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瑞典、芬兰行业组织发展状况及启示(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6:5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国、瑞典、芬兰行业组织发展状况及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国、瑞典、芬兰行业组织发展状况及启示》。

第一篇:德国、瑞典、芬兰行业组织发展状况及启示

德国、瑞典、芬兰行业组织发展状况及启示

文章来源:产业调查局 2006-06-05 15:32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

内容摘要:为了解和借鉴国外行业组织先进的运行和管理经验,发挥行业组织在维护产业利益,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应对我国入世“后过渡期”产业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经部领导批准,由产业损害调查局刘云清巡视员带队,组织了有关行业协会参加的“行业组织在维护产业利益,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考察团”,赴德国、瑞典、芬兰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考察,我们了解了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法律环境、运作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如何发挥行业组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开展行业组织工作,加快我国行业组织特别是工商领域

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的主要任务:一是考察国外行业协会发展状况、运行模式、机构设置,工作职能,运行机制、组建方式、有关法律法规等;二是考察国外行业协会在贸易救济中的作用;三是考察国外行业协会在企业和

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四是国外政府在行业协会发展中的作用。

代表团先后考察了德国外贸批发协会、瑞典企业联合会、芬兰纺织品工业协会等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协会组织,考察的主要方式包括:专家讲课、座谈交流、交换资料,实地考察和参观。根据事先拟定的考察计划、重点任务和讨论提纲,认真听取了情况介绍,深入了解了重点问题,多方搜集了文献资料,并利用时间进行

了整理和研讨,考察活动结束后,考察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了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法律环境、运作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如何发挥行业组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开展行业组织工作,加快我国行业组织特别是工商领域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3国行业协会情况

(一)德国、瑞典、芬兰3国行业协会发展概况

德国 德国约有30万个协会和联合会组织。德国的行业协会可以分为公法形式和私法形式两种协会。具有公法性质的是商会,企业主和企业必须依法参加。私法性质的协会是私人经济组织自愿联合形成的,其主

要职能是在协会自治的框架内代表其经济利益。

从法律上讲,德国是商协会相关立法最完备的国家,除《基本法》和《民法典》外,还有《德国工商会

法》,这是公法协会的主要法律依据。而《社团法》则是私法协会最主要的法律依据。

从组织形式来看,行业协会重行业联合,这类组织的成员以行业为主,多带有自愿性;商会重本地区企业的联合,会员不分行业。国家法律强制性规定企业必须参加商会,各地区、各州分别建立了商会,最后在联邦一级形成最高级组织,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纵横交错、既有分工又能相互协调的组织网络。从功能上讲,德国的行业协会可以分为市场型协会和经济型协会。市场型协会的主要功能是对市场条件和市场价格施加影响,这类协会主要包括合作社、标准化委员会、工会等,其主要功能是确立工资、休假制度,在供货条件等方面确立标准,制定德国工业标准等;经济型协会主要包括德国工业联合会、农业联合会、纳税人联合会、房地产业主联合会等,其主要功能是简化税法、降低税率、促进进出口,对标准的制定等施

加影响。总的来说,行业协会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延伸,也不是单个企业的喉舌,他们代表的是行业中所有

企业(会员)的利益。

瑞典 瑞典行业协会的起源较早,从14世纪起,随着商业的发展,众多行业协会在长期的市场经济中自

发形成、发展起来,属非官方机构,并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瑞典行业协会是依照国家宪法的相关规定而组建的,宪法在行业协会发展中起到了保障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瑞典现已存在大量的行业组织,并建立了一套完善有效的管理和运行制度,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瑞典政府主张自由贸易,不干预协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协会保护会员的利益,会员也依靠协会的帮助,体现了协会自己管理自己的自律特点。行业协会的组建和生存完全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由企业自发和自愿组成,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企业服务,并围绕着企业和市场的需要确定其职能。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是本行业的专家,他们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服务,所以行业协会已成为权威性社会中介机

构。行业协会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会费的收入。

企业通过申请加入行业协会,行业协会通过申请可再加入瑞典企业联合会。在各类协会中,又以经济领域里的各种行业协会最为活跃、最富成效。各协会会员企业的人数多则上千人,少则2-9人(在瑞典,中小企业较多,雇员250人以上的属大企业,2-9人的属小企业)。如:瑞典企业联合会成立于2001年,是瑞典行业协会的总会,目前有47个行业协会成员,55,000个企业成员,150万个雇员,几乎所有行业协会都

统一到企业联合会。

芬兰 芬兰素有“协会之国”之称,其行业组织的建立是依照国家颁布的《协会法》,组织形式多是以各种协会、联盟、委员会、联合会等形式存在。这些组织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其运作与管理制度日臻完善。芬兰的行业组织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行业性协会。行业协会的成立与组织运作遵循自下而上自愿的原则,代表其行业的利益,从事专门的活动。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会员会费,也有一部分咨询服务费。其中有些行业组织因承担一定的带有政府机构特点的职能而接受政府的资助。二是专业性协会。如芬兰全国律师事务所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协会、审计师事务所协会等。这类机构主要从事专业性服务和某些方面的监管,包括代政府收税、稽核企业帐目、代公司按年收入报税等。芬兰的行业组织不论是半官方的,还是民间性的,都是以公益为宗旨,入会采取自愿的方式。芬兰行业组织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行业综合性、公益性与非

营利性、服务性和民间性等特点。

(二)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职能

虽然各国行业协会在职能上各有侧重,但是,他们都承担了一些共有的职能,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服务职能。其首要任务就是向会员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法律方面的服务;组织对

企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服务和沟通国际联络渠道等。

二是协调职能。一方面,在协会内部,要维护会员之间公平竞争的权利,对会员进行必要的协调,甚至制定一些行规或公约,进行集体的自我约束,保证正常的生产和销售秩序;另一方面,在协会外部,代表会

员们的利益,协调同其他商会、协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是纽带职能。即成为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双向联系的纽带。行业协会可以接受政府委托,执行一部分管理职能,但更多的情况是在其会员中贯彻政府的宏观管理意图和经济政策,敦促会员遵守国家法规和职业

道德等。与此同时,又代表企业的利益,反映企业的要求,向政府提出建议。

(三)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

欧洲3国的行业协会主要是公司化运作,运行方式是自主管理,竞争发展。行业协会与政府没有隶属关系,协会为政府提供服务大都为有偿服务,政府对协会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相关法律,协会的成立程序主要是依照相关法律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册。有些协会设立董事会(协会的最高领导机构),董事会成员由各主要会员公司的领导人组成,并经选举产生。行业协会均设有高效职能部门,由专、兼职人员组成,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如:芬兰纺织工业协会只有12名工作人员,在芬兰和欧盟总部都设有办公室。

行业协会的经费收入主要以会费为主,会费的交纳按照企业年收入的5-10%进行收取。另外协会也通过发行刊物、广告、展览会以及个性化服务等收取费用。协会内部设有专门的财务机构,每年提出年度预算,提交董事会通过后执行,年度决算由聘请的专业审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进行审计,并定期向会员公布。

(四)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特点

一是企业和个人为共同利益自己组织设立行业协会。在现有的几十万个行业组织中涉及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既有以大的产业特征进行分类的协会如贸易批发协会,也有以专业特征进行分类的协会,如会计师事务所协会等,协会的设立都是企业和个人出于自身的共同利益要求而自主建立的。二是依法登记注册。行业协会要取得合法的地位,必须依据相关法律进行登记注册,这也是政府对协会的重要管理手段。协会的设立必须确定行业协会的名称,制定协会章程,明确协会的宗旨,主要工作和权利与义务,并有完善的内部工作规则,包括办公地点、机构设置等重要事项。三是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如税收减免和必要的资

金支持等。

(五)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作用

欧洲3国的行业协会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代表会员的利益,影响国家的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制定。行业协会利用靠近政府、贴近会员的特殊地位,及时密切关注有关立法和政策信息,根据会员的需要,进行游说,反映会员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使得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的制定有利于行业及会员的发展。在考察期间我们发现,许多行业协会都设有与政府等有关部门联系的办事机构,如他们分别在所在国政府和欧盟总部驻地设有专门的办公机构和联络人员。我们在访问瑞典和芬兰行业组织时,他们都提到:在中国与欧盟的纺织品摩擦中,两国的行业组织为保护本行业企业的利益,分别向本国政府和欧盟谈判机构进行游说,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顺利解决中欧纺织品摩擦问

题尽了最大的努力。

2、为会员提供所需的各项服务

信息咨询服务 3国的行业协会把信息咨询服务作为为会员服务的重要内容,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和信

息系统。其咨询内容包括贸易指南、出口信息、政策研究等,内容非常广泛。

培训 3国的行业协会非常重视培训工作,把它作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进行技工培训,以提高工

人的技能。

协调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协会内设有专项基金,专项用于解决劳资双方的矛盾。行业协会不仅代表雇员的利益,也代表雇主的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协会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给予协调,作好服务。推进技术进步 这是行业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行业协会非常重视本行业内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推广

工作,采取各种方式推进本行业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使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

化解和解决贸易纠纷 主要工作是组织本行业的会员积极参与反倾销等贸易措施的申诉和应诉工作,并

为会员提供咨询和法律帮助。

三、启示和建议

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走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其职能设置经过长期的市场经济检验证明是科学合理的,这无疑对我国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

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快立法,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能,积极发挥我国行业协会在维护企业、行业利益、推动行业发展

中的作用。

欧洲3国的行业组织都是依法设立,政府对行业组织的管理也是通过立法来实现。我国目前仅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没有关于行业组织的相关立法。建议政府立法部门结合我国行业组织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借鉴包括欧洲等国家在内各国行业组织的立法经验,组织有关方面尽快出台有关行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建立和健全我国工商领域行业组织的法律法规,保障行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自律,强化自身建设

政府部门应指导行业协会充分认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抓好自身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清自身性质,找准位置,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坚持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当好政府的助手和企业的参谋,在政府与企业、会员与会员、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提供全方位服务。要正确处理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关系,在完善工作制度上下功夫,通过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自律机制。要着眼长远,从打基础入手,解决从业人员老化、专职比例低、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培训、考察学习等途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行业协会专业工作队伍,行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在行业组织的发展中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支持。我国行业组织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虽然国家给予行业组织许多的支持,但还没有通过法律加以明确,原有的一些规定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我国行业组织的成长还处于改革和发展时期,经费来源有限,因此政府对行业组织应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如

减免所得税等,并应随着政府财政条件的改善,逐步扩大税收减免的范围。

(四)在行业组织中设立专项基金。国外行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协调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为此,行业组织内设有专门机构建立和管理专项基金或保险金。基金和保险金用于协助解决企业中雇员的薪酬、生

病、失业和雇主因雇员罢工等出现的经济利益等问题,基金和保险金的费用来自会员。

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如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等劳资纠纷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运用行业组织的特殊地位,在行业组织中建立专项基金或保险金,用于解决目前我国行业中出现的劳资纠纷问题,基金或保险金可以从会员会费中提取,同时政府

给予必要的支持。

(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面对入世“后过渡期”的新形势,政府应积极引导行业组织主动运用WTO规则,维护本行业利益。不仅要代表本行业的企业积极参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应诉工作;同时,在本行业的企业受到损害时,积极代表他们向政府提出贸易救济的诉求,成为本行业产业安全的维护者。

第二篇: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及启示

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及启示

摘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一直是众多学者和农村发展工作者们认同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中国目前农民合作组织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发展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其发展状况也是良莠不齐。本文通过不同的划分角度来介绍不同类型的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的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以此来为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一体化的局面已经逐步向世界打开,农业生产市场化、世界化的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就呈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农民的合作也就成为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一条可选途径。

一、国外农民合作社组织的类型

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资源禀赋各不相同,所以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目前,关于这些农民合作组织的划分也存在着不同的标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农民合作组织的性质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性的合作组织,这类农民合作组织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在那里,农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大,农业生 产发展的趋势带动农民对合作的需求;另外,发达的工业将大量的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就业,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农民数量的减少,就为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并且也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保障。这类农民合作组织以德国和法国为主要代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专业性强,即以某项农产品或者某个功能为内容而组成联合体。如水稻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养牛合作社等;另一类是社区型合作组织,它是一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组织,这类组织主要存在于东亚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比较成功的是日本的农协和以色列的莫沙夫。另外,韩国、印度、泰国所组建的合作社都属于这种类型。如在日本,农协主要从事信用、贩卖、购买和共集这四种基本事业以及农业种植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住宅改建、道路修建等与其生产生活服务相关的活动。它相当于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承载着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多项内容。

其次,从农民合作组织所涉及到的范围来划分,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区域内的合作组织,主要是指在同一个区域内,形成的农民之间的合作性组织;另外一种是跨区域合作组织。这类合作社主要是跨地区的合作和联合,以共同销售为主,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要代表。前面划分类型中所提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能会出现这种跨区域的合作,如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中,销售合作社的历史最长,数量多 且规模大,在牛奶、水果和蔬菜等领域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显著。这种划分方式主要是针对合作所涉及的范围来界定的,至于合作的性质方面还是存在着交叉的。

再次,根据农民合作组织产生的动因.还可以将其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民合作组织。这种类型的产生,主要是农民在共同的市场需求下,为了增强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组织起来,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获取利益。这种类型的主要的特点是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联合,在市场的驱动下,为了获取利益而走向联合,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法国、德国、丹麦等国家;第二种类型是以政府推动为导向的农民合作组织。这种类型主要指的是政府为了贯彻农业发展战略,利用政府行为号召农民联合起来,并且具体指导和帮助农民组成具有合作性质的农村经济组织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类型的合作社相关的功能和组织体系都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的,政府的推动在这类组织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这就使得这类农民合作组织或多或少地带有官办的色彩。典型的例子有日本、印度、泰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第三种类型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农民合作组织。它主要指的是,农民合作组织的出现是基于社区内出现的某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能够依赖个人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农民通过联合来寻求解决问 题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这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农民合作性组织。一般这类组织可能是由于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而产生的合作,也可能是由于社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产生的合作。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所开展的活动中有关于这方面组织的一些尝试,如拉美地区的洪都拉斯,那里的农民为了解决当地农民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自我组织起来进行田间试验和评估活动,通过大家的合作来寻找解决他们生产中遇到难题的方法。

二、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趋势

虽然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的形式多样,但是基本特征是一致的,那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采取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成员享有自愿参与和退出的权利,采取分红制。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即遵守罗奇代尔原则。在保持着这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农民合作组织不同类型的出现说明农民的需求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的。不同的时代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农民合作组织的功能趋于多元化

为了满足农民需求的多样化,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的功能也趋于多元化发展,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这就使得农民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也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展开来,如有些国家的合作组织也开始从政治方面为农 民提供服务,并且以立法的方式来保护农民的利益,如税法、环境法等相关的立法,市场规则等,有些农民合作组织的工作包括分析立法、为农民提供信息、明确农民在立法中的需求.并通过与国家政府或者国会的官员进行沟通,借以为国家的立法来提供参考。有些农民合作组织的功能是提供技术支持,对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如丹麦的农民联合会和小农场主协会,这些协会在技术上和职业技能等多方面为协会中的成员提供帮助和支持。2.农民合作组织的形式趋于多样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形式也异彩纷呈,这也是国际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另一个新趋势。目前,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中,还将其范围和内涵延伸到其他的领域,如消费、住宅、金融等领域。如在意大利的特伦蒂诺省,合作社的类型有5种,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生产、劳务、服务类合作社,住房合作社等。这些不同形式合作社的存在表明了农民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也因此依靠丰富合作的形式才能够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3.政府对于农民合作组织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的增加

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也离不开其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而政府就是这个外部环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对于农民合作组织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并 且从不同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政府的这些努力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政府对于农民合作组织的帮助体现在税收的减免、信贷提供的优惠政策、成立农民合作组织空间的扩大,以及立法对农民合作组织的保护等。

4.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系统化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系统化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展的层次性上。有些国家现在已经具有全国性的专业或综合的农民合作组织.并形成上下的体系。但是在体系中的各层次间经济上是相互独立的,虽然上级有对下级具有指导和管理的职能,但相互间不存在行政指挥关系和隶属关系。

三、对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启示

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的不同,因此地域差异也比较大。正如不同国家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样,所以农民合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也应考虑到不同的因素,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问题。总的来说,通过对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的了解,对于提高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具有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中国的农村发展需要农民的联合。

农民合作组织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世界大市场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目前的小户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发 展需求。各国农民普遍建立合作组织,这主要是由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和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决定的,合作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保障。

第二,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从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实践来看,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商品化、农业生产规模化的产物,尽管目前中国农业和农村从整体上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但在部分地区、部分品种上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发展专业性合作组织的条件。那么就应该在这样有利的基础上,在那些地区大力发展专业性合作组织,使之能够为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有所促进,并且也能够通过联合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第三,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条件来发展多种不同模式的农民合作组织。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发展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类型,中国的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搞“一刀切”的发展模式。应该多注重本地的发展环境,注重农民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能动性和需求,才能够使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效果和作用。

第四,在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要以农民为中心。

其中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农民为中心,要本着农民 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农民的需求为中心的原则,保证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民所需要的,能够为农民服务:其次,以农民中心,要保证农民在合作组织中的自主地位,合作组织的准入制度对于社区内的每一个农民来说都是平等的,他们具有志愿加入和退出的权利,并且其成员能够平等地参与到组织的决策中来,而外来者作为辅助者或者是推动者,而不是决策者和主导者。

第五,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同样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从国际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经验来看,不同动因发展起来的农民合作组织都有其利弊。中国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汲取他们的教训,扬长避短。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民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固然不能动摇,但是一个组织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外部的环境,这其中包括政府的支持,社会中介机构的帮助、外援项目的推动等重要因素。有了这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明确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利用它为农民组织的发展服务,而不是使之成为农民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三篇:芬兰优质基础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芬兰优质基础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李水山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的国家竞争力和芬兰的教育竞争力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区别于依靠引进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来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美国,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的芬兰基础教育更具特色,对热衷于“打分”、“排序”、“竞争”来提高国家教育水平的亚洲一些国家来说,芬兰的优质先进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芬兰 教育 特色

——原文发表于教育部《世界教育信息》杂志2010(7)(总第275期),87——90

2000年、2003年、2006年,经合组织(OECD)按惯例每三年举办一次对15岁学生的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芬兰青少年连续在阅读、数学与科学三项评比中称雄,名列一二或前茅。教育已成为芬兰最成功的代名词。近几年,这个僻处北欧边界的极地国度,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南非等各国教育机构与领导纷纷来访,为的就是汲取“芬兰第一”的经验。《经济学人》更在去年为文建议,欧洲领导人应暂时放下所有活动,“回芬兰的学校上课。”【1】

一、芬兰基础教育概况

根据1998年芬兰的基础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成长为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热爱生活、乐于探索的社会成员。学校分六年初级阶段和三年高级阶段,儿童入学年龄为7岁,16岁完成义务教育学业。每年上学190天,8月中旬开学,次年5月底结束。有秋季假、圣诞节假和家长陪同的一周滑雪假,任何假期都不给学生留作业。现有4千多所学校,学生人数10—900不等,在校生共60万人,每年新生6万多名,教师4万人。芬兰的小学大部分是公立学校,地方政府免费提供教材、铅笔、午餐,小学和初中共9年,课程有数学、宗教、环境研究、国语(芬兰语和瑞典语)、外语、历史、社会、现代社会、社会、生物、地理、体育、音乐、美术、手工等,低年级每天上4、5学时(1学时1小时),一周19学时,高年级一周24学时。

在义务教育结束时并不进行全国统一考试,学生可以申报5个志愿继续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体育或护士学校,根据学生各学年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占毕业生53%的学生入普通高中,33%入职业高中,4%上第十年级,为能升入高中以补习为主,仍有8%不愿直接升入高中学习。芬兰有448个城乡政府负责教育。9年制学校、高中隶属城乡政府,由教育局负责教育行政和教学管理。中央政府根据各年级的学生数目拨57%的管理经费,城乡政府负担另外43%的费用,包括校长和教职员工的薪酬,以确保充足的教育经费来源。【2】

二、二、芬兰优质教育的特色

(一)教育公平是芬兰优质教育的基石

坚持平等精神,一个都不能少,贯穿芬兰政府教育改革脉络,这是促使教育改革与政策不断走向成功的核心价值。当其他国家还在施行精英教育时,芬兰却反其道而行,绝不标榜精英,坚持每一个小孩公平接受教育。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芬兰教育从平等出发。60万在校中小学学生,分布在4000所综合学校,平均每校约150人,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小班小校的制度有利于“无一人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没有贵族和平民学校之分。对芬兰人来说,有了公平,快乐就不是问题。只是,北欧国家都强调平等,芬兰能以黑马姿态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用了准确的教育发展策略。芬兰不是砸更多钱办教育,而是选择“专注”策略,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中和学习迟缓者身上。在OECD国家评比中,芬兰是运用教育资源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费最多;反观芬兰,投资在初级中学生的经费,每人平均达8200美元,在所有就学年龄中最高。【3】 绝不放弃学习慢的孩子。提升学习迟缓者的学习能力,是芬兰“专注”策略的另一重点。当学生出现短暂学习困难时,老师会立即提出辅导与矫正计划,在课堂上或是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费用由政府负担。对比OECD国家平均只有6%的学生接受额外学习辅导,芬兰却有将近20%中小学生接受这种教育。在老师早期介入辅导后,有轻微学习障碍的学生进步都很快,一两个月之后,就不再需要“补救”。芬兰城乡学生的学习并没有明显差距。在PISA测验中,芬兰校际差距不到5%,仅次于人口只有30万的冰岛小。不论是首都赫尔辛基,或是偏远北极圈的中学,测验成绩相差不大。“芬兰没有坏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很好,”以培育师资闻名的约瓦斯其拉大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长瓦里亚维(Jouni Valijarvi)直言,“我们承担不起放弃任何一个人”的后果。芬兰15岁以下人口逐年减少,将资源导入需要辅导的孩子身上,可以创造最大的国家利益,学得快的人要怎么办?会不会是另外一种不公平?芬兰人自有他们的逻辑:“学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学,学得慢的人更需要帮忙。”【4】

“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芬兰老师没有赶进度的压力,即使她在大学学芬兰语,讲师也总是要等全部人都学会,才继续教新的课程。芬兰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和“精英”是犯大忌,更不采取“能力分班”。28岁时在赫尔辛基大学任职的海蒂回忆,她念中小学时数学很好,但老师从来不会公开说她功课好,只是私下悄悄塞几本书让她自己看。【5】为低收入阶层子女的学习,芬兰的学校组织“特别课外活动”到晚上9点钟,学生一年只需交纳4欧元,优质教育非常普及。高中教育进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差别化教育,不分年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上课,数学课听一年级的课程,美术上三年级的课程。芬兰几乎没有私塾类的课外补习和辅导。【6】

(二)全民读书是芬兰教育的社会基础

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超群,得益于学生经常读报和看书,据统计,61%的学生每天读报,85%的学生每月经常读报,2/3的学生经常参与阅读书报、看动画片和卡通漫画的课外活动,下午四点放学后学生就可以自由读报和看书。学校通过学校和图书馆一体化鼓励学生多读书,经常组织开展日报、周刊、杂志的纪念活动,颁发读书资格证书,放映外国原版字幕电影。据“世界新闻协会”(WAN)统计,芬兰学生读报率高达87%,属世界之最【7】。

图书馆是阅读教育的摇篮。芬兰全国有989个公共图书馆,平均5250多人就拥有一个,人均占有图书馆的比例居世界之首。中央和城乡政府联合投资建立全国图书馆网络,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完善的网络体系服务。各图书馆还可根据读者的要求,利用全国图书馆网络从其他图书馆借调图书。当地图书馆主动为义务教育学校服务,每周还有流动图书馆汽车,免费到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学校服务。图书馆还有住宿制度,为的是使学生与图书馆紧密接触和体验读书的乐趣。如此完善周到的免费图书馆网络服务,既保持了芬兰人喜爱读书刊的传统,又能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据统计,芬兰人年人均从图书馆借阅20种图书和音像制品。【8】更重要的是,芬兰教育还有一笔幸运资产,那就是他们有一群热爱阅读的国民。芬兰人在家阅读的传统已传承400多年,是全世界最爱跟图书馆借书的人。据查,41%的芬兰中学生,最常从事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9】

(三)优秀教师是芬兰优质教育的栋梁和保障

芬兰教育法规定,所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教师职位,多科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可在职业高中任教。自1990年起芬兰政府还规定:小学教师如果获取中学教师资格,可以提升月薪100——150欧元。由于国家重视教育,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普遍认同。教师享有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各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免费为他们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以及攻读学位。芬兰10所综合大学均有教育学院,这些学院除开设常规课程外,还根据教育改革需要,增设了教育咨询专业。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教师的终身培训。【10】

三十年前主导教改的教委会前任主委阿侯(Erkki Aho)曾说,如果不是老师大力支持,配合师资改革决策,芬兰教育绝不会有今天成果。自1979年开始,教委会就定调,中小学老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这是全球最严苛的规定。师资教育从原本的三年,延长为五年,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除了要看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 %的师范窄门。【11】

(四)高水平的外语教育是教育竞争力的助推器

瑞士国际经营开发院(IMD)分析出:将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中,芬兰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欧洲各国堪称第一,这得益于英语母语国家来的教师或相当于他们水平的教师在课堂中以英语会话和写作为主授课。芬兰的学生有参加体育、音乐、美术的情况,但一般不参加英语、数学、科学等应试课外辅导和补习。芬兰在全国范围内播放标有字幕的外国原版影视剧,以自小增强和提高文字阅读意识和外语读说能力,芬兰还有一整天播放英语动画片的电视频道【12】。教师致力于“因材施教”,学生并不惧怕老师,而是当作学习的向导。初中学生在3年内学习多门外语,学外语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率分别是:英语98.0%、瑞典语90.7%、德育21.4%、俄语7.7%、西班牙语1.0%;而高中期间的这一比率分别为:英语99.4%、瑞典语93.4%、德育45.5%、俄语23.1%、西班牙语6.3%,可见芬兰学生在中学阶段就集中学习和熟练掌握多门外语比例和程度【13】。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的今天,通过优质外语教学,使国民熟练掌握和运用多门外语意味着快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成果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将直接反映在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和国家经济发展上。

三、日韩学者对芬兰优质教育的评价

日韩学者在总结分析芬兰“教育第一”的诸多原因后,共同认为芬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问和解答问题是芬兰优质先进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一)通过充分挖掘学生个人自发潜力调动学习自主性 完成《走出竞争:芬兰教育的成功》一书的日本学者福田誠治说:教师与学校都是一个家庭,教育是福祉的一环,也是福祉的社会实践,学生认为自觉的读书和学习是趣味活动。芬兰的孩子大度、坦然而身心健康,去什么样的学校,每次考试成绩如何,完全取决于自己,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和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笔者为了考察“世界第一”的芬兰教育,走进课堂后惊奇发现芬兰学生竟然在课堂中编织,这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能力。作者为了完成这本书,有一年竟去了6次荷兰。作者还认为日本学习和效仿美国,中小学生的学力下降,目前又回复考试、打分、排序的传统做法,而芬兰并没有采用竞争方式,而是重视挖掘个人自发潜力,在国际学力评估测试和国家经济发展中都屡获第一。【14】2007年3月,美国一家主要杂志将芬兰定为美国最应学习的国家。芬兰先后在美国和日本开设了英文和日文教育网站,日本京都和北海道的学校纷纷采纳芬兰式阅读教学法,书店摆满了有关介绍和分析芬兰教育的图书。

(二)因材施教和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芬兰学校的授课、读书多以讨论为中心。一位常驻韩国的芬兰大使馆一秘说:“芬兰学生在临考前还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与考前还在翻阅参考书和试题的亚洲孩子成为鲜明对照”。考历史并不是考年代史记,而是写命题作文。除了大学入学考试外,没有全国性考试,学生对考试并不感到有压力和负担。韩国学者分析认为:芬兰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均衡,得益于教师的“因材施教法”,个别指导和差异教学方法。芬兰将小学分成一年级、一二年级、二三年级、三四年级、四五年级、五六年级、六年级共7个年级,学生每周与老师商定自己的学习计划。【15】

(三)教育福祉和社会诚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韩国学者认为:在芬兰即使不强求竞争,孩子们都很自觉用功学习,似乎是谎言,但这是事实。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习惯,社会不助长竞争,教师也不强求,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正是因为每个孩子都认为社会将来会接纳自己,这种信任、安心以及全社会尊重人权的福祉思想作为教育铺垫。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和青少年自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比传授指教更重要,学校并不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第一目标,而是将孩子们充实、满意的学校生活为教育任务。对韩国来说,需要的不是在新自由主义的竞争社会中生存的能力,而是培植

【16】作为社会的主体生存的力量和空间,可以让孩子们放心追求理想的社会诚信。

(四)科学有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是芬兰特色和优势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竞争力来自于教育,来自于培养自主、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学生。芬兰教育的核心理念并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有深度的自主学习。日本学者杉田荘治总结芬兰优质教育时列出几点核心要素:(1)始终以促进国民文明进步为最优先目标的教育方针;(2)营造信息社会;(3)重视语言和国际视角;(4)提高教育标准质量;(5)关怀教育和社会的协调发展;(6)重视新任和现职教师的培训;(7)终身学习体系;(8)教育以研究所为中心展开,任用产业界代表参与各地教育活动;(9)摈弃“考试分数主义”(打分、排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与评价标准;(10)施以平等的综合教育,摈弃“选拔教育”。【17】日本学者伊藤 敏雄则认为: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原因除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外,挤出时间读书、小班化教育和不让学生灰心失落、大人与小孩读写算能力强且均衡,也是重要因素。此外,芬兰的老师喜欢用“联想卡”教学,即在当日所学的词汇周围写上与其相关联的词汇,以增强学生的想象、综合、创新能力。【18】

(五)芬兰和美国教育对亚洲国家深有启迪

美国的中小学学生的学力水平不高,在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中一直徘徊在前20——30位,但通过富有创造力的大学教育和从世界各国引进优秀人才的国家先进研发体制,依然保持国家整体竞争力长盛不衰。然而,对很难效仿美国这种做法的其他国家来说,学习芬兰的教育公平和优质先进教育,是目前更为现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只注重教育本身的竞争力可能局限于优质教育,而不能成为世界最先进的教育。能保障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社会环境是芬兰发展优质先进教育的根本动力和支柱。芬兰和美国的教育体现了优质教育和先进教育的特色,芬兰的基础教育本身具有竞争力,延伸于国家的竞争力,而美国是置于国家竞争力中的教育,一个因开放而不断增长和延伸的竞争力,这是优质先进教育的不同侧面。

2009年4月3日 完成,4月11日修改 参考文献:

【1】【3】【4】【5】【9】【11】萧富元.一个也不能少: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EB/OL].海外星云.2009(4):61——63 【2】【8】【10】卢枫.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初探.《中国教育报》2003——03——03:第5版

【6】한삼희.핀란드 교육, 한국 교육.조선일보.2007-12-18 【7】【15】박소영.정재홍.`PISA 1위` 핀란드 교육 „ 미·일 벤치마킹 중.[중앙일보].2007——12——13 【12】정재홍.`핀란드 학생은 영어과외 몰라요`.[중앙일보].2007——12——13

【13】【17】杉田荘治.フィンランドは国際テストで、何故そんなに優れているのか.aba intenet sevice:http://www.aba.ne.jp/~sugita/160j.htm:2005-03-18 【14】福田 誠治.競争やめたら学力世界一―フィンランド教育の成功.日本东京:朝日新聞社 2006-05 【16】아라딩블로그.핀란드 교육의 성공l육아 그리고 교육 꽃들에게 희망을http://blog.aladdin.co.kr/762105153/2733585:2009-03-25 17:56 【18】伊藤 敏雄.学力世界一!フィンランド教育成功の秘訣.http://allabout.co.jp/children/hsexam/closeup/CU20070912A/index2.htm :2007—— 09—— 12

第四篇:德国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做法及启示

德国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做法及启示

——赴德国培训考察报告

贾希为

今年7月20日一8月10日,我随“北京市政府市政公用行业管理改革培训考察团”赴德国参加短期培训考察。在此期间,我们分别与德国大学教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市政府官员,就德国的城市能源、公共交通、水务、城市园林等市政公用行业管理和改革的做法进行了深入交流,参观考察了科隆发电厂、亚琛污水处理厂、柏林交通运输总公司、柏林水务公司等市政公用企业。德国市政公用行业管理改革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德国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

德国是一个社会市场经济国家。传统上德国政府曾通过建立或购买拥有不少国有企业。其目的是通过政府直接参与经济发展调节市场。德国的国有企业在二战后,在加快德国重建,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先后于1959—1965、1970-1976、1982年至今三次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目前,德国的国有企业无论资产量还是企业户数都已不多。

德国法律规定,为市民提供水、电、气、热、公共交通、园林、住宅、地上和地下设施、学校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地方政府的规定性自治事务,也就是地方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职责。因此,在几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政府对市政公用行业一直非常慎重。由于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并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地方政府在市政公用行业一直保持控股地位,不少领域还实行国有国营的形式。

德国政府逐步认识到,继续沿用传统方式建设和运营市政公用行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一方面,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单靠政府投资资金明显不足。特别是东西德合并后的东部地区,过去建设严重滞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如,东西柏林合并后,出现两套城市管理机构,政府人员工资上升到每年70亿欧元,而整个收入每年只有80亿欧元,工资支出占到了收入的约88%,每年需要借债20-30亿欧元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市政公用行业的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不高,不少企业亏损日益严重,巨大的财政补贴成为城市政府日益沉重的负担。因此,从1982年开始,德国对市政公用行业实行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行公私合作(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把竞争机制引进市政公用行业。这场改革还在进行中,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促使运营成本降低,服务效率提高,节约政府开支,而且扩大了融资渠道,加快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二、部分政府职能市场化运作

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有些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对承担这些职能的政府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分步将有些政府部门转化成企业化组织。以姆尔海姆市为例,1989年政府决定将园林局等政府机构实施企业化改革。第一步,将其改为由政府全额拨款的类似国有企业的园林协会,同时成立园林监督委员会,相当于德国企业的监理会,其成员为议会议员,负责协会的重大决策或调整,将原园林局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按照企业经营要求进行调整,形成监督委员会——园林协会——下属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这时协会还不是一个独立法人,但建立自己的财务中心和核算体系。第二步,逐步减少财政拨款,到2004年,财政只支付协会60%的费用。其不足部分需要协会通过经营收入解决。最终的目标就是将其转化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企业。在完全转化成企业之前,协会享受公共机构免增值税的待遇。

其次,逐步将这些机构承担的义务实行市场化运作。姆尔海姆市园林局转化成企业化单位后,逐步将规划、施工、护理等业务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委托给社会。协会主要承担成本控制、园林警察、施工监督、技术监督和一些自己可以完成的其他业务。通过公开招标,还可以测算自己完成类似项目的成本。如果以后类似项自己完成更节约就尽可能自己实施。通过这种市场化运作,2003年一些公共场所相同量的清洁护理费用比1998年减少46.6%,草坪护理成本减少18%,这样就使在财政支付一定的情况下,自己效益最大化。又如,柏林的公共绿地和园林绿化过去一直是政府机构直接做。后来,通过改革政府机构,原来的职员除部分进行培训转岗外,其他人拿政府工资回家,业务通过招标让私有企业做,结果成本大大降低。

再次,按照新的职能定位进行职员管理。姆尔海姆市的做法是,对原有雇员继续留用,由财政支付这些人的工资,直至他们退休或转岗。从1999年到2004年,一线工作人员通过自然退休减少13人。职员空缺时按照企业标准用劳动合同方式招聘新职员。在新体制下,由于单位效益与个人绩效挂钩,每一位职员对协会的认同意识增强,越来越关心协会的成本和发展。到2004年在职员工资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总成本不断下降的目的。

三、面向市场放开经营权

1、在坚持政府拥有所有权前提下,通过公开招标,让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参与竞争,选择经营者。由于提供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是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虽然政府把经营权委托给了企业,但责任仍在政府身上。因此,政府在委托给企业经营权时,严格市场准入,与企业签订严格的委托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职责。

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参与竞标的企业必须具有相关成功经验,具有良好的资质条件等。这样既可预防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同时一旦这些企业出现违约,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是明确经营企业违约必须承担违约责任。如,污水处理企业要保证按照联邦和州污水处理法规定的标准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如果不达标排放污水,作为责任主体的地方政府将受到处罚,并要对由此造成损害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赔偿。因此,合同必须明确规定,政府因此受到的处罚和支付的赔偿金最后要按合同处罚条款由经营污水处理的企业负担。

三是政府保证企业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政府一旦将生产经营权委托给了企业,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主要从污水处理的结果进行监管。同时,企业行使经营自主权不能违反劳动、安全等法律法规。

四是政府必须明确经营企业获得合理收入。主要是指保证经营企业的收入抵补经营成本后获得正常的利润。

首先,科学客观计算经营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次,明确收入,包括收费收入和不足部分政府给予的补贴。其中收费收入主要取决于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制定。市政公用产品价格主要由生产企业制定,但必须接受政府的监督,要进行价格听证等程序。价格调整的主要依据是物价指数和工资指数的变动。这样,政府补贴也就有了客观依据和标准。再次,委托企业经营的时间一般不宜太短,因为企业有一个适应过程,时间太短企业要面临太大经营风险。一般情况下,合同期限为10年,但可以先签一个三年的试用合同。

五是经营企业必须承担企业的财产保护责任。经营公司不能对已建设的企业财产任意处置,而且必须保证接受政府的监督检查。如果经营公司对企业的财产造成损失,必须赔偿。

六是严格市政公用企业处理经营利润。一般只能把占资产4%的部分用来分红,超过4%的部分一般不能分红,也不能用于投资到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特别是得到政府补贴获得的收益形成的利润,超过4%的利润必须投到主营业务。没有获得政府补贴的业务收益形成的利润,可以用于投资到其他领域的业务,也可以用于分红。

2、择机出售部分国有股权,但政府仍然拥有绝对控股权。如果政府放弃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保证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管成本会很高。同时,一旦企业出现倒闭,政府不能像对待其他企业那样不管。如原东德的罗斯托克市曾将其自来水企业私有化,由于经营亏损严重陷入倒闭,最后政府只好接管。现在也有一些政府准备放弃绝对控股权,但决定采取持有黄金股的办法,在出售股权后对市政公用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控制。

德国城市政府出售部分市政公用企业股权,其目的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赤字。市政公用行业收入稳定,风险低,股权都能卖到好价格,选择适当时机出售部分股权能为政府带来巨大收入。二是增加对企业的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出售合同一般都有明确条款,要求接受股权企业在一定年内追加多少投资。为此,政府一般都采取定向出售部分股权,要求接受股权的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三是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一方面,政府在选择企业时要求接受股权的企业具备较好的经营业绩,有良好的历史记录,而且明确规定在若干年内,不得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另一方面,接受股权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也会改进管理,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如柏林水务,经过议会通过批准,在1996年协议出售部分股权给法国水务,获得17亿欧元收入。协议规定,不能裁员,只能自愿退休或者自然退休;2003年前水价保持稳定;2009年前追加25亿欧元投资,70%用于管网和下水道。目前协议都得到执行。

四、多种方式吸引资金加快市政设施建设 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在增量方面德国采取了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的方式(PPP)不断推进。

1、保付代理模式。政府建立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将某个项目委托私有企业建设,并给予建设企业20—30年的项目经营权,但政府保留将该项目购回的权利。私有企业以该项目未来经营的部分收益以债权的形式转让给信贷机构以获得相同数额的现金贷款用于项目建设和经营,利率通常比市场水平低。优点是:政府不用直接投资和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自有资金或者信贷资金进行建设经营;由于项目是私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融资时可以利用政府的信用,降低融资成本;政府拥有对该项目的最终所有权。缺点是:只适合那些能够运营获取收入的项目,如污水处理、高速路等,而对于那些不能运营的项目如城市道路则难以运作。

2、BT模式。融资方式基本与BOT模式相同,所不同的是投资建成的设施如建筑物、街道、桥梁等供市民免费使用,企业的收入来自政府今后的财政支付,一般为20—30年的报酬。优点是:政府不用一次拿出巨大资金,可以通过今后的财政预算逐年支付费用,这对那些不能运营的项目如城市道路等尤其实用。其缺点是:政府最后还是需要支付成本,而且由于财政预算程序复杂,还款周期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增加运作难度。

3、租借模式。政府通过招标选择私营企业,该企业融资设立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地产买卖或继承权合同,将政府拥有的地产出售给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然后将该建筑委托经营公司经营。同时,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租借该建筑,一般为20年,分年支付费用。如,政府需要一栋大楼。只需说明这栋楼的用途、成本和交工期限。然后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一家总承包商。由总承包商负责规划设计、融资建设工程中各个关节的问题,甚至包括以后的运营管理。如柏林市政府出资建设的柏林大学科技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节约建设时间两年,而且比政府直接建设节约50%的成本。如果运营也交给总承包商,他们为了将来更方便节约成本运营,有时建设质量会更好。优点是:政府可以从出售地产中获得收入,同时,充分利用专业公司的专业技术、资金和管理资源,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减少日常经营维护费用。私营企业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稳定的收入。

4、基金模式。由信托机构和信贷机构共同成立基金,通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或两合公司形式。基金通常运用自有资金(大约40%)和政府担保借贷(大约60%)运作项目,公开招标建设商。同时政府与基金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租用设施或建筑。

5、经营模式。由政府与私有经营企业组建新股份公司,政府与私有经营公司通常分别拥有70%和30%股权。政府跟股份公司签订长期经营合同(18年),政府通过向居民收费支付股份公司费用,政府拥有合同期满收购私有经营公司拥有的股份公司股权的权利。股份公司向信贷机构贷款(主要是政府信用)。股份公司将经营权委托给私有经营企业经营。

6、合作模式。政府与私营公司共同成立产业公司,政府拥有51%的股份,私营公司拥有49%的股份。私营公司主要负责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产业公司用招标选择建设商。项目建成后又以招标的形式选择企业的经营者。

五、严格实施行业监管

德国在市政公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建立严格制度,加强监管,保证改革平稳推进。一是政府保持对企业的绝对控股地位,即使是出售股权或建立公私合作公司,政府也最低持有51%股份,高的达75%。其目的是保证政府在特定时期能顺利履行其职责。二是建立特殊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严格监管。通常,对市政公用企业成立股东大会——监理会——总经理。监理会由政府、银行、协会、职工等方面推荐的代表组成。监理会负责制定经营计划,审定企业决算,委任、撤职、解聘总经理,确定年终审计员。监理会设立顾问委员会(地区经济界代表)和管理委员会(外部专家),对企业经营为监理会提供咨询服务。三是严格监管制度。由于这些项目有政府投资,或者向居民收费,因此议会对项目审查严格,同时这些企业还要接受环保、卫生、防疫等政府部门监督,防止损害公共利益。

六、东德私有化改革的主要做法

1989年东西德统一以后,德国政府立即着手对东德的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他们的做法是,首先成立托管局,将东德国有企业划归托管局,由托管局具体组织实施私有化。

托管局处理东德国有企业的思路是,先将企业进行改制分类,然后区分不同企业进行私有化。东德当时有316家大企业,涉及资产价值1540亿马克(760亿欧元),就业人数150多万人。托管局先将这些企业拆分成8000家企业,然后由将8000家企业细分成12000家企业,把那些配套企业、辅业分出来。然后对这些企业进行改制,并引进资金和技术进行改造。先期出售企业获得150亿欧元收入,对1600多家企业进行关闭,涉及160万欧元。在设计方案时兼顾考虑投资、就业、地方利益、产业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时间上力求越快越好,因为企业的价值随时间推移快速减少。经过1990年-1992年的准备,到1994年私有化基本完成。剩下的企业基本是无法出售的企业。最后,出售企业获得300亿欧元收入,托管局为出售企业进行的环境整治、清偿企业债务、追加基础设施建设等解决历史问题,还净贴30亿欧元。

私有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协议出让。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快。由于协议主要靠谈判达成协议,谈判过程也不够透明,企业价格的确定往往不是最好的。特别是遇到谈判拖延,时间越长,企业的价值缩水越多,对购买者越有利。二是上市出售。这种方式基本没有成功使用,主要是很难根据企业过去的情况确定企业的现值。三是招标拍卖。一般用于小企业。托管局出底价,价高者得。购买小企业的有经营者,也有为了扩张市场的其他企业。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就业。无论哪种方式出售,关键是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其中主要是确定企业的现值和未来价值。现值包括固定资产,特别是房产价值。未来价值包括市场潜力。通过综合得出企业的效益价值。操作难题是现值和效益价值的差异。如东德的汽车厂,有当时未来16年的订单。但这不是面向市场的订单,市场化后这些订单就没有市场价值,在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对于买主来说,如果购买一家企业不如新建一家企业,就不会购买。同时他们还要考虑政府给予什么优惠政策。

私有化过程中遇到最大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就业。由于东德实行低收入高就业政策,新的投资者购买企业不可能保留那么多职工,必然有部分员工下岗,有的企业需要裁减一半以上员工。二是原来的企业技术差、管理差,资金缺乏,需要追加很多资金才能保证购买后正常运营。因此,在托管局出售企业过程中,买主只要承诺追加投资,保证就业,政府有时还补贴购买者,以促成企业转让成功。在东德私有化过程中,德国政府共计拿出了30亿欧元补助。但也有一些投资购买者,在购买企业后不兑现承诺的。他们往往会说,现在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如要继续追加投资,保证就业,企业就难以经营下去等等。最后政府由于考虑到破产面临的更多问题,也就不了了之。

七、几点体会和启示

德国关于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和对东德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主要做法,德国专家认为,由于国情不同,即使照搬到西方其他国家,也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认为其中的一些思路对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由于我国市政公用行业建设相对滞后,特别北京正处于加快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时期,不仅对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质量快速提高、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必须尽快改变过去政府单一投资的模式,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与私营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扩大融资渠道,吸引多种社会资金,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投资建设。

(二)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必须明确目标。从根本上讲,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是要引进竞争机制,使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公开化、透明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实现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建设和运营效率逐步提高,或者数量和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建设运营成本逐步降低。不能把市场化改革简单等同于私有化,因为这只能导致国有垄断变成私有垄断。不能把引进竞争机制理解为转移或免除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也不能把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理解为促使该行业企业以利润为目标进行经营,因为很多市政公用产品的效益难以定量化为经济效益。

(三)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必须同时改进和加强监管。由于市政公用行业的特殊性,推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如经营权放开、出售部分国有股权,对政府的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逐步完善和严格市场准入,对进入该行业的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资金实力都应有明确的标准。其次,要促进监管科学化、客观化、透明化。无论是存量改革还是增量改革,要尽可能使用公开招标等手段,防止黑箱操作。第三,监管技术和手段要逐步提高。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尽可能定量化核算,保证使用政府补贴的建设运营落到实处。

(四)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必须精心设计方案。无论是行业改革还是企业改革,都必须根据改革目标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改革方案,兼顾各方面利益。一旦条件充分,要抓住有利时机快速推进,力争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改革目标。如,公开招标经营企业时,要努力完善协议,应尽可能把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清楚。

(作者单位:北京市国资委研究室)

第五篇:瑞典中学性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瑞典中学性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楼海民

【摘 要】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并且也是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瑞典的性教育堪称世界典范,成熟的教育方式成为瑞典低堕胎率和性病患病率的重要原因,瑞典不仅系统地普及性知识,更帮助青少年深刻的认识“性”,其性教育经验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瑞典;青少年;性教育;性道德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全国性教育组织的国家。其早期学校性教育的成功模式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早在1942年瑞典就在义务教育的学校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1957年国家教委就制订了性教育指导要领;1970年性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校。1975年之前,他们偏重于性生理教育,并逐渐增加了性道德、性伦理等内容。瑞典的性教育有三个突出特点:实用性强;从幼儿就开始;性教育一步到位,详尽、细致、不兜圈子。瑞典的性教育很有成效,与发达国家相比,各种社会问题比例也在逐年下降。

一、瑞典性教育概况

然而,瑞典的性教育方式并非一开始就很明确,它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

早年的瑞典也争辩过“要不要实施性教育”,担心“提供性知识会不会把学生越教越开放”。后来很多关于性教育的研究都发现,提供性知识并不会造成伤害、也不是坏事,相反,性知识能让人更知道如何能控制自我的生活。

1938年,瑞典废止“禁止传播避孕的信息”的法律,1942年起,瑞典的小学引进了性教育。当时的瑞典社会虽然已经意识到性教育很重要,但当时政府的性教育方针是“不可以教太多,也不可以教太少”,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强调禁欲,把性行为等同于“危险”。

1955年开始,性教育被列为瑞典必修课。实施了几年后,有青少年批评学校老师的性教育太负面,总是警告性交会有性病、怀孕,警告女生要防范男生,谈到避孕时则强调避孕不可信赖,完全没有谈到性的愉悦。那时候,就有人对瑞典性教育提出批评,说瑞典的性教育“太生理了”。1974年,瑞典的民间团体性教育调查委员会(USSU)提出一份十年的调查报告,认为“性生活的知识对任何一个年龄层而言,都不应该被视为是有问题的,或有害的”。譬如,教避孕时不应该强调失败率,因为这会让学生觉得“反正我避不避孕都一样有可能怀孕”,而降低避孕意愿。相反的,应该教青少年更新更安全的避孕方法,譬如,现在瑞典性教育很注重男性避孕(戴安全套)。就这样,瑞典的性教育方式在不断地摸索中逐渐成熟,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主要有三点:在不同年龄段教授不同内容,早期注重理论中教授避孕方法;社会其他机构配合学校性教育为青少年提供个人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性” 致力于建立平等社会。

二、瑞典性教育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瑞典性教育的教训与成效验证了一个真理:人类必须以理智约束性本能,不仅要加强对性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性道德教育。性教育要让人们懂得性知识,更要学会对性的尊重、懂得生命的可贵。正如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说:“性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失去控制,它就可能成为社会的一种灾难”。西方国家性教育启示我们,国家应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因为性教育的状况关系到社会的安定、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重大问题。

(一)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

政府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是解决青少年“性问题”的治本之举。

1.政府应加大对性教育的经费投入,充分保障性教育所需的设备、设施,确保各项经费落实到位。美国联邦政府就拨出5亿美元巨款支持禁欲教育,英国政府在中学开展“无性之乐”运动拨款8700万美元。而我国的性教育很少有过专门的拨款。

2.有关行政、教育部门应大力支持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相关理论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实施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在青少年的培养实际中加以运用和推广,使性教育真正取得实效,促进青少年的成材。

3.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出科学、系统的青少年性教育大纲,并在大纲指导下出版教材,建设大学生性教育的课程体系。性教育是一门科学,除了理论的研究外,还需要加大性教育工作者培训力度及专业指导水平,建立高校性教育的师资队伍。

(二)学校培养青少年性道德责无旁贷

1.完善性道德教育的内容。青少年性机能正处于旺盛时期,有性要求是正常的生理需要。所以对青少年的性问题不能一味进行压抑,而要通过普及性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来进行。进行性道德教育,要按照性道德及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开展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教育,开展正确的婚恋观、性爱观、性荣辱教育,开展性法制教育、性病防范知识的教育等。教育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中知荣明耻,自重自爱。正确认识个人行为对本人、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两性相处的道德原则。增强青少年的性心理控制能力和性生理抵抗能力,学会把自己的性行为控制在法律范围内。明白性病对人类的危害,养成洁身自好的习惯。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在美国“性解放”时代,高校男女大学生恋爱成风,但哈佛大学学生谈恋爱的比例很低,究其原因是哈佛大学淳朴、严谨、开明的校园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可见,校园文化在学生性道德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见,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他们参加到锻炼身体、提高能力、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的活动中,避免性刺激的诱惑,减弱性的敏感度,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校园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

3.改进性道德教育的方法。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是保证性道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采用辩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情境设计等教学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学校还可以运用网络媒介开展有效的性教育。

(三)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性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青少年性教育的培养除需要社会、高校的努力外,还需要家长共同的配合来完成。

1.转变观念,由于受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视性为秽淫之事。家长们一般认为,性需求是人的本能,孩子长大后会无师自通,用不着专门去教。因而家长积极主动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比率很小。因而,开展家庭性教育的第一步就应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要求家长应以坦诚的态度告诉孩子科学的性知识,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2.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夫妻间的性关系。大量事实证明,来自开放、和睦,易于交流、沟通家庭的青少年,其性心理往往更健康,性行为更理智。家长生活不检点,其孩子极易在性行为上发生错误。所以,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使孩子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家庭生活的幸福、性爱的甜蜜。

3.家长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性教育的方法。调查发现,家长对性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仅有三成左右,超过一半的青少年认为父母从来没有谈论过与青春期有关的话题,有近半数家长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事实上,孩子终将成家立业,良好的性知识、性道德能帮助他们获得幸福的生活,拥有美好的人生。所以,家长学习一些性生理、性道德知识,对孩子进行性生理、性道德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

(四)性教育必须与人格教育相结合 性与人格是不可分的,性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历来是医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关注的中心。正如埃克斯纳所说:“性本能是生命最大的潜流”,尤其在生命形成、性格定型期――青春期。与人的其他任何本能相比,它都更能为生命提供个性与方向。如果说不良的性行为模式与不良的人格有着密切关联,那么性教育就必须也要致力于塑造良好人格,尤其要帮助青少年在性的领域确立起健康人格,帮助青少年理解,关心并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

在我国,随着青少年生理成熟,控制自己的性欲对他们来说也成了一种挑战,在今天的性信息和性图像泛滥的文化氛围中,这种挑战尤显沉重,性与道德价值观分离的会越来越远,由于众多的影响在驱使大学生去注意性,所以他们在与性有关的生活态度上,表现出了较差的人格状态和较低的尊重、责任感和自制力,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教育,最终将使孩子们失去以一种健康而道德的方式达到性成熟的机会。以人格教育为基础的性教育就是帮助青少年避免因过早的、不负责任的性行为而使自己和他人的感情受到伤害,发展自控能力,培养健康美好的婚姻观念,提高有关性和爱情关系的道德认知水平。人格教育的同时还要结合理想教育,通过理想教育有助年轻一代树立并实现与他们理想相符合的人生目标,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好而完整的人生并鼓励他们向往美好、真正的爱情,追求快乐、纯真、忠诚、永久的人生幸福。

【参考文献 】

[1] 陈才英.中学生性道德健康教育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2] 杨淑芳.中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3] 贺军成.走进国外的性教育[J].班主任,2006(1).[4] 毛海波.国外性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性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3).[5] 高文.国外青春期性教育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启示[J].宁德师专学报,2004(2).

下载德国、瑞典、芬兰行业组织发展状况及启示(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国、瑞典、芬兰行业组织发展状况及启示(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国警察管理及启示范文

    摘要:高度重视国际警务合作与交流,向多国派驻警察联络官,构想建立统一的欧洲警察培训基地,组织国际警察研讨活动,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警务工作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漫谈德国警察管......

    德国公务员培训特点及启示

    德国公务员培训特点及启示 章瑞莲在浙江省人事厅和省外事办公室的安排下,我们由浙江省继续教育协会组织的,由省人事厅丛荪林处长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12人,于2003年10月26日至11......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师范教育的国家之一,教师教育制度十分完善。2000年,德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德国教师教育展望》报告认为:在培训期限、场地......

    德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及启示

    德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及启示德国经济总能力占世界第三位,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长期以来,德国在高技术园区的建设、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李露 摘 要: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国家社会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从而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在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德国的“......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20 世纪50 年代末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域整治为改造传统老工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我们振兴东北,重振中国重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

    德国纺织业的产业转型经验及启示

    德国纺织业的产业转型经验及启示德国纺织业经过几十年的调整,靠技术创新走上增长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德国的纺织产业转型以及达到的效果给中国的纺......

    德国企业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企业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启示 2014年07月15日 14:41 来源:《前沿》(呼和浩特)2013年24期 作者:蔡玳燕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328 【作者简介】蔡玳燕,宁波大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