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业协会发展与存在问题的调研

时间:2019-05-15 06:5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行业协会发展与存在问题的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行业协会发展与存在问题的调研》。

第一篇:关于行业协会发展与存在问题的调研

关于行业协会发展与存在问题的调研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关系深化发展和社会分工在市场领域细化的必然产物,是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是市场体系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全的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机制,离不开行业协会。它作为政府、企业、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既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向导,也是企业权益和社会经

济秩序的维护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入世后中国各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行业协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如何适应形势,搞好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民间组织管理机关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里,结合我们克拉玛依市社会团体的基本情况,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行业协会的概念

美国《经济学百科全书》把行业协会定义为“是一些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或商人的团体”;英国权威人士指出,“行业协会是由独立的经营单位所组成,是为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的合理合法的利益的组织”;日本人则说行业协会是“以增进共同利益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事业者的联合体”。

而本文认为行业协会是由同行业的企业为维护全行业的合法权益自愿组成的,实行自律管理、行业协调、行业服务,依法登记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法人组织。

首先,行业协会是一个社会团体,它有着社团的一般共性。()民间性,即非政府性,它不隶属于政府部门,政府不给它定级别,不拨经费,是由同行业企业组成的民间行业社团。()民主性,在内部各会员一律平等,不搞行政命令,议事规则是民主、平等、自愿协商,内部管理和日常活动通过协会章程来约束、规范。()服务性,服务是社团的宗旨,通过为会员和社会服务,提高全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体现其生存的价值。()非营利性,即公益性,不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它的活动是为会员提供服务,企业不用再单独支付费用,这些服务是公益性的。()自愿性,企业志愿加入协会,退会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强迫、命令企业是否入会,不得违背、限制企业的结社意愿。()自律性,协会实行自我管理,依靠章程和行规行约等规章制度来管理会员和办事机构、分支机构,约束领导人员和领导班子。

其次,行业协会又是社团中的行业性组织,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会员的专一性,会员的主体是本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这些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跨所有制,跨地区,规模不分大小,所有制没有国有、私营、个体、合资、外资之分,均属同一个行业,拒收外行业的会员。()成员的团体性,加入行业协会的成员以单位即团体为主,以企业整体加入,不接收个人会员,协会中只有单位会员存在,在这个组织内个人的利益寓于单位之中。()行业的代表性,行业协会是行业的代表组织,本行业的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应囊括其中,至少也要占到以上,否则就不具有行业性质,体现不了整体的利益。()利益的同一性,本行业的各成员在产业安全上都有相同的利益,都同样会受到不公平贸易和不正当竞争的损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整个行业都不景气,单个企业还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吗?一荣既荣,一损既损,全行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组织的权威性,行业协会汇集了众多的大企业和名牌企业,它们的管理方式、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都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方向,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行业的走向,加之与政府的联系,协会可以最早获取权威的信息、政策,协会的言行就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内部组织的龙头性,在行业协会内部,大企业、品牌企业既是行业的骨干,也是协会的骨干,它们在协会的领导班子内充当排头兵,这些大企业、龙头企业的领导人出任协会的重要职务,在协会内部发挥龙头作用,他们的言行对协会有很强的影响力。

基于以上性质,建设行业协会要定好性,摆正行业协会的位置,按照其自有的规律,培育发展具有我市特色的行业协会。

二、行业协会的现状

克拉玛依市本级注册登记的行业协会共有家,占市级社会团体总数的,涉及建筑、保险、旅游、广告、律师、印刷、医药等行业,既有成立多年的老协会,也有近两年新成立的行业协会。我市的行业协会民间自办的比较少,按照社会分工属性发展起来的行业协会还很不均衡,在市场经济中不能较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全市绝大多数行业协会、学会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组建起来的,其负责人和决策层由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这样的协会缺乏活力,缺乏独立性,弱化了其责任风险意识,成为主管部门的附庸。权力的强化和责任的弱化,也使得其不愿融入市场竞争,严重阻碍了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形成。

三、行业协会存在的问题

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民间组织管理,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但是,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举的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致使社会团体,尤其是行业性社会团体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较为突出。

目前行业协会存在的共性问题可归纳为:组织管理乏力,行政监管错位,行业管理断层;姓公姓私不清,法规政策滞后,发展环境不优;职能定位不明,专业素质不高,自律意识不强;政府扶持不够,行业竞争不公,规模发展不足等。

而我市的行业协会存

在的问题也有其特殊性:

(一)对行业协会认识不到位。

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行业协会早有发展。早在新中国成立之

前,上海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就催生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协会,有些协会不但细分到行业,甚至具体到产品,如“火柴协会”等等。但由于克拉玛依市地处边疆地区,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行业协会在我市仍算是一个新兴产物,人们对行业协会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如有的把行业协会看成是某机关或单位的内部机构或代管机构,有的把行业协会看成是安置闲散人员的机构。这些行业协会最大特点是政会不分,“官办”色彩浓厚,计划经济胎记明显。大多数行业协会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发起组织的,缺乏自主性。协会会长、秘书长等领导职务一般由党政部门负责人担任,为数不少的协会还与业务主管部门合署办公。大多数的行业协会处于附属地位,缺乏独立性。尤其是许多协会的财务不独立,财务收支全由其挂靠单位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协会完全成为部门的内部附属。这种较强的行政依附性,既强化了行政行为的过度延伸,又限制了行业协会自主开展活动,要么形同虚设,要么等于“二政府”。有人形容这样的协会是“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是当前影响我市行业协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二)法律法规政策不到位。

早在年月日,国务院就已出台了《社会团体登记管

理条例》,但在行业协会的定位、职能、权利、义务和组织机构、运作机制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还都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法律保护和法律约束,而且也未制订与社会团体特点相适应的财务会计制度,以至社会团体不得不参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本没有顾及社会团体“经费自筹、人员自聘、活动自主”的特点,社会团体的一些实际情况,如专兼职工作人员话费、交通费补贴,及一些其它必要的开支,始终未见明确规定,导致社会团体在开支上自行其事。由此可见,协会目前所参照的财务制度已不适应当前我市行业协会发展的现状。此外,各部门之间的文件缺乏一致性,也造成行业协会建设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社会团体管理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与协会、行业协会发展相适应的统一的管理规范以及财务会计制度。

(三)行业协会职能不到位。

主要是政府职能的转换缓慢,转换过程中因涉及利益格局的调

整阻力也比较大。赋予行业协会职能的多少和大小,更多地还是取决于各个政府部门的意志。比如有的部门对行业协会的地位作用认识比较到位,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发展比较重视,赋予的职能就多一些,反之就少一些;有的工作虽然交给了行业协会,但主要是从分派工作的角度,或处于自身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情况,而不是从加强行业协会职能建设出发,让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管理和服务作用。各个行业协会章程虽然记载着各自的宗旨、任务和工作职责,但各个行业协会并没有依此履行职责。不少行业协会工作仍处于不饱和状态,有的甚至无所事事。

(四)行业协会发育不到位。

行业协会虽然已有了一定的数量,但能力还非常弱小,发育不

全,难以承担当前社会的需要。由于多数协会不是企业自主成立并主导运行,所以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强,行业协会的会员绝大多数集中在国有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私营企业入会比例偏低。因此,行业协会在行业中的代表性不够,覆盖面不广,权威性不高,凝聚力不强,不能全面掌握行业信息和动态,难以发挥全行业的协调和自律功能。同时存在着行政化、老龄化、贫困化的现象。行政化即行业协会负责人多由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使协会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老龄化指协会工作人员年龄结构普遍老化,缺乏朝气,专职工作人员少,知识结构不合理,跟不上行业技术、管理和竞争力的发展;贫困化指不少协会缺乏资金来源,少量会费无法维持协会正常运转,活动越少,越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同,得不到社会资助,资金匮乏无力提供服务,造成协会名存实亡。此外,多数协会在内部管理、民主办会、服务意识、服务手段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难以独挡一面。

四、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对策

(一)行业协会自身观念的转变,是规范行业协会运转机制,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行业协会必须明确自己的位置和职能。它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具有行政职能,而是为行业服务的自律性社团法人组织。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行业服务职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咨询、员工培训等服务,向企业提供或发布行业发展研究、统计资料、行业分析和行业政策,组织或举办各种会展、商务考察、商务交流。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等。()行业自律职能,依据协会章程或行规行约,制定本行业质量规范,服务标准;参与地方或国家有关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监督会员单位依法经营,对违反协会章程和行规行约的,达不到行业质量规范,服务标准、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参与不正当竞争、影响行业形象的会员,采取警告、业内批评、通告、开除会员资格等惩戒措施;对会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行业评定,维护行业信誉,维持公平竞争秩序。()行业代表职能。代表会员企业,维护会员正当权益,向政府反映企业和行业的要求;向政府提出申请代表行业企业参与制定与行业相关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法律;参与行业利益相关的政府决策论证。()行业协调职能。引导会员企业贯彻执行政府的有关行业政策,协调会员与会员、会员与行业内非会员、会员与其他行业经营者、消费者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通过法律法规授权、政府委托,开展行业统计、行业调查、发布行业信息、公信证明、价格协调、资质审核等工作。

第二,在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和职能后,协会要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做好为企业的服务工作。任何组织的建立都是基于某种社会需要,协会作为某一行业或职业的从业者在竞争中存在着共同利益,对调整自身行为的规则能达成共识,并且相信合作运动能够带来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这样组建起来的行业协会其功能就是要通过提供服务,去满足社会需要。如果协会不实施任何有利于社会的服务,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协会的宗旨表明,实施公益服务、互助服务是其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协会通过自己高质量的公益服务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支持,而社会各方也以协会提供的公益服务的状况对它们进行着选择,进而决定着它们的兴衰存亡。所以,行业协会始终要将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大为会员企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增强行业协会的凝聚力;要切实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建立与政府的协商机制,成为沟通会员与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桥梁,促进行业协会发展;要认真履行行业自律的职能,维护市场秩序,通过行规、行约等自律措施督促企业依法经营。对会员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按照行规、行约及时给予处罚教育,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通报情况。若协会不认真努力工作,其服务活动得不到服务对象、捐赠者及政府合作者的认可和赞扬,就不能证明自己是必要和有效的,协会的能力就不会明显提高,最终会导致衰落。

第三,行业协会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强化自身建设,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要加强组织建设,凡有党员人以上的要成立党支部,会员单位中的新兴组织,凡是无主管单位的要把党、工、青、妇组织纳入协会统一管理。二是要建立健全行规行约,加强自律,特别是要建立会议、管理、服务、监督等方面的自律制度,做到以制度规章管人管事管行业。三是协会工作人员要专职专业化,协会工作人员要逐步年轻化、专业化,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并认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创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得进留得住人才的环境。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可参照事业单位标准,协会要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四是努力促成行业协会管理法规的出台,行业协会要加强调研,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早日促成有关行业协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使行业协会地位作用有法律保障。五是行业协会要主动争取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尽快创造独立工作的条件,发挥业务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六是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要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整合布局不合理、重复交叉的行业协会,推进政企业分开,积极培育发展一大批按照市场化运作、功能齐全、行为规范、服务有效的行业协会。

(二)政府职能部门观念的转变,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为行业协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行业协会没有职、责、权,要规范管理行业企业和协调解决行业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无所作为的,因此业务主管部门要把那些微观管理行业企业职能下放给行业协会。如:行业企业的资质考核(审核)权;行业企业各类人员资质证、上岗证、技能鉴定证等培训考试发证的职能;评选行业企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评定、公布等职能;行业企业人员的出国初审;企业人员的作品推荐评审,企业产品的创优、评选、审定的报批等职能;行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对行业企业和行业人员违反行规行约的部分监察处理等职能。

第二,职能部门要切实抓好政社分离,避免把协会作为自己的附属物,把协会当作个人或小团体创收谋利益的途径。行业协会的设立要从地区和产业实际出发,加强统筹规划,不能搞行政命令层层对口设立;现有的由政府发起组建的行业协会,要逐步改为由企业自发组成、自主办会。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在机构、人事等方面与行业协会分离,行业协会秘书处不得与政府部门的工作机构合署办公;对已兼任行业协会领导的政府现职工作人员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退出行政职务或辞去行业协会领导职务;职能部门不得干预协会领导人的选举,要逐步理顺与协会之间的关系。还要避免有的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把对协会管理权力转化为个人和小团体谋利益的途径。

第三,树立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新理念,建立职能部门与协会的新型合作关系。在我国,维系行业协会运转的经费来源有会费、政府资助、捐赠及有偿服务收入等。但由于企业普遍效益不好及国民收入偏低等原因,会费和捐赠等收入通常难以维系协会开展活动的需要。协会作为提供公益服务的组织,有偿服务的收入也是比较有限,所以大多数协会把经费来源的希望主要寄托于政府资助。这种靠政府资助维持协会生存的财务机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政府而言,政府只管拨款,但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开展工作的结果从不过问。国家拨给协会的钱用到何处、有无起到作用或起到作用的大小无人关心;二是对协会而言,工作依赖于政府拨款,政府给钱就做,一旦不给钱或钱给的少,工作就要陷于被动局面。若不对这种财务机制进行改革,协会就会没有出路,更不会有发展,所以,必须改革政府对行业协会的资助方式,树立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新理念,建立购买服务制度,是协会获取生存和发展源泉的重要手段。

那么,什么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呢?所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履行其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也就是说,政府为适应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和实现其为民服务的职责,出钱选择协会,通过协会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而协会用政府购买自己服务的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以实现协会为社会服务的价值。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直接提供服务的方式相比,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实施使得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新的主体和环节层次,即服务者,引入了一种新的机制即服务买卖机制。这一新主体的出现和新机制的引入可有效地将政府为民服务的职责转化为开启协会发展和自我管理的动力,其优越性在于:⒈将直接刺激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政府购买无异于开启了协会发育的大门,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多种多样,政府购买使得这些需求从潜在需求变成为有效的需求,并形成需求市场,催生了协会等各类市场服务主体。⒉从根本上理顺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下,政府与协会组织之间建立起了公平、平等的市场“买卖”关系,政府买服务,行业协会卖服务。作为买方,政府拥有足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调控供给市场的发展;作为卖方,行业协会等服务组织有充分的自由选择需求市场,通过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一买卖关系的建立,也改变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简单直接对应服务的格局,使政府从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第一线和社会矛盾的第一线中摆脱出来,并进一步凸现了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决策者、协调者和责任主体的功能,大大有利于政府客观决策和维护政府形象。⒊增加社会福利,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安排下,社会力量和服务对象的积极性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推动社会福利增长。一方面,服务对象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自由主动的选择权,以选择来参与,推进服务水平、服务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和营建公共服务需求市场和供给竞争市场,不仅将有效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而且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将直接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加社会福利。

(三)业务主管部门对行业协会进行扶持是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各业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成立协(学)会工作领导小组,分工一名领导负责,指定一个科室为协(学)会工作管理办公室;建立相关的会议、管理、监督制度。对协(学)会的管理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

第二,五个扶持,培育发展。一是政策上扶持,业务主管部门要发挥协会的参谋助手作用,布置行业协会去调研,提出行业政策的调整意见,促进行业(产业)的发展。二是法规上扶持,现在行业管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法律规范,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行业管理的法律规范,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得到保障。三是经费和办公场所上扶持,业务主管部门对新成立的行业协会要拨给一定的开办费,设法解决其办公场所,把一些有偿服务的项目转移给协会,创造一个协会能独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四是行政执法上给予支持,当前少数企业违反行规行约,甚至违反政策、法规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在行业协会管不了、管不好的难点问题上,业务主管部门要及时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维护行业协会的管理。五是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上予以扶持,业务主管部门要帮助行业协会,主动牵头协调解决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登记管理机关转变观念,是更新协会发展与管理理念,促行业协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举的方针,一手抓监督管理,一手抓培育发展。培育发展是目的,监督管理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的辩证关系,既要严格管理,又要避免管理过死。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期,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可能会有所侧重,但在当前,在坚持监督管理的同时,应重点做好培育发展工作。要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行业协会发展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培育自主协调和自律性的行业管理组织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通过制定有关政策,规范行业协会的分类、组织结构,确定行业协会的职能;规范行业协会的行为,提高其自主协调、自律管理的能力,理顺行业协会与有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培育出一批覆盖全社会、跨部门的民间行业管理组织。对协会的培育和管理,要“抓两头、带中间”。所谓“抓两头”就是对那些活动规范、作用显著的协会给予重点指导、扶持,进行宣传、表彰,以其示范作用推动、促进那些活动一般、作用不大的协会;对个别违规活动的协会,要进行查处,以警示其他协会;对不起作用的协会,要通过年检等办法进行督促检查。同时严厉打击没有登记却以协会名义活动的非法协会、以及撤销、注销登记后仍以协会名义活动的协会,以维护协会的合法权益。

第二,积极制定协会发展政策,树立服务意识,扶持、引导协会健康发展。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登记管理机关应积极努力地为协会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为协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应逐步建立健全协会法律法规体系,使协会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应针对协会实际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配套的税收、财会、人事、福利等政策,使协会的性质、地位、职能等通过法律或法规形式固定下来,规范协会行为,为协会的发展开“绿灯”。此外,登记管理机关还要积极加以引导,帮助行业协会与政府建立广泛的联系,增进了解和信任,调动行业协会在管理社会事务中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的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通过合法形式向党和政府反映企业的愿望和要求,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最后,登记管理机关在做好对协会正面引导、服务、协调、扶持工作的基础上,应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开展协会争先创优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对协会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第三,更新管理理念,建立一套完善的协会管理体制。我国对社会团体的管理,实行的是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社会团体种类繁多、数量巨大,遍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部门的业务,而登记管理机关力量有限,不可能对业务领域以外的其它社会团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更不能对其业务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业务主管单位对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社会团体比较熟悉和了解,便于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这种管理体制在目前而言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体制,但也有其弊端:一是仍然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模式的影子,“婆婆多”,容易形成两个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的问题;二是重视政府行政干预,忽略协会自律机制的作用和社会监督的参与。所以,有必要对如何借鉴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一套适合边疆地区行业协会发展,也与我市行业协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和探讨。

加强监督和协会自律并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是协会管理工作走向成熟的标志。登记机关在加强对协会监督管理的同时,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协会逐步地建立自律机制。通过建立协会章程审核制度,规范章程,帮助协会建立和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双重管理为主,社会监督为辅。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检查监督协会的执法守法情况,即对协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统一、安全和民族团结的情况,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道德情况以及对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宏观的监督管理。业务主管单位则侧重于对所属协会业务活动的指导。

协会与登记部门、业务主管单位的关系明晰以后,协会与捐赠者、合作者的关系应如何处理呢?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交给社会,由社会来完成对协会其它方面的监督。通过税收、协会财务公开以及合作者的评估等手段实现对协会的完全监督,以弥补双重管理体制的缺陷和不足。首先,协会在取得法人登记后,可向税务部门提交章程和减免税申请,由税务部门决定是否同意减免并由税务部门对其税收情况运行控制。其次,协会的财务应向社会公开,接受捐赠者和其他公民的检查和监督。第三,建立严密的审计制度,由社会审计部门对协会的工作经费、项目经费进行定期审计。

总之,只有协会、职能部门、登记机关首先转变观念,实现全社会对行业协会的新认识、再认识,改善行业协会生存和发展空间,形成一套完善的协会法制建设和政策法规体系,自律和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对协会的制度道德约束和行业协会的能力建设,确保行业协会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

第二篇:对外贸易发展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今年1-9月,全省完成进出口总值96.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比全国平均增幅高个9.2百分点。其中,出口6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5%,高出全国平均增幅12.3个百分点,进口31.94亿美元,同比增长34.3%,高出全国平均增幅5.3个百分点。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全省商务系统和广

大进出口企业,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扩大对外贸易,保持了我省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同志,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觉得更有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促使我们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更快更好的发展,制定新的措施,拿出新的办法,推动我省对外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目前我省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了19.1%,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8%,进口年均增长21.3%。但是与全国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影响我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出口效益不高。目前,我省已开发出口商品近3000多种,出口额连年大幅增长。但是因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不高,影响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省进出口效益和水平的提高。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我省的冻肉、茶叶、花炮、陶瓷、钢材、有色金属、五金工具、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但是基本上靠低价参与国际竞争,真正依靠深加工、高附加值和品牌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商品并不多,利润也很低;三是经营主体素质有待提升。我省进出口企业,概括起来就是“三少三弱”,也即企业少、人才少、品牌少;企业弱、创新弱、营销弱。因此,我省出口也就缺乏稳定和牢固的支撑;至今为止,我省没有一家进入全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200强的企业;四是出口品牌缺乏。我省目前拥有一批“中国名牌”、“湖南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但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出口商品很少,大多靠定牌或贴牌生产,企业出口品牌战略严重缺失;五是现代贸易方式运用没有实质性突破。我省进出口企业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开拓市场仍以定向的展览展销为主,真正的外贸代理、第三国贸易、中介服务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电子商务、网上贸易更是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贸易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加重了企业寻求客户、货源及交易的成本,减弱了与同类企业和商品竞争的能力。

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

1、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要积极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作为主要着力点,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以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为引导,以加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重点承接市、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等为主要载体,主攻“珠三角”,拓展“长三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00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省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努力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随着我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近几年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要继续围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挥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优势,加快产业升级。要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有一定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在全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要认真贯彻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继续抓好“中国出口名牌”推荐和“湖南出口名牌”的评选工作,努力扩大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名牌数量,逐步提高名牌出口商品对全省出口的贡献。

3、保持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要依托我省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确保钢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农产品、陶瓷和烟花鞭炮等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要积极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利用我省的劳动力优势,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

4、积极培育出口产品基地。要把推动重点地区发展,与培育出口产品基地结合起来,以重点地区吸引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形成地区特色,从而形成出口产业集群,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未来三年,要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建设一批出口商品基地,主要包括:以郴州、永州和衡阳为主体的湘南三市加工贸易基地,重点依托郴州出口加工区和永州市的“蓝宁道”(蓝山、宁远和道县)三县,建设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主要方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以钨锑优势品牌集聚的株洲硬质合金、中南锑钨、锡矿山锑钨出口商品基地;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湘西自治州锰出口商品基

地;以郴州永兴县白银企业为集群的白银出口商品基地;以醴陵、界牌和洪江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的陶瓷出口商品基地;以浏阳、醴陵传统技术优势为集群的烟花鞭炮出口商品基地;以长沙、湘潭、洞口为重点的生猪和肉品出口加工基地;以省茶业公司、省三利进出口公司、登凯贸易公司为主干的优质绿色有机茶出口商品基地;以永州、湘西、岳阳为集中区的罐头食品和盐渍

菜出口商品基地;以邵东县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的打火机和小五金出口商品基地。

5、进一步壮大经营主体。要广泛宣传、认真实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重点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格局。要迅速扩大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从政策、业务和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中来。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实行重组、兼并、联合经营,打造我省对外贸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当前乃至今后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发展为核心,把握新形势,钻研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寻求新突破,加快我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今后我省对外贸易工作的主线仍然是调整结构,扩大出口,减少顺差,增加进口。

1、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给以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支持。既要理解、支持国家政策的调整,又要善于应对新的变化和挑战,以积极创新的意识、以更加开放的思想,研究推动外贸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真正把对外贸易作为带动一个县市、一个乡镇扩大开放、提升经济水平、加快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认真研究“三外联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决不能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

2、积极扩大进出口企业队伍,逐步实现经营主体质和量提高。进出口企业的培育,是外贸发展的根本和源泉,我省同沿海进出口大省、甚至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首先的差距就在进出口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我们要继续抓好企业数量的扩张,没有一定的数量,也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要逐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素质,尤其是对于新增企业,重点要放在加大培训和积极扶持方面,通过培训为企业输送、储备一批优秀的外贸人才,尽快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

3、以扩大规模为切入点,推动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我省加工贸易的突破,首先要实现总量的突破,对这一点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近几年我省加工贸易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占全省出口份额一直在10%左右徘徊,大大低于全国50.4%的平均水平。郴州、永州、岳阳和益阳等承接基地,要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相结合的主打产业和商品。要加快郴州出口加工区建设,竭力打造成为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帮助企业解决在加工贸易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海关、商检、退税等部门的联系,切实解决我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有加工无贸易”、“本地加工,沿海出口”的现象。

4、加大工业、制造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我国出口迅速发展,从经营主体看,实为外资企业唱主角;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占了半壁江山。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江西和安徽外资企业出口占比都在30%以上。作为湖南来说,经营主体结构中,三资企业严重短腿,贸易方式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太低,这都是我省招商引资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反映。要突出外资与外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要重点引进高科技、生产型、技术设备引进型、出口型企业,为全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提升进出口贸易规模和质量充当主力军,使外资与外贸相互更好地融合促进,同步发展。

5、努力扩大有效进口。我省进口对重点和大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也是近几年我省进口一直处于徘徊局面的主要原因。要突出进出结合,以进促出,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贴息政策,扩大资源性产品、原材料产品、机械家电、纺织服装、电子元件等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结合我省“十一五”重点技改工程项目,突出抓好冶金、化工、建材、电子仪器、电力、造纸、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鼓励企业进口先进实用技术和专利。要充分利用广交会、华交会、上海跨国采购大会和东盟博览会等进口采购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扩大我省进口采购商参会,努力扩大进口成交。

7、抓好“品牌兴贸”和“科技兴贸”战略。“品牌兴贸”和“科技兴贸”战略,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发展战略。一是商务部门和企业,创建品牌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实施过程可以分步推进,但是中远期规划、商标注册、各项认证等工作起点要高,不能满足于省一级的水平,二是扶持政策要发挥集合效应。目前有关促进出口的政策比较多,有市场开拓的、有技改的、有科技研发的,应该把这些政策集中起来,对于品牌建设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给与集中扶持,推动品牌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要进一步抓好湖南省出口名牌的评选,向重点行业、重点商品倾斜,抓好评审中的质量把关和评审后的动态管理。

8、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各类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我们要把这种情况作为一种常态,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主动、及时跟踪国际市场动向,加强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深入宣传、普及进出口公平贸易知识,加强培训,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应对工作,为应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我省首批242家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列入了“国家产业损害预警监测体系”,我们要进一步抓紧,并利用这一契机,逐步完善我省预警体系建设。

第三篇:阿荣旗行业协会发展状况调研

阿荣旗行业协会发展状况调研

孙维烈 王忠君

行业协会是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愈来愈突出。

一、我旗行业协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旗行业协会也随之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全旗依法登记行业协会33个,主要分布在、农业、医疗、文化、经贸、运输等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二种类型:一是政府部门牵头举办的行业协会,如阿荣旗教育学会、阿荣旗鄂温克民族研究会、阿荣旗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二是纯民间性质的行业协会,如阿荣旗个体出租车行业协会、阿荣旗乒乓球协会等。

这些行业协会的组建,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吸纳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一是开展行业调查,为政府部门决策当好参谋,为业务主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加强交流,沟通信息,为会员单位及时提供行业发展动向。如阿荣旗生态保护建设研究会创办的《阿荣生态》等,深受会员单位的欢迎。三是制定行业规范,开展行业自律、行业交流和行业服务等,促进了本行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如阿荣旗个体出租车行业协会,维护了会员的合法权益。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培训和服务活动。如阿荣旗音河奶牛协会为会员上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产出协会出面按照市场价负责销售,协会每斤提0.1角劳务费,既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问题,又增加了协会的收入。

二、当前行业协会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尽管我旗行业协会在“服务、组织、协调、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没有彻底割断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因此政社不分、服务不到位、收费不规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主要表现是:政社不分,一些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湮没在政府的管理

功能之中,用行政手段来开展工作,违背了自愿、民主的办会宗旨;职能转移不到位,部分行业协会仅停留在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组织行业的内部交流、开展业务培训等服务上,对于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业自律、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制定、争端协调、权益维护等功能尚未健全,对会员企业的服务不够。

当前行业协会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管理上、观念上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办色彩较浓,政社不分

目前我旗行业协会存在官办色彩,无论是从行业协会章程的制定、高层人事权、日常决策权,还是内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行业协会都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大部分行业协会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发起,许多行业协会的领导及工作人员都由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兼任,业务主管单位往往把行业协会作为一个下属科室。协会的人、财、物都依附于政府部门,在工作和开展活动上也没有自主权。这种过分的依赖,限制了协会日常工作的开展和协会职能的发挥。

(二)经费缺乏保障,机构运作比较困难

我们在对行业协会的调研中发现,行业协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条渠道:一是政府拨款;二是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捐赠;三是服务性收入,既通过培训、咨询等所得;四是经营性收入,即下属实体经营所得。这些资金来源渠道都没有可靠的保障,政府拨款是不确定的,会费标准较低,又常常拖欠,一些协会为了生存,只好采取以会养会,收取培训、咨询费等办法来维持生存,甚至出现乱收费行为。

三、2011年工作重点

行业协会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情况复杂,治理工作难度大,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加大行业协会改革力度,实行政社分离

当前应着重加强官办行业协会的“脱钩改制”工作,首先,党政机关领导干

部不得兼任行业协会领导职务,现已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过批准兼任的,必须限期辞去所担任的行业协会领导职务;其次,行业协会的办事机构、人事、财务应当与政府部门分开,其办事机构不得与政府部门的工作机构合署办公,现已合署办公的,应当尽快分开办公;第三,政府和有关业务主管单位要充分尊重行业协会的法人地位,引导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得以监管名义实行统管,支持行业协会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另外,对于纯民间性质的行业协会,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协会健全机构和制度,充分发挥它们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的功能,同时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防止这类协会成为垄断组织和敛财工具,损害他人利益,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明确行业协会职能,确立行业协会地位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就必须确立行业协会的地位。要将行政机关承当的经营服务性质的工作逐步交由一些运作规范、活动开展有效的行业协会来承担,实行自愿有偿服务,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责职能,突出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确立行业协会的社会地位。同时引导调动行业协会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的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通过合法形式反映会员企业的愿望和要求,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三)全面实行“阳光收费”

各行业协会要按照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7号)和规定,主动、全面、及时公开本协会的会费标准、收取范围、计费单位及依据、监督电话等内容,增强收费透明度,更广泛地接受会员和社会监督,实行“阳光收费”。实践证明,“阳光收费”是一项政府、行业协会、协会会员等各方面都欢迎的民心工程,是规范行业协会收费行为,强化收费监督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

第四篇: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

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二、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二)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我国保险市场人才供需比例约为1:4。人才的极度匮乏,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保险险种减少,发展滞后

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最初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险产品的结构不合理,险种可选性少,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产品缺乏创新,一方面产品雷同多,细分度不够,达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组合效应。另一方面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慢。由于长年亏损、业务萎缩。

(四)保险中介机构缺位

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村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于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没有充分利用农村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公司这一中介形式。

(五)农民投保意识不高

农民对农业保险既力不从心,又心有疑虑。首先,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农业保险项目经营经常入不敷出,保险公司对其要求较高保险费率,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其次,许多农民对保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差。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保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险的作用,许多农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很难相信保险对生产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赖保险,许多农民买了保险后,高枕无忧,不积极参与防灾防损,导致损失扩大;三是道德风险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分散,保险公司监督力度不够,少数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利用保险进行欺诈活动,把保险当作“摇钱树”,失去了保险的意义,触犯了国家法律。

(六)我国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和再保险市场尚不完善

我国农业保险由于缺乏适当的再保险安排,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保险经营主体自身、难于分散,影响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而国外农业保险经营普遍有再保险机制的支持,特别是避免特大自然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在中央建立再保险基金,向开展农作物保险的保险人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再保险责任按赔付率分段确定,目的是既向各私营农作物保险公司提供超

额损失再保险(不超过115%),又限制农作物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不高于15%)。而我国,由于再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数量少且不健全,导致我国的再保险市场一方面供给主体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技术与服务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三、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着“供给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问题,保险经营和发展的两难困境。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的特点和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市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完善农业保险供给体系,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要改变经营方式,转变经营作风,以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职能,克服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二是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开展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农业保险意识,鼓励农业的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动机和能力。三是培育农业保险人才。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农业保险人才,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的多层次需要。

(二)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二是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政策,支持保险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再保险市场,扩大风险分散面,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

(三)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额风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或补贴方式建立巨灾专项风险基金;二是发展保险衍生产品。

(四)加强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经营技术的特殊要求。技术是保险经营的重要要素,而发展保险技术的关键又是人才。但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农业保险更是呈萎缩趋势,导致农业保险人才奇缺。因此,为了农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一定要重视和开展对农业保险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种方式培养基层农业保险业务骨干,同时,要在大专院校培养具有农业保险系统理论的高级专业人才,确保农业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发展行业协会

发 展 行 业 协 会

农工党调研组 2004年11月27日

● 行业协会是反映市场主体的意愿,是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

●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业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关键。● 加快行业协会的立法进程。

一、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下,由同业经济组织以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赢利性的、以经济类为主的社团法人,是同一行业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壮大行业规模、提高竞争能力的联合体。具体来说,行业协会有三大作用:一是服务。就是向会员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法律方面的服务;组织对会员企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沟通国内国际联络渠道等。这是其首要任务。二是协调。一方面,在协会内部,对会员进行必要的协调,要维护会员之间公平竞争的权利,反对不公平竞争,通过制定一定的公约或行规,进行集体的自我约束,保证正常的生产和销售秩序;另一方面,在协会外部,代表广大会员的利益,协调同其他商会、协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三是联系。充当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双向联系的纽带。行业协会可以把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一定的渠道,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反映,以求得到解决。行业协会要在会员中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措施,敦促会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另外,协会还可以接受政府的委托,协助政府执行部分管理职能。

行业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行业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会费,通常占总经费的50%—70%;二是专业活动收入,如举办培训班、出版发行行业刊物等;三是社会捐款,这部分收入比例较小,也不固定。此外,还有一些来自政府部门提供经费,政府把不宜做的事务交给协会去办,专款专用。行业协会的基本做法可以概括为:花会员的钱,替行业办事,商业化运作,非营利性。

二、截止2004年10月底,我市在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行业协会有12家,分别是汽车零部件维修、烹饪、广告、烟草、银行、建材、食品、电力、农机、房地产等。这些协会成立后,对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汽车零部件维修是较早进入市场经济的行业,汽车维修协会早在1988年8月份就成立了。协会现有会员40多人,会员企业由成立初的28户发展到现在的159户,其中一类企业2户,二类企业39户,三类企业118户,形成了以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的门类齐全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汽车维修格局。多年来,该协会围绕市场,发挥协会的桥梁、参谋和服务职能,为推动我市汽车维修行业朝着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前不久,该协会还针对汽车制造已向电子化、智能化技术发展的特点,特请南京汽车维修专家来铜举办培训班,旨在尽快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适应汽车维修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冶金工业协会、机械电子工业办公室、煤炭工业办公室、商贸办公室是机构改革后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转化而来,承担着行业的部分管理职能。这些部门积极转变观念,着力提高协调和服务意识,促进了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冶金工业协会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整合资源,协助政府搞好我市的黄金发展规划,为相关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做大我市黄金产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目前我市黄金年产量达6吨,位居全省首位。成立省丹皮协会是我市的一件大事。2004年9月3日,全省第一个农村民间行业协会—牡丹皮协会在我市应运而生,农民兄弟企盼了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丹皮是我国的名贵地道中药材,在我市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市这一传统中药材面临着困境,在种植、加工、技术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家庭式的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大市场的需求,丹皮价格大幅度下滑,由高峰时节的18元/公斤下降到不足3元/公斤,严重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农民增收困难。为扭转局面,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市丹皮种植部门联系周边地区,成立了省级丹皮协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指导药农科学种植,农业大户规模经营,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搞活农村经济。烟草、房地产等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经营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市还有不少企业参加了地区或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如电子元器件协会,硫磷化工协会、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协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市某企业一创汇名牌产品——“天鹅牌”手拉胡芦就是在起重行业协会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当前,行业协会在我市刚刚起步,存在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如协会组织缺乏精通本行业业务的专门人才,难于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协会收费困难,办公经费缺乏,难于解决“自强、自立、自养、自主”的根本性问题;没有相应的专门办事机构,各协会负责人大都是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政会混合,行政色彩浓,影响行业协会的经济职能发挥;一些协会是政府职能部门分流人员的“过渡组织”,或是机关事业单位安置“闲人”的分支机构,服务意识、市场观念还很淡薄;另外,协会的法律地位还不明确,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这些问题需要逐步得到解决。

三、行业协会的发展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标志着一个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育的程度,发展行业协会是大势所趋。因为它反映了市场主体的意愿,是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特别是在当前我们要应对国际挑战,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候,行业协会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温州打火机协会组织会员打赢了欧盟反倾销官司,巩固了温州打火机在欧洲市场中的地位,起到了政府和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政府和协会的关系应该说是比较清楚的。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政府的职能有待变化,市场主体正在发育,在这样一种特殊情况下协会的发展就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逐步强化协会民间性、自治性、服务性的职能,熟悉和应用WTO规则,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受益,让行业更加发展壮大,是行业协会的努力方向。这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关心和帮助,共同推进行业协会这一新的经济中介组织健康成长。

要发展壮大行业协会,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一)政府转变职能是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关键。政府、协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三大主体,三者之间有不同的定位、分工和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统一的。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程度和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得怎么样。如果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紧紧抓着行政审批权不放,协会的活动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协会对企业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弱。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与代表座谈时指出:“职能转变是我们政府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过去政府管了许多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这也是人员膨胀、机构臃肿、文山会海的根源,更为重要的是它束缚生产力,因此,我们要转变职能,把应该交给企业、中介机构、市场的事情交出去,政府集中精力抓大事。”我们认为,政府应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减少行政审批的内容,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的程序,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重点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下功夫,提出规则、定下规矩,明确政府做哪些、不做哪些,协会做哪些、不做哪些,给协会更广阔发挥作用的空间。例如,政府部门对行业信息统计、运行分析、技术标准制订、生产许可证和资质认定等基础性和前期工作可委托行业协会来承担,并予以制度化,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特别要反对有些政府部门把本已放给协会的工作又轻易收回去。政府应把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微观职能,尽快让位于市场和行业协会;把不该介入的行业工作领域归还给行业协会,尤其是一些比较明确的职能,如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内新产品及技术专利维权等应积极下放。政府应给予行业协会合理的对话权利,积极倾听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让行业协会参与相关法规、法令、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反映本行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要求。行业协会在法律监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这才是它的本来面目。再比如我市去年搞的行政招待定点饭店。这种事情本不应该是政府要管的事情,让协会来做比较好,也利于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

(二)、加快行业协会自身改革。协会要有效发挥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需要继续加快改革的步伐。改革主要包括:一是行业协会组织制度的改革,减少行政色彩。这既是保证行业协会正确发展方向的关键,又是行业协会有效运营的基石。要建立健全精简、高效的内部组织机构,建立协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业务机构等组织机构有效运转,保证行业协会的整体功能、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做到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职责职权不模糊、不交叉,机构之间整合力强,人员少而精。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民主决策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述职廉洁制度和日常行为准则等。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树立行业协会良好的公众形象。二是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从长远来看,一些协会必然要从挂靠政府部门向社会自主发展,从政府部门主导设立向企业自主设立转变,从政府官员挂帅向龙头企业家挂帅转变,从对会员企业的政府指导型向对会员企业的市场服务型转变,从政府部门的附属组织向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转变。这种趋势要求行业协会要加快改革进程,积极顺应形势,尽快实现“自强、自立、自养、自主”,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中介组织。三是要加强信息建设。电子信息化是行业协会服务转向快捷、高效化的重要手段。行业协会创新服务手段,可以建立专门的行业协会信息网站和会员单位局域网,以便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加速问题处理,及时捕捉大范围内的市场信息,为全员企业提供更便捷、更准确的信息。四是政府要加大对行业协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地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行业协会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协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前不久,黑龙江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行业协会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行业协会的职能以及政府在其发展中应当充当的角色。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尽快出台发展行业协会的指导意义见。

(三)、要提高协会的服务水平。对任何一个协会而言,信息服务是最基本的职能。协会要积极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采取多种方式,收集和提供国内外各种有用信息,通过协会局域网、编印发行各种行业报刊、资料、召开信息发布会、成果发布会、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把国内外有关技术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传送给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协会要切实代表会员企业的利益,及时把企业的声音传达到政府,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出台政策的重要依据,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公交市场发展方面,协会可就有关问题,积极向政府反映,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协会还可利用具有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联系面广的行业优势,积极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加快行业协会的立法进程。由于还没有行业协会的专门法律法规,导致行业协会发展较为混乱,运行机制不独立,内部管理和治理不健全等居多弊端。因此必须尽快制定行业协会法,以法律形式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目前的《社团管理条例》已经不适应行业协会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新的法律、法规出台。通过法律的形式,还行业协会民间自治性组织的本来面目,明确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职能及运行机制,这样才有利于尽快培育壮大一批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业协会。鉴于我们目前的情况,政府对社团管理应明确分类,把经济类社团与政治性、学术性、文体娱乐类区别开来,实行分类管理,放松对经济类行业协会不必要的管制,给予其充分的自主管理权,使其在发展中逐步完善成长壮大。

下载关于行业协会发展与存在问题的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行业协会发展与存在问题的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急诊医学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经过20年的历验,正逐步走向成熟。 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的诊治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或跨科......

    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探讨

    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探讨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土地利用,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地规划的概念和意义,之后就我国土地规划存......

    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组织工作存在问题及促进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上热下冷。近年来,组织部门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对工作的创新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

    探讨保险行业协会发展问题(五篇材料)

    此文于2011年1月17日在《中国保险报》论坛刊载 【摘要】近年来,我国保险业随着经济而快速发展,而保险监管则严重滞后。为了跟上保险业的快速发展,08年湖北省保监局关于加强地市......

    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与转型发展

    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与转型发展 我国行业协会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进程中建立起来,在30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来源:鼎湖区委组织部课题研究组 阅读次数:200 次 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

    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着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的巩固,关系着......

    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着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的巩固,关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