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规矩难以成方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古人孟子曾曰:“离娄之明,公孙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无规无矩,难成方圆;校正方圆,是谓规矩。留传至今,它的意思已经延伸到了生活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了我们工作、学习、为人处事以及安邦治国等赖以遵循的唯一法则。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就没有秩序,我们就无法找到一个可以遵循的标准,就会乱成一团,也就无从谈论家国及社会的安定;所以,我们少不了“规矩”,少不了制约和限制我们行为的各种准则。比如学习,没有了学校的规章,我们就不可能安心上学;比如工作,没有了公司制度,我们就不能规范员工的行为;比如生活,没有了法律,我们就无法制约犯罪……
一个企业亦是如此,若失去的规矩的约束,那企业的生存也将变得岌岌可危。一个企业平稳、流畅的运营运作,不可一日无纪。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制定的、以书面形式表达并依法公示告知的、非针对个别事物的处理的规范,是企业依法制定的内部“法律”。然而,众多企业在制定或者使用规章制度时,不但没有使制度起到提升管理效率、推进企业发展的高速路作用,反而自设了很多障碍和陷阱,带来了不少麻烦。
“无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①
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尚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鲁国却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国力每况愈下。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②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③
昔日汉人宽袍大袖,不免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诸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下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④
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墨守成规”,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
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春风吹绿了神州。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需要规则的真谛,“上胡不效法先王”是我们突破规则的有力依据。当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突破了唐诗庄重的笔法,宋代词章缠绵后世,我们也应明白突破规矩的重要。
何成方圆,以之规矩,应时而易,始成方圆。
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社会的稳定离不开规矩,有了规矩社会才能正常运转。试想如果社会没有了规矩,工厂还能有序地生产吗?社会的交通秩序还能维持吗?社会的教育还能进行,那么祖国的未来人才如何得到培养呢?长而以往,社会将面临严重的稳定发展问题,一切美好的蓝图都将化为泡影。因此我们呼唤遵守规矩,寻求发展。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规矩。人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体,直接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前进方向,个人只有尊重客观规律,遵守规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并在奋斗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吸取失败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让个人的潜力达到最大的发挥。如果违背了规律,违反了规则,那么必将受到客观世界无情的惩罚,这样人与社会与国家如何得到协调发展呢?因此我们呼唤遵守规矩,寻求发展。
当然,我们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并不等于墨守成规,麻木守旧。我们要配上创新的长剑,突破规矩另成方圆。因为创新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匕首,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是通想成功彼岸的桥梁,我们只有创新才可能汽笛指挥,探索真知,获得成功。倘若一个人安于平庸,甘于落后,画地为牢而不自知,那么他将失去向上的动力,失去开创美好明天的创造力,等待他的结果只有——淘汰。试想,如果一味循规蹈矩而不敢创新,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牛顿的经典力学,从而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如果没有突破规矩另成方圆,怎么会有文艺复兴冲破宗教礼学的束缚,终而建立资本主义的新规矩?也正是因为缺乏创新不敢突破“规矩”,才造成王明的“左倾”错误,以致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由此可见,只讲规矩不敢创新,其危害大矣。
因此,我们要在遵守规矩的基础上创新。我们要摈弃的是那种墨守成规的思想,要打破的是那些成规陋习,要追求的是正确的思想解放,决不盲目地排斥与否定前人的所有言行,真正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要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拥有坚强的精神后盾与不畏艰险的力量源泉。
一个企业想不断发展,永续经营,有一个比资金,技术乃至人才更重要的东西,就是管理。
说两个例子。
一是施乐公司。它的老板骄傲地说,施乐的新产品根本不用试生产,只要推出,就有大批订单。为什么?原来他们开发任何新产品,都运用了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共有产品定位、设计、评估、销售4方面289个环节,通过对大量数据和反馈信
息的不断调整,确保了产品一经面市,即能满足用户需求。正是凭着一整套科学严密并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施乐公司百余年来领导着世界文件处理的新潮流。
二是北京的“金三元”酒家。它比施乐可就小得多了,它的拿手好菜“扒猪脸”也算不上大菜。但老板沈晓峰的心路并不小,就为这道菜他定制了十分严格的规矩。猪头必须来自饲养期在120天至150天、重量为60公斤至75公斤的白毛瘦型猪;按标准屠宰后需经2小时浸泡,4小时酱制、30多分种调料、12道工序。谁敢走错一点点,沈老板都会有好看的让他瞧。不仅如此,“金三元”的服务从站位、迎宾、入座、点菜等一路下来,都有一套分为29道工序、3000多条标准的管理制度,连国际质量协会总裁参观后都对他们挑大拇指。所以“金三元”在全国已有16家连销店,而且他们计划5年内开到100家。
企业最初怎么创建的都有,但想做强做大,你就不能由着性子胡来了。你非得在人财物,产供销上下点苦功夫,形成一套科学严谨适应市场的管理制度。野台唱戏、游击作风可能得逞于一时一事,但决逃不出饥一顿饱一顿直至消亡的结局。能人治理、可以使企业从无到有,至多从小到中,但决不会到大到强,经久不衰。
要创一番大业,成一代富商,你还是多琢磨一下那句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必须记住,规矩要现代的。
第二篇:以规矩成方圆
以规矩成方圆,以纪律要求自己
8班班规如下:
1、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仪容仪表,穿奇装异服、梳怪发、染发、戴首饰、染指甲等,每一项出现一次扣该生一分
3、吸烟饮酒、出入网吧、出入台球厅、说话不文明,每一项有一次扣该生一分
4、在廊道、教室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每一次扣该生一分
5、上课不认真听讲,吃零食、说话、看杂志小说、玩手机等,每一项每一次扣该生一分
6、在任何公共场所乱扔乱弃,每一次扣该生一分
7、迟到、早退,(包括正常上课、上操、集会等)每一次扣该生一分
8、不按时就寝,不按时起床,每一次扣该生一分
9、打架(班主任处理的小矛盾)扣该生5分,情节严重者叫教导处处理
10、不尊敬师长,顶撞教师或校内工作人员,扣该生10分
11、有以上违纪行为的学生,屡教不改者,加倍扣分,每犯错误一次,该生要自觉为班级买花一盆。此班规尚不完善,待日后进行补充,特此声明此班规紧限于11届8班学生。
第三篇:有规矩才成方圆
有规矩才成方圆
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有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是坚不可摧的。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生活中的一切细枝末节都要受到习惯的影响。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什么是习惯?所谓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辞海》上解释为:在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我认为习惯就是人生旅途中你的方向盘。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真切地感受到此比喻的精辟。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养成一种好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很难加以改变。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俗话说得好:“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而低年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好启蒙时期,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将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关系到他的整个学习生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通过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从“常规习惯”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从而就可以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那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呢?
首先,教师示范至关重要。
在低年级的学生心中,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们产生巨大的影响。《论语•子路》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肯定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严与律己。
其次,严格教育养成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并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再次,言行激励形成习惯。
适时表扬是最恰如其分的方法。当孩子出现积极的行为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表扬,如果哪些学生上课坐姿端正,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等行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进行评价,让学生尝到优良行为的甜头。其他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都会积极效仿的,这样孩子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最后,榜样表率不可估量。
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被表扬的欲望,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在我我们的工作中,要常常用放大镜去寻找、去观察学生的优点。这样,学生行为习惯的每一点长处,都会得到及时的表扬,并要求全体学生向这些同学学习。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有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为内部动力,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便事半功倍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低
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孩子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
1、读中品。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在读中悟,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
2、说中练。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进行。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
3、演中悟。
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课,学生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表演小燕子一次又一次到菜园观察茄子和冬瓜的不同。学生便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味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一句话,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就是无从谈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机会,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甜头。
其次,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而实践就是自学。也就是说,自学的习惯是在自学的实践中养成的。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应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1、识。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之一。低年级教材编排的目的明显强调学生大量识字,争取在儿童语言能力的黄金期尽早进入阅读的自觉状态。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在低年级时,要教给学生恰当的识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编谜语、编故事等多种识字方法。学生们日积月累,渐渐地就提高了自己的识字能力。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2、读。
朗读要根据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做法有:①、多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阐明了“多读”的道理。可以给学生多提供独立阅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②、互读。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的读书活动,使“读、听”有机结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③、比读。在阅读之后,有意识地让孩子们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如:演讲、朗诵、故事会等形式,在同学之间开展读书竞赛。④、评读。即同学评、小组评、老师评的读后评活动。这是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肯定成绩,找出差距的督促激励法。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还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列宁读书,都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在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时,光读书笔记就写了60多万字;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所使用的笔记卡片就达5000多张。写
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读,还必须做到“四读”,其具体要求为:读通,即做到字词通、语句通、内容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读懂,即在读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这是读书的根本要求;读熟,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复述、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读活,把学到的知识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就叫书读活了。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活是升华,这四点是对阅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概括化了的要求。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3、写。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界专家指出:“写好汉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所以要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想把字写好,就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揣摩笔画的呼应、穿插,准确控制笔画的轻重,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镇静的习惯。
我们在教学生写字时,开始就要教给学生简单的写字要求。如做到横要平,竖要直,点像桃子、捺像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写字,他们的可塑性大,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训练:(1)充分运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再教各种基本笔画时,尽可能先进行示范指导,并手把手辅导学生写好每种笔画;教师用”田字格“、帮助学生认识整字各个偏旁的比例大小,书写位置和结构组合规律。(2)自我心理准备。书写前,学生边背写字歌诀(头正、身直、肩放平,臂张、胸开、足踏稳,笔尖斜向左前方,三指拿笔留一寸),边调整姿势,边做好心理准备,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书写。(3)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过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时,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描红时一笔一画认真描,且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临写时要按笔顺并看清笔画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如发现有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说。
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入手。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材更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教学中,我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处处设置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成功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欲望,特别是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如教《我该怎么办》,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注意画面的内容;再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小男孩遇到了什么事?他该怎么办?由此启发学生注意画面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个人自述,同桌互述,小组互说,班上介绍,最后让学生自己动脑,想想假如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与想象,敢于创新,并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学们听。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给每位学生提供了表演、发挥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想起教育家曼恩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点滴做起,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勤学、乐学、善学的好学生。
第四篇:没有规矩 何成方圆
没有规矩 何成方圆
树木成材需要修剪,人生之树应该修剪,这修剪过程就是用纪律来加以规范。
---------------题记
俗话说,没有“规”画不出圆,没有“矩”画不成方,这个规矩就是纪律,可以说,人类社会是在规矩的制约下生活和发展的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有规矩可循,有纪律约束。
一、纪律与自由的范畴及二者的关系。
(一)自由的范畴。
(1)自由的含义。
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权利,是有阶级性的,是相对的,是在历史上发生发展的。
(2)人类的自由是宝贵的。
自由的确是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字眼。为了追求自由。历史上有过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反抗斗争,人世间以谱写了多少气壮山河的慷慨悲歌!“宁为自由死,不作奴隶生”,这是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的呼喊。为了自由,伊索选择了死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爱国主义诗人裴多菲的诗句。为了争取自由、独立和解放,诗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血与火的战斗,年仅26岁就牺牲在战场上。
(3)自由绝不是漫无边际的自由。
自由无疑是宝贵的。然而,自由的含义是什么呢?是否是无拘无束的、毫无限制的才是自由呢?不是,在伊索生活的古希腊、及其以后的古罗马时代,奴隶没有自由,奴隶之外的人称为自由民,自由一词的原意就是从被束缚、虐待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作为政治口号,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对自由的含义作了这样的表述:“在民主国家里,人们仿佛原意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真的:然而,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其它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这说明自由也要遵守法律的限制,愿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是不允许的,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纪律的范畴。
(1)法律的含义。
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是有阶级性的,是相对的,是在历史上发生发展的。
(2)人们对纪律的理解。
在《伊利亚旅行记》这部书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话:“究竟什么是自由呢?自由是不是意味着有权为所欲为。甚至可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比方说盗窃和杀人呢?不!法律禁止这样做。。。。是不是有权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方说可以任意不纳税,不服兵役?不!法律命令你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不是说自己有权在大热天一丝不挂地走在街上呢?不!风俗习惯不允许你这样做。。。是不是说自己有权随意狂吃暴饮或者摒弃饮食而不招至严重后果呢?不!自然规律不允许你这样做!“这段话有助于我们思考自由的含义。人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自由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种种限制。如果不理睬这种限制随心所欲,肆意而为。十个有十个要碰壁。
(3)我军历来是个纪律严明的集体。
如果说老百姓生活在纪律之中,那么军人则应加上个“更”字。“军中纪律严,至死无敢奔。”“兵行从纪律,敌溃自奔忙,”这些古代的诗句说明了军纪的重经性。大家都知道,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社会上特殊的团体。它的特殊性要求军队必须步调一致、统一行动,这就必须有严格的军纪做保证。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把严守纪律服从命令作为重要的建军内容。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在向井岗山行军途中,就针对当时情况规定了“三大纪律”。1928年初,毛泽东同志又规定了“六项注意”,1929年以后,又改成“八项注意”。在1947年的时候,毛泽东又吸取了全军的意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的形式向全军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就是今天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几十年来,我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都以实际行动自觉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涌现出无数的先进的典型和英模人物。保证了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
(三)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
纪律和自由是一个统一整体的两个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谁不想遵守纪律,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这好比火车在铁轨上可以自由奔驰,轮船在航线上可以自由航行,而一旦离开铁轨和航线,火车和轮船就失去行动的自由,造成车翻船沉的悲剧。我们部队是要随时准备战斗和执行其它任务的,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有能保证夺取胜利。一支部队千军万马,如果只讲个人自由,不讲令行禁止,谁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谁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那么,这支部队肯定不会有坚强的战斗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坚决抵制和克服无组织无纪律现象,自觉地严守部队各项纪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增强部队战斗力。
二、严格的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懂得治军离不开军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首篇即将军纪做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大要素之一(道、天、地、将、法)孙子认为,凡指挥作战,粮草供应,行军训练都必须处处依法,否则就无法纪控制部队。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岳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彪炳青史,无认走到哪里就受到父老乡亲的欢迎和爱戴,为什么“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就因为岳家军靠严明的纪律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其根基比大山更牢固。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统率的戚家军也以军纪严整著称于史。凡有违反者无认是论谁,都严惩不待,而保持了战争取得的胜利,和人民的尊重。
我军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尊重,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困难,党的坚强领导固然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绝对离不开纪律的保障。
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应该说,对铁般纪律的不适应感是一般军人要经历的一个自然过程。它是痛苦的,却又是必要的。因为人的一切优秀品格无不是被纪律的砺石磨砺而成的。一位与我们一样曾讨厌过军纪的功臣说过这样的话,“看起来纪律是一位冷酷无情严父,实际它是一位爱意极深的慈母,是它给了我驱除邪恶的力量,给了我征服困难的勇气。树木成材需要修剪,人生之树应该修剪,这修剪的过程就是用纪律来加以规范。”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识的积累是这样的,严格遵守纪律的优良作风也是这样,要从一点一滴入手,逐步的养成。要养成严格遵守纪委的优良作风,必须做到”四个一样“。
1、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
依据纪律条令规定,领导对部属执行纪律有一定的权力,这样,领导的印象、评价如何,对士兵的成长进步会有一定影响作用。由于这个原因,有的同志当领导在场比较注重遵守纪律,领导不在时,就不那么注意了,甚至背着领导做违反纪律的事情。这种行为是有悖于我军道德要求的。应该明确,我们遵守条令条例,既不是领导强迫的,也不是做给领导看的,而是部队 建设的需要,也是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再者,单靠领导监督来维护纪律也是不
行的,重要的还是必须依靠每名同志高度自觉,无论领导在场不在场,都要自觉遵守纪律,特别是领导不在时,更要自觉按纪律的要求去做。
2、军营内和军营外一个样。
在我们军队内部,严格的条令条例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起床要按时,就餐要列队,外出要请假,熄灯要睡觉等。军营内这整齐划
一、令行禁止的环境,客观上为养成严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创造了条件,也使一些纪律观念较差的同志有所约束。但出了营门,有的同志就淡漠了纪律观念,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结果,在老百姓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不论何时何地、每名军人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关系着我军的形象和声誉,这客观上对军人遵规守纪提出了,要求我们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都要有高度的自觉性。
3、单独执行任务时和集体行动一个样。
军人置身于集体之中,由于受集体意识的影响,制度的约束,相对来说,守纪比较容易些。单独执行任务时则不同,没有领导和同志监督,主要依靠自己管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在单独执行任务时,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按条令条例办事。古人常驻讲的“慎独”,就是这个道理。古能做到的,相信我们革命战士也能做到。
4.平时和关键时刻一个样。有的战士常讲,“平时稀拉点儿,关键时刻只要能上得去,这就行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向往自由自在,希望不被子约束,这是人的天性,谁都不愿意有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更何况遵守纪律在许多时候,要求我们克服欲念,克服散漫无边际习气,严格制约自己的行动。毛泽东同志有句话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事。。。”把这句引伸到遵守纪律上来,同样适用。一时一事做到容易,时时处处做到则难,而平时的遵规守纪更多是默默无闻的、司空见惯的、平凡得微不足道的,这种考验对我们来说是长久的,琐碎的,同时也是艰巨的、困难的。但是,难,并不是不能做到,关键是大脑里时刻有纪律这根弦。
第五篇: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
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
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它方有战斗力;社会需要合理的道德行为规矩,它才能正常运转。规矩,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当风雪卷袭中国时,中国人不能没有了规矩!你想想,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如果没有规矩,岂不乱套?一个军队,如果不按规矩去行事,那还不如一盘散沙,更谈何战斗力?当社会没有了规矩,我们怎样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世界杯吹响了号角,整个世界都已经为之沸腾。2006年的法国与意大利的巅峰之战实在是振奋人心,但是结果又是出乎人意料的、、、、、、当齐达内用他的光头顶入第一个球时,全场都在为他欢呼起来了,此时,他就是英雄。10分钟后,法国队又进了一球。全场的法国队球迷都在欢呼,欢呼!
但是就在这时,齐达内的名牌光头撞向了意大利的一名球员,大家呆住了,全场也静了下来。裁判出示了红牌,判齐达内故意撞人。齐达内低着头,他知道红牌意示着什么。他离开了足球场。法国队也因为齐达内的离开,全场士气受到打击,最终无缘大力神杯。事后,我们知道齐达内之所以故意撞人,是因为对方用粗言秽语在骂他。但是红牌已出,这是世界杯的规矩,齐达内故意撞人,必须下场。
规矩,它不会对任何人做出让步;规矩,它不需要因为个人的改变而改变;规矩,它不会因为风吹而动摇。
规矩,之成方圆,为之规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矩是人民民主专政。一个国家,一个大国,如果没有规矩,何以在世界立足?人民需要在情况下享受权利,否则违法!当小偷把家里洗劫一空,我们会将他们绳之以法;当外国无视规矩侵略我们国家时,我们会拿起武器作斗争。
这也是规矩,或者可以说是游戏规则。我们需要遵循游戏规矩,不然就会game over。
但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守规矩了。在十字路口,他们为了自己的时间不顾一切冲红灯,造成了事故的频繁发生;在商业战场上,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造成环境污染,血流成河
我们需要懂得规矩,遵循规矩。规矩是社会生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之成方圆,为之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