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口计生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做法与成效
1、公开招聘严把“入口关”。在全市率先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计生工作人员,并形成制度,凡进必考,由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确定报考条件和考聘办法,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对报考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年龄、文化程度、遵守计生政策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严格考录程序,通过笔试、面试、微机操作等考核,择优聘用。2002年以来,先后组织3批招考
工作,共有1000多人报名参考,择优录用了133人,有效地改善了队伍结构。
2、规范制度落实“管理关”。一是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先后出台《鲤城区社区计生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社区计生工作人员配备的意见》《关于社区计生工作队伍优化整合的实施意见》和《鲤城区计生工作队伍考核管理办法》文件,对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的编制、职责、考核、奖惩等进行规范。二是实行建档管理。按照“精简人员、提高待遇、增强素质、稳定队伍”的思路改革人员配置,合并计生管理员和流动人口计生协管员的工作职能,避免交叉管理给群众和工作带来的不便,并将以上两员进行优化组合,统称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对全区所有社区重新核定计生工作人员编制,将人员优化整合,由区人口计生局建立个人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档案及时记录该人员的工作绩效、年度考核、奖惩等情况,方便人员的管理和培养使用。三是保证报酬落实。将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养老保险及其他补贴由街道、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共同支付。同时,出台特殊政策让超过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年龄的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全部办理了补缴手续。
3、帮带培训强化“素质关”。一是抓好岗前培训。新招聘人员上岗前由区人口计生局统一组织岗前培训,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教育、计生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法、人口理论知识、计生常规工作、岗位职责要求等,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二是组织岗位练兵,开展以比业务看技能、比管理看规范、比服务看道德、比创新看特色、比作风看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五看”评比竞赛活动,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三是更新知识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现场跟班旁听等形式,保证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每年一次全面业务轮训,同时,采取报销部分学费的办法,鼓励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参加计算机操作等在职业务培训和提升学历的自学考试,提高了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
4、奖优罚劣疏通“出口关”。经考核聘用的社区计生工作人员与街道签订试用期工作合同,试用期满后由各街道办事处每两年续聘一次,计生工龄满10年后可5年续聘一次。充分尊重街道在人员考核评定和奖优罚劣上的自主权,区人口计生局每年年底进行统一部署,由街道办事处具体组织社区计生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按德、能、勤、绩进行评分。考核结果与人员聘用和奖惩直接挂钩,年度考核为优秀的,由区人口计生局进行全区通报表扬,并在评选各级计生工作和计生协会工作先进个人时从中择优报送;对特别优秀的在社区两委换届选择时,积极推荐为候选人。目前,全区46.1的社区计生工作人员为两委成员,其中,25.2的人员担任了社区副主任(副书记)职务;对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的限期改正,并扣发年终一次性奖金或一定数额的奖金;在合同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考核基本合格以及出现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给予提前终止合同。2003年以来,有125人被区级以上单位评为计生工作先进个人,有91人次因工作失误或年度考核不合格受到行政或经济处分,其中,2人被责成自动辞职,1人被解聘。
二、问题与原因
1、部分人员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影响了工作成效。部分人员的能力素质偏低,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不出管用的招数。比如,有的计生政策法规不熟悉、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低,对群众提出的有关计生方面的疑问不能正确解答;有11.3的人员不能熟练操作使用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究其原因:一是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影响了教育培训效果。二是部分年龄大、文化低的人员接受能力差,“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学学不会。三是有的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多年来凭老经验老套路干计生工作也没出什么大问题,对计生政策法规知识特别是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缺乏紧迫感。
2、有些人员对计生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员不断增多;因家庭婚姻关系和性观念变化带来的离婚再婚、非法同居、未婚先孕现象逐年递增,计生工作的压力和难度日益突出。二是个人自身能力素质不高,对新形势下计生工作推行优质服务,尤其是对“八个不准”的规定要求难适应,心理压力大。三是少数社区主干对计生工作重视不够,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反映的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帮助,做好计生工作的信心不足。
3、部分人员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多,不够安心尽职。主要是因为工资待遇低。区聘计生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从2006年2月份开始由原来的每月500元调整为现在的每月700元,加上各类补贴(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资补贴也有所区别),平均月工资收入大多数在700元至900元之间,但按照全区总体经济水平来衡量仍然偏低(鲤城区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16315元)。计生工作压力大,一年四季超负荷运转,付出与获得反差较大,有时心理上不平衡,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据统计,近3年来先后有17名
区聘的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因工资待遇低而辞职。
4、有些计生专干兼职过多,分散了抓本职工作的精力。有相当一部分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兼管一至两项社区其他工作,有的甚至兼管四、五项。兼职过多,往往使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感到力不从心,降低了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力度。造成这种现状原因,主要是社区主干认识上的偏差,感到社区人手不够,平时所有“两委”成员都分片挂点负责,计生专干兼几项工作理所当然。
三、对策与思考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能力素质。一是系统地组织职业道德、行业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的法规意识和理论水平。二是注重改进方法,提高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集中培训与帮带指导、组织介绍经验与互相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选派基层代表到先进省市区参观学习,开阔思路,借鉴经验;聘请专家、教授来授课辅导;区、街两级计生局(办)抽调业务骨干,经常深入社区现场帮带指导;抓点带面,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通过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形式进行现场培训。三是要继续抓好学历教育,鼓励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参加各种自学考试和技能培训,改善学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
2、完善管理机制,稳定工作队伍。一是完善“进人”机制。参照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的办法,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二是完善“用人”机制,消除计生工作队伍中正式工、临时工界限。三是完善“留人”机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改善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办理人身伤害保险;对绩效突出、表现优秀的积极推荐进入“两委”,使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有明显的优越感,工作上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认真履职。
3、改进机关工作方法和作风,确实为基层干部减压。一是要加强“两个协调”。即:加强与综治、公安、民政、卫生、工商、建设、劳动等职能部门和工厂、物业、医院等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协调,及时通报和掌握社区居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情况,实现社区计生工作的齐抓共管和综合治理;加强与兄弟县(区)、上级计生部门之间的协调,着力研究解决“人户分离”移接难、信息通报反馈难等问题。二是要改进宣传方法,加大对计生宣传公共经费的投入。如,发挥影视传媒作用,加大计生公益广告的力度;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小区、工业区和人流量较大的车站(公交站)、超市、菜市场、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地方设立经济、美观、实用的计生宣传栏,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三是要加大对违反计生对象的行政处罚力度。四是要重申社区计生专干要专职,或者减少兼职数量。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使社区计生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精力促进社区计生优质服务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人口计生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人口计生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做法与成效
1、公开招聘严把“入口关”。在全市率先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计生工作人员,并形成制度,凡进必考,由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确定报考条件和考聘办法,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对报考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年龄、文化程度、遵守计生政策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严格考录程序,通过笔试、面试、微机操作等考核,择优聘用。2002年以来,先后组织3批招考工作,共有1000多人报名参考,择优录用了133人,有效地改善了队伍结构。
2、规范制度落实“管理关”。一是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先后出台《鲤城区社区计生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社区计生工作人员配备的意见》《关于社区计生工作队伍优化整合的实
施意见》和《鲤城区计生工作队伍考核管理办法》文件,对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的编制、职责、考核、奖惩等进行规范。二是实行建档管理。按照“精简人员、提高待遇、增强素质、稳定队伍”的思路改革人员配置,合并计生管理员和流动人口计生协管员的工作职能,避免交叉管理给群众和工作带来的不便,并将以上两员进行优化组合,统称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对全区所有社区重新核定计生工作人员编制,将人员优化整合,由区人口计生局建立个人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档案及时记录该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奖惩等情况,方便人员的管理和培养使用。三是保证报酬落实。将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养老保险及其他补贴由街道、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共同支付。同时,出台特殊政策让超过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年龄的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全部办理了补缴手续。
3、帮带培训强化“素质关”。一是抓好岗前培训。新招聘人员上岗前
由区人口计生局统一组织岗前培训,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教育、计生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法、人口理论知识、计生常规工作、岗位职责要求等,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二是组织岗位练兵,开展以比业务看技能、比管理看规范、比服务看道德、比创新看特色、比作风看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五看”评比竞赛活动,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三是更新知识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现场跟班旁听等形式,保证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每年一次全面业务轮训,同时,采取报销部分学费的办法,鼓励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参加计算机操作等在职业务培训和提升学历的自学考试,提高了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
4、奖优罚劣疏通“出口关”。经考核聘用的社区计生工作人员与街道签订试用期工作合同,试用期满后由各街道办事处每两年续聘一次,计生工龄满10年后可5年续聘一次。充分尊重街道在人员考核评定和奖优罚劣上的自主权,区人口计
生局每年年底进行统一部署,由街道办事处具体组织社区计生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按德、能、勤、绩进行评分。考核结果与人员聘用和奖惩直接挂钩,考核为优秀的,由区人口计生局进行全区通报表扬,并在评选各级计生工作和计生协会工作先进个人时从中择优报送;对特别优秀的在社区两委换届选择时,积极推荐为候选人。目前,全区的社区计生工作人员为两委成员,其中,的人员担任了社区副主任(副书记)职务;对考核为基本合格的限期改正,并扣发年终一次性奖金或一定数额的奖金;在合同期内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考核基本合格以及出现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给予提前终止合同。2003年以来,有125人被区级以上单位评为计生工作先进个人,有91人次因工作失误或考核不合格受到行政或经济处分,其中,2人被责成自动辞职,1人被解聘。
二、问题与原因
1、部分人员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影响了工作成效。
部分人员的能力素质偏低,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不出管用的招数。比如,有的计生政策法规不熟悉、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低,对群众提出的有关计生方面的疑问不能正确解答;有的人员不能熟练操作使用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究其原因:一是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影响了教育培训效果。二是部分年龄大、文化低的人员接受能力差,“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学学不会。三是有的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多年来凭老经验老套路干计生工作也没出什么大问题,对计生政策法规知识特别是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缺乏紧迫感。
2、有些人员对计生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员不断增多;因家庭婚姻关系和性观念变化带来的离婚再婚、非法同居、未婚先孕现象逐年递增,计生工作的压力和难度日益突出。二是个人自身能力素质不高,对新形势下计生
工作推行优质服务,尤其是对“八个不准”的规定要求难适应,心理压力大。三是少数社区主干对计生工作重视不够,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反映的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帮助,做好计生工作的信心不足。
3、部分人员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多,不够安心尽职。主要是因为工资待遇低。区聘计生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从2006年2月份开始由原来的每月500元调整为现在的人口计生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篇:关于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建立六大机制 构建和谐计生——关于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为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面对新形势和新政策,新建县立足县情,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工作方针,在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中,始终坚持好字优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立经费投入、责任追究、利益导向、依法行政、部门协调、优质服务等六大机制,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构建了和谐的人口环境。
一、建立稳定的计生经费投入机制,做好“两篇文章”,为构建和谐计生提供财力保障。经费投入是人口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县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全局出发,把增加人口计生经费投入作为落实党政领导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制的一件大事来抓,召集财政局、人口计生委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现场办公会,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构建稳定的人口计生经费投入机制,确保计划生育经费投入高于当地财政增长幅度,积极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的两篇文章。一是确保县乡计生干部津贴和村级计生专干工资到位。全县在职在岗计生专干的每人每月60元岗位津贴,村计生专干享受村副主任待遇,由县财政统一在县转移支付中解决每月200元。二是确保硬件设施和宣传工作经费到位。县乡两级财政保证县站乡所村室建设经费的到位,县服务站创建为“六好”服务站,望城镇、长凌镇先后被评为全省“百佳乡所”,其他乡镇也纷纷增加投入,不断完善乡服务所的服务功能。三是确保“关爱女孩行动”和“纯女户养老保险”两项基金投入到位。县财政每年拨20万元单独设立帐户,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县、乡、村三级“关爱女孩奖励助学”行动,对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独生户或二女结扎户的农村女孩实行分级奖励;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对农村二女结扎户100%给予办理养老保险,解决纯女户家庭养老问题。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两篇文章”的做活,为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做出新贡献,为构建和谐计生提供财力保障。
二、建立严格的层级责任追究机制,兑现“一票否决”,为构建和谐计生提供动力。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一票否决是一种问责制。我县在实行层级责任追究制方面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视同仁,确保否决的准确性。今年,我县重新出台了《关于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的内容和处罚标准,对在半年、考核中排位在倒数第一的乡镇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一些重点工作指标达不到省、市、县要求的乡镇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当出现两例计划外生育和消极推诿影响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的县直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被一票否决的乡镇主要领导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坚决实行降职处理。责任追究制的严格实行,树立了计划生育国策的权威,为构建我县和谐计生提供了动力。
三、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惠民政策,为构建和谐计生奠定民心基础。到了低生育水平时期,计划生育最重要的就是群众的满意度,这就是“以人为本”。“抓好”是衡量新时期工作成绩的突出标准,依法生育、依法行政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实质是“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问题。“稳定低生育率”比“降低生育率”难度更大,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全面提高工作质量的新阶段,“抓好”比“抓紧”更为重要。计划生育的实质是利益协调问题,目前我们需要强化人口控制的利益导向、利益补偿和利益共享机制。随着社会的进步,利益导向机制的变革方向应该是由弱而强,由单一而多元。强化利益导向机制有三个维度:简单说,就是违法者罚,贡献者奖,损失者补。“违法者罚”实际上是利益上的让渡,“贡献者奖”就是利益上的激励,“损失者补”就是利益上的补偿。过去强大的是利益上的让渡,就是违规者罚,而贡献者奖和损失者补的机制非常微弱。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贫困女孩免费就学、纯女户家庭养老保险、0—6周岁农村独生子女爱心保险、计划生育家庭“三免四减半”医疗救助以及农村独生子女和纯女户子女中考加十分等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政策。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利益激励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我县有更多的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了优惠政策,为构建和谐计生奠定了厚实的群众基础。
四、建立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机制,重建“鱼水”关系,为构建和谐计生提供法律依据。“干群关系”一直是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关系,特别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相当大的范围里,我国控制生育的机制基本上就是依靠社会制约机制发挥作用,靠基本政策的威慑力和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人口与计划生育“无法可依”的历史也结束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在历史的转型和过渡时期,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陷入了“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够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困境,于是,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依托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和《社会抚养费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规范和落实社会抚养费征、管、用工作,从村干部及其亲属入手,针对一些有缴纳能力但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钉子户,先行执行征收社会抚养费。在法律的天秤下,违纪生育对象理解了我们的做法,重建了“鱼水”关系。
五、建立齐抓共管部门协调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为构建和谐计生提供合力。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计划生育工作也和其他事物一样不能孤立存在,否则就难以发展,所以我们就要改变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和计划生育部门一家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局面,要求各单位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主动协调、互通情况、形成合力的机制。近年来,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部门齐抓共管现象越来越多,县发改委、公安、卫生、统计等八部门签订框架协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县公安、卫生、纪检、药监、人口计生达成高度的统一,严厉查处全县“两非”案件;县教体、民政、团委、妇联与计生部门携手为贫困计生户女孩解决就学难问题;县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积极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认真履行帮扶职责,利用部门项目优势帮扶计生困难户,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县城建、工商、物管等部门与县乡计生干部一道上门上户为流动人口开展查证、验证、办证工作;县委组织部严把干部提拔关,县总工会严把干部职工“评先评模”关。在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为构建和谐计生提供了合力,也使我县人口计生工作走上和谐之路。
六、建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机制,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构建和谐计生奠定基石。《尚书》对官训诫曰:“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这就是说,当官就意味着为民做磨刀石,做舟船,做及时雨,意味着要一切为民着想。一句话,“做官”就是要为国为民办事。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我们在具体运用中把“人民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运用权力的出发点和检验的依据,把群众最欢迎的免费健康服务作为人口计生工作重点。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节假日、中央《决定》宣传月以及重大纪念日,组织县服务站技术骨干深入乡村开展生殖保健、优生咨询、乳腺诊断、避孕药具等工作,提高了育龄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使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驶入良性发展轨道。
第四篇: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强化管理
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
目前有已婚育龄妇女6.6万人,占总人口19.3%。针对近年来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该县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强化管理,着力打造政治思想强、知识水平高、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实的人口计生队伍,有力推动了人口计生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人口计生机构健全稳定,工作职能明确,网络体系完善,服务内容丰富,育龄群众享有良好的公共服务。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该县在2010年各项竞赛中均获荣誉,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大比武第三名,全市计划生育药具知识竞赛第三名,全市信息化知识竞赛第二名,派员参加省竞赛获第三名,并获得“全省最佳信息标兵奖”。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将学历高、年纪轻、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基层队伍中,至2010年底县、乡两级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年龄在30—40岁约占70%,大专以上学历约占60%。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师(员)培训、报考工作,集中轮训,选送人员进修,开展学历教育和招聘引进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了干部队伍职业化水平。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攀升。严格依法行政,大力弘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奉献”的计生人精神,扎实推进“阳光计生行动”优质服务活动的开展,在2008—2010年机关效能“横
纵评比活动”中,连续三年群众对人口计生部门及基层服务机构的满意率均达95%以上。主要做法是:
一、稳定机构,落实待遇。全力确保组织健全稳定。在几次大的机构改革中,均做到了机构不撤、力量不减。县计生协会办机构升级和县计生服务站增编等工作扎实有效,2009年人口计生系统共增加11名编制。全力提升村级专干待遇。自1999年起,该县村一级计生专干一律享受村委会副主任的政治、经济待遇,工资纳入县、乡财政预算,按县、乡财政各负担50%的标准进行发放。每年县、乡两级投入专项经费N万元用于解决村计生专干工资,报酬落实率100%。
二、配齐干部,激发活力。不断加强人员配置。积极推行“县聘、乡管、村用”的管理体制,采取公开选聘方式,择优聘用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充实到村(居)计生专干队伍。在村两委换届时,要求村级计生专干由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0岁左右的女同志担任,村级专干队伍得到配优配强。同时,公开考聘乡镇计生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3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相关技术人员。不断激发干部活力。注重提拔和使用人口计生干部,有9名分管计生工作的领导被提拔为正科级干部,有2名乡镇计生办主任通过“推优”走上了领导岗位,有11名村专干被选为村书记或村主任。同时,县人口计生委任命了13名优秀基层干部为乡镇计生办主任、副主任。
三、转变作风,优化服务。多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深入开展“横纵评比”、“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三民”
活动、“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流动人口农民工评计生”的双评议等活动,服务内容进一步得到优化。多角度保障服务质量。制定出台了《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严格规定了全体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行为准则和责任追究标准,扎实落实了“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限期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拓展形式,提升能力。注重业务培训。坚持每年举办两次县、乡、村三级人口计生干部集中培训班,对乡镇计生技术人员进行一次集中轮训;乡镇实行“月报月训”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村级计生专干例会,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培训、指导,切实提高村级计生专干的业务素质;针对省、市的重要部署和重要工作,及时举办专题培训班,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人口计生委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对新招聘人员,上岗前由县人口计生局统一组织岗前培训,系统学习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注重实战练兵。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本着立足岗位、重在基层、突出实效和“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运用岗位练兵、知识竞赛、才艺展示等形式,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面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注重借鉴学习。坚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拓计划生育干部的眼界、转变观念、增长知识。经常组织县、乡计生干部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中心、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等地进行业务学习培训,聘请上级业务人员、有关专家教授来我县授课,去年10月份和今年2月份,组织两批人员到吉安县、安福
县参观学习。注重自我提升。鼓励干部自学成才,通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各种函授大专班获取更高层次的学历。至2010年底,全县人口计生干部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班获得大专以上文凭的有30多人。
五、完善考核,激发活力。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全年各项工作任务量化细化,分解到机关每个科室、乡镇和每个计生人员身上,对各科室、乡镇和每个工作人员岗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百分制考核打分,考核结果与个人和单位评先、评优、绩效挂钩,作为村级计生专干续聘、解聘、奖励、兑现工资的主要依据。实行领导挂片包乡责任制。严格考核措施,实行挂乡人员与乡镇目标工作成绩挂钩,年终作为委机关对干部职工考核的主要依据,委领导每人挂一个片,机关干部每人包1个乡镇,不定期下到乡村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指导促进工作,每月在乡镇工作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实行奖优罚劣工作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在全县开展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评为优秀科室和先进个人,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工作落后出现问题的,坚决追究责任,对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决不姑息,真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第五篇: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模式转变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模式转变的实践与思考
江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周文武
近年来,江安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新路子、新方法,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围绕“抓统筹、重服务、强基础”,以开展“美好生活•健康共享”促进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实现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全面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有力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1‰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8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8‰以内,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度达95%以上。
一、在谋篇布局中找准人口计生改革的方向
(一)关于出发点。我们应当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推动这一阶段综合改革的初期,要组织大量工作力量,深入群众开展基线调查,摸清群众的需求,按照群众的需求、诉求来推动改革,来提供优质的计生服务。
(二)关于路径。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尽可能少走弯路,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综合改革,要走向成功的彼岸,应当采用采取统筹的方法,死死钉住“强基础”和“重服务”两个关键点,通过专业化、职业化来不断提升人口计生工作的水平。
(三)关于目标。目标引导前进的方向,方向偏离了或者背离了,越是努力,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把综改的目标界定为两个层次:最高目标是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与资源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次级目标是人口计生工作本身要达到“保障民生、促进民主、服务民众”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让群众从经济和发展上得到实实
在在的好处,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成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让群众有机会说话,说了话能够算话,真真切切地行使民主权力,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模式的转变成为基层建设服务型职能政府的一扇窗口;让群众更有尊严地享受优质的计生服务,引导改变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认知。
二、在路径选择中搭建人口计生工作的载体
(一)以统筹协调引领发展。一是在加强领导上统筹,建立有力的决策机制。要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定期听取汇报和研究人口计生工作制度、领导干部定期学习人口理论制度、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人口计生工作制度、领导干部定期调研人口计生工作、人大和政协每年开展督查调研活动等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确保及时把握工作动态,调研解决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常委会,计生领导组会,部门联席会,计生交账会和人大政协监督通报会,安排落实人口计生工作。二是在协调部门上统筹,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的重要作用,对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行使话语权、通报权、黄牌警告权和“一票否决”权“四权”,并强化部门间的协调运作,定期召开联席协作会议,定期向相关部门通报人口计生工作情况,定期向相关部门征集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建立起联动协作的工作机制。三是在政策引导上统筹,建立有活力的利益导向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严格执行和落实人口计生系统各项奖扶政策的基础上,还要把教育、卫生、国土、就业、民政等方面的政策资源整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增强人口计生利益导向作用。可大力实行考学奖励,对独生子女考入大学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奖扶、特扶对象每年给予一次免费体检;对计生户因灾致贫给予救助;对搬迁和危房改造的计生户给予补助等奖励政策;优先发展计生户成为村干部;优先考虑计生户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象;优先照顾
计生户就业务工;优先给予计生户发展种、养殖业贷款扶持;优先给予计生户办理各种证件。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突出计生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完善和拓展人口计生工作的利益导向新机制。四是在财政投入上统筹,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要把计划生育经费纳入县乡财政预算,实行“四优一确保”,即:预算优先考虑、经费拨付优先照顾、建设投入优先保障、人员经费优先解决,确保投入到位并逐年提高。将村计生专干工资纳入预算,按季度拨付,并为县、乡、村计生干部投入资金办理人身简易保险和财产保险,对连续从事计生工作多年的人员给予专项补贴。同时,要动员县级各部门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项目扶持金和家庭发展金;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建立基金会提供资助和捐助,为人口计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在目标管理上统筹,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每半年应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每季度应进行一次工作交帐,对半年未完成任务乡镇,实行“黄牌警告”,年终未完成任务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在党政领导干部奖惩考核、表彰奖励、提拔晋升中,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严格审核,对工作失职的追究责任。对计生服务站以及计生办按季度考评,实行动态管理,奖优罚劣,考核情况列入个人考核和是否继续聘用依据。乡镇对村严格实行两委负总责,村专干具体落实的管理办法,对在职、在岗村两委人员和村专干实行绩效挂钩,将计生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工作量化、责任细化、待遇优化的模式进行科学管理。
(二)以优质服务促进提高。一是在改善服务环境上,加大技术服务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度。每个中心计生站都应按照“美好生活•健康共享”促进工程要求,精心规划、设计和建设,并提出“关爱为先,服务至上”的站训和“乐于奉献,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村级计生服务室要严格按照“十个
一”硬件和“五个一”软件标准进行完善和提升,通过全力打造“育龄群众温馨家园”,使技术服务阵地焕然一新。二是在提高服务水平上,切实加强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始终把带好技术服务队伍作为健康共享促进工程实施的重要保证。以加强思想作风教育为核心,倡导全系统技术服务人员树立“乐于奉献,争创一流”的行业理念,树立做育龄群众贴心人的工作信念;以提高业务素质为重点,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对考上执业医师资格、助理医师资格,取得医学大专文凭的人员分别给予一次性现金奖励,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三是在深化服务内涵上,积极探索健康共享促进工程的有效服务形式。基于“按需服务”的原则,要组织全县计生系统干部参与群众需求调查,逐村逐户发放“美好生活•健康共享”服务卡,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健康档案。针对群众的婚、孕、育和整个育龄期的特点,大力推行“一卡通”服务,实施“女性生殖健康关怀”、“男性生殖健康关怀”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三大行动,服务项目从重点查环、查孕转变为群众的生殖健康普查、普治和优生优育知识介绍,实现群众对计生服务由“排斥”到“欢迎”的转变。
(三)以基层基础强化管理。一是改革基层工作方式。推行村级例会改革,要改变过去的村专干在乡镇会议室只是交报表的简单工作方式,实行人口调查和宣传教育相结合、随访与优质服务相结合、慰问群众和转变观念相结合、信息管理和政策奖扶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工作方式,推动农村基层工作的深入,从而打牢人口计生基层网底,为低生育水平稳定奠定基础。二是扎实推进群众自治。按照“干部承诺、村(居)民监督、服务架桥、群众作主”的工作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村居两委和计生工作中心户的作用,引导群众搭建“村风评议会”、“道德评议会”等民主权力行使的平台,组建“人口基金会”、“计生扶助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大幅度提升村民居民人口
计生工作自制能力和水平。结合“小康村”、“文明村”和“先进村”评选,使以村为主的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大幅增强,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形成多数人管理计生工作的格局。三是强化信息化建设。通过更新设备和加强人员培训,改善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提升使用率。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县内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人口计生、卫生部门建立实名登记实时交换平台,对住院分娩、出生证明发放、孕期保健计生手术等信息及时通报;公安部门定期通报新生婴儿户口登记情况和流动人口信息;民政部门定期通报婚姻登记个案及统计信息;建设、工商等部门定期通报流动人口信息。通过信息共享,为人口计生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奠下坚实基础。四是夯实基层工作网底。配齐配强基层人口计生干部。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设置人口计生行政、服务机构,确保人员编制,并进行择优选聘。加强计生队伍业务素质培训。积极实施“三千人才工程”和“县乡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强化队伍考核激励机制。把实际工作与业务考试结合起来,建立考核奖罚激励机制,客观公正评价干部,大力提拔优秀干部。大力发展协会组织,吸纳致富能手进入县、乡计生协会,并把协会的触角延伸到非公企业、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实现协会会员群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