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流通助推新农村建设——— 山东莒南调查
现代流通助推新农村建设
——— 山东莒南调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1日 21:16
来源:《求是》期号:2006.12作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研究室
山东有个莒南县。那里的供销社把超市办进农村,大力发展综合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以供销社网络优势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路子。
把连锁超市办进农村社区
莒南县供销社所属企业45处,员工6600人,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曾一度陷入困境。2002年,县供销社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不仅表现在生产生活领域,更表现在流通领域。由于商业成本大,外资和城市大型商业无意或者无力将触角延伸到村,而供销合作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以现代流通方式对现有组织体系加以改造,供销社就可以全面提升农村流通水平。因此,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对供销社是发展,对农民就是服务。根据这一认识,他们决定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实施经营网络“十百千”工程,即在县城办10家大型超市,在乡镇办100家直营店,在村级办1000家便民超市或农资连锁店。2004年9月19日,第一家村级超市连锁店——淇岔河村开元超市开业,当天营业额就达4万多元。首战告捷使连锁店迅速发生连锁反应,不到两年时间,县供销社就在全县主要村办起了990多家农资连锁店和日用品超市,成为莒南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十百千”工程实施过程中,莒南县供销社始终注意运用“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网络”,搞好资源整合。一方面对天添乐、开元、华天等商贸流通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档次,强化龙头地位;另一方面依托龙头企业改造整合系统内资源,利用基层社场地,建设日用品和农资超市。目前,全县18处基层社,每个基层社都至少建有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消费品超市和多处专业经营加盟店、连锁店,还分别建起了营业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农资超市。同时,采取融资多元化、用人社会化、经营连锁化、管理科学化的方法,对全系统900多个村级经营网点进行全面改造,使之成为连锁经营网络终端。
莒南县供销社办农村超市,经济效益超过了他们当初的预想。1000平方米左右的直营店,年销售额在400万元以上,面积越大,销售额越大,店与店之间并无明显差别。加盟店营业面积一般都在100平方米左右,最少的也有50平方米。农村超市给农民提供了舒心的消费环境。一是超市里商品排列整洁有序,秩序井然,进店都有迎宾员微笑相迎。这对习惯于到土台子、黑屋子购物的农民来说,逛超市无疑是一种文明的享受。二是为农民提供了放心的消费环境。以往农民到小商店购物,经常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至于过期商品就更为常见。农村超市不存在这些问题,农民走亲访友,都愿意到超市买礼品,认为提着印有超市标识的塑料袋送礼,上档次了。三是为农民提供了购物方便。以往镇上的小商店只有200多种商品,现在的超市直营店有1.2万多种商品,农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大到冰箱彩电,小到针头线脑,要啥有啥,应有尽有,农民足不出村,各种需求都可满足。
店社合一,综合服务
把超市办进农村社区,迅速凝聚了人气,逛超市成了村民的一种休闲方式,并促其产生了更加广泛的服务要求。恰值此时,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提出了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发展思路。莒南县供销社抓住机遇,制定了在全县建1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规划。
所谓综合服务中心,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服务社,即在供销服务的基础上,努力拓展餐饮、洗浴、信息、培训、娱乐、休闲、医疗等综合服务,形成类似“服务超市”的服务园区。供销社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计划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并把这个计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每办成一个中心,财政贴补一万元。不到半年时间,莒南县已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6处。全县最大的厉家寨村社区服务中心,综合经营面积2000多平方米,包括一个660平方米的日用消费品超市,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农资超市,两个土产杂品和农机具商店,一个农副产品收购站,一个澡堂,一个理发店,一个卫生室,一个拥有1000多册图书报纸的村民活动室,一个安置了体育健身器材的大院,还有一个由当地村民发起的樱桃协会。这里不仅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供应中心,也是当地农产品购销中心,同时还是农业科技信息、法律咨询、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的服务中心,成为当地村民活动的好去处。
莒南县供销社在兴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过程中,坚持做到:一是依托农村连锁超市。服务中心立足农村实际,依托供销社的网络、资金、人才等资源,以统一配送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连锁超市为基础,根据农民需求和消费习惯,逐步添置其他经营性、公益性和中介性服务项目,为农民提供商品、技术、信息、中介等各种服务,并为农民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二是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投资约为20万—50万元。建设资金来自基层供销社投资、职工集资、经营者预付租金和上级扶持等多个渠道。图书资料、体育健身器材、卫生室、中介服务项目则由相关部门提供和设立。整个服务中心由供销社统一管理,采用市场机制进行运作,鼓励和吸引农民和各类市场主体进入中心从事经营服务。
推动农业产业化
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应该而且必须把农村流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对接起来。为此,他们在各超市连锁店都设立农产品销售、加工专区,把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生产的粮食、蔬菜、猪肉、禽蛋、茶叶、花生、煎饼、馒头等当地农产品摆上货架,并通过物流配送中心打入各大城市市场。为提升入市农产品的质量,他们把“农产品进超市”与“为超市生产农产品”结合起来,建立农产品定点生产加工基地。
为确保生产的标准化与质量可追溯化,莒南县供销社以龙头带动的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近年来,他们先后发展了花生米、茶叶、禽蛋、果业、大蒜等各类专业合作社20多处,成立了生猪、花生、农资流通、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大蒜、樱桃等10多个专业经济协会,并以县联社为依托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合作社对社员进行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三统一”、“三到家”服务,每年以低于市场价优惠供应入社社员专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2005年,果业合作社为江苏大润发、苏果等超市定购鲜桃50多万公斤,每斤为果农增加收入0.2—0.4元。2006年,该合作社加入了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计划扩大果品销售渠道,将无公害果品打入国际市场。
几点思考
现代流通网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流通落后。流通活,百业活;流通兴,百业兴。莒南县供销社的发展经验表明,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而且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并在改变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市场化运作是始终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钱从哪里来,用在何处?仅仅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建设新农村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信贷和民间投资向农村转移。这就要求我们赋予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地位,并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类企业给予财政、信贷等多方面的扶持和优惠。莒南县农村经济社会之所以获得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从一开始就把依托供销社作为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重要途径,把其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元化。
以现代流通网络为依托,向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延伸,是形成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莒南县供销社没有把脚步停留在“流通”范畴,而是从流通网络一头连生产、一头连消费的特性出发,实现两个延伸:一是横向延伸,依托连锁超市办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二是纵向延伸,构建流通网络+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山东省供销社把这种新模式概括为“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实践证明,以现代流通网络为依托,向农业产业化和社区综合服务延伸,对广大农民群众讲既是“减法”,又是“加法”。农民作为消费者,可以降低消费成本;作为生产者,可以增加农业收入。(执笔:杨占科 朱修国)
第二篇:山东沂南做好三大建设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
山东沂南做好三大建设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
今年以来,山东省沂南县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服务业“个头”迅速成长,在规模总量扩张、内部结构优化、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项目建设“谋篇布局”。完善服务业项目月调度、季考核、通报等管理制度,加强与项目单位的沟通衔接,及时协调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中联水泥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智圣汤泉二期、松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村、战工会旧址扩建等一批文旅项目,阳都国际商城、永兴商城等一批商务建设项目。
载体建设“提纲挈领”。坚持把“四大载体”建设作为加快全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四大载体”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能力。扎实做好重点城区(界湖街道、青驼镇),重点园区(山东智胜汤泉度假区),重点项目(鲁中蔬菜冷链物流配送建设、智圣汤泉二期开发建设、沂蒙影视基地建设)等市级服务业载体建设工作,重点载体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环境建设“标新立异”。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大融资力度,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增强发展后劲上,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政银企合作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积极制定有关重点行业扶持办法,在政策上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优化了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壮大。(
第三篇:抓好典型示范助推新农村建设
抓好典型示范助推新农村建设
近日,浦北县召开2011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表彰了2010新农村建设工作13个先进后盾单位、23名优秀指导员和19名先进工作者,并精心安排了4个先进典型代表发言,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重规划。2010自治区新农村建设优秀指导员陈冬云认为,调查摸底,科学规划,是有效开展指导员工作的基础。作为县派驻六硍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组长,他首先组织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分别到村召开村“两委”班子、村民小组长、党员和群众代表见面会,传达上级新农村建设要求,了解社情民意。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归类,理清思路,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制订全年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六硍镇新农村建设。
促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龙门镇王坡村是广西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驻该村指导员陆建存以扶贫开发为抓手,协助村委争取扶贫资金15万元建立了约60亩的罗非鱼、塘角鱼养殖基地,引导40多户农民种植穿心莲50多亩,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同时,举办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劳务输出。2010年王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16.2%,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惠民生。浦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寨圩镇秋香村和安石镇新塘村的联谊单位。他们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协调市县联谊单位,争取资金,修建村级道路解决群众“行路难”,实施人饮工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建设村级卫生室缓解群众“看病难”,完善娱乐健身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农村妇女办理小额担保贷款成功创业,组织技能培训帮助农民转移就业,等等,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2010年,该局荣获了钦州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后盾单位称号。
强组织。各先进后盾单位均与联系村党组织签订了“结对共建、先锋同行”协议书,驻村指导员也积极引导村干部、农村党员开展“亮旗承诺、践诺争优”活动,进一步深化拓展节日慰问、创先争优领导点评等系列共建活动,推动机关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促进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构建了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好格局。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浦北县做好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的选树、总结、宣传和引领工作,让各后盾单位和驻村指导员学有目标、赶有榜样,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
第四篇:文化助推新农村建设工程
***县文体局送文化下乡暨助推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文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文化工作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群策群力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在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实施了重点文化工程,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
近几年,文体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实施了一些有影响的文化项目,成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有效手段。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入了****万元,建设了****个省级服务中心站和****个农村基层服务点。****月份,又投入了****万元,购买了****台电脑,新建了*****个村级服务点,使我县村级基层服务点达到了******个。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过互联网和光盘等传输渠道为社会公众服务。而且文体局依托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 1
化站、农村书屋,已建设完成了*****个乡镇文化站。去年*****月份,也实现了图书馆全面向社会群众实行免费开放。
二农民自娱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在各乡镇,农民自娱文化悄然兴起,建成****个文化大院。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社会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我县文化部门将围绕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以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在“十一五”期间,文体局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
进一步助推新农村建设工程。
首先今年文体系统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开展城乡文化活动。以送戏下乡为载体,带动和引导农村、社区文艺活动的开展。计划对我县的快大茂村、长春沟村、马当村、水洞村、公益村等*****个标兵村进行慰问演出。全方位提升城乡文化氛围。
其次积极探索“农民自办、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多元共建”的发展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基层和农村倾斜,我们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的作用,对农民文艺骨干进行系统培圳,深入文化大院现场辅导,培养人才,发掘人才,提高农民活动质量。发挥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从百姓朴素的语话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艺术中汲取创造元素,从基层生动活泼的实践中获得发展动力。
再次是发挥图书馆应有的社会作用。加强科技三下乡、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和读者服务工作。继续完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建设数字文化资源,通过自建共建等多种形式,系统整合各类优秀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设备发放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为建设我好我县新农工程,文体人将不遗余的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调查
新农村建设调查——以小岗村特色农业旅
游为例
缘由和现实意义***@163.com
活动缘由:2013年中央民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即将展开,本团队响应学校和团总支的号召,积极参加,并努力追求完美,完成任务。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为民生之本,国民经济之本,农民占国家人口的大部分,居住较为分散,农村生产力较不发达,消费水平较低,文化教育水平普遍比城镇地区落后,但自然资源丰富,小农经济发达,地区地理差异不同可灵活开展各种特色经济,见效较快。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显著贡献,而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是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的大潮首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激起浪花。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04年,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沈浩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全体党员,民众进行新的创业,小岗村获得了新发展。
本次活动旨在对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情况尤其是特色农业旅游的发展的调查和研究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现实意义:
一 通过对小岗村特色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调查来反应小岗村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于改革初期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做对比,突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通过小岗村特色农业旅游来看当代农村在时代发展大潮中的前进道路,还原再现政府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可行性,并给其他安徽农村的发展做出指导。
三 通过对小岗村的暑期社会调查丰富我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提升我们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意志,强化我们统筹事物发展、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四 本次社会实践将会加强大学生与农村的联系,加强中央民族大学与小岗村的联系,为将来双方的合作打下基础,毕业大学生可以去小岗村创业,小岗村也会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双方达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