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诊医学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经过20年的历验,正逐步走向成熟。
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的诊治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或跨科的学科,是医学的第二十三个专门学科。从1979年它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20余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国家卫生部联合人事部1995年7月才正式批准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
急诊医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它的历史可以追述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战争中对伤员有组织的战场救护和转运是急诊医学发展的源头。其真正雏形的形成则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中,战地医生们认识到战场救护的组织和技术也可以用于和平时期的医院,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他们认为疾病和创伤的及时分拣、以及在最初几分钟时间内的及时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六十年代早期,美国急诊救护的发展非常不协调。很多紧急救护都是由设备不齐全的、仅有护理人员工作的“急诊室”来完成的,在需要的时候才电话通知其他科室的实习医生或值班医生将患者收入院治疗。(目前在我国还有基层医院仍处于这一阶段。)
六十年代中期,虽然一部分州开始要求州立医院提供急诊服务,但很多需要紧急救护的患者仍是被灵柩车送到“急诊室”,因为当时还没有救护车,灵柩车是唯一可以让患者平躺的运输工具。虽然当时已开始用热气球转运伤员,但真正的院前急救还不存在,因为灵柩车上没有任何救护的设备,患者只有到达医院后才能获得治疗。
医学的发展、高级诊疗设备的出现、以及公众对急救服务的需求的增长是急诊医学进步的原动力。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急救服务需要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技能技术。医院开始调集其他各科的医生到“急诊室”工作,以加强救护服务的力度,并开始提供24小时服务。这是急诊医学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从各科调来的医生缺乏专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尤其是没有对热爱急诊医学的年轻医生的培训计划。因此,美国在1968年成立了急诊医生学会――一个旨在教育和培训急诊医生为公立医院提供高质量的急诊医疗服务的机构。1970年该学会制定了一套以实践为基础的急诊住院医生培训课程计划和继续教育计划。为了让大家认识到急诊医学的独立性,该学会在1975年推行了急诊医生资格认证考试。
经过不懈的努力,急诊医学终于在1979年被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医疗专科协会正式认定为第23门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国家卫生部联合人事部1995年7月才正式批准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并被确认为二级学科,与内、外、妇、儿等科并驾齐驱,急诊医学这才真正走上的发展的道路。急诊医学从无到有体现了现代化医院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现代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现代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程度。这一门学科的兴起既丰富了医学科学,又造福于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症病人。它的成长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急诊医学是一门崭新的科学,它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和考验,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在美国,为了确保所有需要急救的人都可以获得急诊医疗服务,美国国会在1985年通过了《急诊医疗处理和劳工法案》。该法案要求急诊科确保每一个到达急诊科的患者都可以获得检查和处理,不管他们有没有能力支付费用,有没有医疗保险的支持。目前,美国在急诊医疗上的支出占全部医疗保健支出的1.9%。全美有急诊科的医院共4740所,有急诊医生32000多人,他们是美国健康安全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1988年到1996年期间每年所接待的就诊人次从8130万增加到9310万,而现在已突破1亿大关。前来就诊的患者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是儿童还是成人,是有保险还是没有保险,都可以享受同等水准的急诊医疗服务,尤其对于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急诊科是他们获得医疗服务的唯一途径,他们当中有90%的住院患者都是通过急诊科入院的。由此可见急诊科与其他医学专科相比具有更强的公益性和福利性。同时,这种公益性和福利性还体现在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方面。比如,酒精中毒正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急诊病人就诊通常是对酒精滥用预防的最佳“教育时刻”,只需投入很少的时间进行简短的干预和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减少中毒和将来的其他医疗费用。这种教育的持续进行也是急诊医生和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的最佳体现。
急诊科医生在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就是与时间赛跑。“时间就是生命”在急诊科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美国,从患者到达急诊科开始,每一个时间都有明确的记录,包括到达时间、等待时间、开始看医生时间、诊断和治疗时间、处理结束时间、决定病人住院时间、等待住院床位时间、离开时间、接待病人时间、总急诊科时间。
目前,国际上非常重视住院医生的教育,急诊专科医生在获得执业资格之前,必须经过医学院毕业之后3~4年的住院医生培训。住院医生培训计划提供了正式的培训和直接而广泛的经验传授,它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生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生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同时,由于急诊危重病人的逐年增加,所以对各项危重病抢救技术的掌握必将成为急诊住院医生的特长,这就要求他们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的医学进展,因此美国急诊医生学会还要求其会员每3年必须接受150学时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题目包括:环境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气道管理、高级生命支持、中毒控制和管理、急诊管理等。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任何临床决策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上,急诊同样不例外。急诊的住院医师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继续教育,培养循证的意识。
除了医疗和教育,科研也将成为急诊科新的特色。传统的建立在研究者自身兴趣上的科研可能将慢慢改变。现在通常是由一些医药公司来赞助实验,但是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竞争的激烈,这些公司必将采取成本抑制,一旦他们的利益减低,那么他们在科研上的投入必将减少。这样基础研究可能会大大减少,所有的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处理的基础上,而急诊科就很容易开展这些研究,因为急诊的病源丰富,使得其在短时间内相对容易地纳入大量的病人。但由于患者病情的发展和治疗上的延续性,使得急诊医生必须和其它临床科室共同合作来完成各项研究。
同时,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人群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一些新的可供选择方法的出现,将大大影响公共健康和急诊医学的相互作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必将引起急诊疾病谱的改变,无赡养老龄人口增加必将影响社会服务需求。所以美国急诊医师协会(ACEP)认为将来急诊医学和公共健康的合作既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又是改善人群生活质量的良机,同时还可以降低患病和死亡率。
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和远程医疗已逐步进入急诊科的工作中。与在其他科室的功能相似,信息技术和远程医疗可以帮助制定医疗决策、传输患者相关信息、及时协助管理患者等等。在郊区、农村和边远地区,急诊科尤其是大型附属医院的急诊科可能会处于24小时远程会诊的第一线位置,因此远程医疗的发展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这些地方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收入相对较低,急诊医生的数量往往难于满足急诊医疗市场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时,远程医疗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美国急诊医生学会还认为,急诊医生的健康是他们能够长期成功担任急诊工作的前提。他们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轮班制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累加效应,而且这也是急诊医生放弃这个职业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该学会建议轮班制度的安排应尽可能符合人的生物节律,推荐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专职上夜班和三班制的排班方式;避免在连续数天内上班时间过长,每一班的工作时间应小于12小时,并且在轮班的过程中应规律的安排24小时休息;将夜班医生的日间工作量降到最低;在排班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急诊科的工作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医生的人数情况。
为了确保给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急诊医疗服务,美国急诊医生学会还规定了急诊医生的权利和义务。急诊医生的义务包括:必须在任何时候都以及时和安全的方式接待就诊患者;对于来自其他科室的患者,急诊医生也必须给予充足的急诊医疗服务;为了保证24小时及时有效的服务,医院的急诊救护反应计划和反应小组不能依赖于某一位医生或某个个人;急诊医生在处理患者时必须遵循当时的医疗原则;必须通过自我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心得知识和技能;急诊医生的言行举止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必须熟知急诊医疗相关的法令和规定等。急诊医生的权利包括:在处理院内其他专科的患者时应该得到充足的法律保护;在行使急诊医疗决策权时,不应受到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之外的其他限制;急诊医生有权享有足够的人力支持和充足的设备支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急诊医生有权根据其职称、承当风险大小、工龄、工作量获得补偿和报酬等。
我国的急诊医学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尚不平衡,技术力量和设备还较落后,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差距更为明显。随着急危重病人的逐年增加,各级部门和医院都重视和加大了急诊医学的研究力度,出台了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和发展目标。1995年7月,卫生部正式将急诊医学定为二级学科,与内、外、妇、儿、神经、精神、麻醉等学科同级,将急诊科设立为一级科室,直属院长领导,并且要求急诊科至少要建立一个综合抢救室和一个至少有四张床以上的设备配套齐全的EICU,以及一个急诊手术室。2000年,医政司拨款7000万元以加强部属、部管的大型医院的急诊科建设。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国外在急诊医学领域发展较快,研究的成果突出,急诊急救技术较为规范和系统,已实现信息化网络管理、高技术系统指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医疗救护体系,大幅度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保持了较高的救治成功率。我们必须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急诊医学与国际接轨。
我们已经在此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随着医院领导在管理上对急诊科日渐重视,科室的建设也将日趋完善。
1)医院投入加大
在医院对各科室的投入中,急诊科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各大中医院的急诊科除诊断室以外,还逐步设立了抢救室、观察室、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等配套部门,并开始配置手术室全套装置、监护仪、呼吸机、床旁B超、X光机甚至CT等先进医疗仪器设备。例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科就拥有急诊超声室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开放,急诊中毒实验室可定性定量检测常见毒药物中毒,中毒咨询室能够随时提供诊治信息服务,并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咨询,急诊科还可自行进行血气分析。浙江大学附二院还将开展直升飞机救护服务,2年后还将建成5800平方米的新急诊大楼,设立20张床位的现代化的大型急诊监护中心,100张床位的急诊病房,全部床位均配置基本的监测仪器,还将成立急诊微创介入中心及内镜中心,配置DSA、脑室镜、腹腔镜、胸腔镜、纤支镜、纤维胃镜等。
2)科室设置的改进
彻底抛弃“专科急诊”,采用大专科急诊的工作方式。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专科急诊已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其不足:成本高、总体急症处置质量较低、工作效率低、不利于管理、不利于后期发展等。采用大专科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执行首诊负责制,减少推委病人的现象。我院急诊科也正在想这个方向努力。
设立急诊手术室,开展急诊手术治疗,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创伤患者在急诊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据统计因多发伤而死亡的伤员,50%死于创伤现场,30%死于创伤早期,20%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这表明创伤早期处理在降低伤员死亡率方面大有文章可做。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和教训,一些来院的创伤患者常常是在各种各样的会诊、检查、搬运、甚至推诿的过程中,因损失掉宝贵的时间而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设立急诊手术室,开展急诊科手术治疗的意义就在于:(1)能减少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病人及时提供“黄金一小时”有效的抢救服务,缩短住院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减轻社会及患者的经济负担。(2)可有效减少相互推诿的现象和医疗纠纷。(3)有利于急诊科医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使之成为切实有效的灾害医学的战略后备力量。(4)有利于医院声誉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例如,浙江大学附二院急诊科就是这样,他们将设立7个标准化手术室,使复苏、抢救、手术、监护均在急诊科进行,整个运转程序环环紧扣,使多发伤的死亡率由传统治疗的14.3%降至8.4%,而平均住院日由27.4天±8.9天降至15.2±8.1天。
设立急诊抢救室和急诊ICU(EICU),提高生命维护质量。急诊病人中,重症患者也占有相当比例,其中有的病情复杂,可有多个器官同时受累,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时,随着急诊科救治手术的开展,围手术期危重病人也会不断增多。因此,提高患者生命的维护质量,无疑是急诊救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设立急诊抢救室,维持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建立各种通道,为使病人进入急诊手术室或EICU做好铺垫;设立急诊ICU(EICU),对病人进行各种监护和进一步生命支持。毫无疑问,这必将大大提高生命维护的质量,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
3)急诊队伍的加强
许多医院已经认识到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完全不能满足急诊工作的需要,他们开始采取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班、学术交流会等对现有的急诊医学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和知识更新;并对急诊科的年轻医生进行正规培训,有计划的将急诊人员培养为全科医生;另外,还加强国内外同行间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合作,力图改变急诊医生急救知识滞后的现状。有的高等医学院校还开设了急诊医学课程,对医学生进行初步的教育,重视院前急救人才的培养,并逐步开展和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称职的急诊医学硕士和博士以及急诊医学专职护士。同时,华西急诊科也开始了全新的、正式的“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
总之,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学科,拯救生命、对抗伤痛,这是一个速度与激情的学科,是一个同学们可以大展身手、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虽然当前我国的急诊医学建设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急诊医学必将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第二篇:急诊医学试题库
急诊医学外科部分试题
A1型选择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通讯指挥系统是:
A.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协调的功能 B.初级生命支持,转运伤员到相关医院 C.高级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治疗 D.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帮助的功能 E.协调急救站点的车辆和人员 [掌握][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概述 2.急救网点的任务:
A.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协调的功能 B.初级生命支持,转运伤员到相关医院 C.高级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治疗 D.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帮助的功能 E.协调急救站点的车辆和人员 [掌握][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概述 3.医院急救的主要目的:
A.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协调的功能 B.初级生命支持,转运伤员到相关医院 C.高级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治疗 D.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帮助的功能 E.协调急救站点的车辆和人员 [掌握][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概述 4.院内急救包括: A.急诊抢救
B.后续相关专科治疗 C.高级生命支持
D.急诊抢救和后续相关专科治疗 E.专科会诊确定手术 [掌握][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概述 5.创伤指数(TI)是:
A.由Kirkpatrick于1972年提出
B.根据创伤部位、伤员生理变化及创伤类型估算 C.按异常程度各评1、2、3、4、5、6分
D.TI:5~9分为轻伤;10~17分为中度伤;17分以上为重伤 E.TI>9分的伤员送往创伤或大医院 [了解][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6.CRMAS评分法:
A.由Clemmer于1986年创建 B.综合了RPM法和RSM法,以循环、呼吸、腹部情况、运动、语言为评判标准 C.共5项内容、每项评分内容分1~3三个分值 D.总分9~10为极重伤,7~8为重伤,6分为轻伤 E.此评分方法适用于院内急救评分 [了解][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7.在发生大批量伤员时:
A.抢救尽可能多的伤员为原则 B.无法抢救的尽量不抢救为原则 C.以抢救老人和孩子为原则 D.尽量争取时间为抢救原则 E.争取全部抢救成功为原则 [了解][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8.批量伤员分拣方法中用绿色标记为: A.危重伤 B.重伤 C.轻伤 D.濒死伤 E.死亡
[了解][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9.成人现场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的比例是: A 15:2 B 15:1 C 30:2 D 30:1 E 5:1 [掌握][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0.反映心肺复苏有效性的金标准和可靠性指标为: A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B 呼吸末CO2分压 C 冠状动脉灌注压 D 主动脉舒张压 E 右房舒张压之差
[掌握][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1.下列关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急救者用按压前额的食指和拇指捏住患者鼻翼,将口罩住患者的口 B 人工呼吸建立前,人工呼吸的频率为8-10次/分 C 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频率为12-14次/分 D 急救者每次吹起,潮气量约800-1000ml E 一旦发现无呼吸,先给1次人工通气
[掌握][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2.上臂大出血止血带应扎在: A.腋窝处 B.上臂上1/3处 C.上臂中段部 D.上臂下1/3处 E.肘关节处
[掌握][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3.绷带包扎法哪项是错误的
A.取舒适坐位或卧位 B.肢体关节保持功能位置
C.有伤口者,应先予清洁并保持干燥 D.包扎方向是由近心端向远心端 E.绷带结打在肢体外侧
[掌握][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4.下面三角巾包扎法叙述正确的是:
A.面部包扎法:顶角打结,套住下颌,底边拉向头后,两底角向后下拉紧
B.头顶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的正中放在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垂向枕后,两底角经两耳上缘向上拉
C.腹部内脏拖出包扎法:内脏脱出不多,先用大块消毒纱布盖好,再用饭碗罩住或用纱布卷制成保护圈套好
D.腹部包扎法:前脚经两腿之间向后拉,两脚包绕大腿打结 E.上肢包扎法:顶角包绕上肢,两臂屈于胸前,两底角相遇打结 [掌握][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5.关于固定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则:外露骨折部位暂不送回伤口,畸形伤部位也不必复位 B:目的:限制伤部活动、便于转运伤者 C:固定材料不可就地取材
D:根据伤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法 E:对骨折部位尽早进行临时固定 [掌握][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6.关于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使受伤病人脱离危险区
B.原则上现场救护,只有在现场环境危险,才能移动伤员 C.尽可能找人帮忙,并设法找到搬运工具 D.尽量不要单独搬动伤员,情况紧急时也不可 E.移动前先了解伤情,有出血的应先止血和包扎 [掌握][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7.关于多发伤的定义错误是: A 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
B 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 C 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不可能危及生命
D 主要包括头颅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泌尿系损伤等 E 多发伤需急诊处理 [了解][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18.关于多发伤叙述错误的是: A.损伤机制复杂 B.伤情重、变化快 C.生理紊乱严重 D.诊断较易
E.处理顺序与原则矛盾 [了解][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19.以下不属于多发伤的特点的是: A.损伤机制复杂 B.伤情重、变化快 C.生理紊乱严重
D.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 E.处理顺序与原则不矛盾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0.以下哪项不属于多发伤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A.器官广泛受损及破坏 B.失血量大 C.感染 D.脓毒症 E.手术较复杂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1.以下哪项不属于多发伤的临床特征: A.创伤部位多、伤情复杂 B.生理紊乱严重、并发症多 C.严重的低氧血症 D.高代谢状态
E.患者大都意识不清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2.多发伤的诊断方法不包括: A.简要询问病史,了解伤情 B.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致命伤
C.按照“CRASH PLAN”顺序检查,以免漏诊 D.可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E.请多科室会诊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3.多发伤中骨关节伤的首选辅助检查是: A.X线 B.B超 C.CT D.MRI E.PET [了解][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4.下列关于复合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 B.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
C.机体生理病理紊乱较多发伤更严重复杂 D.常见于工矿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等 E.诊断较复杂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5.复合伤的基本特点是:
A.有两种致伤因素,其中一种起主导作用 B.两种致伤因素作用相同 C.可迅速判断伤者情况 D.治疗较多发伤容易 E.致伤因素作用单一 [了解][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6.下列关于复合伤的原则不符的为: A.迅速撤离伤员,避免再度损伤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心跳呼吸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 D.给予止痛、镇静剂 E.救治原则与多发伤不同 [掌握][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7.下列不属于烧伤复合伤的临床特点的是: A.全身情况差 B.症状多样化 C.心肺功能不全 D.易发生肾功能衰竭 E.诊断较困难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8.下列有关化学性复合伤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伤口位于四肢,及时使用止血带 B.及时清洗残余毒物
C.全身情况可,及时行清创处理 D.各种创伤处理原则与单纯伤基本相同 E.如无法处理伤口,可暂不处理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9.以下叙述不属于放射性复合伤临床特点的是: A.休克发生率高 B.感染发生率高 C.造血功能严重受损 D.创伤愈合过程延缓 E.处理相对困难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30.挤压综合征最常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 A.凝血功能障碍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心力衰竭 D.肝昏迷 E.局部组织坏死
[了解][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31.挤压综合征的全身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防止休克,纠正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B.应用利尿剂,应用20%甘露醇,每日1—2g/kg.C.控制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物。D.高压氧疗。E.及时送往医院 [了解][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32.创伤后出现肌红蛋白尿是下列哪种情况特征
A 伤后低蛋白血症 B伤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伤后酸碱平衡失调 E伤后感染严重
[了解][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33.挤压综合征最常引起:
A.肝缺血坏死
B.呼吸衰竭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昏迷
E.心力衰竭
[了解][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34.下列关于急性腹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脏痛表现为定位模糊的弥散性钝痛
B.内脏痛多由于各种因素作用于内脏传入神经末梢所致 C.体性痛有尖锐、定位明确的特点 D.牵涉痛表现为远隔部位疼痛
E.病变器官与牵涉痛部位具有相同神经冲动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35.急性腹痛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 A.精神紧张、脉速、面色苍白、冷汗、肢端湿冷 B.末梢循环障碍 C.少尿、血压下降
D.中心静脉压和心排出量降低 E.血红蛋白升高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36.急性腹痛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 A.有中毒表现
B.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C.白细胞异常 D.出现异形核细胞 E.血红蛋白升高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37.急性腹痛伴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静脉补液
B.抗生素经验性治疗 C.物理降温 D.清除感染灶 E.积极会诊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38.继发性急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 A.突然起病,疼痛呈持续性、烧灼样疼痛 B.消化道症状 C.腹膜刺激征
D.体温可高至38度以上
E.空腔脏器穿孔一般无气腹征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39.继发性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B.胃肠减压、留置导尿 C.补充血容量、应用抗生素 D.积极处理原发灶 E.情况稳定后手术治疗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0.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施行非手术治疗的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
A 禁食 B 胃肠减压 C 补液、输血 D 针灸、中药 E 选用抗生素
[掌握][1分钟][B][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特征性的X线影象是: A 胃泡增大影象 B 膈下游离气体征象 C 气液平面像 D 两侧隔肌升高像 E 盆腔积液
[掌握][1分钟][B][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2.膈下游离气体出现在A 胆囊穿孔 B 胃肠穿孔 C 胰腺损伤 D 肝脾破裂 E 膀胱破裂
[掌握][1分钟][B][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3.胆道出血三联征是:
A.腹痛、出血、黄疸
B.休克、腹痛、神志淡漠 C.腹痛、寒战高热、神志淡漠
D.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E休克、神志淡漠、黄疸
[掌握][1分钟][A][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4.男性,35岁。左上腹被撞伤8小时,来院时已休克。体检: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左上腹部有压痛,腹穿有不凝固血,考虑脾破裂。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立即行手术止血 B.积极抗休克治疗
C.输大量血液 D.使用止血药物
E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掌握][1分钟][A][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5.突发腹部和腰背部“撕裂”样疼痛见于: A.腹主动脉瘤破裂 B.胆道出血 C.肝癌破裂 D.异位妊娠破裂 E.胃肠穿孔 [掌握][1分钟][A][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6.临床特点为持续腹痛+随缺血坏死出现腹膜刺激征的腹痛为: A.缺血性腹痛 B.失血性腹痛 C.梗阻性腹痛 D.穿孔性腹痛 E.损伤性腹痛 [掌握][1分钟][A][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7.以下疾病可引起缺血性腹痛的是: A.肠系膜栓塞综合症 B.肠梗阻 C.肠套叠
D.嵌顿性腹股沟疝 E.肾结石 [掌握][1分钟][A][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8.功能紊乱性腹痛特点为: A.板状腹 B.常发生休克
C.腹痛无明确定位和精神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史 D.压痛、反跳痛明显 E.膈下游离气体 [了解][1分钟][C][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论述题
1.多发伤的急救原则? 答案:(1)以颅脑损伤为主的患者则应首先输入甘露醇溶液以降低颅压,然后再进行各项检查;(2)以失血为主的患者,如实质性脏器破裂、血管损伤、骨盆或长骨骨折等,要立即快速输液;(3)将各部位的创伤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伤情的需要从全局的观点制定抢救措施、手术顺序及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支持,切不可将各部位的损伤孤立地隔离开来。2.多发伤的手术处理顺序及一期手术治疗? 答案:1多发伤的手术处理顺序及一期手术治疗
2胸腹联合伤:同台分组行剖胸及剖腹探查术。多数情况下可先作胸腔闭式引流,再行剖腹探查术
3腹部伤伴其它其他脏器伤:腹腔内实质性脏器及大血管伤,抗休克的同时积极进行剖腹手术,病情平稳后再依次处理其它其他部位损伤
4四肢骨折:开放性伤可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可择期处理
5多发性骨折:也应争取时间尽早施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便于护理及康复 3.复合伤的救治原则?
答案:1.迅速而安全地使伤员离开现场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心跳和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4.其它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参照多发伤的处理原则
5.给予止痛、镇静剂,有颅脑伤或呼吸抑制者,禁用吗啡、度冷丁哌替啶 6.放射性损伤
①尽早给予抗放射性药物 ②尽早消灭创面或伤口
4.炎症性腹痛的常见病种?
答案: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盆腔炎 5.脏器穿孔性腹痛的临床基本特点?
答案:突发持续性腹痛、腹膜刺激征、气腹 6.梗阻性腹痛的临床基本特点?
答案:阵发性腹痛、呕吐、腹痛、腹胀、排泄障碍
更多课程资料请到大学课程网www.xiexiebang.com学习
第三篇: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广泛。该课程目前作为医学本科生的指定选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急诊医学、急症和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规律。掌握常见急、危重症,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急诊医学的理论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1)使学生了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急诊医学是一门日益重要的学科,有其特有的临床认识方法和要求。
(2)使学生明白善于发现和预测病人的危急情况,稳定生命体征,抢救生命是急诊的主要任务。
(3)使学生精熟各种常见危重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判断及正确的处理。(4)使学生掌握为抢救危重病人而必须进行的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5)使学生能全面的评估不同阶段的危重病人的病情,并会合理的分流病人。
2、急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各种急救技术和危重症监测技术将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场、实地操作,并通过录像、幻灯、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另外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急诊抢救室和EICU。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题下,观摩急救现场,感受紧张气氛,见习危重症的救治方法
3、院前急救部分的学习是先通过课堂讲解,重点介绍什么是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的意义,国际、国内、上海地区急救现状,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趋势,然后安排学生参加“120”急救工作来达到熟悉了解院前急救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急诊医学总论
1、急诊医学的概述。
2、急诊医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4、急诊医学特点,急诊思维方法,急救原则,急诊医生的素质要求。学习急诊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1、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临床死亡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死亡的分期。
2、心跳骤停的诊断。
3、心肺复苏。
4、脑复苏。
5、脑死亡的概念、判断方法。第三章、休克
1、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分期和动向的判断。
2、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诊治方法。第四章、MOSF
1、MOSF的概念和发病机理探讨。
2、MOSF的早期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3、MOSF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五章、昏迷的诊治
1、昏迷的概念及昏迷程度的判断。
2、昏迷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3、昏迷的治疗原则。第六章、急性腹痛
1、急性腹痛的病因及发病原理。
2、急性腹痛的诊断。
3、急性腹痛的治疗方法。第七章、急性中毒
1、急性中毒的概念、流行病学资料。
2、急性中毒的诊断。
3、急性中毒的治疗方法。第八章、常用急救术
1、徒手紧急气道开放的方法:舌跟后坠的处理;异物梗阻气道的处理;喉梗阻的处理。
2、使用器械紧急气道开放的方法: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喉罩、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术。
3、动脉穿刺。
4、深静脉穿刺。
第九章、机械通气
1、呼吸机工作原理及对机体生理的影响。
2、人工呼吸器使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机械通气的监测、模式、撤机指征和方法。
4、机械通气中存在的问题。第十章、ICU的设置与监测
1、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
2、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适应症。
3、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测内容和方法。第十一章、多发伤
1、多发伤的定义。
2、多发伤创伤后的全身反应。
3、多发伤的伤情评估。
4、多发伤的处理。第十二章、急诊影像
1、损伤性急诊影像学诊断。
2、非损伤性急诊影像学诊断。
3、介入放射学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第十三章、院外急救
院外急救的重要意义、具体方法和发展前景。
四、实验课设计的内容:
第一次实习:心肺脑复苏和徒手紧急气道开放术 学时:3学时
方法:模拟现场:病人发生心脏呼吸停止—判断—呼救—就地CPR 内容:
1、体外心脏按压在模拟人上进行(病人体位、按压部位、方法、注意事项等)。
2、徒手气道开放术在模拟人上进行。
3、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在模拟人上进行。
4、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5、体外心脏按压机的使用。
6、心脏穿刺术的见习。
7、开胸按压的准备、实施及手法见习。
8、除颤机的应用见习。
9、体外心脏起搏术见习。
10、经皮心腔内起搏术(录像)。重点:1—4 第二次实习:使用器械紧急气道开放及人工呼吸器的使用 学时:3学时
方法:观看录像,并在模拟人上进行操作。内容:
1、口(鼻)咽通气道的安放。(附:喉罩的安放)
2、经口、经鼻气管插管的步骤及方法。
3、环甲膜穿刺术。
4、气管切开术。
5、深静脉穿刺术。
6、动脉穿刺术。
7、呼吸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重点:2、5、7 第三次实习:多发伤的救治 学时:3学时
方法:同学间互相进行
内容:
1、包扎、止血、固定、清创、缝合和搬运。
2、心电图的描记。
3、微量血糖的测定。
4、浅静脉穿刺术及输液准备。
第四次实习:院外急救
学时:8小时工作
内容:每人跟一辆急救车,上班8小时,实地参加院外急救。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1.《急诊医学》丁训杰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 1.《西氏内科学》美温加登.史密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社
第四篇: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应对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2014~2015年急诊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问题的患者29例,对其发生护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2015~2016年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结果 29例出现护理问题的急诊患者中,有9例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造成,6例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操作水平不满意,3例患者由于科室协调不力造成,一般护理差错3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造成问题的有3例,3例由于护理人员沟通不到位造成护理问题,2例问题由于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不佳造成。经过有效的干预对策,2015~2016年急诊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P
关键词:急诊;护理问题;对策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1]。由于急诊所接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急诊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均较大,极易发生各类护理问题和护患纠纷。本次研究通过对急诊护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发生护理问题的患者共计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为19~79岁,平均年龄为(41.61±2.15)岁。患者病症主要包括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事故损伤、外伤以及其他疾病等。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根据其病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护理问题。
1.2问题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造成患者发生各类护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较差 护理人员受传统护理模式影响,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造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另外,由于护理人员未能准确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所应具备的意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无法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服务意识较为淡薄。
1.2.2护理人员技能水平需提高 由于我国急诊护理人员中有部分为未经过系统、专业急诊技能培训的普通科室调入的护士,其中大部分患者的操作技能主要是从实际操作中积累形成的,进而导致部分护理人员无法对医生所作出的治疗进行有效的连接和反馈,使得护理服务出现断层,急诊护理服务质量也受到的较大的影响。加之目前护理人员普遍为年轻的低年资护士,缺乏临床护理操作经验,应变能力较差,导致了急诊护理素质的整体下降。
1.2.3医院管理意识不足 目前部分医院对于急诊人员尚无定期培训的安全,在急诊相关执行标准和相关制度制度的制定和监管方面力度不足,未能及时有效的对急诊日常药品和器械准备做好监管。
1.2.4沟通不足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于医院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不了解,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较差,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足,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极易造成护患纠纷的发生。
1.3对策 针对急诊护理过程中发生各类问题的原因,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护理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其内容主要包括:
1.3.1医院加强管理 急诊科室应选拔职业道德较好、技能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较强、富有责任意识、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人员到岗。同时医院还要加强对于急救护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实施集中、科学的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相关执行标准和管理制度,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转变护理人员服务模式,改被动为主动,积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作息时间,在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如节假日、交接班时、急诊高峰期等时间,要严格把关,对于安全隐患做到:①问题不清不放过;②原因不明不放过;③问题查实不处理不放过;④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1.3.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医院和急诊科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急诊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综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同时医院应根据急诊护理需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结构,以保证护理质量。
1.3.3更新观念打造优质护理团队 新型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以其健康需求为服务目标,更加突出人性化和个体化,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型的护理需求,首先需要转变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3],其方法包括:①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优秀护理人员榜样,提高护理人院的责任意识;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临床应用经验;③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方法,使护理人员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面对工作;④建立团队制度,规范团队的日常行为,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⑤完善绩效考核模式,将个人业务与考核成绩相挂钩,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差异比较,用Person线性相关分析两变量之间相关性,P
第五篇:急诊医学的概念与工作
急诊医学的概念与工作
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尽管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生存的本能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了急性病或受了意外创伤时需要立刻找医师诊治以减少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其重要性正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医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迄今对“急诊医学”尚未有统一确切的定义。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明白急诊医学的任务与体制急诊科的作用急救模式究竟是什么十分必要。本讲座就急诊医学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宣传急诊医学对急诊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
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虽然已有共识急诊医学是在临床急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但迄今尚未见有统一确切的定义。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急症emergency是急性病症的简称。指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或急性意外损伤等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的病症。急诊emergency call是指紧急地或急速地对急症病人进行诊断、评估、鉴别诊断、抢救和治疗的医疗过程就是紧急的求诊医治。急救first-aid是指为抢救生命挽救肢体、脏器功能改善危重病况时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可以说是紧急救命的简称。危重病critically ill 是指某些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病症包括急性病症和慢性病症及以及复杂大手术后处于调理时期的重症患者等生命器官或多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病情。如休克、严重复合伤、急性心肌梗死、各种脏器衰竭等。显然急诊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它既包含了对急症的及时诊治也包含了对急症中危重症的抢救和处置。急诊病人中有危重症患者需要给予急救但不是所有急诊患者均需要急救急救也存在于其他所有的医疗行为之中如在内外妇儿科、手术室、麻醉中甚至包括在患者家中、意外发生现场等。其次需弄清急诊医学的构成和研究范围。急诊不等于急诊医学。急诊医学是一个由多种医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自身鲜明专业特点的医疗体系。从构成上看急诊医学包括院前现场急救、急诊、院内急诊单元内的急救以及急性中毒处理、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等部分从诊治手段上看急诊医学几乎囊括了对临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置的内容但与临床各专科不同的是急诊医学不再满足于局部的处理而是更多的从急症病人全身情况的把握上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致命性并发症为目标实施及时、快速、有效的诊治。此外急诊医学还与灾害医学、交通医学、老年医学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科医学等具有密切关系但是急诊医学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全科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处理全部急性病症的横跨多种医学专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英文“Emergency medicine”的中译名词导致了 “急诊医学”与“急救医学”名词之争。我们从事急诊医疗工作的人不能把自己和工作局限在“急救”上面。“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的专用名词它包括急诊、危重病急救、灾害救援、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组织和管理学等。极大多数的急诊或急伤都无需“急救”但如处理不当显然其中有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重症就变成需要“急救”。有的医师可以专门从事研究“急救医学”但决不能认为它可以代替或包含“急诊医学”。如果从英文名词来看急诊医学是“emergency medicine”急救是“first-aid”或“rescue”。中华医学会专门讨论了这两个名词的含义决定采用“急诊医学”为这门新学科的正式名称“急救医学”从属于它的之下。急诊医学的定义应该是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性病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在医院内接受患者来急诊的部门是医院的“急诊医学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分级规定县以下医院设立“急诊室”Emergency RoomER由医院或者门诊等其他管理部门领导县以上医院应该设立独立的“急诊医学科部、中心” Emergency DepartmentED是医院的一级科室由院长直接领导完成全部的急诊医疗工作。
二、急诊医学的范畴 急诊医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包括的内容在宏观上有院前急救、急诊、院内急救、急性毒物学、灾害医学和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在微观上有复苏术、抗休克、昏迷、脑血管意外、单个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急腹症、多发创伤、各种危象、急性中毒治疗、抢救等。急诊医学提供给无限制人群的病人所需求的全面、紧急和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健康危机者做出紧急的决定与医疗行动以避免死亡与伤残的发生。急诊医学与其他专科不同的是其认识规律与处理原则都密切地围绕赢得时机和挽救生命而展开对健康危机状况的认识、稳定、评估、治疗和处理是一种时效依赖的过程通过急诊医学的处理为后续的专科治疗与康复创造条件。急诊医学主要以医院为基础但也有广泛的院前责任
1、各种急性病、伤和慢性病的急性发作的医疗这类病人占每日急诊人数的极大部分可达9095。但如不予恰当和及时的诊断、处理就会因延误而使他们的病伤情况加重
2、危重患者的急救这类病人占每日急诊人数的很少部分约15。这又可分为两部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
1、院前急救就是急症患者在到达医院以前所进行的现场或者途中的紧急救治和医疗处理。这是整个急诊医疗新体制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把有效的初步急救措施以最快速度送到病、伤人员身边维持他们的生命。那就是进行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和基础创伤生命支持basic traumatic life support BTLS。一般可由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或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完成。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可以从接受中专程度培训的急救医士paramedic和急救护士emergency nurse中选拔国外这类救护人员的受训时间为1年左右。为了顺利完成接受呼救、派遣人员到现场、现场紧急评估、现场处理、转运回医院这样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和工作国家会建立一系列专门机构这就是院前急救医疗体系emergency severe systemEMMS。院前急救医疗体系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通讯、派遣、现场急救然后把需要进一步诊治的病人转送到最近的接收医院。这样的体系不但为平时救护用也适用于发生灾害或意外事故远比现在分散、尚无严密组织的医疗体制对病伤人员更有利从而使院前急救的水平不断地提高。
2、院内急救医院急诊科是接收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现场第一目击者、病患家属送来的或用其它方法到医院求治的急性病、伤人员的第一线。大多是患者虽未经筛选、并非危重症但大多数需立即诊治需急救的都是危重病、伤人员。每天急诊单元平均接待危重病伤人员根据多数大医院的统计为11.5国外的大医院大致也是如此。休克、心脏骤停、ARDS、MOF、有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呼吸衰竭、多发创伤等等都是危重症。危重症患者在急诊单元的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灾害医学救援灾害是突然发生的可以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多数人受到伤害的事故。参加灾害医学救援是急诊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跨科的专业领域包括急诊、内外科、传染病科、小儿科、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社会医学、营养学等积极参与。可是救灾是一个综合处理的工作包括部队、消防队、市政建筑部门等等医疗服务和急救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临床毒物学中毒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诊医学主要是研究和诊治急性中毒。毒物范围很广包括工业毒物、农药、医用药物、家用杀虫剂、有毒植物或有毒动物、污染细菌的食物、以及军用化学毒剂等。
5、急诊医疗工作体系管理学急诊医学的发展过程事实上就是医学领域中一次重大改革。以最快的速度把急需、有效的治疗送到急性伤病员身边或现场这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组织主要是院前急救和全城医院内急诊单元密切联系充分体现时间第一、生命第一的基本原则。
三、近年来中国急诊医学的发展情况及趋势 急诊科是实现和发展急诊医学事业的重要关键组成部分急诊科不只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急诊医疗、护理质量以及急诊急救水平也不单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急诊急救医疗、护理行为也体现了其内涵实质的政府行为和/或社会影响。如此而言对于急诊科现状尤其是急诊科的模式与作用不可不作客观的分析、高度的重视。急诊、急救质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然而我国急诊医学现状既喜亦忧。虽然有卫生部一系列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的红头文件指导和推动了全国各地县级以上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建立起急诊科并在形式上明确为二级医学学科、医院的一级业务科室历经十余年的无比艰辛、百般磨难急诊科无论是在规模上、设置上、人员上以及所开展的有关各项急诊工作方面有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不等程度的发展急诊科有着自己专业的全国性、地区性急诊医学学术组织、专业期刊及著作等等无不是令人欣喜、鼓舞的一面。然而就急诊医学的明确概念和急诊急救的明确任务而言以及急诊科的某些现状、局面确实令人堪忧虽历经十余年发展急诊医学在我国仍未形成比较完善及特定内涵的专业。院前急救虽然较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科间的紧密衔接、良好配合存在着盲目而被动的局面院内急诊科的急诊急救工作现状是“无限制性急诊”、“中转性急诊”及“各科相互推倭的夹杂性急诊”。这样的艰巨任务和社会矛盾强加在急诊科——口称为医院的重要窗口上引起急诊急救主次不分的混乱局面及急诊医护人员不堪重负的紧张而动摇军心的局面。诸多的困惑、问题虽然部分已有共识并且正在改进和发展之中但是真正能够解决还待后来人。
1、明确院前现场急救任务和方向 尽管普及全民创伤急救知识是提高现场自救、互救水平的重要一环但从根本上看继续充实和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仍然是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据统计因多发伤而死亡的伤员50死于创伤现场30死于创伤早期20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这表明院前现场急救和创伤早期处理在降低伤员死亡率方面大有文章可做。目前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急诊急救网络不全。目前虽然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已经建立起急救中心或相应的救护指挥中心开通了“120”呼救电话专线但呼救反应时间仍然较长抢救半径过大区域性的乃至全国统一的急救网络尚未建成以致一些重大抢救在医务人员、药品和器材的调配上仍然存在着依懒于“运气”的被动局面。此外中、小城镇的急诊急救机构也远未得到规范与完善。②装备不好。相当部分医院用于急救的救护车状态不良抢救器械陈旧或不全无通讯设备致使呼救反应时间延长或使院前抢救流于形式。③宣传不够公众对急诊医学服务体系及急救常识所知甚少。新近的调查资料显示上海约有半数的公众不知“120”为医疗呼救电话59.5的人不知道“心肺复苏”这个名称与国外比较相差甚远。因此发展我国的急诊医学首先要大力作好宣传工作使全体公民普遍增强灾害与急救意识普及急救医学知识同时要争取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在充分发挥已有急救器材效益的同时尽可能的更新急诊急救装备逐步健全和完善区域性及全国性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使我国急诊医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2、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完成急诊的全部内容 医院急诊科是急诊医学服务体系中的第二个重要环节。由于历史原因急诊专业医师绝大多数由内科医师担任急诊科的外科力量十分薄弱很多城市、包括大城市在内的急诊科实际上是“急诊内科”。事实上各类创伤急诊更需要立即应急处置。与内科患者不同创伤患者大多年轻伤前健康及器官功能状况一般较好伤后得到确定性手术治疗的时间往往是决定其预后的最重的因素之一。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和教训一些来院的创伤患者常常是在各种各样的会诊、检查、搬运、甚至是科室间推诿扯皮的过程中因损失掉宝贵的时间而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积极开展急诊科手术治疗的意义在于
1可增加创伤首诊负责制的实效树立抢救的整体观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2能减少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减轻社会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3可有效减少跨科室间相互推诿的扯皮现象和医疗纠纷。
4有利于急诊科医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使之成为切实有效的军事医学和灾害医学的战略后备力量。
5有利于医院声誉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并最终促进我国急诊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著名的急诊医学专家王一镗教授曾为此多次呼吁急诊科停留在目前只能诊、不能治仅仅担任分诊收容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一些医院的急诊科已经在此方面作出了 有益的尝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建立急诊ICUEICU提高生命维护质量
急诊病人中重症占有相当比例其中有的病况复杂可有多个器官同时受累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时随着急诊科救治手术的开展围手术期危重病人也会不断增多。因此提高患者生命的维护质量无疑是急诊救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许多医院通过建立ICU挽救了危重病人的生命明显降低了危重病的死亡率使原先难以救治的病人获得康复。如将这一成功经验引入急诊医学建立急诊ICU毫无疑问必将大大提高生命维护的质量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
4、培养技术过硬、真心投入的急诊医学队伍 如同其它学科一样急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归根到底依懒于一支高素质的急诊医学队伍。所不同的是这支队伍所处的是一个敏感的社会窗口环境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危重病人需要更深广的多科知识更熟练的操作技术更多的奉献精神以及医师之间、医护之间相互密切配合的高度协作。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称职的急诊医学博士和硕士同时需要更多合格的急诊医学专职护士。人材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老师在专业上的言传身教社会在舆论上的关怀理解更重要是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对急诊医学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在编制上积极落实、专业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给予热心照顾同时引进“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直正使热心于急诊医学的优秀人材过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5、发展急诊医学事业促进救治水平提高 科学研究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急诊医学范围较广除医学本专业的知识外还涉及急症时的心理学、法医学、社会伦理学、急诊医疗系统管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有许多问题和规律尚未被我们所认识和了解有许多领域还需要我们去开垦和探索。展开积极的多方面多层次地急诊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尽快更多地掌握急诊医学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增强我国急诊医学发展后劲在未来提高我国急诊医学救治水平的根本途径。华西医院急诊科 何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