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业研究资料准备
重点行业
1、房建
2、房地产开发
3、装饰装修
4、机电安装
5、市政工程
6、钢结构工程
7、海外施工
一般行业
8、路桥工程
9、建筑租赁
10、劳务
1、建筑设计
2、园林工程
3、水利水电
4、防腐保温
5、消防工程
资料收集内容
1、各行业基本情况:整体规模、赢利情况、发展态势、竞争情况、行业关键成功要素等。最好能够找到“行业分析报告”,特别是证券机构发布的分析报告
2、各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有针对具体公司的研究报告最佳
5月2日上班后,我们将会逐个行业进行讨论
第二篇:行业发展研究资料(2004-1)
行业发展研究资料(№.2004-1)
《行政许可法》解读
─────────────────────────────
为深入学习领会《行政许可法》,提高注协的依法办事水平和自觉性,中注协邀请国务院法制办李富莹博士就《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讲解。根据录音整理了这份材料,供参阅。─────────────────────────────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 二OO四年一月八日
目 录
《行政许可法》的意义
行政许可的分类
行政许可的设定
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 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
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一般规定 授权实施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
《行政许可法》解读
李富莹
一、《行政许可法》的意义
《行政许可法》是继我国《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施行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其对国家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将产生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许可法》总结和肯定了几年来行政审批制度的经验和成果,按照合法与合理,效能与便民,监督与责任的原则,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和行政许可的实施都做出了全方位的规范。这将有利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防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为减而减,边减边设,减完了事,各行其是”的现象,将政府的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有利于推进和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行政诉讼法》解决了行政权的监督与救济问题,《行政处罚法》解决了行政处罚的法制化、规范化问题,使我国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行政许可法》又从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两个方面对行政许可行为进行了全面规范,这不仅使行政许可行为有法可依,也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将有力地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3-《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设定权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且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这样就可以减少和限制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于法无据的事项,使行政机关抛弃传统的管理模式,由过多地直接干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转向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方向,同时这个转变也有利于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并引起对行业组织的重视,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行政许可法》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第一,《行政许可法》通过建立规范的行政许可制度,妥善处理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明确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需要设定行政许可。比如,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设许可,凡是通过市场竞争能够有效解决的问题也不需要设定行政审批。再比如,凡是能够通过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解决的问题也不需要政府去过多地干预。通过这样一些规定,就从制度上防止了公权力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私权利的过度干预。第二,《行政许可法》相对集中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外,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国务院各个部门一律不能设定行政许可,这将大大减少行政许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分量。第三,《行政许可法》在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制度方面,规定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为行政权的合理配臵和行政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第四,《行政许可法》通过强化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监督检查责任,将行政管理的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督统一起来,有利于改进
-4-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第五,《行政许可法》通过规定对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和实施行政许可原则上不收费,确保了权力与责任的挂钩和权力与利益的脱钩。
四是,《行政许可法》通篇贯彻了便民的思想和原则。方便当事人,方便群众,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宗旨之一。简化行政审批的程序以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提供优质服务是这部法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五是,《行政许可法》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强化了行政机关的责任,有利于从根源上和制度上杜绝“暗箱操作”和钱权交易,清除在审批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也有利于改变政府形象,树立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比如,《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和省级地方政府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这就从源头上防止了行政机关自设权力以谋取小团体或者个人利益现象的发生。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
(一)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
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对于设定行政许可的具体事项范围来说,就相当于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行政许可法》专门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原则的目的就在于试图从大的指导思想方面为确定行政许可事项的范
-5-围提供一个标准或者杠杠,使立法机关在立法中设定行政许可时有所遵循。为此,《行政许可法》第11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市场经济规律向我们揭示,应当尽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和竞争是配臵资源的最佳途径,应当尽量减少政府对资源配臵的干预,当然,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只有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干预才是必要的。按照这一规律,对市场竞争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必通过设定行政许可来解决。
2.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
设定行政许可必须以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和前提,如果设定的行政许可客观上阻碍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那么,该项许可存在的必要性就很值得怀疑了。现行实践中行政许可的过多、过滥已经严重影响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设定行政许可,应当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一向是各国设定行政许可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国外,大凡需要许可的事项都与公益有关。在我国,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更是我们的制度目标。行政许可制度也不例外。
-6-4.设定行政许可,应当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社会发展不到位,生态环境恶化,必然制约、阻碍经济发展,甚至消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设定行政许可必须以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为原则,否则,就不要设定许可。
(二)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范围
设定行政许可事项范围的大小,与政府职能定位密切相关。西方近现代国家的政府职能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末)。由于奉行市场自治和公民自治原则,政府有限的职能主要集中在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来保护私人产权、公民权利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第二阶段是垄断和福利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解决自由竞争形成垄断所带来的市场失灵的难题,实行战时动员与管制以及完成两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任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不仅开始以计划、经济管制政策干预市场机制运行,而且也提供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公共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等公共服务。同时,为缓和社会冲突和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不得不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来满足公民更多的权利要求(如社会保障福利、最低生活保障权利、劳动与就业权利、健康权利、受教育与培训权利、享有文化财富权利等),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与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在此阶段,政府职能在性质和范围上都是“积极扩张”的,政府职能广泛地介入到生产和分配领域。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改革与调整时期。由于不断增
-7-加的福利所带来的财政危机以及政府传统官僚组织体制的弊端所带来的管理危机,引发了人们对政府全方位的信任危机,如何“以更少的纳税获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是社会对政府的普遍期望。从更深的层次看,由于进入信息化时代,高科技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全球化所导致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家竞争力的变化,迫切要求政府职能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因此,近20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来了全球性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世界各国的政府职能普遍进入了重新定位与调整时期。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职能调整与创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二是,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压缩政府职能,建立“小而有效”的政府职能模式;三是,政府职能调整的重点是引进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放松政府规制;四是,在政府职能的实现方式上,重点改革政府的治理工具(放松管制,创新工具,如特许经营等);五是,政府内部改革的重点是改革传统僵化的官僚组织体制,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更为灵活的政府运行机制(分权、决策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从事制度改革、电子政府、信息公开等)。
政府职能定位的目标应当是:一不越位,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不要管;二不缺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三不扰民,该政府管的事,要保证管好的前提下,手续、程序越简单越好。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不可逆转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并通过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开始自觉地参与全球化的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与此相适应,从1998年开始,我国也开始了自下而上的-8-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在总结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根据行政许可的性质、特点、功能、适用条件等,《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了五类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1.普通许可,即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一项规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
普通许可是行政机关确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具备从事特定活动的条件的许可方式。它是实践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行政许可。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一项的规定,其适用于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普通许可的功能是防止危险和保障安全。其主要特征是,对相对人行使法定权利或者从事法律没有禁止但附有条件的活动的准许;一般没有数量限制;行政机关实施普通许可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能否取得许可与申请人自身条件有关;普通许可一般不得转让。
2.特许,即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二项规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
特许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向被许可人授予某种权利的许可方式,主要适用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的配臵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特许的主要功能是分配稀缺资源。其主要特征是,特许一般有数量限制;行政机关实施特许一般有自由裁量权;相对人取得特许一般
-9-应当支付一定费用;特许可以在被许可人和符合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依法转让。
3.认可,即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三项规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
认可是行政机关确定申请人是否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的许可方式,主要适用于确定申请人是否具备为从事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所必需的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认可的主要功能是确认从业水平或者某种技能、信誉。其主要特征是,一般都要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并根据考试、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给予认可;通常没有数量限制;行政机关实施认可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资格、资质认可与申请人的身份密切相联系,资格、资质许可不能转让。
4.核准,即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四项规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
核准是行政机关对某些事项是否达到特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作出判断的许可方式,主要适用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核准的功能也是防止危险和保障安全。其主要特征是,是否给予许可的依据主要是技术性、专业性的;没有数量限制;一般要根据实地检验、核验、检测等作出决定;行政机关实施核准没有自由裁量权;核准与申请事项的自身条件有关,核准许可不能转让。
-10-5.登记,即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五项规定的事项的行政许可。
登记是行政机关确立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主体资格的许可方式。登记的主要功能是确立申请人的市场主体资格。其主要特征是,未经合法登记取得特定主体资格不得从事相关社会经济活动;没有数量限制;行政机关一般对申请登记的材料只进行形式审查,通常可以当场作出决定;行政机关实施登记没有自由裁量权;登记许可本身就是确立主体身份地位的许可,是不能转让的。
除了上述这五类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还可以对其他事项设定行政许可,不过,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政府规章则不能在前述五类事项范围以外设定任何行政许可。
(三)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大致有五类,但并不是说对所有这些事项都要设行政许可,对其中不宜通过设定行政许可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事项应当排除在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之外。为此,《行政许可法》第13条规定,前述所列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或者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再通过设定行政许可来规范了。
《行政许可法》对排除行政许可适用事项的规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是个关键,其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等等。
-11-《行政许可法》从规范行政许可权力的角度为如何处理这几方面关系提供了指引。
首先,在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方面,一般情况下,公权不宜过多地介入、干预私权的行使。现代国家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公权力对社会生活的介入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不能包揽一切,还要尊重习惯、尊重个体权利。公权的行使必须有法律的明确依据,否则就是越权,导致无效。只有在私权的行使有可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时,才有公权介入之必要。设定行政许可也是如此,对老百姓自己能够处理、解决的问题,政府就没必要干预,更不用设定什么许可。
二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市场调节优先。凡是通过竞争、价值规律等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均应由市场决定,无需设定行政许可。
三是,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社会自治优先。对于单个市场主体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的作用,由它们通过制定并执行行业标准、职业行为规范去约束同业行为,通过奖优罚劣的制约、激励机制来强化行业自律,培育、发展社会自治机制,政府也没必要设定行政许可。
四是,在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的关系方面,事后监督优先。行政许可属于事前监管方式。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设定行政许可,进行事前监管是必要的。但事前监管最大的弱点在于,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许可的标准和条件往往取决于人们事前对某种活动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认知程
-12-度,其管理有效性的风险也较高。从行政管理的成本和效益看,一般来说,对那些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很难通过事后补救的办法来消除影响或者即使有办法消除影响也需要付出超乎寻常代价的问题,往往有必要采取事前监管手段,而对可能发生随机性、偶然性问题的一般事项则采取事后监管手段。因此,对一般通过事后监管能解决的问题,而且也不致于造成不可弥补的灾难的事项,可以考虑优先采用事后监督的手段,不需设定许可,比如,行政机关通过主动监督检查就能够发现问题的领域,就没必要设定许可进行事前监管。
无论是公权不宜干预私权,还是市场优先、自治优先、事后监督优先,其间反映的一个共同的政策导向是,政府干预从缓的原则。对于那些因市场失灵而导致市场、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无法解决的资源配臵,政府有必要介入,以便实现维护秩序、公益以及相对方合法权益之目标,但并非意味着政府可以简单地实施事前行政许可。事实上,政府机关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实现行政目标,优先考虑非强制性的行政指导、行政合同、事中监督、事后行政处罚,最后再考虑行政许可的方式。许可、罚款等强制性较强的行政手段,成本较大,还容易导致市场扭曲、权力寻租、对经济和相对人权利的负面影响等,一般应当尽量少用。实践证明,无论出于何种初衷,也无论怀有多么美好的想法,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干预强度过大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政府运用相对缓和的手段干预经济,可以获得相对人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能够更好地提高行政干预的效果,能够使用非强制手段的,如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劝诫等方式的,就应当优先使用这些非强制方式。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一)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一般规定
《行政许可法》第22条规定,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这是对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一般规定。
1.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从法律上说,行政机关是指依法成立、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
2.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必须享有行政许可权(1)行政机关依法享有外部行政管理职能。
根据行政机关所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同,可以将行政机关分为外部行政机关和内部行政机关。所谓外部行政机关是指依据法律的授权,代表国家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管理的机关;所谓内部行政机关是指基于隶属关系(特定权力关系)对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人员和事务实施管理的机关。前者有权对社会上的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管理,被称之为有外部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后者是对行政内部的人员或者事务实施管理。凡是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发生行政管理关系的,必须由外部行政机关来行使有关行政权。内部行政机关主要是保证或者监督外部行政机关更好地履行职能的机关,如决策咨询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专门人事机关、内部协调机构等,都是典型的内部行政机关。内部行政机关虽经行政
-14-机关内部的权力再分配而享有一定的行政权,可以具体从事部分行政管理活动,但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作出任何决定,当然也不能成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也不应被授予行政许可权。因此,行政许可的主体必须是外部行政机关。
(2)依法得到法定明确授予的行政许可实施权。
履行外部职能一般是外部行政机关的固有职权,随该机关的依法设立而产生,通常由组织法或者组织规则规定。外部行政机关虽然享有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但是,它并不必然地享有行政许可权。行政许可权是一项单行法授予的职权,未经法定明确授权,外部行政机关不能当然地成为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作为外部行政机关,只表明它可以被授予行政许可权,但并不意味着其当然享有行政许可权。
3.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许可。
这是职权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职权法定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之一。其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必须来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必须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超越其法定职权范围行使行政权是无效的。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使当然应当遵循职权法定原则,即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否则将导致行政许可行为无效。
从理论上讲,行政机关违反职权法定原则实施行政许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时,超越了本行政机关的主管权限;二是,一地方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时,超越了其地域管辖范围而行使了本应当由另一地方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三是,实施行政许可时,上下级行政机关间相互逾越其各自的法定职权,-15-包括下级行政机关实施了本应当由上级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也包括上级行政机关实施了本应当由下级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
(二)授权实施行政许可
1.什么是授权和授权实施行政许可
授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律、法规把某些行政权力授予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使该组织取得了行政管理的主体资格,即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行使这些权力,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承担因行使这些权力引起的法律后果。
根据宪法和行政法的传统理论,国家的行政权只能由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行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权的扩大,行政管理的领域、内容与方式上的日益复杂与多变,使行政机关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的需要,尤其是在行政许可领域更是如此。有些行政许可涉及的领域对技术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由行政机关以外的具有某种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来实施许可,可能更易于达到行政许可设定的目标和任务。因此,《行政许可法》第23条规定了授权实施行政许可,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2.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规则
(1)对授权主体的要求。行政许可的实施权的授权主体必须是特定的国家机关。《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法规可以对授权实施行政许可作出规定。这里的“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因此,行政许可的实施权的授权主体应当是享有法律、法规制定权的国家机关。享有规章制定权的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16-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不能授权任何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2)对授权形式的要求。与授权的主体相关联,行政许可的实施权的授权必须通过法律、法规来进行,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授权其他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3)被授权的对象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经过授权,被授权的组织即取得了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被授权的对象必须严格界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通常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分政企尚未分开的企业。
3.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意义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经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这就意味着被授权的组织取得了行政主体资格,即取得了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地位,其将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实施行政许可,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当由于行政许可的实施行为引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时,其也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复议或者诉讼,简单说,就是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中当被申请人或者被告。
关于被授权的组织在实施行政许可中的地位问题,《行政许可法》作了明确规定,即被授权的组织适用《行政许可法》中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被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组织既然取得了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其就取得了相当于享有行政许可实施权的行政机关的地位,当然就应当适用《行政许可法》中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行政许可法》
-17-中对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所有规定,都同样适用于被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四、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
《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了五类行政许可,不同种类的行政许可,不仅功能、性质、适用事项和条件不同,其实施程序除了一些共通的地方,也还有很大的不同。对此,《行政许可法》在实施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之外,针对各类不同的行政许可,规定了不同的特殊程序,即《行政许可法》第四章第六节“特别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首先考虑适用实施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只有实施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没有特别规定时,才适用实施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
(一)特许程序
特许程序适用于特许类的行政许可,即《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二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
实施特许的具体程序----招标、拍卖。由于特许数量的有限性,特许只能为有限的申请人所享有,并且,特许一旦授予某个特定的人,就排除了其他人再获得的可能性。对此,如果没有严格的程序制约,很容易导致“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公开招标、拍卖是到目前为止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确保特许决定公平、公正、高效的程序之一。对此,《行政许可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要求:实施特许事项的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
-18-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是不是所有的特许事项的行政许可都要进行招标和拍卖呢?答案是否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可以对实施特许事项行政许可的程序作出其他规定。比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方式;没有条件的,不能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
(二)认可程序
认可程序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三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
1.关于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
在起草《行政许可法》的过程中,一种意见认为,对于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应当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来决定。也就是说,把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作为是否取得公民特定资格的原则。另一种意见认为,公民资格许可种类非常复杂,加之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对于某些资格,很难作出全国统一的要求。为此,有人主张折衷的方式,即把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作出的行政许可,例如律师资格;一种是不需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而作出的行政许可,例如公证员资格(符合《公证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经任命即可获得)。本法的规定是同时允许两种情况的存在。
目前,在我国,多数全国统一考试由行政机关组织,但也有个别全国统一考试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由行业组织实施。比
-19-如,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实施。《行政许可法》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了前瞻性、引导性的规定,即规定由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组织实施全国统一考试。
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关于公民资格的许可,多数都由行业组织组织考试,并根据考试结果作出决定。例如,律师协会组织律师考试,根据成绩决定申请人是否获得律师资格,这种资格许可,从性质上看,不属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机关的这部分职能必将逐渐弱化,多数公民资格的许可必将由行业组织实施。本条规定全国统一考试的组织可以由行业组织实施,对于促进行政机关最终将公民资格许可移交给行业组织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考试公开举行。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应当向社会公开,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都有机会参加。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应当事先公布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大纲,以方便申请人准备考试。
关于考试的禁止性规定。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2.关于赋予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程序 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主要依据是对申请人的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考核,行政机关依据考核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为确保考核的公开、公正、公平。行政机关应当事前公布考核内
-20-容(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管理水平的具体事项)、考核时间、各类考核事项的考核标准、考核等次及依据等与考核有关的事项。行政机关在资格、资质许可时,不得在法定考核项目外擅自增加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考核项目。
(三)核准程序
核准程序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四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
核准类行政许可的最大特点是技术性较强,申请人能否获得行政许可,完全取决于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为此,《行政许可法》要求,行政机关实施核准类行政许可,必须事先公布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然后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有关设施、设备、产品或者物品进行检验、检测、检疫,再将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与事先公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比较、分析,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要求的,就给予行政许可;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要求的,则不给予行政许可。因此,检验、检测、检疫结果是行政机关是否给予核准行政许可的唯一依据,行政机关对此没有裁量权。
(四)登记程序
登记程序适用于《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五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
对企业等主体资格的登记一般实行形式审查,即只要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
对社会组织的主体登记一般实行实质审查,行政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对这种情况,《行政许可法》规定适用
-21-《行政许可法》第34条第3款的规定,即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根据核查结果作出是否给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五)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适用于特许类行政许可以外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二项所列的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臵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事项的行政许可,即特许类行政许可,一般都是有数量限制的,但是,《行政许可法》第53条规定的特许程序已解决了此类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即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方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因此,这里规定的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应当适用于特许类行政许可以外的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
依何种程序实施此类行政许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影响很大。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相对刚性的制度约束的话,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就在所难免了。对此,《行政许可法》参考国外的通行做法,规定:对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当然,也不排除法律、行政法规对此类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作出其他规定。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李富莹博士在中注协“行业自律管理体制和自律监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课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三篇: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13-4)
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13-4)
会计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 —会计服务贸易价值提升新引擎
—第二届“京交会”会计服务板块活动专辑
─────────────────────────────
5月31日上午,中注协以“会计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会计服务贸易价值提升新引擎”为主题,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会计服务板块合作签约和新闻发布系列活动。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周柳军、证监会会计部副主任李筱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境外职业组织中国代表处、各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单位、《国际会计公报》代表,以及第四期行业党校班学员,共400余人出席主题签约及新闻发布活动。开幕式由中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主持。
现将嘉宾讲话稿予以编发,供参考。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 二○一三年六月八日
目 录
领导讲话
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
更好服务国家建设/余蔚平...............................2
领导致辞
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培育引导会计服务贸易发展壮大 /马林.................................................7
推动会计服务走出去 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周柳军..............................................10
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为契机 加快发展会计服务业 /李筱强..............................................13
领导讲话
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
更好服务国家建设
财政部部长助理 余蔚平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值此第二届“京交会”举办之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会计行业的品牌化与国际化—会计服务贸易价值提升新引擎”为主题,举办会计服务贸易合作签约和新闻发布活动。在此,我代表财政部,向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向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服务业的跨国转移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新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深入改革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抢抓全球绿色经济制高点,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国际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坚
持以服务国家建设为主题、以诚信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行业人才培养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事务所做强做大战略、新业务拓展战略和行业信息化战略等“五大战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2年,全行业实现收入509亿元,增速超过15%,其中“国际业务收入”为37.3亿元,收入过亿元的会计师事务所47家,过10亿元的事务所11家,服务着包括两千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350万家行政、企业、事业单位客户。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这个关键时期,推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在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实现行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实现行业自身走出去,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首先,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因素。注册会计师在提高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支撑保障作用。注册会计师不仅提供会计、审计、验资等传统服务,而且还能提供税务筹划、价值管理、风险控制、战略规划、资信评估、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新型服务,是市场经济的诚信制度力量。行业的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对于弘扬诚信文化,塑造诚信机制,打造“中国服务”品牌,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其次,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迫切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配套服务。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并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导向和根本要求,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全面提升国际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国际竞争力。
再次,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在推进技术开发、制度创新、管理提升、人才培养等专业建设的同时,如何把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体制成果、管理成果进一步整合起来,关键在于品牌建设。加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能够服务国际市场的尖兵团队,通过发挥其示范作用,促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素质的较快提升,这是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针对如何提升行业专业服务能力,加快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我提几点意见:
第一,坚持职业诚信,坚守职业道德,夯实走向国际的诚信基础。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基石,要走向国际,注册会计师就要经得起执业标准和职业道德的检验,形成国际市场认可的诚信品牌。必须毫不松懈、持之以恒地推进诚信建设,打造“百年老店”,长久地赢得客户尊重和市场信赖。
第二,稳步推进队伍建设,稳固行业人才基础,锻造走向国际的人才团队。要不断创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创新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着重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形成领军人才辐射带动,优秀人才勇于担当,后备人才蓄势待发,行业人才济济、充满活力的生动局面。
第三,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影响和制约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最大威胁,在于合伙文化的薄弱和内部治理机制的缺位。必须下大力气培育合伙文化、改进内部治理机制,以提升合伙人价值理念、培育合伙文化为重点,以规范合伙人利益机制、分配制度和决策程序为关键,以人事、财务、业务、技术标准和信息管理一体化为核心,全面理顺会计师事务所决策、执行、监督和质量控制机制,为走向国际创造机制条件。
第四,持续推进行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引导事务所规模化发展。合并整合是国际会计公司规模化发展的基本经验。会计师事务所要遵循市场规律,自主制定自身发展战略,加强与境外机构的合作,推进国际执业网络建设,有效地整合市场、资源和文化,稳步形成一批拥有国际团队、服务国际市场、拥有国际品牌、体现国际水平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
第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制定“走出去”战略和整体规划,夯实“走出去”的人才、资金、技术保障和其他各项工作。推动完善支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联合工作机制和专项支持措施,会同商务、外事、外汇、出入境、保险等有关部门,在会
计师事务所境外投资扶持、市场开发、保障服务、资质认可、信息咨询、市场考察和对外联络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和便利条件。
各位来宾、朋友们: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得到各部门及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富有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品牌化和国际化建设的新成果,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期望!
谢谢大家!
领导致辞
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培育引导会计服务贸易发展壮大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 马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对第二届“京交会”—会计服务板块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来宾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服务贸易作为促进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一直以来得到财政部、商务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北京市也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决策部署,制定实施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为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稳定的环境。在2012年举办的首届“京交会”上,北京本地服务贸易企业共签约项目375个,交易金额296.1亿美元,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31个,最大单项服务交易金额5.1亿美元。目前,这些合作项目中的近百个项目已进入了执行阶段。由于首届“京交会”的拉动,北京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有望再创新高,预计将达到近千亿美元。快速发展的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推动北京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拉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
力量。
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服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大背景下,注册会计师行业不仅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自觉实践者和重要推动者。长期以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会计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北京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截至2012年底,北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达到596家,占全国总数7.3%,业务收入近百亿元,超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总收入的20%。与此同时,在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参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北京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北京市的发展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服务主导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坚持服务贸易均衡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良性互动,预计到2015年,北京服务贸易规模将达1200亿美元。
北京市将把“京交会”搭建成为加快北京市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舞台,推动包括会计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此,我认为:
第一,要继续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大对会计服务的购买投入,以高端会计专业服务促转变、促管理、促创新,充分发挥会计服务贸易在整个服务贸易中的先导和支持作用。
第二,要继续支持发展会计服务贸易,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方式,推动北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并为他们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机会和便利。
第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现代服务业政策惠及会计师行业,并继续支持、引领和推动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推动会计服务贸易发展,需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北京市热诚欢迎国际会计界的朋友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会计服务板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和朋友们在北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推动会计服务走出去 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 周柳军
尊敬的余蔚平部长助理、马林副秘书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二届“京交会”会计服务贸易合作签约和新闻发布活动。首先,我代表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代表“京交会”组委会,对各位嘉宾给予第二届“京交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保障就业的重要力量受到各国广泛重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价值提升的新引擎。2000年至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17.8%,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两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是中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十二五”初期,中国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制造业,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最大领域,城镇化率超过50%,服务消费的市场基础不断扩大,服务业就业人数超过农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这些新变化标志着中国已
经进入了迈向服务经济的关键过渡期。三次产业加快融合、协调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动力强劲,前景广阔。2012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达23.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6%,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706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会计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资本市场发展、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国际经贸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11年的连续增长,2012年已达772亿美元。会计咨询服务在为石化、航空、船舶、建筑等领域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为自身“走出去”提供了“练兵”机会,积累了国际市场经验。目前,全国共有70家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成员机构或联系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各类会计专业服务,有力地促进了会计服务贸易的发展。
2007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扩大服务出口的若干意见》,积极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更加迫切需要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息引导、国际鉴证、战略咨询等重要作用。商务部将继续大力支持会计服务企业实施品牌化和国际化战略。一是要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提供便利,促进大型会计服务机构国际化发展,加强跨境综合服务支持。二是要搭建会计服务供需对接平台,通过多双边
服务贸易合作机制和“京交会”等国际交易平台,促进中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三是要和财政部密切配合,推动将支持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惠及会计师行业,着力培育一批执业网络、服务能力、收入规模和市场影响均具国际水准的事务所,打造中国会计服务自主品牌。四是愿和财政部共同推进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会计服务出口集聚高地。
先生们、女士们:
会计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领域,是中国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一环。我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会计服务将伴随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而实现国际化和品牌化发展,成为国际会计服务市场的重要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为契机 加快发展会计服务业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副主任 李筱强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京交会”会计服务板块活动,与各界来宾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会计服务业的发展。
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强有力支持会计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会计师事务所为我国上市公司、证券、期货、基金行业提供会计服务,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发展壮大。在我国七千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中,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在收入规模、内部管理、执业质量等方面显著突出,服务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尝试拓展境外业务,提升国际知名度。目前,我国内地45家会计师事务所在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注册;获推荐从事H股审计业务的12家会计师事务所2013年为48家香港上市公司提供了年报审计服务;一些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还积极加入国际网络,或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这些“走出去”的尝试有效拓展了会计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也有力地支持了我国企
业的海外发展战略。
在会计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尚无享誉世界的民族品牌,会计服务领域无论是贸易额还是服务内涵和质量,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中国证监会将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为契机,积极配合财政部,大力推进我国会计服务业发展。一是以提高执业质量为核心,推动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品牌战略。打铁还需自身硬,会计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自身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其核心是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伙机制和质量至上的执业理念,切实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会计服务的“百年老店”。证监会将秉承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强化监管,加强引导,有效推动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审计监管跨境合作,努力为会计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证监会将和财政部一道,积极加强与境外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增进互信,积极推动在尊重主权和法律的基础上,建立有效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跨境合作机制,为发展我国会计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三是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审计规则制定,推动我国会计行业更好地融入国际体系。证监会将充分利用国际证监会组织等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审计规则制定,在规则制定层面更好地反映我国会计服务业的诉求,不断增强我国会计服务业的国际影响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为会计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
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证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国会计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推进行业品牌化和国际化进程,愿与大家共同努力,携手践行美好“中国梦”。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未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许可,任何单 位或个人不得将本资料用于商业目的。作其他目的引用时,请予注明。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责任编辑:研究发展部 冷继凤
─────────────────────────────
第四篇:小品研究资料
首先看看春晚小品的历史。小品本是话剧的练功用品,而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品乃是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从此陈朱二人以《烤羊肉串》《警察与小偷》《警察与小舅子》《主角与配角》等率先垄断春晚。待此二人离去后,赵本山才开始逐渐成为第二个春晚小品之霸,主要作品包括《相亲》《我想有个家》《拜年》《红高粱模特队》《三鞭子》《卖拐》《卖车》《钟点工》《昨天,今天和明天》等等。其他的小品,有潘长江《过河》,赵丽蓉系列。郭达、黄宏等人也南腔北调的有些,主要是河南、陕西等地方言,唯一可算南方的,就是严顺开有过几次露面,说的是普通话(有上海语感)。
为什么赵本山会在这么多小品高手中红火起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语言易懂。众所周知,普通话的基础是北京话和哈尔滨话。实际上东北话除了个别用词为方言特有外,口音就象是普通话歪曲了说,一方面易懂,另一方面反倒有了搞笑意味,而且赵本山在口音方面我认为已经有所收敛,反而不象黄宏表演时说东北话那么夸张(东北话小品最早还就是黄宏在《超生游击队》里搞红的)。反观南方小品,南方口音千差万别,与普通话差异比较大,不利于全国的传播,但讲今年的《火巴耳朵》,如果不是看了小品剧情,谁有知道什么叫“火巴 耳朵”呢?
其次,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在表达一种思想,小品本质是要讲个故事,那么评价小品好坏的根本标准其实就是剧本的内容如何。陈朱作为小品的鼻祖,其作品本质上还没有脱离学院练功的框架,表演功力大于剧本,因此虽然也有经典,但总体上漂于生活之上。赵本山小品根植于生活,与现实紧密结合,自然是喜闻乐见。再次,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品要讲故事,讲故事却未必就是小品。这就需要艺术的加工和提炼。赵本山小品相对于其他小品,语言凝练,趣味性强,剧情矛盾又都非常突出。没有不红的道理。
最后,陈朱小品以二人开始,小品这种形式就不需要太多的人。东北小品演员多为二人转出身,驾轻就熟,浑身是戏,而南方传统曲艺多为独角戏,上海、湖南无不如此。此外,东北小品演员体系建立之处,就是乡村剧团、草台班子的职业演员,而不是国家专业演员,环境残酷,锻炼多多,浑身都是戏也是很自然的。
专家学者回顾中国小品发展的二十年
1983年,小品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晚会,至今仍是最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之一。或许是有意,或许是巧合,如今有两家电视台同时回顾中国小品20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小品20年》国庆期间在一套晚间播出;而河北电视台《笑一笑》栏目则于本月举办《中国小品20年》的问卷调查,意在评出中国“十大小品笑星”和“十大小品经典”。截至目前,赵本山和陈佩斯、《超生游击队》和《昨天·今天·明天》分别位列这两项评比的前两名。
中央电视台《中国小品20年》节目监制王晓说,央视一套播出的这个节目其实选自央视4套《中国文艺》。《中国小品20年》是今年7月份推出的,邀请评书名家单田芳担任主持人。由于节目中串词的时间比较短,如果让主持人来说可能不够连贯,而说评书的就有这样的本事:几句话就埋下一个伏笔,给观众留下悬念。
河北电视台《笑一笑》栏目制片人焦克强告诉记者,专题片《中国小品20年》采访了近百位小品演员、编剧导演、知名学者和评论家,去年12月开始在河北台二套每周播出一期。节目以小品20年的历史为经,以小品的四支生力军(北京、东北、西北、南方)为纬,节目样式是采访加点评再加节目片段。焦克强说,为了配合问卷调查,国庆期间还在河北台一套展播了20年的小品精选。
小品成也春晚,败也春晚
小品能够走出象牙塔,从最初的戏剧、戏曲院校的练习作品到今天家喻户晓、深受欢迎的文艺样式,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功不可没。《中国小品20年》节目监制王晓,曾经操持过去年首届CCTV喜剧小品大赛。他说,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进入百姓家,小品也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如果科技进步不够快、如果电视普及得不够广、如果没有春节晚会,那观众可能会更晚些认识电视小品。
1983年中央电视台的首届春节晚会上,小品首次在电视上亮相。编导为了热闹凑趣,赶排了小品《虎妞阿Q逛北京厂甸》,表演者是斯琴高娃和严顺开。一个泼辣俏皮,一个憨傻滑稽,有极好的喜剧效果,虽然仅仅作为一个小插曲,但现场效果和对观众的吸引力受到大家的重视。那一年,还有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小品《吃鸡》。
从1984年到1990年,小品可以说是陈佩斯与朱时茂大放异彩的时期,两人1984年合作的《吃面条》使小品成为以后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二子开店”红红火火。1989年春节晚会的4个小品都堪称佳作,像赵丽蓉、侯跃文的《英雄母亲的一天》;笑林、黄宏等4人表演的《招聘》;赵连甲和宋丹丹等3人表演的《懒汉招亲》;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胡椒面》。从这年开始,小品取代相声成为晚会的第一主角,这种局面延续至今。1994年春节晚会中就有《越洋电话》、《上梁下梁》、《打“扑克”》、魔术小品《大变活人》等8个小品节目,2004年春节晚会,39个节目中小品占了6个,时长将近70分钟,占全部节目时长的1/4强。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系教授朱宝贺和李献文认为小品在荧屏上走红,有主客观原因。除夕之夜,观众的普遍心理,是希望看到喜庆、有趣、高质量的节目,而小品正是用喜剧形式去讽刺那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和表现某种社会心态,在笑声中给人思考和启迪。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春生指出,电视是小品的成功之道,但也限制小品。春节晚会被定义为关乎民心和社会稳定的第一炮,小品也就必须以欢乐、祥和为主,逐渐转变为教化、喜剧为主。于是,同样是黄宏、宋丹丹搭档,《超生游击队》等讽刺型小品出现在元旦晚会,《回家》等教化型小品却出现在春节晚会。赵本山说在中国做喜剧很难,很大一部分人和事是不能讽刺的,小品要弄到学者不认为俗,观众不认为雅,领导不觉得烦,很不容易。
天津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俞炜认为,有人认为相声衰落是由于电视的冲击,没了剧场效应,其实错了,相声的衰落主要是讽刺功能的泯灭。而朱宝贺认为,高水平的小品,应当在幽默机智的反讽中,体现对现实的忧患与批判。近年来小品创作日渐滑坡,构思巧妙的精品少了,故弄玄虚的段子多了;有深度和高度的作品少了,浅薄俗气、以噱头取悦观众的作品多了;创作者深入生活、开掘生活的能力少了,闭门造车、浮华虚夸的风气多了。如果剧作者对生活没有深刻的剖析和透视,难以挽回小品的颓势。
陈佩斯打基础,赵本山扛大旗,人才青黄不接
河北电视台《中国小品20年》的问卷调查10月1日开始,截至8日,赵本山和陈佩斯以9801票和9251票位列“十大小品笑星”前两名。这个结果可以说真实反映了赵本山和陈佩斯在中国小品20年中的作用。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合作了小品《吃面条》,在春节晚会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为小品成为春节晚会的保留节目打下基础。1985年在工人体育馆举办的春节晚会虽然整体不成功,但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拍电影》又一次获得成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级编辑朱景和等在《中国电视艺术通史》中认为,细心的人能够从陈佩斯的喜剧小品中看出悲剧的味道,这是它比其他小品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个重要原因。陈佩斯对于小品的生存居功至伟,以至尽管十多年不演小品但大家还是没有忘记他。
1990年,赵本山在几番“送礼、走后门”不成之后,凭实力登上了春晚舞台,他和黄晓娟主演的《相亲》获得了综艺类节目的第一名。90年代的小品舞台是赵本山和宋丹丹的“二人转”。而时序进入新千年之后,虽然黄宏、巩汉林、严顺开等老将时常上演“前度刘郎今又回”,但小品舞台的聚光灯总是“不公平”地围着赵本山转了。天津艺术研究所所长刘连群认为,赵本山自从上春节晚会以来每年都能拿到一等奖,90年代初,他的小品就已经有3个研究生做策划,现在赵本山是小品、二人转、影视三套马车,因为小品这个舞台已经容不下赵本山了。
可以说,今天的赵本山已经身系小品在春节晚会中的地位甚至它的发展前景,2003年赵本山萌生退意让晚会导演惊出一身冷汗。张春生认为,赵本山演出中的某种夸张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像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走的那几步就是一种很夸张的走法。小品应该是生活的浓缩,赵本山的小品存在为小品而小品的倾向。但中华喜剧美学研究会会长陈孝英说,赵本山的小品艺术是新兴的、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小品本身的优势就是样式的通俗化,在中国小品目前出现了异化和庸俗化现象的今天,赵本山小品俗中出雅的风格是一面旗帜。
目前喜剧小品的人才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局面,作品的创作需要一些刺激。赵本山也对小品现状十分担忧:“小品存在危机,就我来说,每年都得上春节晚会,不上还不行。我衷心希望能出现更多的新人把我们盖下去,免得我们在台上晃得
那个闹心。我把春节晚会比作战场,宁可战死也不能当逃兵。最后战死了,我就下去了。”
第五篇:个案研究资料
什么是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特点?
个案研究就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彻底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也被称为个案法、案例研究法。
其特点有:
个案研究法的特点
1、个案的典型性与问题的普遍性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与同类相比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教育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有特定的范围、独特的情景。虽然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孤立的,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问题的普遍性。
2、结果的描述性与过程的跟踪性
个案研究的研究结果是对研究对象丰富而极为详细的描述,通过讲述研究中的一个个故事和对研究过程中的“实物”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来引领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中的样本。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集中,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对有关该研究对象的尽可能多的变量及诸变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互动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因而个案研究往往具有跟踪性质。
3、情境的自然性与互动的灵活性
个案研究可不拘时地,即可随时对研究对象做深入研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自然的情境下展开探讨,不会去改变外在的因素,研究者着重在一旁观看或是参与其中发生的过程,不添加任何外在的影响,对研究对象控制程度很低,重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研究者参与到个案中,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场上观察他们,探讨他们对事件的知觉过程,用他们的语言和概念与他们互动。
4、方法的多元性
个案研究资料的搜集方法相当多元,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教育实验、教育与心理测量、实物分析以及整理查阅文件、档案记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各种研究手段。
5、注重分析的科学性
一项个案研究中包括了有关一个个例的大量资料的汇集,以此代表整个现象,其资料搜集范围甚广,包括过去的和目前的,资料显得很繁杂琐碎,因此必须精细分析,方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因此对资料的分析在个案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每一个个案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个案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分析个案问题需考虑许多变项,不只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要探讨目前问题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