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行贿案件的专题调研分析

时间:2019-05-15 07:0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当前行贿案件的专题调研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当前行贿案件的专题调研分析》。

第一篇:对当前行贿案件的专题调研分析

对当前行贿案件的专题调研分析

稿源: 繁昌县人民检察院布时间: 2011年07月21日17时00分

来,繁昌县检察院在立案查处受贿犯罪案件的同时,加大对行贿案件的查办力计:2009年以来,共立案查处行贿犯罪案件7件7人,其中:1万元以上10的2件2人,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5件5人。7名犯罪嫌疑人全被提起现6人已被法院作有罪判决。依法严厉打击行贿犯罪,是从源头上遏制贿赂犯要手段之一。同时,当前地方行贿犯罪高发的严峻态势也应引起检察机关的高和分析研究。

一、当前行贿犯罪的主要特点

1、行贿人员绝大部分是非国有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突出。当前工程施工建设企业大多是非国有性质的企业,而这一领域又是职务犯罪案件多施工人员为了争取承揽到工程,不惜代价、花费大量的现金用以打点负责工程审批管理的有关人员,而一些国家公职人员拒腐防变能力差,甚至主动吃拿卡要,加剧了贿赂行为的高发性和有的行贿人员在承建的多项工程过程中与业主单位的负责人都有不正当的经济关系。有时我们同的受贿案件时,从受贿人口中都会听到同样的行贿人的名字。

2、行贿数额加大,行贿方式。从我们查办的情况来看,7起行贿案件中有5件是10万元以上的大案,行贿数额不断攀升式也呈多样化。行贿人有的借邀请外出考察的名义,在途中行贿;有的是在工程建设中,以补人员通讯费的名义行贿;有的是以入企业干股,给予受贿人提成的名义行贿;有的是逢年过节的烟酒中夹带大量现金的形式行贿。

3、工程建设领域成为行贿犯罪的重灾区。在我们查办的中,大都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和医药购销领域。可见,工程建设领域是行贿案件高发的热点来在我县“大发展、大建设”步伐大幅加快的形势下,各项工程建设上马,城镇各处都是开动机械和建设中的工程项目。与此同时,在这些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的背后,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易的灰色现象。因此,为了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良性运转,必须下大力气严查这一领域罪活动。否则,又会重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

二、当前行贿犯罪的发案原因(一系体制不健全是产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我国市场体系还处在发育不成熟阶段,行政干预经济的存在,市场化配置资源、由市场竞争分配份额等市场经济规律没有完全形成,加之产大于销,应紧张,为取得竞争优势,一些商家选择以商业贿赂获得行政支持、获得项目、获得特许、获销售产品争取交易机会。(二)行贿犯罪与公职人员权力“寻租”密不可分。我国目前尚处转权力与市场的界限不清,同时国有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存在大量的经营性资产和行政事业性资市场经济中介入了大量的公权力,并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行贿人为求得竞争便利条件,通公权力的人员行贿,以权力寻租获得便利和优惠的商业条件,形成官商勾结利益格局。通过商标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及至市场准入,公共权力通过暗箱运作,形成市场交易主体对公权力的“寻租”、“涉租”的行为。(三)潜规则盛行,人们认识上存在误区,给行贿犯罪提供了生。在某些行业给回扣是“行规”,形成潜规则,且大众普遍接受甚至认同,不以为怪。如工程联系工程的“信息费”,药品器材采购中以让利为名的“返点”,都会加重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商业活动中收受回扣、佣金等现象司空见惯,演化成为一种特定的商业现象,以至发展成某些贿犯罪。(四)惩治犯罪不够严厉。一个时期以来,贿赂犯罪呈高发态势,固然与当前我国经济革这一时代大背景有关,而长期以来,我国司法机关在查办、处理贿赂案件时,存在一手软的大力度打击受贿犯罪,而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则相对偏轻。

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行贿犯罪仍将沿着高发于工程建设领域、涉案金额进一步加大、以及窝案的趋势发展。我们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时,不能忽视对行贿犯罪的预防工作。只有把握才能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当前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是证据难以收集。贿赂案件大都涉及职权管理及经济管理部涉案人员大多素质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活动能力,反侦查能力较强,取证较难。二是当罪活动大多表现为“一对一”的形式,且多为假借各种名义作掩护,犯罪活动不易暴露,其证都是言辞证据,具有易变性,在当前的侦查技术手段基础上,收集固定证据困难,一旦犯罪嫌人出现翻供或翻证,案件的侦查工作随即陷入困境。三是执法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待加强。目件的重灾区如工程建设、医药购销、产权交易等领域的涉案单位为逃避执法机关监督检查,尽计帐目作得滴水不漏,从帐目上给执法人员查处贿赂案件设置重重障碍。再加上执法人员对会习和更新的不及时,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地从企业帐上发现贿赂案件线索。

四、防范和遏制行贿策

1、介入重大工程,发挥检察机关监督与服务的作用。针对工程建设领域多发态势,在开展过程中,检察预防部门要坚持监督不干预、服务不添乱的原则,扎扎实实把专项预防工作落到重大工程进行专项预防,主要通过法制宣讲、召开座谈会、介入招投标活动、考察供货商、深地现场考察答疑等方式进行。一是坚持法制宣传,加强教育防范。二是参与招投标、考察供货。三是积极引导工程建设各方,从制度防腐入手,牢牢抓住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部位和重要环节完善制度建设,堵塞漏洞。四是推行廉政告示,发挥社会多方位的监督作用。五是适时召开预罪座谈会。

2、建立一个良好的金融免疫系统。要求:一是政企分开,政府管理宏观,企业内,切断政府官员审批企业业务搞权钱交易的路子。二是办事过程的透明化和程序化,在法律法围内,行政机关要照章办事,发现无端刁难或设卡的,应该受到法律法规的追究。三是完善公,包括公务人员的招聘、财产申报和财产公开等。

3、应从立法、司法上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依法查处行贿犯罪,改变惩治受贿、行贿犯罪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在制定刑事政策和刑事

要从治本的原则出发,对于行贿罪予以严厉的打击和惩处,以期从根本上遏制贿赂犯罪的蔓延员要转变行贿罪是轻罪的观念,克服查处行贿犯罪失之于轻的现象,树立从源头上治理贿赂罪无论是受贿还是行贿,无论大案小案,只要行为人触犯法律,就要惩处。

第二篇:当前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

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

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呈高发态势,不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全面深入掌握当前农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总体情况

(一)违纪违法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在执纪办案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五年以来,全市共立案12753件,其中涉及农村党员干部案件8157件,占立案总数的70%左右;查处的农村党员干部有8604人,占涉案总数的62.3%。

(二)违法违纪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一些村干部在处理纠纷、计生指标、专项资金指标、工程承包等工作中优亲厚友,甚至贪污、受贿、侵占挪用公款,获取不正当利益。甚至部分村干部不经集体研究,弄虚作假发展党员,培养自己的势力。二是独断专行,缺乏民主。部分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不公正,暗箱操作,剥夺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例如:某村支部书记许某,将里的果园、砖窑等集体经济项目未经村集体研究,私自发包给别人,被开除党籍。三是挥霍公款,铺张浪费。近年来,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规定村级财务实行零招待制,但 1

是有些基层农村干部无视群众疾苦,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绰,相互攀比,公款吃喝风现象依然存在。

(三)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和主要趋势

一是违纪主体以“三个重点人”为主。“三个重点人”指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报账员。五年来查处的涉及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三个重点人”共2004人,占涉案农村党员干部总数的23.3%。二是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比较突出。由于对村干部管理不到位和村干部更换频繁等原因,造成了村集体“家底”不清,账目不全,账物不符,有的甚至无账可查。财务审批制度不严,白条自批自支、公款私存、收费不开收据等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屡有发生,导致部分村干部利欲熏心,继而出现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五年来全市共查处违反财经纪律案件1318起,占农村立案查处总数的23.21%。三是违纪违法案件向多个领域发展。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上级拨付涉及民生方面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多,但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截留、骗取专项资金的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今年查处某县民政局低保股股长伙同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报、重复报低保户等方式虚报冒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共计5万余元;在为基层发放低保款时,侵吞、骗取低保款2万6千余元。

二、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一)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

一是权力过分集中。在农村,由于特权思想严重和法制

意识不强,致使村级的人事权、财务权、事务权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数人手中,并起着最终拍板定音的关键作用,且缺乏有效监督,直接导致部分村干部在工作中徇私舞弊。二是综合素质较低。在被查处的村干部当中,大多数已担任领导干部多年,但由于年龄较大,加之平时不注重学习,对有关党纪、法规知之甚少,法纪意识淡薄。少数人员甚至认为担任村干部就是“为了能多捞几个钱”,导致心理失衡,最终违法违纪。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在监督上上级、同级和下级都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加之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公开内容有限,表面东西过多,村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

(二)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危害

一是影响农村民主建设。农村干部在选举时拉帮结派、致使连续几年不能换届,严重破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村内各种事务上搞“一言堂”,使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民主决策停于表面、民主监督走个过场,严重影响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二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干部贪污受贿等违法违法行为,扰乱了农村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束缚村级经济的发展。三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一些村干部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直接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再加上基层农村家族势力影响等原因,容易激起民愤,引发群体性上访、越级访,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从近年来的信访情况看,有80%属于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查处村干部有违法违纪案件的一些村,都是一些群众上访的重点村。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村干部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从根本上说,还是自身素质差、缺乏自控能力造成的。要针对村级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突出重点,抓实农村“三个三”。农村“三个三”即:“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权”(村级人事权、财务权、事务权)和“三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报账员。)“三个三”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三人”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题,也就是“抓谁”的问题;“三权”是主体履行职权的行为,也就是探索“如何抓”的问题;“三资”是重要客体,也就是“抓什么”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三个三”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和要害,抓好“三个三”就能从源头上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也就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三是强化监管,加大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形成合力,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严肃查处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弄虚作假、浮报虚夸、失职渎职的案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第三篇:对公司当前员工思想状况的调研分析

对公司当前员工思想状况的调研分析

湘器两年的发展,可谓风风雨雨,非常不平凡,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造成了产品积压、生产线的损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生产了四十多年、而且工艺纯熟、边际利润高的工业导火索被强行退出市场,湘器的发展可谓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1-5月份出现严重亏损,员工的生产工作情绪跌落到最低点,对湘器的未来充满着迷茫,但新搭建的领导班子勇于担当、积极应对,励精图治,很快扭转了亏损局面,但刚刚松一口气,十月份的安全停产整改、又使部分市场丢失,效益急转直下,但领导班子毫不气馁,精心运作,2008年还保持了效益的平稳增长;2009年面临了雷管供应问题、技改扩能问题以及两次大的安全事故,领导班子忙得焦头烂额,想尽千方百计,全身心扑在生产经营工作中,才使得2009年的效益突飞猛进。两年来领导班子可谓是时刻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克服自身重重困难,一心一意谋湘器发展,按常理,这样好的生产经营形势应该换来的是安居乐业、欣欣向荣、企业稳定,但出乎意外的是,企业内部不稳定的因素却在增多,集资分房的闹剧、分厂奖金分配的**,转岗分流的个人情绪,清理陈旧性工商的无休无止,风言风语,网上发帖,匿名举报等等不和谐声音此起彼伏。针对这些不良现象,通过与不同层次员工的贴心沟通,与部分中层管理人员深入讨论以及一季度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情况,得出结论:一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弱化,支撑员工精神支柱的核心价 值观在哪?二是员工理想信念严重缺失,集体无聊化情绪蔓延。

思想现状

1、员工的政治意识淡薄、社会心态浮躁。主要表现为两种论调:一种是政治无关论,不关心国事,不关心企业前途,不关注企业发展瓶颈,将企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割裂开来,不管是谁收购,不管是谁当法人代表,我只知道做我自己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表现出极大的麻木与无知。另一种论调是政治无用论,总以为一个普通工人只要会生产就行,满足于现状,对党组织观念淡薄,要求进步、要求入党的人数人数越来越少,认为如果有当官的机会就入党,没有机会就不想加入共产党,2、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从来不学习,遇上学习就头疼,从来不钻研工艺规程规则,一切凭经验干事;胸无大志,处处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缺乏责任感,只做主人翁,不尽主人责只要求公司为他着想,利益意识增强而奉献意识弱化,个人主体意识增强而集体意识弱化,权利意识增强而义务责任意识弱化,非常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而采取过激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3、一切向钱看思想严重。主要有两种不良表现:做多少事拿多少钱,什么爱厂如家、爱岗敬业都变成了空口号,对我有利的事情就做,没有好处的就拖,由此产生为了赶产品数量多拿钱就习惯性违章,就不顾产品质量;过高期望。总爱拿别的单位员工收入与自己相比,拿别的岗位员工的收入与自己岗位相比,不比工作难度、险度,不比付出,不比干劲,产生心理失衡,做事得过且过,无精 打采。车间员工上班为钱、下班就玩钱。机关员工有空就种菜偷菜,打发时光。

4、怀疑一切的心态。处处从狭隘的自身着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主要有两种症状:①多虑症,由于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是普通员工与公司高层、中层之间有隔膜,生怕自己的本分被领导无端剥脱,所以怀疑一切,认为任何一种决策行为都存在腐败贪污行为,都是领导在捞好处,总爱捕风捉影,无端拨弄是非。②红眼病症,自己想得到而未得到的岗位,惯于说某某不行,得到这个岗位是给谁谁送了多少礼,请了多少客。总怀疑领导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由此衍生的心理错位,就想方设法去捞取公司的油水,形成公家的东西我有份,不拿白不拿,先下手为强的恶习,利用上班时间去外面兼职,利用企业的工具资源去外面谋取自己的利益。

5、不良诉求程序。一有利益诉求,不是找单位领导,就直接找公司领导,形成一个不良倾向: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不管芝麻大小事都非得找领导。

成因分析

1、思想政治工作弱化.①在谋求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轻视了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纵观国内外成功的企业无不体现出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企业的发展靠人,而人的思想决定着他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当员工处于离心离德、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企业很难有核心竞争力,只能同甘,却不能共苦,就不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②政工人员 减少,政工地位变轻,党支部书记都兼任行政副职,大量的精力投入生产中,投入倒班中,但员工有思想情绪时,支部书记确实值副班,矛盾不能得到及时化解,矛盾就会聚集,就会上交公司领导,当矛盾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的堡垒在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哪?最终堡垒只能移交公司领导,把矛盾集中到公司领导,员工有意见都不想找分厂党支部书记,就直接找公司领导,因为他们觉得找书记没用,印证了公司领导是拿枪冲锋的,党支部却成了后方指挥部。③学习放松,以前倡导的班前学习每周一次、中层管理人员月初月末学习两次、中心组学习每月一次、员工面上学习每月不少于四小时都无条件的坚持,现在由于生产任务紧、工作繁忙逐渐被取消,员工的政治素养怎样提高?每一次学习我们不希望能产生很多效果、学到很多东西、马上应用到工作中,有时候只要组织参加就产生一次凝聚力,记住几个概念,掌握几个新名词就足够了,所以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曝十寒,也不能一蹴而就。

2、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标语口号上。企业文化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他需要投入,需要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回顾湘器走过的路,前几年要说经济效益远远赶不上近两年的发展速度,职工的收入也远不及近两年,但我们总体感觉前几年的凝聚力要强,为什么呢?我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舍得花钱,在2002年效益出现增长的时候,公司党委每年确定一个争创目标,2003年全员参与创“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04年争创永州市文明单位、2005年争创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6年争创省国资委文明标兵单位、2007年争创 湖南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2008年争创湖南省文明单位,从上到下,开会部署,大张旗鼓宣传,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工作上干起,从言行上抓起,一股争创之风在公司蔚然形成,谁都不会因为自己的工作影响大局。从心理学角度,人都有两种心态,一种是集体荣誉感,一种是自我自私感,同时并存,当集体荣誉感在良好的氛围下就会上升,挤压个人自私感,当集体荣誉感淡化的时候,个人自私感就会增长,当集体荣誉感年年强化,个人自私感就会逐渐降低,就会将自己荣誉整体利益着中,处处从整体来考虑。获得了一些奖牌,并不见得有什么经济效益,有什么用途,但却能构成企业的发展底蕴,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全体员工的光荣。在前几年中,我们花费6万元参加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方针,经常组队参加市委的各种文艺汇演和歌咏会,每年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层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其目的只有一个,找寻团队意识、培养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至于企业文化的载体,有些并不一定是合情合理的,比如以前每年年终的政研会年会、综合治理、宣传思想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表彰是与七一的表彰会有雷同的地方,前届领导班子也看到这一点,一个是单向与综合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好的载体,取消这些表彰,就挫伤了从事这些工作员工的积极性。

3、高层班子中具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不够突出。任何一个班子都必须有一个核心人物,纵观任何团体的核心人物都有几个共同特点:①他是团体的凝聚中心,成员利益的创造者;②他很严肃,不 随便开玩笑,也不会随便参加下属的任何宴请,既不亲近团体中任何一人,也不会因个人好恶疏远任何一人,与团体的下属成员有一定的距离,他是公平正义的象征,③他有超前思维、果敢决策,办事有主见、有魄力,说一不二,雷厉风行,④给人的感觉既威严,但有爱民之心,仁爱之心,只要这个人物走进会场掌声一片,鸦雀无声,充满激情,充满足心,是员工敬畏的偶像,是员工的信心和力量支撑,这也是培养向心力的关键所在,他不应该是矛盾的集中者,而是利益的创造者,所以作为一个班子要极为维护并加以培养这个人物,这个人物知道怎么放权,怎么让副手大胆去干,大胆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4、部分中层管理人员的虚荣心理。在中层管理人员中存在两种心理:①得意心理。认为自己成为一厂之长,就有了掌握所属员工的生杀大权,就会马上跟着一批关系好的业务员在身边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无形中就给其他员工一个不好的印象: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自然就对分厂班子存在一种抵触情绪,再加上小圈子的成员在员工中颐指气使,趾高气扬,让员工觉得十分反感,在安排任务、安排岗位上照顾小圈子、照顾亲属,自然就积聚了员工心中的怨气。②炫耀心理。在与其他中干和员工的应酬交流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某某领导身边的红人”,昨天又与某某老总在一起喝酒,前天又与某某书记在一起喝酒喝茶,等,这些语言给听者有两种感受:一种心态是某某领导有一个小圈子,特别看得起谁,谁谁是谁的红人,自然觉得自己是领导不重视、不 重用的边缘人,容易产生自己既不是重用的人物,我干嘛要那么爱岗敬业、干吗要那么卖力卖命,容易挫伤听者的积极性。另一种心态是某某是领导身边的红人,我要紧紧依靠在他身边,要他帮我在领导身边说好话,自然产生献媚讨好之风,不干实事学会谋人,一方面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破坏了整体团队合力,另一方面让邪气占了上风,企业中干的凝聚力就会削弱。

对策建议

企业最难做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一千个人就有一个卡姆雷特。但企业要保持长足稳定发展,就必须提高员工的素质,化解员工心中的怨气,打造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员工队伍,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1、亮家底,树信心。目前要做的中心工作是树立员工的信心,消除疑虑,建议组织召开一次全体员工大会(地点可选在市委党校大礼堂),由张总主讲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瓶颈、挑战、机遇,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具体承诺公司今年要为员工办好的几件大事,让员工真切感受公司领导在关注员工的利益,培养员工“爱厂如家”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抓排查、消矛盾。由党委工作部、工会牵头,配合各党支部书记,注意对各支部员工思想问题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充分全面的听取和收集每个员工对公司、对单位的意见,并将收集的意见与党委党政领导认真沟通协商,对符合政策、具备条件的合理诉求,督促单位逐一解决,对不符合政策或者解决条件不成熟的意见,由 三个部门共同对员工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解疑释惑,消除思想包袱,做到让员工心服口服。

3、明职责,理顺诉求程序。奉行矛盾逐级反映,一级对一级负责,矛盾不聚集、不上交。明确公司高层只管中层,不直接与员工打交道,中层对高层负责。思想政治工作负责部门是党委工作部和公司工会。告知员工,有利益诉求只能找单位党政领导,找任何高层领导都不会起任何作用。由此避免员工对高层的意见积累。党支部书记是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主要工作重心是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全天候上班,切实贴近职工,不实行倒班制。

4、强教育、提素质。强化学习教育是树立员工理想信念、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利用不影响生产的时间无条件坚持中心组学习每年6次、中层干部学习每月一次、周一班前学习每周一次和支部面上学习制度,严要求,严考核。重点抓好员工夜校学习,自己培养一批专职讲师,每年分期、分批、分工种对全体员工进行轮训,培训内容除业务知识外,增加时事政策、员工礼仪等公共课,每期都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与年终奖金直接挂钩。切实抓好党校教育,每年对所有党员分批进行轮训,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党性观念教育,强化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强宣传,抓舆论引导。当员工对企业决策不了解、存在模糊意识的时候,就会出现以讹传讹,胡乱猜测,让员工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消除顾虑心理。以前公司有内部电视可以及时公布公司的各项决策、领导讲话,收视率很高,员工特别关注,现在没有 了,建议在球场附近建一个大型电子显示屏,由党委宣传部门负责,每晚播放集团、公司领导的每一次讲话、每一项决策以及公司的重大事件,使员工家喻户晓,鼓舞斗志,增强信心。

6、抓干部,转作风。加强干部学习和轮训,注意自身形象,谨言慎行,教育干部要做到“三不”:不损害员工利益,不漠视员工诉求,不伤员工感情。

7、树新风、抓创建。把精神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今年在公司内部开展创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员工、文明家庭活动,大兴创建之风,争取在2012年争创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

人是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人的思想意识解决不好,企业稳定就没有保障,发展就无从谈起,做好人的工作,光靠刚性的制度不行,必须时刻跟进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培养了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将企业的整体利益真正变成员工的最高利益的时候,企业才会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好一个企业难,搞垮一个企业易,很多企业的失败不是因为产品落后,缺乏竞争力,而是企业内部的内讧和稳定问题。在企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特别应该注重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抗击市场风浪的强大动力,才会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四篇:对公司当前员工思想状况的调研分析

对公司当前员工思想状况的调研分析

湘器两年的发展,可谓风风雨雨,非常不平凡,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造成了产品积压、生产线的损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生产了四十多年、而且工艺纯熟、边际利润高的工业导火索被强行退出市场,湘器的发展可谓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1-5月份出现严重亏损,员工的生产工作情绪跌落到最低点,对湘器的未来充满着迷茫,但新搭建的领导班子勇于担当、积极应对,励精图治,很快扭转了亏损局面,但刚刚松一口气,十月份的安全停产整改、又使部分市场丢失,效益急转直下,但领导班子毫不气馁,精心运作,2008年还保持了效益的平稳增长;2009年面临了雷管供应问题、技改扩能问题以及两次大的安全事故,领导班子忙得焦头烂额,想尽千方百计,全身心扑在生产经营工作中,才使得2009年的效益突飞猛进。两年来领导班子可谓是时刻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克服自身重重困难,一心一意谋湘器发展,按常理,这样好的生产经营形势应该换来的是安居乐业、欣欣向荣、企业稳定,但出乎意外的是,企业内部不稳定的因素却在增多,集资分房的闹剧、分厂奖金分配的**,转岗分流的个人情绪,清理陈旧性工商的无休无止,风言风语,网上发帖,匿名举报等等不和谐声音此起彼伏。针对这些不良现象,通过与不同层次员工的贴心沟通,与部分中层管理人员深入讨论以及一季度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情况,得出结论:一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弱化,支撑员工精神支柱的核心价 值观在哪?二是员工理想信念严重缺失,集体无聊化情绪蔓延。

思想现状

1、员工的政治意识淡薄、社会心态浮躁。主要表现为两种论调:一种是政治无关论,不关心国事,不关心企业前途,不关注企业发展瓶颈,将企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割裂开来,不管是谁收购,不管是谁当法人代表,我只知道做我自己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表现出极大的麻木与无知。另一种论调是政治无用论,总以为一个普通工人只要会生产就行,满足于现状,对党组织观念淡薄,要求进步、要求入党的人数人数越来越少,认为如果有当官的机会就入党,没有机会就不想加入共产党,2、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从来不学习,遇上学习就头疼,从来不钻研工艺规程规则,一切凭经验干事;胸无大志,处处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缺乏责任感,只做主人翁,不尽主人责只要求公司为他着想,利益意识增强而奉献意识弱化,个人主体意识增强而集体意识弱化,权利意识增强而义务责任意识弱化,非常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而采取过激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3、一切向钱看思想严重。主要有两种不良表现:做多少事拿多少钱,什么爱厂如家、爱岗敬业都变成了空口号,对我有利的事情就做,没有好处的就拖,由此产生为了赶产品数量多拿钱就习惯性违章,就不顾产品质量;过高期望。总爱拿别的单位员工收入与自己相比,拿别的岗位员工的收入与自己岗位相比,不比工作难度、险度,不比付出,不比干劲,产生心理失衡,做事得过且过,无精 打采。车间员工上班为钱、下班就玩钱。机关员工有空就种菜偷菜,打发时光。

4、怀疑一切的心态。处处从狭隘的自身着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主要有两种症状:①多虑症,由于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是普通员工与公司高层、中层之间有隔膜,生怕自己的本分被领导无端剥脱,所以怀疑一切,认为任何一种决策行为都存在腐败贪污行为,都是领导在捞好处,总爱捕风捉影,无端拨弄是非。②红眼病症,自己想得到而未得到的岗位,惯于说某某不行,得到这个岗位是给谁谁送了多少礼,请了多少客。总怀疑领导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由此衍生的心理错位,就想方设法去捞取公司的油水,形成公家的东西我有份,不拿白不拿,先下手为强的恶习,利用上班时间去外面兼职,利用企业的工具资源去外面谋取自己的利益。

5、不良诉求程序。一有利益诉求,不是找单位领导,就直接找公司领导,形成一个不良倾向: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不管芝麻大小事都非得找领导。

成因分析

1、思想政治工作弱化.①在谋求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轻视了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纵观国内外成功的企业无不体现出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企业的发展靠人,而人的思想决定着他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当员工处于离心离德、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企业很难有核心竞争力,只能同甘,却不能共苦,就不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②政工人员减 少,政工地位变轻,党支部书记都兼任行政副职,大量的精力投入生产中,投入倒班中,但员工有思想情绪时,支部书记确实值副班,矛盾不能得到及时化解,矛盾就会聚集,就会上交公司领导,当矛盾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的堡垒在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哪?最终堡垒只能移交公司领导,把矛盾集中到公司领导,员工有意见都不想找分厂党支部书记,就直接找公司领导,因为他们觉得找书记没用,印证了公司领导是拿枪冲锋的,党支部却成了后方指挥部。③学习放松,以前倡导的班前学习每周一次、中层管理人员月初月末学习两次、中心组学习每月一次、员工面上学习每月不少于四小时都无条件的坚持,现在由于生产任务紧、工作繁忙逐渐被取消,员工的政治素养怎样提高?每一次学习我们不希望能产生很多效果、学到很多东西、马上应用到工作中,有时候只要组织参加就产生一次凝聚力,记住几个概念,掌握几个新名词就足够了,所以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曝十寒,也不能一蹴而就。

2、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标语口号上。企业文化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他需要投入,需要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回顾湘器走过的路,前几年要说经济效益远远赶不上近两年的发展速度,职工的收入也远不及近两年,但我们总体感觉前几年的凝聚力要强,为什么呢?我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舍得花钱,在2002年效益出现增长的时候,公司党委每年确定一个争创目标,2003年全员参与创“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04年争创永州市文明单位、2005年争创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6年争创省国资委文明标兵单位、2007年争创湖 南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2008年争创湖南省文明单位,从上到下,开会部署,大张旗鼓宣传,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工作上干起,从言行上抓起,一股争创之风在公司蔚然形成,谁都不会因为自己的工作影响大局。从心理学角度,人都有两种心态,一种是集体荣誉感,一种是自我自私感,同时并存,当集体荣誉感在良好的氛围下就会上升,挤压个人自私感,当集体荣誉感淡化的时候,个人自私感就会增长,当集体荣誉感年年强化,个人自私感就会逐渐降低,就会将自己荣誉整体利益着中,处处从整体来考虑。获得了一些奖牌,并不见得有什么经济效益,有什么用途,但却能构成企业的发展底蕴,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全体员工的光荣。在前几年中,我们花费6万元参加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方针,经常组队参加市委的各种文艺汇演和歌咏会,每年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层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其目的只有一个,找寻团队意识、培养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至于企业文化的载体,有些并不一定是合情合理的,比如以前每年年终的政研会年会、综合治理、宣传思想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表彰是与七一的表彰会有雷同的地方,前届领导班子也看到这一点,一个是单向与综合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好的载体,取消这些表彰,就挫伤了从事这些工作员工的积极性。

3、高层班子中具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不够突出。任何一个班子都必须有一个核心人物,纵观任何团体的核心人物都有几个共同特点:①他是团体的凝聚中心,成员利益的创造者;②他很严肃,不随便开玩笑,也不会随便参加下属的任何宴请,既不亲近团体中任 何一人,也不会因个人好恶疏远任何一人,与团体的下属成员有一定的距离,他是公平正义的象征,③他有超前思维、果敢决策,办事有主见、有魄力,说一不二,雷厉风行,④给人的感觉既威严,但有爱民之心,仁爱之心,只要这个人物走进会场掌声一片,鸦雀无声,充满激情,充满足心,是员工敬畏的偶像,是员工的信心和力量支撑,这也是培养向心力的关键所在,他不应该是矛盾的集中者,而是利益的创造者,所以作为一个班子要极为维护并加以培养这个人物,这个人物知道怎么放权,怎么让副手大胆去干,大胆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4、部分中层管理人员的虚荣心理。在中层管理人员中存在两种心理:①得意心理。认为自己成为一厂之长,就有了掌握所属员工的生杀大权,就会马上跟着一批关系好的业务员在身边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无形中就给其他员工一个不好的印象: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自然就对分厂班子存在一种抵触情绪,再加上小圈子的成员在员工中颐指气使,趾高气扬,让员工觉得十分反感,在安排任务、安排岗位上照顾小圈子、照顾亲属,自然就积聚了员工心中的怨气。②炫耀心理。在与其他中干和员工的应酬交流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某某领导身边的红人”,昨天又与某某老总在一起喝酒,前天又与某某书记在一起喝酒喝茶,等,这些语言给听者有两种感受:一种心态是某某领导有一个小圈子,特别看得起谁,谁谁是谁的红人,自然觉得自己是领导不重视、不重用的边缘人,容易产生自己既不是重用的人物,我干嘛要那么爱岗 敬业、干吗要那么卖力卖命,容易挫伤听者的积极性。另一种心态是某某是领导身边的红人,我要紧紧依靠在他身边,要他帮我在领导身边说好话,自然产生献媚讨好之风,不干实事学会谋人,一方面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破坏了整体团队合力,另一方面让邪气占了上风,企业中干的凝聚力就会削弱。

对策建议

企业最难做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一千个人就有一个卡姆雷特。但企业要保持长足稳定发展,就必须提高员工的素质,化解员工心中的怨气,打造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员工队伍,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1、亮家底,树信心。目前要做的中心工作是树立员工的信心,消除疑虑,建议组织召开一次全体员工大会(地点可选在市委党校大礼堂),由张总主讲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瓶颈、挑战、机遇,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具体承诺公司今年要为员工办好的几件大事,让员工真切感受公司领导在关注员工的利益,培养员工“爱厂如家”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抓排查、消矛盾。由党委工作部、工会牵头,配合各党支部书记,注意对各支部员工思想问题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充分全面的听取和收集每个员工对公司、对单位的意见,并将收集的意见与党委党政领导认真沟通协商,对符合政策、具备条件的合理诉求,督促单位逐一解决,对不符合政策或者解决条件不成熟的意见,由三个部门共同对员工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解疑释惑,消除思 想包袱,做到让员工心服口服。

3、明职责,理顺诉求程序。奉行矛盾逐级反映,一级对一级负责,矛盾不聚集、不上交。明确公司高层只管中层,不直接与员工打交道,中层对高层负责。思想政治工作负责部门是党委工作部和公司工会。告知员工,有利益诉求只能找单位党政领导,找任何高层领导都不会起任何作用。由此避免员工对高层的意见积累。党支部书记是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主要工作重心是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全天候上班,切实贴近职工,不实行倒班制。

4、强教育、提素质。强化学习教育是树立员工理想信念、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利用不影响生产的时间无条件坚持中心组学习每年6次、中层干部学习每月一次、周一班前学习每周一次和支部面上学习制度,严要求,严考核。重点抓好员工夜校学习,自己培养一批专职讲师,每年分期、分批、分工种对全体员工进行轮训,培训内容除业务知识外,增加时事政策、员工礼仪等公共课,每期都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与年终奖金直接挂钩。切实抓好党校教育,每年对所有党员分批进行轮训,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党性观念教育,强化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强宣传,抓舆论引导。当员工对企业决策不了解、存在模糊意识的时候,就会出现以讹传讹,胡乱猜测,让员工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消除顾虑心理。以前公司有内部电视可以及时公布公司的各项决策、领导讲话,收视率很高,员工特别关注,现在没有了,建议在球场附近建一个大型电子显示屏,由党委宣传部门负责,每晚播放集团、公司领导的每一次讲话、每一项决策以及公司的重大事件,使员工家喻户晓,鼓舞斗志,增强信心。

6、抓干部,转作风。加强干部学习和轮训,注意自身形象,谨言慎行,教育干部要做到“三不”:不损害员工利益,不漠视员工诉求,不伤员工感情。

7、树新风、抓创建。把精神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今年在公司内部开展创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员工、文明家庭活动,大兴创建之风,争取在2012年争创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

人是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人的思想意识解决不好,企业稳定就没有保障,发展就无从谈起,做好人的工作,光靠刚性的制度不行,必须时刻跟进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培养了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将企业的整体利益真正变成员工的最高利益的时候,企业才会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好一个企业难,搞垮一个企业易,很多企业的失败不是因为产品落后,缺乏竞争力,而是企业内部的内讧和稳定问题。在企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特别应该注重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抗击市场风浪的强大动力,才会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五篇:关于加大对行贿人处罚力度调研

2010年5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查办严重行贿犯罪力度的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在查处受贿犯罪的同时,重点查办八种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行贿犯罪案件。此举不仅是对社会公众呼声和愿望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检察机关向行贿犯罪亮出法律监督的利剑。行贿与受贿是一种具有典型“对合”特征的孪生“兄弟”,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国际社会反腐败治理的最高行动纲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旗帜鲜明地提出“反行贿与反受贿并重”刑事政策,强调对行贿与受贿犯罪的对合性治理。但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们目前尚未与之接轨,所采取的是“以受贿罪为治理重点的非对称性治理策略”,在司法实践中,客观上形成了一条“重受贿轻行贿”的不成文定律,弱化了对行贿犯罪的惩治,使得相当一部分行贿犯罪分子没有受到法律追究。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从立法层面、实务层面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对加大对行贿行为的处罚力度进行了思考。

一、立法层面的缺失:对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治理的非对合策略

1、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适用的理解存在分歧。我国刑法在行贿犯罪构成设计上,要求行贿罪的成立以行为人具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主观要素。何谓“不正当利益”?虽然“两高”在1999年3月对此作出司法解释,但此规定仍显模糊,有些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分辨出行贿人谋取的利益是正当还是不正当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犯罪分子并不仅仅采取物质上的贿赂,而且越来越追求非物质性的贿赂,尤其是性贿赂已成为当前行贿的一种重要形式,往往物质行贿走不通,色情行贿一通百通。而非物质性行贿案件的难以定性、取证和查处,导致一些行贿犯罪在司法上的再次宽容,这不能不说是行贿犯罪立法上的一个缺憾。

2、数额上的不同入罪标准。我国刑法对贿赂犯罪的成立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数额标准。明确规定受贿入罪的数额标准一般为5000元,而对行贿入罪的数额未予直接规定,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行贿罪的立案数额标准一般为10000元。受贿罪与行贿罪的不同入罪标准,造成了行贿罪的犯罪圈要小于受贿罪的结果。

3、刑法上的刑度配置差异。我国刑法在贿赂犯罪的刑度配置方面,采取的是以犯罪数额与情节作为配置刑罚梯度标准的模式,根据犯罪数额的多寡区分多个彼此衔接的幅度,再相应规定轻重不同的刑罚,从而形成幅度相对较小,1

数额、数量的大小与法定刑的轻重相互对应的罪刑等级。较之受贿罪精细化的四个法定量刑幅度(刑法第386、383条),行贿罪的法定量刑幅度相对较大(刑法第390条),衡量标准也比较简单。不仅如此,立法对行贿罪与受贿罪的法定最高刑度配置也采取了差异处置的原则,对受贿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而对行贿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无期徒刑。尽管无期徒刑和死刑都属于“重刑”范畴,但毕竟是“一生一死”,其严厉程度和威慑作用有着较大差异。

4、在量刑过程中忽略对行贿谋利数额的考察。行贿犯罪除了作为犯罪数额的行贿数额之外,还涉及行贿谋利数额。司法实践往往强调查证行贿犯罪数额,但对行贿犯罪所得的经济利益并未予以重点关注。我们通过对法院判决的抽样调查发现,大部分判决书均未明确提及行贿谋利数额以及对不正当利益作出何种处理,从而导致在量刑过程中无法精确地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予以酌情配置刑罚。事实上,不正当利益数额往往远远超过行贿人给付国家工作人员的财物数额。1因此,以行贿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主要实体法依据,在量刑过程中忽略对不正当利益数额的刑罚裁量,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放弃对非法所得的追缴,势必造成行贿犯罪成本明显低于行贿犯罪收益,丧失了刑罚适用的犯罪预防作用。

二、实务层面的困惑:对行贿犯罪的查证处理存在诸多难度

1、行贿犯罪界定难。行贿人是否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形,是认定构成行贿罪的关键。由于立法和司法界对行贿罪的构成要件要求过于严格,加之法律规定的不明确性,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认识。多数人认为“不正当利益”是指违反目前的法律、法规规定所得的 “非法利益”,而对“合法利益”或者“不合理利益”是否能以行贿罪论处,由于观点不一,司法界没有统一的标准认识,很难认定,检察机关查办这类行贿案件时也多有顾虑,导致对大量行贿犯罪嫌疑人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直接影响了对行贿案件的查办和处理。22、行贿犯罪取证难。行贿人的行贿情况相当复杂,他们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往往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利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人员进行行贿;1如有3件案件的行贿人,分别为谋取300万元中介业务的费用收益,行贿8万元;为调动530万元的借款,行贿4.4万元;通过以次充好的方式非法获利13万元,行贿3万元。

2如器材配件供货商对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回扣的方式推销产品,其谋取的利益本身不违法,但从谋取利益是否合理分析,其采用行贿的手段获取的利益对社会来说是不合理的。

或是一人向多人行贿,或是多人向一人行贿,大都是次数多、数额小,如果没有财务记录,行贿人不愿主动交代,行贿数额很难查清,客观上也难以调查取证,这样行贿数额往往达不到犯罪的起点数额。此外,在贿赂犯罪案件中,涉嫌犯罪的双方通常都是“一对一”的,要确认行贿人的罪行,最直接的证据是受贿人的证供。但由于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存在的利害关系,在许多贿赂犯罪中,受贿方与行贿方往往订立攻守同盟、“君子协议”,或者达成“默契”,任何一方都不肯轻易暴露另—方。还有些人虽然痛恨腐败,但对行贿往往只看到财物支出而没有看到背后的非法所得,甚至以为行贿者只是有求于人迫不得已,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想举发,不愿作证。这些状况,都会给查处行贿案件造成障碍,导致案件的查办陷入调查取证难、固定证据难的“尴尬”困境。

3、单位行贿定责难。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成为行贿犯罪的主体,在刑事处罚中,对自然人犯罪容易明确主体和责任,而单位犯罪因情况比较复杂,往往无法明确责任人。在以行贿罪追究单位领导刑事责任的案件中,是否属于为个人谋取利益在事实上难以认定。比如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行贿是一些工程建设单位“通关”获取工程项目的“潜规则”,不少是单位认可或领导默许并由项目经理或相关人员实施的,这究竟系个人行为还是单位行为难以分清,即使明确了责任人,各人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也难以把握。3刑法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判断究竟以形式判断为主还是以实质判断为重?如何设置司法认定规则,有效辨识单位成员行贿是代表单位还是个人行为?相关单位犯罪理论与实践适用问题在行贿犯罪的语境下并没有得以全面解决。伴随着一人公司的设立与公司业务员销售权限的不断扩大,如何廓清自然人行贿与单位行贿的界限已成为行贿犯罪刑法适用的突出问题。44、“豁免规则” 5把握难。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是刑法第390条第2款对行贿人给予有条件从宽处理的特别规定。依据办案传统和惯例,侦查机关大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受贿犯罪方面,为更快地侦破此类案件,往往在查办受贿案件时,以减轻甚至不追究行贿人刑事责任为条件,鼓励涉案行贿人主动交代行贿事实,以利于受贿案件的侦破。3从一些判决书认定事实的文字表述来看,诸如法定代表人为了单位多接工程、公司经理为了稳定占有市场份额或增加业务量、项目经理或销售主管为了推销产品等具有单位利益性质的不正当利益仍然被认定为属于为谋取个人利益。4司法实践中,对单位行贿难以落实责任人、难定性、难处罚,导致单位行贿现象虽然频发,受贿贪官纷纷落马,但对行贿单位却很少追究刑事责任,刑事处罚更是“凤毛麟角”的“怪现象”,无疑是对单位行贿的“纵容”。

5刑法第390条第2款规定“行贿人在追诉前能主动交代行贿事实的,应当减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但实务部门在适用“豁免规则”过程中出现了一定混乱,主要表现为对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被告人,基于供述时间、供述内容等因素,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幅度存在较大差异。行贿人的“主动交代”程度相差很大,多数没有“自首”和“检举揭发受贿罪”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豁免”的尺度较为困难,特别是对在追诉前能坦白交代却不交代,没有对侦破受贿案件起到重要作用的行贿人是否“豁免”更难把握,不予“豁免”则难以获取行贿人的供词,给予“豁免”则会使大批行贿人免受追究而逍遥法外。

三、应对策略与思考:对加大行贿犯罪惩治力度的几点建议

(一)检察工作方面

1、检法之间应当就争议问题加强沟通协调

由于行贿犯罪认定中的一些典型争议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最高司法机关出台司法解释前,本市检法两院应当加强沟通协调,通过检法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行贿犯罪司法适用中一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争议问题的研究,努力形成关于行贿犯罪法律适用的执法规范,在本市范围内做到规范标准、统一执法,做到定罪量刑的相对均衡。检察机关内部也要加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加强案件信息的收集整理,通过召开检察委员会,就有关争议问题达成共识,以进一步完善法律适用的标准,制订行贿犯罪的证据规格、证明标准,不断积累经验,促进规范执法。

2、应当加强对行贿案件的刑事审判监督

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应当切实提高审判监督能力,加强对判决裁定的审查。基层检察院应当加强与市院、分院的联系沟通,对行贿案件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及时请示,对于法院确有错误和判决不当的裁判应依法提出抗诉。上级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检察院的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合理调配公诉资源,统筹运用公诉人才,加强对重大行贿案件判决裁定的审查和抗诉案件的出庭公诉工作,通过依法履行刑事审判监督职能,促进行贿案件的规范处理。对于下级检察院开展刑事审判监督中遇到的阻力,上级院应当积极协调,排除干扰,增强监督力度,务求监督实效。对于不符合抗诉标准但具有一定瑕疵的判决,要通过检察建议、检察公函等形式进行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典型案件,要利用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表明立场和观点,通过

个案的解决促进类案的规范处理。

3、恰当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行贿人与受贿人处于博弈平衡状态。如果对行贿人罪责追究过于苛严,可能导致贿赂双方结成攻守同盟;而对行贿人刑事处罚过于轻缓,可能无法遏制贿赂犯罪的源头。如何在犯罪嫌疑人与证人之间对行贿人进行准确定位、有效处罚,是行贿犯罪程序法适用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根据行贿事实与行贿人在侦查过程中的配合程度确定其诉讼角色,在此基础上把握惩治行贿犯罪的轻重缓急,指导后续刑事程序的展开。应鼓励行贿人提供有助于检察机关侦查取证的案件信息,有助于追回不正当利益的协助行为,有助于指控贿赂犯罪的实质性配合,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惩治贿赂犯罪的整体司法成本,而且也是认定犯罪事实的简便途径。对于达到立案标准应当按照行贿犯罪处理的,检察机关必须予以立案侦查。同时要注重把握刑事司法政策的运用,根据具体情况,在强制措施以及刑罚、行政处罚的适用上予以适当让渡。

4、完善行贿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

惩治行贿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检察机关刑事司法与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执法的机制衔接对于遏制行贿犯罪具有重大意义。应建立联系工作制度,从有利于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相衔接,以及防止遗漏、便于统一移送的角度出发,对于检察机关依法撤销案件和未予立案仅作为污点证人的行贿人,统一由反贪部门在侦查终结或作出撤案决定后的15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移送案件。而对于反贪部门移送审查起诉后,公诉部门作出相对不起诉的案件,侦查部门则应在收到不起诉案件决定书起15日内,办理完移送手续。工商等行政机关对查处的行贿案件,也应当向检察机关移送,接受检察机关监督。对检察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互相通报、移送的行贿违法犯罪案件情况,双方要将处理结果互相及时反馈,做好双向衔接与移送。对进入人民监督员程序的行贿案件,检察机关应当在受到行政处罚结果后告知人民监督员,接受外部监督。

(二)司法适用方面

1、合理解释行贿犯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刑法解释是行贿犯罪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构

成要件结构层面,表现为刑法第389条第2款是否以“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要件;在构成要件理解层面,表现为如何具体认识不正当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在构成要件关系层面,表现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是否需要与给付贿赂的客观行为要件形成明确对应关系。捋清条文关系、明确核心概念、联动思考主客观要素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基础。高检院应当就有关问题继续加强与最高法的沟通协调,共同深入研究,就“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要件的理解、经济行贿中是否要求“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等问题作出明确而具体的回答,必要时联合制定司法解释,以统一司法适用。

2、加大单位行贿罪的查处力度,准确认定单位行贿犯罪

针对单位行贿罪刑法条文适用率低的突出情况,检察机关应当在深入把握单位犯罪刑法理论的基础上,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为技术依托,依法加大单位行贿罪刑法适用比例。应当正确查证与认定单位在贿赂过程中的实际地位及经济利益归属,防止单位借口其工作人员个人行贿,规避单位行贿的实质。充分利用行贿犯罪查询系统,以此为基础建构单位行贿间接故意判断规则。根据最高检察院下发的《关于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暂行规定》,行贿犯罪档案信息仅覆盖各级法院生效裁判认定构成行贿犯罪的单位和人员。我们认为,对于检察机关已经将单位所属成员实施行贿的情况明确告知行贿人所在单位,督促该单位强化财务制度管理、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后,仍然多次发生单位成员行贿案件的,可认定单位放纵、漠视其成员的行贿行为,主观上符合单位行贿的间接故意要件,并不需要证明其主观上必须具备直接故意。此外,也要注意查办一人公司以及其他符合单位犯罪要件的单位行贿案件。

3、正确适用行贿犯罪特别减免条款,科学裁量行贿犯罪刑罚

行贿犯罪刑罚裁量所涉及的刑法条文关系问题较之受贿犯罪而言更为复杂,法律适用过程中的细微偏差即可导致刑罚畸轻畸重。我们认为,行贿犯罪特别减免条款的从宽幅度较大,必须在明晰梳理其与自首、立功的条文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有关核心要素的理解,做到合理规范行使刑罚自由裁量权。在尊重自由裁量权和注重量刑规范的前提下,还应当不断增强区分行贿犯罪不同情节的能力,重视考察行贿人的主观恶性,合理的、有选择的予以从轻、减轻及免除刑罚。此外,在侦查、起诉、审判环节应强化对行贿所得利益数额进行调查、分析与认定,并予以积极追缴。

下载对当前行贿案件的专题调研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当前行贿案件的专题调研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村信用社案件风险调查与分析

    当前农村信用社案件风险调查与分析 最近,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着案件防控的课题,在基层调研,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内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分......

    个人对市场当前分析

    市场和公司产品分析 当前指纹锁主要销售渠道 现在零售市场装智能锁的群体,主要是两大类;他们购买渠道是哪些? 第一类;需要装修房子客户群体,他们购买渠道会有哪些? 网购、建材市场......

    关于当前查办案件工作的调研报告

    从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实践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查办案件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办案环境不顺。一是有的党政主要领导认识上有偏差,对办案工作不够重视、支持;二是社会上的关系网......

    对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调研

    近来年,农村金融体制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资金严重短缺、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

    农村触电事故案件调研分析

    农村触电事故案件调研分析 作者:陈玉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9-3-5 字体:小 大 最近,维西县人民法院对该院近年以来审结的农村因触及带电线路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对当前法院信访案件形势的统计分析

    对当前法院信访案件形势的统计分析近年来,涉诉信访案件异军突起,占据了信访案件的主要部分,成了社会的焦点和困绕法院的一个难题,以**法院为例,2010年涉诉上访案件中移交至地方......

    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分析

    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分析陈连合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劳动争议案件呈日趋上升之势。为此,爱辉区法院对2007年至今的劳动争议案件......

    当前盗窃案件成因对策分析(本站推荐)

    2011年1月至7月,河南省襄城县法院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65起,其中盗窃案件为87件105人,占结案总数的52.7%。统计数字表明,如何尽快有效地遏制盗窃犯罪,使人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