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移动营销的关键在哪
移动营销的关键在哪
导读:营销的关键词,讲到底,就是移动的终端,视频的形式,以及社交的逻辑。就这么简单。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就是口碑评价的系统化,线上线上的一体化以及效果量化的全面化。
一,变化速度奇快
移动营销附属在移动互联网大变局中,其变化的速度和频率超乎人们想象,你还没明白,它就变了。这是面对移动营销所需要的第一个心理准备。举个例子,MSN恍如昨日,人人网已经几乎消逝,开心网似乎从来没存在过,所谓微博被人抛弃,都是转瞬的事。手机广告平台昨天还是热点,今天说出来都不好意思。对于这种变化,移动互联网人似乎还能适应,近百年来习惯30秒TVC、半版通栏一成不变的品牌人、广告人,着实不太习惯。焦虑,是中心词。
二,移动终端已成主流上网设备
到2013年底,12亿手机用户,6亿手机网民,5亿智能手机用户,手机已经成为第一上网终端;PC主要是工作用途,而移动终端生活+娱乐+工作,是全终端;大众人群30%以上注意力,主流人群50%以上注意力,都已经转移到移动终端上,虽然被切成一段一段的。以视频为例,50%以上流量来自移动终端。
三,广告主的移动营销预算少得可怜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无奈的局面,尽管注意力已经实现大规模转移,但是针对移动终端的广告仍然是少得可怜又可怜。照理50%注意力,就是50%营销预算,但没处说理的是,移动广告占品牌广告主的预算,仍然是1%都不到(业内广告是另一回事)。有人甚至认为,移动终端根本不适合做广告。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四,移动营销商业模式仍不清晰
移动广告预算与注意力之间高度的不匹配的核心原因是什么?迄今在全世界范围,都没有找到移动广告突破性的形式和模式。如果GOOGLE没有创新竞价排名等模式,还在那里练banner展示广告,像今天的门户一样,会怎么样?
五,三种尝试的路径
在大家伙儿都没有找到移动广告突破性的形式和模式之前怎么办?就三条路,一是针对有品牌的、愿意做广告的、用户超亿日活过千万的超级APPS的首页全屏、焦点图、视频前贴等稀缺资源,直接做展示广告,效用比大于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和桌面互联,不用犹豫,只要考虑腰包,这样的主体也就十个八个。二是针对垂直的、领先的、有规模的应用,做长期的、植入性质的项目合作,比如墨迹天气啦、POCO相机啦,航旅类的应用啦,这是CASE BY CASE。第三,就是利用移动终端上一切应用,包括短彩、网页和客户端,一切广告形式,包括BANNER、文字链和内容植入,开展大规模、长期化、开放型的量化效果运营,CPA也罢,半CPS也罢,只要能谈下来,不讲究应用是谁,不讲究形式,但需要持续运营,不能一投了之,需要改造自己内部后端的消化系统,比较适用于汽车和金融领域,其他行业也可以尝试。
六,量化效果运营是一个趋势
怎么看待在移动终端上所谓量化效果运营的利弊得失?简单说来,一是大趋势所趋,营销必须逼近量化,逼近销售结果;二是移动终端的技术飞跃导致O2O和量化效果的可能性;三是新进入者的竞争和博弈,导致行业演进到量化运营阶段,没有对错,只有强弱。因此,量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现在需要是优化量化的效率。但除了媒体端,服务端,挑战最大的瓶颈事实上在客户自身后端的打通。
另外,量化运营与品牌曝光本身并没有冲突,各归各做,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规律,核心
一是认识,二是博弈,需要所谓大规模曝光的品牌并不多,做得起的也是少数,具备大规模品牌曝光价值的移动稀缺媒介资源也不多。
七,效果监测基本无解
讲到量化效果的移动营销,就回避不了所谓媒体效果监测评估的话题。所谓媒体效果监测,坦率说概念已经过时,这是传统媒体时代,以曝光为中心、以媒体端展现数据为核心的一套体系,适用于报刊广电的传统媒体,也适用于桌面互联中的前十名强者,或者适用于美国,却不太适用于特别是中国的移动环境。为什么?首先,在技术手段上,目前整个移动互联网没有任何一家能够提供所谓全网的或者降低要求来说有意义量级的监测,这点很多人在忽悠,想一想就明白了,你想要一份监测报告,花钱买就好,什么样的都做得到;其次,针对具备曝光展示价值的,就那么十个八个媒介主体,慢慢又集中到BAT三家,跟监测无关,是博弈,你爱投不投;再次,移动端都在练CPA甚至CPS了,监测个头啊,脱裤子放屁。八,社交内容营销引人关注
关于社交媒体内容营销与移动营销。目前比较热的自媒体营销,主要是微信公号营销,微信公号、微信群、微信朋友圈、企业自有微信服务号订阅号,是微信可以营销的四个主要领域。可惜,微信官方并不支持直接营销。但注意力都到这里了,品牌主不可能死心放弃这里,就穿墙打洞吧。微信、微博、豆瓣和知乎,是主流中高端品牌四大主要社交内容营销阵地和手段,目前,社交内容营销的主流发生于移动终端,微信就是100%原生于移动端。因此,社交内容营销,是移动营销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相对于基于超级品牌APPS的移动展示广告,基于长尾APPS的移动量化运营广告,移动社交营销目前更为引人关注。九,辩证看待移动营销的可信度
关于移动营销的可信度,一直有人拿这说事儿,说移动终端上广告不可信。广告可信不可信其实和终端关系不大。报纸等具备品牌公信力,不是天然属性,是后天投入培育的。微信朋友圈,熟人强关系推荐,是移动营销的一种,其实也是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十,移动营销产业链走向闭环
关于移动营销或者说当代营销的模式思路,最早是由品牌主、媒介和AGENCY三方构建的模式,是基于消费者洞察——营销策略和策划——创意策划与制作——媒介策略与策划执行,到媒体投放,基本流程就走完了。少数先行者开始摸索在移动端上的全面解决方案,推动从受众——用户的端到端优化系统,核心词,就是闭环,全链条。目前可以看到方向的,是基于电商的闭环,基于线下的活动和场所闭环,以及基于移动应用的系统闭环。当然,本质上,策略——内容——渠道的核心结构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以及系统系优化。需要关注的是AGENCY公司并不会死,但大型4A的服务费+媒介规模化返佣的模式行将崩溃,媒介巨头的垄断集中趋势越来越厉害,可谈判主体最终只剩下几个,基于专业服务技能的精品AGENCY和基于行业的专业AGENCY可能是个方向。
结语:移动营销说难不难,短信邮件网页加客户端。文字图片移动视频,电话短信网页链接,影像、LBS加O2O,手上功夫全部玩转。所有的传播和营销都会到移动终端上了,那时那刻,客厅的电视,户外的电梯屏,手里的手机,空气中的全息影像,都只是一个显示介质,摆脱了网线电线的尾巴而已。
第二篇:互动营销的成功在哪
互动营销的成功在哪
近期,《瞭望周刊》等国内一线媒体对网络上的推手现象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反响强烈。大家耳熟能详的芙蓉姐姐、某饮料品牌的网络推广方式,受到广大网民的热议。与此同时,传统公关公司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受客户营销费用减少的影响,纷纷将推广方式集中在网络,尤其是当今炒作热闹的所谓“口碑营销”。
然而,几轮传播操作下来反响平平,甚至是石沉大海,与客户预期中“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标相距甚远,原因何在?
口碑营销的病毒式蔓延
而今正统公关中,将稿件发布到网络媒体上的方式正被部分互动营销人士讥讽,互动营销、口碑营销正成为以网络论坛等为媒介,信息传递的重要管道,在部分互动营销的高手推动下,论坛形式的传播方式如同病毒,飞速在公关圈内、营销界横行起来,甚至大有渗透主流意识形态的趋势。
毁誉参半的网络推手,一方面在吸引着网民,利用着网民,甚至是玩弄着网名的民族情绪、私人感情;另一方面则遭到同行、专家学者乃至网民的白眼与质疑。
部分敏感的人士逐渐发现,主流媒体开始关注网络推手,并已有司法介入到网络暴力中来,如前段时间对人肉搜索事件的公开审理。
互动营销——媒介管道是核心
正推、反推、正反推作为互动营销的重要操作手法,应该说脱胎于传统公关,更准确的说,这种形式绝不新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等人推动白话文发展时就已使用过了。而在IT、家电、快消的一线品牌中,绝大多数都曾雇佣枪手、公关公司进行正反面的炒作了,与互动营销方式最大的不同只是在媒介的展现形式上。
早年学习传播学时,马克卢汉曾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的论点,当时看来,掌握媒介管道,就等于掌握了讯息。而今看来,这句话使用在网络上更加贴切。
传统的公关在平面媒体使用上,更加得心应手,而在网络方面的变革上则略显不足,尤其在网络资源或者说是论坛资源的掌握上非常不足。
如何掌握更多的论坛注册用户,也就是拥有更多的ID;拥有更好的论坛管理人员的人脉关系,这些都是传统公关公司所欠缺的。
综上所述,互动营销的成功更是一种新的媒介资源的整合,而非手段的创新。
第三篇:营销关键点
提高营销系统的执行力
良好的组织体系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提高执行力不仅要靠提高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来实现,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机构、健全的组织体系,构建起完整、高效、有战斗力的经营开发职能部门,从而形成良好的管理平台推动各项营销工作的顺利执行。
完善的制度管理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制定清晰的业务流程,对各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能进行定位,做到定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业务工作的顺利流畅展开。将经营管理工作从“靠领导推动”转化为“靠制度推动”。
合理的绩效考核时提高执行力的动力
营销系统工作人员专业有分工,工作量大小有区别,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营销奖惩管理办法,营造一种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使大家在同样的平台上展开公平的竞争,并且获得公平的回报,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展开合理的内部竞争,保持工作与收获的公平和合理,从而推动执行力的提升。
专业的业务人员是提高执行力的保证
营销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具体业务人员的操作,营销作为一项专业性、技能性、实效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必然要求专业素质高的人员来完成。营销人员尤其是办事处人员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强化就能实现的,要有一个培训的过程,培训所能取得多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被培养人员的基本素质、潜质和对营销工作的态度。在当前面临的投标任务量大、完成营销指标压力大的形势下,亟待加强营销系统的人员补充与培训,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营销形势。
敬业的工作态度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个人之间能力有高低、水平有差距,但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能取得多大的工作成果。一个人只要有心,对营销工作充满热情,那么即使在短期内他能力不足、水平有限,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培训、学习来实现能力的提升、水平的提高。相反一个人即使水平再高、业务再出色,但是他对营销工作失去激情、没有兴趣,那么他也是搞不好营销工作的。
第四篇:移动营销介绍
移动营销介绍
说起微信营销多数朋友认为就是在微信或者微米上开订阅号群发一下优惠活动之类,或者更有技术的微信营销会搞一下优惠活动增加粉丝量。或许这种方式在开立订阅号初期能给你带来很多粉丝,但是经历创号之后你的公众号又会有多少人订阅。在开立账号宣传期间你的订阅号内容会有很高的阅读量,但在后期的营销中订阅号的内容有多少你的粉丝会随时查阅。若到了后期你公众号关注度越来越低,你的微信营销还有什么意义。
笔者认为真正的微信其实不应该叫微信应该叫做移动营销也可以说是微营销。微信作为公众平台它在营销的时候只能作为平台工具而不能向以前做微信营销的时候将它当成一个主题。之所以人们会把移动营销误认为是微信营销,是因为人们总是认为在手机上做的广告就只能通过微信和APP来实现,此外微信成本比app低,所以人们就自认为微信营销就是移动营销。
其实微信营销和移动营销完全不同。移动营销是基于微信营销、LBS位置营销、wi-fi营销、ibeacons、大数据分析的综合营销方式。可以看出微信营销只是手机移动营销的一部分。移动营销到底是怎样的营销?
一:微信营销
微信主要是让商户在客户的手机中留下一个平台,也可以叫做微网站。让客户对你的商铺有一个第一映象,让客户随时查阅商铺信息。再做一些什么优惠活动,吸粉活动就是一些传统微信营销类型。
二:LBS位置营销
成为微信会员后,通过LBS位置营销将商户广告信息推送至客户手机端。正常情况下LBS的覆盖范围有一公里,能支持10个触发点。
三:wi-fi营销
Wi-fi营销本人认为是可以和微信营销相结合。采取客户上门通过加公众微信号的方式登陆wi-fi可以迅速持续增加商户的粉丝量。
四:ibeacons营销
Ibeacons实际上算一个近店服务。在50m的范围类,手机替代店员引导客户。利用ibeacons技术在手机上为客户介绍适合其的产品。
五: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实际是个综合功能。通过以上的营销方式统计商店客户的到客量,筛选出功能使用率,发掘客户喜好点来综合分析数据以便更好的维护客户做好推广。
第五篇:白酒营销,‘根’在哪?
白酒营销,‘根’在哪?
张德伟
2007-12-25 食品商务网
中国白酒营销,何时走出模仿迷局?
白酒营销,根在哪?
纵观中国的日常消费品市场版块上,营销的层次与水平也参差不齐,其中处于领先层面的要属曾经辉煌的保健品,目前热闹的家电、IT、食品、饮料、OTC药品等市场领域,而白酒市场营销领域,虽然在中国营销史上也曾辉煌至极,但一旦广告大轰炸武器失灵的时候,不同品牌显现出的不同营销状态,有的白酒品牌拿起了流行的IMC整合传播技术、BPD品牌识别战略等营销工具,个别品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式下,充分发挥了营销的优势,一时在市场上还算春风得意,平步青云,如金六福、五粮液、舍得、剑南春等,然而,有的品牌却陷入了盲目模仿、雷同营销的陷阱!多数白酒企业不知如何应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形势,只是一味盲目地学着别人的思路与作法。
其实,面对白酒营销,最根本的作法就是要先走出雷同营销的误区,大胆进行创新与实践,独辟溪径,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差异化营销之路。
酒水营销,你还懂啥?
一位做了十年酒水代理的老板,曾对自己的员工自诩说,酒水市场,没有我不懂的!因为我干了十年酒生意呀!。但仔细问问那位老兄,才发现他所谓的都懂就是--懂2元进货,10元卖掉,赚了毛利8元;知道用原来的酒装进新瓶子里再提高价格出售;还知道逢年过节时,挂几条横幅,找几个有模有样的促销员小姐;有钱的打几个小广告,设置几个小灯箱;有时再搞几回买一赠一的搭配游戏;有时再想法子赚生产厂家一点促销、广告费用!其实也就仅此而已,其他的营销知识一概不知,什麽售后服务,什麽传播、沟通,什麽品牌概念等,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区域酒水市场一线市场的现状!鲜有专业规范的营销操作,更鲜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当然,也只有认识到这种局限并付诸行动改变的企业才会成为未来市场胜利的主力军!
比一比其他行业,酒水营销是否有必要补补课,多学习学习呢?
白酒营销,从走出品牌命名雷同的误区开始
品牌名称,是产品走向市场的第一张入场券,是品牌形成的要素之一,是与消费者沟通的第一张名片,是品牌文化内涵的高度凝结化产物,直接决定在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印象,就像人的外表形象一样,是区分同类,具有差异性标志的文字符号。
品牌命名,是在产品整体开发进程中,产品基本概念确定后才开始的主题程序,好的品牌名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语音响亮,朗朗上口,简洁易记。
2、体现产品特征或企业的价值取向,蕴涵深刻。
3、产生一定程度的相关品牌联想。
4、紧贴消费心理特点,可产生心理上的强烈共鸣。
5、个性鲜明,传播性强,顺应社会发展大趋势、潮流。
当然,以上几条不是衡量名称优劣的唯一标准,市场才是最终的裁判,只是根据成功品牌研究得出的论断,仅代表个人观点而已!
比如在成功的品牌中,都能找到其成功的主要元素,象娃哈哈、女儿红、农夫山泉、金六福、柯达、乐百氏、劲酒、百年孤独、小糊涂仙等品牌,经过在沈阳地区的区域性调查,在沈阳白酒市场充斥着近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品牌,经过数据统计,发现酒名字数在二、三字的占总量的84%左右,其中的雷同化趋势十分严重,其中地域型命名、称王称霸型、妖魔鬼怪型就占了其间的55%以上,可见白酒命名中的雷同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类产品市场,这--说明了什麽?企业的基本差异化概念都缺乏,只知道傻子过年看邻居,当然,其中不乏精明的商家--仿冒名牌产品,用相似、相近的名字哄骗消费者,如金六福变成了金六富,女儿红变成了女子红,咋一看,到好象是哥俩儿、姐俩儿似的,有时,这也是个别策划人为小企业出的绝招之一,所谓的小企业要学会噌饭吃,也算是借力打力吧!
相比之下,单字酒名就显得很另类,很差异化了,因为单字酒名所占比例不足10%呀!如劲酒、郎、龙、心、喜、孝、忠、顺、爽等;而四个字的酒名就更少了,仅占了6%左右,如雪山草地、百年孤独、百年喜庆、小糊涂神等;五字以上的就更少了!
由此可见,一个巨大的差异空间摆在面前,白酒企业,为何挤在那块名称同质化的雷区,而不能自拔呢?白酒企业,除了模仿、盲目吆喝,你还会干啥?你们真的了解市场吗?
在名称雷同的酒水阵营里,除了小品牌想傍名牌外,有的企业就等于为实力雄厚的品牌做嫁衣!有了知名的酒鬼,谁会记住酒魔、酒怪、酒霸呢?盲目模仿有时等于作茧自缚!
白酒市场上,不仅是名称雷同严重,外包装、瓶型模仿也司空见惯,此外,广告形式、促销手段上也是如此,别人一个瓶盖回收2元,自己就回收3元,别人大搞婚宴市场、团购市场,他也东施效颦,别人用飞机洒酒扬名,他就用洒水车喷酒聚集眼球,别人体育赞助,他也教育赞助,总之,别人干啥,自己就干啥,不管适合与否!就会模仿,不会创新,好象不知道什麽是创新一样,也许是记住了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的市场成功的六字秘诀:只改进,不创新。
但松下的改进就是其创新的秘诀呀!松下虽然创新能力不如其他企业,但却成为世界电器行业的领导品牌之一!
然而,善于跟风的白酒企业却最终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
笔者以为,当前的大多数白酒企业,是一种传统的思维定式束缚了目前酒水精英的头脑,不善于吸取其他行业成功的营销经验,所谓的酒水老将,不过是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固定零件而已,可是,市场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时刻在变,用传统的市场思维运作现在的市场,用传统的思维来判断目前的市场走势,用传统的眼光看待目前的消费者心态,无异于在黑暗中徘徊,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幸运者,活了下来,但发展很慢;另一种,就是直接与消亡接轨,退出市场。
要知道:模仿只能创造雷同,而个性却能创造崇拜,差异化的品牌个性能缔造流行。
品牌生命力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品牌个性,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个性是品牌的灵魂,品牌个性是征服消费者的最具活力的元素,是形成品牌忠诚的主要基点之一,白酒产业,是最应该具有人格个性的行业,因为酒是人类情感的双向放大器,酒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酒文化的发展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逐步成熟起来的,从古代的小酒郎挑担式的卖酒方式,到现在白酒大规模化生产方式与庞杂高效的营销手段、模式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白酒营销文化,营销观念是否也应当有所改变、发展、进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