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制建设保值增值国有资产

时间:2019-05-15 07:5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法制建设保值增值国有资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法制建设保值增值国有资产》。

第一篇:完善法制建设保值增值国有资产

1.引言当前,一个新的“城市经营”理念,正在城市管理部门和学术研究部门兴起。有关专家学者撰文认为:“城市经营”是指政府根据城市功能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公共资源进行资本化的市场运作,以实现这些资源资本在容量、结构、秩序和功能上的最优化,从而实现城市建设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城市功能的提升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城市政府已经逐步从直接生产经营性领域退出,而转向为城市发展提供外部环境和为城市生活、生产提供公共物品,由于城市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和公共物品,且其空间区位价值、土地资源价值、文化环境价值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垄断性,因此城市也就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资经营的最大的活化国有资产,尤其是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对大型基础设施经营权的转让等已成为获取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成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所以建设、土地、规划、房产等管理部门成为城市经营的主力军。如何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是当今城市政府经营国有资产的主题。2.存在问题分析在现实的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城市规划的先导性不够以及严格按规划审批成果实施的保障法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规划利益的长远性与政府任期政绩的显性化之间的矛盾导致每一任行政领导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不同。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党政领导往往更看重的是任期政绩(当然这与我国对官员政绩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问题有关),加上一些人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认不识够,对规划业务不熟,就经常发生随意改变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的现象,而规划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原则与不坚持原则的矛盾就极为尖锐和突出。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个矛盾是很难解决的,加上一定时期的财力问题以及不同任期领导对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同,于是出现了现任领导与前任领导对某个项目实施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对同一个待实施项目来说,由于前后规划不同、实施标准不一造成了先行投入资金的浪费。例如南京市现正在花费巨资全力进行外秦淮河风光带的建设,而在此之前,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沿外秦淮河两岸就投入大量资金陆陆续续建成了一段一段的防洪墙,由于当时只考虑了防洪的功能要求而未考虑沿河景观带建设的要求,致使现在不得不拆除部分不能满足景观建设要求的防洪墙,先前投入的资金完全浪费。而正在集中统一进行的外秦淮河风光带建设避免了原先零星建设、低景观标准建设带来的资金浪费。(2)由于规划、土地、房产三个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配合不紧密,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市场主体总是以赢利为目的,追求开发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开发商的最高利益,因此开发商的行为就经常与规划发生矛盾,总要千方百计地突破规划的规定和限制,甚至要一破再破。例如通过土地拍卖市场竞争获得的开发用地,规划部门已经规定了该地块的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退让用地边界、公建配套、停车设施配建等各项指标,而在实际建设房地产开发项目时,开发商往往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突破既定的容积率限制,结果整个项目的建筑面积大大增加(据笔者所知,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不突破既定容积率的项目是很少的),而土地拍卖价格是限定容积率情况下的土地价格,按照土地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提高建筑容积率必须补交土地出让金,而在现实的土地管理中,由于土地、房产、规划三个部门之间缺乏全面而有效的沟通,导致这部分应补交的土地出让金流失较严重,同时也造成了土地契税的部分流失,这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3)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也造成一定数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是国有资产退出企业经营领域促进企业资产重组的过程;国有企业改制的方式也较多,而由资金实力雄厚的非国有企业并购、或实行职工认购股份的股份制是较常用的两种改制形式。在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和审计过程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够,造成国有资产漏估或低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国有资产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悄悄地流失了,所以,加强企业改制过程中资产审计和评估的监督十分重要。3.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针对上述存在的三个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我们应在如下三个方面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1)保证城市规划审批成果实施的稳定性,将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纳入到法制管理的轨道,完全避免因城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记得一位大学教授曾经在授课时讲过,翻开欧洲许多大城市发展的历史,他发现那些城市的街区布局、路网结构、空间发展形态等具有惊人的历史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这是这些城市的规划具有前瞻性、法制健全性和全社会尊重规划成果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我国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法规主要有《城市规划法》以及《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文件,其中《城市规划法》第五条规定,“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如何在实践中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关系,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关键是要保障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法制性,逐步实现规划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性保障措施——法制保障尚不健全,致使随意更改规划成果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在《城市规划法》中

只对城市规划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作了分工(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而对保障城市总体规划审批成果实施的稳定性措施未作任何规定,对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更未提及;在其相关配套法规中,也未对违反分区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任何规定。所以,在规划管理体制一时无法改革的情况下(有专家学者以及城市规划管理者建议改革现行的规划分块管理体制为垂直管理体制,并认为这将有利有于城市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保障城市规划成果稳定性和依法进行各项城市建设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暂时无财力实施的项目就干脆停止,切忌勉强上马,零星建设,以彻底避免重蹈朝令夕改、重复建设的覆辙,避免国有资产流失。(2)出台相关制度,建立规划、土地、房产三个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互动机制,为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以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在规划、土地、房产三个管理部门中,规划管理部门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的龙头,是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按既定规划指标进行开发建设的核心管理部门,对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和工程的竣工测量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通常情况下,为了达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在设计方案满足道路红线退让距离、用地边界退让距离、建筑间距(日照间距)、绿地率等规划控制指标的前提下,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合理性原则允许开发商适当提高既定容积率。在这种情况下,规划管理部门应与房产管理部门及时沟通,由房产管理部门根据房屋测量法规的规定实测房屋的总建筑面积,并以联系单的形式向土地管理部门和规费收取部门出具房屋总建筑面积清单,以便土地管理部门及时向房地产开发商收取应补交的土地出让金,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开发商提交的出让金补交收据进行竣工验收,而房产管理部门则根据规划管理部门出具的竣工验收意见和房屋质检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竣工验收合格证为开发商或购房者办理房屋产权手续。由此可见,只有制定这样层层互动、丝丝相扣的房地产开发管理制度,才能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3)建立科学的企业改制管理体制,全方位监督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资产审计和评估。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配备资产审计和评估专业人员到体制改革委员会,与审计部门一起组成国有企业改制智囊团,为企业改制提供决策依据,使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地退出企业资产,收回到政府手中,为城市建设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修正,有关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才能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当然,相关法规、政策、制度的出台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问题都能在一夜之间得到解决,只希望这些在实践中发现的漏洞能尽快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二篇:完善法制建设 保值增值国有资产

1.引言当前,一个新的“城市经营”理念,正在城市管理部门和学术研究部门兴起。有关专家学者撰文认为:“城市经营”是指政府根据城市功能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公共资源进行资本化的市场运作,以实现这些资源资本在容量、结构、秩序和功能上的最优化,从而实现城市建设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城市功能的提升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城市政府已经逐步从直接生产经营性领域退出,而转向为城市发展提供外部环境和为城市生活、生产提供公共物品,由于城市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和公共物品,且其空间区位价值、土地资源价值、文化环境价值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垄断性,因此城市也就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资经营的最大的活化国有资产,尤其是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对大型基础设施经营权的转让等已成为获取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成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所以建设、土地、规划、房产等管理部门成为城市经营的主力军。如何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是当今城市政府经营国有资产的主题。2.存在问题分析在现实的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城市规划的先导性不够以及严格按规划审批成果实施的保障法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规划利益的长远性与政府任期政绩的显性化之间的矛盾导致每一任行政领导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不同。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党政领导往往更看重的是任期政绩(当然这与我国对官员政绩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问题有关),加上一些人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认不识够,对规划业务不熟,就经常发生随意改变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的现象,而规划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原则与不坚持原则的矛盾就极为尖锐和突出。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个矛盾是很难解决的,加上一定时期的财力问题以及不同任期领导对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同,于是出现了现任领导与前任领导对某个项目实施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对同一个待实施项目来说,由于前后规划不同、实施标准不一造成了先行投入资金的浪费。例如南京市现正在花费巨资全力进行外秦淮河风光带的建设,而在此之前,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沿外秦淮河两岸就投入大量资金陆陆续续建成了一段一段的防洪墙,由于当时只考虑了防洪的功能要求而未考虑沿河景观带建设的要求,致使现在不得不拆除部分不能满足景观建设要求的防洪墙,先前投入的资金完全浪费。而正在集中统一进行的外秦淮河风光带建设避免了原先零星建设、低景观标准建设带来的资金浪费。(2)由于规划、土地、房产三个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配合不紧密,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市场主体总是以赢利为目的,追求开发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开发商的最高利益,因此开发商的行为就经常与规划发生矛盾,总要千方百计地突破规划的规定和限制,甚至要一破再破。例如通过土地拍卖市场竞争获得的开发用地,规划部门已经规定了该地块的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退让用地边界、公建配套、停车设施配建等各项指标,而在实际建设房地产开发项目时,开发商往往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突破既定的容积率限制,结果整个项目的建筑面积大大增加(据笔者所知,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不突破既定容积率的项目是很少的),而土地拍卖价格是限定容积率情况下的土地价格,按照土地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提高建筑容积率必须补交土地出让金,而在现实的土地管理中,由于土地、房产、规划三个部门之间缺乏全面而有效的沟通,导致这部分应补交的土地出让金流失较严重,同时也造成了土地契税的部分流失,这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3)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也造成一定数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是国有资产退出企业经营领域促进企业资产重组的过程;国有企业改制的方式也较多,而由资金实力雄厚的非国有企业并购、或实行职工认购股份的股份制是较常用的两种改制形式。在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和审计过程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够,造成国有资产漏估或低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国有资产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悄悄地流失了,所以,加强企业改制过程中资产审计和评估的监督十分重要。3.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针对上述存在的三个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我们应在如下三个方面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1)保证城市规划审批成果实施的稳定性,将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纳入到法制管理的轨道,完全避免因城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记得一位大学教授曾经在授课时讲过,翻开欧洲许多大城市发展的历史,他发现那些城市的街区布局、路网结构、空间发展形态等具有惊人的历史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这是这些城市的规划具有前瞻性、法制健全性和全社会尊重规划成果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我国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法规主要有《城市规划法》以及《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第三篇: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县国资委于2010年8月挂牌成立,与县工信委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县政府“三定”方案规定,县国资委代表县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一、国有企业及资产现状

截止2011年9月,全县国有企业72户(包括已改制但资产正在收储企业32户,正在实施改制企业2户,未改制企业38户)。未改制的企业中正常生产经营的有8户,分别为南昌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南昌县地产公司、南昌县水利电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南昌普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国宇房地产开发公司、江西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南昌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南昌县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县国有企业账面总资产423161.07万元。

二、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国资委成立以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但企业国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一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及资产分属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管理,导致对国资监管工作认识不足;二是部分国有企业因长期停产停业,大部分固定资 产如机械设备、建筑物未按规定折旧或已毁损、拆除未进行销账,造成账实不符。

2、企业资产经营和处置随意。大多数企业店面等经营性资产不公开招租,不按程序报批的现象较为普遍,个别企业资产处置随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企业经营者还未全部纳入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南昌县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要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融资额、实际上缴税收、利润总额、企业职工年收入、重大安全事故六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确定。目前全县国有企业只有县城投公司经营者纳入了考核评价。

三、加强国资监管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国资监管工作将严格按照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升国资监管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加大国资监管职能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提高国有企业接受国资监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严格国有资产处置程序,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一是严格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由国资委审批决定,并由国资委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清产核资等相关业务;二是严格企业国有资产租赁。企业店面等经营性资产租赁由企业提出申请,报国资委审批备案。三是企业国有资产处置按照《江西省产权交易管 理办法实施细则》必须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

3、强化国有资本营运绩效评价,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采取量化形式对企业资产运营、发展能力状况进行效绩评价;二是全面推行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把企业经营效益与企业经营者收入挂钩,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四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近年来,宣恩县电力公司坚持以抓财务管理为核心,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内部监督,主要开展了以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工作,查漏纠偏,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为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电力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注重内审,促进“三个提高”

企业经营活动涉及各个方面,电费回收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基建工程、技术改造等项目开支,预算、决算以及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等等,都必须加强内部审计,通过监督与检查促使内部各项制度落实。2005年初,公司领导在深入调查研究时发现,公司财务管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电费发票管理不规范,手工发票与机开发票在一个单位同时混用,交电费时不核对发票,票据与现金管理脱节,发票回笼不及时;二是监督乏力,个别供电所用白纸套打发票、电费抵伙食帐等;三是私设“小金库”截留电费;四是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挪用电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先后出台《财务工作程序规范》、《资金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等,规范了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二是为加大对各报帐单位的财务监管力度,公司招考委派核算员,核算员直接对公司财务负

责。三是加大内部审计力度,集中力量,设立内部审计工作专班,对各报帐制单位进行财务清理和内部审计工作,经内部审计工作专班人员清理和审计,共查出“小金库”30余万元。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促进了“三个提高”:

提高了对内部审计必要性的认识。从制度的建立上看,为有效的控制内部经营活动涉及采购、销售、基建工程、投融资、会计核算等经济业务需要内部审计来协调、衔接;从内部控制的执行上看,为使公司制定的各项内部监控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从公司的项目投资、基建工程、技术改造等的统筹实施来看,需要内部审计参与其整个过程,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这些专项开支经济合理,防止浪费;从公司预算是否科学、合理、实事求是,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公司的各项规定、标准及定额,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提高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由“要我审”转变为“我要审”,主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二是实现了工作观念的转变,由“守株待兔”转变为“击鼓摧花”,及时组织内部审计专班,进行跟踪审计,收到良好效果。

提高了内部审计和财务清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2005年3月,公司聘请恩施州飞航会计师事务所和恩施州唯实工程造价咨询事务公司,抽调财务人员4名,组成审计专班,对各二级单位进行了财务清理和内部审计,重点检查了用电系统电费回收情况,对电

脑发票的使用情况以及用户电费收入与电量进行了核查,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54.61万元。

规范运作,实现“四个转变”

实现了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为主的转变。一是强化财务实时审核职权,对于票据不合规、内容不合理、金额不符、未经领导同意的各项支出,财务审计部有权拒绝结账。二是强化内部审计力度,对各报帐制单位的业扩收入及收支情况和中层干部离任实行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反财经制度行为。

实现了由一支笔审批制度向限额授权审批制度的转变。对生产经营费用开支、基建工程、技改工程、非生产性开支等支出项目实行限额授权审批制度,对较大项目支出须经公司领导集体讨论决定,项目竣工后必须经审计后付款,坚决杜绝越权、超额审批。

实现了由决算审核向预算控制的转变。针对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的问题,强化预算刚性,实行非生产性开支月清月报制度,按照行政区域、可用资金、近几年非生产性开支平均数三项指标确定非生产性开支预算,按月分解可支配指标,严格控制,当月开支一律在当月报销。严禁在社会餐馆、旅店签单,同时以此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实现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强化财务公开制度,明确公开内容和时间,对技改工程、基本建设、预算等重大事项实张榜公布,并加强督查,确保员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实行对核算员进行教育培训制度,充实他们的财务知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责任心和自觉性。规范后的财务管理制度较全面地涵盖了公司生产、经营的预决算、资金运转、财产物资、财务审批、工程项目、票据、合同、档案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化解了公司财务风险,对公司改革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好队伍,发挥“五个”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强化企业内审监督,不断提高审计队伍自身建,要从五个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充分发挥参谋作用:内部审计独立开展工作,从增强整个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着眼,通过调查、了解、评价、分析、判断,为领导决策层出谋划策,为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济责任当好参谋和助手,促进管理,提高效益。

充分发挥建设作用: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管理的新要求,内部审计将工作内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风险导向审计、经营审计,分析管理问题的实际及潜在影响,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参与项目、工程等有关规章制度、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相关的审计建议。

充分发挥保护作用:内部审计通过查错纠弊,为电力事业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公司组织专班先后对17个二级单位中层干部离任、7个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查获了原长潭供电所少数干部截留电费30余万元的案件,收到了惩治腐败,促进企业管理良好效果。

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形成多个职能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既能够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又能够多管齐下,全方位管理和监督,有力促进了公司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

充分发挥服务作用: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控制系统本身,也不置身于单位决策之外,而是更积极地了解和防范经营风险,并加以评估和管理。风险导向审计将使内部审计接近单位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不断提供附加值服务。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体会

通过一年多来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内部审计有以下四点体会:

领导重视是开展内部审计的关键。企业内部审计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离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难以开展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以来,公司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积极争取领导的帮助,在审计中及时向领导汇报。审计完毕,将审计报告提供给领导,听取领导的意见,使审计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防范经营风险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部审计不仅仅关系到对一个单位的审计,而且关系到对干部的审计评价。要规避审计风险,就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凡是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不作评价,审计证据不充分的审计事

项不作评价。审计中牢牢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相关的法规、制度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审计程序,按照科学的审计方法办事。

坚持制度化、规范化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审计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想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审计制度,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违规必纠。同时,又必须及时适应形势的变化,在充分考虑行业特点的情况下,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内部审计指标体系和具体审计实施办法。

不断创新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近年来电力体制改革、机制的转换,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内部审计的内容、评价标准、审计方法都在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必须用创新的理念去解决内部审计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努力促进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七年六月十一日

第五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调研报告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十五”期间我州加大国企改革力度,加速了国有资本的置换速度,基本上探索并构建了“国资委—经营公司—企业”三层次的国资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制约着国有资产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削弱了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现状

截止底,全州共有28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涉及盐湖化工、煤矿开采、民爆生产、水利发电、粮油购销等行业,分布在全州8个行政区域和州级各部门。28户企业注册资本29267万元、实收资本93953万元、资产总额274951万元、资产负债151739万元、利润总额4505万元。

二、制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因素

1、国有资产总量小,规模小,布局分散。全州28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为274951万元,大部分企业属于小型企业,企业产品单一,有些企业已名存实亡,且分布在全州8个行政区域和州级各部门。

2、资产“家底”不清。因州国资委成立不久,各县、市、行委(格尔木市除外)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国资监管机构,出资主体缺位,管理松散,规模小,效益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难以落实。同时,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国有资产清查、产权登记等基础工作刚刚起步,目前州国资委正在开展此项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国有资产家底还待进一步清查。

3、闲置资产难盘活。由于产权市场极不活跃,产权信息极不均衡,管理体制极为呆板,思想观念普遍保守,因而造成县级国有资产大片闲置,并且难以盘活。致使闲置资产承受着功能性陈旧、实体性陈旧、经济性陈旧的贬值外,还花费着一大笔的保管、维修、管理等费用,不仅得不偿失,而且妨碍着国资管理与经营工作的开展。

4、资产处置不规范。在我州三县三行委基本上没有产权交易中心,公开进场交易无从谈起,因而在处置国有资产时,存在的问题很多:一是没有任何处置程序,处置极不规范,缺乏制约机制。二是确立了拍卖程序与方式,但执行得不理想,欠规范。

5、资产收益难收缴。由于历史原因,我州国有企业没有形成给国有资本分红的习惯及制度,国有资本分红只是一句空话,根本得不到落实,各占有单位和使用单位总是强调种种主客观原因,拒交、少缴、拖欠国有资产收益,使国有出资人权益得不到保障,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困难。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大工作力度,摸清家底。通过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完成对全州企业国有资产进行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国有资产分布状况,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为今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

2、做好控股企业的做强做大工作。目前州资产运营公司控股的民爆物资公司和巴音河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已基本走向成熟,如何利用现有存量资产做强做大企业。一是民爆物资公司,将目前的流通模式转变为产、供、销一体的集约化模式。二是巴音河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州内的存量资产,以收购和兼并的方式扩大资本存量,扩大生产规模。

3、做好参股企业的保值增值工作。一是对经营管理水平差,设备落后,产品单一,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及国有资本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不强的领域,国有资本要坚决退出。对管理水平先进,符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和行业,在继续保留国有资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二是用有序退出的股本及收益,引导社会资本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进一步加快国有资本布局转换。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开拓思路,充分发挥园区内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依托资源优势,提高国有资本在园区内的集中度,引导国有资本在园区内合理流动,促进国有资本运作方式的多样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做好各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州国资委要加强对各地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一是对经营效益好,产品市场稳定的企业,在保持原有企业状况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加大投资,逐步扩大企业规模,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对经营困难,规模小的企业,可采取改制、出售、转让等形式,将国有资产逐步退出。三是用退出的国有股本进行再投资,可选择一个或几个市场稳定,经济效益好的产品进行再投资,也可在条件允许时,可投资证券或基金,使国有资本有效的流动起来,达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5、建立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和机制。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和机制。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国有资产流动、重组,提高资产运营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国有资

产运营主体,完善国有资产基础性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的统计和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拟订考核标准。积极探索适合我州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相关办法,规范和完善国有资产收益收缴体系建设。

6、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建立产权交易机构。搞好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国有产权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公平、公正交易,对规范产权交易行

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国有权益,防止国资流失,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7、加快探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州市联办、政企联办等形式,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的问题,尽快建立泛柴达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积极争取省、州两级政府的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

8、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和落实。严格措施,强化制度,依法管理国资。在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中,清产核资、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资产转移、收益计提等等,都是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严格的措施并依法遵循,是很难管理的。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履行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各项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9、加强调查研究,妥善解决国资运营及监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国资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履行好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认真分析研究运营及监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国资运营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研究国有资本调整的新思路,通过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大力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0、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专业知识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家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实现对国有资产更有效的监管,以有效的制度和法律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下载完善法制建设保值增值国有资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法制建设保值增值国有资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