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挥消防器材装备最大效能的探析
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消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近几年来,消防部队加快了消防技术装备更新的步伐,逐步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但随着各类化工和易燃易爆灾害事故频繁发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消防装备建设不是因消防技术装备更新跟不上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而是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笔者根据基层工作经验,就基层消防装备建设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当前消防装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消防装备品种多,技术标准复杂,是基层中队不能形成战斗力的根本。目前,各地公安消防部队的车辆装备品种繁多,产品规格、标准不相一致。就一个总队、一个支队来说,消防装备器材“千差万别”,甚至一个中队的同一类装备器材都各式各样。就基层使用的空气呼吸器就有很多种,按省份分为江西、江苏、上海等地生产的,有的在一个省内就多家产地,有的是国外进口,因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使其零部件不能互相更换,有的国外进口的价格昂贵的器材装备损坏了就无法修复;在卡式水带接口向快速接口转型时,有的中队配置的转换接口多达三十余种,不同口径不同型号的接口各式各样,形态各异。消防装备的日新月异和千差万别加大基层消防战斗员对装备的熟悉,也增加了在基层战斗员平时对器材装备的更新、维护和保养中的难度,火灾扑救和社会救援过程中因不能互相通用极大影响了整体战斗力,尤其在多股力量参与的重特大灾害事故的灭火救援行动中,这一矛盾更加凸显。
(二)器材装备互补性、配套性差,是难以形成整体战斗力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做好火灾扑救和社会救援工作,消防部队经常跨区域进行灭火救援作战,各协作区内的支队与支队、中队与中队往往通过资源共享、装备在功能、性能、用途上互补合成形成战斗力,而现实生活中,基层单位为了偏面的追求政绩,目光短浅,在配备器材装备时,主要追求 “多”、“大”、“贵”,仅单一性,有的地区县中队购云梯车后,所有县中队也跟着购买云梯车,有的县购化学危险品处置车,其余单位均仿效,协作区内的器材装备互补性、配套性差,还造成极大的浪费。现代火灾和社会救援需要的是通过器材装备有机融合和协同作战产生“战斗力”,在地方财力紧缺的时期,我们要主动适应火场的发展,加强装备系统的配套建设。
(三)难以熟练掌握高科技含量器材装备,是不能发挥应有效能的节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简易化操作的高科技含量器材装备受到了广大基层官兵的普遍欢迎。但科技含量高、操作复杂往往是基层消防员的“软肋”,专业的化学危险品侦测、核检测器材、气象预报器材也在消防部队中运用。当今消防部队执勤一线的兵员,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为高中、中专以下学历,懂技术的人员不多,那些既能熟练使用和保养器材,又熟悉器材性能,能及时发现和排除装备故障的专业人才更是屈指可数。还有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一些高科技装备操作人员,刚刚熟练掌握器材性能就到了服役年限,退出现役复员回家,导致大量高科技含量器材装备不能正常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四)重形象轻实战,是好“大”喜“功”,贪“大”求“洋”,互相攀比散失实际作战效能的源头。有的基层单位为了政绩,不去研究消防法规和专业知识,不是去想办法提高火灾和社会救援的防范和处置能力,而是去花大量金钱买来根本就不符合实际灾情需要的先进装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地化工园区较多的区域,不是考虑购置实用的化学品处置车辆,而是购置举高车来一比高低,有的中队配置的云梯车,从四十米到六十米,再到一百零一米,仿佛高度就是战斗力。但是在实际救援中,这些造价达千万的装备真正能发挥几成功效呢?最后只落得花花架子,穷摆设而已。有的地区水域较好,而一味追究配备大功率、大吨位消防车,导致路面桥梁无法承受,消防车无法到达灾害现场,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对未来消防装备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消防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和研发力度。一是建议通过修订国家标准、行政规章,对全国消防装备的配置内容、类型及技术要求进行统一、规范,从而实现装备的组合配套、通用互换,提升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二是进一步指导装备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商本着“贴近实战,贴近基层,贴近一线”的原则,建立与基层部队的协作机制,及时掌握实战需求,促进装备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灭火救援实战,进一步提高部队的科学施救水平。
(二)提高消防装备的实用性和实战性。一是我们在消防技术装备的更新和发展上要从适合城市的需要出发,高楼大厦多的城市就要在“高”字上下功夫,可多配置登高车等,而化学危险品生产多的城市可多配置大功率的泡沫消防车和抢险车等。无论车辆装备如何尖端先进,若达不到“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作战目的,则一切装备都是空架子。二是要注重车辆装备单体和组合的实用效能,指导、规范装备购置,真正为基层一线配备急需、好用、耐用的救援车辆器材。如在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上,通过制定修订相关标准、规定,进一步提高灭火防护服装、消防头盔、空气呼吸器、通信器材等装备的技术含量,最大限度地减轻单兵荷载重量,解放消防员的双手,迅速、便捷地实施抢救人员和灭火作战行动。
(三)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专业骨干作用,以点带面。现
代化的消防装备只有在高素质的人才手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力。消防的发展只有在加强装备建设的同时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保证在火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士兵,尤其是士官的培养,使他们懂装备、会使用、会维修、会管理。
一是要定期进行岗位专业培训,提高一线士官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改善基层官兵的整体知识结构;
二是要充分发挥本单位专业士官的优势,利用执勤岗位练兵开展一些装备竞赛活动,带出一批懂得一定专业技术的骨干来完成基层部队器材装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三是要建立专业骨干的选拔、培训、使用机制,要优先考虑技术骨干的个人问题,尤其是在士官选取和晋职、晋级时,都要把技术骨干作为重点对象进行考虑,使专业士官有干头、有盼头,增强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消防器材装备管理制度
I
消防器材装备管理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消防器材装置的配置及其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消防器材装置的管理。
2职责
2.1综合管理部所属总责全公司消防器材装备的完好;负责消防器材装备的检查和维护;负责编制公司消防器材一览表并进行跟踪管理;负责检查、督促、考核和指导各部门正确使用和维护职责范围内的消防器材装备。
2.2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消防器材装备的检查和维护。
3.1 检查内容
a)各个消防器材放置点的器材数量;
b)灭火器压力;
c)灭火器标签;
d)灭火器瓶体洁净度;
e)消防泵是否能正常开启;
f)水带有无老化、破损现象,接口是否脱落。
3.2消防器材完好标准
a)灭火器压力要达到1.0Mpa以上;
b)灭火器标签清晰,瓶体上只有一张最新、有效的标签;
c)灭火器瓶体洁净,能够见本色,销子能自由转动,皮管无老化现象;
d)消防泵开启正常,无异常声音,压力正常;
e)水带无老化、破损现象,接口正常,水枪接口完好,消火栓开启正常;消防器材的维护
4.1各类灭火器及空气呼吸器失效或用空后,各部门应及时通知专职消防队,经综合管理部同意到专业单位及时充装。
4.2检查发现消防器材有部件缺损、老化、压力表损坏等,各部门应及时送交专职消防队鉴定,有利用价值的经综合管理部同意到专业单位进行修理。
4.3所有报废的消防器材由综合管理部负责送专业单位处置。
第三篇:浅谈如何发挥“三队一室”的最大效能
浅谈如何发挥“三队一室”的最大效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保障。认真、客观地对近几年派出所警务模式、勤务方式的利与弊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已经实际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模式,同时,以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精神,按照有利于优化警力配置,有利于提高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要求,大胆改革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力求突破,激发出全新的、更大的活力。
(二)以警力配置为前提保障。通过精简机关、鼓励和引导机关民警下调或赴派出所工作,新进警力全力向基层倾斜等方式,进一步增加派出所警力数量,为派出所推行“三队一室”模式奠定人力条件保障。同时,各单位要注重内部挖潜,真正实现人口的分层次管理,适当压缩社区民警数,最大限度屯警街面。切忌追求形式、盲目跟风,强行设置“三队一室”,导致派出所打、防、管脱节的局面出现。
(三)以提高民警素质为条件保障。现代警务工作必须由现代化、专业化的人才来支撑,派出所民警的整体素质对派出所警务模式的良性运转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大练兵、教育培训制度,立足派出所工作实际,立足岗位职责,坚持面向实战、讲求实用、力求实效的原则,切实做到“三懂”、“五会”。
(四)以科技强警为支撑保障。大力推进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旅馆业管理、协同办案等系统的建设进程,全面提升派出所工作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与电信、民政、银行、劳动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工作伙伴”关系,加大相关信息交流与协作力度,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共享,不断丰富公安基层基础信息库。
(五)以建章立制为制度保障。进一步明晰派出所工作规范,细化“三队一室”岗位职责,明确规定接处警、值班备勤、巡逻巡查、联动联勤等环节工作制度,促使派出所“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模式步入制度化、正规化轨道,确保派出所各项工作措施和任务落到实处。
(六)以考核奖惩为激励保障。根据三队的不同职责,以发案幅度、抓现行数、提供破案线索数等为主要指标,科学设立考核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捆绑式”考核奖惩制度。同时,要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将考核结果与评优立功、经济待遇挂钩,努力营造一个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进一步提高派出所民警政治待遇,以充分调动派出所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发挥图书室效能
发挥图书室效能,营造书香型校园
有人说“阅读不仅是我们通过学习要掌握的技能,而且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和前提。”正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他们能够更舒适、愉快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校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效能,竭尽全力营造书香型校园。
一、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阅读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图书室建设,新增图书近万册。墙上悬挂着读书的名言警句,激励师生。
二、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
严格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是图书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爱书、护书,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我校制定了《图书角管理办法》、《图书室管理制度》、《借阅制度》、《赔偿制度》、《借书规则》、《阅览制度》、《图书室管理员职责》等制度。对于图书室全部图书,都按《中图法》重新进行分类整理,按要求编写了美观、高质量的标签。
三、确保充足的图书资源
为了扩充学校图书数量,使书的内容齐全,类型多样,学校采取了多种途径向社会募集图书。另外,学校每学年投资8000元,购买新书。对于书的内容和质量,校领导亲自把关,选择各种类型的适合不同层次的儿童阅读的书籍,绝不让那些内容不健康、质量不合格的书籍进入校园。图书室现有图书近40000册,生均20册。
四、延伸慎密的图书连锁
(一)班级图书角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它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通过书本了解人类的历史,探索人类的未来,而且可以时使班级有浓厚的读书氛围。但是,如果管理不善,图书角就会变成“死角”,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1、筹集图书,丰富图书角的“营养”
建立图书角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想方设法筹集图书。我们通常用的是“自筹”的方法。自筹,就是发动全班同学把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献给班级集体。每个同学购买课外书,看完以后就放在家里,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每个学期都动员同学们把自己的书献出来,这样,图书角就多出几百本书,同学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书。
2、健全管理小组,理顺图书角管理的“脉络”。
要使图书角长盛不衰、富有生命力,就必须成立一个管理小组,制订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小组要做好如下工作:
(1)做好图书整理工作
A、图书登记。所有的图书编好码后,管理小组的成员把全部图书做一次详细的登记,以防图书遗失。
B、图书上架。所有图书编码以后,按顺序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方便同学们借阅和查找。
(2)做好图书借还工作。采取两项措施:第一项是同学们在教室阅读时,可直接向管理小组成员借阅,但放学后必须当即还给管理小组;第二项是如果同学们要借回家看,就要在管理员处做好借书登记。
3、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为了更大限度地用好图书角的图书,每半学期,同年级的各个班级之间互相交流图书,班主任和班级的管理人员要做好图书的交接工作,以防图书的流失。
五、强劲有力的保障措施
1、推荐书目。学校通过对家长、学生的相关调查,结合新课程标准,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层次差别,编列了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
2、提供时间。除节假日之外,图书室全天开放,随时办理学生的图书借阅手续;学校每天下午14:30-15:30(随作息时间而后推)为学生在校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学生进校必进班,进班必读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占用学生的读书时间。
3、检查到位。每天由分管校长、主任对分管年级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公示,好的表扬,不足的及时指出,进行整改。每月每班抽查五名学生的阅读情况,作为对该班学生读书情况的整体评价依据,记录归档。
4、及时指导。一是在地方性课程中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语文老师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探索出一套指导学生阅读的基本课型: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二是定期开设阅读讲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消除读书恐惧心理,解决学生的阅读障碍。
5、活动激励。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征文、演讲、讲故事、朗读、手抄报等比赛;每学期出版两期《金桥》校报,发表学生的习作;每学年举办一届读书节,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成果,对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班级进行表彰。另外开展评选“书香人家”、“书香班级”,“星级小读者”活动。凡课外阅读做得好的且具有“160”条件(1个书橱、60本具有较强可读性的儿童课外读物)的学生家庭,经学校读书指导小组验收确认,可获得学校颁发的“书香人家”匾牌;凡有60%以上的学生家庭获得“书香人家”的班级可获得“书香班级”奖牌;凡在课外阅读表现突出,在各级征文、演讲、讲故事、等比赛中获奖、习作发表的学生,均可被评为“星级小读者”。
6、专职老师担任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其工作不仅是图书的整理员,而且是学生在图书馆的导师,帮助学生提高效率、打开眼界。优质的服务,多样化的读书方式,活跃了学生的思想,丰富了学生的读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学生会读书,自然也爱读书。
六、搭建宽广的展示平台。
1、学校抓住一切可以提升学生读书品位的契机,如“学校读书节“、各级征文竞赛等(有一届,我们就相应推出一次校级)。推选出优秀选手参加竞赛,让学生尝试成功带来的快乐,用学生的成功去影响身边的学生,达到共同提高。
2、利用学校文化橱窗,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系统进行星级读者读书经验介绍;办优秀手抄报,汇编学生日记、习作,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编辑《金桥》校报等。这些举措,张扬了学生个性,调动学生读写的积极性。
3、建立阅读记录卡。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一类是摘抄式,学生随心所欲,可以抄词句,可以抄段落,可以抄短篇。另一类是心得式,读后有所感,读后有所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作过高要求,重在学生感兴趣。2005年秋,策划、设计推出学生读书《采蜜集》,旨在让学生在广泛的读书同时,能够把所感适时地、系统地记录下来,每学期举办两次采蜜集展览,加强读书交流。
4、组织读书沙龙,每周班级安排不少于40分钟的课外读书沙龙,让学生自由寻找伙伴,交流读书心得,向伙伴推荐好书。
5、学校根据年级学生特点,组织各类活动。低年级开展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活动,中高年级则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并辅之于朗诵会、阅读经验交流会、古诗擂台赛、课本剧等学生们乐于参与的活动。现在的庆”六一“、”十一"两大节日成为蛤小人艺术展演的传统活动周。学生的读书成果在活动展示,在活动中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六、凸现骄人的读书成果。如今在蛤蟆塘中心小学的校园里,现在追逐打闹的少了,手捧书本的多了。教室里、走廊上、树荫下、草坪边,到处是手捧书本尽情享受读书乐趣的学生。原来有阅读障碍、作文三句半的学生,现在也能写出文通句顺的习作来。学生的习作也常常见著报端与书刊。
以上就是我们这几年在图书建设方面所做的点滴之事。如果其中的一点能给您少许的启示,那将是我们的荣幸。最后,让我们一起与经典同行,与名著为伴,共同为营造书香型校园而努力奋斗吧!
第五篇: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
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
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在资金扶持力度上越来越大,支农资金的规模和增速前所未有。以 县为例,2009年上级财政下达我县各项农业专项资金7433万元,2010年达29563万元(含农村土地整治21598万元),2011年达25084万元(含农村土地整治17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的大规模投入使我县农业基础实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公益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但在实际工作中,资金的使用上还不尽科学、合理、完善,发改、农业、畜牧、水利、财政、开发办、扶贫办、土管等多个部门参与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与管理,由于缺乏沟通、配合、协调,导致支农资金多头管理、多渠道分配、项目点多面广、资金安排分散,甚至导致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内容一样的项目重复安排。另外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专项资金数量少、涉及项目村多,存在“撒芝麻盐”现象。如,下达我县的支农资金有的项目仅几万元,有的甚至只有几千元。以上这些问题都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所以说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整合使用,切实提高支农资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建议,从省级层面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整
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形成多层面多渠道整合资金的格局,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一是制定财政支农综合规划高度整合。建议省政府集中发改、农牧、畜牧、水利、财政、开发办、扶贫办、土管等部门立足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制定适合省情的财政支农综合发展规划,科学、公正分配和安排资金,并开展农业项目的绩效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整合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从预算编制源头抓好资金整合。通过预算编制,整合归并农口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减少专项资金重复交叉现象,推动农口部门预算资金整合,将不同层面、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捆绑起来,统筹使用,促进各类支农资金由“撒胡椒面”式的各自分散到“集沙成塔”式的高度集合,形成多元的支农投入新格局。
三是下放审批权限促进县级自主整合。积极开展试点,实行指标额度控制和项目备案制,按照“上级宏观指导,地方自主选项”的要求,将具体项目和资金安排分配、审批权限逐步下放到县级,给予县级政府充分的自主权,调动县级整合资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