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学课程感想
社会学课程感想
社会是一个如此复杂离奇的组织,连带着,让我对社会学业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最初曾经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社会学的书,我惊异于书中内容的丰富,我是一个喜欢接触各类知识的人,那些知识让我可以了解更多的世界,不同人眼中的世界。社会学就是一个这样的学科,它不同于我所学习的其他学科,让我掌握一门系统的知识,而是让我更加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我们身边的社会环境。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事情,我从来没有用一种理性的或是人文的思想去思考这些事件所隐含的内容,我只是单存的听着一件事情而已,并没有去想这可能不仅仅是一件事那么简单,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学让我开始用一种思考的态度对待每天都在发生的各种事情,去想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可能我所思考的还不全面,甚至可能还需要借助别人的观点才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但无论怎样,我都已经开始进步额。另外一个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关于社会检查报告了,我没有想过会有一天我会为了完成一个作业而去做真正的社会调查,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体验。我承认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曾因为那无数的冷脸而想要退却,想要放弃……幸运的是,我最终坚持了下来。不得不说,那是一种人生的历练,因为在你敲开门之前,你并不知道你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是痛快的帮助还是委婉的拒绝甚至是不理不睬,到最后,每一次敲门都需要极大地勇气,可是
当你终于做完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的时候,再回头去看,那些冷遇都是值得。人生的每一次不同的尝试都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可能以后我还会有很多机会去进行调查,可是,无论以后的调查是多么的成功,那都不是20岁的我了……
社会学的课堂是很好的,老师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在我的印象里,老师是一个很有时代感的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所教授的课程的原因,有时候我甚至会有一种我OUT了的感觉,这是让我很喜欢到地方,这种自然的对感情的抒发无形的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但是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讲课的内容仍然有些不够新颖,如果能够多对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的社会学知识进行讲解会更好,例如讲一些关于种族的知识等等……
总之,这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课程。
第二篇:社会学感想
社会学是人类多元化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如作者所说:“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是推动社会学产生的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作者说社会学是在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后产生的;如果往上推,社会学是从启蒙运动后人类思想的转变而产生的革命而带来的。而启蒙运动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脱离神本而寻求人本。所以,从本质来说,社会学是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产物。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在发展中或发展后的问题,而试图以研究的结果来找到解决的方法。但事与愿违,社会学常常能找出问题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有时看似解决了,却只是短暂的表面上的治标不治本。因为社会学到底还是以人为本,是从人的角度去了解世界上的问题。人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变的,人的行为也是复杂多变的。社会学的整体系统观和从行为入手的方法论,导致社会学研究上的综合性。社会学强调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以便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索社会诸方面的动态实况,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广角镜。我们有信仰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根本就是在于人是有罪的人,且人是没有办法靠自己解决罪的。所以,我认为社会学只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却不能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说社会学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神学才能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通常会认为,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其实这正是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可以说,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也是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其理论与学说,他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不断充实的,不断更新的操作技术和物质设备。
书的作者说“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这我不全赞同。社会学的确是认识社会的有效工具,却不是改造社会改变社会的有效工具。因为还没有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因为社会学而带来的,我们也没有看见世界上有这样绝对的例证。社会学只能让我们更认识社会的现象,不能让我们改造社会。从神学、历史学与伦理学来看,宗教才是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主要动力来源。社会学不外乎是研究关于人的问题和与人有关联的一切事物,社会学是离不开人的没有人就不会存在有社会学。而人是有人性的、宗教性的、是唯一有上帝形象的被造者,在社会学里社会学只把人作为高等的动物来研究,所以它只能研究人一切外在的表现与问题;却不知其本质的来源、过程中的意义与终极的结局。从本质来说社会学根本不懂何谓人,也更不能经过研究找出方法使人活得有永恒的意义与价值,也就不能让社会有一个真正良性的运行和协调的发展。社会学即不懂人,就更不懂人是有罪性的;而一切的社会问题都是从人的罪性中出来的,那它就更不懂了。要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从本质来说必须先解决罪的问题;这样说来,社会学对于解决社会本质问题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说社会学只能是认识社会现象的有效工具而不是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宗教信仰才是,这不是神话或纸上谈兵,这是在史上可考的;欧美国家的历史、文化、科学、现代文明都是可以站出来佐证的。
那么说社会学不是完全无用了吗?不是的,社会学有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社会学是可以发现社会问题的,也是可以使人们更清楚认识社会的,它更是能帮助国家决策层、机构、教会;更好地了解当地社会的各个领域的不同情况,从而能更好地做完美的计划与决策来帮助社会。虽然说社会学是人文科学,对信仰本身无多大助益。但是对于教会却有很大的帮助,是教会了解社会需要的有效工具。所以社会学是很有用的,如果我们能以神学为根基去了解、解决社会学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将是对社会很大的益处,也是教会在社会中的贡献与见证。
好久以来,我都在关注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发展。甚至曾经有段时间打算以后去考这个学科的研究生课程,到现在为止,这个想法还一直萦绕在脑中,我暗下决心,如果有机会,可能真的要到这个学科去深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渐渐地了解了社会学的发展历程,而且也逐渐地找到了一些问题的答案。应该说,中国社会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之后的“文化大革命“又似乎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20年之后,中国社会学研究早已被世界各国的社会学研究拉开巨大的差距。78年之后,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给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补课。此时,中国社会学研究才算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以,一个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不是轻而易举的,应慎而又慎。
何谓社会?在我看来,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在有关子系统的配合下它能够运转,而促使它运转的动力是人类的需求。人类有了需求,就要有生产,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和组织从而形成生产关系。其实,社会的本质就是生产关系的集合体。具体到中国,有两大社会关系网络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农村,一个是城市。二者的关系不言而喻,可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西部。中国的现代化与其说是城市的现代化,不如说是农村的现代化。计划经济年代,由于较为封闭的市场环境,城市的发展较大的受到农村发展的制约,可到今天,全球的视野使城市可以脱离农村而发展。我认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今后中国农民的生存都将成为问题。可悲的是,直到今天为止,真正为我们农民做事的又有多少人,谁能说的清楚我们的农民弟兄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更不要说那些政府官员。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需要农村和城市的协同进步。特别是在民主化进程中,农村更需要帮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在某些地区干群关系极为紧张,当农民的忍耐力到极点之时,“暴力”便会发生。这同样是事实。农村是一个巨大的组织,它蕴涵着极强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发挥要靠领导干部的合理引导!
中国是在农业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脆弱的情况下推进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历史角度看,我国人口历来是流动的,不是固定不动的,不少城市就是移民城市。城市化是要让一部分农民先进城,但又不仅是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国际上通常以居住在城镇内的人口总数占该国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这在操作上比较简便,也利于横向比较,但这种城市化的内涵缺乏全面性,容易产生重城市化数量,轻城市化质量。更不能只顾城市,不顾农村。不能只建设城市,而不建设农村。所以,城市化既是城市的事,又是农村的事,中央十分强调城乡统筹。在城市化开发度达到中期和工业化程度较高时,必须及时将城市化战略转移到以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城乡统筹发展。在不降低城市生产力的前提下,降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补助农业,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要从政策导向、物质支持、资金倾向、项目带动等方面对农村实施全方位的反哺。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十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在强调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重要途径”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当今的城市化不能单纯以数量扩张为主,要十分注重质量。而提高城市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我们有一段较长的艰苦的路要走,不可能一蹴而就。
以上所说的这个问题,只是社会学中间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发现了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社会学的价值即是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我们还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第三篇:学习社会学 感想
——学习社会学感想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0801
姓名:
学习
社会学
感想
社会学,这个名词在学期前是多么的陌生,想起在开学时的选课过程还在揣度:这门课到底要学些什么。如今一学期转眼就过去了,我收获了不仅仅是社会学科的知识,还锻炼了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
社会学学习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社会学这门课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社会学的含义、内容、性质及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到个人的社会化,到社会角色认识,到社会群体、组织,到社会的分层都有了一定认识与相关内容的了解,对于社会上存在的社会问题也能根据所学的社会学知识进行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在这么多的内容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社会的分层的问题。因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时常发生,比如:小学校园里的小朋友比接送自己的车,耻笑家庭经济不是很好的小朋友,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甚至于使得他们变得自卑;再如:扫大街的大爷们有时遭到的白眼,这些地位差异反映了社会上,这种因为地位稍卑微的人们而遭到不平等待遇。这样类似的等级分层问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用一定的标准描述社会,揭示社会差异:不平等;如: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分析,研究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
在课程的最后几周里,老师布置的调查报告作业,使得我们不仅仅将社会学的知识放在书本上强加记忆,而是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运用社会学课上所讲知识以及用社会的角度上看待一个问题。最后,在调查完一个课题后,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思考与分析,以上书面形式递交老师指导。老师也给我们列出存在的缺陷问题,以便我们进行改正,让我们下次做得更好。
这就是要我们学习社会学,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社会学教学建议:
(1)我认为布置学期末的调查报告作业非常好,既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又增强了我们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2)课堂氛围很好,使我们在听社会学课程时,没有压力感。(3)建议在每堂课的前5分钟作讨论,分析社会上的“新鲜”事件,使学生了解社会上近期问题,增强我们的分析能力。
(4)教学PPT课件多插入些图片,视频短片等使其较为丰富,吸引学生眼球,提起学生听课兴趣。
(5)每隔2周课,可以抽查10人在课上做3分钟有关社会学知识的演讲,内容自拟。
第四篇:社会学课程小结
社会学课程小结
工商0802 3080805055 吕俊钦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结束了,匆匆忙忙地来,匆匆忙忙地走。回想大三这一学期的课程,感悟良多,《现代社会学》作为课程中的一门,任教老师的风趣,讲堂的精彩,无一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又进一步的加深了。社会不仅仅是一个人类的集合,它还有更多层次的意义。
在这里,有必要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学期所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开堂地第一节课中,马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社会的含义,那么社会、社会,到底什么才是社会?依然记得小学的时候,每一学期老师都会发给我们一本名叫《社会》的书,但是不会作为一个课程来讲的,也只是在课外的时间里拿出来读一读,什么是社会,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在《现代社会学》里,马老师介绍社会就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角度进行考察,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共同组成了社会。
在开堂的第一节课,马老师就说明了了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社会学是人类自身认识的一场革命,学习研究社会学,从宏观上对国家和社会,从中观上对工作和事业,从微观上对人人生活和幸福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促进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和理性化,为社会发展、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地依据,提供公共管理、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知识,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助于人格修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已经很长了,它所研究的对象深度也越来越深了。
接着讲到了第二章:社会的构成要素。在这一章里,马老师为我们从人口、环境、文化三个因素和社会的关系方面更深层次地介绍了社会,以及一些普遍的社会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等。第三章中又讲解了社会化及社会角色,可能有人对社会化这个概念有些模糊,社会化就是个体通过学习社会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使自己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过程。这一章主要讲述了社会化过程和途径,社会角色的类型、扮演及失调问题。
记得在社会角色扮演这一小节中,马老师曾多次要同学们列举一些扮演角色,诸如学生这个角色,其实并不只是作为一个学生来讲的,在学校里,他是学生,班干部,团员,党员,在家里,他是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兄弟,一个姐妹,从名族上来说,他又是一个汉人,亦或是少数民族人,因此一个人在社会里承担的角色其实有很多,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只要是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我们都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某种社会角色,当我们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就应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在社会舞台上,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社会角色的确定就是要回答:“我是谁?”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起某种角色。
第四章的时候,马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社会分层指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不同而呈现的高低有
序的不同等级。社会流动也成为社会位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化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
整个学期的社会学学习过程中,马老师的丰富解说,内容的生动,这些都一一印在我的脑海里,马老师讲的例子,一个个如在耳畔。诸如婚姻问题,马老师提过,古人所倡导的门当户对,在一定程度上,其实还是有一些道理的,这是现实。又如讲到社会环境对人地影响这一节中,列举了“狼孩”,例举了叶惠美对周杰伦的影响。还有玛雅文明的消失,以及最后视频放映的《大国崛起》。
很喜欢马老师这种生动的课堂形式,无论是课堂的即兴发言,分组讨论,还是多媒体知识讲解、视频短片观看,在讲述知识点的同时,又同时给出了很多形象生动的社会现象例子,多用一些社会流行话题来引出课堂知识要点,这样的讲课形式,我想应该没有学生不会喜欢的,比起古板地照着书本解说,这样的一种方式更能够吸引我们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参与度,真正地实现课堂互动。
感谢马老师在大三这样一个枯燥的学期带来社会学这样一门生动的课程,一个血气的时间,不长,不短,每个星期一节课的社会学,却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真希望下学期还能再次聆听马老师的课。
第五篇:社会学概论课程总结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总结
1、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2、讲授时间:2006年9月—2007年1月
3、周课时:4课时
4、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和专业设置中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分析问题的视角,掌握关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5、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按照教学计划进度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大纲所阐述的学时分配和重点难点安排妥当,比较符合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要求。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思考题的练习、分析、讲解,巩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效果:教材选用适当,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要求学生记全课堂笔记,课后指定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通过当堂测试,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可以了解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
6、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教辅材料的运用有待提高。
(2)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应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