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精读检测(十五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高手支招⑥精读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三棱镜()橙色()蜜腺()萎谢()灼伤()花è().....
花ruǐ()并dì()花huì()luǒ子()
答案:léngchéngxiànwěizhuó萼蕊蒂卉裸
提示:注意“棱”“橙”“腺”的读音不要与“凌”“登”“泉”相混。
2.指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
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 ..
答案:“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
提示: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角度来分析。
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8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2)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红,短波一端是蓝、靛、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由橙而红;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
答案:(1)列数字、举例子。
(2)作比较、分类别。
提示:句(1)中的“再如”表明是举例说明,“8个”“二三百年”是数字;句(2)分长波和短波两种类型说明,并将红色的花与其他色的花进行比较。
4.本文作者__________,我国生物科普作家。
答案:贾祖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5.本段的说明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本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亿万年前的裸子植物全都是风媒花。
B.随着昆虫的繁生,裸子植物变成了被子植物。
C.被子植物的花瓣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香味。这样可以吸引昆虫。
D.裸子植物依靠风力传粉授精,被子植物主要依靠昆虫传粉授精。
7.文段最后引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句诗,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5.答案:昆虫在自然选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示:文段开头对设问句的概括回答是本段的说明重点。
6.答案:B
提示:昆虫的繁生并不是裸子植物变成被子植物的原因。而且“裸子植物变成被子植物”,这种表述本身也不准确。
7.答案:在这里引用这句诗,既形象地说明了昆虫起到了传粉授精的作用,又增加了语言的文学性,使读者在明白事理时,又能获得美的感受。
提示: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分析其作用。
8.(2010江苏南通中考)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
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答案:示例一:网名:空谷幽兰缘由:我特别喜欢被尊为“花中君子”的兰花,我要学习它超凡脱俗、独立不阿、高雅纯洁的品格,所以我取名为“空谷幽兰”。
示例二:网名:足球小子缘由:我喜爱足球运动,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为我国的足球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取名为“足球小子”。
提示:所取网名和取名缘由要符合题目“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要求。
9.本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花卉的知识,请你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花,用简短的文字把它介绍给大家。
写作提示:本次作文要求同学们写以菊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可从菊花的习性、用途、品种等方面加以介绍。
高效率学习
善于整理读书笔记
语文知识零零碎碎,要经常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摘抄、摘录法,做卡片法,提要钩玄法,写读后感法等。
第二篇: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八年级下教案苏教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写作手法。
2.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写作手法。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
1.有感情地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
3.划分文章段落,理清结构。
4.第2—6自然段、第7——lo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5.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三棱(léng)镜 裸(luǒ)子 虞(yú)美人 蕊(ruǐ)
(指名读和解释,有错误的让其他同学纠正。)
2.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
明确:(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3.划分文章部分,理清结构。
明确:(按设疑——解释——总结的方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部分(第2一10段):从不同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三部分(第1l段):概括花红的原因,总结全文。)4.第2—6自然段、第7一lo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明确:(所谓事理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文章。这类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这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第2—6自然段采用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7~lo自然段采用时间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5.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
(只要学生能分析一点即可。)
(如第四段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等等。)
6.研读赏析倒数第二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①本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
②本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③本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从那几个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比较,突出了选择的显著成就。
④本段的说明结构是怎样的?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
②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③时间长短、形状色泽、品种优劣。
④总——分的结构。)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设疑——解释——总结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1)内部原因(分)①物质基础②物理原理③生理需要④进化观点
(2)外部因素①自然选择②人工选择
(总)大自然的杰作和人工培育的结果。
第三篇:苏教语文八下3.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
1、注音(4分)
褪色()充沛()灼伤()裸子()....并蒂()分泌()花卉()花蕊()....
2、解释词语(4)
充沛: 振奋: 耀眼: 花卉: 填空组成短语(6分)
活力充()繁()后代 生气蓬()红紫烂()尔()我诈 渐渐()色
4、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或作用(4)
①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②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渐褪色。..
5、课文的标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有什么特别之处?好在哪里?(4分)
语言表达
6、说出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莱特兄弟在试飞成功后前往欧洲旅行,在法国举行的一次欢迎酒会上,各界人士纷纷要莱特兄弟演讲,莱特无奈,只说了一句:“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文中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写句子: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4分)
课内同步阅读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多么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我们对它的赞叹和歌颂,同时也不妨对它作一科学的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是。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8、划出开头描写性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8分)
9、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什么?(4分)
10、“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一句中“它们”指代()(4分)A.花儿 B.物质基础 C.红花和红叶 D.花青素
11、花青素和花的关系是()(4分)
A.决定花的种类 B.决定花的变化 C.决定花的色彩 D.决定花的形态
12、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4分)
13、给“花青素”下一个定义(6分)课外拓展阅读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4.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8分)
15.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8分)
16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8分)
17.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概括回答。(8分)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8分)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的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解析】利用工具书作答。
【答案】tuì pèi zhuó luǒ dì mì huì ruǐ
2、【解析】结合课文解释
【答案】充足而旺盛。(精神)振作奋发。光线强烈,使人眼花。花草。卉,草的总称
3、【解析】利用工具书,正确填写 【答案】沛 衍 勃 漫 虞 褪
4、【解析】抓住加点的词语,结合句子意思理解。【答案】说明人工栽培的时间之短、成就之高。指数量多,但不是全部。
5、【解析】围绕课题是一句歌词,多次出现在文中语段开头作答。
【答案】文章的标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这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6、【解析】根据人物语言回答。
【答案】空谈不会创造出成就,实干比空谈更为重要。
7、【解析】围绕书这一话题,运用比喻。
【答案】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滴水的清泉;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根草的荒原。
8、【解析】说明文中开头描写为说明内容服务。
【答案】用抒情的笔调赞美红花,使人们产生喜爱之情,激起探究的欲望,引领下文。
9、【解析】根据问句作答。【答案】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10、【解析】根据前后句回答。【答案】C
11、【解析】根据前后句回答。【答案】C
12、【解析】先讲结果,后讲原因。【答案】逻辑顺序
13、【解析】比较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答案】花的细胞液里所含的由葡萄糖变成的一种遇酸呈红、遇碱呈蓝的色素叫作花青素。
14、【解析】读语段作答
【答案】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
15、【解析】抓住原因的句子。
【答案】前一句: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
16、【解析】抓住副词表达的意思。
【答案】后一句:表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17、【解析】精读筛选。
【答案】、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18、【解析】采取排除方法。【答案】 A、D。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新版)苏教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红的原因;了解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精读,了解文章内容,师生共同讨论说明文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花红的本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学难点
标题的好处,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插曲及有关花朵的图片。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积累有关揭示自然奥秘的知识。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欣赏一组优美的花的图片,说出你们的感受。(播放多媒体课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插曲及有关花朵的图片。)生:我看到姹紫嫣红的桃花、杏花、芍药花„„ 生: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娇艳美丽。
生:我陶醉于这花的世界,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呀!。„„
师:同学们,当你尽情享受这大自然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有关花的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贾祖璋,浙江省海宁县人,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和科
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等职务。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鸟与文学》、《生物学碎锦》等。他的科学小品,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本文最早发表于1979年《光明日报》副刊上,曾获得新长征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创作奖一等奖。
2.积累字词(课件展示,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萎wěi谢 灼zhuó伤 分泌mì 花卉huì 虞yú美人 粉蕊ruǐ 花萼è 蜜腺xiàn 褪tuì色 万紫千红:这里形容花的颜色丰富。萎谢:(花草)干枯凋谢。
灼伤:火烧伤。这里指被强烈的阳光晒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3.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从几个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2)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3)在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有何作用?
三、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从几个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花红的原因有很多,课文从花儿的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六个方面对“花红”做了科学说明。按“花红”的主要原因到次要原因,由花的自身条件(内)到外部因素的顺序来排列,即由主到次,由内到外。
(2)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总——分——总(按“设疑——解释——总结”的方式安排材料)
第一部分:(第1段),赞叹红花的鲜艳美丽,并由此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第二部分:(第2——10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各种原因。第三部分:(第11段),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作概括。(3)在文中多次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有何作用?
明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为标题,明确提示了文章说明的中心。在课文中出现七次,都以设问的形式出现,并形成七个排比段,在修辞上叫间隔反复。第一段中起总提作用,后几段起提示说明角度和内容的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楚,中心突出,节奏明快,增添文章语言的美感,增加了说明文的艺术色彩。
四、归纳小结
1.本篇说明文的类型是:事理说明文(介绍了各种花色的成因)2.本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主要——次要、内——外)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一”。
2.介绍一种你喜欢花,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成小短文,最好引用有关这种“花”的诗句并附上图片。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作者从花儿红这样司空见惯的现象挖掘出了深奥有趣的科学道理,并从不同的角度将抽象的科学知识阐释得具体而明晰,这些都取决于哪些方面呢?
(学生思考,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引起变化的?
明确:花朵呈现红色起决定作用的是酸性花青素这一物质基础,第2段从正面加以说明,第3——4段,以橙色、黄色的花只含胡萝卜素,白花不含色素为例,从侧面说明花朵呈现红色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对第2段的补充。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的内容,通过做一个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内容和观察的实验,解释花朵呈现红的原因。)
教师把蓝色花放入醋中浸泡,把红色花放入肥皂水中浸泡,让学生观察结果是:原来的蓝色花变红色,而原来的红色花变成蓝色花。得出结论:不论是红花还是蓝花,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遇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所以蓝色花放入醋中变红色花。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所以红花放入肥皂水中浸泡变成蓝色花。
2.为什么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学生精读第10段,在文中圈点批注,然后互相讨论,推选代表汇报)
明确:花儿的进化离不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自然的功劳是伟大的,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更是巨大的。
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明确:第10段在说明人工选择的作用时,采用作比较和举例子,突出了人工选择的显著成就。其中对大丽花的人工培育成果还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学生可以其它段落为例说明)
4.课文第4段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的特点?为什么? 明确:“有些”,限制了白花。“少量”,对花青素数量的限制。“渐渐”,程度上的限制。“早晨、中午、下午”,时间上的限制。这些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本文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的特点。
三、品味探究
课文标题借用了《冰山上的来客》中一首插曲的名字,你认为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吗?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明确:一是概括了文章的说明范围;二是易于吸引广大读者关注,激发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三是富有诗情画意,与全文格调一致。
类似的例子:“我的未来不是梦”“真我风采”“让我们荡起双桨”“欢乐颂”等长被作为文章的题目,以此浓缩文章内容,增加诗情画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小结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1.内容方面:
这篇事理说明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2.方法归纳:
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2.自然界有无数的“为什么”,把你最感兴趣、最觉新奇的一个“为什么”讲给同学听,并写在周记本上。
六、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一、设疑
物质基础 物理学原理
内部 主要 逻
二、解释 生理需要 进化观点 辑 自然选择 顺 外部 次要 序 人工选择
三、总结
语言:准确、简明、平实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精读检测(十 陋室铭)
高手支招⑥ 精读检测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陋室铭(míng)鸿儒(rú)B.调素琴(diào)案牍(dú)....C.苔痕(tái)陋室(lòu)D.西蜀(shǔ)惟吾德馨(xīn)....答案:B 提示:B项“调”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tiáo”。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往来无白丁()..答案:(1)灵验、神奇(2)这(3)只(4)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提示:结合句意来解释。
3.本文作者___________。文题中的“陋室”意思是___________。“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___________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答案:刘禹锡 简陋的屋子 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提示:本文的文学知识十分重要,应加强识记。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提示:句(1)中“斯”是代词,这。句(2)的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陋”,“之”字无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名气)B.无案牍之劳形(劳累)..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弄)D.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的)..6.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体会文中“上”“入”二字的表达作用。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5.答案:C
提示:A项中的“名”用作动词,“有名气”的意思;B项中“劳”用作动词,使„„劳累;D项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无意义。6.答案: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提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中两个“无”字表明了作者的欣喜之情。7.答案:用“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泼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提示:应明确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要扣住这一点来分析其作用。8.答案:A 提示:A项的分析无依据,为架空分析。这四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9.(2010浙江宁波中考)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50个左右)。
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正方:利大于弊。理由: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方便快捷,可以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对于青少年增长学识,不无裨益。
反方:弊大于利。理由:网络阅读囫囵吞枣,不利于深层理解;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
提示:能就其优缺点阐明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10.感受身边的凡人俗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之美,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生活片断,感受你周围的美。
写作提示: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回忆你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寻找美,可写自然美,也可写人情美。高效率学习
主动向人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还需要有追根刨底的精神,真理往往在研讨中诞生,智慧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