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
如何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
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大小形状不等的三对三角形。
师:“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利用割补法转化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今天我们学习的三角形,是否也可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出它的面积公式呢?”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经验,马上就对三角形进行剪拼,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学生们的脸上越来越多的呈现出疑惑,有些学生忍不住小声问我:“老师,好象不行哦。”“我拼成了长方形,可是找不到有关系的条件。”……这时我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声音:“我有了,可以用拼的方法。”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他的身上,略加思考后,马上改变策略,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一堂课下来以后,学生们对转化法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而这种直观的动手参与式研究学习,使学生对拼凑转化法和三角形的公式推导过程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动脑想一想,动手试一试的过程中,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把旧知转化成新知。在直观的实物操作和抽象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第二篇:运用有效的地理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运用有效的地理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25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3)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内容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通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4)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最终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分层教学的优点
第一、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
第二、消除了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
第三、分层次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摘要:
为了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达到分类推进的目的与效果,在农村小学开展自然小班化下的数学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这就决定现在的教育必须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就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使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
分层 小班 数学
我校是一所乡级农村全寄宿制学校,由于近年来外出打工、移民、公路的建设使得我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由过去的200多人到现在150人左右,班级人数严重缩水,有的班级甚至只有16个学生,已经形成自然化的小班条件。然而由于我乡是全县的贫困乡,多数父母都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教育,隔代教育、父母素质较差、家庭教育不重视等因素造成我校的学生个人素质极端不均匀,两极分化较严重。并未说学生住校,又有晚自修,学生成绩可以大幅度提高的现象。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走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道路来呢?
我想只有通过我们的自然小班化对学生进分层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像孔子那样“因材施教”。然而我们面对的不是三五个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二、三十个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全方位的考虑问题,怎样把这个分层教学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去。
一、学生分层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是面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学生自然也要分层,学生分层不是简单的依据成绩的高低分成几组就可以了,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包括成绩、学习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家庭教育等方面按照不同等级划分为三组,通过一学期的了解和分析以及对各科老师的谈话了解,我将班里的学生按照各方面的因素划分为好、中、较差三组。当然不能直接对学生这一组是优秀的同学,这一组是成绩差的同学,我分组完只说这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这样一来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至于让成绩好的同还产生自满的心态。由于我班26人,两极分化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因此各组的人数还是比较均匀的。由于第一组的同学在各方面都较好,他的自控能力也较强,因此上课的时候纪律也是最好的,老师几乎可以不需要花太多力气;而第二组的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各科老师也反映有一两组比较活跃,上课时间会讲话、做小动作等,因此对这几桌同学进行调整,让性格不同的学生一起桌,比如爱说话的和内向的,自控力差的和较好的一起坐,这样就可以保证第二组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不会因注意力不集中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第三组的问题就比较多一些,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上课自控能力较差,又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因此上课的时候没有多大的兴趣,经常自顾自做事情。这一组需要老师花较多时间,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提醒他们,逐步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二、备课分层
学生分层是最基本的一个步骤。而备课分层则是对实施分层教学起到关键的一步。备课分层要求老师首先对学生了解透,能清楚的知道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另外能随着课堂上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我在对自己班数学教学备课时,整堂课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允许第三组同学迟一些达到这个目标,通过课后的再巩固或是第二节的复习达到目标,课堂的教学内容上则主要针对第二组的同学备课,因为第一组的同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课前的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并且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在课堂上只需要针对他们设计几个有难度的问题或题目以检测他们的学习情况就可以了。而第二、三组的同学则较缺乏这样的能力,因此需要他们随着老师的教学设计来掌握知识,这里对两组不同能力的同学要准备不同难度的题目和问题。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另外又能让他们跳起来摘到苹果,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一堂完整的课,第二组同学基本能掌握知识,而第三组的同学则要通过课外时间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上课分层
上课的时候,我主要是面向第二第三组同学,当然也不能遗忘第一组,免得他们自顾自的无法掌握主要知识点,上课时针对不同组别提不同的问题,如一个题目,我会从多角度提问题,基础的题目让第二、三组同学回答,拓展的则交给第一组同学解决。另外在课堂练习时,第二、三组能够完成题即可,而第一组的同学则要回答出自己的思路是什么,能够将自己的方法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然第二、三组同学不是说就不用说,而是他们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可以让他们在听完第一组的同学表述后,自己跟着说一说,模仿他们,慢慢的尝试将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
另外每次课堂上如果一开始以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则要针对第二、三组的同学进行以检查他们对旧知识掌握情况,也督促他们要经常的温故知新。另外如果是通过情境引入新课的,这个情境一定要适合第三组的同学,接近他们,不能让他们觉得突然出现一个新的知识,无法与自己的生活衔接起来。而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则可以让各组同学都说一说,第一组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说说这堂课的主要知识是什么,培养他们概括能力;第二组可以让他们说说这节课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培养提取知识的能力;第三组可以让他们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说说这堂课的表现怎么样,培养他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第四篇:运用美术手段 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运用美术手段 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郭颂 徐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221003 人类的知识是统一的整体,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人类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科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这样描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预言:时代的前进将使艺术越来越“科学化”,而使科学越来越“艺术化”。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是时代的呼唤,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进步的必然。
美术是艺术领域的一个方面,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有位艺术家说:“绘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和美术有着和谐的、互动的关系。就幼儿园教育而言,幼儿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视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幼儿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幼儿科学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郑重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个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反应了新的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念的导向。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理论,也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整个的、连贯的。”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将各种教学途径、手段、方法捏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并使之渗透在幼儿的全部科学学习中。我们探索着将美术手段运用到幼儿科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其科学探索的精神,发展智力因素,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情感。引导幼儿适当地运用各种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科学认知对象的理解,更好地达成科学活动的目标,从而实现科学活动与美术活动的整合,全面发展幼儿的科学素质和艺术的人文素质。
一、给幼儿观察的空间,引起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明确指出幼儿要“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领域也同样提出了“引导儿童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是萌发儿童科学精神的出发点,培养幼儿有意注意力和对周围事物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可以使幼儿对奇特的和不同的事物较为敏感。因此,我们不仅要组织幼儿对事物进行观察,还要珍惜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学习。通过让幼儿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这个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观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又运用拼图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家用电器各部分的构造,最后请幼儿用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纸片拼成家用电器。因为通过对家用电器实物、图片、拼图的观察使幼儿的印象已经非常深刻,所以,在幼儿自己动手拼“家用电器”的时候,非常的得心应手。再如:在美丽的春季、丰收的秋季来临的时候,我们经常要带幼儿去散步,观察季节的变化。幼儿往往会有很多的发现,这时教师就要为幼儿准备足够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地去描绘自己多看到的景物,如小动物、植物等,让幼儿用美术的手段表达自己对季节变化的理解。在幼儿欣赏美的同时,又得到了科学思想的熏陶,使我们幼儿美术与科学结合的新鲜、美妙。
二、给幼儿适宜的环境,使其乐于探索。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美术角主要有颜料、画笔、手工工具等。而一般科学角的材料无非是一些动植物以及观察器具如放大镜之类的。要促进两者的融合,使其材料丰富、蕴藏着艺术创造和科学知识,就主要取决于区角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于是,我们特别设置了科艺操作区,就是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操作区,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满足幼儿不同的操作需要,所提供的工具材料尽可能集学、做、玩、用为一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同时材料的投放和选择也要考虑到两者的结合点。我们根据主题活动,进行相关的材料收集,如供幼儿科学探索的布、水、镜子、万花筒、磁铁等,供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颜料、蜡笔、水彩笔、纸张、剪刀等。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小实验、探索和设计、制作、记录活动。如在“磁性”的专题活动前夕,我们在投放区准备了许多磁扣、铁环以及磁性板等,引导幼儿在磁性板上画画、用磁扣和铁环做小制作等,让幼儿对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后再展开活动,这样科学活动展开的非常顺利,幼儿对磁性的认识也增加了。再如:“有趣的种子”的活动中,我们先组织幼儿认识了许多种子,也收集了许多种子投放在操作区。然后请幼儿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的形象。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将种子拼成憨态可鞠的大熊猫,有的拼成机器猫,有的拼成白雪公主等。我把幼儿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此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其学会探索。
科学活动注重让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其主要特征。而幼儿的美术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使用纸笔或不使用纸笔而运用其他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幼儿美术教育是操作教育,没有操作就谈不上美术教育,而且幼儿的愉悦性、体验性和技能习得都是在操作中获得的。由此可见,科学与美术教育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动手操作,只不过操作对象不同而已。所以,科学与美术的融合教育必须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
1、科美融合在科学活动中的渗透。
常规科学活动涉及范围很广,我们尝试着将科美融合的教育渗透在日常科学教学中,在原有的活动方案上加上美术的环节,同时做到巧妙结合、不露痕迹。如:科学活动“认识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地教学,观察雨滴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落在人的衣服、脸上,落在窗户上、落在地上都有什么不同;师生一起打着伞穿着雨衣、雨靴走到雨中,享受雨滴带来的乐趣。有了雨中玩耍的经验,幼儿的艺术灵感也得到了激发,画起小雨滴、小雨伞都惟妙惟肖。再如:科学活动“轮子”,增加了让幼儿运用收集的牙膏盒、吸管、瓶盖制作汽车,让幼儿更好地感知了轮子能够滚动,而且,小制作这个环节的加入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的幼儿还在操作中发现只有四个轮子都装好以后汽车才能保持平衡,这又是小制作带来的发现。
2、科美融合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
为了更好地探索科美教育的融合,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也适当地加入了科学知识的认知活动。如小班以“玩色”为主要手段,开展了“花被子”“颜色变变变”“玻璃滚画”等一系列活动,利用玻璃、积木等作为作画工具玩玩画画,利用三原色两两结合变成其他颜色的原理等,让幼儿在玩和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再如,美术活动“七彩太阳”,我们通过用三棱镜做实验的方法,了解太阳光能分解成七种颜色,在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彩虹形成的原理,而且在给太阳涂色时色彩也更加的丰富。再如: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寻找那些幼儿便于操作又感兴趣的材料,如:报纸团印花、毛线印出花朵的新衣、棉签画出的菊花、小手印出的树叶等等。不同的材料营造出不同的效果,不但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更加有效的提高了幼儿操作的兴趣。
3、科美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在科学活动之前,我们运用较多的调查方法让幼儿对教学活动做一些准备工作,我们要求幼儿用图画的方法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如:科学活动“神气的尾巴”,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认识了许多不同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并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为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也特别注意科美教育的融合,如种植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在教会幼儿种植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以后的时间中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将这个过程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积累成册后,孩子不仅认识了植物的生长,更有效地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科学美术运用通俗而又赋予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语言,消除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互不相关。科学美术不仅阐释表现了科学的真谛,而且使科学思想、科学理念、科学知识得以普及;不仅表现人文环境、自然物质,而且描绘科学世界、观念意识。科学美术在促进人类社会艺术、科学思想、精神境界提升和发展方面,作用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幼儿科技教育概论》
第五篇:如何有效运用视频进行培训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视频教学?
问题:如何有效运用视频教学?
广州—山茶花:请教大家在公司培训中使用知名讲师视频教学的效果怎么样?
上海-平凡:如果使用视频教学的话,一定要有很好的组织,效果跟进的环节,否则没有任何效果。而且组织者一定要提前看完视频,并且将视频分成若干节点,每个节点要很快的切入本公司跟培训内容先关的案例,让大家讨论分析.广州-Fanny:
我们公司组织了一个视频教学,可是效果也是不太到理想。我们是突击性质的,领导突然有一天说有个老师讲的什么课讲得很好,让我们当天就看,根本没有准备,看完了也没有讨论和总结
案例分享一:针对20人,较多学员分享,侧重通用技能类 上海-西里:
我们公司在去年做过一次视频教学,是使用章哲的十项能力训练,效果非常好。方式是:视频+导读。视频是知识,通用的知识,往往不一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我们是在二年前请章哲做过现场培训,分二次进行的,看了视频后,发现视频内容和现场内容其实基本是一致的。我们根据十项能力内容特征和内部高阶管理者能力和认知水平,分别给不同人领受了不同的任务。当然前提之一是非常了解相关知识,并且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是得到大家认可和老板认同的。否则就会把学员带到“沟”里去。前期准备:
我先上网下载了相关视频,包括所有的课程PPT资料,word版资料,根据内部导师的任务不同,给了不同资料。让他们事先阅读视频和文字资料,每人准备一个PPT,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总结,特别是自己个人在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再加上一个分组讨论案例,准备好的PPT,我统一收集后,请HR经验和老板共同检视,看内容和案例是否能很好的结合,如有需要,进行修改。现场实施:
先总体介绍,为什么要做十项能力训练,背景和目标是什么。再对章哲十项内容进行概述,再分别按模块进行。每模块实施步骤:先播放视频,再请导师导读,再抛出讨论问题,分组讨论并进行分享后,由导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此过程按模块依次进行。导师的问题和案例和公司实际非常结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来自一线,对一线存在的问题看的非常清楚,也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有针对性。加上本身就是管理者,也有一定的权威,学员非常容易接受。昆山-苏平:请问西里老师,导师的来源是?
上海-西里:各部门经理(有选择的有经验的经理,不是所有),包括HR经理和老板。比如目标管理,就让公认最好的软件部经理来讲解;比如激励管理就让最有激情和鼓动力的IT部经理来讲。每位经理都有自己最善长的能力,就让最善长的来分享。广州—山茶花:是全体一起学习吗?
上海-西里:是针对新任和后备干部了,各部门提名,公司甄选。一次两个主题
北京--路露:导师,背景,教练性质培训适合一对一,更远源自SOJT,这是最为有力培训方式,只要独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人都可以做导师
培训后跟进:
培训完成后,所有学员配备一对一的导师,进行课程行动跟进和辅导。3个月之后,提供导师报告,汇报学员行动改善进展
广州—山茶花:导师是带自己部门的同事吗? 上海-西里:
不一定,是最后一次培训结束后,学员抽签方式决定的,也许是跨部门的。本身管理干部培训,部门经理就会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次就是希望有其他方式。事先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和学员名单沟通
难点:在于获得部门经理支持,通常他们都比较忙,还要准备资料和案例,也做了很多沟通。关键是老板比较支持,而且学员中包括两个业务部经理部门中的学员,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干部尽快成长,这样利益就达到一致了。另一个讲师是HR经理和老板,HR经理本身是当然支持的,培训是她部门职责之一,老板是这次培训发起人之一,也支持的。另一位部门经理具有非常好的分享意识,也没问题的。
还有对于谁讲什么内容,也经过了沟通和协调,需要识别这部分内容到底谁讲最合适,还要老板认同,还要当事人讲师自己认同,他可以阐述这个主题。光靠我自己,是无法协调这些部门经理的
昆山-苏平:是啊,前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一种团队学习。视频,只是其中的素材了 上海-西里:
赞同“视频是素材”,但还不了解什么是团队学习。我现在正在策划“培训实施的落地”学习伙伴名单在考虑修改,好象学习伙伴不是一个部门的,平时都不一定经常碰到,我想调整成一个部门的。
昆山-苏平:西里老师刚才分享的现场实施过程,就是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分享,达成共识 上海-西里:和引导也很像
昆山-苏平:是啊,导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导
上海-西里:什么时候,可以对这些概念或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每个概念提出的出发点或要点,区别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如何对我们的工作产生指导作用。
昆山-苏平:
西里老师,不需要太纠结于所谓的概念。很多时候,是一个东西,冠以了不同的称谓。就像行动学习,我们沙龙一直都在做,但真正去讨论概念时,很少人能说得清楚
上海-西里:
是的,也就是不同人从不同视角去看待培训或学习,其实关键还是强调“知道”和“做到”,是从如何做到层面去讲的。关键还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对待每一次培训,每一个培训项目。
昆山-苏平:没错,关键在于行动
上海-西里:
就象我们老板说的,你做10次服务都很好,但只要你一次服务做很差,你就可能丢失这个客户。这个道理,我们也可以用在培训中,只要我们一次培训项目失败,别人就会对培训产生不好的想法,下次再参加培训,就会多加考虑了。
就会产生苏老师说的“培训无用论”了,别人就会开始“用脚投票”
昆山-苏平:看来西里老师感触很深
案例分享二:职业技术类培训:针对4-5人,小量学员,侧重专业技术类
上海-西里:
案例一是方式一:针对20人,较多学员分享,侧重通用技能类
我刚想到,前二天,还给实习生做过一次视频,方式有所不同,效果也很好,有机会再分享给大家。方式二,针对4-5人,小量学员,侧重专业技术类 昆山-苏平:方式二,是如何进行的呢?期待西里老师的分享
上海-西里:
背景描述:这次是针对软件部门新进的4名实习生进行的培训,2名C语言方向,2名Java语言方向
目的:是通过4天的培训,让学员了解公司银行技术和业务,成为一名合格银行IT开发工程师所必备技能
准备工作:
我从网上下午了银行ITMan的系列视频。看了之后,觉得内容非常适合初学者,尤其是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实习生。现场实施 第一天 上午: 商务礼仪讲解
找到学习伙伴(4个人,正好2个C,2 个Java,就分为2组)下午:
1、分组分享上午学习收获
发大白纸和彩笔,以图形方式展现,起小组名称和小组口号,给星星,互相点评三步曲,总结 练习:商务礼仪,每人写出3个商务礼仪需要注意的事项。每个现场练习3个礼仪动作,不允许重复 点评
2、软件部组织结构及银行业务系统介绍 练习:内容小结,画出软件部和银行业务结构
每人讲解后,由学习伙伴按点评三步曲进行点评,我来进行补充
第二天 上午:
银行IT Man视频播放
视频整体介绍(侧重结构,先不放视频,介绍视频整体结构和每段视频讲解重点,让学员对视频有个整体认识和印象)
介绍其主要内容,目的是起立起学员对银行技术和业务的框架结构。有了初步认识后,再分模块进行
下午:
1.暧场游戏:不说话
二组,每组表演一个不说话,做动作猜词语的游戏
点评:不说话,沟通的重要性。对于新人,无法理解技术语言,学员1知道,但不知道如何表达,会对工作中的沟通带来障碍。2.练习:每个写一段代码,现场演示
C的写一段shell,java的写一个class。功能自己定义 演示:C的shell在180.1.1.48,用户study,密码study 说明Nerterm和SecureCRT的区别 使用CRT连接(1)shell演示
要点:演示了vi的命令,检查学员使用情况 每个讲解代码含义,然后互相点评(2)class演示
使用eclips演示,并讲解
小结点评重点:每个人很好的演示了一段代码 学员2的,vi使用熟练,功能可以实现 学员3的,实用性较好,展示了一个用户的权限 学员1的,功能简单,可以实现结果 学员4的,约瑟夫,功能复杂,结果不能完全实现
看视频:银行系统-必须掌握的银行业务-1 点评
看视频:银行系统-必须掌握的银行业务-2
要点:在播放视频时,随时中断,针对学员可能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或补充其他相关知识点。并将前后的知识点进行关联,还是侧重于让学员整体上理解
昆山-苏平:工作做得好细致 上海-西里:
每半天内容结束,都会让学员用大白纸画出这部分的知识结构,尽量使用图形
白纸上整理完后,上台进行分享,学员A和B分别主讲,学员A讲完后,由学员B补充,全部讲解完后,互相使用点评三步曲进行点评。针对改进部分,在下一次的分享中进行改善。非常有意思的是小组讨论,2组学员每个学员展现了不同的特质,有的比较积极,一开始就2人讨论,开始写;另一组是2个先各自写,然后再讨论,一个学员还不太说话。分享过程后,我针对每个学员的特点给予点评,指出好的地方,同时指出需要改善的部分,有个不太说话,不太善于表达的学员,4天后,也开始变得非常积极;还有个男学员,我们称他为“完美先生”,考虑的非常全面,画出的图全面性非常好,但对于一些细节或关键点又会遗漏,我们就会提醒他,他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善 昆山-苏平:做得很扎实
上海-西里:
有位女学员,对一些知识点的细节,解说时声音非常小,说的很多,但别人还是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其实是她根本没有理解这个知识点,导致她没有办法解释清楚。我们就提醒她,要真正关注细节,理解清楚细节之后,就一定能解释清楚。不断的分享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学员即掌握了知识结构和相应知识点,明白了银行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包括哪些?同时,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如何梳理和整理已有知识,明确了今后的应该努力的方向,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的,哪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的第三天 下午:
看视频:银行系统-必须掌握的银行业务-3 重点讲解卡(业务及特点)
浏览视频:整体架构1、2和软件工程1、2 浏览视频:银行综合业务系统
作业:
已经银行技术和银行业务架构有了大致了解,要求回家根据各个技术特点,观看相应技术视频。下周一上午每人展示个人学习成果。在视频过程中,有些内容是有偏差和错误的,或有些内容不完全符合我们这里实际环境的,也会及时指出并讲解,以免误导。
第四天 上午
1.每人总结周末视频学习情况,每人一张大海报。花费约40分钟,每人总结
从结果可以看出,每名学员关注重点不同,自行观看的视频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把已经看过的视频,重新看了一遍,以加深对细节的理解和记忆,如那位不善于把握细节的女学员;有的是看了没有完整播放的视频,是对已有内容掌握的比较好,希望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的部分;有的是着重看了技术架构方面的内容,因为他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熟悉和喜欢,看了架构方面更低层的内容。
总结: 上海-西里:
通过四天的培训和分享,学员基本掌握了整体知识结构和框架,知道要努力的方向。同时,作为技术人员,知道了沟通的重要性,提高了表达和沟通能力,也提高了知识梳理能力。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打开了学员的心门”,让他们更加愿意从事这份职业。4人中,其中有1人,本来是想做其他方向的开发的,通过这4天的培训,认定并坚信要从事这个行业的开发人员。
昆山-苏平: 西里老师分享的案例二,有几个特点:
1、逻辑清晰:从总(第一天上午的整体介绍)到分(必须掌握的业务模块)
2、互动恰到好处:看视频过程中随时讲解和补充;学员互相点评、增加参与度;讲师点评,加深理解
3、及时总结:每半天内容结束后,运用图形进行总结,分享,互相点评
4、作业跟进:回家看视频,并做学习成果汇报。学员们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达成培训目标
启示:视频的优点和不足
上海-西里:这次分享对于我的启示是:
视频内容的好处:知识结构相对完整,每次培训内容相对稳定,可以重复播放,知识结构梳理的还是比较好。不足:
1.在于有的地方针对性不强,不能完全符合我们这里实际环境; 2.深度还不够,由于内容比较全面,对于有些技术部分的深度还不够;
3.实际操作性不强。技术类课程应该是以实际操作为主,少讲多练是原则,但这部视频都是以知识和理解讲解为主,不符合软件开发特点。只能作为基础培训合适。
视频这种方式,有它的好处(可重复、标准化),也有明显的弊端(针对性不强、无互动、学员难参与),也只能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单纯依赖视频。
昆山-苏平:赞同作为辅助工具,在培训中,运用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对促进课程内容的了解、授课方式的多样性等,都会有所帮助。上海-西里:
是的,可以作为知识点的导入部分,其他部分的呈现、讨论或是深化,具体结合企业自己的实际进行,我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几乎每一次培训中,都会多少看到至少一段视频
上海-西里:如上次有效问卷时的相亲大会,如陈老师HR项目管理中的开场视频:咆哮体,至少是在课间播放的娱乐视频。按照培训方式理念,视频这种方式,是有图像+声音,对于刺激学员大脑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我们上次内部培训结束最后播放的乔布斯的演讲视频,可能这一天的培训下来,老师的观点没记住多少,但看的视频内容大体是什么,多少还是留有印象的。在中国培训师沙龙论坛里,很多老师分享的电影中的视频,如董老师的看电影学管理,更是将视频这种方式推向某种极致。
昆山-苏平:针对性是关键。根据课程主题、目标和学员状况,选择适合的方式。视频只是培训素材之一,在整个培训中所占比例多少?需要自己去评估和运用。上海-西里:
对!今天收获很大,对视频这种方式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相信在今后的培训中,可以运用的更加的好。
点评三部曲的运用: 昆山-苏平:
到西里老师刚才的分享,我特别开心!因为他这次的培训,运用了很多我去年12.9-10给他们公司做TTT培训时分享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运用图形方式总结,点评三部曲(是我在TTT培训中要求的点评步骤,包括:
1、表扬
2、如果…改善,就更好了
3、您觉得呢?)......西里老师真是学以致用的典范!
上海-西里:
谢谢苏老师的夸奖,有点飘了。。这是点评三步曲的第一步 第二步,我的培训中待改进和提高的有哪些呢?请指教
昆山-苏平:
西里老师很谦虚哦。我不是很了解:后续是否安排跟进和辅导?如果再加上师傅的指点,工作中的辅导,相信效果就更好了,您觉得呢? 上海-西里:
这点提的非常好!昨天刚和这4位实习生交流。发现情况不一,有的碰上很好的老师,有详细的指导与帮助;有的导师不管不问,没有任何帮助,全靠自我摸索;有的已经进了项目组,开始了实际工作;有的还很茫然,不知该干什么?这是目前,我在跟踪后,发现需要协调改进之处。谢谢指点!
昆山-苏平:发现问题,及时协调改进,帮助新人尽快融入企业和团队。上海-西里:
是的,我们这里传统方式,就是把新人扔进项目组,让其自生自灭,自我生长。坚强的就活了,有问题的,就淘汰了(离职),散养式。
昆山-苏平:如果之前做了这么系统的培训后,自生自灭,有点可惜,这也是公司的成本呀 上海-西里:
那是原来的做法,现在是每天日报,每周五回公司,到我这儿,总结回顾一周学习和工作进展,存在问题,我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月度小结,面谈一月进展和下月进展;3个月综合面谈,考核(笔试)、直接主管沟通,看是否满足工作要求,是否可以转正?同时,把学习成长路程书面化。
主题一:视频培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PK等形式提高学习效率。郑州-伯乐:各位老师有没有在自己公司组织看视频进行培训的好经验? 上海--快乐:
我之前有做过,当时我们总部把一些基础课程拍了视频。但是,如果光看视频,学员容易走神,学习的效率不高。后面我采取了,看一段,提问一段,讨论一段、复习一段的方式,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郑州-伯乐:
是的,我们针对新员工经常视频培训。主要是培训一下基础性的内容。我这次想给管理者做。上海--快乐:我觉得新人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更多的是一些知识类的培训,管理者就好办了
郑州-伯乐:这对组织者要求要高,如何提问,如何组织讨论和控场。上海--快乐:组织者还有引导的作用 郑州-伯乐:我考虑采取快乐老师的方式 上海--快乐:设计个PK的环节,分组 郑州-伯乐:怎么个PK法?
上海--快乐:关键的知识点PK啊,小组竞赛
主题二:提前熟悉视频内容,跟关键人沟通到位,做好充分准备。郑州-伯乐:
我这次做的是“职业化团队”的培训,找余世维老师的视频来看,想着看完让大家结合我们公司的情况进行讨论
上海--快乐:上课的是哪些人? 郑州-伯乐:我们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上海--快乐:如果是中高层,我建议是结合本部门的情况进行对照讨论 郑州-伯乐:这个引导有难度,我想还是准备好问题让家讨论 上海--快乐:
如果是结合公司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形成互相推诿,都找别人问题去了。我也做过这样的研讨会,做之前,我先和董事长沟通好了。董事长啥时候发言,说啥,这些都需要策划。做这样的培训,老大的表态很重要
郑州-伯乐:是的,快乐老师想得真周到。我的想法是自己先看一遍,然后跟老总沟通,我再设计环节 上海--快乐:
必须看。在活动准备阶段,自己要把视频好好研究下,其实研究的时候,就要把公司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才能确定如何做引导,需要老大如何配合 郑州-伯乐:
是的,自己得清楚都讲了啥,然后才知道如何引导。我还有个担心,老总一起参加是否合适,视频里讲的一些现象是针对老板的
上海--快乐:那就更好了啊。这不就是俺们希望达到的效果么
郑州-伯乐:这个我也得跟老总提前沟通一下,有个思想准备。好在老总能够面对现实 上海--快乐:老总不是神,只要让他体会到你是真心为企业好,他是会支持的 郑州-伯乐:好的
学习了。我们公司也经常组织看视频培训。但是没有参与讨论或提问,看过了也就看过了。向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一个个都不出声。
视频培训适用于中低层知识类培训。培训对象以基层员工为主。培训前,通过视频签到,培训中,组织者适当提问。培训后,进行书面考试。
我参加过的一个培训,公司是采购的DDI咨询公司的课程。最讨厌看里面的视频了教室里都是中国人,但是培训教材,学员手册,视频和各种案例都是外国人,而且那些对话翻译成中文后,说话方式都那么奇怪。我觉得教学案例,不管是视频还是其他案例,都最好用身边的,至少是中国人。讨论过如何通过视频进行培训后,我在公司里组织了一次视频培训,现在把情况给大家反馈一下。学习背景:
1、公司管理整体缺乏职业感,想通过学习从管理层开始塑造团队的职业感;
2、学内容是余世维老师讲的“职业化团队”,参与者是公司中高层管理者;
3、内容有四个方面(职业化能力、职业化形象、职业化态度、职业化道德),总共时间是4个半小时;
4、在集中学习之前把视频资料都拷给各参与者了解视频内容; 学习情况:
1、由于每个内容的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在学习超过50分钟后大家的精神开始有些疲倦;
2、原计划用一天的时间学习,每看完一方面的内容就进行讨论,讨论时间比较长,结果一天只学习了前两个方面的内容;
3、讨论阶段大家的焦点往往集中到某一个部门,而不能更多地结合自己部门做思考;
4、大家对职业化的理解不同,不能很好地结合老师讲的内容讨论; 总结:
1、视频的内容每一段不能超过50分钟;
2、控制讨论的时间
3、主持人做好引导工作
以上是对于视频学习的反馈,给到大家一些借鉴,同时希望大家给出一些建议。
曾经做过看电影学管理的培训。截取视频中精华,放在课程中加以讨论,这样效果最好。还是要根据团队需求点定制课程,可以截取某些大师课程中讲得比较好观点,加以讨论,培训师进行总结提炼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