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资租赁创新支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

时间:2019-05-15 06:5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融资租赁创新支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融资租赁创新支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

第一篇:1、融资租赁创新支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

融资租赁创新支持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模式

导语: 融资租赁,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融物的方式来实现融资,是全球继银行信贷之后的第二大债权融资方式。融资租赁业务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创新空间,能够有效地运营已有资产;由于租赁公司债权物权并存,因而对担保措施更宽松,手续更简便;此外融资租赁的还租方式非常灵活。

开发区的厂区建设、住宅等配套建设需要占用大量资金,银行贷款往往达不到条件且手续复杂。因此,可以转变融资思路,以融资租赁来支持开发区的建设与持续发展。

1、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融资租赁公司出资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开发区的“七通一平”,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以及场地的平整,以指定土地的收入来还租金。比如,XX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成都青白江区人民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的合作范围就包括工业园区的供水、供气设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开发区厂房建设

融资租赁公司出资建设开发区厂房,再租赁给开发区内管委会或其投资公司,其实是为开发区量身定制的融资租赁方案;也可由融资租赁公司出资买下已有的厂房,回租给开发区(投资公司),开发区获得现金用于开发区的滚动开发。比如天津XX租赁公司已采用回租方式,以36.3亿元购买天津港保税区投资公司建造的天津空客A320飞机总装线11万平方米厂房产权,租赁给天津港保税区投资公司,继续由天津空客总装公司使用和生产;同样是在天津市,蓟县政府通过环城公路融资租赁的方式,一下子拿到1.87个亿,用于该县工业园区的建设,保证了县工业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3、开发区企业以租代购设备

为开发区入园企业所需要的设备直接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相当于为企业按揭购买设备,融资租赁降低了企业融资门槛,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的难题,帮助它获得设备的融资。

4、为开发园区的设备制造类企业促销

为设备厂商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来促销其设备类产品,使原来须分期付款购买设备但厂方无力垫资的潜在客户变成现实客户,可扩大设备销售30%以上,帮助设备类厂商尽快占领市场,扩大市场。

5、开发区住宅等配套设施建设

开发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同样可以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来进行整体地建设,如中央商务区中的商务办公、研发孵化、星级酒店、大型卖场、医院、连锁超市、餐饮文化、休闲娱乐、高档公寓等。

6、政府办公用房

融资租赁公司出资建设并租赁给政府使用的办公用房,相当于BT项目运作方式。

7、出售回租服务

融资租赁为开发区提供服务的方式不仅有上述新购设备新建厂房的直接融资租赁,还可以是出售回租,类似于将已经购买的设备、厂房抵押给融资租赁公司并获得比较高的抵押贷款额度,它是物件所有权人用于盘活资产的融资手段。比如天津XX租赁公司以8亿元的标的收购了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投资5亿元建成的办公大楼,再以15年的期限回租给管委会及其下属机构继续使用。

第二篇:工业园区建设土地一级开发融资模式的探讨

工业园区建设土地一级开发融资模式的探讨 工业园区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产能升级换代的主阵地,更是引进外资、盘活资产、拉动GDP的城市新区载体。随着园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土地综合开发对城市的新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制约园区建设、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土地开发资金短缺,投融资渠道不足。因此,围绕土地开发做文章,通过新型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在政府提供启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方法使园区建设与土地出让收入相辅相成,是每个园区建设者和主管部门都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多以纯政府性质的管理委员会体制为依托,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有纳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分支机构,如土地、规划、建设、财政等;同时设立属管委会直管的开发/融资平台公司,承担园区内规划建设与招商引资、公共服务的职能,主要协调行政与市场对接、开发。管委会搭配平台公司的管理模式,可以强化土地出让收益,规避市场与行政之间摩擦产生的风险,充分提升在政府监管下,合理引入外资进行土地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产生的高额的土地出让回报,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与规模经济。在当前资金流动不稳定、证券市场波动较大的形势下,政府监管部门对工业园区融资的条件约束,较之以前越来越严格,造成在必须满足基本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对融资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园区融资方式必须顺应发生变化。

一、资产证券化

传统的土地储备制度融资,是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征用、收购等方式取得土地,出让土地以满足城市各类建设用地及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没有完善基础设施之前,土地的潜在价值无从体现;反之,开发公司必须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将土地充分熟化出让后,以土地出让金补充地块周边市政基建投入。我认为,基建投入与卖地收入在资金用量、回款额度以及推进程度、时间节点上的不断波动,是造成资金链接难以稳定、资金池枯竭的问题所在,要解决它,就要把土地开发与基础建设之间的时间接点悬置出来,把缺乏资产流动性的毛地,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和融资组织安排,变成能够产生可预见、稳定的现金流的有效资产:

1、园区管委会授权其土地开发公司将A片区地块收储,作为建设B道路的融资抵押品,开发公司可自行引进社会投资人对A地块进行开发;

2、开发公司在取得A地块的发改立项批复、规划选址意见及国土征转用指标等要件后,即确定了对该地块的所有权及未来收益权。由开发公司委托地方土储中心对地块价值进行评估,将其未来可预期收入转让给专业金融机构,把这部分可预期的收入证券化后,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3、A地块的融资贷款专项用于B道路建设,待建成后又可将B道路产权办至开发公司或管委会名下,再行融资贷款,以满足A地块建设需要;

4、A地块熟化出让后,其收入按一定比例经地方土储中 心返还开发公司,按约定还本付息,进行滚动开发。

这种融资方式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稳定的可预期的收入。但是,由于资产证券化方式隔断了开发公司自身的风险和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的风险,使其清偿债券本息的资金仅与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收入有关,加之在高等级证券市场发行的债券是由众多的投资者购买,从而分散了投资风险。工业园区拥有庞大的资产,拥有持续增长的土地收入及税收返还收入来源,完全具备了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化的条件。

二、融资—建设一体化

工业园区由于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难度高,往往以“先规划后建设”为核心理念,斥资邀请著名设计公司,对全区进行整体规划,量体裁衣、精心打造,以保证园区的均衡、持续发展。

尽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但没有一个与之配套的完整的投融资体制和成熟的融资运营平台,园区的开发肯定会遇到阻碍。园区建设的通病就是,投融资与建设的兼容如何平衡。因此,我主张在规划确定之后,立即引进一家与园区生产方向配套的,兼顾政府政策与市场运行的金融机构

作为投资主体,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园区的所有投资均委托该机构运作。具体操作如下:

1、园区管委会委托A地块的土地开发权及出让收益权给开发公司,该公司作为贷款人向指定B银行贷款;

2、开发公司承诺将获得的土地出让收益权质押,同时承诺在有关部门办理质押登记;

3、建立土地定额回流还款机制,开发公司承诺根据土地出让进度动态还款;

4、管委会、开发公司、B银行共同设立专项资金账户,借款人承诺在贷款承诺到位后,开发公司将在B银行指定开立质押专户,并按照合同约定,将还贷资金及时划入质押专户,专项用于偿还贷款。B银行对专用账户实施监管;

5、园区承诺:给予B银行对园区未来5年内管委会计划或规划的项目优先提供贷款的权利,以及对后续融资服务享有优先权。开发公司与B银行签订财务顾问协议,开发公司承诺在其未来进行资本市场运作时,给予B银行优先的市 场先入机会,并在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业务上给予其优先合作机会。

这样的话,现金流可以在前期投入很大的情况下,有稳定的银行贷款足额补充,后期通过土地收入、政府税收等进行平衡和弥补,该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具有完整的融资规划与融资操作平台,并找到了基于土地升值的现金流全程覆盖

信贷的风险控制方法。

三、公私合伙制

工业园区的征地拆迁是园区建设的一个必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园区开发面积动辄十几、数十平方公里,即使划片区分期开发,一般也不低于上百公顷,动迁规模大,需要协调的关系十分庞杂;

2、园区开发多位于城乡结合部,或老城区,为人口聚集区,牵涉事务关系较多、地方维稳情况复杂,征拆标准意见难以统一,动员工作不易开展;

3、征地拆迁资金短缺,且大量征拆资金投入后要长期沉淀,在土地出让后才能逐步收回,还贷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

综上,可以借助资产债券化的模式,将征地拆迁的对象(资产)权益化,以政府公信力为依托,以第三方金融机构为推手,把被征拆资产、市政基础设施打包成为一个金融产品,一个让被征拆方看到其资产可以在将来有更大收益的产品,政府运用政策及市场的推力将土地收益放大后,他们可以通过股权、分红、合营等多种方式获得更大利益。通过这种公私合作模式,各方可以得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这种模式就是公私合营:

1、园区管委会委托土地开发公司将A地块作为政府储备用地进行收储,开发公司引进B银行,与被征拆方C街道办事处合作成立A地块开发领导小组。开发公司代表管委会作为土地开发主体,B银行作为投融资主体,C街道办代表地方政府作为征地拆迁主体,对该地块进行合作开发;

2、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对A地块总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经管委会审计部门审计,结果由领导小组认可后,三方以合同形式对各自所占资产比例进行划分认定,如开发公司以“三通一平”建设资金及管委会未来财政收益,B银行以融资贷款本息,C街道办以被征拆的土地、房屋,分别入股认筹;

3、征拆工作启动后,管委会通过开发公司向B银行贷款,拨付C街道办一定安置费用,C街道办在管委会统筹下协调被征拆方自行解决安置问题,同时明确在约定时间内A地块必须建成回迁,回迁村民除安置房外,还可以享有其股份认定的分红;

4、B银行对A地块后续基础设施建设独家持续投资,形成一定规模可满足首批企业入驻后,管委会承诺:给予B银行对园区未来5年内管委会计划或规划的项目优先提供贷款的权利,以及对后续融资服务享有优先权。开发公司与B银行签订财务顾问协议,开发公司承诺在其未来进行资本市场运作时,给予B银行优先的市场先入机会,并在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业务上给予其优先合作机会;

5、园区建成后的所有有形资产,包括商品房、回迁房、商铺、厂房、道路、管线、学校、医院等,均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再次评估,报管委会审计认定后,由领导小组协调进行股份分成,原则上基础设施的产权及权益必须归管委会所有。如B银行按约定无偿取得A地块某100亩土地产权,其开发权益全部归B银行所有,开发公司有A地块管线产权,则B银行需向开发公司支付一定管线使用租金,才能接水用电。

公司合伙制的特点是,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政府赋予私人部门组成的特别目的项目组,将公共项目的特许开发权打包,由该项目组承担部分政府公共物品的生产或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购买项目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或给予项目组以收费/经营特许权,或政府参与项目组以合伙方式共同营运等方式,来实现政府公共物品产出中的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率和产出的最大化。

本文谨对工业园区土地开发与融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想法,为拓宽园区建设投融资渠道提供参考,文中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批评。

第三篇: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与经验

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与经验

一、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民”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

日本是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在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方面,日本环境省和经产省起着重要的作用,两省共同负责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双重管理制度。首先,环境省主要负责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工作,经产省主要负责产业方面的调节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如铁、废塑料等的管理工作。其次,日本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受理和审批生态工业园区。因此,每一个地方自治体呈报的规划都必须事先得到两省认可后才能进入园区建设实施阶段。再次,环境省和经产省负责执行由中央制定的生态工业园区补偿金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严格规范入园企业的资金援助标准。除了环境省对生态工业园实行宏观监控之外,地方环保部门对生态工业园进行直接管理:一是对企业排污进行实地监控;二是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并对入园企业进行审批,还帮助入园企业办理其他手续;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资金补助;四是负责向社会和市民公开园区信息。

二、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经验

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是以建立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产业即“静脉”产业为重点,努力与生产领域物质利用过程产业即“动脉”产业连接,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共担机制,使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日本从1997年就从“零排放”的构想出发,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日本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废物排放,强化循环再生。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学、官、民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实施。

从生态理念上看,日本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区主要基于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物质与能量集成、群落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适时吸收新的企业,实现能源流在更大范围内的循环流动;二是坚持整体与外部环境协调友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的原则,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其适应性和风险应急能力,保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稳定、平衡地向前发展;三是坚持

系统原则,力求在个体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系统总体资源的增值和生态经济双赢;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现与以往工业生产模式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机构制度的整合。(摘自国研网,2009年11月10日)

第四篇:融资租赁业务创新与规模放大

融资租赁业务创新与规模放大

融资租赁的主要功能为融资、促销、理财等,中国租赁界传统的做法比较注重融资,而忽视促销、理财等功能。创新融资租赁(简称“创新租赁”)则主要是将租赁的基本原理及国际通行的惯例、做法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为目标客户进行表外融资、优化企业财务结构、通过加速折旧和委托租赁合理节税、通过与金融、担保等机构的信用叠加,为高端或优秀或具有前景的客户提供理财或融资服务的租赁模式,注重租赁的理财、促销功能,以融资为辅。创新租赁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功能为:

1、为客户提供表外融资服务

按照租赁会计准则,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而经营租赁对客户而言是表外融资,即经营租赁资产不体现在客户的资产负债表上,又由于资产的使用产生收益,因而对客户的资产负债率、收益率等具有美化作用。这个功能银行是不具备的,银行给客户的任何一笔贷款都会体现为客户的负债。租赁的表外融资功能对高端客户,特别是上市类公司非常需要而且有用的。

2、优化企业财务结构

经营租赁的表外融资当然可以优化企业财务结构。除此之外,通过售后回租,可以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速动性等,如果是经营性的回租赁,还可以帮客户实现表外融资,降低企业的负债率。

3、通过加速折旧延迟纳税,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

企业通过银行或信托贷款购买设备不能进行加速折旧,而如果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则可以按设备法定折旧年限与租期相比熟短的原则确定,按其中“短的”一种确定为折旧期限。这样可以使企业延迟纳税,这对新企业尤其重要。通过售后回租,可以让客户已买回来的设备合理合法的享受加速折旧的政策。

4、通过委托租赁,解决企业关联交易问题或为企业节税 如果一个企业集团将自己的资产按一般的租赁方式租给他的上市子公司,则该上市公司与该集团存在关联交易和转移利润的嫌疑,而且租金的税赋较高。如果该集团将他的资产委托融资租赁公司将他的资产租给上市公司,则在解除关联交易的同时,该集团的租金税赋也可降低。

5、通过委托租赁,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处理不良资产

(1)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习惯上采用分期付款形式,这样银行就必然承担一定的风险。如采用委托租赁形式,一

方面,委托人在承租人未付清全部租金前,始终对租赁资产享有所有权;另一方面,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如不再对租赁资产有使用要求时,在不欠租的前提下,可要求终止合同,归还租赁资产,银行也就避免了资产搁置风险。(2)税负较低:委托租赁属于融资租赁的一种,因而享受租金差额纳税的优惠,只对租金中资产价值以外部分纳税,因此不对委托人、承租人产生额外的负担。(并且通过委托租赁,委托人可以减轻部分由出售资产产生的所得税税赋)。(3)收益较好:通过将存量资产以委托租赁形式出租,委托人除了收回资产原价值以外,还可以收回一定的租息。

6、“租赁+银行保理”,增大租赁公司的资金放大效应 对于高端项目,如果租赁公司将自己的应收租金转让给银行,即办理银行保理业务,则可以滚动办理更多的租赁业务。(见笔者所写的《电信类租赁保理模式》)

7、“租赁+银行保函”,发挥金融信用的叠加效应 对于异地项目,由于当地银行对当地项目的了解度远高于外地的租赁公司,如果项目公司为银行提供反担保,银行出具保函,则该项目可顺利实施,同时该项目公司在该银行开户,又增加了当地银行存款率。这就是信用的叠加效应。

8、“租赁+担保+个人无限信用”,为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的资产小,银行信用低,不容易融资,这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针对优秀的中小企业与项目,我们与中国经济技术担保公司上海分公司联合,创造了“租赁+政策担保+老板个人信用无限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在实践中,效果良好。

9、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促销服务

设备厂商将自己的设备卖给购货方,在资金的收付方面总是存在矛盾。如果租赁公司介入,购买设备并租给客户,则既促销了设备,同时又满足了客户的需要。

这里强调一下,上述的创新租赁的主体机构需要具备融资租赁资质,针对的项目和客户需要优秀。涉及资金的,需要有相应的担保。

1、为客户提供表外融资服务.....................12、优化企业财务结构..........................23、通过加速折旧延迟纳税,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24、通过委托租赁,解决企业关联交易问题或为企业节税...............25、通过委托租赁,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处理不良资产............26、“租赁+银行保理”,增大租赁公司的资金放大效应............37、“租赁+银行保函”,发挥金融信用的叠加效应....................38、“租赁+担保+个人无限信用”,为中小企业融资................39、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促销服务........................4

第五篇:怀化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情况

怀化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怀化工业园区于2003年7月开园,首期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布局基本完成,二期27平方公里怀化(新加坡)生态工业园2010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园区地处怀化市南郊,湘黔、焦柳、渝怀三条铁路成“大”字形在这里交汇,境内209国道路段的怀黔高等级公路贯穿南北,区内一条铁路专线与焦柳铁路相连,上瑞、包茂两条高速公路傍园而过,建设中的沪昆高铁怀化站紧邻园区,离芷江机场仅30公里。

八年来,围绕“留青山绿水,建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秉承“想得更远,做得更好”的创业追求,发扬“敢想,敢试,敢干”的无畏精神,创新思维、大干快上,紧抓特色产业、品牌园区、一流服务不放松,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累计实现引资293亿元,开工投产30家,基本形成林纸、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投入近8亿元,2010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366亿元,实现技工贸收入50.37亿元。园区先后成功打造出“国际生态工业园(怀化)示范基地”一块国际化品牌,“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两块国字品牌,“湖南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示范园、湖南首批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基地”四块省字品牌。

二、开发建设经验

(一)坚持“四化两型”理念,创建生态产业示范区。立足区域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一是注重科学培育,谋划产业发展重点。在开发建设中,珍惜每一棵树木每一寸绿茵,借助每一片河溪每一座山势,让园区生态化、园林化。在项目引进中,定位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走生态工业和绿色产业之路,将林纸、食品确定为园区主导产业。特别是,注重抓好规划这个“龙头”,委托同济大学、新加坡邦城顾问有限公司等知名规划机构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实现园区资源统筹经营的最佳化。二是立足招大引强,壮大产业整体实力。围绕产业定位,将招商引资目标锁定在国内500强、工业企业500强上,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核心项目。中国制造业500强“泰格林纸”投资的40万吨纸浆、中国500强企业中国化工集团投资的5万吨特种纤维项目落户园区,全球第四大饮料生产企业“娃哈哈”、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汇源果汁”、台湾十大国际品牌“康师傅”、上市企业大康牧业等知名企业也在园区落户。三是助推新型工业,加速产业集群形成。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配套关联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集群,林纸、食品产业已初具规模。依托骏泰浆纸,引进了30万吨溶解浆、35万吨液体包装、10万吨生活用纸、塔尔油等下游项目,布局了较为高端的林纸产业链条,可形成100亿的产业规模;以娃哈哈、汇源果汁为龙头,着手了康师傅、大康牧业食品物流园、10万吨油茶深加工、20万吨啤酒生产线等项目引进,加速了食品产业集聚扩张,可形成50亿产业规模。

(二)实施“一区多园”战略,构筑优质资本聚焦区。大力实施“一区多园”和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战略,努力打开国内国际优质资本进入园区的通道。一是拓展融资渠道,完成首期基础布局。引进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以BT模式整体承建首期规划面积的基础设施。完成了“和安家园”首期1500套安置房、3万平方米员工公寓和工业广场建设。总长20公里的财富路、发展路、时代路、希望路、金光大道、滨江大道等6条主干道已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垃圾处理场即将完工。二是提升发展空间,搭建国际工业平台。在经济实力有了一定基础后,园区主动与国际接轨,启动了二期27平方公里怀化(新加坡)生态工业园建设。同时,鹤城、溆浦、辰溪、新晃等工业园成为了园区的分园。园区别具特色的绿色工业发展模式,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2009年6月,园区被国际民间合作组织列为在中国的第一个生态工业园示范基地,使园区绿色工业发展模式跃升到国际展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加速进入园区。三是抢抓历史机遇,谋划战略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积极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类企业的加速入园,致力将园区打造为怀化乃至湘西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主要承载地。北大未名(怀化)生物科技园项目将打造成为北大未名集团在中国的第四大基地,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服务等领域。华洋有色治金环保产业园将建成“两基地一中心”,可形成200亿元的产值。中德合资镁合金新材料应用项目在园区将建成年产1万吨以上镁合金材料及应用零配件制造中心和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发实验中心。

(三)树立“企业至上”思想,打造高效服务样板区。一是搞好政策配套支持,构建投资洼地。“行使部分政府职能”有利于“一个窗口”服务模式落到实处,提高行政效能;“一级财政一级金库”有利于提高资金运行力,加速推进园区开发与建设;“封闭式”管理有利于投资者安心生产和经营;“零”收费制度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园区形象。二是打造一流工作团队,形成人才高地。园区以“三从四讲五有”(从小事做起,从岗位做起,从今天做起;讲服务,讲责任,讲奉献,讲学习;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有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有清正廉洁的正气,有以园为家的思想)特色文化为行为准则,加大了与园区发展相匹配外向型人才的培养,打造全员服务团队。提出了“投资者是上帝”、“企业是衣食父母”,为企业提供“尽善尽美无缝式的服务”。三是完善生产生活功能,打造经济重地。加大生产、生活服务性服务业的投入,大力倡导和实施“新生活、新社区、新城镇”的构想,积极推进园区教育、医疗、文化及娱乐设施的建设,使园区既能生产,又能生活,既能创业,又能休闲。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集商务会所、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和安商业广场”正式投入运营。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园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生态环保、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土地集约、配套服务、就业安置、生态环境等关键内容,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提升园区品牌、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致力把园区打造成为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物流便捷、信息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山水生态城和科技产业园。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2015年完成技工贸收入50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引资500亿元,完成园区首期8平方公里企业布局,开发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实现投资强度200万元/亩,产出强度200万元/亩;林纸、绿色食品二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雏形初现;园区总人口数达到5万人,吸纳就业人数3万人,居民可支配收入居全市前列。

下载1、融资租赁创新支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1、融资租赁创新支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1(5篇范例)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一般来讲,在会计准则中凡不属于融资租赁的租赁都属于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相比,经营租赁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可以把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的主要差别......

    信托与融资租赁的金融组合创新

    信托与融资租赁的金融组合创新 信托业和融资租赁业在我国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目前,信托业与融资租赁业的业务环境正在不断完善中。从国外经验来看,不论是在金融业混业经......

    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与模式创新

    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与模式创新2013-3-5摘 要:分析和总结我国小微企业信贷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障碍,介绍四种国内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模式的创新经验,提出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小微企业......

    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来抓,各工业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商业银行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模式(5篇材料)

    商业银行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模式研究 商业银行与融资租赁公司(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是比较典型的合作——竞争关系。对商业银行而言,融资租赁是企业获得融资的另一重要渠......

    融资租赁企业业务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

    融资租赁企业业务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 本文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16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翻转课堂模式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摘 要:本文利用SWOT......

    我国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分析及创新(最终版)

    我国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分析及创新 摘要:小城镇建设对于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于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了小城镇建设面临的融资问题的现状和不足,并对小城镇的融......

    5大金融机构与融资租赁的合作模式5则范文

    5大金融机构与融资租赁的合作模式 2017年07月08日商业银行与融资租赁公司(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是比较典型的“合作+竞争”关系。对商业银行而言,融资租赁是企业获得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