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5 07:1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表格数据的处理

授 课 人:黄飞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上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电脑教室

授课班级:高一(6)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利用表格处理数据,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表格处理软件Excel 的使用。

(3)、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2)、数据筛选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极域电子教室软件。

(2)、每台学生机有原始数据表(文件名为:表格数据处理.xls)。

(3)、经过表格信息加工的样表。

四、[教学过程]

引言:表格信息加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信息的表格化(把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

举例:学生运动会比赛成绩表,篮球比赛积分、网页中的信息表格化。

(2)、表格数据的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形成更直观的信息)

(3)、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格数据信息的另一种直观表现形式)导入新课:

那么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表格数据处理其实就是指把数据加工成为一种表格信息,它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透视等处理。同学们其实在初中已经接触过EXCEL电子表格软件,那么今天我们利用这节课,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对表格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汇总知识。

1、数据的计算

(1)、利用公式计算

EXCEL软件提供的函数和公式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演示利用函数和公式对数据进行处-1-

理(主要是求和、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

(2)自动计算

优点:快速查看数据的统计值,如使用公式就显得较为麻烦。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自动计算工作表演示。操作:状态栏右击,选择自动计算函数

学生练习3-5分钟

2、数据的筛选

优点:面对较为烦杂的数据时,可以快速发现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数据的筛选工作表演示。学生练习3-5分钟

3、数据的排序

(1)一般排序

优点: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了解各种分类信息。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数据的排序工作表演示。

(2)自定义排序

满足特殊排序的需要,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设置。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数据的排序工作表演示。学生练习3-5分钟

4、数据的分类汇总

优点:对分析大量数据来说比较快捷,方便。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分类汇总工作表演示。学生练习3-5分钟

作业:打开学生成绩统计表.xls,完成以下任务:

1、利用公式计算总成绩和平均成绩,用自动计算功能查看学科最高分和最低分;

2、对总成绩按从高分到低分排序;3筛选出是团员的同学。

总结:

从上述操作中,我们了解表格是处理数据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遇到各种表格数据,比如成绩表、学生入学登记表、课程表等。表格中的数据,往往要经过一些处理才符合我们的要求,比如计算学生成绩表中的平均分及格率等。依靠手工统计数据,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及时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而应运用 Excel 等加工软件来处理各种数据,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第二篇: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二节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授课班级:高一七班

授课人:杜丽琼

授课时间:3013.3.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进行表格的基本操作。(2)了解表格内常用公式的计算方法。(3)对计算所得数据进行有序排列。(4)将计算结果进行图表转化。2.过程与方法

(1)自已动手,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2)相互探讨,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3)通过习题的操作与练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过对表格的学习,逐步了解表格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通过对常用软件操作的掌握,体会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表格的数据统计(求和.求平均值)教学难点:数据转化成图表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对讲法 教学过程:

[前置检测]

1、打开表格软件(Excel)。

2、合并A1:G1的单元格。

3、在合并的单元格内输入“高一七班信息技术课”。

[精讲点拨]

用幻灯片展示表格的常规操作。

分析公式的具体应用。

[实验探究]

完成老师所下发的“招聘人成绩统计表.xls”。

[知识拓展]

学会数据的筛选

[合作与交流]

自制一份高一级3月份月考成绩单,并进行排序,筛选出高一七班进入合级前10的同学。

[当堂检测]

见下传表格试题。

[总结提升]

1.新建一张学生工作表。工作表应至少有20名学生信息,其中包括“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码”、“总分”、”“名次”。

2.对总分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进行统计。

[布置作业] 完成老师下发的试题。

第三篇: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第三课:小乌龟练“轻功”

授课教师:姚晓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清楚pu和pd命令的含义.2、技能目标:能够实际作图熟练的应用这两个命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pu和pd命令的具体运用。

难点:命令执行后小乌龟方向的掌握和下一步命令执行方向预判。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课前做好本节可的多媒体课件。知识型内容可以在课件上进行演示和讲解。

2、习题准备,课前画好本次课习题的图形,并标好步长、起始点、角度。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已经学习过的logo命令的名称和功能,在运行这些命令时应注意的事项。回顾用fd和rt命令画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bk和lt命令的具体应用。

2、新授

Pu命令的含义和作用:提笔命令,使小海龟在移动的过程中不留痕迹。Pd命令的含义和作用:落笔命令,使小海龟在移动的过程中留下痕迹。Home命令的含义和作用:使小海龟自动完成最后一步,并回到原点。具体应用

例题一:用上述两个命令来画一段步长100的虚线 - - -

第一步:

cs

清屏命令

第二步

Fd 20

前进20步

画实线 第三步

Pu fd 20

提笔前进20步

画虚线 第四步

Pd fd 20

落笔前进20步

画实线 第五步

Pu fd 20

提笔前进20步

画虚线 第六步

Pd fd 20

落笔前进20步

画实线

练习:画一个小风车(由三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小风车的叶片为50。

fd 100

rt 120 fd 50 rt 120 fd 100 rt 120 fd 50 rt 120 fd 100 home

注意:在使用logo命令时要记得命令和数字之间的空格 3、小结

小结本次课我们所学习的三个新的命令的含义和作用,具体的使用方法。我们在书写logo命令时要严格按照它的格式来书写。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

第四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本章我们将了解到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本章内容简短精炼,需要我们结合实践活动区用心体验和领会。自从有了人类,信息技术便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和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所以学习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在与未来的社会。

这节内容更深层次的去理解信息是什么,为后面内容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将信息与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感受到信息的丰富多彩性。(2)真正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

(1)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学习中发现及归纳新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掌握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自主地,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体现;(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本的操作技术,但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信息的认识较为表面,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3.学习交往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教学重难点

1.难点:对信息特征的认识。2.重点: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五、教学策略选择

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式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

1.教学环境:能上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学习资源:

 《信息技术资源》,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讨论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信息,那大家知道什么是信息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老师先给出一些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实际去理解什么是信息。

比如:

观看运动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员及赛事状况的信息。看到红绿灯变换,行人或者司机知道该走还是该停 看到花都开了,小草也变绿了,我们知道春天到了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感知我们身体内部的变化。

2.【新课教学】:(讲授法及讨论法)

①通过举例,我们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这时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文字,播放一段音乐或者视频,进一步表明: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同时也通过视频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小组合作,分析书上的图片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进行小组竞赛。③进入下一个知识点:了解的信息的定义,那它具有什么特性呢?(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同一个信息可依附于不同的媒体;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比如说,我们之间交流可以通过说话或者发送qq消息,我们听的音乐是下载在内存里的。那同学们还可以举出什么例子吗?(运动会开幕式通过视频来传播,我们学的知识印刷在书本上)。

(2)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比如我们看视频,看新闻,丰富业余生活。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利用GPS获取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并且信息可以增值:

比如我们对咱班的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整理分析,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咱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时效性。先举例,让学生总结:我想去看运动会开幕式,学校通知八点开始,我十点才看到消息,因为错过了消息发布的时间导致我没看到开幕式,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性质呢?对,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比如交通信息,股份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放一些相应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共享性。学校通知八点开始运动会开幕式,这是同学们都可以收到的,所以说,信息是具有共享性的。

④.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的含义,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还知道了信息的四个特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希望同学们结合生活,深刻理解这些概念。

⑤.课后作业

下去之后,希望同学们结合这节课的知识,想一想现在的信息技术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八.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了中学教育的理念,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是比较好奇的,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并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寻找并理解知识点。这样,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流程图

开始举例引导,提问,引入课题网络浏览相关的图片视频,讨论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举例什么是信息总结信息含义网络分组协作讨论引发与启发总结信息特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课堂小结是否掌握N补充说明Y课后作业结束

第五篇: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授课老师:戴志刚

班级:高一(11)班授课时间:2003年12月3日

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教学目的: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能用平均速度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3)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及其应用。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多媒体。

教学方法:类比法、比较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学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全国人民的目光都盯向我们广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运会于 11月25日胜利闭幕。运动场上,健儿们奋勇争先,取得了一个个的骄人战绩。倍受国人关注的田径项目“百米飞人”大战令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称为“飞人”?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

多媒体显示1:显示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师:田径上的“飞人”是如何确认的?请看<<南方日报 九运快报>>: 多媒体显示2:以千分之一秒优势夺冠

师:广东小伙子尹汉钊胜在时间---0.001秒,看过百米飞人比赛后,再来看一下游泳项目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多媒体显示3:游泳比赛的成绩两种比较方法

师:从上述体育项可分析出,要比较运动的快慢,将怎么比? 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同小结:(1)在时间相同时,可比较位移。

(2)在位移相同时,可比较时间。这在体育比赛中最为常

见一种方法

二、理解概念、探索规律:

1、统一比较标准,引入速度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对比分析得到:两种比较方法都能比较出物体的快慢,如果位移和时间都不相同怎么比?

生:讨论,得出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师:为了比较运动的快慢,我们引入速度的概念

多媒体显示4: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 比值。

师生:共同讨论速度的表达式、单位、单位的换算、表达式的理解等

多媒体显示5:表达式、单位、单位的换算

表达式:v=s/t

单位:(1)国际单位: 米每秒m/s

(2)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3)换算关系: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中v=s/t的理解:

(1)v是恒量,s与t成正比。

(2)s一定时,t与v成反比

(3)t一定时,s与v成正比

师:小结: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在数值上

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大小。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提出问题,引入平均速度

师: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利用v=s/t v的大小是不变的恒量,但在变速

直线运动中s/t不再是恒量,求出的结果是什么呢?

多媒体显示6:平均速度、火车时刻表

师:今年10月21日我国火车第四次提速,提速后广东到北京时间进一

步缩短。由火车时刻表,同学能看出什么问题?

生:思考、讨论

师:大致讲解火车时刻表的使用,火车的分类,火车所做的运动不再是

匀速运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我们称为平均速度,各段时间,各段位移的平均速度都不相同。

多媒体显示7:平均速度概念、表达式、意义、注意问题

(1)平均速度表示物体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

(2)表达式:v=s/t

(3)平均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4)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瞬时速度

师: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的运动情况,汽车、摩托车前面均有一个速度计,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计的指针总是摇摆不定,原因是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不一样,具有瞬时性,我们把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多媒体显示8:瞬时速度

师: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生:瞬时速度也是速度,它也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师:如果只取瞬时速度的大小,把它的大小我们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由于速率只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因此它是标量,根据以上所述,小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师生:(1)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2)速度=位移/时间,速率=路程/时间。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三、理解概念、注重应用

1、基础练习(略)

2、提高练习(略)

四、小结本课,突出重点。

1、速度、平均速度都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2、平均速度要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3、速率是标量,它是标量。

下载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课题: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单元的第1节课,《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 四川省达县第三中学 唐海川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看到画面上这些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出了今天我给大家说的题目是《走向整体的世界......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授课课题: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授课教师:高丽芬 授课班级:高一年1班 授课时间: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第三节 《课程标准》......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授课课题: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讨其变化 1本思 验历史,最 授课教师:高丽芬 授课班级:高一年1班 授课时间: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第三节 《课程标准......

    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课 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时 间:2010 年10月21日 班 级:高一(3) 授课人:唐益飞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标准

    【课题】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课时】1课时【教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材分析】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

    七年级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1

    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认识计算机硬件 授课时间:2017-9 授课人:卓信益 一、教学目标 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 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 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二、......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共5篇)

    单元概述本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解信息及其特征,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初步感受信息文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标准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