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离任时的讲话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离任时的讲话
5月16日上午,襄阳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梁伟年宣布了中央和省委关于襄阳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根据中央通知,范锐平同志不再担任湖北省委常委职务,另有任用。省委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副省长王君正兼任襄阳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范锐平同志不再担任襄阳市委书记、常委、委员。
范锐平满怀深情地说,离开湖北,离开襄阳,心中依依不舍。到襄阳工作为一生的幸运。两年来,我与市“四大家”领导一起继承了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夜以继日努力工作。坚决贯彻中央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省委、省政府“四个襄阳”的战略定位,以科学的规划推动了战略的落实,立足于中心城市的梦想启动了东津新区建设,策划和推动了一批功能性、支撑性、战略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改革了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面向全国选干部、全球选人才,启动了“两改”“两迁”,推动了各(县)市区新城新区建设,确立了文化立市的战略,在全国找标杆,学习借鉴超越。经济总量在历经10年之后再次超过南阳和太原,今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
范锐平说,在襄阳的每一天,都能从襄阳干部和普通市民的奋斗、奋进中感受到襄阳向上的文化,开放的胸怀、创业的追求,奉献的质朴,并从中找到加快发展的动力,克服困难的勇气。感
动之余,为自己曾经作为一名襄阳人感到一生的荣耀。也正是由于襄阳人团结齐心、众志成城,才形成襄阳今天的气场,也正是因为襄阳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开放开明、创新创业,才有了襄阳跨越式发展。回首过去的每一天,激励在胸、暖流在心,衷心感谢给我们力量、信赖、包容的老同志、老领导,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感谢新襄阳人。
范锐平说,我会终身把襄阳作为故土家乡。友谊弥足珍贵,故乡永生难忘。不管新的工作岗位有多远,都会一如既往地关注襄阳、祝福襄阳,不管离开襄阳的时间有多长,我都会铭记故土、感恩家乡。我坚信,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带领,襄阳复兴中心城市的梦想一定能够很快成为现实。感恩襄阳人民、祝福襄阳人民。
第二篇:范锐平市委书记与四个襄阳
范锐平市委书记与“四个襄阳”
——摘自凤凰襄阳网
《范锐平:关于“四个襄阳”建设》
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是省委、省政府对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新战略,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反映了跨越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襄阳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四个襄阳”,既是襄阳经济实力跃升的推进工程,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的提升工程,更是利民惠民的幸福工程,将是引领襄阳发展的长远战略和奋斗目标。
《范锐平:招商日记》
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了“四个襄阳”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全市上下的普遍认同。现在的关键是行动,是落实。周边城市强劲的发展势头让人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我曾经说过,干部走出去就是本事,把项目引进来就是政绩,是希望地处内陆的襄阳以更加开放的状态和举措引领跨越发展。尽管换届任务繁重,但我还是决定利用周末时间走出去,推动大项目的落实。
一、出行难必须破解
第一站选择了深圳,既是因为襄阳建有深圳工业园,也是因为深圳是襄阳学习的标杆。每次到深圳,都能汲取新思想,获得新资讯。
“由于机场大雾,从深圳飞往本站的ZH9705次航班无法降落,已改降郑州机场„„航空公司将在明天补飞,具体时间请等候通知„„”当襄阳机场广播响起时,我看了看表,已经是凌晨O点30分。这趟本该于13日21: 50从襄阳起飞的航班,在晚点2个多小时后,竟被告知航班延后。此时已是夜深,看到待机旅客满脸疲惫和失望,我不禁心中一寒:如果是一个大企业老总经历今晚的一幕,他是否会选择投资襄阳呢?我们经常宣传襄阳拥有两座机场,实际只有4条航线,机场也不具备全天候飞行的条件。看着小且安静的襄阳刘集机场,烦躁的心久久不能平复,并非自己晚点不快,而是急于改变现状的焦虑。
从机场返回的路上,我不禁回想起到襄阳工作后客商的抱怨:飞机航班少且不正常,小飞机感觉不安全,时间不好,要么起大早,要么熬夜班,没有物流航班,货物不能保证时效性„„出行难不破解,襄阳的要素比较优势就难以发挥,在“用脚投票”的投资者面前,就当不了赢家。没有选择,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机场发展起来。
。。。。
第三篇:范锐平同志讲话
范锐平同志在视察规划建设工作时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2011年9月3日
我来襄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主要在农村跑,因此对襄阳的城市建设还没有做过认真研究。今天上午和大家看了半天,对襄阳有了初步的了解。襄阳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城市,是一个山、水、城、洲呼应的城市,是一个承载力很强、发展潜力很大的城市,也是在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工作,任何一个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都会感到很幸运,因为它可以为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提供一个成就事业的平台、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家干这个工作很辛苦,但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所走过的历程,也很有成就感。这么一个舞台,值得让我们每个人为它奋斗。
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是由一个地方的城市发展水平决定的,一个地区的资源聚集能力也是由这个城市在区域中的首位度所决定的。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是襄阳振兴崛起的龙头,也注定是市委、市政府领导拿在手上的重点工程。今天我重点从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理念的层面,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从战略上确定功能定位。中心城市是以功能论实力、论输赢,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这个地方人口的规模和建成区的面积,更重要的取决 于它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所承担的功能,以及它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功能的强弱。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准确、科学的城市功能定位上,这主要因为从城市发展、资金发展一般规律来看,一个区域的价值与产业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不同的产业会选择不同的价值区域;一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价值也会因产业的分布而变化,再影响其它产业的选择和分布。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是由行政主导力决定,而是由城市的承载力和城市功能的强弱来决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到中国来发展,首先会选择北京和上海,这不是因为上海和北京的地域面积大。论人口规模,目前河南最大,论地域规模,目前新疆最大。但这些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北京,因为北京是政治中心,它能靠近政治中心;为什么选择上海,因为上海是经济中心,最活跃的地方,这是以功能决定的,而不是由城市决定的。一个地方在布局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功能定位会影响我们的产业结构,反过来讲的话,襄阳的城市功能定位,会决定我们的产业结构。也就是说,一个地方城市发展的差异性,会决定它的产业发展层次的高低。大的企业进入中国都是以一线二线城市来分别的,它也是与功能定位相关联:一线城市基本是一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二线城市基本上是省会城市,三线城市基本上是区域副中心城市。所以一个城市功能的强弱决定了他的产业结构,比如襄阳要搞金融中心,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战略上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这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承载功能。我们要搞清楚,我们这样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承载着什么功能。拿襄阳来讲,我们可以考虑做比如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目的地,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在我们的规划中,有一个判断我是不赞成的,比如说襄阳是区域范围内的唯一的特大城市,那么南阳怎么讲?襄阳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瞧不起宜昌和南阳,我们安排政协专门就三个地方做了一个比较分析,我准备发动所有的干部参加。不是长别人志气,而是要理性。你说你是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那么你承载着什么功能 ?政治中心是不可能的,经济中心有可能,文化中心靠我们努力,商业中心、物流中心也靠我们努力。二是产业功能。在经济一体化的布局下,在进行产业功能布局的时候,不能用封闭的观点来看待,也不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来谋划,更不能用现有的产业结构来确定我们的产业,一定要有这种国际化、一体化的背景。所以我们产业定位要包含三个层面:首先,就是在区域内是一个集群式的,以集群发展来展示我们的实力。其次,它要拥有国家级的园区,目前我们有两个。第三,它要有一个国际性的园区。襄阳要成为一个特大城市,竞争力一定要吸附在产业上,从长远来讲的话,我们可能在东津新区布臵一个新加坡工业园或者是日本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综合起来就是,城市的产业功能,它在一个区一级的层面上,是集群建厂,在国家层面上,有国家级园区,在国际层面上,它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辐射功能。主要是对周边区域范围内的资源集聚能力,包括区域内对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的吸纳能力,教育、技术等资源的可得性,有这种能力,才能对周边产生辐射。第四是服务功能,城市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市民,一个是市场主体,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作为主体,必然需要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来满足人的生活和企业运行的需要。所以城市在战略规划上一定要把承载功能、产业功能、辐射功能、服务功能作为战略定位首先考量的重要因素,如果不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就很难使每一个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每个区既是城市相对独立的空间,它一定又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如果每个区所有的产业、所有的街区、所有的城市风格都是一样的,那就没有分区的意义。襄城、樊城、襄州以及未来的东津新城、鱼梁洲,如果都是一个同质化的小城市、同质化的小社会,那么这个城市的竞争力是不够的。因此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从战略上确定功能定位的时候,就是要创建功能性的载体,聚集功能性的产业,培育功能性的市场,吸纳功能性的主体,来增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我发现襄阳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习惯用数字反映我们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什么经济翻一番,产值翻两番,它只是经济上一个概念,是量的概念,不是质的概念,更不是城市的发展战略。城市的发展战略是不可能用数字来反映的,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如果对一个城市的功能不 能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就很难让大家明确我们的发展目标,就会引起很多争论。因此我们的城市发展战略,需要请城规院、请新加坡的专家来研究,他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城市的发展方向、城镇体系、区域范围内我们应承担什么功能,如果他们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请他们来做就没有意义了。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做呢?因为我们对国际经济格局的了解、对国内经济格局了解、对城市布局的了解不如他们,我们要用他们的知识结论。我们做规划的同志,也就是“踱方步”的同志,在“踱方步”的时候,一定要有历史的方位感,这种历史的方位感要在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市民中间形成一种共识,就是五十年以后,城市往哪个方向发展,二十年我们城市要发展到什么目标,五年又有什么样的阶段规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定会走弯路的,余家湖工业园显然就是这种决策的产物。
二、以都市襄阳为理念,从整体上构建大襄阳的城镇体系。四个襄阳的龙头工程,我认为还是都市襄阳。都市襄阳和大城市的区别,李鸿忠书记用英语做了个诠译:大城市是一个区域范围,都市是一个城镇体系。所以我们讲的都市襄阳不是指的主城区,是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完整城镇体系。整体上构建城镇体系,需要做几个工作:
第一,要坚持整城设计与分区规划的协调统筹。首先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形态和定位,再完成城镇体总体规划的编制。刚才听了规划部门的同志汇报,感觉规划缺少一个层次,就是农村、社区。中心城区、卫星城、特色镇、农村是四位一体的,你越不过农村这样一个概念。比如尹集,它现在在我们主城区规划范围内,注定将来会成为一个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文化街区。它的风貌是农村的,产业是农业的,但它又是城市而不是农村。因此城镇体系要四位一体,要把这个体系做出来,如果不做,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远郊区的改造一定会成为你们说的村民新区,而不是市民新区。在远郊区的范围内,农民很难在四年五年内成为市民,你不能等他成为市民你再来改造他的房子,现在房子都做的好,也五十年要管吧,你一定要涉及这个层次,解决远郊建设城市化的问题。
第二,坚持中心城市与区域城市协调规划。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以襄阳为中心在市域外形成一个功能差异化的布局,就是与十堰、宜昌的部分县市、随州、荆门和南阳的组合。一个是市地域内引导我们的卫星城、卫星镇按照比较优势,科学地定位,努力形成产业配套的圈城和组群,形成城市功能的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圈城解决的是一个综合影响力的问题,组群解决的是一个建设成本的问题,这两个层面都要有一个战略比较定位。
第三,坚持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推进。形成一个产业园加创新园、加物流园、加生态园、加生活家园综合组团发展的这一个规划理念,避免人流进城带来交通拥堵、资源浪费。我赞成刘太格来做襄阳200平方公里的规划,他是新加坡的规划之父,上海的城镇体系与新加坡类似。新加坡以一个商业中心为主体,沿轻轨布局 了九个生活圈城,按我们中国的理念就是一个镇,生活圈城以轻轨站为中心,轻轨外就是居住圈,生活圈外是产业圈,老百姓80%的生活需要可以步行解决,可以走路上学、看医生,走路吃饭、购物。我们现在一讲拥堵就要扩宽,这样解决不了问题。香港道路很窄但不拥堵,新加坡也不堵车,这就是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协调推进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深入我们的人心,规划局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东风家园有这个理念。这个理念有别于机关办公区和生活区在一起,它是相对集聚的,不是在一起,不是前店后厂、前店后家。它是商业街区、生活街区、工业街区、研发街区相对集聚,人们80%的日常生活需要可以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解决。
第四,坚持历史文化和现代风格协调融合。襄阳以古城为特色,是我们的资源,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竞争力。我们这代人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承担起传承和保护历史古城、历史文化、历史风貌的重大责任。今天看了襄阳古城,看了九街十八巷,印象更加深刻,这要通过城市规划风格的区别、设计风格的区别、街道建设风格的区别这三个层次,把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现代风格的体现有机地进行协调。比如古城范围内做的不错,古城内只能拆不能建,除非是古建筑复建,这一点要坚持。同时,古城周边一定范围内高层建筑要限高,把整个襄城全部限高不现实,也没必要,但在目力可及的范围要限高,比如紫禁城、中南海,两公里范围里限高五到六层,并且做到风格的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街区。这个我们可 以做到,要通过制度定下来。现代风格也要以历史文化做参照。一个商业街一定要有它自己的商业文化,背景文化不同,它的模式选择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是相关联的,受教育程度和消费习惯是相关联的,农村人一定不进商场进市场,收入高的人群一定不会进市场进超市,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收入水平,会选择不同的消费文化。比如知识分子喜欢去“轻吧”,企业家喜欢去现代音乐味非常浓的街区去,它绝对是不同的方向。企业家可能追求一个感官上的刺激,知识分子追求的是一个清净,通过我们每个街区的风格设计以及我们相关的服务企业的匹配,能够产生不同的消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街区,引导人们选择不同风格的街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相辉映绝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个政治口号、一个耳熟能详的语言来表述,它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可以反映到我们的设计中,渗透到建筑的设计。比如我们讲南城北市,如果认为樊城做商业就符合北市的概念,那是不对的。比如十堰、南阳、荆门人他们的消费习惯就不会一样,这是地域文化特色决定的,不单是饮食习惯,连抽烟的喜好、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对服装的选择、对消费习惯的选择也绝不一样。你要把北市做成区域性的消费城市,你一定要研究你准备吸纳哪一个群体,比如要你这个市场要吸引十堰人,那你就要做到超过十堰,模式和商业定位一定要考虑到消费对象。在融合的过程中,要先做一个历史街区文化的规划,房地产开发要与这个规划相匹配,谁为主的问 题很清楚:历史文化街区是主体,房地产开发的建筑是副主题,任何一个建筑都可以在今后不断的涌现,但历史文化建筑是不会重现的。任何历史文化的建筑,哪怕它跟我们现在的价值,跟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价值产生了很严重的冲突,我们也一定要非常清醒地把这个东西保存下来。如果做不到这点,文化襄阳就没有依托,四个襄阳就缺了一角。
第五,坚持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配合。现在一些城市已到了设计城市的阶段,不再是规划城市,意思很清楚,城市的规划要靠城市的设计来体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包括天际线的设计、景观设计、街区设计、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以及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设计,要分街区反映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和意图。这一点是必须要做的,做不到这一点,做出来的建筑就会造成视觉上的污染。一是沿山,一定要做天际线的设计,如果不做就会成为一堵墙,就把山遮的严严的。山没有了,城市灵气就没有了。二是沿江,站在江里看城市,站在城里看江景。三是沿城,就是襄阳古城,全市人民齐努力把襄樊名称改成了襄阳,如果没有襄阳古城,还不如仍叫襄樊。我们要把襄阳在历史上的这种厚重带给我们的知名度真实地反映到襄阳的发展上。这三个天际线的设计、景观设计,我主张提交人大讨论,这样市委书记、市长不会轻易去改。其它的规划也可以参照。一旦大的规划由人大、政府讨论通过,就在市民广场做标志化的规划展、永久性的规划展,防止随意更改。
三、以宜居城市为标准,从规划上完成由经济为重向人文为本的根本转变。
我们现在所有的规划都从经济利益来考量,很少从市民的角度来考虑,实际上人永远是一个城市的主体,人来了经济就来了,这是鸡和蛋的问题,这要成为规划理念的转变。宜居城市是我们长远发展的一个准则,这个概念从96年联合国二次人居大会提出后,已经成为各个城市追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不管是幸福城市、国际化城市,我觉得最终就是一个宜居城市,因为幸福城市是一个感觉,国际化城市是一个概念,宜居城市是一个标准。现在从联合国到各国城市政府对宜居城市都已界定的很清楚。宜居的概念应该深入到我们城市的建设者、规划者和管理者的骨髓。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一个家园式的城市,它会增加这个城市的归属感、市民的归属感,这个转变不是理念性的,一定是思想性的。我讲这个转变要深入到我们城市的建设者、规划者、管理者的骨髓,就是我们要时刻以此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经常讲以人为本,实际上经常性忘记它。没听说新加坡讲以人为本,但处处是以人为本。比如新加坡的雨多,每天都有雨,它在车站与商场之间一定有人行廊道。在地铁的站口与老百姓相关的商业服务设施全都有,不用家里做饭,从小学到初中一定是在这个片区,一定是步行可以达到的,从不会让人感觉到不方便。为什么要深入到我们的骨髓,因为我们习惯把它当政治口号,比如我们很多城市干道就不太重视人行道的建设,只想 做宽,比如说8车道,人穿行很困难,另外人要步行,人行道和车行道没分离,不安全。我们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主要考虑怎么气派怎么漂亮。有几个方面的建设要提上我们的日程:
一是交通体系建设。襄阳的城市形态其实是一心四望、带状发展。“四城望洲”很形象,但没很好体现洲的重要性。鱼梁洲实际是我们城市的绿心,是我们城市的客厅,要突出心的地位,它不是望洲,它是核心。另外带状发展的城市,它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交通通达性和便利性不够。现在我们的规划都是围绕两百平方公里来做,从战略上,两百平方公里是不够的,按阶段性的规划,两百平方公里够,但如果我们城市规划超出两百平方公里,达到三百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三百万、五百万,那么现在的内环线、外环线以及可能的中环线还足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交通?如不能支撑靠什么?因为现在的规划建设在二十年、五十年之后会影响到未来的布局,所以我们现在要按三百万到五百万这个人口来考虑。一个汉江分割的城市,一个带状发展的城市,在这样一个层次上,城市间的交通怎么解决?现在不作为战略性课题,以后要吃大亏的。武汉为什么堵车那么厉害,就是两江分割,没有办法,但是他们现在做轨道交通,我们襄阳也可以做,我想从新加坡的情况看是一定要做的。新加坡为什么做的很好,没有堵车呢?他三个城市的衔接非常好,就是我们说的组团与组团之间的衔接,绝不可能通过陆路交通来做,大容量交通全部都是通过城市轻轨和城市特殊干道来连接的。我们 现在没有能力做或者说我们现在不需要做,都不是理由,但是从战略上我们一定要留出四个城市之间,城区与城区之间交流的骨干通道,这个骨干一定是城市轻轨或城市快速车道为支撑。公共交通是解决区域范围之内的比如说樊城区范围之内的交通便利问题,绝对不能解决城市跨区域交通的问题。新加坡南洋理工在城市的西部,和城市中心连接就是靠快速通道,靠轻轨,没有见过高速公路上有公交,一个区域到另外一个区域绝对不能坐公交。所以我们规划一定把未来城市轻轨建设通道留出来,有能力我们建,没能力为后人留下出通道,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眼光那就是历史性的低级错误,所以一定要做战略性研究。鄂州本来有城际铁路了,但还做了一个轻轨通道,主干道中间留了12米。当时讨论的时候,觉得留十二米太宽了。为什么留12米?现在做绿化,目的为将来做城市轨道交通做准备。
二是“生态廊道”建设。刚才汇报的数字我很高兴,就是我们的绿化率比较高,但是我们低于宜昌、低于荆门、低于黄石。襄阳有襄阳的特点,就是我们有山、有水,但是这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与市民的亲近性不够,所以我们的生态走廊的建设要与城市交通网格的建设同样重要的位臵来规划。刚才东灵同志说的水系,实际上就是一个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是城市空间区格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生态屏障,一定要把这一概念提上很重要的议事日程。
三是社区服务建设。就是重视主体社区的规划,形成鲜明的生 活群落,重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生活的便利性。这中间有两个很重要的节点,第一个就是社区居委会,我们上次到了襄城的施营社区,我讲了这个问题。主题社区是什么概念,象今天我们看那个回民区、九街十八巷,规划的就是主题社区,回民社区、居委会就是一个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所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就要自己全部配套。社区医院、小学、幼儿园,都要在这个区域内解决。包括它的日常生活服务便利生活设施,这是一个,主题社区要强化主题社区的概念。与主题社区相配套的社区管委会的建设,就是我们讲的施营那个经验,它一定是一个市民的服务中心,也是一个市民活动的中心。从细节上说,这个规划我们要做到,比如,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子,都要给社区提供300平方米的公共免租房,或者是根据比例确定,以成本价购买1000平方米之内作为社区公共用房,这要作为一条规定严格落实,主要是应对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社区的划小等所带来的政府负担。
四是社区文化建设。城市文化的建设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鲜明的城市主流价值和民风民俗,应该反映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一直以来,我们对文化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博物馆很小,没有大剧院,没有音乐厅,没有展览馆。我们一味强调工业、发展工业,当然工业也是对的,但是文化设施不够。文化设施不够就有一个问题,就是文化没办法传承、没办法延续,没有物质载体反映。另外,现代文化发展也很不够,一个城区至少应该有一 个与这个城区生活习惯、居民素质相关联的体育文化设施,比方说,襄城人喜欢打乒乓球,建个乒乓球馆;樊城人喜欢打网球,建个网球馆;襄州人喜欢游泳,建个游泳馆;这个地方普遍搞书画,建个书画馆。这种设施,在整个城市,在主城区,要按组群的理念均匀分布,不要集中,一集中的话就有问题,试想一下,怎么可能让襄州人跑到樊城去看电影?市内电影院肯定一个社区一个街区一座。所以这个文化建设的问题,规划局要重点设计,着重考虑,不要老想着建筑,既要搞房地产、搞市场,文化服务设施也要跟上,不然怎么叫“文化襄阳”呢?具体实施中,还是要市、区联手,每年拿一至两个亿,相对集中精力,城投再拿一到两个亿,至少四到五个亿,每年建一批,坚持十年,这个城市就起来了。针对文化建设资金,两级预算中,市里至少拿两个亿,区至少拿一个亿,哪个区有配套积极性,就往在哪个区建,没有积极性就往后安排。比方说全市整体规划了100处文化体育设施,按照2:1配套,市里拿2,区里拿1,区里有预算,我们就先在你这搞,没有预算就放别的区搞。总是有人有积极性的,这样坚持五年,整个襄阳文化体育设施就起来了,进而影响整个市民的素质。大家想想,为什么襄阳这么多人喜欢上网呀,为什么襄阳的论坛这么活跃,我是这么思考,一个,北方文化,关注政治。一个,历史街区逛一下差不多10点就结束了,12点以前年轻人睡不着又没地方去,网络就成了最好的平台,如果有音乐厅、咖啡厅、体育设施、图书馆等等,这些人就不会到这些 地方去,就不会过度关注政治,也不会打架闹事。一个城市的治理不能单纯依靠强制力,一定是靠长期的文化引导和熏陶,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一个软功,而是一个硬功,不是一个虚功,而是一个实功,一定要重视。
四、以市民感受为根本,高品质更新改造旧城和规划建设新区 城市发展快不快,城市管理好不好,最终以市民的感受为根本标准,老百姓的口碑是从他们的感受得来的,新建同志说,古城旁边的公园修的很好,新建同志感觉很自豪,为什么自豪呢,老百姓经常表扬,这就是感受,另外一个地方建筑没做好,老百姓要骂,这也是感受。市民的感受是最好的标志。这中间有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第一,加强公共设施的规划,加快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主要是除文化之外的教育、医疗、市场、商业等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要做专项规划。产业发展到哪里,市民居住在哪里,公共服务设施就要配套到哪里。每一个都要有专项规划,没有专项规划,就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地留不出来,二是招商引资没有依托,三是缺乏长远考虑。
第二,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统一标准,明确责任,理顺体制,提高效率。之所以讲这个问题,是涉及几个大的方面需要研究:一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今天我跟新建同志说,不要叫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是拆旧建新,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以保护历史文物古 迹为主体,做法不同,叫法不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要摆在第一位,市里要拿在手里,这个不能下放,一下放就会出问题,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缺点钱,要上市委常委会议集体讨论,不能只靠规划局,我看规划局不一定顶得住;二是三区改造要提速。这三区指的是的城中村、棚户区、旧的工矿区要提速。改造主体是哪个?三区改造,市的管规划,统一政策,区为主体;三是拆违透绿。这包含两层,一个是拆除违章建筑,一个是拆除围墙。违章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毒瘤,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它拆除,这个态度要坚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动员会,行动还是有效的,但是我看这个阻力还是非常大,在这个问题上,各级要高度统一思想,不能有任何杂音,不允许有任何人让步,必须按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任何人在拆违过程上动摇,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任何人在拆违上谋私,都要受到纪律追究,必须要以坚决的纪律、铁的手腕推动这项工程。别市长抓的很紧,我看绝大多数市民是拥护的,不拥护的是利已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态度要坚决。最近要请人大、政协组织视察,这不光是政府的事,各个区要支持,区里不支持这个事情不好搞。对于拆除围墙,政府部门、公共服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带头,拆围透绿,这个要做规划,请王市长跟别市长商量,要纳入计划。拆围透绿工作,政府所有的部门不能讲价钱,政府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不能讲价钱,必须全拆,做不到这一点,城市品位就无从谈起。最近有人说,到襄阳来,感觉襄阳变化很大,主要感觉襄隆公路进 来以后,两边绿化做的很好,没有别的,文海书记带队搞这个事,他就感觉变化很大。今天看了古城周围也是很有条件的,比如说自来水厂,为什么不能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如果觉得确确实实需要保护的,用绿篱围起来。防盗有很多办法,但是绝对不能用围墙。围墙多是城市不自信的表现。鄂州政府院就是没有围墙的,没见我们的政府被别人盗了,就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四周都是广场,老百姓天天在周边转,也没见谁动我们的东西,一样保护的很好,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做,这个事情态度要坚决,请王市长安排城管局拿个方案。四是背街小巷的整治。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襄阳“大”是我们城市的特点,但是襄阳管理粗放也是我们城市的特点,所谓粗放就是什么呢?我们几条主干道看起来很漂亮,里面却看不得,路灯不亮,道路不通,脏乱差到处是,这项工作一定要抓,这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不要只看表面上很好,我从06年开始在鄂州当市长,每年财政拿出1个亿,已经坚持5年,虽然鄂州很小,走哪儿看,随时随地去看,鄂州主城区到背街小巷都很漂亮,所有背街小巷改造都不是城管局和建设局定的,全部是老百姓提出来的,经大家投票,坚持数量,目前主城区的背街小巷基本完成。所以对于我们襄阳,今年要做出规划,明年开始,市、区、街道和共建单位,按1:1:1投入。市里拿一个亿的话,区里共同拿一个亿,街道和共建单位再共同,1:1:1。如果市里拿两个亿,就6个亿。按照实际财力一定要拿钱出来改,你把面子搞得很漂亮,当然城市形 象好,但是老百姓感受不好呀,老百姓家里路灯是不亮的,下水道是没有的,走的是泥巴路,走的是黑夜灯,要老百姓说是文明城市,说书记市长好,说政府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项工作,讲群众观点,这就是群众观点;讲民生工程,这就是民生工程;讲民心工程,它就是民心工程。这个事情必须要做,四年规划,你们做出来,这个事情城管局做比较好。王市长会后交代城管局,实施主体、规划主体和指挥主体是市,建设主体是区和街道,资金市里拨付。要有个办法,搞个四年规划,按照3个1比1比例投入,搞个四年规划,争取“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建成区内的背街小巷亮化、硬化、绿化,这就是标准。我刚才说的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我就讲的这个问题。比如说城中村改造政策、旧的工矿区改造的政策、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市里形成一个统一的政策标准,把规划管死,把政策管好,下放到区,区为主体执行,都拿到市里来,城投公司有这个精力吗?没有这个精力,算帐都算不过来,怎么管得了呢?但历史文化街区不能下放,这个要管死。这样就涉及三个政策,三个政策也可以做一个政策,要抓紧时间研究,研究后别市长回来讨论,市里管两条,管规划、管政策,其他到区里去,这样调动各个行政区对“三区”改造的积极性,城市建设的速度就会加快。
第三,加强新区的前期工作,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筹划,强力推进。按照鸿忠书记提出的“十二五期末,襄阳主城区建成区达到200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大目标,如果在今年规划和项目的前 期工作不启动、不完成的话,明年开始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应该说你们的工作滞后于鄂州,为什么呢,鄂州当然没有这么大胆子,提的是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覆盖,没有说建成200平方公里,觉得做不到。但是鸿忠书记已经说了200平方公里,我们还是要按他说的来,但是需要在今年12月底之前,当然越快越好,要把200平方公里基础建设的规划、项目的设计规划、建设规划以及招投标工作基本完成,才有可能在明年一年把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覆盖基本完成,用三年时间来建设,才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200平方公里的雏形,不然,这个话就可能是空的。现在这个工作还未启动,所以我已经说过几次了,我跟别市长都经常讲这个200平方公里,但是在哪里建呢?建哪些内容?都没做,那怎么行?现在这段时间要集中精力,按200平方公里全覆盖,抓紧时间。首先抓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东津新区,第二个是鱼梁洲,第三是庞公新城。高新区已经划入市区规划区范围,就跟襄州区随着工业园后期的20平方公里同步。这个一定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筹划。按新城新区这个标准搞,我还不是很赞成“工业新城”“工业新区”这个说法,就是新城新区,它也不一定是工业,它也可以是服务业、旅游业。
第四,以问题为导向,促进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效衔接,为城市高水平长效管理创造基本条件。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既源于我们决策者、规划者、建设者的自身素质的提升,人才队伍的提升,建设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比如说流动性商贩源于我们市场发育不全,出店经营源于我们建筑管理不科学,因为留了门面肯定就导致出店经营。堵车、塞车源于交通组织不合理和设计规划不科学,比如公务员小区在檀溪,而规划的行政中心在庞公新城,这之间的道路将来肯定要堵,因为大量的人流会集中到一个时间上下班。所以,我们要善于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发现问题来纠正规划的缺失,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像东灵同志刚才讲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靠政治动员做不好,搞也只能坚持一个月、最长三个月,最终还是会搞不下去,最终还是要靠制度、靠机制。所以在我们襄阳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大都市襄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追根溯源,逐条进行分析,从源头开始纠正,规划不好、建设不符合的、管理不规范的、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都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梳理,这样我们才能很快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不然的话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运动”只能是抱怨式整治,只能管一时,决不能管长远。
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建设高品质城市的体制机制 第一,要有“静气”。现在襄阳有很强的扩张冲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士气,这些需要肯定、鼓励、保持。但是城市建设和经济组织都有内在支撑规律,除了要有扩张冲动外,要做大事要需要有一种“静气”,“静气”就是要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比如刚才敬东同志说的1万7千亩土地,没有钱用把土地卖了,但是把土地卖了划不划得来?为了发展工业,本来规划的商业区却搞成工 业区,这都属于没有“静气”的表现,是源于政绩的冲动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我们希望用一天的时间把楼盖起来,也不问该不该盖,也不问设计合不合理,这是非常大的问题。所以 “静气”要具备两种思想,就是建得好是水平,管得好也是政绩。你有能力建设好,那肯定是为襄阳立下了汗马功劳,建不好但管好了那也是政绩。一定要有这种“静气”,所以很多时候不要急,比方说历史文化街区改造,60年过去也没改造,迟一年也没多大的问题,如果忽忽喇喇地把高楼全部盖起来了,还有什么办法改造呢?留下的是骂名,留下的是遗憾。不要急不是要慢慢吞吞,是要快速度做事,但同时也要有“静气”做事,在没有想明白之前,在没有论证充分之前不要急于动手。要有习近平同志讲的“功不必在任内”的思想,建功立业不需在任内,十年之后来再来评价,这个人做了什么,我觉得这个更重要。
第二,要有“大气”。有“大气”就是不能有小团体利益,不能有部门利益,不能有局部利益。比如说作为区委书记,讲大气,就应该站在全市的角度、在大格局中想这个区,一定要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大的战略上找位臵,一定要在“四个襄阳”中找出路,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思想,你就算不上大气。作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当时全省十二个城市,省长只表扬了鄂州,就因为我们说了在全省的定位问题,如果没有这样思想,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作为政治家,就要有比一般人更大的心胸,这是讲大气的第一点。第二点就是不要争蝇头小利,就是刚才讲的市里有市里的责任,区有区里该做的事。李瑞环同志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大城市和小城市不同之处,就是小城市只有一个,大城市包含若干个小城市。就是如果管理大城市像管理小城市那样来管是管不好的,人的智慧、人的精力都有限,在鄂州当市长、当书记,我能把每条街都搞的很清楚,来襄阳当市长、当书记能搞清楚吗?在武汉能搞清楚吗?在北京、上海能搞清楚吗?肯定搞不清楚。但一定要强调,把一个大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小城市,你们就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管理,对区委书记的要求就是市委书记的要求,反过来说大家要有这个胸怀,才有可能当市委书记,区长就是市长,区委书记就是市委书记,把这个地方搞好那就是你的责任。所以,在今后我觉得在规划体制上面,市里管大规划,管主干道规划,分区、街道规划以区里为主体,但审批权还放在市里,至于是以备案的方式还是怎么具体分,还要仔细琢磨,至少街区改造可以由区里搞,哪些市里管哪些区里管要分清,市里不要管所有的规划,可以管历史建筑,或者多少层的大建筑,还有区域方案,别的区里面管。这样我们把这个城市划小,把规划、建设、管理的体制划小,这个城市才会由粗放走向精细,不然的话襄阳永远是一个比较粗放的城市,这个问题希望要重点考虑。
第三,要有“勇气”。所谓勇气就是我们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碰到的困难太多,我们要攻坚克难,要破解拆迁难,破解安臵难,破解筹资难,破解建设管理难,也要破解人情的公关难,这些问题怎么破解,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成为这个城市的执政者,就要为这段历史负责,没有什么好怕的,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就是在任内为这个城市的老百姓做点什么,为这个城市留下什么,希望不是太多的骂名,骂名是一定有的,但是一定不要是主观的,主观的骂名是真正的骂名。
第四,要有“志气”。“志气”就是要有国际视野,要有一流眼光,不能是一个地级市的视野。我在襄阳开第一次常委会,就讲省域副中心城市首先是一个省级城市,不是一个地级城市,不能局限于站在襄阳看襄阳,一定要跳出襄阳看襄阳,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一定要有一流的目光和国际水准。要保持这种国际视野和一流的水准,就是要敢于引进大师级的、国际性的设计单位、规划单位、建设单位来参与襄阳的规划、建设、管理。跟规划局的同志讲过,不是说我们襄阳规划设计院很差,但是要承认这种地区差距。我们规划局按层数或者按体量规定,比如说十层以上的建筑,三个设计院其中有一家可以由规划局指定,每个规划单位3个规划一共9个规划来比选,5万以上体量的让5个设计单位做,每个单位3个一共15个规划来比选,才能够保证保持一个地方的规划品位、水平,不然的话个个规划单位都是襄阳的,水平再高也高不到哪去,五个单位都是武汉的也高不到哪去。再比如土地,在襄阳拍卖,都是襄阳的投资企业,在武汉拍卖,都是武汉的投资企业,也不会高到哪去,因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他们的规划伙伴,都是老乡、朋友,但是到上海、到深圳、到北京去,情况就不一样。广东的一定会是找香港的,上海的一定会请新加坡的,江苏、浙江的一定会请一流的设计院,招标投资的承包人,就会有一个好的团队,就会保证他的品质。所以要有“志气”,我们不敢提把襄阳建设成国际性的大都市,但是一定应该是高品质的、在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独具魅力的 城市,这是我们敢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规划上、我们的建设上一定要有引进大师级的勇气和智慧,有引进国际性的企业参与建设和管理的勇气和智慧,没有这种心胸,没有这种勇气和智慧,没有这种眼光,襄阳在三五年内整个城市想有很高层次的提升,是绝不可能的。我们的房地产都像亲兄弟,长的都一个面孔,为什么呢?都是一个设计单位做的。
所以,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创造建设高品质城市的体制和机制,这需要我们有“静气”、有“大气”、有“勇气”、有“志气”。
襄阳这个城市确实非常好,前人给我们留下很丰厚的宝藏沉淀,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腹地,省委、省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政策支持,时代给了我们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通过“十二五”的努力,使整个襄阳城市能够有一个大幅的跃升,这一点我们要充满信心。谢谢大家!
第四篇:范锐平在市农业系统调研时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市农业系统调研时的
讲 话
年9月日
201114范锐平在市农业系统调研时的讲话
同志们:
襄阳是个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有地位。“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从发展战略调整到政策探索,从重大工程策划到项目安排实施,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充分证明,全市农业系统有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这是襄阳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省委、省政府对襄阳的发展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四个襄阳”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新战略。全市农业系统要在“四个襄阳”建设大局中定目标、找位置,更新工作理念、明晰发展路径、创新工作思路,努力使农业成为“产业襄阳”的重要经济支撑、“都市襄阳”的重要承载平台、“文化襄阳”的重要社会载体、“绿色襄阳”的重要生态保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三化同步”、“两增同步”为目标,把发展现代农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重视农业才能抓住襄阳的根本,这是襄阳市情决定的。中央、省委提出的“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和“两增同步”(农业增产增量、农民增收),是指导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纲领、总目标,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是最大的富民工程。襄阳的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5%,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接近60%,这是襄阳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在这样一个阶段,大量的农民生活在农村,靠农业收入来维持基本生活。要提高襄阳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人均GDP水平,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最大的富民工程来抓,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第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是城乡差别的重要表现。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是最大的民心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当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齐全,居民居住条件比较好,但农村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差距较大。襄阳的农业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很大进步,但农村面临的问题仍然突出,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富裕程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大多数群众生活在农村,最需要我们工作的地方也在农村。市委强调,在用人上坚持注重基层、注重干事、注重廉洁三个导向,就是因为在党的工作全局中基层最重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最重要,廉洁最有公信力。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有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要以从事农村工作为荣,以服务人民群众为荣,以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荣。
二、充分发挥“两个导向”作用,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水平
农村发展有自然规律,农业发展有经济规律,农民发展有人文规律。尊重规律是我们研究工作、制定政策需要把握的第一原则。要遵循“三农”工作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农业资源、组织农业生产上的导向作用。与工业和服务业比,农业投资回报率低,通过市场的方式聚集社会资源的能力弱。要在尊重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引导,提升农村、农业聚集社会资源的能力。一是要按照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形成区域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生产优势。襄阳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农业块头大,种植业条件好,要结合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突出自身优势,尽可能地推动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布局。过去讲“一村一品”,现在看来角度低了,农业发展必须整体推进。二是按照农业生产的经济规律,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经济价值。要以经济性为导向,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生产效益,改变“守着万亩金山讨饭吃”的落后发展局面。三是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一是发挥政府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农民现阶段最需要政府帮助的就是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家庭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减少农民承受市场的风险。襄州区张集镇双丰收合作社以农技站农技人员为主体、以“托管”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服务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受到农民群众欢迎,有生命力。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二是发挥政府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组织作用。从上半年开展的“三万”活动看,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比较突出,农民群众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较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包括争取国家项目、增加地方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是发挥政府在运用农村政策引导农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农业作为抗风险性能力差、回报率低的弱势产业,需要制定比工商企业更加优惠的政策才有可能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业招商引资的政策要比工业和服务业更加优惠。地方政府在农业龙头项目引进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两点:一是对当地的贡献,二是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这与工业项目不一样,工业项目主要考虑的是回报和对产业的支撑。比如我们引进一个屠宰加工企业,它对地方的税收贡献可能很少,但是它对农民富裕的带动作用可能很大。一个3000万只畜禽加工企业就可以带动农民和专业户搞养殖,形成一个产业,创造的整体效益要远远大于一般工业企业。
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个导向作用,是我们组织和领导“三农”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如果不遵循这个规律,组织和领导农村工作的“指挥棒”就会失灵。
三、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中央提出“三化同步”的要求,强调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三化同步”的总要求下,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我们需要创新政策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一,在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工商资本不参与农业开发,靠农民的原始积累来促进农村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工业为什么能跨越式发展,除了机器带来的变革之外,更重要的是工业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也是如此,除了农业技术的普及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要靠资本的投入,大量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我们反对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搞非农开发,但是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通过“迁村腾地”建设新型社区。粗略地估算,襄阳的村庄集并可以节约150万亩到200万亩土地,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现在,由于农村基本上没有规划,造成“只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现象;由于农民居住过度分散,土地占用量大,造成社会总成本大幅度提高;由于城镇扩张,造成农民多次拆迁,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农村、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是一个完整的城镇体系,没有一个整体的城镇体系规划,大城市的扩张、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必然是以牺牲小城镇和农村为代价,既浪费资源、资金,又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第三,在尊重农民选择的基础上,鼓励建立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多样化、套餐式、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是农村发展的方向,也是各级政府的责任。第一要有规范的章程;第二要通过契约的方式履责,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第三要加强监管,保护农民利益。
第四,在财政具有持续保障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先行一步实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鄂州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打通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医保,两者可选择、可转换,在自愿的基础上,没有身份差异,只分两档,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可以按一档标准缴纳,城市基础条件差的也可按二档标准缴纳;二是养老保险。这些都是以财政的持续保障能力为支撑的。目前,襄阳在全市推开做不到,但有些县、乡镇、街道是可以做到的,要鼓励这些地方先行先试,为全市探索经验。
第五,在保持各级对“三农”工作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减的基础上,鼓励建立以乡镇为主体的农村工作管理和推动机制。乡镇党委、政府是服务农民最直接的主体,对农村最了解,对农民需要什么感受最深。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市、县、乡三级各有侧重。市级侧重政策和财政扶持;县级重点是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乡镇的重点,一是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惠农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二是组织新农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除一些规模较大的镇可以比照镇级市管理外,除一些口子镇可以选择以商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外,多数乡镇不要再下达工业招商引资任务,要以“巡访问事”制度为载体,深化“三万”活动,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有效领导。
襄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不仅要为全国农业发展贡献一百亿斤粮食的产能,还要在领导农业农村工作方式方法上大胆创新、探索经验,这是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适应“三化同步”的需要,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建立一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体系、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
四、以重大工程为支撑,全面提升襄阳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面向“十二五”,农口部门策划了40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300多亿元,投资达到450亿元左右,这个投资量很大。但是,相对于城市建设投资、产业发展投资来说,这个投资量仍然很小。特别是按照跨越式发展要求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这个投资量是不够的。要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的策划,通过提高农业农村的投资总量来提高农业农村建设发展水平。第一,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重大机遇,制定水利五年计划。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基本建成灌溉排涝工程体系,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第二,以建立农产品加工大市为目标,争创国家级园区、基地、企业和品牌。“喝汉江水,吃襄阳粮”要成为襄阳建设农产品加工大市的品牌和口号,响亮喊出来。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兴建农、林、畜、水产品全系列加工产业链,创建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产业基地、龙头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品牌。第三,以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幅度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四,以国土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全力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鄂州新农村建设做得好,很重要的经验是对农口资金的整合。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块,一块是国土整理资金,拿出20%到30%用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拿出30%到40%用于末级渠系建设;第二块是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两年的时间给了近一亿,相当于每个行政村给了100万元;第三块是涉农项目资金。这三块资金的整合,均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逐步推进。项目建设是改变当前农业投资不足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只有农业的项目超过了工业,农业的产值才会超过工业;只有农村的投入超过了城市,农村的变化才会大于城市。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是襄阳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对国情、省情和市情的认识,对农村要舍得投入,对农民要舍得倾斜,对农业要舍得支持,以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来助推襄阳发展的大跨越。
第五篇:2021年在离任市委书记时的讲话
在离任市委书记时的讲话
尊敬的xx部长、xx书记、xx市长:
刚才XX部长代表省委宣布了省委的决定,这次黄冈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的调整,充分体现了省委对黄冈的重视关心、对黄冈发展的殷切期望、对我们的信任和关怀。
我坚决拥护省委决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对XXX同志到黄冈担任市委书记表示诚挚的欢迎。
XX部长全面介绍了家胜同志的情况。XX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既有地方工作的经历,又有省直机关工作的经验,作风扎实、开拓创新,抓班子、带队伍、抓落实的能力很强。
相信XX同志来黄冈工作,以后一定笔扫千军整理能够很快的融入大家,也始终带领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推动黄冈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希望同志们全力以赴,支持家胜同志的工作,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006年8月14日,组织上安排我从潜江来黄冈工作,转眼15年过去了!这15年正好经历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5年计划时期,能在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在黄冈这片红色热土上付出心血,为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是我人生之大幸。
这些年,为了共同的事业,我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责任之心,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与三届四大家的同事们一道,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竭尽全力,做了一些工作。
我们一起明思路、谋发展,我们一起攻脱贫、促振兴,我们一起办园区、抓产业,我们一起补短板、强基础,我们一起建平台、兴城镇,我们一起治污染、优生态,我们一起惠民生。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加微信zxzzz0913进公文群,万众一心、不胜不休,全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夺取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我深深的感到,黄冈发展的每一点变化,每一点进步都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党组织坚强领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借这个机会我发自内心的向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向可亲可敬的黄冈老区人民说一声“谢谢”。
15年来,我虽然做了一些职责所系、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更受自身能力和水平、智慧和胆识的局限,有一些想去做应该去做的工作没有做,有一些重要的举措刚刚启动,一些笔扫千军整理工作还在推进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留下了不足和遗憾。
我时常的检讨自己,如果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更深入一些,抓工作落实更坚韧一些,或许黄冈发展会更快了、更好一些。如果与干部思想交流沟通更多一些,或许能够避免因工作要求严格、批评同志不讲方法方式,而伤害了少数同志的感情、造成少数同志的误解。借此机会对于因我个人主观原因留下的遗憾,带给同志们的不愉快,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回首这15年的最难忘的时光,回顾在黄冈的5400多个日日夜夜,勤劳善良、朴诚勇毅的黄冈人民,给了我信赖与宽容、给了我支持和帮助、给了我智慧和力量,大别山水滋润了我、黄冈文化薰陶了我、老区精神砥励了我、红色基因洗礼了我,黄冈的山山水水早已刻印于心,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早已铭记在心。15年来,与黄冈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黄冈发展同步伐共奋进,让我深受感染深受教育,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是我一辈子最珍贵的乡愁和乡情!
这几天越是临近离别,越是思绪万千,越是难以平静,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片段,不时的在心头萦绕,不断的在眼前浮现,那么清晰,那么鲜活,那么难以忘怀,很荣幸和同志们朝夕相处,很感激与老区人民共同奋斗,从同志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从老区大地上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此时此刻,我最难割舍的是这份情意,最难忘怀的是这份事业,最难报答的是这方百姓。黄冈是我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我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我的心将永远和黄冈人民在一起,对黄冈的眷恋之情永远不会改变!
千言万语,汇集起来,衷心的感谢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衷心感谢同志们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帮助,衷心祝愿黄冈的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衷心的祝愿黄冈人民吉祥如意、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