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文章标题: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经济、法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
帜,使之成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基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总体思路在于:在教育中树立、在熏陶中培养、在实践中养成、在管理中规范。当前,贯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至少要在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在广泛宣传、深入普及上下工夫。要把贯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前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来抓,广泛宣传普及“八荣八耻”的重要意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结合江汉区今年开展的“讲礼仪,做文明江汉人”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广泛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为促进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江汉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收集“八荣八耻”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突出示范效应。二是要在营造舆论氛围上下工夫。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体宣传“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宣传贯彻“八荣八耻”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通过江汉论坛、社区居民论坛、百姓说事等形式发动群众参与讨论,使“八荣八耻”深入人心。通过街道社区宾馆、商店、广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设立标语牌、设置公益广告广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要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创造活动上下工夫,把“讲礼仪,做文明江汉人”教育实践活动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四要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中贯彻坚持“八荣八耻”导向上下工夫,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内容纳入文化作品创作中。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第二篇: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价值判断日益呈现多元倾向,导致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道德判断力和荣辱观日益模
糊,是非观念含混不清。在这样的道德文化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价值标尺与精神导引。作为一名教师、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份子,我们应该首先行动起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我院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就如何在我院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宣传活动的问题,我谈几点意见: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提高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贯彻
一是号召和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讨论。要求我们的教职工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做学习的表率和模范。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师生,感动社会。三是学院各部门要加紧研究制订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计划。做到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细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步骤,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
二、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三入”工作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能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有关专业课、基础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三、抓好环境育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导向,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家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内涵,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动力,不断优化校园人文、自然环境,突出高品位,注重管理和积累,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抓好师德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把提高师德水平作为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前提,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我们广大教师要坚持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道德修养,严谨治学、以德施教,以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学问教育学生。要严格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直接面对大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五、加强工作研究,注重教育实效,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研究和探索,深入研究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识水平结合起来,做到既要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也要教会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防止“一刀切”、笼统化,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特别是围绕当前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深入开展。
第三篇:将党性教育始终贯穿于党校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将党性教育始终贯穿于党校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摘 要: 党性教育是党校主体班培训的必修课。是通过一系列党性教育课程与活动,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跟境界。
关键词:党性教育 党校教育 培训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140-01
一、充分认识党校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的重要责任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阶级性、群众性、先进性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是事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党校作为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在以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性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所需的各种知识的教育培训,重点抓好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所需知识的教育培训;致力于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点开展忠于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工作,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拒腐防变的教育”。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构成了党校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本教学模块,其中理论教育是根本.党性教育是关键。
二、高度重视当前党校在党性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校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及开展党性教育工作,创造了许多有效作法,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是,不能不看到,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比,与多元价值体系下党员干部活跃的思维、动态的思想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
三、对党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
一些党校不能深刻理解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的辩证关系,把理论教育等同于党性教育,认为开设了政治理论课程就是加强了党性教育;一些党校在各种专题培训班的内容安排上,缺乏对党性教育的系统安排,统筹兼顾不够,、专业特殊等,重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忽视党性教育;一些党校对党性教育的重视停留在口头上,提要求多,制定详细规划、明确具体措施少,抓得不够实、不够有效;一些党校教育理念保守,培训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主动开展党性教育的动力不足、保障不力;还有的党校对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党性作为党员干部的内在品质,属于思想观念范畴,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连,受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其形成需要―个长期学习和实践锻炼过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决定了党性教育是党性养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党性教育需要知识教育但是不能等同于知识教育,党性教育有其共性却也因人而异,党性教育可以形式多样但深入难、见效慢。因此,党性教育是一个复杂工程,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把握其规律性。
四、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的对策措施
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鲜明特色和优势。突出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是党校教学之魂,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重要体现。在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考验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党校要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党校教学中,把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党性教育针对性
党校教学管理的特点,是把党校教育和学员管理相结合,通过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实现对学员的党性教育,促进学员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实现这个目的,既靠学校加强管理,也靠学员自觉修养锻炼。但是,必须解决党性教育与学员管理的有机结合问题。怎样结合需要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尤其要通过制定和完善党性教育的具体措施和制度规范实施严格管理。
2.严格标准和要求
党校要把增强党性修养贯穿于党校教育和学员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学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作为党性修养的中心,把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新一代政治家的目标作为增强党性修养的主要任务来贯彻执行,使学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胸怀大局,脚踏实地,做一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3.强化教育和管理
在党校教育中,要努力做到党校教育与学员自我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普通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制度管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教育来提高学员认识,通过管理来规范学员言行。每个班次可以分成若干个党性教育学习小组,负责党性教育计划的实施,班委会和党支部负责本班党日活动等具体事宜的部署。在增强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党性教育督导和检查,由主管校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定期对学员开展党性教育的情况和成果进行检查和督促。
4.加强考试和考核
加大对学员的考核力度,将学习考核和党性分析总结,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员在扎实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严格的组织生活锻炼。学员要做好自我总结。党小组要开好民主生活会,进行民主评议,对每位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作出实事求是评价。学员管理部门要写好鉴定,将考核的结果填入学员学习档案,按程序报送组织部门,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五、不断加强党性教育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党性教育水平
党性教育的质量水平与党性教育队伍建设有着直接的联系。目前党校的党性教育队伍主要有专职教师队伍、组织员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这三支队伍一方面在党性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党性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也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党性教育需要的问题。因此,要加大队伍建设力度。一是调整充实党史党建专职教师和组织员队伍,要努力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党校素质一流、力量最强的队伍。二是加强专职教师和组织员培训力度,尽量安排专职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定期举办教研人员培训班,组织交流总结开展党性教育的作法和经验。三是积极邀请省内外党建理论和党性教育的有关专家及学者来党校讲学,抓紧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适应党性教育需要的兼职教师队伍。此外,还可通过举办“党性教育论坛”、“党性教育专题研讨会”等形式,组织教研人员深入探讨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并以此促进教学科研―体化,促进党性教育队伍建设。
第四篇:将地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教育论文
所谓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没有反思,就没有未来。前苏联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写教育方面的日记,写随笔和记录。显然这些记录对我们教师而言无疑是无价之宝,他可促使教师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足,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避免再次造成不足及错误。
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是重复,而更应该是教师从更广阔的社会,教育层面及伦理自我意识的觉醒,将教师置身于地理教学的整个情境之中。针对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进行反思,本人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反思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没有创新意识,固原守本,传授知识的形式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教师夸夸其谈,吐沫横飞,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主角。及时传授方法不当或知识传授上有错误,也不接受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课堂上霸气十足,唯我独尊,更不用说给学生创新思维,开展想象的空间了,严重遏制了学生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积极的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是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时的注入新鲜血液,并以此来知道自己的教学实践。
例如前些年,有一次我在讲解“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时,指出“北半球每年的六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23.5度N的纬线)上,此时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大约有十五个小时左右,而夜晚的时间最短,大约为九个小时左右,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因此夏季北半球的气温最高”时,有一名学生忽地站起来说:“地球公转的角度和速度都没有改变,我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昼夜时间长短都应该是一样的。”我当时十分生气地对他说:“不知道就不要瞎说,别调皮捣乱耽误大家时间。”结果这个同学翻着白眼很不服气地坐了下去。从这以后,此学生再无提问的激情。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次失败的教学插曲。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还可以重申北半球6-8月份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这一角度来加以澄清。
2对问题设计的反思
一个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设计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出发点,要立意明确,要以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为根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目的。再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偏差的现象,事后分析原因得知,根本原因在于实施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设计的时间反思。因此,我们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时间是否步调一致,合情合理,这样才能及时地加以调整,从而不断地探索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讲授“地图上的比例尺”时,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比例尺大大小与内容的详略,范围的大小有直接关系,首先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后并回答:(1)要绘制地图内容相同的镇中学和全镇两幅地图。哪幅地图内容详细?哪幅简略?(2)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如何选择比较适宜?学生们用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反思还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反思,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等等。只有反思,才能比较鉴别,才能查漏补缺,也才能得到教学成果的提升,但愿我们能经常地进行反思,正视以往教学过程的成与败,才能更谨慎地走好前面的路。
第五篇: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贪财领导班子的建设之中
文章标题: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贪财领导班子的建设之中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标杆,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开辟了新途径,使教育人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选用人有了更为明晰的标准,管理人有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对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组织部门必须把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落实到教育人、选用人和管理人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倡导者、模范实践者和自觉推动者。
打牢育“德“这个基础
古人云:“德者,事业之基。”知荣明耻是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作风,一种人格力量,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其道德修养的集中体现。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有了好的道德修养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有硬气,做官才有正气;对于组织部门来说,抓好了育“德”这个基础,就抓住了干部素质的核心,就抓住了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首要问题。把育“德”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夯实打牢,首先,要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是道德修养的灵魂。实践证明,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中,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打牢育“德”这个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前提,牢固建立在掌握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不断升华思想境界,防止思想庸俗化。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干部,引导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造主观世界,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纷纭复杂的时代潮流中明辨是非,坚定方向。第二,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干部,引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要使党员干部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就必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思想上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行动上筑起以“八荣”为本、以“八耻”为戒的道德防线。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期任务,作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常抓不懈,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入脑人心,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第三,要坚持抓好党章的学习贯彻,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对于党员来说,党性修养是道德修养的核心,党性品质是道德品质的升华。党章作为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也是陶冶道德情操的有力武器。要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严格对照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质。
打牢育“德”这个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党员干部来说,核心是要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重点要解决好为民、务实、清廉的问题。一要坚持为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始终以服务人民为荣,才能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把官职视为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要坚持务实。只有把诚实守信作为一种“官德”来培育,大力倡导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才能使党员干部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促发展。三要坚持清廉。每一位干部只有把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光荣,把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作为耻辱,才能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把握用“德”这个关键
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明确了干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德”的内涵,为选准人用好人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实践中看,我们在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时,往往对干部的政治标准和能力素质要求多,对资历、学历、年龄等任职条件规定多,而对干部品德修养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干部思想道德考察的内容、程序、方法研究不够,办法不多,导向不力。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选人用人,让知荣辱、明是非的干部有市场,有修养、讲党性的干部有舞台,有道德、口碑好的干部有地位,有利于弘扬一种风气,体现一种政策,树立一面旗帜,展示一种形象,使选人用人工作赢得干部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到选人用人工作中,就是在考察考核干部时,必须更加注重道德品行,把干部践行“八荣八耻”和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既要看大德,也要看小节,不能忽略起码的道德底线;就是在提拔使用干部时,必须把干部的道德修养状况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德行,既要重政绩更要重政德,特别是要重视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政治素质差、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即便再“能干”,也决不能提拔重用。要善于用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人识人,全面地、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干部,把思想政治素质包括践行“八荣八耻”的情况作为干部的本质和主流来看待,增强用“德”的刚性,防止和避免重才轻德的倾向。要把握新时期“德”的科学内涵,将“八荣八耻”细化为“德”的具体标准,体现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规定、环节和程序中去,防止“德”的抽象化和空洞化。组织部门要严格
贯彻党的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积极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以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
抓好管“德"这个保证
加强管理监督,保证各级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保证党的干部健康成长,是人民的利益所在,也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党员干部能否保持心地清净、品行端正、用好权力,关键是看管理监督的保证作用发挥得如何。长期以来,我们对干部思想道德的要求主要是倡导性、原则性、一般性的,监督的刚性不够,督查的力度不够,预防工作不到位,甚至有的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把干部的道德品质看作是个人行为而未加约束。组织部门要从爱护干部出发,对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干部在道德上不越底线、在廉政上不踩红线。要注重对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的全面监督,既要注意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也要注意干部的生活作风和情趣爱好,防止在监督上出现盲区。对那些热衷于灯红酒绿、沉湎于低级趣味的人,要及时进行告诫和处理,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把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加强干部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来抓,督促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及时查摆和解决党性党风、思想道德方面的不足。要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建设,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干部品德监督体系,保证荣辱观建设不流于形式。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贪财领导班子的建设之中》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贪财领导班子的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