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送审稿节选)(汇编)

时间:2019-05-15 06:1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送审稿节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送审稿节选)》。

第一篇: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送审稿节选)

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

(送审稿节选)

……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深圳市从事药品零售的药房、药店和药品专柜(以下简称药品零售企业),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药房包括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药房及非医疗机构药房;药店包括个人及商业企业设立的药店;药品专柜包括处方药专柜及乙类非处方药专柜。

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药房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药房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

第五条(人员配备)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从业人员:

(一)药房应至少配备2名执业药师人员,直接从事药品经营的其他从业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医药相关专业学历;

(二)药店应至少配备2名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三)处方药专柜应至少配备2名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乙类非处方药专柜应配备1名具有中专以上医药相关专业学历的人员。

进行中药配方的药品零售企业,应配备中药师职称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

第六条(负责人条件)药品零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并且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的质量负责人和非医疗机构药房、药店的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具备药师以上技术职称;药房、药店应确定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具有1年以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符合深圳市药师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场所条件)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

(一)药房和药店的药品经营区同一平面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药品专柜必须具有独立的区域;

(二)药房应设置使用面积40平方米以上、有明确标识的处方药独立隔离区域,同时设立处方药拆零专柜;

(三)药店处方药专区应有明确标识,且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含处方药柜、操作区、前柜台);

(四)配药区应独立设置,其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配药区包括中药柜、操作台等。

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仓库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并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SP)要求。

实施药品委托配送,能及时获得药品供给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不设置药品仓库。

第八条(计算机要求)药品零售企业应配备计算机,对药品购进、验收、销售等环节实行计算机管理。

第九条(申办材料)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向药品监督部门提交以下资料:

(一)《药品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二)工商部门出具的拟办企业名称核准证明文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营业场所、仓库平面布置图及房屋产权或使用权证明;

(四)相应的药学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及《上岗证申请表》;

(五)拟办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及主要设施、设备目录。

第十条(经营范围的核定)《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当分别标明药房、药店或药品专柜等类别,其经营范围依照其所属类别进行核定:

(一)药房经营范围:麻醉药品(限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精神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限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药房)、医疗用毒性药品、生物制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化药品、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

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经营范围依卫生部门核定的诊疗范围核准;

(二)药店经营范围: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制品、生化药品、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注射剂、含兴奋剂物质的复方制剂、终止妊娠药除外),药店有中药调剂处方业务的,经营范围标明“中药调剂”;

(三)处方药专柜经营范围:卫生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规定的常

用、急救药目录中药品,并依卫生部门核定的诊疗范围核准;

乙类非处方药专柜经营范围:乙类非处方药。

……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药房:设置于营利性医院,能够提供专业化药学服务的药品经营单位。

非医疗机构药房:由商业企业或个人设立,能够提供专业化药学服务的药品经营单位。

药店:由商业企业或个人设立的,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药品的药品经营单位。

处方药专柜:设置于营利性门诊部、诊所,使用药品的品规在省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范围内的药品经营单位。

乙类非处方药专柜:由商业企业或个人设立的,仅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经营单位。

药品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指药品零售企业管理人员、药学技术人员和从事验收、保管、养护、营业等工作的人员。

……

第二篇:《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23号)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

文号:第223号 [内容纠错]

《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五届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勤

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零售监督管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深圳市从事药品零售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药品零售企业包括个人及商业企业设立的药店。

第三条 对药品零售企业实行信用管理。

鼓励药品零售企业采取购并、加盟、联合等多种形式发展连锁经营,引入先进的经营模式及现代管理方法。

第四条 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药品监督部门)依法对本市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

药品监督部门应建立对药品零售企业的日常监管巡查机制,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基本药物的抽验力度,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

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本市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药品零售企业设立

第五条 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至少配备2名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进行中药处方调剂的药品零售企业,应配备中药师职称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

第六条 药品零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并且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具备药师以上职称;质量负责人应具有1年以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符合深圳市药师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

(一)药品经营区同一平面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处方药专区应有明确标识,且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含处方药柜、操作区、前柜台);

(三)配药区应独立设置,其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配药区包括中药柜、操作台等。

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仓库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并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实施药品委托配送,能及时获得药品供给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不设置药品仓库。

第八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配备计算机,对药品购进、验收、销售等环节实行计算机管理。

第九条 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向药品监督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药品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二)市场监管部门出具的拟办企业名称核准证明文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营业场所、仓库平面布置图及房屋产权或使用权证明;

(四)相应的药学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及《上岗证申请表》;

(五)拟办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及主要设施、设备目录。

第十条 《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当标明经营范围,具体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

上述经营范围,除社会医疗保险定点药品零售企业外,不包括注射剂。

第十一条 药品零售企业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自原许可事项预期变更之日起,提前30日向药品监督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药品零售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变更营业执照中企业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应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药品监督部门申请办理相应变更登记。

第十二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于《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1至6个月内向药品监督部门申请换发,药品监督部门依法予以审查,符合条件的,收回原证后换发新证。

第十三条 药品零售企业遗失《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应向药品监督部门书面报失,并在本市主要媒体上登载遗失声明。药品监督部门在企业登载遗失声明之日起满1个月后,按原核准事项补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第十四条 药品零售企业因违法行为被药品监督部门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或被行政处罚,尚未履行完毕的,药品监督部门暂停受理其申请的办理事项。

第三章 经营行为管理

第十五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按照《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经营药品,并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值班药师的《上岗证》副本。

第十六条 药品零售企业药品购进的管理按照深圳市药品零售购进的有关规定执行。

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建立产品购销台账,索取增值税发票和购货清单,增值税发票和购货清单保存期限为药品有效期期满后1年,但不得少于3年,且应存放于营业场所备查。

第十七条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特许经营企业与药品供货企业之间,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店与下属门店之间,特许经营店特许权人与授权人之间,应实现药品购进、调拨数据的互联网传送;鼓励其他类型的药品零售企业与药品供货企业实现计算机数据互联,实行药品购进数据的互联网传送。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和其他药品零售企业应当实现与药品监督部门的计算机数据互联,按要求上传药品购进相关数据,并依法接受药品监督部门通过数据互联网络对其药品购进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陈列、储存药品。

第十九条 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开具标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等内容的销售凭证。

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药品拆零销售使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和卫生,出售时应在药袋上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第二十条 中药饮片应保留包含有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内容的合格证明。

第二十一条 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凭处方销售处方药,销售的处方药应与处方内容一致,留存处方并记录备查。

特殊药品、含兴奋剂物质的处方药以及含可待因成分的复方制剂不得直接销售给未成年人。

第二十二条 药品零售企业未经卫生部门的批准,不得进行或允许他人在其营业场所进行诊疗活动。经卫生部门批准可以从事诊疗活动的,原药品经营面积不得减少,所需的诊疗场所使用面积另行增加,并与原药品经营场所有明显的物理隔离。

第二十三条 药品零售企业不得通过招商、展销、出租柜台等形式为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药品提供条件。

第二十四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主动收集所经营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及时上报不良反应监测部门,不得瞒报、漏报。

第二十五条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期间,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承担提供应急药品供应市场的责任,不得哄抬药价。

第二十六条 药品监督部门对药品零售企业实行信用管理,建立违法行为记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开信用情况,具体按深圳市药品零售企业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药品监督部门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材料采取强制措施的,药品零售企业应予配合。

第四章 从业人员管理

第二十八条 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所经营药品的知识,对本企业所经营药品质量负总责。

第二十九条 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监督和保证企业依法经营药品,对药品质量负责;

(二)组织企业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三)执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组织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审核处方、开展药学服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四)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负责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五)负责药品质量信息管理,收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信息,建立药品质量管理档案;

(六)参与药品监督管理,向药品监督部门举报违反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条 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应依法参加岗位培训,持相关岗位《上岗证》上岗。

无《上岗证》的人员,不得在营业场所内销售药品以及从事药品的推销或促销活动。

第三十一条 药品零售企业营业期间,应有药师在岗,并公布药师每天在岗时间段。无药师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取得《上岗证》的药师应参加国家、省、市药品监督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应学分。

药师执业行为应符合深圳市药师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未取得药师职称直接从事药品经营的人员,不得直接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可以负责乙类非处方药的销售,协助药师验收药品和调配药品。

第三十三条 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调离原岗位,继续从事药品经营的,应办理上岗证变更手续后方可上岗。

第三十四条 对药师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根据履职情况划分信用等级,实行信用管理,具体按深圳市药师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后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不符合原开办条件的,由药品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三条第三款处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岗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处理。

以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岗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九条处理。

第三十七条 超出本办法第十条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药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五倍的罚款。违法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不足一千元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不按要求进行变更登记的,由药品监督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处理。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药品零售企业未按要求实现与药品监督部门计算机数据互联的,由药品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未按药品分类管理规定陈列、储存药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按要求销售药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按要求保留中药饮片合格证明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由药品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将特殊药品、含兴奋剂物质的处方药以及含可待因成分的复方制剂直接销售给未成年人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三万元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为他人非法经营药品提供条件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五千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六条 药品零售企业一年内有违法行为记录二次以上,其信用等级被判定为严重失信的,由药品监督部门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六条处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动用、调换或者转移被依法封存的物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责令限期缴回,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和药师未按要求履行职责的,由药品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整改;违法情节严重,不符合上岗条件的,注销《上岗证》。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五千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五十条 药品监督部门违反本办法发放《药品生产许可证》、《上岗证》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收回。

药品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指药品零售企业管理人员、药学技术人员和从事验收、保管、养护、营业等工作的人员。

特殊药品: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以及放射性药品。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

第三篇:石家庄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药品零售监督管理,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促进药品零售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药品零售、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市药品零售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零售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委托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药品零售经营许可等监督管理工作。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药品零售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建立药品零售行业统计制度,指导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

工商、物价、财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药品零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辖区内的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药品零售企业应当依法经营,对其经营的药品质量安全负责,接受社会监督。鼓励药品零售企业依法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药品零售企业引入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现代管理方法,采取联合、加盟、购并等多种形式发展连锁经营。

第二章药品零售企业的设立

第六条药品零售企业的设立应当符合药品零售行业发展规划,药品零售企业名称应体现药品零售经营特点。

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凭《药品经营许可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第七条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应配备2名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有中药饮片经营范围的药品零售企业应有一名执业中药师或中药师以上职称的中药学技术人员。

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质量管理、验收、养护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具备相应专业知识,营业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至少配备一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应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八条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与经营药品规模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和仓库。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设立的零售分支机构或门店以及实施委托配送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以不设置仓库。

药品零售企业应配备计算机,对药品购进、验收、销售等环节实行计算机管理。

第九条申办《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药品经营许可证》书面申请;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从业人员的身份证明、资格或职称证明、学历证明及岗前培训合格证明;

(四)企业经营场所和仓库的地理位置图、平面布局图及房屋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实施委托配送的需提供委托协议;

(五)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及主要设施、设备目录;

(六)直接接触药品从业人员的《石家庄市医药行业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按验收标准审查验收,符合法定开办条件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向申办人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法定开办条件的,应当做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药品零售企业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当按规定提交申请材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验收标准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变更,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变更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1个月前6个月内,药品零售企业应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换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验收标准进行审核,符合标准的,予以换发;不符合标准的,不予换发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药品零售企业遗失《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应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书面报失,并在本市主要媒体上登载遗失声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企业登载遗失声明满1个月后,按原核准事项补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第三章药品零售经营行为的管理

第十四条药品零售企业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后,应当按照规定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取得认证证书,并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经营。

第十五条药品零售企业应将《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学技术人员资格或职称证书悬挂于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并公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举报投诉电话。

第十六条药品零售企业购进药品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应商的经营资格,验明并保留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索取、查验、留存增值税发票和购药清单。

第十七条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开具标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等内容的销售凭证。

销售特殊管理药品应记录购买者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并不得超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销售数量。

第十八条药品零售企业应建立药品购销台账,并存放营业场所备查。

第十九条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提供安全用药咨询,指导消费者合理选购药品,按规定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

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和中药饮片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或者药师(中药师)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或调配中药处方。

第二十条药品零售企业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指定药学技术人员负责收集药品的不良反应,按规定报告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第二十一条药品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现假、劣药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封存,并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执行药品召回制度,按照规定履行召回义务,收回药品生产企业主动召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召回和企业在经营中发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

第二十三条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期间,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承担提供应急药品供应市场的责任,不得哄抬药价。

第二十四条药品零售企业自行停业3个月以上的,应自停业之日起15日内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告知停业期限,并将《药品经营许可证》交回发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保管;需要恢复营业的,应在停业期限届满或恢复营业前5日内,告知发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发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合格,领回《药品经营许可证》后可恢复营业。

药品零售企业终止经营药品或关闭的,应将《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交回发证机关。

第二十五条药品零售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经营场所从事与药品经营无关的活动;

(二)在经营场所从事宣传促销活动,张贴、散发药品宣传品,夸大药品疗效,欺骗误导消费者;

(三)销售终止妊娠药品;

(四)以搭售、买药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

(五)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药品零售企业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跟踪检查,规范药品零售行为,对未按规定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情节严重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收回《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

第二十七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实施动态分类监督管理制度,建立药品零售企业药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加强基本药物零售监督和质量抽查,推进药品零售电子信息监控。

第二十八条药品零售企业一年内有2次违法行为或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约谈申诫,并予以记录。

对辖区药品零售企业严重违法产生恶劣影响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对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约谈申诫。

第二十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兼职的药品零售监督协管员,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零售活动进行监督。

第三十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公开以下信息:

(一)药品零售企业许可信息;

(二)吊销、注销、缴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终止经营或者暂停营业的药品零售企业名单;

(三)药品零售企业典型违法案例;

(四)假、劣药品信息;

(五)约谈申诫信息;

(六)药品违法行为举报投诉电话等联系方式;

(七)其他依法应当公开的信息。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药品零售企业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进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药品零售企业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后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不符合开办条件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二千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三条第三款处理。

第三十三条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四条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索取、查验、留存增值税发票和购药清单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三千元罚款。

第三十五条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十八条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罚款。

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销售特殊管理药品未按规定记录购买者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或记录不全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三千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或药师(中药师)不在岗未挂牌告知或不在岗销售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或调配中药处方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瞒报、漏报、迟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未停止销售和封存相关假、劣药品,或未及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三千元罚款。

第三十九条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二千元罚款。

第四十条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罚款。

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三)项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罚款。

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四)项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药品流通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药品零售企业一年内因违法行为被约谈申诫2次以上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药品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收回。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所称特殊管理药品,包括第二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胰岛素、含特殊药品类复方制剂等规定实施特殊管理的药品。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发展与协调[模版]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零售监督管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深圳市从事药品零售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药品零售企业包括个人及商业企业设立的药店。

第三条 对药品零售企业实行信用管理。

鼓励药品零售企业采取购并、加盟、联合等多种形式发展连锁经营,引入先进的经营模式及现代管理方法。

第四条 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药品监督部门)依法对本市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

药品监督部门应建立对药品零售企业的日常监管巡查机制,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基本药物的抽验力度,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

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本市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药品零售企业设立

第五条 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至少配备2名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进行中药处方调剂的药品零售企业,应配备中药师职称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

第六条 药品零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并且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具备药师以上职称;质量负责人应具有1年以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符合深圳市药师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

(一)药品经营区同一平面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处方药专区应有明确标识,且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含处方药柜、操作区、前柜台);

(三)配药区应独立设置,其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配药区包括中药柜、操作台等。

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仓库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并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实施药品委托配送,能及时获得药品供给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不设置药品仓库。

第八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配备计算机,对药品购进、验收、销售等环节实行计算机管理。

第九条 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向药品监督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药品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二)市场监管部门出具的拟办企业名称核准证明文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营业场所、仓库平面布置图及房屋产权或使用权证明;

(四)相应的药学技术人员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及《上岗证申请表》;

(五)拟办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及主要设施、设备目录。

第十条 《药品经营许可证》应当标明经营范围,具体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

上述经营范围,除社会医疗保险定点药品零售企业外,不包括注射剂。

第十一条 药品零售企业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事项的,应自原许可事项预期变更之日起,提前30日向药品监督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药品零售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变更营业执照中企业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应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药品监督部门申请办理相应变更登记。

第十二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于《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1至6个月内向药品监督部门申请换发,药品监督部门依法予以审查,符合条件的,收回原证后换发新证。

第十三条 药品零售企业遗失《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应向药品监督部门书面报失,并在本市主要媒体上登载遗失声明。药品监督部门在企业登载遗失声明之日起满1个月后,按原核准事项补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第十四条 药品零售企业因违法行为被药品监督部门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或被行政处罚,尚未履行完毕的,药品监督部门暂停受理其申请的办理事项。

第三章 经营行为管理

第十五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按照《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经营药品,并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值班药师的《上岗证》副本。

第十六条 药品零售企业药品购进的管理按照深圳市药品零售购进的有关规定执行。

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建立产品购销台账,索取增值税发票和购货清单,增值税发票和购货清单保存期限为药品有效期期满后1年,但不得少于3年,且应存放于营业场所备查。

第十七条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特许经营企业与药品供货企业之间,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店与下属门店之间,特许经营店特许权人与授权人之间,应实现药品购进、调拨数据的互联网传送;鼓励其他类型的药品零售企业与药品供货企业实现计算机数据互联,实行药品购进数据的互联网传送。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和其他药品零售企业应当实现与药品监督部门的计算机数据互联,按要求上传药品购进相关数据,并依法接受药品监督部门通过数据互联网络对其药品购进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陈列、储存药品。

第十九条 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开具标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等内容的销售凭证。

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药品拆零销售使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和卫生,出售时应在药袋上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第二十条 中药饮片应保留包含有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内容的合格证明。

第二十一条 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凭处方销售处方药,销售的处方药应与处方内容一致,留存处方并记录备查。

特殊药品、含兴奋剂物质的处方药以及含可待因成分的复方制剂不得直接销售给未成年人。

第二十二条 药品零售企业未经卫生部门的批准,不得进行或允许他人在其营业场所进行诊疗活动。经卫生部门批准可以从事诊疗活动的,原药品经营面积不得减少,所需的诊疗场所使用面积另行增加,并与原药品经营场所有明显的物理隔离。

第二十三条 药品零售企业不得通过招商、展销、出租柜台等形式为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药品提供条件。

第二十四条 药品零售企业应主动收集所经营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及时上报不良反应监测部门,不得瞒报、漏报。

第二十五条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期间,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承担提供应急药品供应市场的责任,不得哄抬药价。

第二十六条 药品监督部门对药品零售企业实行信用管理,建立违法行为记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开信用情况,具体按深圳市药品零售企业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药品监督部门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材料采取强制措施的,药品零售企业应予配合。

第四章 从业人员管理

第二十八条 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应熟悉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所经营药品的知识,对本企业所经营药品质量负总责。

第二十九条 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监督和保证企业依法经营药品,对药品质量负责;

(二)组织企业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三)执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组织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审核处方、开展药学服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四)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负责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五)负责药品质量信息管理,收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信息,建立药品质量管理档案;

(六)参与药品监督管理,向药品监督部门举报违反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条 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应依法参加岗位培训,持相关岗位《上岗证》上岗。

无《上岗证》的人员,不得在营业场所内销售药品以及从事药品的推销或促销活动。

第三十一条 药品零售企业营业期间,应有药师在岗,并公布药师每天在岗时间段。无药师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取得《上岗证》的药师应参加国家、省、市药品监督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应学分。

药师执业行为应符合深圳市药师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未取得药师职称直接从事药品经营的人员,不得直接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可以负责乙类非处方药的销售,协助药师验收药品和调配药品。

第三十三条 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调离原岗位,继续从事药品经营的,应办理上岗证变更手续后方可上岗。

第三十四条 对药师以上的药学技术人员根据履职情况划分信用等级,实行信用管理,具体按深圳市药师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后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不符合原开办条件的,由药品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三条第三款处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岗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处理。

以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岗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九条处理。

第三十七条 超出本办法第十条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药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五倍的罚款。违法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不足一千元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不按要求进行变更登记的,由药品监督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处理。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药品零售企业未按要求实现与药品监督部门计算机数据互联的,由药品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未按药品分类管理规定陈列、储存药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按要求销售药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按要求保留中药饮片合格证明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由药品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将特殊药品、含兴奋剂物质的处方药以及含可待因成分的复方制剂直接销售给未成年人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三万元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为他人非法经营药品提供条件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五千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六条 药品零售企业一年内有违法行为记录二次以上,其信用等级被判定为严重失信的,由药品监督部门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六条处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动用、调换或者转移被依法封存的物品的,由药品监督部门责令限期缴回,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和药师未按要求履行职责的,由药品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整改;违法情节严重,不符合上岗条件的,注销《上岗证》。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药品监督部门处以五千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五十条 药品监督部门违反本办法发放《药品生产许可证》、《上岗证》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收回。

药品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指药品零售企业管理人员、药学技术人员和从事验收、保管、养护、营业等工作的人员。

特殊药品: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以及放射性药品。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深圳市地名管理办法(送审稿)

深圳市地名管理办法(送审稿)第一章总则

【立法目的和依据】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规范化、标准化,适应城市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适用范围】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地名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地名的命名、更名、注销、备案、公告和使用,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地名违法行为查处等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地名管理的对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名包括:

(一)行政区域名称;

(二)山、河、湖、海、岛、礁、滩涂、湿地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三)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线及站点、城市交通场站等道路交通设施名称;

(四)城市公园、大型公共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名称;

(五)文教卫体、旅游、市政公用、社会福利、宗教活动场所等专业设施名称;

(六)居住、商业服务业、行政办公、工业、仓储等用途的建筑物(群)名称;

(七)门楼牌号;

(八)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职能部门】

第四条(部门职责)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市的地名管理工作。

其他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地名管理工作。【公民法人权利义务】

第五条公民和法人应当遵守和使用标准地名,有权对地名命名及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对非法使用地名及破坏地名标志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第二章地名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编制意义】

第六条为实现地名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全市地名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地名详细规划及地名专项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第七条地名规划应当遵循与城市规划同步、局部与整体相衔接、新区规划与老区优化相结合、规范通名与优化专名相协调、传承地名文脉与创新文化理念并举的原则。【编制内容】 第八条(地名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地名总体规划应当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内容作为规划依据,编制内容应当包括:

(一)构建城市地名系统;

(二)明确地名区块空间布局及命名指引;

(三)拟定规划的轨道交通线、快速路、主干路、立交桥、隧道名称;

(四)拟定主要的城市公园、大型公共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名称;

(五)制定老地名及历史地名的保护原则、保护名录及保护措施。第九条(地名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地名详细规划应当结合法定图则等城市规划同步编制,也可以根据需要单独编制。编制内容应当包括:

(一)为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的城市次干路、支路、桥梁、隧道、地下人行通道和城市公园、大型公共广场等命名;

(二)为规划区范围内现状道路、桥梁、隧道、地下人行通道和城市公园、大型公共广场等编制地名梳理方案;

(三)根据需要对本规划区范围内其他地名进行梳理。第十条(地名专项规划)根据地名管理工作的需要,可以按不同地名类型编制地名专项规划。【编制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规划编制审批的一般程序)地名规划的编制及审批应当符合以下程序:

(一)依据城市规划,在现状调研基础上形成地名规划草案;

(二)必要时就地名规划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专家评审,并征询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专业协会意见;

(三)将地名规划草案进行公开展示,征询公众意见。公示的时间不少于三十日;

(四)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将规划草案上报市政府审批;

(五)地名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三十日内在其官方网站和本市主要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规划修改】

第十二条(规划调整)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可以对地名规划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方案应当报市政府备案。【规划实施】

第十三条(规划实施)经批准的地名规划为地名命名、更名和注销的依据。政府有关部门、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将地名规划中确定的名称纳入相应管理系统。第三章地名的命名、更名及注销规则 【命名原则】

第十四条(地名的构成)除门楼牌号外,地名应当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

第十五条(一地一名原则)地名应当遵循一地一名的原则。一地多名的,应当进行标准化处理,确定唯一的名称和用字。第十六条(避免重名、同音原则)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同类地名的专名不得重名,避免同音、近音。

在其他已经批准的建筑物名称前增加或者减少如“新”、“大”之类的字作限定词,视为重名,但同一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产权所有人申请命名、更名的除外。

第十七条(名实相符原则)地名应当遵循名实相符的原则。通名用字应当真实反映其实体的属性类别。建筑物(群)通名的使用应当具备与通名相适应的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高度、绿地率等。第十八条(派生地名与主地名相协调原则)派生地名应当与当地主地名相协调。

名称中含有本市行政区域、区片名称或者道路名称的,应在该行政区域、区片范围内或者道路沿线。

第十九条(地名采词的基本原则)地名用词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不使用有损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带有民族歧视性的字词命名地名;

(二)不使用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或者可能产生其他社会不良影响的字词命名地名;

(三)不使用易产生歧义或者导致公众混淆的字词命名地名;

(四)同类地名的通名不重叠使用(派生地名除外);

(五)地名用字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不使用外文、繁体字、异体字、自造字、标点符号命名,并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字,除门楼牌号外,不使用阿拉伯数字命名地名;

(六)一般不以人名、外国地名命名地名;

(七)不以著名的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作行政区域名称;自然地理实体的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不以其名称作本行政区域名称;

(八)不以企业、商业设施名称为道路等城市公共设施命名;

(九)不以国内外驰名商标命名地名,但商标所有权人以该商标为自有建筑命名的除外;

(十)符合其他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禁止有偿命名】

第二十条地名不得进行有偿命名,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门楼牌号编排原则】

第二十一条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应当编制门楼牌号。门楼牌号的具体编排办法由公安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更名原则】

第二十二条(一般规定)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标准地名确定后无特殊理由不得更名。第二十三条(应当更名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更名:

(一)有损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地名;

(二)同类地名专名相同的重名情形。

第二十四条(可以更名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更名:

(一)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同类地名同音或者近音的;

(二)与主地名不一致的派生地名;

(三)庸俗或者有歧义的地名;

(四)因自然变化和城市建设等原因导致地域上的地理实体被改造、被拆除或者消失,造成原标准地名与改变后情况不符的。【注销原则】

第二十五条以下情形应当注销原标准地名:

(一)因行政区域调整或者自然变化消失的地名;

(二)因城市建设消失的地名;

(三)地名更名的,应当及时注销原标准地名。

经注销的原标准地名在两年之内不得用于同类的其他地名。若原标准地名指称的地域上恢复建设同类地理实体的,可以恢复使用原标准地名。【具体命名规则的制定】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第三条第(二)、(三)、(四)、(六)项地理实体的具体命名规则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四章地名命名、更名、注销程序

第二十七条(一般规定)地名规划确定的名称及依法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全市地名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标准地名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备案和公告后纳入地名数据库。

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及公众参与机制,对重要地名命名、更名事项进行专家咨询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行政区域名称】

第二十八条民政部门应当就行政区域名称事先征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后,抄送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第二十九条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梳理普查工作,发现自然地理实体未命名的,应当在征求农业和渔业、海洋、水务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予以命名。我市属省内著名或者跨越其他市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依照国家和广东省相关规定执行。【道路交通设施名称】

【1.轨道交通线及站点名称】

第三十条编制轨道线网规划时应当一并编制轨道交通线名称,经批准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的轨道线名称为标准地名。

编制轨道交通详细规划时应当一并编制轨道交通站点名称,经市政府批准的轨道交通站点名称为标准地名。

需对已批轨道站点更名的,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命名,征求有关政府部门意见并进行公示后,报市政府批准。

【2.道路、桥梁、隧道名称】

第三十一条新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应当提出命名预案并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书面征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地名规划或地名命名规则确定名称。

已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无名的,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命名;涉及更名的,应当就该名称进行公示,必要时征求有关政府部门意见。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大型桥梁、隧道名称,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报市政府批准。【3.高速公路及台站港场名称】

第三十二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应当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将高速公路、机场、火车站、港口、港区、码头、长途汽车客运站、货运枢纽站等城市交通场站名称抄送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口岸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应当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将口岸名称抄送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城市公共空间名称】 第三十三条新建城市公园、公共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名称,城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应当提出命名预案并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征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意见,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地名规划或地名命名规则确定名称。市级大型城市公园、公共广场名称,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报市政府批准。【专业设施名称】

第三十四条文教卫体、旅游、市政公用、社会福利、宗教活动场所等专业设施,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应当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将名称抄送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规划主管部门地名查验义务】 第三十五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时发现本办法第三条

(三)、(四)、(五)款规定的有关设施名称未取得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书面答复意见或备案意见的,应当要求申请人征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意见。【建筑物(群)名称】

第三十六条(规模要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居住、商业服务业、行政办公、工业、仓储等用途的建筑物(群)名称,申请人应当以合法用地手续确定的宗地为基本单位向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命名申请:

(一)用地面积一千平方米以上;

(二)总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

(三)楼层在八层以上。具有特别地名意义的重要建筑,不受前款规定限制。第三十七条(申请人资格)居住、商业服务业、行政办公、工业、仓储等用途的建筑物(群)名称命名、更名的申请人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房地产开发类项目,取得房屋预售许可证前,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申请人;取得房屋预售许可证后及房屋竣工验收前,开发企业和已签定房屋预售合同的预购人为申请人;

(二)建筑物(群)出售后,业主可以委托业主委员会提起命名、更名申请;

(三)自用类项目,产权所有人或者经产权所有人授权的管理单位是申请人。第三十八条(命名申请及许可)对符合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建筑物(群),申请人应当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向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命名申请。申请人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也可以在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上进行名称申报。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命名的决定。对符合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建筑物(群),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房屋预售许可证》等相关许可及发布房地产广告时,应当交验该建筑物(群)的标准地名批准文件。第三十九条(更名申请及许可)建筑物名称确定后无特殊理由两年内不得更名。

居住、商业服务业、行政办公、工业、仓储等用途的建筑物(群)名称申请变更的,应当征得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提供业主大会决议。

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名称变更的决定。【门楼牌号】

第四十条市公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门楼牌号的编排及发放工作。经批准建造的建筑物,投资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申请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测绘前向公安行政主管部门申领门楼牌号。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测绘时提供的建筑物地址信息,应当以公安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门楼牌号为准。【行政服务事项】

第四十一条因地名行政部门作出地名命名、更名、注销决定,导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房地产证等证照和批文的地址信息与现标准地名不一致的,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以下行政服务事项:

(一)做出地名命名、更名、注销决定的地名行政部门应当为行政相对人出具相关地名证明;

(二)公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行政相对人出具相关门楼牌号证明;

(三)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房地产证等证照和批文的颁发机关应当为行政相对人换发相关证照或批文。

有关行政机关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前款规定的行政服务事项,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五章标准地名的使用

【应当使用标准地名的范围】

第四十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在以下范围应当使用标准地名:

(一)地图、电话薄、交通时刻表、邮政编码簿、工商企业名录等地名密集出版物;

(二)道路交通设施标识牌及指示牌、公共交通站点牌、建筑物(群)等各类地名标志;

(三)各类公文、证照及其他法律文书;

(四)媒体广告及户外广告;

(五)其他应当使用标准地名的情形。【地名的书写、拼写和译写】

第四十三条地名的书写、拼写及译写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标准地名出版物的出版】

第四十四条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纂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地名录、地名志等各种标准地名出版物。

【地名密集出版物的监督】

第四十五条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其他部门或单位编辑出版的地名密集出版物中使用非标准地名的,有权要求其更正。【媒体的查验义务】

第四十六条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发布涉及建筑物(群)地名广告的广告经营者及发布者,应当要求广告发布委托人提交标准地名批准文件。第六章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 【设置范围】

第四十七条以下各类地理实体应当设置地名标志:

(一)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线及站点、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口岸、机场、火车站、港口、港区、码头、长途汽车客运站、货运枢纽站等交通设施;

(二)城市公园、大型公共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名称;

(三)符合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建筑物(群);

(四)门楼牌。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理实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环境条件设置地名标志。【设置要求】

第四十八条地名标志的样式、规格及材质应当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本办法第三条第(三)、(四)、(五)、(六)项所列地名标志,应当在规划验收前设置。地名标志应当根据相关规定设置在适当、明显且不被遮蔽的位置。【责任人权限】

第四十九条地名标志的设置、管理与维护工作,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

(一)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设置、维护和管理道路交通设施标识牌及指示牌;

(二)公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设置门楼牌,建设单位或者建筑物所有权人依据相关规定,维护和协助管理门楼牌;

(三)相关主管部门负责设置、维护和管理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标志;

(四)建设单位或者物业管理部门自行设置、维护和管理建筑物(群)地名标志。【设置人及管理人职责】

第五十条地名标志的设置人及管理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执行国家、深圳市关于地名标志设置的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保持地名标志内容的准确、清晰和标志牌完好;

(二)发现地名标志损坏或者字迹残缺不全的,应当主动予以更新;

(三)标准地名发生变更的,应当自收到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的地名更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更换地名标志;公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新命名道路、更名道路路牌设置后及时完成门楼牌的编制、变更。

(四)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改正的,应当自收到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改正的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改正。【设置经费】

第五十一条地名标志的制作、安装及维护经费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标志牌、交通设施标识牌及指示牌,由市、区财政承担,经营性收费公路标志牌由投资方承担;

(二)建筑物(群)地名标志,由建筑物所有权人、主管单位或者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三)统一样式的门楼牌的制作、安装、日常维护和管理费用,由建筑物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承担;特殊样式的门楼牌的制作、安装和维护费用,由建筑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因建筑物所有人管理不善导致门楼牌损坏、丢失需补领的,门楼牌制作安装费用由建筑物所有人承担。【禁止行为】

第五十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有保护地名标志的义务,禁止下列行为:

(一)涂改、玷污地名标志;

(二)遮蔽、覆盖地名标志;

(三)擅自移动、拆除地名标志;

(四)损坏地名标志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三条需要移动或者拆除地名标志的,应当征得地名标志管理人的同意并承担相应的补偿费用后方可实施。

第七章地名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 【地名档案管理主体及管理依据】

第五十四条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名档案管理制度。地名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地名档案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统计、更新和完善地名档案及相关资料,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

【地名信息化建设及地名信息服务】

第五十五条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地名数据库和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提供与地名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基础资料。

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和更新机制,确保地名信息更新及时、准确。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地名信息服务,提供地名信息服务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第八章法律责任

【擅自命名更名建筑物群及不使用批准名称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擅自命名或者更名居住、商业服务业、行政办公、工业、仓储等用途的建筑物(群)名称,或者未作如实申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撤销其名称,并处以人民币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居住、商业服务业、行政办公、工业、仓储等用途的建筑物(群),公开使用与标准地名批准文件不一致的其他名称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人民币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擅自命名更名及损毁门楼牌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擅自确定或者更改门楼牌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人民币一百元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五百元罚款;

(二)擅自涂改、玷污、遮蔽、覆盖、移动或者拆除门楼牌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一百元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五百元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损毁交通设施标志牌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擅自涂改、玷污、遮蔽、覆盖、移动或者拆除交通设施标识牌及指示牌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媒体不履行查验义务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相关广告经营者或者发布者未履行标准地名查验义务,发布与标准地名不一致的房地产广告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经营者或者发布者停止发布、公开更正,并按有关规定处罚。

【擅自出版地名书刊、地名图集的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未经批准,擅自出版地名密集出版物的,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地名管理部门和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地名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救济】

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对地名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地名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四条(生效日期)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1989年11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地名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深圳市地名管理办法(送审稿)》起草说明

按照立法计划,我委完成了《深圳市地名管理办法(送审稿)》(以下简称《地名办法》)的起草工作。现将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立法目的及依据

地名被喻为“城市的脸,市民的眼”,规范和完善地名管理是深圳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推进深圳市地名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地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地名管理工作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依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结合深圳实际,起草了《地名办法》。

二、立法必要性

(一)是提升地名管理水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深圳步入新一轮城市发展阶段,提出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尤其是2011年国际大学生运动会即将在深举行,对作为城市“标签”地名的管理也亟待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地名是政府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基础信息,是深圳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规范的地名对于城市无障碍国际交往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法制建设是加快解决地名问题、推进深圳地名管理水平与国际城市接轨的根本制度保障,地名立法对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健全管理体制,实现地名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要求

我市的地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从使用层面看,由于深圳过去三十年的超常规快速发展,累积形成了许多地名问题,如有路无名、有名无牌、地名重名、不使用标准地名等,为城市管理和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和不便;从管理层面看,存在地名管理体制不健全、职能架构不清晰、管理程序不明确、相关地名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渠道不畅顺等问题,2009年深圳市大部制改革后,明确了新的部门分工,有必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地名管理事权,发挥地名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并建立与其它管理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使地名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三)是建章立制,实现地名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要求

深圳目前在地名管理工作中适用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及广东省的地名管理规定。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分别编制于1986年与1996年,已不能满足当前地名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2007年颁布的《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适用范围是广东省,该条例中无论是关于地名管理部门职能设置还是管理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均与深圳管理现状不符,难以完全有效指导深圳地名管理的实际工作;1989年编制的《深圳经济特区地名管理实施办法》虽未废止,但编制时间早、效力层次低、适用的空间范围有限。实践证明,近年来,凡是地名管理力度较大、管理成效显著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名法规建设较好的城市。如哈尔滨(1996)、上海(1998)、重庆(2000)、天津(2000)、杭州(2001)等城市,很早就出台了地方性的地名管理法规或政府规章。因此,深圳有必要借鉴其它城市经验,尽快出台《地名办法》,加快解决我市地名管理法规缺位的问题,通过法制建设打开地名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三、工作组织与进展情况

深圳市地名法规建设的工作组织进展情况说明如下:

第一,地名法规与地名规划工作同时启动并相互衔接。在地名法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地名规划工作的衔接问题,将《深圳市地名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经验纳入了地名法规的内容成果。目前《深圳市地名总体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

第二,调整工作目标,加快立法进度。考虑到《深圳市地名管理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需报地方人大审议,立法周期长且程序复杂,而深圳地名管理立法工作又非常迫切,因此拟通过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先行出台《深圳市地名管理办法》,并加紧着手《深圳市地名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第三,充分调研,反复征求意见。我们对国内外有关的地名基础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与整理,多次走访并与深圳市相关地名管理职能部门进行沟通,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香港等城市学习其先进地名管理经验,并多次征求了相关部门及专家意见。2010年5月28日,以座谈会的形式,征求了市交委、民政、公安、教育、卫生、口岸、海洋、水务、文体旅游、工务署等部门意见。2010年6月11日,赴北京举办《地名办法》专家咨询会。民政部区划地名司、中国地名研究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及部分高校的地名界专家对《地名办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称,《地名办法》是近年来城市地名立法中比较全面、可操作性强的一部法规。2010年9月中旬,市政府办公厅就我委上报的《地名办法》发全市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我委根据各部门意见对《地名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地名办法》草案。

四、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一)总则。包括立法目的及依据、适用范围、地名管理对象、地名管理职能部门设置等内容。

(二)地名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包括地名规划的编制原则、编制内容、审批程序、实施要求等内容。

(三)地名命名、更名、注销规则。

(四)地名命名、更名、注销程序。包括行政区域、自然地理实体、道路交通设施、城市公园、公共广场、专业设施、建筑物、门楼牌等各类地名管理对象名称的标准化与法定化程序规定等内容。

(五)标准地名的使用。包括标准地名的使用范围、地名出版物的出版与监督等内容。

(六)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包括地名标志的设置人及义务、设置时间及经费来源等内容。

(七)地名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包括地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服务等内容。

(八)法律责任。

(九)附则。

五、重点说明

(一)将地名规划的编制内容及审批程序法定化 国家民政部、建设部于2005年5月17日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要求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名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第五条明确要求:“市、县民政部门应当根据城乡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行政区域的地名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但目前国内有关地名管理的法规中对于地名规划的内容、形式、法律地位、审批程序、与地名个案审批程序的关系等内容均未有界定,给地名规划的编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为给地名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提供明确的制度保障,《地名办法》首次专辟一章(第二章),对地名规划的体系构成、各层次规划内容、审批程序等进行了规定。一是构建了包括地名总体规划、地名详细规划和地名专项规划等多层次的地名规划体系,对各层次地名规划编制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二是明确了包括专家评审、公众咨询、政府审批、规划公布等一系列的地名规划编制审批程序;三是明确地名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编制并相互衔接,如规定地名详细规划不仅可结合法定图则等城市规划同步编制,也可单独编制;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应当一并编制轨道交通线名称,编制轨道交通详细规划时应当一并编制轨道交通站点名称等等;四是明确地名规划经批准后,应作为地名命名、更名和注销的依据,政府有关部门、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将地名规划中确定的名称纳入相应管理系统。

(二)确立协同管理、统一归口的地名管理模式 第一,明确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下地名管理的部门事权。市地名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编制地名规划,并负责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轨道交通线及站点、现状道路桥梁隧道名称的命名更名及建筑物名称的行政许可事项,并负责对违法使用地名的行为进行查处;市交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高速公路、新建道路桥梁隧道、交通场站等道路交通设施的拟名及道路交通设施标志牌的设置工作,并负责对损毁道路交通设施标置牌的行为进行查处;市民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名称的拟名及报批事项;市公安主管部门负责门楼牌号的编排及发放工作,并负责对损毁门楼牌的行为进行查处;文教卫体、城管、旅游、市政公用、社会福利、宗教等专业主管部门负责专业设施的拟名及报批事项。

第二,将备案与公告职能统一收口到地名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由于全市类型繁多的地名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命名审批,有的还需报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得地名主管部门无法对全市地名进行归口管理。因此,在《地名办法》第四章规定标准地名由地名主管部门统一备案和公告后纳入地名数据库,将备案和公告环节的职能归口到地名主管部门,从而有利于全市统一地名数据库的建设,为后续的地名档案管理、地名信息公共服务等工作提供基础。

(三)明确地名主管部门提前介入时点实现名称规范化管理 建设工程在立项、申报初期即需使用地名,但工程建设者在工程建设初期取名的随意性较大,往往代之以临时性的工程代号、号码或暂用名,由于缺乏对全市地名信息的掌握,名程是否重名、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常被忽视,尤其是道路名称,当其变为约定俗成的名称后,纠正难度大、成本高,使得全市道路无名、重名、名称不规范问题突出。针对上述问题,借助地名主管部门设在规划部门的优势,《地名办法》在第四章中,明确了地名管理的介入时点,针对道路交通设施、城市公共空间及各类专业设施名称,要求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提出命名预案并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征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意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时发现相关设施名称未征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意见的,应当要求来文单位征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意见。以期通过地名主管部门的提前介入和超前管理,实现地名的规范化管理。

(四)建立地名公众参与与公共服务机制 第一,建立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机制。地名的命名、更名广泛征求专家及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既有利于地名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又有利于标准地名的推广和实施。《地名办法》第四章中规定:“地名管理应当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及公众参与机制,对重要地名管理事项进行专家咨询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在第二章地名规划的编制与审批一章中,明确地名规划的制定应充分征询并吸纳公众意见。在涉及道路等名称变更事项时,考虑到由于地名名称变更将涉及公民身份证、地址、房产证信息等许多事项的变更,规定道路名称变更应当履行公示程序。第二,强化地名公共服务。地名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与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地名的公共服务是地名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名办法》第七章对加强地名公共服务、地名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向社会提供地名查询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

(五)在上位法基础上增加和细化了命名原则规定

《地名办法》第三章在上位法基础上,从音、形、义、位等方面,增加和细化了关于命名原则的规定,具体体现在:

第一,将“不得重名”的原则界定为“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同类地名专名不得相同”,与上位法相比,不仅将重名的空间范围界定的更明确,也将重名的技术标准定的更为严格;为防止通过在名称前加前缀的方式侵犯他人名称权利的现象,规定在其它已批准的名称前增加或减少“新”、“大”之类的词,视为重名。

第二,细化了名实相符原则的规定。针对目前建筑物命名混乱的现象,规定“通名用字应能真实地反映其实体的属性类别”、“建筑物(群)通名的使用应当具备与通名相适应的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高度、绿地率等”。

第三,细化了派生地名与主地名相协调原则的规定。要求名称中含有本市行政区域、区片名称或道路名称的,应在该行政区域、区片范围内或道路沿线。

第四,细化了地名采词原则的规定。如规定不得以企业、商业设施名称为道路等城市公共设施命名;不得以国内外驰名商标命名地名等。

第五,对地名更名、注销原则进行了明确,要求“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标准地名确定后无特殊理由两年内不得更名”。“经注销的原标准地名在两年之内不得用于同类的其他地名。” 第六,明确禁止有偿命名。从实际操作层面看,有偿命名失败案例较多。深圳一直没有开展过地名有偿命名,因此依据《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在《地名办法》中明确禁止有偿命名。

(六)明确了地名标志的设置人、设置时间及经费来源 为将地名标志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地名办法》第六章对地名标志设置的责任人、设置位置、设置时间及经费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规定。在责任人方面,规定道路交通设施标识牌及指示牌,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设置、维护和管理;门楼牌由公安部门负责设置;建筑物(群)地名标志,建设单位或物业管理部门自行设置、维护和管理;在设置时间方面,考虑到单纯依靠批后监管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办法中要求地名标志应当在规划验收前设置,通过将管理环节前置,达到节省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六、与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的不同

《地名办法》对《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内容没有原则性的突破,主要是对《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深化,如对地名规划编制内容及审批程序、地名命名规则等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规定。《地名办法》第八章法律责任一章主要依据《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在其设置的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辐度范围内进行了规定。

《地名办法》与《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主管部门和管理程序的设置不同,《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地名办法》中明确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为地名主管部门。《地名办法》第四章地名的申报审批程序的规定与《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不尽一致,主要是按照大部制改革后,各部门的地名管理职能及深圳市的地名管理体制现状进行的规定,同时利用地名主管部门设在规划主管部门的优势,考虑了地名管理的介入时点与规划许可程序的结合。

专此说明。

下载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送审稿节选)(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送审稿节选)(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

    深圳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及依据) 为保证保健食品安全,严格监管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及保健食......

    深圳市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办法

    深圳市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保障妇女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卫......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

    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附件: 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实施办法(2012年修订稿) (共5项) 编号 行政许可事项 01 开办药品零售企业 02 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 03 药品行业从业人员上岗 04 药品进口通......

    深圳市现代有轨电车管理办法(试行)(送审稿)介绍(5篇)

    附件1 深圳市现代有轨电车管理办法(试行) (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现代有轨电车管理,保障现代有轨电车安全运营,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

    西安市《药品经营许可证(零售)》管理办法

    西安市《药品经营许可证(零售)》管理办法 发布机构:市食品药监局发布时间: 2013-09-13 索 引 号: 726306594/2013-00780427 关 键 字:法规主题分类: 其他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

    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管理办法

    常德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管理,确保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切实履行职责,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根据......

    重庆市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

    重庆市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