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学2013年专业科目学习作业答案
药学2013年专业科目初级职称学员作业
姓名:工作单位:
思考题:
1.简述F类(familial)反应。
答:F类(familial)反应:即家庭性反应,某些不良反应仅发生在那些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代谢障碍的敏感个体中。一些较常见的家庭性障碍有苯丙酮酸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1酯酶抑制剂缺陷,卟啉症和镰状细胞性贫血。此类反应不可混淆于人体对某种药物代谢能力的正常差异而发生的反应。
2.简述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
答:药物不良反应程度一般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
轻度不良反应:指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需治疗。中度不良反应:指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中度损害。重度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3.简述药物基因组学。
答: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是研究人类基因变异和药物反应的关系,利用基因组学信息解答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反应存在差异的原因。
4.简述药源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答:药源性疾病的治疗原则:若怀疑出现的疾病是由药物所引起、而又不能确定为某种药物时,首先是停止应用的所有药物。这样不但可能及时制止药物继续损害机体,而且有助于诊断。停药后,临床症状减轻或缓解常可提示疾病为药源性。此后根据病情采取治疗对策。由于药源性疾病多有自限性特点,停药后无需特殊处理,待药物自体内消除后,可以缓解。症状严重时须进行对症治疗,如致病药物很明确,可选用特异性拮抗剂。若是药物变态反应,应将致病药物告知病人,防止日后再度发生。
第二篇:药学2014年专业科目初级职称学员作业
药学2014年专业科目初级职称学员作业
姓名:工作单位:
思考题:
1.抗菌药物规范性点评标准?
答:抗菌药物规范性点评标准:
1.医师越权使用抗菌药物的。
2.药品名称、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3.药品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4.未在病程记录中对抗菌药物变更原因进行说明的。
【点评细则】
1.医师越权使用抗菌药物的。
(1)非特殊情况下,医师开具的药物超出授予的处方权范围。
1)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经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处方: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处方:非限制、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处方:非限制、限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2)特殊情况下,医师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未记录用药指征或补办相关手续。
1)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2)紧急情况下,医师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仅限于1天用量。
2.药品名称、单位、剂量、规格、数量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1)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即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也可以使用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
(2)药品单位:应与所用药品的包装类型一致,如: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
(3)药品剂量:应以阿拉伯数字书写,使用法定剂量单位表示。
(4)剂量规格:重量单位以克(g)为单位时,克(g)可以省略,直接写成0.1、0.5即可,其它单位必须写明。
(5)包装规格:依药品包装,但不宜写“一瓶、一盒”。
(6)药品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1)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2)用法、用量必须明确、具体。
4.未在病程记录中对抗菌药物变更原因进行说明的。
疾病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变更应有据可循,病程记录中应注明变更原因。
2.超药品说明用药的原则?
答:超药品说明用药的原则
1.用药目的是否仅仅是为了患者利益,而不是试验、研究,或其他关乎医生自身利益的使用。
2.在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无合理的可替代药品和疗法。但必须充分考虑,必须保证病人获得的利益大于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该用法是最佳方案。
3.有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
4.必须病人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3.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和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时应双人核对后给药。
4.药剂科应制定A级高危药品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临床科室应参照执行。超出法定给药途径的处方和医嘱须主管药师以上药学
专业人员审核批准,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4.什么是慢病管理?
答:慢病管理是指联合专业的临床医生、临床药师及护理人员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目前,已经证实慢病管理的科学模式应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慢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健康服务,同时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传播医药卫生知识为慢病患者或家属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指导、用药指导以及人文关怀。目前在各种政策规定目前在各种政策规定和实验研究中慢病的管理对象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据2010年WHO报道,2005年由慢性病导致全球大约3500万人死亡,占全部死亡的60%,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慢性病通常病程较长,晚期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慢病管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降低医疗费用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世纪90年代,由于中国公共卫生资源有限,人体健康受到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复杂因素的影响,只有在以科学证据为基
础综合考虑资源约束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才能实现提供最佳服务的目的[3]。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共卫生实践同样需要“循证”。
(2)慢病管理的模式。
目前,在国外对于慢病的管理大多采用慢病照护模式(Chronic Care Model, CCM)。该模式是在病人、医务工作者人员和医疗政策共同干预的基础上提出的组织模式。其更有利于医生、护士、药师等成员的相互协作,帮助患者制定相应的慢病管理计划,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中国慢病管理发展过程中循证药学的初步应用启示。①循证药学应用的广泛前景。
②当前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已经出现循证药学的影子。
③国外循证成果直接应用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第三篇:药学2013年专业科目
在本学习中,不但让我首先明白了医疗损害及责任认定的的概念、医疗损害的基本类型、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以及医疗损害责任的举证原则和免责事由。
其次,也让我知晓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概念、鉴定程序、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概念、鉴定程序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从临床和法律两个角度,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遇到问题时,我知晓了医疗纠纷如何防范与处理。
最后,还学习了医疗责任保险的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医疗责任保险的概念、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构建医疗责任保险的意义;目前,国外医疗责任保险的相关法律规定的现状。
对于药源性疾病应以预防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发生率,一旦发生则需要准确诊断及时处理,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药源性疾病诊断的关键是要确定临床表现与可疑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确定有时十分困难,因此用药时间与发病时间的关系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生化检验等资料是诊断的依据。对疑为药源性疾病的病例要有详细的记录。因为发生的不良反应并非某一种药物所独有,许多药物均可引起,而且被怀疑的药物常常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此外,药物反应与所患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时难以区分。在诊断中要考虑排除药物以外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假象。也可采用“除激发”与“再激发”方法来确定,即停药可使疾病停止发展;再次用药又可使疾病再发。但再激发可能给病人带来危险,应慎用。
第四篇:2012药学导论一次作业答案
《药学导论》一次作业答案
(2012.2)
填空题目答案
1.中国古代春秋时期最早有药物记载的书籍为 《 诗经 》 ;《神农本草经》出现于
汉 代(朝代),公元元年 时期;《伤寒杂病论》为 东汉 年代,张仲景 所著(人名);中国古代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为《雷公泡炙论》,著于
南北朝时期 时期。
2.17—18世纪药剂师在药房开展研究工作,已经发现了多种化学药品
(至少列举三种):铅、铁、硫酸铜、砷等;硫酸钠——芒硝,酒石酸、尿酸、草酸、乳酸、苹果酸、五倍子酸等一系列有机酸,3.纵观20世纪100年来药物的发展,药物发展呈现三次重心转移和飞跃。
第一次为 时期(年代),标志药物为、等,主要治疗 疾病。
第一次是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药物的发展重心是针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这一次飞跃是以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生产使用为标志的。
4.疾病的致病因素分为四类:外在因素、内在因素、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因素。外界因素包括: ①生物因素 ②物理因素 ③化学因素 ④营养因素
5.知识产权是指包括著作权、、、、、、商号、等科学技术成果权在内的一类民事权利的统称。知识产权:是指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商业秘密、商号、地理标记等科学技术成果权在内的一类民事权利的统称。
定义与概念题
健康 生命质量 基因工程 受体 细胞工程 酶工程
定义与概念题目答案
1.[健康] 广义的健康概念(WHO):“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个体在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2.[生命质量]
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生活标准,以及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主观感受和综合满意度。
3.[基因工程]
指将体外非同源DNA重组,通过载体使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的质粒中表达,生产所需药品的一种技术。宿主细胞首选是原核或真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细菌质粒存在于微生物细胞内,具有遗传表达特性。
4.[受体]少数激素类受体在细胞浆内,大多数受体嵌在细胞膜上。它可以识别能与之结合的底物,一旦与底物结合后,就会启动细胞功能性的变化,如开启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或者激活特殊的酶,从而导致细胞生理变化产生效应。
5.[细胞工程] 利用细胞融合或体外杂交方法,使非同源基因组与不同细胞质共存一体,有计划地保存、改变和创造细胞遗传物质。细胞工程应用最广泛者为——单克隆抗体、药用的杂交瘤细胞株、单抗疫苗、抗诊断试剂、主动靶向肿瘤细胞的“生物导弹”。
6.[酶工程]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或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艺过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它包括酶的固定化、细胞的固定化、酶的修饰改造及酶反应器的设计等技术。
简述题
1.迄今为止,有哪些传染病已经被药物成功控制? 2.简述药物发展的社会化特征。3.简述药品的特殊性。
4.20世纪未,我国提出医药产业要实施五大战略性转变,简述其内容。5.简述合理药物设计的靶点类型。
6.列举心脑血管药物的三大作用靶点及代表性药物。
简述题答案
1.有哪些传染病已经被药物成功控制?
答:被药物控制的各类烈性传染病:
细菌性感染:鼠疫、伤寒、百日咳、脑膜炎、炭疽杆菌、新生儿破伤风、白喉、猩红热、结核病、麻风病、痢疾;
螺旋体感染:梅毒、钩端螺旋体、幽门螺旋杆菌(消化系统溃疡)等。2.简述药物发展的社会化特征。
答:医药成为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技术和产业、医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高效益。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GDP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近期世界各国和地区选择的战略技术和产业。药学成为一种社会事业,医药学发展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国家和社会力量的加入 重视医药是各国政府的职责之一。3.简述药品的特殊性。
答: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特殊的性质,特殊的用途,特殊的时效性,特殊的消费方式,特殊的质量要求。(以上每点均需要考生展开举例说明)
4.20世纪未,我国提出医药产业要实施五大战略性转变,简述其内容。
答:1998年国家医药主管部门提出医药产业要实施五大战略性转变 1)新药开发从仿制向创新并举;2)市场结构从单纯国内市场向国际并举;3)工业结构从单纯原料药生产向原料药和制剂并举;4)技术结构从单纯合成制药向合成制药与生物制药并举;5)企业规模结构从分散向集中。5.简述合理药物设计的靶点类型。
(1)以受体为设计靶点,导致了几百种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的受体新药问世。其中绝大多数是GPCR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如治疗高血压的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洛沙坦等,中枢镇痛的阿片κ受体激动剂丁丙诺啡等,抗过敏性哮喘的白三烯LT受体拮抗剂普仑司特等,以及抗胃溃疡的组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等。
(2)以酶为设计靶点。抗肿瘤药物中的芳构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中的环氧酶-2(COX-2)抑制剂,调节血脂药物HMG-CoA抑制剂,降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肾素抑制剂、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中的5α-还原酶抑制剂等。其中,一氧化氮(NO)以及有关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的研究,已是近年来生物医学和药学研究的前沿之一。
(3)以离子通道为设计靶点,离子通道类似于活化酶,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根据病变的离子通道使离子流动异常,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可以用药物进行调控。如阻断Na+通道的河豚毒素,引起Na+通道开启的海葵毒素等。Na+通道阻断剂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利多卡因、美西律等。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的药物,如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等1,4-二氢吡啶类Ca2+拮抗剂,以及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K+通道的拮抗剂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Cromakalin、Nicorandil等K+通道激活剂,用于高血压、心绞痛的治疗。
(4)以核酸为靶点。以已知的抗肿瘤药物为先导,以DNA为靶点设计新的抗癌药物和寻找抗衡致病因子的新药抗真菌药物等。
6.列举心脑血管药物的三大作用靶点,作用原理及代表性药物。
以普萘洛尔为代表的-受体阻滞剂,以维拉帕米为代表的钙拮抗剂,80~90年代成功地从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研究出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
β受体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窦房节的自律性,减慢心率;也能降低心房内的传导组织及浦氏纤维的自律性并减慢传导;能抑制房室节,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
Ca2+通道阻滞药的共同作用是阻滞Ca2+的内流,从而调节Ca2+参与的细胞过程。如维拉帕米,抑制Ca2+内流,降低窦房节和房室节4相坡度,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氧耗。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别是兼有冠心病、高血压的心律失常患者。
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该系统中的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平降低,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适用于原发性及肾性高血压。
论述题(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并谈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1.简述中国古代名医孙思邈的医德思想,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2.何谓老年社会?谈谈老年社会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影响和挑战。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试从全社会角度,结合中国国情谈谈如何有效控制艾滋病?
论述题(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并谈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1、简述中国古代名医孙思邈的医德思想,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第一段:全面叙述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第二段:结合其中一点,自身最有感触的一二点,展开叙述。
2、何谓老年社会?谈谈老年社会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影响和挑战。
答:如果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超过 7%,或者14岁以下人口少于30%,老年性国家或地区。一些与老年相关的疾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痛风、糖尿病等)、老年性痴呆等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将呈上升趋势,给
医学、药学带来挑战,目前疾病机理尚不明确,特效药物不多。(需要考生展开)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试从全社会角度,结合中国国情谈谈如何有效控制艾滋病?
答: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三种途径传播。
有效控制艾滋病措施
1)加强宣传,充分认识病因,危害,防止高危人群继续感染; 2)加强药物研究,提高医学治疗效率;
3)对血站供血血源、同性恋、吸毒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政府加大投入,集社会全部力量预防。4)考生展开并补充
第五篇:护理学2013年专业科目作业
护理学2013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姓名:工作单位:
思考题:
1.简述护理风险的特点。
护理风险的特点主要有风险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风险的累积性、风险的情感性和风险的难以归因性[13]。
1.风险的多样性。
是由于疾病的多样性造成的,它导致护理服务的内容涉及上百种药物、数十项技术操作程序和各种规章制度,而且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征不一样,在入院和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这就是护理风险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2.风险的累积性。
是指护理风险是多种风险事件累积的结果,患者方提起医疗争议或诉讼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打个比方说一个患者住院时,在办理入院手续可能就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不满意,然后在治疗过程中询问医护人员的时候,医护人员态度也很差,如果最后医疗结局低于期望值,甚至出现了差错,所有这些不满累加在一起可能就促使患方提起争议。
3.风险的情感性。
是指如果患者及家属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关怀,那么不管医疗处理有没有问题,他们在情感上的不满仍然可能会导致他们提起医疗诉讼。
4.风险的难以归因性。
是指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是由多专业、多部门、多名医护人员沟通协作完成的,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往往是多个环节共同造成的,即护理风险的后果和医疗护理服务技术措施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往往是很难分清的。
2.简述护理操作前的评估。
(1)一般风险:所有操作都将面临的风险(无菌技术、查对制度
等)。
(2)具体操作的风险:全面评估操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熟练应急预案。
(3)针对具体患者的特殊风险:是否准确预测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掌握程度。
3.简述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一)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概念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就是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为下一个周期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决策。
(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
评价风险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其是否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效益比值等于因釆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而减少的风险损失除以因采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如果效益比值小于1,则该种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如果效益比值大于1,则该种风险处理方案可取[34]。
4.简述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1.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2.及时通报其它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
3.学习护理缺陷(差错)类别。
4.组织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分析学习。
学习体会:
一、学习本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
近年来,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我们知道,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如何保证安全护理,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在护理的管理方面,护理质量是护理
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我们应正确认识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它既有客观决定因素,又有可控制的一面。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能够靠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让病人满意,也能更好地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
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您对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一)护理风险管理概念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的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14]。
(二)护理风险管理现状
美国医疗风险管理机构曾经做过关于护理风险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医疗护理各个环节的风险所在能够被我们全面掌握,那么风险的发生率就会大大下降。这个发现让当时的医院管理者感到振奋,并且开始加大了护理风险细分的相关研究。但是在我国国内,由于医院管理者多为医学专业出身,大多数注重于医院效益和工作效率方面管理,而对风险意识不强,脑海中没有风险管理的概念。因此我国的风险管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没有系统的调查研究,而且更为细分的护理风险管理更是薄弱环节,相关的护理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都是空白,而且医疗方面的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在组织机构中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有效风险管理组织[15]。在此环境下工作的护士由于没有外在的约束机制和培训教育,对于潜在的、无形的护理风险熟视无睹,重视不够,极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三)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包括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的评估、护理风险的处理技术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也是整个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识别,可以防患于未然,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通过不断地培训,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面临的新风险,时常在风险出现前警钟长鸣,降低风险的发生。同时,也便于管理者制定详细、周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全面的管理控制。
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二个环节是护理风险评估,它是将护理风险识别所识别出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与描述,其中的测定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程度是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可进一步根据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和损失程度判断其属于可预防性护理风险和不可预防性风险,为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19]。
对护理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包括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确定危险等级,为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护理风险衡量与评价,使护理管理者关注发生于各个环节的护理风险,尤其是发生概率高、损失程度重的护理风险更要在管理监控过程中严格防范,从而降低医院的经济赔偿损失。
护理风险处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处理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主要包括风险预防和风险处置两方面的内容。
风险预防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基础上,对风险事件出现前采取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和管理,可以使临床护理人员时刻提高警惕,降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医院根据医院的大小、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制定了各自的临床督导和审核制度,如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等各种管理方法。
风险处置包括风险滞留和风险转移两种方式。风险滞留是指将风
险损失的承担责任保留在机构内部,是医疗机构传统应对医疗风险的办法。随着医疗赔偿金额的增加,单纯靠风险滞留会给医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机构,是最常见的风险处理方式。如购买医疗风险保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都开展了医疗风险保险业务。一般都由医疗机构或医师协会向保险公司购买医疗风险保险,一旦发生风险,经法庭判决经济赔偿后,由保险公司出面负责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