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为何对白岩松的辞职惋惜
我为何对白岩松的辞职惋惜?
-----主要是因为我们社会太缺少这样言辞激烈的人!
文/汪华斌
今天一个朋友急急忙忙地打电话问我,知道白岩松辞职了吗?说实在的话,我不是一个新闻敏感的人;所以我对新闻实际有点滞后。这在网络与现实传得满天飞的新闻,我竟然全然不知。听了这位朋友的话我顿时一惊,白岩松为什么辞职呢?是不是内部被领导谈话了呢?因为白岩松在我的印象里应该是在主持人里面言辞最激烈的一个,这样的人被领导谈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由于抵触情绪,因而辞职也就在所难免。
在我们的印象里,主持人油嘴滑舌的较多;而言辞激烈的并不多,而白岩松应该是我认为言辞激烈的一个。更为重要的是,白岩松并不局限某一领域;而且对什么领域都敢评价,这才是我佩服的人;所以我对白岩松的印象不错,主要是其言辞激烈能激起人们的关注。因为我们在一个正面宣传的社会,到处是莺歌燕舞;所以言辞激烈才能使人猛醒,我们社会现在的问题就是缺少这样的人.说实在的话,言辞激烈与反对是两回事;言辞激烈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反对就是站在对立面的观点。因为言辞激烈的人还是站在同一立场,只是叹息为什么搞成这样。所以我认为我们的领导不仅听赞歌,更要听这些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因为这些批评并不是反对的概念,而是希望改进的声音。然而我们听惯了赞歌的领导,对言辞婉转的批评都听不进;更何况言辞激烈的批评呢。于是聪明的领导开始了各种清理,下岗是最主要的途径;末位淘汰也是主要途径。再次的还有领导谈话,要求自己辞职也是一种体面途径。总之无论什么途径,最后得到是全部是莺歌燕舞了;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和谐途径。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社会言辞激烈的人就更少了;记得当年焦点访谈是言辞最激烈的媒体,后来竟然慢慢改变了原来的特性。自从互联网平民化后,我们社会开始出现了一些言辞激烈的人。但很奇怪,这些人竟然是变化多端的;开始言辞激烈,后来竟然变成唱赞歌的人都不少。当然我们现在网络上还有言辞激烈的人,但大多是成名的专家学者居多;而年轻的言辞激烈者少之又少。因为除了没有单位的年轻人发发牢骚外,其它的评论性的言辞激烈者还真的不多。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岩松的言辞激烈就印入了我的脑海;虽然我并不看他的评论,但对这个人的印象就这样生成了。
是啊!白岩松为什么辞职?他真的离开央视了吗?这些内情是我们不知道的,而且根本不可能有公开的真相;所以关心和喜欢白岩松的人都在猜测,白岩松的辞职原因可能还是他的言辞太激烈了吧。首先任何言辞激烈的人都会顶不住压力,更何况白岩松还是主持人;再加上他除打黑外还介入不少领域,结果言辞激烈就可能又得罪了某领导;因为领导不能从你这言辞激烈中受益本来就不高兴,如果再有名利损失那肯定不会放任自流;因为我们社会的灯光首先是照亮领导的,而不是把领导置于灯光之下的;这就是诀窍。如果是这样,即使你真的是正义的化身;最后还是要被打倒的,这是我们社会的规律。
当我们的改革开放放权后,我们社会就对权力放任自流了;所以‘以权谋私’与‘独断专横’的比比皆是。如果我们社会到处是言辞激烈的人,是不是这些‘以权谋私’与‘独断专横’的人会
收敛一些。然而很可惜,我们社会不仅言辞激烈的人少;反而唱赞歌的人却越来越多。所以现在老百姓都麻木了,因为腐败分子在被清查前竟然被评为清正廉洁标兵的比比皆是;这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笑柄吗?实际就是因为缺少言辞激烈的人,所以才经常闹出这些被我们后代耻笑的故事。
我这写灰色见解的人都被原单位调查,白岩松辞职应该不使我惊讶;因为CCAV毕竟是正面宣传的媒体,它能允许自己的下属永远这么放纵吗?正因为如此,白岩松辞职应该是再正常的了。只是白松岩辞职后,我们社会又少了一个言辞激烈的人;则我们社会的莺歌燕舞声音更大了,这才是我为白岩松辞职而惋惜的地方。
第二篇:纠正我为何辞职
到今天为止有很多人问我辞职了是不是打算结婚?我想在此纠正一下:不是,纠正我为何辞职。我辞职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领导并不重视我的工作能力。我平时的工作是:业务受理、业扩报装、高压、低压、居民供用电合同签订、上数字、线损管理、所属片区10KV、400V线路及一户一表CAD制图和所属片区10KV、400V线路、杆号及一户一表GpS定位,辞职信《纠正我为何辞职》。我从07年12月工作到10年5月先后工作调动了5次,这是我所不能承受的,原本以为是自己有点工作能力才会这样频繁调动工作岗位的,可是所属部门的某个副主任当着本人面说了一句“某某某你就是闲人一个,什么事情都是杨某某一个人做的”哼哼~~是不是很好笑啊。做营销的人都知道除了我刚才所说自己做的那些东西以外一个小的供电所就只有收收费而已了。我不想说什么,我只是想为此纠正一下我辞职的原因是因为领导不重视我的工作能力与成果,当然如果还有人怀疑我辞职的原因,那可以去看我的辞职信,信上写的原因和我所说的一致。谢谢!
第三篇:高明勇:我的警察朋友为何不理解白岩松
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高明勇:我的警察朋友为何不理解白岩松
长期以来在对警察的报道中,基本以正面宣传为主,与歹徒搏斗必然被描述为“英勇”,案发现场殉职必然定性为“牺牲”,报道基本都是“赞美诗”,这些几乎成了系统内的常识,现在这种常识观念遭遇到“新闻专业主义”后,容易产生幻觉,以为受到挑战,必然容易激起不解情绪
昨天,一位在老家基层当警察的朋友,突然问我:“你作为媒体人,怎么看待白岩松事件”?
当时开会正忙,便随手将刚约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马少华撰写的凤凰评论发给他了,标题是《白岩松“不说牺牲”得罪了谁》。中立客观,技术分析,基本涵盖我的思考。
不到一分钟,朋友转发给我4篇评论,标题分别是《欲盖弥彰更显理屈词穷——白岩松肃宁新闻事件回应的理性分析》(来自微信公号“police”)、《白岩松在河北肃宁枪击案中的“死亡”言论,为何会演变成一起公共舆论事件》(来自微信公号“温州徐雪芬律师”)、《和白岩松的隔空对话——不得不说的几句话和很想知道的几件事》(来自微信公号“小警之家”)、《枪案报道不是“感动中国”,但也不是“探索@发现”,更不是你一个人的脱口秀》(来自微信公号“police”)。
无需打开看,凭标题就可推测到,一些警界人士对白岩松的不解、不服和不满,乃至上升到质问、批判的高度。
朋友说,这是他最近看到的几篇文章,并善意提醒:
1、不管是媒体人还是警界都应该客观冷静地看问题;
2、现在媒体人不容易,当警察也不容易;
3、媒体人与警界对立不是什么好事。
说实话,我乐于看到好的公共辩论,因为这是构建好的公共生活的一个重要路径。好的公共辩论,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人无成见,对事有是非。
朋友的话,我支持第一条,任何讨论,客观冷静的态度是必须的;理解第二条,每个职业都有常人无法理解的一面,需要相互理解支持。
对于第三条,我有一定的保留意见:白岩松在节目中发表自己作为评论员的观点,怎么上升到了媒体人的高度,即便他自己,估计也不愿说要代表所有媒体人?本来就河北肃宁的枪击案发表观点看法,怎么成了与警界对立?似乎媒体人和警界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尽管这一观点在不少警察那里很有代表性,但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我更宁愿看作是观点表达与信息接收之间的简单化带来的误会,而随后那些标签化的讨论,只会激化矛盾,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退一步说,姑且不论白岩松言论的对与错,一句“死亡”就给当事警察定性了?其实,如果很多人,包括警察在内,认为白岩松的言论有问题,完全可以进行一场对等、公开、透明的公共辩论。但是,对于一些对人不对事的言辞刺激,还是要保留一份警惕之心。
昨晚11点钟,当《白岩松“不说牺牲”得罪了谁》的评论跟帖,在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内,将近10万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朋友的话很有深意,有必要从警察的角度好好想想,为什么警察不理解白岩松,或者说为什么警察会认为白岩松不理解他们?
概括起来,一些警察的考虑或纠结主要有三种:
1、所谓的警界,更多的是庞大的基层警察队伍,对于他们来说,职业的压力可以想象,收入不高,压力不小,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听闻同仁出警遇难(抱歉,作为媒体人,力求客观公正,我也没用牺牲),难免有职业的代入感,悲悯之情,较之系统外更为突出一些。当听说央视报道这不是“牺牲”,产生抵抗情绪,顺理成章。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评论跟帖中,还是有很多网友表达对警察这一职业的敬意和理解。
2、据我和一些警察朋友(大多是以前中学同学,后来走上警察岗位)的交流,由于职业的缘故,在他们的世界里,往往容易产生二元对立思维,既然不是朋友,自然就是“对立面”,虽然未必有恶意,却免不了职业思维的自然流露。这一点,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会从阴谋论的角度,去推测是否存在组织“围剿”白岩松的行为。也包括,为什么在央视以正当理由暂时停播白岩松主持的节目后,仍然遭遇那么多的质疑。
3、长期以来,在对警察的报道中,基本以正面宣传为主,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修辞学,与歹徒搏斗必然被描述为“英勇”,案发现场殉职必然定性为“牺牲”,基调基本是正面,报道基本都是“赞美诗”,这些几乎成了系统内的常识,现在这种常识观念遭遇到“新闻专业主义”后,容易产生幻觉,以为受到挑战,必然容易激起不解情绪乃至不满。何况还是央视,还是白岩松,影响不可小觑。
透过现象看本质,白岩松此次的言论事件,绝不是什么媒体人与警界的对立,倒更像是一次“理智与情感”的较量。在新闻事实并非十分充分,对殉职警察的行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为没有完全定性之前,选择更为中性的“死亡”,而非感情色彩浓郁的“牺牲”,更为审慎一些,这一选择,不仅仅是对新闻职业的尊重,更是对新闻受众的尊重,是对警察形象的尊重,否则,谁也无法预料,在当前反腐的大背景下,一旦出现新闻反转,哪怕只是黑天鹅事件,谁都伤不起。何况,这一选择,只是媒体的评论,并非政治上的定性,也不妨碍流程上的盖棺定论。
所以,问题在于,白岩松的这一“理智”选择,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在正常不过,却在无形中触碰到一些警察最为柔软情感诉求。
也因为此,我相信自己的警察朋友和他的同行,更多的是在情感上无法理解,而非一些言论渲染的那样,无法在理智上理解。来源:共识网
第四篇:日本首相为何频繁辞职?
日本首相为何频繁辞职?
日本首相更替速度可以算世界第一,从大日本帝国内阁总理大臣时期(1885-1947)的伊藤博文首相开始,到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时期(1947至今)的鸠山由纪夫为止,共有九十三届内阁总理大臣,接近60人担任过日本首相,这些人中:伊藤博文、吉田茂、佐藤荣作、中曾根康宏、小泉纯一郎的任期都达到了4年以上,其中,仅有伊藤博文一人的单届任期超过4年:1892.4-1896.12(日本总理大臣每届任期4年),其他人的单届任期都没有达到4年,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的国家,在鸠山由纪夫之前的日本政坛,自民党一直独霸江山,再加上日本的首相基本上是由大企业在背后支撑,一旦经济发生动荡,企业便需要寻找新的可以改变形式的新人选担任首相,所以日本首相改变速度极快(小泉纯一郎是迄今为止全日本唯一一个没有后台的首相),特别是近50年来,丰田集团和三菱重工、本田汽车三大集团不停地对抗,致使日本政坛短命首相层出不穷。
第五篇:员工为何辞职
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
1、钱,没给到位;
2、心,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员工临走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给你留面子,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失望透顶。仔细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为管理者,定要乐于反省。
——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