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学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药学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药学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药学生的实习内容已出现与社会需求极不相称的现象。传统的药学专业已无法全面涵盖药物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质量保证及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由此而反映出药学实习生在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中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的一些问题。我根据我的一些实习情况,得出了一些体会。
一、缺乏主动意识,难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药学生从进入实习单位的那一刻起,就已成为实习单位的一名新员工。新员工面对的环境,新的人群首先应建立主动的意识,主动熟悉环境,主动应用知识,主动参与工作。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药学生来到新单位,感觉一切与我无关,不考试,无人强制,光看着就行;有些同学甚至把实习时间都用来找工作,他们认为找工作比干工作更重要。
二、动手能力差,面对实习环境无所适从:
许多药学实习的同学来到实习场所,希望等待他们的是老师编好的实习手册,配好的试剂,现成的高档设备,按照考试的要求做就行。一旦这些东西没有,立即感到不适应。希望老师能够把这些东西准备好,自己少动脑筋。
三、学生综合能力欠缺较多,无法承担简单的药学课题:
进入实习单位不论是药房实习还是课题实习或者是药店实习,都有很多的现实难题需要解决。如在药房实习可能厩对的问题有医生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有配伍禁忌,对于病人来说用药是否经济。薪制剂的制备也要涉及提取、制备、鉴别、含量测定等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同学在学校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面对实际问题一筹莫展;有的同学简单的像一个未经过专业培训的高中生。
这些问题在药学实习生中表现普遍,以致他们到了工作单位还是以这种态度和方式工作着。这些问题的出现充分揭示了药学教育体系的漏洞,也反映出药学教育与现实药学工作的相互不适应。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实习中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1.加强主动意识的教育。从学生进入科室开始,就进行主动意识的教育。带教老师要主动带领学生熟悉环境,消除距离感。碰到问题,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先回答,积极参与单位的工作,让学生学会做主人;2.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专门创造一个一无所有的环境,让同学自己考虑要做的事情,第一件做什么,其次做什么,并自己动手一一做好。包括试剂的准备,原材料的购入等;3.训练学生综合技能。
做课题前,先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试验设计、流程及可能涉及的学科知识。针对自己试验中提出的问题提前做准备。如制备一中草药制剂就要归纳复习生药学、中草药成分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分析等相关理论,通过这样的过程,同学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了充分的认识。
药学教育与医学教育一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对药学人员的职责要求,需要有一个灵活而广博的课程来辅助。如果只学会单一课程。而不知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学生们还是难以承担社会所赋予的重任。只是现有的教学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了远离实际的书生。要改变目前的状况,除加强上述三方面问题的解决外,还应尽快解决课程的设置,学生定向培养等,如是实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目前我国现有状况急需大批的实用型药学人才。
第二篇: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学生培养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从以前在校时所学的书中找到理论依据,从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相结合,积累工作经验,为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一、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中职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安排顶岗实习,但是学校、实习企业、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对顶岗实习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期望值高。
第一,学生希望能够在实习中系统提升专业知识,受到系统的培训。而事实上,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大都是辅助岗位,“技术含量”低,专业性也不强。
第二,学生希望在用人单位得到和在学校老师一样的关心和照顾。尽管企业方已经按照比正常员工更宽松的要求来对待学生,学生仍然觉得十分苛刻和严厉,难以适应工作角色的转换。
第三,希望工作轻松,工作条件优越。可由于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整个就业市场上所能获得的工作仍然是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工作条件不可能十分轻松和舒适。
2.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和责任心。
学生一般在实习前期热情比较高,但一个星期后就开始喊累,对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能执行,随意请假。学生并未认识到自己应该对实习的岗位工作负全责,总觉得自己只是临时来工作的,责任意识淡漠,导致工作中不能遵守纪律以及对待工作不认真的现象出现。
3.学生管理难度大。
校外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会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把学生分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因此学生实习分布广,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实习单位,学生管理主要由实习单位负责,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就处于一个远程遥控的管理状态。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动态,往往出现学校与实习单位的管理脱节。有的顶岗实习学生擅自离开实习单位,有的学生假借学校之名向实习单位请假脱离学校与实习单位的管理,学校均不知情。有些学生出现的感情问题,企业不便也不愿管等等此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起来就有很大的难度,这给企业或学校有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4.沟通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上班制度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企业管理人员不会像学校的老师一样,在有员工迟到或旷工的情况下不是以教育为主,而是按照企业规章来执行,扣工资、资金,严重的甚至开除员工。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工作中抱怨学不到东西,请假休息得不到批准等等,这些都是缺乏必要沟通能力的具体表现。学生刚走出校门,对实习环境不熟悉,伴随着新奇感的是更多的陌生感,主要表现为不愿主动与老员工交流,对自己熟悉的同学特别亲近和依赖,与新员工相处要经过一个很长的磨合期等。这种不适应在工作中则体现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二、如何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他们的言行举止、能力高低等表现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工作岗位,作为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
1.加强学生职前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将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职业操守教育深入贯穿于每门课程中。针对现在学生的特点,重视素质教育,在实习中进一步锻炼意志,着力培养其能吃苦耐劳和有较强责任心。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成才观
现在有些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到艰苦行业就业,就拿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听说做仓库管理要兼搬货或是卸货,就很不愿意;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有着舒服轻松的工作,不愿到工资薪酬暂时较低但培训机会、未来发展较大的公司就业。因此,要转变学生这种“专业不对口不去,试用工资低不去,私营企业不去,服务行业不去,非大城市不去的观念”,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合理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大胆地到基层生产一线工作。安安心心地工作,先站稳脚跟踏实工作,积累经验后再图发展。
3.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做好角色的互换
学校一方面配合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做好心理疏导。在顶岗实习前,要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身份、角色变化所带来的差异,加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工作主动性。
4.加强校企联系,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学校应广泛接触企业,争取建立长期稳固的顶岗实习基地。这些顶岗实习基地有相对成熟的实习管理体系,并可在前期的教学活动就引入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典型的生产过程,有助于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对于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关系重大。
总之,做好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机会,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求知的愿望和壮大职业教育规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集体合同推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集体合同推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本文从集体合同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词:工会组织;集体合同;集体合同制度
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是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的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冲突的有效手段。但是,集体合同制度在推行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一、集体合同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合同的实际主体缺失 集体合同的主体是全体职工而非工会组织,工会只是经过法律授权和遵从本身的职责,享有和履行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践中,一些工会并未摆正自己在集体合同中的法律地位,颠倒了主次关系,出现职工对集体合同毫不知情,工会自己全权确定协商代表和内容,直接与企业签订合同,且签订后不向全体职工公布结果。这种主体的错位为集体合同的全面履行埋下根本性隐患。
(二)集体合同形式化现象严重 集体合同在我国的历史不是很长,未能积淀成为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安丘市企业的一份实地调查表明,不管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业、社区,干部职工对集体合同制度缺乏了解,有的甚至以为就是劳动合同。在实践中,集体合同制度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完成任务指标多,出现职工自身需要少;集体合同条款虚的多,实的少;集体合同的内容从法律法规规章中摘抄的多,反映企业和工会谈判成果的少;知道签订了集体合同的多,知道进行了集体谈判的少;集体合同生效的多,向全体职工公布的少。这导致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对维护和保障职工的利益实现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三)职工很难进行平等谈判 由于职工代表本身就是打工者,受制于企业方,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很难理直气壮地同企业平等谈判、签订集体合同。职工代表多数未经过集体合同方面的知识培训,对法律知识不够精通和了解,对集体合同的签订不够熟悉,常常机械的按照企业方的安排应付了事。另外,集体合同在一些企业存在落实难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二、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探析
(一)对集体合同制度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认为签订集体合同是给自己身上套枷锁,束缚自己的手脚,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这给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带来阻力;一些职工法制观念淡薄,只关系自己的工资待遇问题,关心自己的职务提升,而不积极签订集体合同。这种认知的缺失是影响集体合同制度推行的首要问题。
(二)集体合同制度推行缺乏动力 我国集体合同制度主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指标分派、文件下达、限期达标的方式,渐渐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为这样的集体合同制度不是源于职工的需求,而是为完成上级的指标和任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哄而上和形式主义。这样使集体合同制度推行缺乏原动力,职工的力量不能充分调动起来。
(三)集体合同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集体合同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而我国现有集体合同制度的一大缺陷正是在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是相关法律条款缺乏对集体合同签订情况的刚性规定,留有选择余地,从而为企业拒绝签订集体合同留下空隙,对全面推行集体合同制度造成困难。二是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法律。相关法律缺乏一致性,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经营者和企业职工代表各执己见,负有督促职责的工会更是左右为难,造成形式上签订了集体合同,却存在着隐患。
(四)对集体合同制度的理论研究不够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工会组织及职工代表具备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如经济学、法律学以及谈判技巧。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和相关人员,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研究不充分,相当一部分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还存在着业务不精,表达不强和协商过程简单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集体合同制度的深入推行。
(五)对集体合同制度推行情况监督不到位 对于已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虽然大部分成立了集体合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的监督检查组并没有履行督查的职责,有的甚至纯粹是一个空壳子,根本不曾履行职责,造成集体合同虽然签订,却未能真正执行贯彻,沦为空谈。
三、推进集体合同制度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工会的独立性与代表性 工会在劳资双方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是多元的,如劳动权益的监督者、集体谈判代表者等。但由于工会的独立性不够,无论相对于企业、还是相对于政府,都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平等协商失去了平等的要义,附属性产生了服从的意识,协商必然流于形式,影响我国集体协商作用有效发挥。因此,作为集体合同的主要要约方,工会应当保持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身份。
(二)健全平等协商机制,确保集体合同的公正性 集体合同是工会代表企业全体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方式订立书面协议。平等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必经程序,双方只有本身地位平等,才能顺利签订集体合同并实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劳资双方地位上的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参加协商的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协商有依据,谈判有信心,协商谈到点子上,说话说到关键处。
(三)完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依法维护职工的权益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从宏观上讲,就是健全的法律法规。保证集体合同制度得以推行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由于《集体合同法》没有列入近期人大立法规划,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应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依据《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有关集体合同的相关精神,制定《集体合同条例》,解决《集体合同规定》这一部门规章法律层级低、效力弱的问题。
(四)强化培训教育 要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解决工会干部“不会谈”的问题。工会干部谈判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集体合同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通过采取办班培训、深入基层授课等形式,提高工会干部素质,使工会干部在协商中能谈、会谈,能够充分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
(五)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的全体职工都有约束力。集体合同生效后,可通过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通报,加强劳动争议调处工作等办法,推动集体合同的落实。企业行政和工会双方应按照代表人数对等的原则成立集体合同联合监督检查机构,对集体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同时根据职工反映的问题,对集体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协商等方式加以解决,以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集体合同法律问题研究》李文军.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2]《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张润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3]对集体合同制度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J].李晓春、孙双星,北京劳动,1998年.
第四篇:导游服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 绪论
(一)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旅游业在快速的发展着。职业导游以为人所熟悉,1989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员导游考试,以后就将此固定下来作为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考试。1999年,新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正式公布实施,以此引导了我国走上了依法管理导游的工作。我国的导游队伍日趋成熟,导游服务也努力提升到了更高层次,继续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导游的工作要与旅行社、客户、同事和景点等人和事沟通,面对行行色色的人,导游人员必须要学会八面玲珑。导游的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随时有受伤和威胁生命的可能。这就要求导游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胆大细心的冒险精神。总而言之导游工作是及富挑战性的。然而现在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工作只涉及理论而不能在实际中演练,缺乏实际性。
本文将结合实际,总结、归纳导游带团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借此提高导游人员的带团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论文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主要对导游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与旅行社的相关制度调查。
2.经验法:结合自身的导游工作经验,分析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筛选出较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3.,归纳法:对已有的学术论文中的所提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与调查所得的其他导游人员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二 导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导游在工作中与旅行社的常见问题
旅行社是导游的工作单位,可以说它是导游人员的寄托,导游的工作是离不开旅行社的,以下以长城国旅为例讨论导游与旅行社之间发生的问题。1导游上团令计划仓促
接待前的工作往往影响着接待工作。导游在接待前一天需要到旅行社令出团计划、出团费用等。旅行社有时候特别是旺季,计划出的很慢,拿计划很晚,甚至到深夜,导游回家很不安全,而且还拿着团款,还有第二天一大早接团,睡眠不足,在疲惫的状态下自然会影响服务工作。2导游报账难
报账是导游下团后到旅行社做的一项工作,旅行社规定,报账时导游必须把各个发票拿好,下团后三天内报账,无故拖延报账的扣导游团补。所以导游很可能会因为一时疏忽而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团量大增,报账的导游就会“大排长龙”,通常要等到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才能报上账。导游在报账问题上一定要小心,一点大意就很可能让自己造成不少的经济损失,(二)导游工作中与旅游者的常见问题
旅游者是导游的服务对象,导游是旅行社与游客面对面服务,为游客满足需要的代表。导游的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出现在这个部分。1旅游者询问导游薪酬和回扣
今年来,对导游的薪酬制度的研究和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对次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带团的时候,导游难免会与游客闲聊,这时,游客经常会问起这样的问题:你们导游一个月的工资有多少?听说好像可以拿回扣的是把?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导游处理不当的话,会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2旅游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导游除了完成基本的导游任务外,还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这也是导游工作中最难得问题。例如:2006年,四名来自安徽的大学生参加了江苏某国际旅行社的五天四夜港澳游,庆祝自己升入大学。不料在旅游期间,几名大学生与同团的一批来自江苏的游客发生了冲突,三名学生被打伤。令一个案例说的是,2008年7月23日,一个五十一人的背景旅游团乘坐大巴,前往内蒙古自治区时,车辆侧翻,事故导致死机当场死亡,另有三名游客遇难,车上还有30多名游客受伤。
如上文所居的案例是反映游客遗失物品、走失、患病、遭遇治安问题,游客之间闹矛盾、吵架甚至打架,旅游安全事故等突发问题时刻向导游挑战着。3对与行程安排游客意见不一
旅游团队的旅游线路一般都是在游客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中明确写明的,但是有时候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会在不减少景点的情况下更改行程,此时会出现游客意见不同意的情况,面对一整个团队的游客,导游会很为难,导游要认真的处理,不要为了一部分游客而得罪另一部分游客。
(三)导游工作中与景点的常见问题
吃、住、游是旅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的基本要素,在游客在景区里享受服务,导游具有监督景区、引导游客、调节双方的作用。1酒店入住晚、餐厅服务差
每个旅游团根据不同的标准会入住不同档次的酒店以及不同等级的餐标。目前旅游在我国逐渐的平民化。中低档的酒店比较受大家的欢迎,旅游旺季时,游客众多,酒店的房间供应非常紧张,因此会常放生登记入住晚的情况。例如:夏季的热门是海滩路线,在2009年7月到8月,长城国旅平均每天2000名参加游客就有80%以上是参加海滩路线,中低档的饭店在旺季要下午一点半以后才可以办理入住手续,餐厅方面,黄金时期8人桌坐10人是常有的事,服务员太忙碌导致服务质量差的更常见。2景点因故暂停开放
旅游景点有时会因为特殊的情况暂停开放,这样就会影响游客的游览活动。旅游的重点就是“游”,如果这个都没能完成,可想游客的心情肯定不好。
2009年8 月,某人在广州带领团队到阳江大角湾景区两天一夜游,整个景区只有大角湾海滩景区是收费的景点,也是此行程的重点旅游点。可是出发当天受台风影响开始下雨,然而旅行社没有取消此次行程。旅游团当天下午到达,当时正下雨,但是景区照常开放,由于大角湾是两天内自由进入景点,有一部分游客认为下雨决定第二天去,可是第二天受台风影响景点暂停开放,结果有游客以没有进入景点为由于旅行社闹事。
景点暂停开放一般都是有计划的,会提前通知。但是有时是遇到突发事件或不可抗因素而临时暂停开放,这会让人措手不及。
(四)导游工作中与司机之间的常见问题
旅游团中司机是个很重要的角色,导游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司机的配合。1司机对旅游线路不满
司机的工作就是开车,也就是说不用开车,司机就可以休息。如果旅游团的景点多,观赏时间短,就意味着司机工作时间较长。就会导致司机不满。2导游与司机的回扣分配
回扣是导游的薪酬补贴之一,一般旅游团是会进入购物点购物的,正规的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旅游合同里会写明购物点的个数,名称和停留时间的,导游必须带游客进入,同时,购物点也会按游客购物的金额以定量的比例现金作为回扣给导游,这已经是广为
人知的秘密,而这些回扣是导游和游客共同分配的。
经常会有导游抱怨:司机以为我吃他回扣明明就有这么多他却不相信。也有司机抱怨,导游最不要脸了,经常片司机。因为回扣的问题,司机与导游打架的事件也经常发生。
三导游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学会自我调节
导游的工作不同于按部就班的上班一族,往往会闲时无事可做,忙时与时间打仗,所以,导游要学会自我调节。
调节不仅仅是在工作的时候需要,在休息的时候也需要。导游工作的时候通常是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以准备对付一切可能发生的事件。而在休息的时候你应该把这种紧张感丢弃掉,因为导游的工作有一个特点,没带一个团都是一个新起点,所以在休息的时候总结之后把所有的压力都丢弃掉,把那些愉快不愉快的经历都忘掉,把自己曾经的失误都抹掉。记住的只有经验和教训。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全新的心情接待下一个工作。
(二)学会带团技巧
沟通能力、处事能力、应变能力是一个导游必须具备的。而对形形色色的人面对种种难以预料的问题,这些都是对导游的严峻考验。同时掌握各种带团技巧都让导游在带团时得心应手。
(1)在导游带团技巧中有一个词叫“打预防针”。其意思就是对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反复向游客说明,让游客们有个心里准备,如果提前说明游客会予以理解。(2)在餐厅就餐时导游也要积极为游客服务,餐厅的服务员很难对每位游客都服务周到,此时,导游不要吝啬与充当一次服务员,只要游客开心,自己也就会工作顺利。(3)时刻为游客着想,如果游客与酒店餐厅发生矛盾,在有理的前提下积极维护游客的利益。假如是游客的过错应尽力帮游客调整。
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不耻下问,吸取每一次的经验教训。
(三)学会“礼”与“理”并存
导游处事都要求有理与有礼。
如案例中提到游客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导游意气用事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通常行程都是按照合同上走的,需要更改行程应得到全体游客的同意,一般遇到特殊情况如天气、赛车等游客都会同意,不管如何只要有一个游客不同意,导游都应该按照合同行事。导游只满足了一部分客人,自然拒绝了另一部分客人,此时,导游认真做好安抚工
作,说明理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四)学会真诚待人待己
真诚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导游工作中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要真诚。司机是导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同事,导游与司机第一次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做到尊重对方,表示自己想与对方合作的意愿,其次提前与司机说明旅游路线,特别是形成比较多的团,一定要提前说明一让司机有个准备。如果司机在工作范围内拒绝合作,导游可以立刻向旅行社反映情况,通过旅行社向旅游车队投诉,而导游与司机的回扣分配问题上双方都在抱怨,有时是司机无中生有,但也不排除有些导游片司机。导游为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要做到真诚,谨记真诚做人,不要为了小钱而引发大事。
做到真诚对人,勇敢对事,积极进取,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
四结论
通过写这篇论文,本人对导游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不少带团的技巧,同时我也认识到,导游是旅行社的职员,而旅游者是导游的游客,即意味着导游需要同时为旅行社服务又要对旅游者服务,承受着双重压力。导游队伍的发展还需要旅行社、政府、导游们的一起努力。政府应该对完善导游工作的管理提出更全面的对策,旅行社应积极响应并提供相关制度,为导游提供更舒适、更健康的工作环境,导游们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作为旅游业的形象代表,努力树立健康、自信、有知识、有素质的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杜江:《旅行社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导游业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杜炜等编。
3.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蒋炳辉:《导游带团艺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5.王连义:《怎样做好导游工作》,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年版。
6.候志强:《导游服务实训教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赵湘军:《导游学原理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严关怀、林杰:《做个好导游》,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9.蒋炳辉:《导游员带团200个怎么办》,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版。
10.熊剑平:《导游业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致谢
论文即将完成,这算是毕业前的最后一项任务了。
在些这篇论文时,从选题、收集材料、开题报告到论文的完成,我都收到了同学们与老师们的热心帮助。
毕业了要与我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离别了,最后送上我真诚的祝福:祝老师们、同学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五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就像涂长顺老师说的,由原来的“填鸭子”到现在的“问鸭子”了。
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励性评价的“度”而造成的。
二、今后的教学对策
1、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命互动成长的过程,以师带生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具有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的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一个个具有个性且是鲜活生命的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并存
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我们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时机。一要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说,出现新知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合作探讨;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争议的时候、而且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求真。二要把合作技能当做重要内容教给学生。首先,要如同传授学科知识一般教会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技能。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通过模仿形成合作技能。三要注意在合作交流中,要提出合适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一定要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注重个性化的学习。
4、注重创设全面参与的学习活动,动静结合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