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人民政府关于对计生户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的决定
平镇政[2004]3号
××镇人民政府关于对计生户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三结合”活动的安排意见,扎实推动××镇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激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内在动力,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对计生户制定如下优先优惠政策:
一、父母双方或女方是农业户口的,独生子女在年满18周岁时,由××镇政府一次性奖励其父母200元。
二、镇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对计生户在占地、贷款、招工、医疗保健、科技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和考虑,帮助办理有关手续。
三、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每年免费为独生子女母亲进行一次生殖健康检查,并提供优惠治疗。
四、镇协调农技部门定点优惠供应良种、化肥、农药等农资物品,无偿提供科技信息、技术服务。
五、对独生子女参加河北省内中考和高考,在录取时给予10分的照顾。
六、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严重伤残并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在失去劳动能力后,由镇免费安排其入住里庄敬老院。
七、镇协调工商税务部门优先为计生户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优先提供营业场所和相关服务。
××镇人民政府
2004年2月10日
主题词:计生户优先优惠政策决定
××镇人民政府二OO四年二月十二日
(共印100份)
第二篇:某镇人民政府关于对计生户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的决定
某镇人民政府关于对计生户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的决定
平镇政[2004]3号
××镇人民政府关于对计生户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三结合”活动的安排意见,扎实推动××镇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激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内在动力,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对计生户制定如下优先
优惠政策:
一、父母双方或女方是农业户口的,独生子女在年满18周岁时,由××镇政府一次性奖励其父母200元。
二、镇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对计生户在占地、贷款、招工、医疗保健、科技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和考虑,帮助办理有关手续。
三、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每年免费为独生子女母亲进行一次生殖健康检查,并提供优惠治疗。
四、镇协调农技部门定点优惠供应良种、化肥、农药等农资物品,无偿提供科技信息、技术服务。
五、对独生子女参加河北省内中考和高考,在录取时给予10分的照顾。
六、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严重伤残并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在失去劳动能力后,由镇免费安排其入住里庄敬老院。
七、镇协调工商税务部门优先为计生户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优先提供营业场所和相关服务。
××镇人民政府
2004年2月10日
主题词:计生户优先优惠政策决定
第三篇:瑞溪镇蚂蝗井村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
瑞溪镇三把车村“三个好”实现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覆盖
——冯其伟
为提高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知晓率,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近日,瑞溪镇蚂蝗井村采取“三个好”工作方式,实现了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覆盖。
一是召开好村组计划生育工作月例会。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村计划生育工作例会制度,按时召集各村民组组长、育齡妇女小组长召开例会互通情况,研究决策、部署工作。特别是把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宣传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要求全体村干部(包括县政协机关驻村干部),各村民组组长、育齡妇女小组长熟知优先优惠政策,召开好本组计生工作会,进一步宣传好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
二是发放好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宣传单。村支两委组成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月工作组,县政协机关驻村干部积极参与其中,挨家挨户发放由瑞溪镇人民政府印制的“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摘录”宣传单,苦口婆心地讲解,让这些优先优惠政策入脑入心,从而倡导婚育新风,改变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去年元月起农村办了《独生子女证》的,一次奖励父母500元”;“今年元月起农村落实绝育措施的,一次性奖励500元”„„在蚂蝗井村,群众对这些优先优惠政策如数家珍。三是兑现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按照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村支两委及时张榜公示奖励扶助对象,集中兑现奖励政策,并在证件办理、宅基地审批、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优先办理,以生动的例子激发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主动落实节绝育措施,有的育龄群众还放弃了二孩生育权利。消除女孩歧视,降低性别比,杜绝计划外生育,促进全村计划生育工作和谐开展。目前,该村独生子女办证率居全县第一名。
第四篇:关于在惠普政策中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
中共故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故 城 县 人 口 和 计 划 生 育 局
故 城 县 教 育 文 化体育局
故城县民政局
故城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故城县农业局
故城县畜牧局
故城县农机局
故城县卫生局
故 城 县 农 业 开 发 扶 贫办公室
故人口联【2010】2号
关于在惠普政策中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见》(冀发[2007]17号)精神,根据省委农工部、省人口计生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扶贫办等8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普惠政策中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的若干意见》(冀人口联„2009‟12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见》(冀发„2007‟17号)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各部门在制定和落实有关普惠政策时,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发挥政策综合效应,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步伐,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我县人口计生事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农工办在新民居建设工作中,对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以下简称“两户”)家庭的住房建设与改造,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
(二)教育部门在落实中共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中,对“两户”家庭学生给予优先资助;对“两户”贫困家庭中就读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寄宿生,优先补助生活费(小学每生每年补助500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对就读于高等学校的“两户”家庭学生,优先享受生源地贷款,优先享受国家奖、助学金,优先享受勤
工助学等资助政策。
(三)民政部门在制定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政策,按户落实资金或项目时,对“两户”家庭在户均基础上给予倾斜;在落实城乡低保中,优先将符合条件的“两户”纳入低保;在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中,资助符合条件的“两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符合条件“两户”特困家庭大病治疗优先给予医疗救助,提高救助标准,缓解因病造成的生活困难;在灾民救助、灾民建房、救灾款物发放等工作中,优先和重点照顾“两户”家庭;养老机构优先对符合条件的“两户”父母提供养老服务,并由县政府出资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和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女儿又无赡养能力的老人(男60岁、女55岁)纳入五保供养范畴。
(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县,可对“两户”家庭参保的夫妻双方个人出资部分予以一定比例补助。
(五)农业、畜牧和农机部门在落实有关农村集体资产福利分配政策时,对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的集体福利分配份额;在农民科技培训中,对“两户”家庭优先实行全程免费培训,即免费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免费提供教材和技术资料,免费办理培训证书等;在农村沼气建设中,对“两户”家庭优先安排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对“两户”家庭优先提供良种、农药、化肥、地膜等各种农资服务;免费进行测土化验,优先安排机耕、机播、机收及脱粒、运输等作业;优先提供良种补贴及农机具购置补贴。
(六)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对参加新农合的“两户”家庭,个人负担部分可由县级财政给予一定比例补助。
(七)扶贫部门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要结合我省实施的“细胞工程”对“两户”贫困家庭实行“三优先”,即:优先安排资金和项目的扶持,优先安排参加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优先对“两户”贫困家庭“少生快富”项目的小额贷款贴息补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部门职能,积极制定相关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确保投入到位、落实到位。
(二)密切配合,规范管理
人口计生局负责摸清“两户”底数,并登记造册,及时提供给各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要将对“两户”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定期向人口计生局通报。人口计生局对相关部门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逐人建档,定期进行评估。
(三)加强约束,奖优罚劣
将各相关部门落实优先优惠政策的情况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大张旗鼓地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对于督导不力,落实措施不到位的通报批评,并且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评先资格。
故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故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故城县教育文化体育局
故城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故城县畜牧局
故城县卫生局
故城县民政局故城县农业局故城县农机局 故城县农业开发扶贫办公室二○一○年六月十日
第五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发布单位】82602
【发布文号】甘政发[1994]100号 【发布日期】1994-09-23 【生效日期】1994-09-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甘政发[1994]100号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根据国家分税制改革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省人民政府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现行对地县财政包干体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一、一、实行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省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从甘肃的实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基本维持省地县既得利益的前提下,首先建立分税制体制的基本框架;根据现行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理顺省与地县的分配关系;充分调动省地县三级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在分税制改革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省与地县的分配关系。在留我省的收入中,合理划分省与地县各自的固定收入,并拿出几个相对稳定的税种做为省与地县的共享收入,保持省与地县财政收入的同步增长。基本维持省与地县的既得利益,原体制的上解、固定补助继续执行,地县上划中央和省级收入按1993年实收数换算,扣除中央和省级下划的收入后,全部返还地县。
(二)正确处理好统一政策与区别对待的关系。在省与地县的收入划分上,力求规范化,增强体制的透明度,取消原体制中不规范的做法。在继续支持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扶持经济落后地区和民族州县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在保持省与地县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省级财力占全省财力的比重,增强省上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正确处理好各级财政的权利和责任的关系。在现行事权划分的基础上,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科学核定收支数额,逐步建立规范的省对地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二、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
(一)省与地县的收入划分
1、省级固定收入包括:省属企业所得税、上缴利润、计划亏损补贴,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征收排污费收入,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留省部分),电力建设资金专项收入,地方向国外借款收入,省级和省与地县股份制企业所得税,省级其他收入等。
2、地县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地县企业所得税、上缴利润,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屠宰税,遗产税,土地增值税,地县专项收入,地县股份制企业所得税,外资、外国企业所得税,地县其他收入等。
3、共享收入的划分:增值税按规定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地方分享25%部分,划为省级收入的为中央在甘石油、石化、有色、电力四大行业所属企业(不包括长庆油田、碧口电厂)缴纳的增值税留地方25%部分。其他增值税(包括长庆油田、碧口电厂)地方分享25%部分,全部作为地县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省级分享30%,地县分享70%。资源税省级分享70%,地县分享30%。
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省级分享50%,地县分享50%。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省级分享40%,地县分享60%。
教育费附加收入除中央在甘四大行业所属企业新增的两个百分点归省级收入外,其余全部为地县收入。
合资企业、合作企业所得税,按中方投资合作者的隶属关系划分预算级次。省级企(事)业单位投资合作的,划为省级收入;地县企(事)业单位投资合作的,划为地县收入。
(二)省与地县支出的划分,仍维持原体制规定的范围不变
1、省级财政支出包括:地方统筹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简易建筑费,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不含50%的小型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农林水事业费,城镇青年就业经费,工业、交通、商业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民兵事业费,其他部门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价格补贴支出,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教育费附加支出,电力建设资金专项支出,其他支出以及省级负担的国外借款及还本付息支出等。
2、地县财政支出包括:地县自筹的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地县农林水事业费,地县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经费(50%),地县工业、交通、商业部门的事业费,城市维护费,地县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其他部门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价格补贴支出,教育费附加支出,地县负担的国外借款及还本付息支出,其他支出等。
3、对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特大抗旱和防汛经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以及中央和省的其他专项拨款,仍由省财政专案拨款。
(三)省对地县税收返还基数的确定
1、省上对地县的税收返还,以1993年决算数按税制改革转换后的收入为总收入基数,把地县上划中央和省级收入与省级下划地县收入相抵后,核定中央和省上1993年从地县的净上划收入,确定省对地县的收入返还数,并以此作为以后返还各地收入的基数,并以此作为以后返还各地收入的基数。如果1994年以后上划中央和省级收入还不到1993年基数的,相应扣减税收返还数。
2、从1994年起,省和地县上划中央的税收增长部分(即1:0.3的系数),省与地县各得各的增量返还。
(四)现行体制上解、补助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为使我省分税制改革顺利进行,实现平稳过渡,原体制的核心不变。省对地县原体制的定额补助(不含固定比例递增补助)继续执行;五个市对省上的上解办法不变。同时,对那些数额比较固定的单项上解、补助以及专项拨款,上解与补助相抵后,确定一个数额,做为一般上解或一般补助处理,以后按此定额结算。
三、三、配套改革及有关政策问题
(一)改进预算编制办法,硬化预算约束。实行分税制之后,省财政对地县税收返还列省级预算支出,地县相应列收入;地县财政上解列地县预算支出,省级相应列收入。改变目前代编预算的做法,每年由省上提前向地县提出编制预算的要求,地县编制预算后,报省财政厅汇总成全省预算。
(二)建立适应分税制需要的国库体系和税收返还及资金调度制度。在执行国家统一政策的前提下,中央金库与地方各级金库,分别对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负责。实行分税制以后,各地财政支出有一部分要靠省上的税收返还来安排。为此,要建立省对地县税收返还及资金调度制度,以保证地县财政支出的资金需要。
(三)逐步建立规范的省对地县的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后,根据省级财力的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和特困地县的财力照顾。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固定补助每年递增办法为转移支付办法。
(四)各地要进行分税制配套改革。要按照本决定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对所属县(市、区)的具体实施办法。
(五)在分税制财政体制执行过程中,企业、事业单位改变隶属关系以后,其财务关系相应划转,并单独进行结算;由于国家调整价格、增加职工工资和其他经济改革措施而引起财政收支的变动,除省人民政府另有规定外,一律不调整各地的上缴或补贴基数。
(六)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分税制体制规定的收支范围,认真组织收入,安排支出。坚决执行国库条例,不得截留中央和省级收入。在执行分税制体制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七)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决定有抵触的,一律按本决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