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风险评估的范围

时间:2019-05-15 07:0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执法风险评估的范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执法风险评估的范围》。

第一篇:行政执法风险评估的范围

行政执法风险评估的范围

一是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风险

(1)应当评估的范围: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对涉及他人重

大利益关系的行政许可、行政拘留、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强制搬迁、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关闭企业、3万元以上罚款等重大行政执法事项,除执行法定程序外,要从合法性、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或者评估。

(2)评估的主要内容:根据《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

行办法》,是指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违法,要受到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资格等追究。行政执法人员实施执法违法行为,要受到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写出检查、取消执法资格等追究。

二是政纪追究风险----根据监察法等,是指执法人员的执法违法较轻,尚未涉嫌犯罪,但应受政纪处分的风险。

第二篇:《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管理》序

风险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最小的代价降低风险程度的防控过程。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金融危机给美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许多经济专家、学者开始反思、总结应对和避免经济危机的方法,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许布纳博士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初步构想。此后70多年的时间里,全球风险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风险管理,二是整体化风险管理,三是全面化风险管理。我国税收风险管理较之美国、英国等西欧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风险管理逐步在少数领域应用,进入本世纪以后,风险管理已被广泛应用。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南》,是我国第一个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2010年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实际上就是国家层面上对重大风险管理的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和规范了国家重大风险管理机制和处置方法。国税部门从事税收征管工作也同样存在着风险。

依据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可将税收风险定义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因工作失误或者过失,可能给国家、单位、纳税人及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从工作岗位看,从局长、副局长到一般工作人员,每一个岗位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比如:领导岗位,岗位目标是完成任务,带好队伍,如没有完成任务或没带好队伍,就有可能受到口头批评、通报批评直至一票否决。再如: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不当,可能造成税款流失、败诉甚至造成国家赔偿。从工作流程上看,国税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只能以法律的规范为准则,决不能各行其是,不作为和乱作为。如果违背了法律规定的程序,做的事情即使是对的,其结果也是徒劳的,甚至带来负面影响。从工作环节看,具体的国税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所有工作或环节的失误,都会带来全局性的负面影响。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第一次将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工作的实践,这预示着风险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会全面引入到税收管理工作之中,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新的发展趋势。

全面税收风险管理,其内容包括与税收工作相关联的所有方面、层次、环节,具体来说分为三类,即: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管理、税收综合政务风险管理等。特别是与企业一道,在平等、互信、互动基础上开展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部门深化税收服务的方略,是促进经济税源发展的举措。这一极富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尝试,在全国税务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中尚属首例,而且符合社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风险识别标准科学、规范、简明,是有效识别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基础。本书把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多征、少征、不征、错征税款,严重侵害纳税人权益,造成国家利益蒙受重大损失,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的行为定为高度风险;把违反有关规定,应受到责任追究的行为定为中度风险;把效率低下、作风拖沓等具有一定负面影响的行为定为低度风险。有了明晰的标准,风险识别和防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谷城国税局开展的全面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目标明确,要求很高。其目的就是使全面意义上的税收风险变小或变无。二是风险识别准确。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分析税收征管流程、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全面找出风险,解决了风险识别问题。三是风险评价恰当。对潜在的风险进行了适当的定级,便于在风险防范过程中,知轻重,抓重点。四是风险成因分析客观、公正,有利于提高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五是风险防控措拖有效。针对风险及成因,制定或引述了各项制度、办法,对促进税收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这本《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管理》是“全面税收风险管理”项目工作的成果之一,对国税征管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值得广大国税同仁学习、借鉴。

第三篇: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创新行政处罚风险预警及评估机制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处罚风险预警及评估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的起点上,要认清形势,把改革创新要求贯穿于工商工作各领域各环节。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对行政过错追究力度的不断加大,工商部门面临的执法风险越来越大。然而,如何防范执法风险,创新工作机制,减少行政责任追究,避免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工商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处罚的执法风险分析

从当前工商部门的实际情况看,行政处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违背行政处罚程序风险,如在行政处罚中不按程序进行送达,在作出责令停业、吊销营业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按规定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等。二是处罚行为不廉洁风险。一些执法人员经不住当事人的利诱,接受当事人的吃请和礼品,没有按规定公平、公正执法,执法比例失之偏颇,畸轻畸重,引起群众不满。三是处罚幅度不适当风险。一些执法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加大或降低处罚标准,不该罚的罚了,该严查的却不严查,该取缔的不取缔,结果是以罚代管,纵容不法当事人继续从事非法经营活动。

二、防范行政处罚风险构建风险预警及评估新机制的可 行性分析

(一)健全评估制度,注重风险评估的可操作性。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化解措施,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制定行政执法风险评估预警办法,一是组建行政执法风险评估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局行政执法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进行组织规划、督察等;二是详列评估内容,在列举被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行为的基础上,增加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复杂、疑难问题以及可能存在风险的执法行为;三是设置风险等级,设置一级刑事责任风险、二级行政诉讼风险、三级行政责任风险及人身伤害风险四类风险,进行分类评估,确定风险系数,实施风险预警;四是制定风险评估方法,按照执法风险复杂、重要程度分别采取执法人员自己评、领导小组集中评、部门联合会审评等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评估执法风险等级后,再根据轻重缓急制定风险防范化解的应对方案。

(二)建立预警机制,确保风险处置的有效性。建立“内外”预警通报制:一是建立“内部预警通报制”,要求各执法单位工作中发现执法风险时,须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制作执法风险评估预警通知书,及时向相关股、室、队、所通报,发出风险预警,提示风险等级,提出风险防范化解建议。二是建立“部门函告预警制”,对一般性的执法风险,要求各执法单位口头告知相关部门;对于涉及全局、具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由法制股统一制作告知函,说明事件原因,发出警示,提出处理建议,向政府相关部门及时送达书面告知函,并请示当地党委、政府统一决策、部署,共同防范、化解行政执法风险。

(三)明确风险责任,突出风险督察的针对性。明确执法风险评估预警责任,一级行政执法风险评估预警由县局局长决定启动和解除,二级行政执法风险、人身伤害风险评估预警由县局分管副局长决定启动和解除,三级行政执法风险评估预警由执法机构负责人决定启动和解除,行政执法的具体承办人为行政执法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具体责任人。为认真落实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该局还建立风险自查、风险评查、风险督察3项制度,努力将风险消灭在源头。

第四篇: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检察机关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实现检察业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格局调整加快,利益分化程度加大,各类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稳定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如何积极防范风险和和有效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这是我国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与思考的问题。曹建明检察长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要求检察机关应“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举措。实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检察机关适应执法环境的深刻变化,进一步解决自身突出问题、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一、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概述

执法办案风险,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的《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主要是指检察机关业务部门和案件承办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检察执法行为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进行分析研判、论证评估。据此,笔者认为执法办案风险是指由检察执法行为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及“社会矛盾”。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高检院《意见》中明确:“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是指检察机关业务部门和案件承办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检察执法行为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进行分析研判、论证评估;对有可能发生执法办案风险的案件,提出处理意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通报,主动做好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司法救助、教育稳控、协调联络等风险防范和矛盾化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执法办案风险发生。”

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作为检察机关从自身的职能出发,创造性的引入了风险评估这一管理学概念,对于在执法办案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衡量和判断,提出防范和化解措施,从而达到控制、降低办案风险,提高司法效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执法办案风险发生。实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可以有效地降低办案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但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出发,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执法办案活动的应有价值,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最终目的应是通过风险评估,发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执法办案流程,促使执法办案人员全面考量其执法结果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风险,以选择最佳处理方式办理案件,最终达到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

通过对涉检信访案件的分析,可发现造成涉检信访案件发生的原因有些是因案件承办人员把关不严、审查不细,在执法办案程序上存在瑕疵,造成当事人对办案结果的不认同而反复信访;有些是案件当事人对法律政策认识不足,而办案人员没有做好释法说理工作,而导致信访案件发生。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倡导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更加注重释法说理,化解矛盾,避免就案办案、简单办案、机械办案,更加注重自我监督和群众的参与监督,根本目的还是通过该机制的运行实现规范执法办案行为,树立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在全国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现场推进会指出,加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是检察机关适应执法环境的深刻变化,进一步解决自身突出问题、提高执法公信力的有力抓手。

二、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象分析

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指对于执法办案可能发生的、应避免的不稳定风险设想周到。首先是可能发生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统一。其次是可能引起当事人过激行为、上访甚至暴力事件、群体性事件。第三,是可能引起社会舆论对案件处理结果持否定态度,甚至少数人借机恶意炒作,影响检察执法公信力等。根据一些地方的成功实践,对下列案件宜进行风险评估:自侦部门拟作不立案或撤销案件决定的;公诉部门拟作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或其诉讼代理人请求刑事抗诉,公诉部门经审查拟作不予抗诉决定的;侦监部门对有被害人的案件拟作不批捕决定,被害人不服侦查机关不立案决定而申请立案监督的;民行检察部门拟作不立案决定或不予抗诉决定或不提请抗诉决定的;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对刑事申诉案件拟作不立案复查或拟作维持原决定的;刑事赔偿办公室对刑事赔偿案件拟作不确认或决定不予赔偿或请求人对赔偿决定有异议的;自侦部门办理案件中涉及查封、扣押、冻结款物的等等。对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接待的群体访案件、反映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办案中存在违法违纪问题、实名举报的案件线索、反映因举报而受到打击报复的事件等信访案件。

三、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中的风险处置环节是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在动态情况下最为重要的部分。

在风险处置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程序与工作的安排是该问题的重点。加大释法说理力度,案件承办人在办理案件中,采取主动约谈、电话询问、走访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属,听取意见,将释法说理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杜绝因执法中忽略细节引发群众不满;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与释法说理、刑事和解、检调对接等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如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刑事被害人实行个案救助,对涉及附带民事赔偿的刑事案件、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后再由检察机关依法处理,解决好当事人的合理诉求等问题。对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经过释法说理等仍采取极端行为或无理闹访的当事人,依法审慎进行处置;控申部门主动了解正在办理的案件进展情况,及时向相关业务部门提出化解信访隐患的意见建议,必要时参与协调。为了把风险评估的工作做到更好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规定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的范围。按照高检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要求,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将自侦、侦监、公诉、控申、监所、民行等业务部门所办理的案件和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接待的群体访案件、反映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办案中存在违法违纪问题、实名举报的案件线索、反映因举报而受到打击报复的事件等信访案件都作为评估范围。

二是科学地判定风险等级标准。将执法办案中的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案件、较大风险案件和一般风险案件三类,并规定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级别。重大风险案件是指案情重大、社会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涉及被害人较多,极有可能出现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自杀、自残、实施暴力等极端行为,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存在其他重大不稳定因素,需要党政机关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案件;较大风险案件是指案情相对复杂、矛盾持续时间较长、处理有一定难度,极有可能引发涉检上访问题,需要检察机关或本院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化解的案件;一般风险案件是指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有关问题存在疑虑,对处理结果不理解,存在风险苗头,承办部门、承办人通过释法说理、协调疏导能够化解的案件。

三是严格评估程序。将评估程序分为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化解、风险反馈与总结四个阶段。风险评估阶段,案件承办人在办理案件的同时,必须对所办案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预警工作预案,提交部门负责人、分管检察长和检察长审批。风险预警阶段,对重大及较大风险等级的案件,由承办部门对案件实行“三定一包”。风险化解阶段,也是预案的落实阶段,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与释法说理、刑事和解、检调对接等工作有机衔接起来。执法办案风险的反馈与总结阶段,承办部门将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及时送本院控申部门报备,便于控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做好接待信访人工作。风险化解后,承办部门要将风险化解报告单提交风险评估委员会办公室,由风险评估委员会办公室对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进行总结。

(二)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中的责任追究问题。

对于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中的责任追究问题,为使办案风险得到早预测、早发现、早化解、早控制,按照检察机关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检察机关构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就要从责任追究的层面进行精心合理的制度设置。坚持“谁办案、谁评估,谁决定、谁负责”是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原则。

首先,检察机关应当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纳入案件质量考评体系,将是否及时发现和防范社会风险作为衡量案件质量的重要依据。

其次,要把是否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和取得的成效作为绩效考核内容,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各业务部门和检察人员实绩的重要依据,并与“先进检察院”、“文明接待室”等考核评比相结合,以保障这项工作健康、深入地开展。

第三,是对不积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隐瞒、谎报、缓报重大社会稳定或信访信息,导致矛盾激化,丧失处理时机,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案件承办人员、部门负责人直至院领导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总之,构建检察机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一件需要检察机关全体干警长期坚持的治本之策,检察机关要以质量、效率为载体,强化各业务部门和办案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意识,未雨绸缪,积极配合,妥善处置矛盾隐患,不断增强检察机关的执法效果,使群众的满意率不断提高,最终使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不断加强。

(三)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原则。一是要正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站在党和国家大局的高度,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办案。越是重大敏感案件,越要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二是要准确研判案件。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发现敏感案件和敏感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三是要全面贯彻中央要求,正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善于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把因普通民事纠纷引发的事件与故意分裂国家、破坏稳定事件区分开来,把不明真相的群众与少数犯罪首要分子区分开来,坚持从案件的实际出发,将从严处理与从宽处理、从快处理与从缓处理、高调处理与低调处理相结合,孤立打击极少数,团结教育大多数,做到既依法惩治犯罪,又减少社会对抗,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当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一是要成立风险评估预警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领导;二是分管检察长、部门负责人、案件承办人都应当是风险评估、防范和化解工作的责任人,要根据案件所在的办案环节和职务职责的要求负具体责任;三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下级院的风险评估预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四是要强化执法办案人员防范社会风险的意识,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水平,保证风险评估预警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五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相关制度。

第五篇:税收执法风险点识别及评估

税收执法风险点识别及评估

为了加强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根据《东营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市局结合税收执法权运行岗位、环节和流程,对地税工作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执法风险信息进行了识别,共计查找出执法风险点45个,其中高级风险点26个,中级风险点13个,低级风险点6个,分别为:

一、风险级别:高级

(一)征收类

1、注销税务登记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时,未按规定收缴税务登记证件、发票及发票领购簿,或未进行注销清算,或未清缴各项税款等问题,造成税款流失的风险。

2、税款上解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申报征收过程及委托代征税款中,未及时汇总上解税款,造成税款延压或挤占税款的风险。

3、税款征收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征收税款过程中,未按规定的税款征收范围和税款入库级次征收入库税款,导致税收收入失真的风险。

4、税收票证管理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税收票证领发、保管、使用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领发、保管、使用税收票证,造成票证损毁丢失或税款流失的风险。

(二)管理类

1、代开发票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为纳税人代开发票过程中,因代开条件判断不准确、接受资料不齐全、信息录入不完整、税款征收不正确、资料保管不完善或未按规定程序审批或跨区域为纳税人代开发票等,造成税收管理秩序混乱、税款流失的风险。

2、发票发售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为纳税人发售发票时,未按照核定的种类、数量发售发票,未执行“验旧购新”或“交旧购新”制度,未审验销号又发售发票,造成发票发售混乱、税收征管失控的风险。

3、发票审验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对纳税人使用的发票审核时,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或对发现的发票违规问题及违章情况未按规定进行处理,造成纳税人偷逃税款的风险。

4、发票缴销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发票缴销过程中,未按规定要求清缴发票,造成作废发票过期继续使用的风险。

5、延期缴纳税款审核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手续时,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资料审核和实地落实,造成税款不能及时入库的风险。

6、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资格审查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对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认定年检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对纳税人所报资料进行审核和实地落实,造成货运发票管理混乱、税款流失的风险。

7、所得税核定征收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企业所得税核定过程中,未按照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程序、范围和要求为纳税人办理或解除核定手续,造成核定的应税所得率与纳税人实际经营不符,影响企业所得税管理秩序的风险。

8、个体定期定额核定征收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办理个体纳税人定期定额核定手续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范围和要求为个体纳税人办理核定手续,或未根据纳税人经营情况及时对核定数额进行调整,造成核定数额与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影响个体税收管理秩序和造成税款流失的风险。

9、减免税审批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办理减免税手续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受理、传递、上报纳税人减免税申请,或未按规定擅自审批减免税,或故意刁难纳税人,造成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未能及时执行的风险。

10、减免税报备案事项核查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办理减免税报备案事项核查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权限和要求受理、传递、上报纳税人的备案申请,或故意刁难纳税人,造成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未能及时执行的风险。

11、税务行政处罚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对纳税人进行行政处罚过程中,未按规定的程序、手续履行相关手续,或适用的法律、法规不正确,或认定纳税人违法的事实不清楚、或对纳税人的处理不恰当、或滥用职权进行处罚或滥用自由裁量权造成处罚额与损害程度明显不符,造成税务行政处罚决定被撤销、行政诉讼败诉或导致国家赔偿的风险。

12、税收保全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采用税收保全措施过程中,未按规定审批权限进行报批,或未按规定程序、数额扣押、查封纳税人的财产,或故意刁难纳税人,或未及时解除保全手续,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或损害纳税人利益,导致行政诉讼或国家赔偿的风险。

13、强制执行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采用强制执行措施过程中,未按规定审批权限进行报批,或未按规定程序、数额扣押、查封、拍卖纳税人的财产,或故意刁难纳税人,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或损害纳税人利益,导致行政诉讼或国家赔偿的风险。

14、退税审核风险点。本风险点是在办理退税手续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和时限为纳税人办结手续,或未调查核实,造成多退税款或者不符合退税条件而退税,或勾结、唆使或者协助纳税人骗取退税,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风险。

15、欠税管理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欠税管理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对欠税情况调查落实或者催缴欠税,或擅自核销欠税,或未及时对纳税人欠税情况进行公告,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风险。

16、纳税评估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纳税评估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或者办法选择、评估纳税人,或瞒报评估真实结果,或应移交案件不移交,或故意刁难纳税人,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或损害纳税人利益的风险。

17、停歇业户管理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停歇业户认定管理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办理,造成税收秩序混乱的风险。

(三)稽查类

1、举报案件管理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受理、落实、组织查处举报案件过程中,未按规定为举报人保密,或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回复,造成税款流失或损害举报人利益的风险。

2、案件退回、撤案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案件的退回、撤案过程中,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审核,或未严格履行报批程序,或徇私舞弊,或不作为而撤案了事,造成失职或渎职的风险。

3、税务检查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税务检查过程中,未按规定履行有关程序、或认定事实有误,或法律法规适用不准确、处理建议不恰当,或徇私舞弊,或以权谋私,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和失职、渎职的风险。

4、税收违法犯罪案件移送风险点 本风险点是指税务稽查审理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及时上报、造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玩忽职守罪的风险。

5、税务稽查执行风险点 本风险点是税务稽查执行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时限、要求采取有关措施,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风险。

二、风险级别:中级

(一)征收类

1、税务登记核查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纳税人设立、变更、停(复)业登记时,未按照规定要求落实真实情况和资料审核或未及时将落实情况完整录入,造成税收管理秩序混乱、税款流失的风险。

2、滞纳金加收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对纳税人逾期缴税、清缴欠税、查补税款等情况开具税票时,未按规定同时加征滞纳金或少加征滞纳金,造成执法不严的风险。

3、催报催缴处理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税款催报催缴过程中,未按规定执行催报催缴的有关手续,造成执法不严或税款流失的风险。

(二)、管理类

1、漏管户核查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漏管户核查过程中,未按规定与工商、国税等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比对或在日常巡查管理中未发现漏管户,导致纳税人应办理而未办理税务登记,造成漏征漏管现象或者税款流失的风险。

2、非正常户管理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非正常户管理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认定、管理、解除非正常户,造成漏征漏管或者税款流失的风险。

3、延期申报审核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受理延期申报申请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权限、时限进行受理、传递、上报、审批,或未及时办理税款结算,造成税款流失的风险。

4、初次领购发票实地核查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对纳税人初次领购发票实地核查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要求对纳税人进行资格审查或者实地核实,造成发票管理混乱或者税款流失的风险。

5、责令提供纳税担保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过程中,未按照规定权限或办法批准担保申请,或故意刁难纳税人,或擅自处分担保财物,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风险。

6、阻止出境行为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作出阻止纳税人出境决定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提供证据或采取措施,造成纳税人出走或者引起行政诉讼的风险。

7、纳税评估案件审理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对评估案件进行审理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和办法对案件证据、适应法律、法规、处理意见等进行审查,对应退回补充证据的案件没有退回,造成税款流失或行政诉讼的风险。

(三)、稽查类

1、税务稽查审理风险点 本风险点是指税务稽查审理过程中,未能按规定要求对《稽查报告》和相关资料审核并出具有关文书,或未按规定将重大案件移交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审理委员会,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和导致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风险。

2、税务行政处罚听证风险点 本风险点是指稽查审理过程中,对达到听证标准的案件,未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或未按规定及时组织听证,导致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风险。

3、稽查复查风险点 本风险点是指在稽查复查工作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复查,或未对稽查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审核;或徇私舞弊,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风险。

三、风险级别:低级

(一)、征收类

1、办理税务登记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办理纳税人设立、变更、停(复)业、银行信息登记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受理、传递、录入信息,或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登记,造成影响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和税款申报入库的风险。

2、税票开具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开具税票过程中,因开票错误未及时进行作废税票处理,造成虚假欠税而存在的风险。

(二)、管理类

1、发票保管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发票保管过程中,未按规定取得、保管、领购、收缴发票,造成发票保管混乱的风险。

2、税种登记风险点。本风险点是指在进行税种登记过程中,未按规定及时、准确进行税种登记,导致纳税人无法正常申报纳税,造成税款不能及时入库的风险。

(三)、稽查类

1、稽查选案风险点

本风险点是指在稽查选案过程中,未按规定要求、条件选择纳税人,造成选户不公的风险。

2、稽查案卷管理风险点

本风险点是指稽查案卷管理过程中,未按规定对稽查案卷进行管理,造成稽查案卷管理混乱、难以查询利用的风险。

下载行政执法风险评估的范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执法风险评估的范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实施办法(试行)

    晋江市人民检察院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部署要......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探讨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探讨 摘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是法律法规赋予烟草专卖执法人员的神圣职责,是履行“三个依法”的具体体现,既是法定权力也是法定义务,任何不作为或乱作......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风险及防范3

    心得体会 第一市场监管队:白水峰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行政执法的责任越来越重,同时,公民、法人维权意识不断......

    浅谈基层行政执法风险的防范

    浅谈基层行政执法风险的防范当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管执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风险。如何合法规避和预防这些风险的发生,已成为新形势下各级工关和广大工商干部不得不解......

    2016行政执法案例专项评估实施方案

    2016行政执法案例专项评估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服务效能,加快依法行政进程,经研究,决定开展“2016年行政执法案例专项评估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查处四起港口航运环节乱收费案件 为落实国务院第103次常务会议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进口环节收费紧急检查的通知》(发改电[2015]551......

    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的概念:行政主体从事行政活动的简称.基本内容:一是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抽象行政行为.二是:依法采取直接影响对方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法治从立法层面上来说,就是对......

    关于税收计划任务下的行政执法风险

    目前,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由于受年度税收计划任务的影响,普遍存在人为调节税收进度的情况,致使收“过头税”、税款滞留和违规“吸税引税”等问题比较突出,这给基层税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