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复习5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5.5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要点透视:
1.正弦定理有以下几种变形,解题时要灵活运用其变形公式.
(1)a=2RsinA,b=2RsinB,c=2RsinC;
abc(2)sinA=,sinB=,sinC=: 2R2R2R
(3)sinA:sinB:sinC=a:b:c.
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转化,如常把a,b,c换成2Rsin A,2Rsin B,2Rsin C来解题.
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特征,必须从研究三角形的边与边关系,或角与角的关系入手,充分利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由三角形的边或角的代数运算或三角运算,找出边与边或角与角的关系,从而作出正确判断.
3.要注意利用△ABC中 A+B+C=π,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
BCAsin(B+C)=sinA,cos(B+C)=-sinA,sin=cos等,进行三角变换的运2
2用.
4.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分析和研究问题中涉及的三角形,它的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应选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进行求解.
5.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确定实际问题所涉及的三角形,并搞清该三角形的已知元和末知元.
(3)选用正、余弦定理进行求解,并注意运算的正确性.
(4)给出答案.
活题精析:
例1.(2001年全国卷)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长是AB=2,BC=6,CD=DA=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要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方法,考查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如图所示,连BD,四边形ABCD的面积
11S=SABDSCDB=AB·AD·sinA+BC·CDsinC,2
21∵ A+C=180°,∴ sin A= sin C,于是 S=(2×4+4×6)·sin A=16sin A. 2
222在△ABD中,BD=AB+AD-2AB·ADcosA=20-16cosA.
在△CBD中,BD2=CD2+BC2-2CD·BCcosC=52-48cosC.
213又cosA=-cosC, cosA=-, ∵ A∈(0, π), ∴ A=π, sinA=.232
3∴ S=16×=8.2
例2.(2004春北京卷)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
边长,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a2-c2=ac-bc,求∠A的大小及bsinB的c值。
要点精析:(1)∵ a,b,c成等差数列,∴ b2=ac.
又a2-c2=ac-bc,∴ b2+c2-a2=b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b2c2a21cosA==.∴ A=60°; 22bc
bsinA(2)解法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a
bsinBb2sin6032∵ b=ac,∠A=60°,∴ ==sn60=. cca2
11解法2.在△ABC中,由面积公式得bcsinA=acsinB,∵ b2=ac,22
bsinB3∠A=60°,∴ bcsinA=b2 sinB,∴ =sinA=.c2
例3.(2001年上海卷)已知a,b,c是△ABC中∠A,∠B,∠C的对边,S是△ABC的面积,若a=4,b=5,S=5,求c的长度.
13要点精析:∵ S=absinC,∴sinc=,于是∠C=60°或∠C=120°. 22
又∵ c2=a2+b2-2abcosC,当∠C=60°时,c2=a2+b2-ab,c
当∠C=120°时,c2=a2+b2+ab,c,∴ c
.练习题
一、选择题
tanAa
21.在△ABC中,若,则△ABC是()tanBb2
A.等腰(非直角)三角形B.直角(非等腰)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b2.在△ABC中,tan,则三角形中()2ab
A.a=b且c>2aB.c2=a2+b2且a≠b
2cD.a=b或c2=a2+b2
3.为测某塔AB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相距20 m的楼的楼顶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测得塔基B的俯角为45°,那么塔AB的高度是()
33A.20(1+)mB.20(1+)m 32
C.20(1+)mD.30m
4.设α,β是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下列四个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1A.tanαtanβ<1B.sinβ<2C.cosβ>1D.tan(α+β) 5.已知锐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取值范围是()C.a=b= A.1 C.0 56.△ABC的三边分别为 2m+3,m2+2m,m2+3m+3(m>0),则最大内角的度数为() A.150°B.120°C.90°D.135° 二、填空题: abc7.在△ABC中,已知A=60°,b=1,S△ABC=3,则 sinAsinBsinC 1138.△ABC的三边满足:,则∠B= abbcabc 4129.在△ABC中,已知sinA=,sinB=,则sinC的值是.51 310.在△ABC中,BC边上的中线长是ma,用三边a,b,c表示ma,其公式是.三、解答题 11.设a,b,c是△ABC中A,B,C的对边,当m>0时,关于x的方程b(x2+m)+c(x2-m)- ax=0有两个相等实根,且sinCcosA-cosCsinA=0,试判断△ABC的形状。 12.已知⊙O的半径为R,若它的内接三角形ABC中,等式2R(sin2A-sin2C)=(2a-b)sinB成立,(1)求∠C的大小; (2)求△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 13.在△ABC中,∠C=60°,BC=a,AC=b,a+b=16. (1)试写出△ABC的面积S与边长a的函数关系式; (2)当a等于多少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当a等于多少时,周长l有最小值并未出最小值. 14.在△ABC中,已知面积S=a2-(b-c)2,且b+c=8,求S的最大值. CCCC15.在△ABC中,m(cos,sin),n(cos,sin),且m与n的夹角是. 22222 (1)求C; 73(2)已知c=,三角形面积 S=3,求a+b。22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定理及其向量法推导过程; 2.掌握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二、教学重点正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向量法证明以及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解的个数的判定. 三、教学准备 直尺、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师:初中我们已学过解直角三角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生:RtABC中有abc 22 2acsinA bcsinB atanAb AB90 ab sinAsinB 师:对!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这些边角关系对任给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或一边一角可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边与其他角. 师:在直角三角形中,你能用其他的边角表示斜边吗? 生: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abc。sinAsinBsinC 师:这个式子在任意三角形中也是成立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正弦定理(板书正弦定理). 2.探索研究 (1)师:为了证明正弦定理(引导学生复习向量的数量积),ababcos,式子的左边与要证明的式子有相似之处吗?你能否构造一个可以用来证明的式子. 生:如图,在锐角ABC中,过A作单位向量j垂直于,则j与的夹角为90A,j与的夹角为90C。 由向量的加法可得 对上面向量等式两边同取与向量j的数量积运算,得到 j ACCBjAB 9090C) 90A) asinCcsinA 同理,过点C作与垂直的单位向量j,可得 cb sinCsinB ∴abc sinAsinBsinC 师: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设A90,如图,过点A作与AC垂直的向量j,则j与的夹角为A90,j与的夹角为90C,同样可证得 abc sinAsinBsinC 师:课后同学考虑一下正弦定理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证明? 师:请同学们观察正弦定理,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什么类型的三 角形问题? 生: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可以求出其他两边和一角;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出三角形的其他的边和角。 (2)例题分析 例1在ABC中,已知c10,A45,C30,求b(保留两个有效数字)bc且B180(AC)105 sinBsinC csinB10sin105∴b19 sinCsin30解:∵ 例2在ABC中,已知a4,b42,B45,求A。abasinB1得sinA sinAsinBb2 ∵ABC中ab∴A为锐角∴A30 解:由 例3在ABC中,B45,C60,a2(1),求ABC的面积S。解:首先可证明:SABC 这组结论可作公式使用。 其次求b边 1111ahabsinCbcsinAacsinB。2222 A180(BC)75 ∴由正弦定理,basinBsinA2(31)(2)4 2 ∴SABC11absinC2(31)4()623 222 3.演练反馈 (1)在ABC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A.asinAbsinBB.acosAbcosB C.asinBbsinAD.acosBbcosA (2)在ABC中,若a Acos2bBcos2cCcos2,则ABC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有形 (3)在任一ABC中,求证a(sinBsinC)b(sinCsinA)c(sinAsinB)0 参考答案:(1)C;(2)D;(3)证:由于正弦定理:令aksinA,BksinB,cksinC代入左边得:左边=k(sinAsinBsinAsinCsinBsinCsinBsinAsinCsinAsinCsinB)0=右边 4.总结提炼 (1)三角形常用公式:ABC;S 弦定理以及下节将要学习的余弦定理。111absinCbcsinAcasinB;正222 a2RsinAabc(2);b2RsinB;2R(外接圆直径)sinAsinBsinCc2RsinC a:b:csinA:sinB:sinC。 (3)正弦定理应用范围: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③几何作图时,存在多种情况。如已知a、b及A,求作三角形时,要分类讨论,确定解的个数。 1.1.1正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a sinAb sinBc sinC,接着就一般斜 三角形进行探索,发现也有这一关系;分别利用传统证法和向量证法对正弦定理进行推导,让学生发现向量知识的简捷,新颖。 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如图1.1-1,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探索研究](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ABC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 abcsinA,sinB,又sinC1,A cabc则csinsinsinabc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aB sinAsinBsinC的定义,有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3如图1.1-3,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asinBbsinA,则同理可得从而 a sin b sin,c sinC b sinB,a sinA b sinB c sinC AcB (图1.1-3)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证法二):过点A作jAC,C 由向量的加法可得ABACCB 则jABj(ACCB)∴jABjACjCBj 0 jABcos90A0jCBcos900C ∴csinAasinC,即 ac bc 同理,过点C作jBC,可得 从而 a sinA b sinB c sin 类似可推出,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由学生课后自己推导)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 sinA b sinB c sin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使aksinA,bksinB,cksinC;(2) a sinA b sinB c sin等价于 a sinA b sinB,c sinC b sinB,a sinA c sinC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a bsinA ; sinB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AsinB。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ab [例题分析] 例1.在ABC中,已知A32.00,B81.80,a42.9cm,解三角形。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0(AB) 1800(32.0081.80) 66.20; 根据正弦定理,asinB42.9sin81.80b80.1(cm); sin32.00 根据正弦定理,asinC42.9sin66.20c74.1(cm).sin32.00 评述: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例2.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0,边 长精确到1cm)。 解:根据正弦定理,bsinA28sin400 sinB0.8999.因为00<B<1800,所以B640,或B1160.⑴ 当B640时,C1800(AB)1800(400640)760,asinC20sin760c30(cm).sin400 ⑵ 当B1160时,C1800(AB)1800(4001160)240,asinC20sin240c13(cm).sin400 评述: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随堂练习]第5页练习第1(1)、2(1)题。 abc sinAsinBsinC abc 分析:可通过设一参数k(k>0)使k,sinAsinBsinC abcabc 证明出 sinAsinBsinCsinAsinBsinC abc 解:设k(k>o) sinAsinBsinC 则有aksinA,bksinB,cksinC abcksinAksinBksinC 从而==k sinAsinBsinCsinAsinBsinC 例3.已知ABC中,A 600,a求 又 a sinA abc 2k,所以=2 sinAsinBsinC评述:在ABC中,等式 a sinA b sinB c sinC abc kk0 sinAsinBsinC 恒成立。 [补充练习]已知ABC中,sinA:sinB:sinC1:2:3,求a:b:c (答案:1:2:3) [课堂小结](由学生归纳总结)(1)定理的表示形式: a sinAsinBsinC 或aksinA,bksinB,cksinC(k0) (2)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五)评价设计 ①课后思考题:(见例3)在ABC中, b c abc kk0; sinAsinBsinC a sinA b sinB c sinC k(k>o),这个k与ABC有 什么关系? ②课时作业:第10页[习题1.1]A组第1(1)、2(1)题。 第十九教时 教材: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复习《教学与测试》76、77课 目的:通过复习、小结要求学生对两个定理的掌握更加牢固,应用更自如。过程: 一、复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斜三角形 解之:x62 22(622)3bca13622 当c时cosA222 二、例一 证明在△ABC中asinA=bsinB=csinC=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证略 见P159 注意:1.这是正弦定理的又一种证法(现在共用三种方法证明)2.正弦定理的三种表示方法(P159)例二 在任一△ABC中求证:a(sinBsinC)b(sinCsinA)c(sinAsinB)0 证:左边=2RsinA(sinBsinC)2RsinB(sinCsinA)2RsinC(sinAsinB) =2R[sinAsinBsinAsinCsinBsinCsinBsinAsinCsinAsinCsinB]=0=右边 例三 在△ABC中,已知a3,b2,B=45 求A、C及c 解一:由正弦定理得:sinAasinB3sin453b22 ∵B=45<90 即b 当A=60时C=7cbsinC2sinsinB7562sin452 当A=120时C=15 cbsinC2sin156sinBsin4522 解二:设c=x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将已知条件代入,整理:x26x10 22bc22622(31)22从而A=60 C=75 当c622时同理可求得:A=120 C=15 例四 试用坐标法证明余弦定理 证略见P161 例五 在△ABC中,BC=a, AC=b, a, b是方程x223x20的两个根,且 2cos(A+B)=1 求 1角C的度数 2AB的长度 3△ABC的面积 解: 1cosC=cos[ (A+B)]= cos(A+B)=∴C=120 2由题设:ab23ab2 ∴AB 2=AC2 +BC 2AC•BC•osCa2b22abcos120 a2b2ab(ab)2ab(23)2210 即AB=10 3S1113△ABC=2absinC2absin12022232 例六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D CD, AD=10, AB=14,BDA=60BCD=135 求BC的长 D C 解:在△ABD中,设BD=x 则BA2BD2AD22BDADcosBDA A B ,即142x2102210xcos60 整理得:x210x960 解之:x116 x26(舍去)由余弦定理: BCBD16sin3082 ∴BCsinCDBsinBCDsin135 例七(备用)△ABC中,若已知三边为连续正整数,最大角为钝角,1求最大角 2 求以此最大角为内角,夹此角两边之和为4的平行四边形的最大面积。解:1设三边ak1,bk,ck1 kN且k1 a2b2c2k4∵C为钝角 ∴cosC0解得1k4 2ac2(k1)∵kN ∴k2或3 但k2时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 1当k3时 a2,b3,c4,cosC,C109 42设夹C角的两边为x,y xy4 1515(x24x)44SxysinCx(4x)当x2时S最大=15 三、作业:《教学与测试》76、77课中练习 a2b2b2c2c2a20 补充:1.在△ABC中,求证: cosAcosBcosBcosCcosCcosAD A 2.如图ABBCD=75 BC CD=33 BDC=45 ACB=30 求AB的长(112) B C 正弦定理学案 一、预习问题: 1、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或斜三角形需要几个条件?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的比相等,即。 3、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所对的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 4、用正弦定理可解决下列那种问题 已知三角形三边;②已知三角形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③已知三角形两边与第三边的对角;④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⑤已知三角形两角与任一边;⑥已知三角形一个内角与它所对边之外的两边。 5、上题中运用正弦定理可求解的问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二、实战操作: 例 1、已知:在ABC中,A45,C30,c10,解此三角形。 例 2、已知:在ABC中,A45,AB6,BC2,解此三角形。 用心爱心专心第二篇:必修5教案1.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第三篇: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正弦定理
第四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复习
第五篇:高中数学:8.1《正弦定理》学案(湘教版必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