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社会学课程总结
体育社会学课程总结
体育社会学是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它作为绥化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是高师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基本了解和掌握体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规律;提高学生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水平。从多年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质量对于体育教学专业学生的影响较大。其原因主要是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针对性,综合性是指建立在多门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上,针对性是指该门课程直接运用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认识体育文化现象,研究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体育社会科学素养。正是基于对本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最近几年来我们对体育社会学的课程教学给高度的重视,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教改措施,使得本课程的教学质量逐渐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目标建设上,我们认为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他们的动脑能力。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新的理论进行了及时的介绍,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讲座作业以外,增加了问题讨论、专题报告等教学等较为实用的方法。我们认为该课程的教学不应仅仅让学生记得一些概念、原理,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其内涵,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先进的体育社会学的规律,同时为了解决从理论到理论的枯燥、乏味的难题,我们结合一些体育社会现象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调查,然后再组织集体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体育社会学理论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在征求学生意见基础上,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精选,增加了最新体育社会前沿研究成果,剔除了一些陈旧的体育社会问题,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使教材更加新颖。
在考核方式上,废弃了完全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总成绩的做法,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以及专题报告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从而做出(评定)总成绩。为了使考试更加规范和客观,编制了试题库,考试时随机抽取,这样加大了试题的覆盖面,使学生对体育教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结合以上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我们还应提取一些典型的体育社会现象与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们更加的很好的掌握体育社会规律与原理,并加以运用这些原理与规律,来解释体育社会现象与问题。
第二篇:社会学概论课程总结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总结
1、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2、讲授时间:2006年9月—2007年1月
3、周课时:4课时
4、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和专业设置中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分析问题的视角,掌握关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5、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按照教学计划进度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大纲所阐述的学时分配和重点难点安排妥当,比较符合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要求。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思考题的练习、分析、讲解,巩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撰写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效果:教材选用适当,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要求学生记全课堂笔记,课后指定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通过当堂测试,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可以了解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
6、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教辅材料的运用有待提高。
(2)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应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
第三篇:体育社会学(推荐)
一、名词解释:
1.群体:亦称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广义的群体包括家庭、乡村、城市、政党、国家乃至人类社会各种不同类型的结合。狭义的群体仅指人际关系亲密的初级群体和小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等。
2.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3.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4.社会控制:指一切正式的法律制度以及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宗教、伦理道德等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过程或手段。5.社会变迁:指的是由于社会系统的内部或外部的原因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
6.运动:是制度化的经济活动,它包括个体体能活动的发挥或者相对复杂的身体技巧的运用,个体参与运动受个体自身的愉悦和外部回报两方面的因素激励。7.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们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
8.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9.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二、简答:
1.简述社会对体育的硬控制:
依赖于社会强制力对体育进行的控制,是一种硬控制。(-)行政力量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利用政权的行政力量对体育实施宏观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制订体育的方针、政策、调拨体育经费、任免体育官员、审批体育社会团体、开展重大体育活动来实现的。
(二)法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政权的控制常常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的。宪法是控制国家体育事业的根本大法。体育法是体育事业的基础性法律。有关体育的各种法令、规章、条例、办法的颁布,都可以对体育的某个局部进行控制。
(三)纪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纪律是一定社会集团规定并要求其所属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之总和。纪律不同于法律的是,其控制范围只限于本集团,执行纪律不动用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只借用集团的行政手段。
(四)制度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在体育领域,政府还要确立一些特殊的制度来保障对体育的控制,例如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体育竞赛制度,体育奖励制度,全民健身制度,公民体质测定制度等。体育活动有一系列的制度约束参与者,在制度框架内对体育行为进行社会控制。
在体育运动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法”,就是竞赛规则。这是对体育竞赛活动进行控制的专用法。此外,还有一种“仲裁法”,是对体育中竞赛规则之外发生的特殊争端进行仲裁的规则。
2.简述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体,不再被视为生产的“工具”和手段,他们的健康、休闲、娱乐,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必须受到重视。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有劳动者必须充分享受体育权利。
(二)对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企业文化中职工体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职工的健康,可以提高出勤率,减少发病率,而且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发扬团队精神,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它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体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体育产业是新兴的并具有发展前途的、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健身、娱乐等需求的产业。社会的分工,经济的发展,使体育产业从非独立行业而逐渐成为独立行业,使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特定的功能。3.体育作为社会现象来研究的原因?(1)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2)竞技体育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联系(3)竞技运动与社会的主要领域相关联
4.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什么?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学段的青少年儿童,他们应继续执行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
5.符号互动论视角如何看待教育?
实现教师的期望,互动论侧重面对面的互动,在调查教室中的情形时发现学生们的表现与老师的期待相一致,不管这种期望是高是低。6.冲突论如何看待教育?
教育再生产除了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就是说通过不平等的资金投入和精英阶级与大众就读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使得根本的不平等。
7.简述商业体育萌芽与发展的一般条件: 1.在市场经济中它们最为流行。
2.商业体育需要大量潜在观众的集中,因此商业体育通常存在于人口数量大,密度高的城市社会中。3.商业体育需要一个社会中的人们有时间、金钱和行动自由,以便能定期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
4.商业体育有赖于获取大笔资金去修建和维护那些供人们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的的体育馆和竞技场。5.商业体育最有可能在以高消费生活方式为基础并且强调物质地位象征的文化中蓬勃发展。
8.体育社会化的功能?体育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身体教育、运动教育可传授生活技术和技能
二、体育运动可培养社会规范
三、体育运动有利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
四、体育运动有助于社会角色习得
五、体育运动可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9.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经济变迁可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二)社会制度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观念
(三)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发展
(四)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五)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10.构成体育社团应具备那些条件?
(1)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成员应具备体育方面的某种条件.成员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每个人都有职能分工,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2)特定的体育目标:或为了提高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成绩,或为了健身娱乐。这一体育目标必须具有社会意义,并形成成员的群体意识。
(3)明确的行为规范:即有群体成员互动时遵循的规则和对其成员的特殊要求,以及必要的奖惩制度;这些都要载入社团的章程。
(4)权力结构:体育社团需要有一个由上而下的权力分层体系,以控制和指导体育社团的活动。
(5)一定的物质设备:体育社团与体育场馆设施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数社团附设在体育场馆,或由体育场馆兴办体育社团。
(6)适宜的外部环境:体育社团的存在与外部社会的体育环境关系很大,1地体育人口的数量、活动方式决定了体育社团的规模和性质。体育社团与政府和其他社团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7)一定的社会承认:组织体育社团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结社的法令,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批准。
三、论述:
1.论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社会调查证明:看电视中体育节目越多的人,其体育的参与比例越高(王晓莹)。同时,大量的体育竞赛节目也会造成社会体育价值观念的偏差,麻痹一部分观众的体育意识。
二、大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与社会成员保持着
各种联系,体育活动吸引着社会成员,社会成员尽可能地参与其间。而大众传播媒介在体育与大众之间筑起了桥梁。多数社会成员通过体育宣传、体育科普介绍、体育新闻报道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然后参与体育。
三、大众传播媒介使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
大众传播媒介则大大加快了体育信息的传播速度,使许多不能直接观看体育比赛的人能够尽快甚至同时得到体育的消息,并能身临其境地享受到体育比赛带来的欢乐,因此,大众传播媒介使体育运动的社会覆盖面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可以说现代竞技体育离开大众传播媒介必定寸步难行。
四、大众传播媒介为体育树立形象
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树立体育人物和事件的形象,提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威信和知名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此赛前后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要战术手段。
五、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提供体育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各国城乡居民在体育娱乐中通过电视观看体育比赛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这种对体育的间接参与,一方面说明体育在我国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一方面它也挤占了群众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六、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吸引生活注意力 由于体育运动的信息量大,新闻价值高,对社会的吸引力很大。所以有意识地利用体育比赛吸引青少年,减少社会犯罪,是一个行之有效方法。
七、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出让大型运动会的电视转播权,在体育比赛中插播商业广告,已经成为兴办运动会筹集资金的一种公认的办法。人们称比赛、观众、电视转播、商业广告是现代竞技体育这具马车的4只缺一不可的轮子。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支撑竞技体育生存发展的一根重要的支柱、八、体育运动是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新闻战的争夺内容
体育比赛的竞争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和
时间的紧迫性,使体育新闻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争夺的一项内容 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各国派出采访记者多达 14 607名,其中报社、通讯社 4197名,广播电视 9410名,足见各国对体育新闻的重视。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运动的负面影响
一、大众传播媒介推崇锦标主意
这对鼓噪社会浮躁、迷信天才,起到了不良的作用。
二、大众传播媒介使部分观众远离体育参与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众成为体育比赛传播的观众,而不能直接参加体育活动,这是一种不良的体育社会现象。
三、体育传媒中的性别歧视
1.男子体育占据了传媒的绝对地位。85%以上的平面传媒和电子传媒被男子体育独占。2.女子在传媒中的形象被扭曲
四、体育传媒对体育暴力的追逐影响社会安定
传媒中所采用的暴力性语言对青少年的成长极其不利。
电视镜头中不断重复播放的运动员的粗暴的犯规动作、球迷骚乱、汽车摩托车失事、赛场群殴等暴力场面,少年儿童长期耳濡目染会引发社会青少年犯罪倾向。
五、体育传播商业化对体育比赛的反客为主 1.强制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 2.干预了赛程安排
3.电视传播影响了运动员的行为
2.论体育运动对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体育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社会生活所需求的行为能力、行为方式与规范等,而且还可以使人们学习到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规则。特别对青少年来说,体育还可以使他们学习互相尊重,养成练好的社会态度,发展自主性和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形成于发展。
一、身体教育、运动教育可传授生活技术和技能 体育运动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各种身体练习都是人类生活技术、劳动技术、军事技术的提炼和综合,它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人们掌握体育的身体练习,对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极其重要的,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体育运动可培养社会规范
规范培养是少年儿童进入社会前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体育规范训练是一种可以经常重复和加以控制的;并不会给社会造成损失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在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指导下进行,也可以由少年儿童自己内化完成。因此,这一过程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学习的模拟过程。
三、体育运动有利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体育运动是许多儿童少年和青年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少人把能够进入运动员行列作为一个中短期的生活目标。对有运动天赋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应该珍惜的权利。社会要尊重他们的这一权利,也有义务在他们结束运动生涯时及时引导他们选择新的生活目标。少年儿童体育目标的确立有助于他们今后职业的选择、家庭的建立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这是因为体育过程能将孩子们训练得有更高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
四、体育运动有助于社会角色习得
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习适当的社会角色。而体育运动场合,恰好能为人们学习社会角色提供优越的环境与适宜的条件。通过体育角色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经过个人努力是可以成功扮演各种角色的,从而体验出入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里,这一点尤为重要。
五、体育运动可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对人的有机体施加影响,它不仅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属性,还能影响到心理属性,促进身心的健全发展、现代体育同时还能够作为社会教化的手段来促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体育运动培养现代人的竞争意识
(二)体育运动扩展了现代人“开放”的视野
(三)体育运动丰富充实着现代人的情感生活
(四)现代体育培养现代人的主体意识
(五)现代体育有利于建立积极而完善的生活方式
四、填空
1.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
2.体育社会现象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
3.社会现象由:经济、政治、宗教、教育、文化、人口等。
4.社区体育在我国是一个新概念,指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5.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法律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法律秩序指权利分层,特指政党;经济秩序是指经济分层,通常是阶级的划分;社会秩序指的是声望,通常用身份差别表示。
6.所有的体育活动必须符合文化、教育、卫生、工商、税务等有关方面的有关规定。
7.素质即个体身体的、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专业的和心理的一系列基本特点和品质的综合。
8.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基础教育。
9.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10.群体的要素:具有联系纽带、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动内容、具有群体规范、具有群体意识。
11.按照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可分为初级群体(面对面结合与合作的群体)和次级群体(正式关系较多,但不太持久,只有有限的互动的群体);按照群体的规模可分为大型群体(指社会组织)和小型群体;按照个人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可分为内群体(我们自己所属的、成员对它有合作、团结、亲密感觉的团体)和外群体(群体成员与外人的结合我们都成为外群体,这种群体常给其他成员以离群的感觉)。此外还有参照群体(我们参照它但不隶属于它的群体)和相遇群体(在特定的背景下,人们偶然形成的群体,如旅游团)等。12.体育群体的特征:以体育为共同目标、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13.体育群体的分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和健身娱乐群体。14.妇女体育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真正起点,1979年第3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3条指出:“缔约各国应承担在所有领域,特别是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包括制定法律,保证妇女得到充分发展和进步,其目的是为确保她们在与男子平等的基础_行使和享有人权和基本自由。”
1967年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时,跑道上出现了第一位女运动员,她的名字叫凯西·斯威泽(Kathy’Swit。er人负责人发现了她,立即跑上去,企图撕掉她背上的号码布,但凯西避开了,成功地跑完了马拉松全程。1994年5月5日一8日,在英国体育理事会主办的首届妇女与体育国际大会上,签署了促进妇女更广泛地参与体育运动的行动纲领——布莱顿妇女与体育宣言。其主要目标是促使妇女在平等的环境中全方位参加体育运动。
1996年,国际奥委会组织的第1届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在洛桑举行,包括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奥委会和其他国际组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联合国及一些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一、妇女体育发展的社会原因
(一)社会的发展为妇女体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妇女解放运动改变了对妇女社会形象的认识
(三)妇女体育得到了法律保障
(四)妇女自健身意识的增强
(五)大众传播媒介对妇女体育的关注
二、妇女体育遇到的障碍(-)经济压力 〔二)政治歧视
(三)女性偏见
(四)宗教和民间习俗的限制
(五)妇女自身素质的限制 15.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必须着重指出,把上述任何一个特征单独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都是不够的。不仅如此,这些特征只要缺少一个,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
16.种族通常被区分为四大人种,即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红色人种。
17.体育运动与民族有什么基本的关系’!
一、强身键体增强民族体质
二、竞技体育振奋民族精神
(一)体育可以树立民族形象和民族榜样
(二)竞技体育可以强化民族意识
(三)竞技体育可以凝聚民族力量
(四)竞技体育可以弥合民族之间的创伤
(五)我国民族体育之花长盛不衰
18.民族主义:就是要让每个达到标准的民族在国内实行自治、自决、甚至独立,在国外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
19.正确处理体育与宗教的关系:要善于利用宗教的某些积极因素;宗教在本质上又是雨体育相对立的。20.孔德——实证主义;司空塞——适者生存;马克思——阶级冲突;涂尔干——社会整合;韦伯——新教伦理。
21.功能主义理论:体育运动是一种激励;冲突理论:运动是一种麻醉剂;互动理论:体育运动是有意义的互动;批判理论:体育运动是社会建构。
22.生产方式与体育运动:生产力变革引起生产方式变化和劳动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变革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在身体部位和性质上都发生变化。
第四篇:体育社会学考试点儿总结
名词解释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测量的信度:指测量结果反映调查对象情况的可靠程度,即一致性,无矛盾性。测量的效度: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的正确程度。
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或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
社区体育: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区域性体育。职工体育:
家庭:是社会构成中最基本的细胞,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其他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的最基本单位。
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社会变迁: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风俗:
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体育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体育群体:为了道道某种体育目的,自发或者认为的组织起来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体育社团: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体育文化:关于人类体育文化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 的综合。社会化:作为个体的生物生长为社会人,并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个性:人在其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基础教育。
大众传播媒介:传送视听信息的非个体性传播工具。种族:人种,同一起源并具有共同的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
兴奋剂:以人为增进运动员体质或心理条件为目的,经谨慎考虑给予的“非食物或物质”,此外也为增进运动员体质或心理条件为错误目的,而以临床用的自然物质来控制运动员。宗教:感到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人对异己力量所作的神圣化的,颠倒的反映。
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生活方式: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应形式,人们在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生活活动的典型和总体特征,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
现代化:传统社会利用不断增长的知识和能力改造自然,社会和人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社会性历史进程。
体育资源:一个社会用于体育活动,以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物资,资本,人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入。
体育改革:为了使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利用,并开发出更多了资源。
填空题 1社会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的孔德
2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是在1903年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标志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3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帕森斯;冲突论代表人物科泽尔;交换理论代表霍曼斯和劳布;符号相互作用论美国布鲁默。
4现代体育社会学发端20C20-30年代
51921年德国学者里赛的专著《体育社会学》问世,自傲指着体育社会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做为独立学科出现。
61964年6月,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在日内瓦成立,并成为国际体育运动理事会的分会,标志着历时15年的体育社会学初建的萌芽阶段的结束。71994年中国社会学在福州成立了体育社会学分委员会。
81997年,亚洲体育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中国体育社会学开始较广泛的国际交流。9社会调查问卷的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组成。10人类从事着三种基本生产活动:自身的人口生成,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11竞赛规则的核心是对等。
121980年以后,国际奥委会从章程中删除了业余规定(88年执行)。
131988年奥委会职业运动员的参赛,标志着国际奥委会想职业运动员的开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4大众传播媒介分为印刷类和电波类。
15种族分四类:白黄黑红种人;中国有七大方言,55个少数民族。161996年国际奥委会组织第一届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在洛桑举行。
17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中国妇女立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181979年第3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19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真正起点。
20中国养老尊老的国策“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2180年代国务院成立一个“老龄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有关老年人的各种社会问题。22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简答及问答 社会变迁的内容:1)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2)人口的变迁3)经济的变迁4)社会结构的变迁5)社会价值感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6)科学技术的变迁7)文化的变迁
社会变迁的类型: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2)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3)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4)自发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体育社会现象研究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2)运用辩证法的观点3)运用系统论的观点4)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5)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体育对政治的积极作用:1)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提高国家的地位,显示国家制度的优越性3)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4)服务与国家的外交 政策,提供特殊的外交场合和手段。
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1)竞技变迁可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2)社会制度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观念3)社会的科技变迁可加速体育的发展4)社会变迁的防线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5)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体育社会效益的内容:1)体育运动及它的每一单元,都对社会做出了贡献2)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和取得的社会利益之间的比例关系3)是体育政策与社会其它公共政策之间的反映4)是以提供某种社会服务的方式显现出来的 体育的人才流动趋势:1)水平流动越来越频繁2)向上流动多于向下流动3)非自然流动结构性流动增加4)运动人才个人一生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5)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
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对劳动者:体育运动对经济的反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作用主要反映在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2)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职工体育关系到职工的健康,可以提高出勤率,减少发病率,而且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发扬团队精神,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3)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体育产业是一个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的产业,是在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
政府对体育的管理和介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民族体质,维护社会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2)加强主要政治观念与价值观念一致性,促进社会团结3)提高国家和群众组织,社会团体的威信和知名度提高公民对政治领袖的支持率4)保护公共体育秩序5)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市场繁荣
社区体育的功能:1)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2)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3)沟通居民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4)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
体育运动社会效益应考虑的因素:1)社会成员的身份建设2)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3)劳动力质量的提高4)社会场馆的经营作用
人口过快增长对社会与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1)资源过度消耗,引起资源争夺,甚至爆发战乱2)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3)城市过分拥挤,人们生存环境恶化4)社会机会减少,各种社会问题丛生5)人们的劳动报酬递减,造成社会贫困化,犯罪率不断上升6)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最终造成人口质量的严重下降。
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1)人口数量是体育得以发展的前提2)社会总人口数量过多会造成体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足3)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面积和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4)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利于体育的发展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1)国家的发展水平,国民总收入,特别是国民人均收入2)国家的稳定状态,战争**导致国民素质有严重下降3)自然灾害,疾病文艺都可以造成国力虚弱4)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体育事业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各种素质5)社会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水准都会影响人口的基本素质
我国的国情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1)每周的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竞技体育的演变过程发展规律:1)自发性,休息性,娱乐性逐渐减少2)对体力的要求逐步提高,而且要求逐步提高,而且要求有事前准备的技术,战术训练,因此更加依赖于有组织的教育和社会化过程3)过则性,组织性,职责分工性加强,管理趋向严格4)活动的目的性逐渐复杂化,富有越来越多的利益的价值观5)从方法手段说,竞技体育是各种游戏的典型化发展。
竞技体育的特点:1)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2)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性3)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4)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力目标,传播和宣扬某种价值观念5)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运动竞赛规则具有模拟社会法规的性质特征1)竞赛规则和任何法律一样,必须明确规则适用的条件。2)竞赛规则必须对赛场上各种动作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并说明哪些是允许的,要求的或禁止的,以供运动员教练员遵守3)和一切逻辑上完整的法律一样,竞赛规则也指明了违反规则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4)竞赛规则要明确指出判别胜负的原则和指标,与一般法律不同5)竞赛规则必须具有权威性,它必须形成文字,经过国家的体育权威机构或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审定公布,任何人都无法随意修改和解释。
竞技体育的价值:1.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2.竞技体育的政治价值3.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4.经济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任选一个价值解释)
体育群体的特征:1.以体育为共同目标2.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3.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4.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5.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体育社会团体的功能:1.代表团体参加政治活动2.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治职能3.成员发展4.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
文化的性质:1.文化的继承性2.文化的时代性3.文化的民族性4.文化的世界性5.文化的阶级性 文化的结构:1.外层的物的层次(物质的层次)2.核心部的心的层次(心理的层次)3.中间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体质层次)
中国文化的特质:1.统一性2.连续性3.非宗教性(人文精神)4.泛道德性5.中庸和平6.乡土情意 为什么说体育是一种文化。首先,体育是人类,也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次,体育运动具备社会的各种特性。最后,体育运动不仅有他外在的身体活动形式以及设施器材等物态体系。而且具有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
社会化的内容:1.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2.教导社会行为的规范3.指点生活进去的目标4.培养适当社会角色
体育社会化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教育、运动教育可传授生活技术和技能2.体育运动可培养社会规范3.体育运动有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4.体育运动有助于社会角色的习得5.体育运动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体育对培养现代人的作用:1.体育运动培养现代人的竞争思想2.体育运动扩展了现代人“开放”的视野3.体育运动丰富充实着现代人的情感生活4.现代体育培养现代人的主体意思5.现代体育有利于建立积极而完善的生活方式
科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1.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2.科学技术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体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1.体育实践是检验科学技术成果的标准之一2.体育科学是重要的科学门类之一运动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
知识经济的概念是一种以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以知识和数据和中心的知识性生产过程,它是区别于经验性劳动为主的,以实物为中心的实物性生产过程。
知识经济影响: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竞技体育的实力将转化为各种不同质的知识产品的智力,其竞争手段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技术的推广能力。其次,由于在知识经济社会,经济生活的决定因素是知识和智能,而不是实物资源,因此对体育人才的争夺与培养,体育科学知识的创造,体育科学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成为未来社会体育运动的焦点。最后,在追求知识劳动放大的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成为强有力的工具,体育活动中的大量常规性的,逻辑性的智力活动将交给电脑去完成。
体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势:1.体育科学系统更加完善2.体育科研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3.科学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的广泛使用4.运动处方科学是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5.体育科学与反科学、伪科学之间的斗争更加有力。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1.赋予人物、事件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2.社会控制的中介作用3.模拟社会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的正面影响:1.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2.大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3.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提供体育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4.大众传播媒介为体育树立形象5.大众传播媒介使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6.大众传播媒介体育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7.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吸引社会注意力8.体育运动是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新闻战的争夺内容
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1.体育社会问题是多层面的,大多发生在莅临层面和管理层面,但有时候也可能上升到法法律问题2.体育社会问题比一般社会问题有较大的局限性3.体育社会问题寄生于体育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于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管理水平关系较大4.体育社会问题具有较高的公开性
体育社会问题解决的途径:1.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取向,抵制不良价值观的误导2.必须建立社会公平的机制,保障人们参与体育的平等权利3.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4.着眼于体育管理体制的改变与改革5.加强社会宏观调控,实行综合治理6.立足建设和谐社会,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体育特点:1社会体育的广泛性2.社会体育的多样性3.社会体育灵活性4.社会体育的业余性 社会体育发展趋势1.社会体育的普及程度将有较快的发展2.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3.社会体育的科学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4.社会体育呈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我国社会体育的价值取向:1.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要2.社会体育史建设精神文明的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3.社会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
中国老龄化过程的特点:1.绝对规模大2.老龄化速度快3.在社会发展水平尚低的情况下发生4.农村老年人比重大4.女性老年人多于男性6.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耦合
中国经济体育“阴盛阳衰”现象剖析:1.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性别的精神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推动了女性的体育参加3.中国女运动员成功利用里女性解放运动的时间差 现代社会的特征:1.工业化2.城市化3.教育普及4.科学技术高度发展5.组织管理科学化6.通讯网络和交通运输的广泛使用
我国学者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参照国际标准提出了我国现代化的指标体系:1.平局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上2.平局每个公民一生负担的人口在700人以下3.有人话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85% 4.每3人拥有一份报纸。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60%。6.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45%.7.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有的比例超过70%,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45%。8.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m以上;人均每日营养摄取为:热量11.3kJ,蛋白质80g,脂肪75g。
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1.体育史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2.体育维护了社会健康3.体育参与了社会文化的建设4.体育推动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5.体育推动了高科技的发展
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1生产方式是生活放的前提2.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3.自然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5.文化传统对生活方式产生着久远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1.行为习惯2.生活时间3.生活节奏4.生活空间5.生活消费
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1.环境破坏2.营养过剩3.运动不足4.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的退化5.生活危险6.高度紧张
支配余暇时间时间的变化:1.从消除疲劳型向体力投资,消遣娱乐的方式转变2.从接受型向创新型的方式转变3.从内敛式、封闭式向散发式、开放式的方式转变4.从个体型向群体型社会化的方式转变5.人们开始从室内走向户外
体育改革的特点:1.体育改革的紧迫性2.体育改革的渐进性3.体育改革的滞后性4.体育改革的长期性
第五篇:考研体育社会学总结复习资料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体育现象扩大化的表现 1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2体育文化的普及3体育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4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
体育现象的复杂的表现 1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2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3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社会学的三个研究对象1社会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3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群体单位:家庭、城市民族等2社会制度:经济、政治、教育等3社会过程:合作、竞争、战争等 中国体育改革的四个特征 1紧迫性2渐进性3滞后性4长期性
体育社会研究应坚持的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2运用辩证法的特点3运用系统的观点4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5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意义1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体育繁荣2为政府的体育决策提供依据3为体育事业管理提供依据4引导家庭与个人对体育的参与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步骤1选题和提出假设2研究设计3收集资料4处理和分析资料5阐述结果以验证假设
影响选题的几种因素1研究模式2价值观念3方法论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课题类型 1社会现状调查2评估体系研究3社会心理分析4影响因素分析5新概念开发6专家预测7比较分析8历史回顾研究9跟踪调查 测量的层次1定类2定序3定比 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1科学化2系统化3定量化
提问题的顺序1敏感性和开放性的提问放在后面2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3对后面的问题有启发意义的可安排在前面4问题的安排要有逻辑性5避免形成回答定向6将检查新都的问题分开7处理好列联问题
提问题的注意事项 1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诱导性2不要用否定式提问3问题要避免双重含义
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 1要围绕着调查目的去设计2设计问卷应该使用清晰、明确、简单的语言,问题不要过多,以不超过30个问题,在半小时内可以回答完为宜3设计问题要避免带有感情色彩,尽量做到客观,以减少偏误4问卷最好匿名回答
影响问卷回收的因素 1调查主办者的权威性2问卷版式的吸引性3问卷的长度4要求合作的附设的质量5填表及回寄的难易程度6为回复提供的利诱如何7调查对象的特点8邮寄的方式9邮寄的日期10催促新的性质
体育对经济的作用1对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2对企业文化的建设3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社区 指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社区体育,指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社会分层 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变迁 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社会变迁的内容 1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2人口的变迁3经济的变迁4社会结构的变迁5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6科学技术的变迁7文化的变迁 社会变迁的类型 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2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3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4自然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 1经济变迁可以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2社会制度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观念3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发展4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5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体育运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经济联系2与人的联系3社会活动联系4精神文化联系5体育与自然环境
社会对体育的软控制1风俗对体育的控制2到得对体育的控制3信仰和信念 社会流动 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想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
体育社会流动的趋势 1水平流动越来越频繁2向上流动多与向下流动3非自然流动、结构性流动增加4体育人才个人一生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5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
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1社会人口数量过多,会造成体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足2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器材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3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人口质量的直接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2人口的疾病死亡谱3残疾人所占的比例4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5教育水平指标6体育水平指标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与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社会群体
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1性别结构2年龄结构3城乡、职业结构4家庭经济结构 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2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性3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4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传播和宣传某种价值观念5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1竞技体育是一种庄严肃穆的礼仪庆典文化2竞技体育是记录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3经济体育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4经济体育是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 群体 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群体的要素 1具有联系纽带2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动3具有群体规范4具有群体意识
体育群体 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的或认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体育群体的特征1以体育为共同目标2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3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4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5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按群体从事的体育活动性质把体育群体分为1体育学习群体2竞技体育群体3健身娱乐群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
体育社团是社会团体的重要类别,也是对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 体育社团的性质1民间性2非盈利性3互益性4同类相聚性
构成体育社团的条件 1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2特定的体育目标3明确的行为规范4权力结构5一定的物质设备6适宜的外部环境7一定的社会承认 体育社团的种类1竞技体育类社团2社会体育类社团3体育科学学术社团4体育观众社团5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6体育经济型社团
文化的性质1文化的继承性2文化的时代性3文化的民族性4文化的世界性5文化的阶级性
中国文化的特质1统一性2连续性3非宗教性4泛道德性5中庸和平6乡土情谊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
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为什么说体育是一种文化 1体育是人类,也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活动2体育运动具有文化的各种特征3体育运动不仅有它外在的身体活动形式以及设施、器材等物态体系,而且具有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 体育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甚至其他文化形态的发展,还不得不从体育文化中借鉴、迁延某些具有特质的东西。因此体育一旦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文化,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
社会化的内容1传授基本知识技能2教导社会行为规范3指点生活进取目标4培养适当社会角色
体育社会化的功能1身体教育、运动教育与生活技术、技能传授2体育运动与社会规范教育3体育运动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4体育运动与社会角色习得5体育运动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教育 体育对科学技术的贡献1体育实践是检验科学技术成果的标准之一2体育科学是重要的科学门类之一3运动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
知识经济对体育发展的影响1在只是经济时代,竞技体育的实力将转化为各种不同质的知识产品的智力,其竞争手段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技术的推广能力2对体育人才的争夺与培养、体育科学知识的创造,体育科学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成为未来社会体育运动的焦点3在追求知识劳动放大的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成为强有力的工具,体育活动中的大量常规性的、逻辑性智力活动将交给电脑去完成体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势1体育科学体系更加完整2体育科研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3科学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的广泛使用4运动处方科学是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5体育科学与反科学、伪科学之间的斗争更加有力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1赋予人物、时间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2社会控制的中介作用3模拟社会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与体育的关系1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力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2大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3大众传播媒介使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4大众传播媒介为体育树立形象5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提供提与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6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吸引社会注意力7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8体育运动是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新闻战的争夺内容
社会问题指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生活,破坏社会正常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特性1普遍性2变异性3复合性4周期性5潜伏性
体育社会问题出现的必然性1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失调造成了体育社会问题2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失调,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利益群体都会因利益的追逐和分配产生种种矛盾3由于制度与体制的失调带来的社会问题4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 体育社问题的特点1体育社会问题是多层面的,大多发生在伦理层面、管理层面,但有时也可能上升为法律问题2体育社会问题比一般社会问题有较大的局限性,其危害要小些3体育社会问题寄生与体育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与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管理水平关系较大
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1高水平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失衡问题2竞技体育队伍的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3侵占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体育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1大力发展体
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2着眼于体育体制的改善和完善4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
体育运动对民族的作用1强身健体增强民族体质2竞技体育振奋民族精神3我国民族体育之花长盛不衰
体育与宗教的本质对立1宗教与体育对人的态度是根本对立的2宗教与体育在人的身心统一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3宗教与体育在“现实生活”上存在对立 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的特点1社会体育的广泛性2社会体育的多样性3社会体育的灵活性4社会体育的业余性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社会体育的普及化程度将有较快的发展2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3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4社会体育呈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我国社会体育的价值取向1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要2社会体育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3社会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
社会体育的制约因素1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2体育场地设施3参与者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
社会现代化的标准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0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在国名经济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超过12%至15%3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45%4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0%5有文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80%6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10%至15%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50%8平均每个公民一生负担的人口在1000人以下9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上10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以下 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1体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2体育维护了社会健康3体育参与了社会文化的建设4体育推动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5体育推动高科技的发展
生活方式是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
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1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前提2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3自然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5文化传统对生活方式产生着久远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1行为习惯2生活时间3生活节奏4生活空间5生活消费 现代生活方式的健康隐患1环境破坏2营养过剩3运动不足3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的退化5生活危险6高度紧张 体育与生活方式的改善1提高生活品位的体育消费2体育运动充实了生活时间3体育活动是快速生活节奏的心理调节器4体育运动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