。

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自由形状。

非规则的自由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和色彩、线条一样,形状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不同的形状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将一些不太规则的形状靠近这些基本形状,以帮助记忆和识别。

幼儿在形状的归纳方面却远远强于成年人。

刮画就是利用硬物刮出的痕迹来进行绘画造型的美术活动。

低年龄段幼儿不适宜使用刮画。

纸版画是用各种纸做版材制作印刷的版画,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且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近年来得到迅速广泛的发展,是中小学生和儿童最喜爱制作的一种版画。

在各国的儿童版画教学中纸版画被普遍运用,也是我国儿童版画创作中的主要品种。

纸版画表现力丰富,具有优美的纸质肌理和自然情趣。

纸版画可分为剪贴纸版画、吹塑纸版画、镂刻纸版画、漏印纸版画、凸印刻纸版画、凹印刻纸版画、凹凸纸版画(综合纸版画)等。

泥塑是通过团(球体)、搓(柱体)、压(扁、平、坑)、连接(局部与主体、局部与细部)、拉(拉出细小结构)和捏(方体、加固、细部加工)等手段,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

泥塑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

泥塑的题材,应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结构要简单,形象特征要明显,塑造的技能要简易,使幼儿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功。

中、大班的泥塑作业,要求逐步塑造稍复杂一些的物体形象,达到“有几分像”就可以了。

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要先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学前儿童手的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泥塑主要是临摹作业,也可有意愿作业。

泥塑作业的讲评与图画作业的讲评一样,达到基本要求的为良好;对有创造性的泥塑作业应表扬。泥塑作业可以从小班第二学期开始。

学习泥塑时,应先引导幼儿欣赏泥塑作品。

线描就是用线条勾画出物体的轮廓,以表现出对象的形态的绘画技法。

线描画画法简单、造型明确、概括性强,是幼儿常用也是最喜欢的绘画方法之一。

线描画对材料的要求不高,可以用铅笔、蜡笔、油画棒、水笔等各种工具画。

线描画要求用线肯定,一个物体可以被分成几段线条来画,但每段线条都要一笔画成,宁可画错,也不能涂改。

国画是用毛笔、墨(国画颜料)和宣纸进行绘画。

毛笔掌握起来比硬笔困难,但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用习惯后,再画某些东西时要比其他笔容易,三五下就能画一张画,很干脆,又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很适合幼儿的绘画技法。

撕纸是以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手指的配合来撕出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也是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

撕纸活动的重点在于“撕”,让儿童进行撕纸造型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动作及其控制能力。

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独特美感,这是其他造型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受手撕的局限,撕纸的造型不可能很精细,这也有助于训练儿童对整体“基本形”的把握。

一般来说,撕贴的材料是较薄的软纸,但其韧性不能太强。

撕贴的形式有自由撕、沿轮廓撕和折叠撕几类,开始学习撕纸时,可进行自由撕,逐渐地,教师可引导儿童学习沿轮廓撕和折叠撕。

第五篇:幼儿园艺术教育总目标

幼儿园艺术教育总目标

1、初步感受、欣赏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

3、掌握一些简单的艺术技能,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4、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地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5、在艺术活动中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与他人合作,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的艺术作品。

年龄阶段艺术领域(音乐)教育要求和幼儿发展目标

小班上学期

一、歌唱活动。

1、愿意参加歌唱活动。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学习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学习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1—5。

3、尝试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4、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

二、韵律活动。

1、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动作的活动,尝试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2、尝试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随之变换动作。学习用上肢、下肢等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

3、试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

4、尝试自己想出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

三、节奏活动。

1、愿意玩弄打击乐器,感受手铃、串铃等容易演奏的打击乐器不同的音色,愿意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2、了解并尝试遵守演奏打击乐的基本规则。

3、学习随熟悉的音乐有节奏地演奏,能参加两种乐器的齐奏,尝试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4、学习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四、欣赏活动。

1、努力关注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4、愿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

5、努力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小班下学期

一、歌唱活动。

1、喜欢参加歌唱活动。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能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1—6。

3、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4、学习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体验创造性地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二、韵律活动。

1、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动作的活动,能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2、基本能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随之变换动作。能用上肢、下肢等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

3、学习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

4、能自己想出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

三、节奏活动。

1、喜欢玩弄打击乐器,感受手铃、串铃、碰铃、木鱼等容易演奏的打击乐器不同的音色,喜欢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2、学习遵守演奏打击乐的基本规则。

3、能独立地随熟悉的音乐有节奏地演奏,能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学习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4、大胆地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创造性地变化演奏方案,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四、欣赏活动。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努力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体验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4、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

5、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中班上学期

一、歌唱活动。

1、喜欢演唱自己熟悉的歌曲。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1—7。

3、学习接唱、对唱等形式,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演唱。

4、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

二、韵律活动。

1、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喜欢参与韵律活动。

2、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难度等。

3、学习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结构、形象等,进一步增强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的能力。

4、初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

三、节奏活动。

1、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学习几种乐器的演奏,学习用打击乐器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2、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鼓等)的演奏方法,学习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色。

3、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型,集中注意看指挥,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

4、尝试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

5、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四、欣赏活动。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

4、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欣赏音乐舞蹈的感受。

5、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中班下学期

一、歌唱活动。

1、喜欢演唱自己熟悉的歌曲。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1—7。

3、能自然地接唱和对唱,能较自如地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演唱。

4、积极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

二、韵律活动。

1、继续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2、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难度等。

3、能较恰当地运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结构、形象等,进一步增强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的能力。

4、继续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

三、节奏活动。

1、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继续学习几种乐器的演奏,用打击乐器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2、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沙球、蛙鸣筒等)的演奏方法,能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色。

3、能进行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型,能对指挥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

4、大胆地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

5、进一步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四、欣赏活动。

1、主动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

4、喜欢用多种方式表现欣赏音乐舞蹈的感受。

5、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大班上学期

一、歌唱活动。

1、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音域一般在1—高音2。

3、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4、学习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

二、韵律活动。

1、初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2、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3、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使用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4、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三、节奏活动。

1、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三角铁、双响筒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2、积极尝试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3、初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尝试集体设计演奏方案。

4、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四、欣赏活动。

1、主动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

4、初步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大班下学期

一、歌唱活动。

1、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音域一般在1—高音2。

3、继续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能较自如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4、能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

二、韵律活动。

1、进一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2、能较准确地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3、学习用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熟练地用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4、进一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三、节奏活动。

1、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钹、锣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2、主动参与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3、进一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合作,集体设计演奏方案。

4、进一步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四、欣赏活动。

1、积极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特点。

3、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

4、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下载民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艺术教育总结

    幼儿园艺术教育总结 我园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始终突出艺术教育和艺术培养,将艺术教育元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审......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的任务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 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常规教育的过程是教育技术和教育艺术密切结合,充分......

    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建设

    积极探寻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特色思想 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艺术,没有艺术就没有完美的人生,它是人心灵的表现,是对人的......

    幼儿园艺术教育教案.doc

    幼儿园艺术教育教案 小班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教师、同伴,一时难以适应,要记住同伴的名字更是困难。怎样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记住同伴姓名,进而逐步融入集体呢?我设计了这......

    幼儿园艺术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幼儿园艺术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办学水平,增强教育实力,激发艺术教育活力,努力创建艺术特色品牌幼儿园,根据本园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全面......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总结

    艺术教育活动总结——2006学年度上学期中三班 培养幼儿喜爱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式,是幼儿园美育教育的目的,幼儿园到处都充满艺术气......

    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艺术教育活动时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以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