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
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
多年来,黑龙江虎林农村合作银行始终坚持稳定经营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型为经营原则,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构筑安全稳定防线,提高抗风险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管理业绩,保持了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
一、虎林农村合作银行的概况及发展沿革
黑龙江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于2006年6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为成立于1992年的虎林市信用联社。特别是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按合作制原则规范信用社以来,实行县乡两级法人管理模式,通过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不断深化改革与规范管理,拓展经营,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成为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第一个达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标准的信用联社。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两年来,按着总体改革发展目标,经过全行员工的努力,取得了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外部约束机制、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高,财务经营状况良好,效益逐步提高,支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全行面貌焕然一新的改革、管理与经营的良好业绩,创建了良好、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的一面旗帜。
截至2008年6月末,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下设1个营业部、13个支行、4个分理处、12个储蓄所,员工305人,固定资产3,199万元,各项存款余额8.9亿元,分别较1996年和2005年纯增7.02亿元和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3亿元,分别较1996年和2005年纯增5.3亿元和2.3亿元;资产总额136,215万元,分别比1996年和2005年增加了108,479万元和45,324万元;负债总额128,386万元,分别比1996年和2005年末增加了7,155万元和235万元;资本充足率为24.19%;不良贷款余额328万元,不良贷款比重由1996年的45%,2005年末的0.64%下降到0.52%,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利润1,163万元和1,773万元。
二、经营管理独具特色,各项业务稳步提升
1996年,虎林市引用联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时,存款余额小,成本高,贷款市场占有率低,不良贷款比重高,经营效益差,经营艰难,危机四伏。为改变经营状况,走出困境,他们积极转变观念,创新经营思路,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下大力气,动真功夫,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经营策略,促进各项业务逐步好转,实现了存款稳步增长,贷款市场不断拓展,支农效果逐渐增强,信贷资产质量大幅度提高,走上了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实现“三统一”策略,优化经营环境
为真正改变脱钩分设后经营、管理的艰难局面,提高企业生命力,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虎林市信用联社在二级法人管理模式中,针对各信用社经济环境差异、经营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创造性地实行了“三统一”策略。一是统一调剂资金。全辖资金又联社统一管理,将城镇社资金向需求量大的农村社调剂,平衡余缺,高效运用。二是统一核销呆账。集中全辖的呆账准备金,对呆账包袱沉重的社集中核销。如前些年东风信用社存款仅有200多万元,贷款规模180万元,呆账贷款就达140万元,压得该社举步维艰,经营异常艰难。联社集中全辖呆账准备金,一次为该社核销呆账贷款120万元,使其一举甩掉包袱,不如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全辖各行全部化解了不良贷款,并形成了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三是统一平衡盈亏。由于一部分社靠自身正常经营年年亏损,导致包袱越来越重。联社通过调剂社与社之间资金余缺,对贫困社实行优惠利率,保证了社社赢利,实现了平衡发展。
(二)转变观念抢市场,确保经营稳定
为了彻底扭转经营劣势,走出困境,虎林市信用联社积极从抢占资金组织和信贷投放市
场入手,扩大经营,规范管理,确保经营稳定。
1.优化服务,完善机制,坚持打好筹资持久战。为积极增加信贷资金来源,他们始终把
资金组织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牢固树立“总量就是实力,份额就是地位,增存就是增效”的理念,不断创新组织资金工作思路。一是通过强化思想教育,使员工认识到筹措资金和增强实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动员职工走出柜台广揽闲散资金。二是通过优化柜台服务和完善服务设施,美化服务环境,提升员工服务水平,在服务中采取“人无我有,人又我新”的服务策略,弥补了农信社无网络化服务的缺陷,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巩固了老储户,发展了新储源。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赢得信赖。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信用社资金取之于虎林用之于虎林,让广大群众知道信用社的性质和在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群众的信赖,赢得存款。四是积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员工资金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广大员工积极投入到筹资持久战中来,进一步增强了组织资金能力,确保储蓄存款以较大幅度地稳步增长,在全市金融机构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为进一步拓展经营,增强经营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展思路抢市场,经营规模稳步扩张。在保证充足的信贷资金来源的前提下,虎林市
信用联社努力在拓展信贷市场,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上下功夫。一是站稳占足农村信贷市场,逐步加大农村农户信贷投放力度,努力扩大投放面和投放量,先后实行和开展了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信贷管理办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等,简化贷款手续,减轻农户负担,巩固农村信贷市场。多年来,虎林市信用联社农贷投入均占全市金融机构农贷投放总量的90%左右。二是在保证足额投放农业贷款的基础上,把目光积极投向辖内效益好、信誉高的国营农场连队、企业以及城镇优良的个体工商户,开办农场连队农户联保、工资户担保贷款,企业固定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城镇优质门市房抵押贷款,使之成为优良的黄金客户群,抢占了市场,培植了新的效益增长点。灵活的策略,良好的服务,使虎林市信用联社信贷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市金融机构之首,为经营与发展打造出稳固的平台
3.增收节支提高效益,为改革发展增加储备。多年来,虎林市信用联社一直坚持“勤俭
办社,效益兴社”的思想,细化财务管理。一是发挥联社调剂作用,提高资金运用率和周转率,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大收息力度,确保实现利润最大化;三是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费用开支;四是规范操作,按要求提足拨备,增加积累,为深化改革、稳健发展增强储备。
多年来,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根据地域和经济特点,积极开展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业务
活动,使各项业务呈现稳步增长和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各项存款和贷款分别以13%和17%的速度递增,经营效益也逐年提高,创造出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
(三)服务“三农”,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影响
1996年以来,虎林信用联社牢固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不断创造支农服务措施,硬化支农职责,优化支农服务,量化支农政策,细化支农办法,方便农户贷款,保障农民发
展生产,增加生产效益。十多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30多亿元,年均投放贷款,保障农民发展生产,增加生产效益。十多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30多亿元,年均投放贷款达2.3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农贷投入的90%以上,全市80%以上的农民得到贷款支持,户均贷款1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充足的贷款支持下得到长足发展,全市粮食总产由1996年的26万吨增至5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有1996年的2,529元增长为4,785元,农村人均存款由1996年的1,507元增长为6,856元,大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虎林市信用联社连年被省市各级政府评为支农先进单位,亮度被人总行评为全国信合系统支农先进单位。
1.先后支持全市农民实施了“双十工程、四大工程、五大基地以及绿色种养业基地”等
建设,建立了水稻、蔬菜、烤烟、奶牛、生猪、驯化鱼等生产基地。特别是在几年的专项支持下,在全市建立了58个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和19个绿色养殖生产基地,仅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就达60万亩。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土地使用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使虎林市的粮食总产、人均农业增加值、人均财力、人均存款,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取得了大幅度增长。
2.先后实行了以土地为中心的信贷管理制度,贷款公开化制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一证通”贷款业务等一系列支农贷款制度和惠农政策。特别是自2007年,按照省联社的总体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农户一次授信,可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极大地方便了农户贷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3.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虎林市信用联社始终把扶贫救灾作为一项
重要工作来抓,在1996年虎头镇月牙村惨重火灾,1998年特大干旱,2000年洪涝灾害,2002年发生的70年不遇的特大暴雪灾害等灾害中,一笔笔的扶贫救灾转型阿贷款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困境,恢复生产
多年来 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以支农为主线,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充足的贷款支持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了支付道路,取得了社农双赢的良好业绩,维护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创建了良好的经济和信用环境。
三、以防为主,防化并举,确保安全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虎林市信用联社始终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
之重。通过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构筑风险防线,提高抗风险能力,多策并举,化解金融风险。
(一)以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为契机,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预防道德风险。多年来,他们通
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民主法制等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按照省联社统一部署和规划,开展了员工行为规范为主线的龙江信合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培养和建立起以“文明、敬业、诚信、廉洁、创新、高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和道德修养,逐步在员工思想深处牢固树立起不想违规、不能违规、不敢违规的合规经营意识,构建起一道坚固持久的道德风险防线。二是健全“三会制度”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以后,立足于请阿华经营管理,转换机制,健全制度,增强发展能力,建立健全了《黑龙江虎林农村合作银行章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选举办法议事规则,以及各项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三会一层”依法合规履行职责,规范操作,集体决策,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决策失误和制约失效,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努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内控制度是安全经营的第一道防线。多年来,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不断强化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努力提高防防线能力,本着“内控制度现行”的原则,分专业、按岗位进行修订和完善,特别是城里合作银行后先后建立和完善了61项制度。使每个专业和岗位,每项工作和程序,每个环节和步骤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了业务操作,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建立并实施了风险防范、责权利相统一的信贷业务操作办法。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业务风险集中地和高发区,为了真正有效地防范风险,虎林农村合作银行始终把信贷管理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是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适时对《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信贷管理办法》、《虎林农村合作银行贷款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科学、严肃、严格地规范业务操作。同时严格执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导致发生信贷风险的贷款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有效地防范了新增贷款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制定并实施了《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以适应当前针对农村金融市场推行的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明确贷款授权、授信的方式,根据农户土地承包情况、资产收入等经济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授信标准和额度、授信范围和期限,以此来强化统一管理和内部控制,避免在授信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造成的风险隐患,增强了风险防范能力和控制能力。
(三)多策并举,化解风险
虎林市信用联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之初,由于历史原因和行社合属办公期间贷款管理混乱等原因,造成大量贷款形成风险。为了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虎林农村合作银行通过宣传发动、制度激励,营造清非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因地制宜,多策并举,确保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自1996年以来,累计收回不良贷款2.5亿元,使不良贷款比重由原来的45%,下降至目前的0.52%,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重双下降,确保了经营活动步入安全、高效的发展轨道。
1.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清非环境。不良贷款比重过高是妨碍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巨大障碍,该行在实施清非攻坚战的同时,努力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提高员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包括寻求地方党政和社会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清非环境。
2.完善清收机制,加大奖励力度。清收不良贷款是一项长期由艰巨的工作,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而完善清收机制,加大奖惩激励力度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了责任机制。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虎林联社建立起联社总体决策,信贷部门操作,信用社具体实施,会计部门检测,审计部门监督,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适时出来了《虎林市信用联社贷款损失赔偿责任制》,对不良贷款实行划段管理,对1999年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实行目标管理,按年度考核信用社,每年以10%-20%的纯下降比例完成清收责任;对那些因职务调动,新官不理旧账,未进行及时催收或办理催收手续,丧失诉讼实效等原因造成贷款损失的,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赔偿处理,先后有4名信用社主任受到责任处罚,赔偿30万元。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每年年初联社与基层信用社签订清收不良贷款责任状,清瘦计划与工资奖金挂钩,预留工资总额的40%作为效益工资,完成任务的发全额效益工资和奖金。超额完成的以3%的比例给予奖励,完不成清收任务的,扣罚全部效益工资和30%的奖金。与此同时,对完不成清收计划的,实行一票否决,不得参加年末评优评选。通过实行一系列的清收责任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起全体员工的清收盘活工作热情。
3.多策并举,依法维权,效果显著。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虎林联社认真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对贷款进行分类排队,确定清欠措施,特别针对一些“钉子户”、“赖债户”、陈欠大户、重点户积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信用社合法权益,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
得了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一是认真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形成不良的贷款,他们认真深入地分析形成的原因,对陈欠户的家庭经济状况、资金来源、还贷意识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并针对贷户还贷意识差,清收工作不实,对贷户定性不准等原因,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写上后起诉、重点清收、逐个突破的清收策略。二是多策并举,效果显著。在清收工作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办法,如:清收还贷粮,以粮还贷;清收走逃户承包田使用权,由担保户以租还贷;力拔“钉子户”,突破重点,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等等。特别是在清收“钉子户”和重点陈欠户的工作中,他们力求起到起诉一户,执行一户,震撼一片,以点带面的作用。首先成立联合法庭现场办公,经联社与市法院充分协商,由经济庭,执行庭各抽调一名法官,组成联合法庭,逐村进行现场办公,当场受理按键,当时开庭审理、调解或判决,对不服调解或判决的“钉子户”立即进行执行程序,扣押财产现场拍卖,达到了起诉一户,清瘦医护,教育一片的目的,仅在2001年至2003年三年中,共起诉“两呆贷户”146户185笔,清收不良贷款95万元。其次选择大户重点突破。东方红镇财政所是贷款额度最大,清收难度最大的“赖债户”,该单位自92年6月贷款2笔,合计100万元,本溪合计181万元,同时在工行贷款70万元,建行贷款50万元,用于建东方红镇贸易中心,该中心经营效益一般,微笑的收益全被镇政府挪用,贷款分文不还。为此虎林联社由信贷部门牵头,组成专门清收小组授权,依法扣押了抵押物──3300平方米的贸易中心,连续两次开庭审理,后经调解达成每年还款40万元本息的协议,到2003年5月该单位贷款全部偿还完毕。第三,跟踪调查随时清欠。农垦企业迎南机械厂系过去的军工企业,计划经济时期在迎春信用社贷款本息合计173万元,该企业多年经营不景气,转产多次,干什么什么亏,无力还贷,多次申请破产未获批准,清收工作多年无进展。2002年6月信贷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该企业在室内极大粮库建金属粮仓的工程费即将结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法院申请诉前保权先行冻结工程款,在顶住地方政府的干预后,做出还款判决,在无异议的情况下,由法院强制扣划该厂工程款,全部偿还贷款本息,在企业破产前,使这笔呆滞多年的不良贷款得以全部收回。第四,依靠法律努力维权。2001年虎林辖内三大农场股改上市,下甩信用社贷款6000多万元,他们不等不靠,通过积极协商,庆丰农场上市公司带走了全部的贷款债务,而另外两家改制后,上市公司将4040万元下甩给无偿债能力的空壳农场,该社抽调专人,组成清欠小组,展开攻坚,通过多次与资深律师探讨咨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清瘦方案,最后在依法起诉中胜诉,成功维权。
通过依法维权,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不仅有效地维护了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活化了资金,提高了效益,同时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保障了一方金融秩序的稳定。
4.防止“前清后增”,将风险消灭于萌芽。在盘活不良资产过程中,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浪费了许多人力、财产、物理,为此他们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不断加大清收力度的同时,着重抓好贷款投放质量,防止发生新的不良贷款,把贷款风险消灭在未发生之前。几年来,虎林农村合作银行当年新增贷款回收率均在95%以上,无一笔贷款形成风险,他们从严肃信贷纪律、规范信贷行为入手,在贷款投放过程中努力提高资产质量,从严把好三关:一是把好投放关,根据全市具体情况,在严格遵循《贷款通则》投放农业贷款歪,还制定了农户贷款“十不贷”即不讲信誉的户不贷,顶冒名贷款不贷,无担保人或担保人不到场不贷等十条,要求全辖信用社认真遵照执行,并严格执行信用社现场办公制度,要求信用社逐村现场投放贷款,即农户现场申请,信用社现场审查审批,担保抵押手续现场办理,贷款当场发放。坚持贷款“三公开”制度,即贷款计划规模,贷款人状况,贷款用途金额三公开,并张榜上墙,接受广大农民监督,增加贷款透明度,减少中间环节,防止暗箱操作,确保贷款投放质量;二是把好管理关,严格贷款分级审批制度,对出现场办公外投放的其他贷款,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小组集体审批制,并确定贷款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贷款合法性,流动性,安全性审查,做到贷款条件完备,手续严密合法,责任落实到人;三是把好监
督官,坚持坐班主任审查制度,作为贷款投放前最后一关,坐班主任审查制度必不可少,责任重大,坚持审计监督制度,由审计部门定期对已投放贷款进行检查监督。坚持信贷业务检查制度,由信贷业务人员每年初在备春耕生产贷款投放完后,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较大阵容的检查组,对全辖信用社进行贷款业务全面检查,有效监督规范信贷行为,确保信贷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四、夯实稳定基石,创新发展,保持稳定的金融和发展环境
虎林农村合作银行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以来,通过多方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过去经营规模小,信贷资产质量低,经营效益差,风险突出的艰难局面,发展成为目前经营实力强、资产质量优、管理先进、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大的全省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分析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稳定带动经营、促进改革、实现发展的过程。他们通过强化内控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素质,优化内部环境;通过加大支农力度、优化服务、盘活陈欠、弱化风险、壮大经营实力、增强盈利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新优良的金融环境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这是该行在竞争中求生存,改革中谋发展的成功经验。面对当前农村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日益凸显的严峻形势,虎林农村合作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依旧坚持安全稳定的宗旨,努力夯实基础,不断完善自我,谋求创新发展。一是要创新企业文化,用先进的文化凝聚人,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二是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以人为本,创新用人制度,达到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招聘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三是创新经营机制,力求稳定、安全、高效,继续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三会制度,调整好经营理念,树立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风险责任一是。四是立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针对内部经营机制、信贷结构、服务功能的调整和完善,使信贷投向与信贷需求相适应,积极稳固农村金融市场,保持支持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的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不动摇。
第二篇:夯实统计工作基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夯实统计工作基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镇的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统计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个提高”即:“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着力推进“四大工程”这根主线,牢牢把握提升统计服务水平这个主题,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这个抓手,促进了统计能力建设的提升,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统计任务,使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让统计工作有其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信息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与此同时,情况也愈来愈复杂,任务也愈来愈烦琐,统计的难度也与日俱增。如何加强对统计工作领导和重视,更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乡镇统计是各级统计工作的基础和统计数据之源。确保乡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基础工作是何等的重要。我镇党委、政府的历届领导,充分认识统计工作在科学决策和管理、宏观调控和监测中的重大作用,始终把统计工作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一,主要领导经常调研,分管领导亲力亲为,配备有专长有能力的机关干部具体抓。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督办统计工作,在财力较紧的情况下,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和需要。
一是加大队伍建设的力度。统计队伍建设是抓好基层统计的关键。农村统计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乡镇的统计质量。在抓队伍建设中,我镇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抓基层单位负责人的认识到位。每年召开专题统计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对统计工作领导的通知》,签订统计工作责任状,进一步强化镇村干部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为统计人员开展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抓专业统计人员配备到位。无论是村(居委会),还是企事业单位,每遇人事变动,我们优先考虑的就是安排好统计人员的配备,尽可能把文化层次高、年龄轻、有能力的对象充实到统计队伍中。从而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我镇33个村(居委会)以及企、事业全部配备了一名专(兼)职统计员,使统计工作真正落到了最基层;三是抓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到位。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统计工作者队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每年我镇都坚持由分管领导牵头,统计办公室每季组织一期统计工作者业务培训班,突出抓好业务辅导与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加大经费保障的力度。我镇一直对统计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制度,近几年镇财政用于统计业务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3万元以上,并建立了农村统计员培训和开会补助制度。特别在全国人口普等各类普查活动中,拨付专款对在普查活动中表现出色的普查员予以奖励。今年准备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4000元。由于资金有了保障,对统计人员开展数据调查、统计摸底、业务培训等工作奠定了很好的财力基础。
三是加大硬件投入的力度。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对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镇统计“八有八化”建设成果,按照省、市的要求和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做到标准高一点,基础强一点的原则,安排了两间办公室,配备了专用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添置的大量办公设施,使镇统计办公室拥有电脑两台、桌椅3套、档案柜3组。今年还准备安装空调一台,统计办公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全面满足了统计工作办公的需要。
二、专班给力,让统计工作有其为
领导重视,工作有位置,但有位还得有为。为此,我镇统计办公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方法,形成镇、村、组、企业链动的统计工作网络,为全面夯实统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镇实际,把统计网络建设作为发挥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平台和载体。近年来,为了形成统计工作网络,明确村委会主任和企业法人为统计工作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专职统计员。目前,“三上”企业采取电脑做报表、网上报数据,逐步实现了统计数据传输的信息化。全镇33个村(居委会)
和所有企业都实现了“统计工作有人管、统计数据有人报、统计质量有人把关”的网络管理格局。
二是规范档案管理。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统计资料审核制度》、《统计资料报送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对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以及综合统计等,进行及时报送、分类整理、装订,存档,确保了数据的准确与真实。
三是做好统计服务。我们始终把真实作为统计数据的灵魂,把参谋作为统计工作的归宿,把优化数据作为统计分析的方向,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指导性和有用性。坚持每个季度制作统计季报卡,发挥了数计数据“显示屏”的作用。坚持每年4月份出版上《大垸镇统计年鉴》,发挥统计工作的“数据库“作用。同时要求镇统计人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基层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乡镇重点工作整理统计资料,并对这些收集的统计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经济发展形式,把握经济发展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更好地发挥统计服务功能。
四是落实各类普查。普查是统计工作中的大事,也是全面掌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方式。在长期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即成立普查组织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落实普查经费,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开展普查动员和培训,安排普查时间和进度,划分和绘
制普查区域图,明确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签订普查区责任状,开展抽样调查进行查漏纠错。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各项普查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近几年,我镇在全国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多项国家级统计工作任务中,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授予“先进单位”的殊荣。
三、管理规范,让统计工作有其效
数据统计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源头数据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全镇综合数据的质量高低,关系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始终严格要求基层统计人员遵章守纪,坚持实事求是,如实统计的原则,认真把好数字质量关。要求所有统计人员严守职业道德,严谨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制度,确保统计的每一个数字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镇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订和完善业务管理、报表上报、岗位责任和台账档案等各项业务工作制度,规范全镇统计工作的秩序,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并且实行制度上墙公布、制度汇编成册,同时建立奖惩制度,以制度管人,照制度办事。近年来我镇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出多门、数出多人、数据审核把关不严的现象。使全镇统计工作步入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二是强化基层培训。为了提高原始统计报表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必须强化对统计员的业务培训。除了积极组织统计
员参加市统计局召开的业务培训之外,我们镇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统计员季度例会以会代训,宣传法律法规,交流工作经验,手把手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提升统计水平、增强统计技能。每年召开一次50户农村住户调查培训会议,对50户记帐户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了源头数据的真实可告靠。
三是强化质量管理。为确保基层数据的准确性,我们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所有上报或传真的数据必须都有填报单位的公章和主要领导的签字。同时还建立了严格的审核制度,如对基层上报的数据存在疑惑,统计助理就立即跟踪数据的来源,在审核报表无逻辑错误的前提下,直接与数据来源单位进行抽询,并对一些不真实的数据予以澄清或要求重报。由于数据来源真实、统计数据准确,我镇统计数据质量得到了市局高度赞誉,多年来未出来一例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统计工作无小事。新形势的发展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借助今天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夯实统计工作基础,创新统计工作思路,用统计工作整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以一流的工作实绩,“夯实统计基础,整合经济发展”。让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工贸新镇、油棉重镇、瓜蔬大镇、荆楚名镇” 的新大垸而发挥更大更强的效能。
第三篇:夯实基础管理工作 保障企业战略实现
夯实基础管理工作 保障企业战略实现
作者严彪
一个公司,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集团公司,必须有自己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就像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追求一样。否则,无论你如何强大,都会失去方向。试想,一艘失去方向的航船,体量再大,又能有多大的作为呢?什么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信息化战略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战略的要求愈来愈高。
企业的战略制定或战略基本成形后,也就是刚性目标确定后,如何应用柔性目标的落实来推进和实现战略,便成了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问题。即有了战略还要有战略管理。如今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热衷于制定战略,却往往是有战无略。似乎是战略确定了,企业的目标也就实现了,乞盼大把的利润滚滚而来,但往往事与愿违。制定战略不难,难的是如何推进战略的实现。很多企业的失算不是败在战略问题上,而是败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之中。再好的战略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来给予保障,这个运行机制就是策略,简单理解就是战略管理的实际基础性工作。企业战略与策略不同,战略更多体现一个企业的目标、使命、价值观、理念和精神等,而策略则是实现战略的具体计划、方法和行动,是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计划,行动后的绩效。如何组织资源来落实战略,如何提升实力来实现战略,是每一个管理者应考虑的首要问题。战略制定下来只能说企
业有了一个未来的愿景,但实现和达到目标还需运用好策略,即夯实基础管理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很多企业重视战略的制定而往往忽略其策略的应用,即基础工作的梳理、完善、执行,最终导致战略的流产(三珠就是一例)。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有很多,诸如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运营管理、财务运作管理、客户管理、品牌管理、优良企业文化的构建等等,都是企业必可少的基础管理。但究其根本,对人的管理应是诸多管理中最为基础的核心的管理。
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而人力资源又是内部资源中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工作是个系统性的工作,是需要各级主管及全员参与的工作,是盘活人的关键性工作,也是组织体系建立和厘清各职能间有机结合并发挥效能的工作。人活则财活,再强的资金、设备、技术,再好的项目或战略都需要人来实现。不同的人其实现的水平和效果又是不一样的,人的要素成了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的基础工作有很多,包括员工招聘配置、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组织结构设计、流程建设、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建设及EAP管理等。尤其是培训,是企业人才潜能发挥的催化剂和人力资本的再投资,其重心又是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培训。管理者不但是战略的制定者,更是战略的执行者,是带领员工去实现战略的领导者。他们的观念、价值取向、工作行为、思维方式等,决定着战略制定的优劣与战略实现的效果。同时,他们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激情和效率。即所谓的“倍乘效应”。所以,吸引、培育、使用和留住合格的管理人才,并抓好管理人才者的再培训与综合开发管理,明晰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是帮助他人实现企业目标,使其企业的文化相适应,激发其潜能。
至此,管理者应做好三件事:1)建立微观愿景;2)让每一位员工参与进来;3)奖励和表扬期望行为。员工需要一个始终能坚定信心、责任意识强烈、品质优秀、业务能力强、激情四射的领导。这是基础工作之一。
员工管理方面。树立员工是企业财富,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和提供者的现代人本观念。应为员工创造可以让其更加投入的工作环境,尤其是激励环境(而非制约环境)。激发员工更加敬业,而不是“治”发员工敬业。现代企业倡导对员工的管理是激发式的管理,让员工感到安心,被信任,有成就,能展示自己并思考。为何?因为员工的潜能和技能的发挥是由员工自己掌握的,是员工与企业博弈的唯一法码。企业可以用各种手段制约员工,甚至开除员工,却不能左右员工潜能的发挥和激情的体现。试想,一个可为也可以不为的工作环境,你能指望员工能有多大作为呢?麦肯锡咨询公司调查得出,员工开展工作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潜能有70%存储于员工的脑袋里而没有发挥出来,日常为公司提供的知识和潜能仅有30%。所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并且是大有作为的环境,让员工认识到其对企业的价值所在,把员工的知识、技能、责任和激情换发出来(那种员工想留一手都不舍得留的景况)。只有员工自觉地敬业,员工才会发自内心地将公司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那样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贡献潜能及创造价值。战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员工去做具体工作,战略实现的价值组成是每一个具体的人的价值积累而达成目标的。这是基础工作之二。
企业文化的整合与管理,是企业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保证。就是通过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对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和成功的有生命力的经营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创新、升华,形成统一的文化认知系统,并经常性地进行灌输和体验,并使之成为上至老板,下至普通员的一种行为
习惯。那么,一个企业是如何来形成统一的文化认知系统呢?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可以构建统一的文化认知系统。第一,首先要反映企业主的文化价值诉求与战略意图。通过脑力激荡将企业主的内在价值观与战略思维呼唤出来,与团队共享,达成共识。第二,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梳理。本着对企业文化本来面貌的尊重,系统总结、挖掘、提炼和发扬现有企业文化资源优势;不图一劳永逸、完美无缺,但求真实客观、平实有用,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与特征的新文化。第三,通过文化诊断与研究,引入新的文化要素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建设是对原有文化进行“扬弃与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有勇气和魄力审视公司存在的现实问题与缺陷,以及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念是什么,通过剔除落后旧文化因素,引入优秀文化要素。第四,以文化大纲为载体,形成企业文化的表达体系。通过清晰地表达文化的内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员工正确地理解企业文化理念,从而牵引和指导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且能根据文化的价值制定产品和服务标准,指导战略并为战略的实现服务。这是基础工作之三。
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流程。专业化的流程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和规避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企业战略和流程之间的关系,形象的比喻,就如企业是一艘船,那企业的战略就是船头,业务流程是船身,战略引导企业到达企业目标,而业务流程则承载着企业的部门、岗位、绩效等,推进企业不断前进。但流程又要切忌繁索,应该简洁与实用。所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的建立是保证企业战略推进中规范性、标准性、程序性、效率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流程执行的如何,最终都会体现在战略实施过程的效率和结果上。每一个效率的提高保证了效果的实现,其积累一定是战
略目标的实现。同时,流程既是制定战略的一个科学步骤,更是企业战略实现的过程保证。这是基础工作之四。
实现企业战略,必须完善基础工作。基础管理工作很多,对以上几项基础工作的阐述仅为提纲挈领式的简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对促进企业战略的实施与实现有所启发。战略管理是个全方位系统性的管理,更要引进精细化的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及执行。需要把基础工作做实做好、做扎实,从每一基础环节去完善与创新,让每一个环节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让全体员工发自内心地参与做实自己的工作,真正体现主人翁意识,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联系起来。当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之日便是员工自身人生成就之时。
2012-8
第四篇:勇于创新谋求突破夯实基础实现发展
勇于创新谋求突破夯实基础实现发展
——为肖尔布拉克酒业公司喝彩!
一直以来,新疆白酒始终以中低端的形象展示在消费者面前,新疆酒企也拼命地在区域范围内的中低端市场相互厮杀,这一切造成了新疆白酒表现出整体的低靡状态:企业竞争力低、品牌号召力弱、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新疆白酒企业对行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并没有真正地觉悟与警醒,仍然采用“尾灯战术”跟风模仿复制,这种随大流、不求创新,得过且过的心态严重地阻碍了新疆白酒的发展。笔者认为面对新疆白酒发展的现状,新疆白酒企业不能随波逐流,应该少一些盲目,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庆幸的是,肖尔布拉克酒业引进国酒茅台酿造技术,成功地在天山脚下酿造出新疆酱香白酒,填补了新疆白酒香型的空白,结束了新疆白酒浓香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一历史性的创举,为新疆白酒“混沌”的格局,注入了一丝清新的空气,让人看到了新疆白酒的希望。
曾经的肖尔布拉克酒业也是一家传统的浓香白酒酿造企业,多年的广告战、价格战,使他们身心疲惫,企业发展裹足不前。该公司主要管理层对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进行了大胆调整:2004年引进国酒茅台技术,酿造酱香型白酒;2005年开始压缩中低端市场,提出“由数量效益型向品牌效益型升级”的战略方针;2006年国藏、坛藏原酒系列产品推向市场,抢占了新疆白酒的最高端;2009年酱
香型白酒亮彩乌洽会,以其具有浓郁新疆民族文化气息的包装,特殊的酱香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为“新疆茅台”;2011年肖尔布拉克酱香疆茅荣获“中国名酒称号”列在第三十九位;2012年8月肖尔布拉克成功举办“中国·新疆酱香白酒发展论坛”,不仅提高了新疆白酒在行业中的地位,而且为新疆白酒迈向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肖尔布拉克酒业的这一套“组合拳”,充分显示了该公司对新疆白酒行业走势的清醒认识,以及寻求突破、谋求发展、大胆变革的决心,在细微之处见智慧,在漫漫征程见胆识,这才是“新疆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肖尔布拉克酒业董事长王天兵,提及酱香疆茅成功的市场运作,以及市场售价已经突破千元大关,甚至超越了茅台,成为新疆价位最高的白酒,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肖尔布拉克会不会扩产去满足市场需求?王天兵董事长的一席话让我释然,他说:“在2006年的时候肖尔布拉克浓香原酒就已成为新疆价位最高的白酒,后来一些企业认为有利可图,也跟风出了几款高端产品,销量并不理想。而如今,肖尔布拉克酱香疆茅产品价格一骑绝尘,已然不再同其它产品在同一个层面了。肖尔布拉克为什么不惧怕其他品牌产品价格形成对自己的超越?其原因就在于肖尔布拉克能始终坚守自我,坚守自身的核心价值。肖尔布拉克讲究品牌的积淀,不盲目扩产增量,精益求精的产品品质,积极打造收藏级白酒,这些价值认同在消费者心中一定会根深蒂固”。
白酒专家、中国酿酒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赵建华曾表达了对当今
白酒行业的担忧,在白酒行业处于整体高增长的行业形势下,白酒企业不论大小都一味地盲目冲量、拔高品牌,却又丧失了品牌打造的耐心,忽视了对产品品质始终如一的坚守,这反而会制约行业的良性发展。正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新疆白酒企业和品牌要立足于自己的定位和战略,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踏踏实实,步步为营,这才是品牌之路,这才是自主发展和理性发展之路。否则,一味跟风、模仿,就不能展现自身品牌的个性,只会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当下疆内众多白酒企业看到的是肖尔布拉克酱香疆茅巨大的价格空间,难免浮躁和激进,他们没有去细想肖尔布拉克当初抉择的痛苦、研发的艰辛,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储存成本,以及那一份守得住的淡定。
白酒行业潜在的价格机会、品类机会、模式机会会为白酒企业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对于新疆白酒企业而言,在关注行业、关注榜样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自己,只有依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发展规律,坚持风格、坚持个性,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及品牌定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被行业前进的步伐所抛弃。
肖尔布拉克酒业在目前的新疆白酒行业里绝对不是老大,只能算是领军企业之一,几年间,他们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因地制宜,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一条成就梦想的康庄大道,并且这条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第五篇: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家早上好,今天在我们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九江房产交易中心和九江移动第二枢纽大楼项目部召开江西省建筑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现场会,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我谨代表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对各位领导、同仁莅临九江房产交易中心和九江移动第二枢纽大楼项目部检查、指导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特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公司的在建项目遍及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2013公司共完成施工产值103亿元,同时也积极参与了国际市场竞争,目前公司在阿尔及利亚的业务总量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年完成施工产值超2亿美元。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广大业主的充分肯定和各位建筑业同仁的帮助支持下,公司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稳步前进。公司共创出“鲁班奖”7 项;创“国家优质工程奖”1 项、“全国建筑安全奖”和“全国文明标化工地”、“全国AAA 级安全文明标化诚信工地”30多项;创“钱江杯”、“白玉兰奖”、“杜鹃花奖”等省、地市级优质工程奖200 余项;并有一大批工地获省、地市级文明标化工地称号,并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优秀单位、中国建筑施工与创新管理优胜奖、全国建筑企业500强、创鲁班奖工程特别荣誉企业等二十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下面就我公司近年来在安全标准化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认识,借今天会议的机会向大家作一下汇报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 指正。
一、狠抓制度建设,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对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首先在制度建设下狠下功夫,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整套的安全管理新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制度就是老板、制度就是管理底线,无论是谁违反都必须受到处罚的共识。
1、大力推行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
公司自1993年以来,就在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企业标准体系建立、企业标准编制、标准实施与监督上下功夫,建立了由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次组成的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先后四次组织修订公司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形成技术标准1896项,管理标准177项、工作标准236项,逐步建立起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协调统一的企业标准体系。
2、实施项目部专职质量员、安全员直派制度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项目部专职质量员、安全员队伍的稳定性,根据公司《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质量员、安全员管理办法》,实施项目部专职质量员、安全员公司直派制度。公司每年对专职质量员、安全员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公司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如现场培训、抽调分公司人员参加公司检查、参加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等措施。
3、全面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图册》、《施工现场定型化指导图册》,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
在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努力提高各项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公司编制了一整套严谨、适用的施工现场安全标准 2 化、施工现场定型化手册,并印发至各个分公司、项目部具体贯彻实施。通过各个施工现场大力开展施工现场标准化、定型化工作,减少管理和操作上的随意性,增加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推动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反过来又促进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而建立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
4、推行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精品工程。因此,我们近年来都把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作为我们提高企业信誉、树立企业形象的大事来抓。工程中标后,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大小、工程的重要程度及影响、业主的要求以及项目经理部的实力确定合理的安全文明工地创建目标。安全管理目标在工程开工之前确定,杜绝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目标确定后,接着就是明确责任,公司要求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在承诺书中明确公司及项目部的职责和权限。
二、严把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关、执行关。
1、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实施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审批制度。
2007年建设部发布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后,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2009年公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联合开发了公司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在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中设置了技术管理专栏,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公司所有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全部采用网上审批,方便上传施工图纸及其他各类附件,实现了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
2、建立企业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平台。公司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的分项分部工程,如高大模板、深基坑、塔吊安装、拆卸和顶升等施工项目实施远程监控。从2010年开始至今,全公司已有80多个项目被纳入公司的远程监控系统,做到动静皆管的立体安全管理新机制,对工程施工进行可视化管理,使传统安全监管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监管模式转变,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3、严把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执行关。公司把“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列入日常工作议程之中,作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和要点。一是建立公司内部安全月报预控制度,由公司统一部署落实“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管理,分公司定期组织专人巡查施工现场,排查“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情况。二要建立“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台帐。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建立施工安全管理台帐,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逐项逐台设立管理台帐,全方位掌握工程施工进程,使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了解、预防、管控施工情况。三是实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实施分公司验收制度,对按规定需要验收的,经分公司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三、严格企业各项安全检查制度,加大奖罚力度。
1、公司实行公司、分公司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根据目前公司在建工程的规模,公司每年开展二次施工生产、质量安全大检查,分公司实施月度质量安全检查制度,分公司月度检查执行公司的检查表格。公司、分公司检查实施奖罚制度,检查奖罚款做到专款专用,奖优罚劣。对项目部检查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单,检查的原始记录、检查表格必须经双方签字确认,检查资料必须存档备查。分公司月度检查必须每月汇总检查通报,检查通报以电子文档形式上报公司施工处、质安处;分公司月度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司职能;
2、质量安全管控红线制度。
对容易造成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检查项目和危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安全问题,设立了十四条管控红线,内容涉及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专家论证、专项施工方案的执行、安全防护、外脚手架、机械设备管理等方面,凡是违反管控红线的,都将予以单独处罚并实施责任追究。
3、企业安全内控评定制度。
在建项目提取工程总造价的0.3%作为企业安全专项基金,工程竣工,根据公司对该项目的安全检查平均得分确定项目的安全基金的返回比例。
4、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奖励政策。
公司规定所有具备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化的项目必须达到县级安全文明标化工地,获国家级安全奖的项目奖励40万元,地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奖励0.5元/平方米, 省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奖励4元/平方米,未获得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处罚4元/平方米。
5、分公司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考核工作。
每年年底根据各个基层分公司的组织机构建设、公司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在建工程质量安全检查评分、工程创优和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完成、设备管理、质量安全事故控制等6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 合评分,前5名的分公司奖励30-10万,后5名的分公司实施经济处罚。
四、大力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安全作业秩序。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中很多动态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安全的状态,安全管理虽有规范引导,但对现场实施结果却不尽相同,标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效率,规范管理行为的有力抓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1、全面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图册》。
实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根本措施,针对在安全管理上的做法不规范,各个工地上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门,公司编制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图册》,图册对企业标识释义及运用、现场围档、施工场地、办公与文化生活、施工现场标牌、现场防火、脚手架、高处作业、施工用电、大型机械及施工机具、施工样板等11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对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进行标准规范化管理,通过图册的实施提高基层现场管理人员规范现场安全管理的意识,从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重视项目前期策划工作。
公司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在项目开工前,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专项交底,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策划方案必须经分公司审批,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大门、围墙以及其他各类办公、生活临时设施必须符合公司图册要求,现场各类防护棚、加工棚等必须采用定型化产品,外脚手架施工必须详细绘制各类策划图,确保外脚手架搭 设效果。
3、细化安全管理作业标准。
我们依据规范要求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各个分项编制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达标标准,再根据各项目管理目标与特点细化为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策划书,同时,我们还分别制定了文明施工标准、施工现场料具管理标准、施工现场机械管理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等具体实施标准,在所有项目部进行推广实施,包括对所有进场施工的分包单位,统一现场管理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安全标准化工作。
4、推行标杆工程管理,营造竞争氛围。
公司要求每个分公司必须以创建一个标杆项目为管理目标,推行标杆管理工作,标杆工程必须落实公司内部最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创建标杆工程,来带动整个公司的竞争氛围,营造你追我赶的标杆创建意识。
五、大力推广应用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安全防护设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公司的工程业务量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无论是单体体量还是工程规模都比以往大得多,因此如何确保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和突出,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的管理效能,我们认为就是要推广应用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安全防护设施。
1、全面实施《施工现场定型化标准指导图册》。
《施工现场定型化标准指导图册》共设置了四大类37项定型化设施,其中20项为强制性实施项目,17项为推荐性项目,如各类防 护棚全部型钢制作,楼层临边防护全部采用工具化产品,公司规定强制性实施项目在新开工项目中必须严格实施。图册中也规定了各类安全防护设施的高度、尺寸、材质、联接方式、组合方式、色彩标识等,各项目部的安全防护设施必须符合图册规定,严格按图施工。
2、加大安全防护设施定型化工作的长效化建设。
公司规定市区中心工程、重点创优工程、计划创省级以上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必须全面实施公司定型化图册。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规范、引导项目部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安全防护设施推广工作,通过召开专门的施工现场观摩会,使各个项目部明白了虽然增加了一次性投入,但是通过重复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确保安全生产。
六、推行工程质量标准化促进安全管理标准化。
工程实践证明,一个项目只有保证工程质量,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反之亦然,我们建筑工程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因此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标准化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我公司在质量标准化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全面推行实测实量制度。
为了更好地提升工程质量,强化过程控制和验收,公司推行工程实测实量制度,制定了《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测实量操作手册》,施工过程中和结束后全面进行实测检查,通过该项制度的开展能够提高各个在建工程的结构实体质量和观感质量。
2、大力开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树立企业 品牌、扩大企业声誉的可靠保障。近年来我们公司在住宅工程的渗漏、裂缝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司汇总编制了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通过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工具,使工程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今天大家要参观的九江房产交易中心和九江移动第二枢纽大楼项目由于目前已经进入了装饰施工阶段,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许多工作内容已经结束,也敬请大家谅解。同时这二个项目如果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在参观过程中多提宝贵的意见;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对提高江西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有一个促进帮助,更能对我们东阳三建的现场管理综合能力有一个促进作用。
最后祝愿今天参会的所有建筑施工企业齐心协、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共创更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4-11-1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