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改善行政工作意见
关于改善人事行政工作意见
各办公室、车间、仓库:
人事行政部门是公司生产、生活重要的后勤保障,为了增强人事行政服务意识,提高人事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变被动为主动。经决定从五月二十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由人事行政派部出人员到各部门、车间、仓库、食堂及走访有关员工,虚心听取他们对人事行政工作的意见,主动上门调查,受理人事行政业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提出以下意见:
1、各部门、车间、仓库应按“受理各部门行政业务工作情况登记表”,认真填写,需人事行政部门办理的业务,要求完成时间,部门主管签字,无需人事行政部门办理的工作,应填写无。
2、行政部门受理各部门、车间、仓库、食堂等行政业务工作后,行政主管应根据岗位职责,于当天布置给承办人经办,并按要求的时间积极完成。
3、因特殊情况等其它原因,未能按时完成或无法完成的人事行政业务工作,应向需办部门说明清楚,由行政主管审核,报总助核销。
4、承办人对受理的行政工作,久拖不办或不作为行为的,欢迎员工举报,电话:,为举报者保密,并将举报情况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
附:受理各部门行政业务工作情况登记表。
第二篇:行政调解工作意见
行政调解工作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省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发挥行政调解促和谐、保稳定的积极作用,现就2013年全市行政调解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从源头上减少争议纠纷发生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争议纠纷发生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XX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指标》(川府发〔2013〕14号)的要求。一是要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行使行政权力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整处理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享受法律保护。二是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保证行政决策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决策过错问责机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听取群众意见,凡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三是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规范、公正、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通过改进执法方式,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杜绝执法不当导致新的纠纷。四是要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知情权,减少因政府信息不畅造成的行政争议发生。政府信息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进一步推进办事公开,全面公开社保、医保、低保、就业再就业、计划生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农补贴以及其他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五是要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管理要实现信息化,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职责权限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并及时更新。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时,将行政调解列为重要培训内容。
二、进一步运用法治思维、营造法治环境,把握好行政调解的范围和基础
进一步运用法治思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市、区市县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科学界定本部门行政调解范围,依法明确应当调解、可以调解和禁止调解的行政争议纠纷的具体范围并予以公开。对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调解事项,要严格依法调解。对于行政不合理案件,行政不作为案件,行政行为存在瑕疵的案件,法律、法规不完善或相互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案件,历史遗留导致证据无法查明的案件,法律关系复杂或影响重大的案件,可以探索纳入行政调解范围。对于因抽象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因行政许可、征收、确认或禁止性、标准性规定而产生的行政争议,因生效文书引起的行政争议,有关机关正在处理的行政争议等,可以暂不纳入行政调解范围。对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调解的民事纠纷,要积极主动调解;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但政策允许调解的与行政管理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民事纠纷,要结合有关法治原则,大胆探索调解的具体范围,把握不准的,要及时组织研究。行政调解要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依法进行,不能突破法律底线,要处理好合法与合理、国家与个人、经济发展与依法行政之间的关系。
三、进一步推进行政调解规范化建设
(一)切实加强行政调解组织体系规范化建设。市、区市县、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区市县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健全完善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作为行政调解工作第一责任人,要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基层行政调解机构建设,加强人员配备,做到“有人办事、有机构办事、有条件办事”。抓好市、县、乡三级直接面向群众的一线调解窗口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争议纠纷的化解处理。
(二)切实加强行政调解制度规范化建设。各行政执法部门尤其是行政调解任务重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纠纷层级管理、矛盾全程防控、行政调解与其他调解对接、责任追究、信息案例报送、统计和档案管理等方面制度;完善行政调解工作规则;规范行政调解申请、受理、调查、听证、调解实施、达成协议、协议履行回访和未达成调解协议的争议纠纷善后处理等各环节行为;明确时限要求;规范行政调解文书,确保行政调解行为规范化。
(三)切实加强行政调解队伍规范化建设。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配备2名以上行政调解员,着力培育行业首席调解员、金牌调解员。市、区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要完善行政调解员信息库,加大调解人员培训力度,切实开展评选行政调解专家、行政调解能手、星级调解员、类型化纠纷首席调解员活动。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使行政调解员达到“四懂”(懂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懂调解技巧)、“四会”(会预防、会调查、会调解、会制作调解文书),切实提高调解水平和技能。
(四)切实加强行政调解室规范化建设。行政调解任务重的行政执法部门,按要求设立行政调解室,悬挂行政调解标志,上墙公示行政调解范围、原则和当事人权利义务、调解员职责和纪律,以及体现和谐、和解、和气理念的温馨用语等内容,营造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完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
(一)完善争议纠纷处理衔接联动机制。市、区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要求,切实规范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的对接以及检调对接机制,重点是规范运行程序和操作办法,实现有效、无缝对接,形成调解处理争议纠纷的合力。
(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每季度要开展一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社会敏感期、特殊时期要开展专项排查。要采取普遍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排查出来的争议、纠纷,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按照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化解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认真制定方案,及时进行调解,防止矛盾激化。对具有普遍性的争议、纠纷,有针对性地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和执法工作方式,有效预防和减少争议、纠纷发生。对社会影响较大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重大复杂的争议、纠纷,及时按程序报告。
(三)完善矛盾纠纷层级管理机制。根据争议、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难易程度、区域人数、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参照《XX市社会矛盾化解层级管理办法》,将争议、纠纷确定为三个风险等级,Ⅲ级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行政执法部门组织调解,Ⅱ级由区市县政府或市级行政执法部门组织调解,Ⅰ级由市政府行政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
(四)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市政府把行政调解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纳入区市县政府和市级部门绩效考核内容,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进行考核。各区市县政府要把行政调解工作纳入县级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绩效考核内容。市级部门要把行政调解纳入内设机构、下级行政执法部门绩效考核内容,进行严格考核,确保行政调解工作落实到位。对因不履行行政调解工作职责、不作为或暴力执法等引起群体性事件、重大网络舆情事件、重大集访信访案件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市、区县市要把行政调解工作经费、调解员工作补贴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开展行政调解工作所需要的场所、设施设备,确保行政调解工作顺利开展。政府各部门要切实保障行政调解工作经费,保证调解员个人补贴落实到位。要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行政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建立健全专业调解工作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掌握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新趋势和行政调解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部门工作领域内的矛盾纠纷专业调解机制和制度。国土、住建、农业、环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公安、工商、教育、城市管理等部门,要切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打造专业调解队伍,推动专业调解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篇:行政调解工作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省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发挥行政调解促和谐、保稳定的积极作用,现就2013年全市行政调解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从源头上减少争议纠纷发生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争议纠纷发生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XX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指标》(川府发〔2013〕14号)的要求。一是要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行使行政权力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整处理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享受法律保护。二是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保证行政决策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决策过错问责机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听取群众意见,凡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三是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规范、公正、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通过改进执法方式,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杜绝执法不当导致新的纠纷。四是要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知情权,减少因政府信息不畅造成的行政争议发生。政府信息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进一步推进办事公开,全面公开社保、医保、低保、就业再就业、计划生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农补贴以及其他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五是要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管理要实现信息化,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职责权限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并及时更新。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时,将行政调解列为重要培训内容。
二、进一步运用法治思维、营造法治环境,把握好行政调解的范围和基础
进一步运用法治思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市、区市县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科学界定本部门行政调解范围,依法明确应当调解、可以调解和禁止调解的行政争议纠纷的具体范围并予以公开。对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调解事项,要严格依法调解。对于行政不合理案件,行政不作为案件,行政行为存在瑕疵的案件,法律、法规不完善或相互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案件,历史遗留导致证据无法查明的案件,法律关系复杂或影响重大的案件,可以探索纳入行政调解范围。对于因抽象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因行政许可、征收、确认或禁止性、标准性规定而产生的行政争议,因生效文书引起的行政争议,有关机关正在处理的行政争议等,可以暂不纳入行政调解范围。对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调解的民事纠纷,要积极主动调解;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但政策允许调解的与行政管理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民事纠纷,要结合有关法治原则,大胆探索调解的具体范围,把握不准的,要及时组织研究。行政调解要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依法进行,不能突破法律底线,要处理好合法与合理、国家与个人、经济发展与依法行政之间的关系。
三、进一步推进行政调解规范化建设
(一)切实加强行政调解组织体系规范化建设。市、区市县、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区市县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健全完善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作为行政调解工作第一责任人,要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基层行政调解机构建设,加强人员配备,做到“有人办事、有机构办事、有条件办事”。抓好市、县、乡三级直接面向群众的一线调解窗口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争议纠纷的化解处理。
(二)切实加强行政调解制度规范化建设。各行政执法部门尤其是行政调解任务重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纠纷层级管理、矛盾全程防控、行政调解与其他调解对接、责任追究、信息案例报送、统计和档案管理等方面制度;完善行政调解工作规则;规范行政调解申请、受理、调查、听证、调解实施、达成协议、协议履行回访和未达成调解协议的争议纠纷善后处理等各环节行为;明确时限要求;规范行政调解文书,确保行政调解行为规范化。
(三)切实加强行政调解队伍规范化建设。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配备2名以上行政调解员,着力培育行业首席调解员、金牌调解员。市、区市县政府法制
机构要完善行政调解员信息库,加大调解人员培训力度,切实开展评选行政调解专家、行政调解能手、星级调解员、类型化纠纷首席调解员活动。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使行政调解员达到“四懂”(懂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懂调解技巧)、“四会”(会预防、会调查、会调解、会制作调解文书),切实提高调解水平和技能。
(四)切实加强行政调解室规范化建设。行政调解任务重的行政执法部门,按要求设立行政调解室,悬挂行政调解标志,上墙公示行政调解范围、原则和当事人权利义务、调解员职责和纪律,以及体现和谐、和解、和气理念的温馨用语等内容,营造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完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
(一)完善争议纠纷处理衔接联动机制。市、区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要求,切实规范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的对接以及检调对接机制,重点是规范运行程序和操作办法,实现有效、无缝对接,形成调解处理争议纠纷的合力。
(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每季度要开展一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社会敏感期、特殊时期要开展专项排查。要采取普遍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排查出来的争议、纠纷,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按照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化解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认真制定方案,及时进行调解,防止矛盾激化。对具有普遍性的争议、纠纷,有针对性地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和执法工作方式,有效预防和减少争议、纠纷发生。对社会影响较大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重大复杂的争议、纠纷,及时按程序报告。
(三)完善矛盾纠纷层级管理机制。根据争议、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难易程度、区域人数、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参照《XX市社会矛盾化解层级管理办法》,将争议、纠纷确定为三个风险等级,Ⅲ级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行政执法部门组织调解,Ⅱ级由区市县政府或市级行政执法部门组织调解,Ⅰ级由市政府行政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
(四)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市政府把行政调解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纳入区市县政府和市级部门绩效考核内容,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进行考核。各区市县政府要把行政调解工作纳入县级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绩效考核内容。市级部门要把行政调解纳入内设机构、下级行政执法部门绩效考核内容,进行严格考核,确保行政调解工作落实到位。对因不履行行政调解工作职责、不作为或暴力执法等引起群体性事件、重大网络舆情事件、重大集访信访案件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市、区县市要把行政调解工作经费、调解员工作补贴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开展行政调解工作所需要的场所、设施设备,确保行政调解工作顺利开展。政府各部门要切实保障行政调解工作经费,保证调解员个人补贴落实到位。要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行政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建立健全专业调解工作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掌握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新趋势和行政调解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部门工作领域内的矛盾纠纷专业调解机制和制度。国土、住建、农业、环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公安、工商、教育、城市管理等部门,要切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打造专业调解队伍,推动专业调解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2012年司法行政工作意见
中江县司法局富兴司法所
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意见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五年,司法所要积极推进各项司法行政工作,开展“三大主题”活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作风转变年”、“建设四川丘区强县”、“一心、两极、促统筹”的战略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县司法局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为地方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建设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普法工作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六五”普法的规划实施年。今年的普法工作主要是按照“六五”普法五年规划落实各项工作。
(一)做好普法队伍的建设工作,对全镇28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的调解员及普法骨干进行培训;
(二)针对干部职工、青少年及农民群众等重点对象的不同特点,创新法制宣传形式;
(三)在机关单位广泛开展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活动,提高政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
(四)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形式新颖和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
活动,从小培养具有法制观念的意识;
(五)要积极开展“法律六进”、“送法进村社、送法进社区” 活动,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二、人民调解工作
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守好维稳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探寻各种在新形势下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争取把各种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阶段。
(一)继续抓好基层调解建设,进一步健全各项调解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二)在队伍建设方面,严格把好调解队伍人员关。“做到哪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委员会”,建设一支懂法、知法、执法、守法的调解队伍;
(三)做好调解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三农问题和涉及民生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做到照章办事;
(四)要注重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每月排查一次纠纷、重大疑难纠纷,司法所要积极协调解决,力争做到“小纠纷不出社,大纠纷不出村,疑难复杂纠纷不出镇”,调解率争取达到100%,成功率达到95%以上。
三、安置帮教工作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事关基层社会稳定大局,按照“积极稳妥、依法规范、协调配合、质量为本”的原则,完善机
构,健全制度,积极开展工作,在社会及就业形势等不利因素的环境下,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各村、居委会今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率要达到 100%,帮教率达到100%,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
(二)坚持安置帮教“四落实”,切实减少脱管和失控现象。
1.对刑释解教人员做好登记造册、建卡工作;
2.做好衔接落实、帮教落实、措施落实、管控落实工作;
3.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
四、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工作是国家关注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体现之一,也 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继续把法律援助作为亮点工作来抓,切实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为农民工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这既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富兴的长远要求,也是加快发展富兴经济的紧急需要;
(二)健全制度,规范动作。律援助工作要结合实际,建立农民工案件专项登记,重大案件报告制,法律援助案件跟踪制,做到“哪里有—农民工,哪里就有—法律援助”,把“牵手农民工,援助在身边”的实践活动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三)落实责任,加强领导。镇、村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注重合理分配资源,精心组织活动的开展,完善法律援助联络员和
联络点的工作职责,将普法、人民调解及法律援助工作结合起来,巩固工作成果,以维权案例的影响,协助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法律武器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社区矫正工作
(一)对全镇监管对象进行教育帮教,促使矫正人员能认罪伏法,早日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走上正轨;
(二)每季度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一次学习和一次劳动;
(三)每两个季度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一次谈话。
中江县司法局富兴司法所二0一二年三月
第五篇:行政人事工作改善计划
关于公司人事行政工作改善计划
人事行政是公司运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管理的目的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降低企业用工风险,二是减少企业对人的依赖。人事行政管理是公司内各部门的纽带,也是公司内各部门良好运行的润滑剂。人事行政工作指导着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工作态度的走向。
公司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对于公司的良好运行和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缺失也将对公司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管理是一个长久以来不断变革的科学课题,公司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大中小企业都在不断思索和尝试如何更好的改进管理方法,而人事行政管理至少要肩负50%——70%的责任。
高中低层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是一个团队成功的首要因素:
高层领导:
选择合适的干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制定企业文化,身先力行推行; 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愿景; 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层管理人员:
根据公司制定的发展战略和总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和人力需求准备,分解成为每工作指标,每月工作指标,每周工作指标,每天的指标。
选择合适的干部;
推行企业文化的实施和宣导; 打造提升团队战斗力。
基层管理人员:
根据中层管理人员要求,计划项目完成计划,确保完成项目任务。根据中层管理人员要求,推行企业文化的宣导和执行; 根据中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对基层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教育; 渐进完善成本、品质、交期、项目管理相关工作。
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要对公司的企业文化走向负主要全部责任,公司现阶段高层和中层暂时无法完全划分作业和工作跟进内容,但对于各部门的工作推动是刻不容缓的,现对于相关人事行政工作改善项目做如下分类:
发现的问题:人事行政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行政检查管理,人事考勤,薪酬管理,绩效,培训、入职,离职、休假、异动、晋升、车辆、等需尽快完善。
一、公司企业文化的问题点
团队凝聚力不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强,员工活动较枯燥。改善方法:
1、根据公司对员工的要求进行需求调查,了解员工的需求并进行综合意见进行评估;
2、根据公司现有的活动向大家宣导活动组织的目的,并定期进行比赛;
3、为了增强企业对团队的凝聚力的体现,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组织团队比赛,体现一个团队的团队精神;
4、为了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每月组织员工关怀日。
二、人员招聘管理问题点
公司在人员招聘方面流程不清晰,导致公司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且人才流失量较大。改善方法:
1、首先人在招聘前做好准备工作(人员需求的调查、招聘的决策、招聘信息的发布)
2、招聘中的测试测评(根据公司对岗位的不同需求制定一些测试测评题目考核面试者的综合水平);
3、招聘后的人事决策。(根据测评的结果选定合适的人员参加复试)
三、人员培训管理问题点
目前公司只开展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完后效果不好培训中大家没积极发问,培训效果不好; 员工的入职培训也做的不够完善,员工手册的一些制度流程很模糊。改善方法:
1、专业技能培训完后,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跟踪以及考核,了解他们在培训中所学知识掌握程度;
2、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公司的不同岗位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及效率;
3、员工手册的完善以及制度流程的优化;
4、公司为员工提供学习的平台,使员工更好更快的了解企业的知识和行业背景促使企业和员工共同进步。
四、考勤管理的问题 员工对上班时间的概念很差,没有时间观念。
因为公司的发展需要人员的外出比较频繁,但外出的管理做的不到位。员工的请假、调休、加班流程不清晰,导致工作开展停滞。改善方法:
1、每月设定全勤奖对没有请假,迟到、旷工的人员进行奖励。
2、人事行政部对每天的考勤进行核对,对外出没进行登记的人员进行提醒。
3、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对相关的请假、调休、加班进行控制,并制定相关的参考文件。
五、人员晋升管理的问题
在人员晋升管理方面公司目前没有相应的晋升规定。改善方法:
1、公司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提升,以表示公司对他的重视;
2、制定人员晋升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进行季度调薪。
六、绩效考核的问题
公司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 各部门的配合度不高没团队精神; 工作效率低,没激情。改善方案:
1、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对各岗位制定职位说明书和岗位说明书;
2、根据岗位说明书对每个人员制定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的具体情况每月评比一个表现优秀和表现差的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以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以及积极性;
3、为了体现公司的团队精神,根据考核结果每个月评比优秀团队,年终活动时进行优秀团队的奖励。
七、人员入职、辞职、劳动合同管理完善的问题 人员入职的管理比较松散,辞职流程和管理比较简化,劳动合同的管理和签订存在一定的用工风险。改善方法:
1、人事行政部对新进人员资料的核实,以及入职前需要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核对好方可办理入职;
2、公司所有人员在辞职前都应提前一个月到人事行政部拿离职申请单进行申请,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后进行交接工作完成后方可离职;
3、劳动合同的管理由人事行政部执行,所有新入职的人员都应签订劳动合同,为了规范合同的签订和劳动风险,每次签订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年。
八、日常行政检查的问题
办公室桌面摆放的东西过多,杂乱没有分类; 办公室的上班纪律比较松散。改善方案:
1、办公室5S检查项目及标准(先期培训教育及宣导)
2、人员纪律检查及处罚。
九、薪资福利管理的问题
薪资的构成、福利待遇的构成以及员工晋升评定标准不明确。改善方案:
1、根据岗位评价设定薪酬等级;
2、然后进行薪酬调查,根据薪酬调查的结果设定薪酬结构;
3、根据薪酬的结构制定薪酬的等级、定薪;
4、最后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薪酬进行控制和管理。
十、后勤车辆管理以及日常行政费用的支出问题
车辆外出没有相应的管理,行政费用的管理以及预算没有明确的规定。改善方法:
1、每天车辆外出情况的登记,以及外出产生费用的记录。
2、根据公司每个部门每个月的行政支出费用进行对比,然后公布,以及办公用品采购的登记与采购时间的规定;根据这些对比后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