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
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
镇(街道)、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八条措施(试行)〉的通知》(成委发〔2010〕1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保护和调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大从在职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录用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力度
区级机关、乡镇(街道)在招录公务员时,应有不少于15%的名额定向录用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综合管理岗位人员时,应有不少于10%的名额定向聘用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
牵头单位:区人社局
二、加大从在职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选拔任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力度
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选拔任用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公务员登记手续。从2011年起,全区新
提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应有10%以上名额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定向选拔。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三、选拔在职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
任职两届以上的优秀在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经区委组织部考察,区委研究决定,可选拔担任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享受与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相应的政治待遇,身份不变,不占乡镇(街道)领导职数,由区财政给予误工、交通、通讯补贴每人每月300元。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离职后,其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职务自然免除,且不再享受相应政治待遇和补贴。各乡镇(街道)按上述规定可配备党(工)委委员1-2名。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四、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干部“固定补贴+绩效补贴”制度
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固定补贴正常增长机制。从2011年起到2016年,村(涉农社区)干部固定补贴标准每年增长13%,城镇社区干部固定补贴标准每年增长10%,村(居)民小组长固定补贴标准每年增长12%。绩效补贴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健全与实绩考核、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村(社区)干部绩效补贴机制。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五、健全村(社区)干部离职保障机制
建国以来至2011年2月28日,全区建制村、社区(大队、初级社、高级社)任满三年(一届)、正常离职实职村(社区)干部,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每任满一届给予每人每月10元的生活补助。已享受财政离职一次性补助的,也可进入离职村(社区)干部生活补助对象,其所领取一次性补助应从离职补助金中抵扣。2011年2月28日以后正常离职的村(社区)干部,按成委发〔2007〕48号文件规定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每任满一届给予一年养老保险缴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6%。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六、提高乡镇(街道)干部工作性津贴标准
2016年前,各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按照所设岗位(职务)上调工作性津贴标准;城厢镇、清泉镇作为成都市重点镇,福洪乡、人和乡作为边远艰苦乡镇,上调标准高于其他乡镇(街道)。上调标准普通乡镇(街道)不低于200元/人·月,城厢镇、清泉镇、福洪乡和人和乡不低于260元/人·月。鼓励区级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村(社区)锻炼,其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期间,工资、行政关系保留不变,工作性津贴按所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的标准执行。此补贴为乡镇(街道)在编在岗人员工作补贴,不在乡镇(街道)工作后,则取消该补贴。增加的乡镇工作性津贴由区财政拨付给各乡镇(街道),由各乡镇(街道)统一发放。
牵头单位:区人社局
七、强化乡镇(街道)干部职级激励
提拔担任局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乡镇(街道)同一职级领导职务5年以上、乡镇(街道)其他干部在乡镇(街道)同职级职务工作10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享受上一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工资、津补贴、医疗待遇。享受上述待遇后继续任职3年以上考核合格的,调离乡镇(街道)后可保留其待遇。
牵头单位:区人社局
八、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表彰、培训力度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统筹安排。鼓励在职村(社区)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培训。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九、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区委统一领导,区委组织部协调抓总,区委党校、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和各乡镇(街道)具体负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认真落实,确保政策执行到位,让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充
分调动和保护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本意见自2011 年1 月1 日起执行。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丰委办发[2011]41号)
中共丰都县委办公室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丰委办发„2011‟41号
核收:
中共丰都县委办公室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
实 施 意 见
(2011年8月25日)
为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切实抓好村(社区)干部的选拔配备、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渝委办发„2011‟36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深化落实“三项制度”作为村(社区)干部的基本职责和看家本领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村(社区)干部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把深化落实书记接待、成员走访、办理答复“三项制度”作为村(社区)干部的基本职责和根本任务,作为开展工作的“必修课”。村(社区)干部必须对落实“三项制度”作出承诺,纳入工作任务,年初与乡镇(街道)签订责任书,年底由乡镇(街道)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同比例兑现报酬。建立县上每季度、乡镇(街道)每月一次专项检查制度。换届时,不重视、不落实或落实不好“三项制度”的,不得作为村(社区)“两委”候选人。未完成“三项制度”任务的村(社区)干部,不得提拔使用,不得评先选优,不得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大学生“村官”不得按期录用为公务员。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宣传“三项制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做到家喻户晓。
二、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干部设置
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社区)党组织设3-9人,村委会设5-7人,社区居委会设5-9人,推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对相近相似的工作职能职责实行兼职。在农村,计生专干与妇代会主任、社会救助专干与民兵连长、村纪检委员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等可实行兼职。在城市社区,劳动保障与救助福利、综治调解与流动人口管理和民兵工作、城市管理与群众文化、计划生育与妇女工作、居务监督与党风廉政监督等可实行兼职。鼓励具备条件的村(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下一级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小组长,但每人最多兼任一职。
延伸到村(社区)的所有工作事项均由“两委”成员分工承担,各级各部门不得擅自在村(社区)另行配备各类专职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确需设立的,应商组织、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提出意见,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报市委、市政府批准。
三、选好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书记、主任90%以上达到“一好双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思想素质好、领导发展能力强和服务群众能力强“一好双强”作为村(社区)“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选任标准。采取
从现任村(社区)干部中遴选一批,从当地致富能手中选用一批,从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中回请一批,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一批,从高校毕业生中挑选一批,从复员退伍军人和退休、离岗干部职工中推选一批等“六个一批”方式,调整、充实、加强“两委”班子,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官”、改任或担任非领导职务的机关干部按程序选举进入“两委”班子。重点抓好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选拔配备,不断改善队伍结构,到2014年,党组织书记队伍形成以40—50岁左右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其中50岁以下的占70%以上;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党组织书记占60%以上、社区党组织书记占90%以上,力争90%以上的“两委”主要负责人达到“一好双强”标准。大力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个村(社区)常年保持3-5名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库,力争到2014年全县进库人员达到1600名左右。
四、明确村(社区)干部补贴范围,每届调整一次村(社区)干部补贴最低保障标准
按照市上统一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2011年4月起,提高村(社区)干部补贴和村(社区)级
组织办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
(一)村干部补贴的范围和标准
纳入补贴的村干部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计生专干、救助专干、妇代会主任、团组织书记、民兵连长、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村民小组长等10类。具体补贴标准为:
1、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补贴标准: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1000元/人〃月;2000人及以上的村,1200元/人〃月。
2、村文书、村计生专干补贴标准: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800元/人〃月;2000人及以上的村,850元/人〃月。
3、村救助专干、村妇代会主任补贴标准: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500元/人〃月;2000人及以上的村,550元/人〃月。
4、村团组织书记、村民兵连长、村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补贴标准:农业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100元/人〃月;2000人及以上的村,120元/人〃月。
5、村民小组长补贴标准:农业人口在300人以下的组,100元/人〃月;300人及以上的组,120元/人〃月。
(二)社区干部补贴的范围和标准
纳入补贴的社区干部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文书、计生专干(兼妇女工作)、救助专干(负责民政、残联工作)、综治调解(兼民兵工作)、城市管理和群众文化(兼共青团工作)、劳动保障、监督委员会主任和居民小组长等10类,分类补贴对象和标准基数由县民政局核定一次报送县财政局。具体补贴标准为:
1、城市规划区、工业园区、旅游开发区范围内的城镇社区补贴标准:书记、主任1700元/人〃月,文书、计生专干1500元/人〃月,救助专干、综治调解、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和监督委员会主任1300元/人〃月。社区干部职数按9人计算。按规定5000人以上的社区增加1名副主任职数,报酬按文书标准执行。
2、其余城镇社区补贴标准:书记、主任 1500元/人〃月,文书、计生专干1100元/人〃月,救助专干、综治调解、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和监督委员会主任700元/人〃月。社区干部职数按7人计算。按规定5000人以上的社区增加1名副主任职数,报酬按文书标准执行。
3、居民小组长补贴标准:150元/人〃月。
兼任社区干部的,补贴标准按所兼职务补贴标准的30%
计算,兼任居民小组长的,补贴标准按所兼职务补贴标准的全额计算。
(三)村(社区)组织办公经费
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每村每年8000元;城市规划区、工业园区、旅游开发区范围内的城镇社区办公经费提高到每个每年12000元,其余城镇社区办公经费提高到每个每年10000元。
(四)资金来源
补贴资金由县乡级财政预算安排。
五、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计划”,确保每个村(社区)常年有一名大学生
把选派大学生“村官”作为全县干部队伍建设的“种苗工程”,建立选派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按照市上统一部署,每年选派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2011年及以后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在村服务期由2年延长至3年,保证每个村常年有1名大学生“村官”。把所有大学生“村官”纳入村“两委”后备干部管理培养,对经过一定时间锻炼,表现优秀、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公认的,鼓励和引导其积极参加村(社区)“两委”选举,力争到2014
年担任“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达到5人以上。探索实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计划”,2014年达到每个城市社区不少于一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目标。
六、每年组织一次村(社区)干部集中培训,组织部分优秀干部考察学习
将村(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组织的集中培训,每人每年累计学习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村(社区)干部每年至少参加1次乡镇(街道)以上组织的集中培训。县级每年举办2期培训班,集中培训村(社区)干部不少于600人。选派优秀村(社区)干部到西南大学、市乡镇企业干部培训学校、市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学习培训。建立县委党校、县农广校2个村(社区)干部县级培训基地。乡镇(街道)党委每年组织部分优秀村(社区)干部学习考察,每年选派5%以上的村(社区)干部到乡镇(街道)机关挂职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教育计划”,组织40岁以下、未取得大专学历的村(社区)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
七、坚持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和公选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制度
坚持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中考录公务员制度,5年内每年安排3-5个名额。继续推行从村(社区)干部中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建立健全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领导干部机制,通过“公推直选”,5年内从优秀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2名左右,把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拔到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社区)干部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
八、建立村(社区)干部“双述双评”考核制度和每年一次回访考察制度
建立村(社区)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结合创先争优推行“一讲二评三公示”,“两委”班子及干部分别提出任期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项目,报经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审核同意后,向党员和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建立“双述双评”考核制度,村(社区)干部年终分别向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村(社区)党员及村(居)民代表会议述职述廉,接受测评。根据工作表现
和测评结果,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对村(社区)班子及成员评定考核等次,据此兑现绩效考核奖励。建立村(社区)干部“民情日志”制度,推行工作记实,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回访考察制度,每年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对村(社区)干部进行一次回访考察,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评价和意见。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完善村(社区)干部信息库,健全村(社区)书记、主任档案资料,做到一人一档,建档情况要分别报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备案。届中调整任用书记、主任,事前要分别会同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沟通,调整结果分别报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备案。
九、建立不合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调整制度,完善不合格村(居)委会主任罢免程序
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村(社区)干部,要及时进行诫勉、批评教育,取消其本人和所在党组织当年评先选优资格,视情况扣减补助和奖励。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较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不称职党组织书记,经上级党委(党工委)研究,按有关规定进行组织调整。对不合格的村(居)委会主任,根据《重庆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重庆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进行罢免。
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居)民自治机制,定期公开党务、村(居)务
结合落实“三项制度”,总结实践探索,在村(社区)全面推行重大事项议事决策“三会一评”工作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居)民自治机制,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党组织对村(居)委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的领导,支持其依法开展工作,形成整体合力。完善党务、村(居)务公开制度,编制党务、村(居)务公开目录,定期公开党务、村(居)务。村(居)财务公开要逐笔公布出纳明细账。继续实施“双千强村”工程,全县按照10%比例重新确定后进村,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整顿提高。
十一、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每3年表彰一批村(社区)“两委”负责人
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培育和树立一大批村(社区)干部先进典型,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村(社区)干部进行表彰。按照村(社区)“两委”任期,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每3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50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乡镇(街道)根据全县表彰奖励相关规定开展评选表彰。进一步做好村(社区)干部先进典型的培养、发现和宣传工作。
十二、建立村(社区)干部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开展村(社区)干部反腐倡廉专项教育,纳入每年一次的培训。制定村(社区)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推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勤政廉洁双述制度、村(居)民询问质询和定期评议制度。开展村(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建立健全村(社区)廉政监督员制度,加强对村(社区)重大事务、财务的监督检查。开展村(社区)干部廉洁自律测评,其测评结果纳入考核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和评先选优重要依据。对村(社区)干部以权谋私、违纪违法特别是侵占集体、群众利益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移交纪检、司法部门处理。
十三、实行“书记抓、抓书记”,落实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责任制
全县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是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谋划、抓指导、抓保障,切实履行责任。建立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联系村(社区)“两委”班子制度,抓点带面,整体推进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要抓好有关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相关政策
措施的具体实施,切实做好村(社区)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激励等工作,支持和保障村(社区)干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县委组织部负责综合协调,加强工作指导,强化工作措施,抓好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县民政局负责村(居)民委员会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督查工作,县财政局负责经费保障,县编办、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把抓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到2014年,50%以上村(社区)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要把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努力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社区)干部队伍。
主题词:基层组织 干部队伍建设 意见
发:各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县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中共丰都县委办公室 2011年8月25日印发
(共印3份)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以下简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根据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力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养、激励保障、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年富力强、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使他们成为农村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和群众贴心人,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
根据党内有关文件规定和当前农村实际,村党支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好以下职责:
(一)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主持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富民强村路子,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带领农民致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技 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为农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搞好生产服务和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三)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村民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听取群众对村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村民群众有序参与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四)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村民群众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集体观念。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人民调解、计划生育和农村社会保障等工作,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五)加强党支部建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级党员大会的决议。带头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组织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增强党员主体意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负责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抓好对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三、健全完善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机制
(一)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任用村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具体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不同村情,可以采取“两推一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乡镇党委委派等各种方式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优秀人才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好,就是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带富能力强就是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协调能力强,就是热爱农村、对农民有感情,善于运用民主、法律、示范和服务的方法做群众工作,妥善处理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大力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
“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村干部的职数配备,要本着交叉兼职、精干高效、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以行政村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配备,一般配备3至5名。
(二)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本村优秀现职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和大学生村干部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级领导班子成员。鼓励机关后备干部,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原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本村暂没有合适人选的,也可以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积极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办法建立联合党支部,从中择优选拔联合村党支部书记。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贫困、工作薄弱村任职。
(三)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制度,在今年已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目标的基础上,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加强跟踪培养,严格日常管理,帮助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尽快成长成才,优秀的要及时通过党员推荐和参加选举等程序,使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要把发展党员、选拔后备干部、培养实用人才和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在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不断为农村组织注入新鲜力量。要努力建设一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经得起风浪考验、年轻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队伍。
四、健全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机制
(一)整合培训资源。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统筹民政、农业、科技、计生、人劳等涉农部门培训力量,对涉农培训资金“打包整合”,形成培训工作合力。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运用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积极探索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短期实践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培训。
(二)丰富培训内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民主管理程序以及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
(三)改进培训方式。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和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开展优秀党建专家、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巡回宣讲活动,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发达地区农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
(四)落实培训措施。把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总体规划,及时制定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和计划,抓好组织实施,每年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县里每年对所有村党支部书记培训一遍,培训经费按每人不少于300元的标准纳入县财政预算,不足部分党费适当补充。其他村干部由乡镇党委每年组织全员培训一次。
五、逐步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激励保障制度
(一)提高工作报酬。加大财政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保证村党支部书记及其他村干部工作报酬随着经济实力增强逐步提高。按照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报酬不低于我县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标准,村党支部书记月报酬按600元执行;按照村委会主任工作报酬不低于我县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80%的标准,村委会主任月报酬按480元执行;按照其他村“两委”干部工作报酬不低于我县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60%的标准,其他村“两委”干部月报酬按360元执行。在此基础上,建立村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各乡镇党委每月从村干部工资中拿出20%左右作为绩效工资,根据绩效完成情况确定每名村干部绩效工资发放标准,绩效工资一般应半年发放一次。各乡镇党委要结合实际,制定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逐步为在职村党支部书记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对2008年12月31日前已经正常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从2010年1月起,累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9年以上18年(含18年)以下的,每月给予100元的生活补贴;累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8年以上的,每月给予200元的生活补贴。此标准执行后,栾组文﹝2007﹞13号文件同时废止。
(三)健全关爱帮扶制度。各党组织都要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对他们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帮助,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定期体检制度,每两年由县委统一组织为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体检,所需费用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建立生活困难村干部慰问帮扶制度,对生活困难的村干部,县乡党委、政府要定期走访慰问,在生产生活上予以帮助。建立村党支部书记谈话谈心制度,乡镇党委书记要定期与村党支部书记谈话谈心,沟通思想,疏导情绪,及时发现、帮助解决问题。
(四)拓展党支部书记成长空间。加大从村党支部书记中招录乡镇公务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力度。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定期表彰村党支部书记制度,结合农村党建“三级联创”表彰活动,定期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表彰和奖励。注重树立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六、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监督管理机制
(一)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各乡镇要按照落实待遇与强化责任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考核办法。乡镇党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和各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因素,科学设置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向本村党员群众公开作出承诺,年初建立岗位目标台账,年中加强督促检查,年终由乡镇党委组织开展“三票评议”,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述职,从群众、党员、组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议结果作为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激励保障措施的主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
(二)完善评议监督制度。在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完善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明确村党支部书记决策重大事项的范围和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强化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述职、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保证村党支部书记始终处于有效监督之下。同时,积极推进党务、村务公开。村党支部的工作事项要向党员和群众公开,重点公开支部工作目标、决策内容和程序、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管理、民主评议党员、补助贫困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等内容,接受村民监督。
(三)建立优胜劣汰制度。要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管理,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简单粗暴、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要严肃处理,形成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机制。
七、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乡镇党委承担第一责任。要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列入乡镇党委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定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乡镇党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每年对这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管理由县委组织部负责,乡镇党委具体实施。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抓好落实,经常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和村级领导班子现状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县、乡党员领导干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要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牵头抓总,纪委、宣传、扶贫、农业、民政、财政、人劳、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把教育培训、集中整顿、激励保障和监督管理等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任务落实到实处。坚持县直单位联系后进村、贫困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积极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支持,帮助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要在全县村级组织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家庭联户代表制度,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不断提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水平。
(三)加强财力保障。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政策落到实处。村党支部书记及其他村干部工作报酬、离任村党支部书记生活补贴所需费用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市、县财政安排,并由县财政监督乡镇财政统一发放到村干部个人账户。
(四)创造良好环境。县、乡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在作出决策和部署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要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实实在在为村党支部书记减负,让他们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要推动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县、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具体指导,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大胆开展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注意总结推广村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要大力宣传、弘扬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树立村党支部书记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关心、尊重、支持、爱护村党支部书记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唐山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唐山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200706)作者:未知 来源: 时间:2007-12-26 8:50:45 路南区社区服务网
社区工作者是指专职从事社区党务、居务和社会服务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包括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为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冀组[2006]5号),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现就加强我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构建和谐社区,多渠道选人用人,强化教育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新型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2、目标要求:建立管理规范、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补贴报酬保障和关爱服务机制,落实社区工作者待遇,增强社区工作者岗位的吸引力;健全完善选拔任用和教育培训机制,改善结构,提高素质,使社区工作者适应创建和谐社区的要求。
二、社区工作者的条件、职责、权利和义务
3、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事业心、责任感强,热爱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本市常住城镇户口,长期居住在本区,身体健康,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退休再聘人员年龄男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一般不超过60周岁。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特别优秀的,经街道党(工)委研究,报县(市)区委组织部、民政局审批后,年龄、文化程度可适当放宽。
4、社区工作者主要职责:社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服务群众、建设和谐社区作为根本任务。
(1)围绕大局,推动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组织带领社区居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保证党在城市社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社区居民依法履行应尽义务,努力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2)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服务和社会救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和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维权服务。
(3)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及时反映居民呼声,认真做好思想工作。
(4)整合资源,共驻共建。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党建新格局。
5、社区工作者义务: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6、社区工作者权利:非因规定事由和非经规定程序不能被解聘或处分;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规定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程序选举担任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成员职务;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三、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和任用
7、职数配备。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居民委员会成员职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4]25号)规定设置。1000户以下的社区,设社区党组织专职人员1人,社区居委会成员5人;1000户至2000户的社区,设社区党组织专职人员1人,社区居委会成员7人;2000户以上的社区设社区党组织专职人员1人,社区居委会成员9人。提倡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居民委员会中的党员交叉任职,提倡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经选举由一人担任。
8、选拔渠道。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应坚持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选人。
(1)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舆论宣传、政策引导等多种措施,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及其他社会人员中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招聘对象要符合任职基本条件。
招聘工作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民政局等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街道办事处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2)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从各级党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中选派;安排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进行锻炼;从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和编余中、小学老师中选派。
(3)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调。安排大学生中的选调生到社区锻炼、任职。优先从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大学生中选聘社区工作者。
(4)单位派驻。大型企事业单位等职工生活区,可由企事业单位配备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领导班子,要严格履行选举程序,符合《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
四、社区工作者的待遇
9、工资补贴标准。社区工作者任职和受聘期间实行统一的结构工资制,工资不低于上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目前社区工作者工资标准较低的,力争2年内达到相应标准。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派驻的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和开支渠道不变。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按规定当选为社区工作者的,每月给予定额补贴。
10、社会保险。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内的社区工作者,按照规定交纳相关社会保险费,逐步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和女工生育等各项保险待遇。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由单位代扣后统一缴纳,禁止以工资形式发给个人。
11、定期体检。逐步建立社区工作者定期体检制度。
12、资金保障。各县(市)区要严格落实职数配备,按规定编制预算,及时拨付资金。市内6区(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市财政实行定额补助。其它县(市、开发区、管理区、工业区)由本级财政负担。
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村改居或村居合一的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及社会保障相关待遇,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企业社区(家属院)中由企业单位选配的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和开支渠道不变。
五、社区工作者的管理
13、建立教育培训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有计划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和构建和谐社区的能力。各县(市)区每年要对社区工作者组织轮训,对新当选的要进行任职资格和岗位素质培训。
14、建立考核评议制度。实行社区工作者目标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社区工作者的考核由各县(市)区组织和民政部门负责指导,街道党(工)委具体实施,并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确定档次、兑现奖惩。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不宜再从事社区工作。
五、加强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15、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委要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市)区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的重要内容。
16、为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阵地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搞好资金保障。按每个社区平均每年不低于2万元标准编制预算,市内6区(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需经费由市、区两级按7:3比例分担,其他县(市、开发区、管理区、工业区)由本级财政负担。要主动关心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认真落实《关于唐山市城市社区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
17、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要搞好调查研究,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水平。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七点意见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 理念新素质高的干部队伍
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七点意见》,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优化党政干部队伍结构,建立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制度——通过全力抓好这七方面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理念新、素质高,适应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要求的干部队伍。日前,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七点意见》,就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
一、抓好党性教育,五年内将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一遍
《意见》提出,牢固树立大局观全局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和政治上的坚定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
《意见》提出了针对性开展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具体措施,一是根据市委发展方略推进需要,及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推动解放思想,强化发展意识,抓好方法引领;二是在党校一周制专题班中安排时间集中进行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三是办好党性教育专题班,5年内将全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一遍。
二、提升干部素质,对全市干部进行新一轮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意见》提出,按照现代化国际化要求,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支与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要求相适应,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懂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按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要求办事的干部队伍。
三、培养年轻干部,每年选派100名优秀年轻干部“上挂下派”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重点掌握、重点培养机制。
一是按干部管理权限,市、区(市)县和市级部门分层分类掌握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二是每年组织重点掌握的优秀年轻干部开展党校中长期培训,并有计划地组织到国内外培训。三是深入实施“上挂下派工程”,每年选派10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或机关挂(任)职,不断提升机关干部了解基层、基层干部把握宏观的整体水平。四是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五大兴市战略”推进一线、重大项目、重要工程、藏区和民生、信访等重要岗位顶岗或挂职锻炼,积累工作经验,历练工作才干。
四、优化干部结构,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
《意见》提出,拓宽选人渠道,畅通干部入口,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加快形成适应发展需要的干部梯次结构。
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队伍合理梯次结构,具体路径是:公开招录、遴选一批适应新一轮发展需要的公务员;加大竞争
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拓宽选人视野;面向市内外统筹公选一批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党政领导干部;另外,还要拓宽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党政干部渠道。
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联户干部每年至少为联系户办实事1件以上
《意见》提出,要深化“挂、帮、包”活动,实现联系服务群众机关全参与、干部全覆盖。根据相关要求,在“挂、帮、包”活动中,要确保联户干部每年至少为联系户办实事、解难事1件以上。同时,开展“千名领导挂点、万名干部帮户”活动,通过结对联户、蹲点入户、服务到户等形式,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共建共享合力。另外,还要全面推行机关基层党组织和机关干部到社区“双报到”制度,原则上每名机关干部在社区认领1个服务岗位,每年至少参加1次社区公益或志愿服务活动。
六、加强日常监管,健全干部管理监督链
《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监督管理。倡导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作风,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营造“层层抓落实、人人重执行、事事讲效率”的工作氛围。
七、加强人文关怀,搭建组织与干部双向约谈平台
《意见》要求,全面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建立健全干部思想与诉求表达机制、苗头性问题及时纠
正机制,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坦诚交心、适时提醒,解决问题、理顺情绪,凝聚共识、激发活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