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专题化实验探索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化实验探索
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第二中学高庆成从事语文教学,我深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诸如:
1、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
2、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差,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解决问题;重改不重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常是胡子眉毛,芝麻绿豆一把抓,错字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无一不及,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都没解决。
3、效果不佳。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周期长,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又反过来加重了前两个问题的严重性。
造成以上弊病的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但以下两点不容忽视:
1、作文教学不受重视,领导评价作文教学常用数理化作业的要求来要求作文,只看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课程设置从没有排过专门的作文课。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一些与提高作文能力有关的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等,也常无法开展。教师也往往满足于写一写、改一改而视课文教学为当然重心所在,甚而占用作文时间以弥补课文讲读课时的不足。
2、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统编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大纲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笔者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摸索改进以上通病的有效途径。从2008年下半年即开始在我校语文科组进行了作文教学专项化训练的有益探索,从而选择了作文教改的课题,提出了“构筑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开辟语文课外‘小天地’”这一专题教改实验。自觉作文专题训练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训练扎实,能较大发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种训练的基本构想与基本的训练过程如下:
一、制订整体训练目标计划。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照文体制订各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计划。初一阶段以进行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二阶段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三阶段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
二、进行专题集中式训练。
1、划分专题。在以上计划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划出详细的训练点,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等。这些训练点也就是专题化训练中的专题内容。
2、训练步骤。训练点亦即专题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五步完成:
(1)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即专题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专题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深陷其中不
能自拔且效率低下,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
(4)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5)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专题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2、课程设置。
与训练步骤相应,设置四种课型:示范课(即进行第一步——知识示范),训练课(即第二步——分层训练),讲评课(即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重点讲评),反刍课(即再写再练)。
三、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
(1)按专题要求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以使专题训练的训练量有足够的保障。
(2)利用教室后的黑板办黑板报,要求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寻找摘录与正在训练的专题有关的知识予以刊载,注重趣味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专题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
(3)开展每日一写(每日至少写300字的日记)、每旬一抄(每半月抄1000字的精彩文段,即把自己课外所读到的最精彩的文字抄录下来)的课外活动。
(4)开展每课一讲(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日一读(每天读1000字左右的文章)的课外活动。这一阶段主要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5)开展每周一练(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每月一改(每月对作文进行一次自改、互改、集体改)的课外活动。
通过一个学期的专题实验,大部分同学在写作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种训练程序改变了学生见作文即头疼,视作文为畏途的现状,使他们练得明白,练得高兴,练得有收获。计划下学期将扩大实验班级,争取此项专题明年能够在全校得到推广,以期望全面提高我校的学生写作能力。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专题化实验初探
找家教,到阳光 阳光家教网 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化实验初探
从事语文教学,我深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诸如:
1、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
2、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差,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解决问题;重改不重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常是胡子眉毛,芝麻绿豆一把抓,错字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无一不及,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都没解决。
3、效果不佳。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周期长,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又反过来加重了前两个问题的严重性。
造成以上弊病的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但以下两点不容忽视:
1、作文教学不受重视,领导评价作文教学常用数理化作业的要求来要求作文,只看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课程设置从没有排过专门的作文课。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一些与提高作文能力有关的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等,也常无法开展。教师也往往满足于写一写、改一改而视课文教学为当然重心所在,甚而占用作文时间以弥补课文讲读课时的不足。
2、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统编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大纲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笔者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摸索改进以上通病的有效途径。从2002年下半年即开始在我校语文科组进行了作文教学专项化训练的有益探索,从而选择了作文教改的课题,提出了“构筑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开辟语文课外„小天地‟”这一专题教改实验。自觉作文专题训练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训练扎实,能较大发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全面展开,只在一1班、二1班、三8班三个快班进行了作文教学专项化训练的有益探索,这种训练的基本构想与基本的训练过程如下:
一、制订整体训练目标计划。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照文体制订各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计划。初一阶段以进行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二阶段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三阶段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
二、进行专题集中式训练。
1、划分专题。在以上计划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划出详细的训练点,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等。这些训练点也就是专题化训练中的专题内容。
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找家教,到阳光 阳光家教网 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2、训练步骤。训练点亦即专题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五步完成:
(1)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即专题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专题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且效率低下,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
(4)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5)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专题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2、课程设置。
与训练步骤相应,设置四种课型:示范课(即进行第一步——知识示范),训练课(即第二步——分层训练),讲评课(即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重点讲评),反刍课(即再写再练)。
三、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
(1)按专题要求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以使专题训练的训练量有足够的保障。
(2)利用教室后的黑板办黑板报,要求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寻找摘录与正在训练的专题有关的知识予以刊载,注重趣味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专题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
(3)开展每日一写(每日至少写300字的日记)、每旬一抄(每半月抄1000字的精彩文段,即把自己课外所读到的最精彩的文字抄录下来)的课外活动。
(4)开展每课一讲(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日一读(每天读1000字左右的文章)的课外活动。这一阶段主要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找家教,到阳光 阳光家教网 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5)开展每周一练(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每月一改(每月对作文进行一次自改、互改、集体改)的课外活动。
通过一个学期的专题实验,大部分同学在写作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种训练程序改变了学生见作文即头疼,视作文为畏途的现状,使他们练得明白,练得高兴,练得有收获。计划下学期将扩大实验班级,争取此项专题明年能够在全校得到推广,以期望全面提高我校的学生写作能力。
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第三篇:[初中语文论文]初中作文教学专题化实验初探_语文论文
从事语文教学,我深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诸如:
1、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
2、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差,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解决问题;重改不重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常是胡子眉毛,芝麻绿豆一把抓,错字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无一不及,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都没解决。
3、效果不佳。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周期长,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又反过来加重了前两个问题的严重性。造成以上弊病的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但以下两点不容忽视:
1、作文教学不受重视,领导评价作文教学常用数理化作业的要求来要求作文,只看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课程设置从没有排过专门的作文课。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一些与提高作文能力有关的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等,也常无法开展。教师也往往满足于写一写、改一改而视课文教学为当然重心所在,甚而占用作文时间以弥补课文讲读课时的不足。
2、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统编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大纲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笔者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摸索改进以上通病的有效途径。从2002年下半年即开始在我校语文科组进行了作文教学专项化训练的有益探索,从而选择了作文教改的课题,提出了“构筑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开辟语文课外‘小天地’”这一专题教改实验。自觉作文专题训练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训练扎实,能较大发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全面展开,只在一1班、二1班、三8班三个快班进行了作文教学专项化训练的有益探索,这种训练的基本构想与基本的训练过程如下:
一、制订整体训练目标计划。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照文体制订各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计划。初一阶段以进行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二阶段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三阶段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
二、进行专题集中式训练。
1、划分专题。在以上计划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划出详细的训练点,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等。这些训练点也就是专题化训练中的专题内容。
2、训练步骤。训练点亦即专题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五步完成:(1)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即专题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专题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2)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3)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且效率低下,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4)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5)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专题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2、课程设置。与训练步骤相应,设置四种课型:示范课(即进行第一步——知识示范),训练课(即第二步——分层训练),讲评课(即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重点讲评),反刍课(即再写再练)。
三、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1)按专题要求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以使专题训练的训练量有足够的保障。(2)利用教室后的黑板办黑板报,要求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寻找摘录与正在训练的专题有关的知识予以刊载,注重趣味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专题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3)开展每日一写(每日至少写300字的日记)、每旬一抄(每半月抄1000字的精彩文段,即把自己课外所读到的最精彩的文字抄录下来)的课外活动。(4)开展每课一讲(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日一读(每天读1000字左右的文章)的课外活动。这一阶段主要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5)开展每周一练(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每月一改(每月对作文进行一次自改、互改、集体改)的课外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专题实验,大部分同学在写作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种训练程序改变了学生见作文即头疼,视作文为畏途的现状,使他们练得明白,练得高兴,练得有收获。计划下学期将扩大实验班级,争取此项专题明年能够在全校得到推广,以期望全面提高我校的学生写作能力。
第四篇:简约化数学教学的探索
简约化数学教学的探索
摘 要近年来,“减负增效”成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而简约化课堂的构建是“减负增效”的一条重要捷径。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简约化数学教学的认识,通过研读教材、编写学案做好课前准备,并以清晰精练的教学主线、教学内容和时间控制构建数学课堂,同时锤炼简捷思维、筛选典型例题、塑造直观形象提高数学教学细节的简约化程度,推动数学课堂教学化繁为简,实现“减负增效”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简约化 有效性
简约化数学教学不仅能节约教师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克服学生学习数学时可能出现的畏难、焦虑心理,实现数学教学的最优化和数学学习的高效化。然而目前部分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迷失了方向,过分追求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的互动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大量的课堂活动,以期增强教学形式的多元性和活跃性。当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联系程度较低或学生的学习能力跟不上这些活动时,数学课堂将可能出现各种低效现象,造成教学上的本末倒置。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调整教学理念,追求简约、轻松、求实的教学境界,从实质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简约化数学教学的实践原则
当代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他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提出,为了实现最优化,教师在设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评价方式时都应将简约作为重要的执行理念[1]。简约化数学教学符合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师在深入掌握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应通过有选择的放弃、有目的的筛选和有深度的提炼,以更自然、经济、实用的方式呈现教学语言和教学行动,推动数学课堂走向简洁、清晰、明确,并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实现简约化数学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实行简约化数学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既能够跟上课堂进度,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所设置的“挑战性”内容要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以期给予学生学习自信的同时激发其求知欲。
二是直观性原则。这一原则强调简约化数学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直观的描述建立数学内容的清晰表象,并尽可能地将数学规律或相关的图像呈现在学生眼前,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知,进而强化其理解数学知识和发展认识的能力。
三是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的知觉状态产生深刻的影响。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比较容易形成学习枯燥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为了实现简约数学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客观认知因素和学习情感因素,在教学及交流过程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简约化数学教学的课前准备
1.研读教材,明确教学主线
数学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相关教材在编排上往往有明确的编写主线,呈现出结构化的特征。数学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应深入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抓住教材主线及关键内容,提高教材的分析高度。澳大利亚心理学家JohnSweller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具有有限性,当所有活动所需的认知资源总量超过个体所具有的认知资源总量时,就会出现超负荷现象,降低学习效率[2]。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较多的资源分配到较为重要的活动中,通过有目的的筛选来细化教材内容,以期提高重要活动的效率。当教材表达的精简度较低时,教师应提取出关键句,提高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关注度;当教材总结不够深入和全面时,教师应适当进行延伸,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当教材内容过于抽象且不易理解时,教师有必要将其单独列出,进行针对性讲解;当教材内容次序缺乏条理性时,教师应打破原有的框架,建立新的教学内容结构。通过有目标地梳理知识体系,教师能更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形成明确的教学重难点,为简约化数学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2.编写学案,明确知识结构
学案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知识构建而编制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案。学案作为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应用。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学案编制都是以年级为单位,由教研组共同合作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案与教案之间的区别,并对学案进行简化,合理调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部分的比例。例如,在“课堂检测”部分,教师应紧紧围绕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设置简单、明了、直接的检测题目。题目数量应不超过3题,避免课堂检测过于繁琐[3]。
三、简约化数学教学的课堂组织策略
1.以清晰的教学主线贯穿数学课堂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逐步讲解概念、定律、例题、习题,形成全面而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但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不断走神,实际教学效率较低。除了数学知识理论性强、教学方法刻板等原因之外,还受课堂知识主线的影响。为了形成简明清晰的教学主线,实现简约化数学教学,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紧扣重点,梳理教学问题层级。课堂教学的展开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而核心问题则又能够细分成多个不同层次的小问题。为了构建简约课堂,教师应深入掌握这些小问题之间的层次关系,形成精简高效的问题层级,进而层层深入,最终引导学生解决核心问题,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果教师没有形成重点分明、层次清晰的教学问题,而是平均分配课堂资源,将可能淡化主题,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无序,且加重学生的认知负荷,降低课堂学习实效。二是留足时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交流以及调查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及学习需求等情况,进而将主要时间分配到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上,同时大力削减课前导入阶段、过渡阶段的时间分配,从时间控制上实现数学教学的简约化[4]。此外,教师还应适当简化教师讲解环节,将时间从繁复的理论知识讲解转向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索和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以精练的教学内容充实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的高低并非由内容大小、时间长短来决定,而是取决于知识量的有效性。然而不少教师受传统理念的影响,认为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越多,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会越高[5]。这一理念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会加大学生的认知负荷,引起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为了知识量的有效性,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条理、结构和活动等方面着手,对课堂内容进行精简化处理。
一是提高教学内容的条理性。“条理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心理的认知顺序。教师在构建简约化数学课堂时应结合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例如从已知的经验过渡到未知的知识、从具体的例子过渡到抽象的定理、从浅易的题目过渡到高难的题目等,以促进教学内容规范化和法则化。其次,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顺序,结合学生群体现有的数学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习惯倾向等调整教学内容,力求做到精简化,提高知识量的有效性[6]。
二是增强教学内容的结构性。碎片化的课堂知识给学生的印象往往是凌乱、繁多且琐碎,不仅耗费课堂时间,而且减低教学实效。为了避免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教师应建立简约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核心概念、重点解题方法等作为体系中心,整合零散的知识碎片,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条理化。这不仅能有效简化课堂知识体系,而且能培养学生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是提升教学内容的活动性。在数学课堂上,长时间的持续讲解容易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倦怠感,形成沉闷、枯燥的学习体会。为了提高课堂的简约性和生动性,教师应结合现有条件设计一些简明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并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建构清晰明确的知识体系,探索知识应用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3.以严谨的时间控制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无效知识过多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缺乏方向和深度,且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课堂热闹充实但缺乏实效。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传授有效知识,以防教学中因无用知识而导致的无效劳动。教师构建简约课堂时应密切结合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等,精心计算和分配课堂时间,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容量,使课堂知识量、能力量和训练量处于合理范围内。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时,会感觉时间是“一日三秋”;而当学生感到焦虑疲惫时,就会对时间感到“度日如年”。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保持学生课堂的轻松和谐状态,使学生在安全放松甚至是享受的状态下学习,其专注时间也会相多延长,用于学习的时间比就高,学习效果就好。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保持在25分钟左右最好,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掌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7]。
四、简约化数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1.锤炼简捷思维,实现简约化思考
简捷思维能让学生快速地在海量信息中提取关键内容,并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后,掌握信息的核心和本质,从而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教师的简捷思维有利于简化数学课堂的流程,不仅能引导学生快速了解重难点教学内容,还能提高教师对课堂动态资源的把握能力,捕捉师生交流过程中形成的生成性资源,并及时调整教学手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秩序性。简捷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学习习惯,以期正确、迅速地利用相关的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引导学生快速解决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锤炼简捷思维,尤其是在课前规划教学思路时,应注意抓住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关键定律等,削减旁枝末节,提高课堂教学主线的清晰度,突显教学主体。教师还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通过自我反思、教法对比等方式,了解自身教学的不足以及其他教师的简捷教学方法,探索最简捷、最高效的教学途径。
2.筛选典型例题,实现简约化示范
典型例题或事例往往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运用典型例题或事例进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筛选出典型例题、习题和事例,以实现“简约化”教学。教师应深度挖掘例题资源,综合重难点知识及学生对公式定律的理解度,筛选具有针对性的关键例题,在课堂中着重分析,而对次要例题进行削减或让学生课后练习。这将形成具有简约性的解题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智力,强化解题能力。典型例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解答,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提升他们对于高中数学问题的探索兴趣,进而能够很好地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塑造直观形象,实现简约化认知
抽象化、符号化是高中数学的特点,对此很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把高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形象直观化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遵循直观性原则,即学生的感性认识往往依靠课堂呈现的直观形象,进而形成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理性认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目的。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观念和意向,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能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程度和应用程度,并提高思维策略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入具有针对性的直观模型、生活事例、典型例题以及历史案例等,塑造直观形象,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的简约化。
参考文献
[1] 王春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10).[2] 庞坤.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高效益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3(7).[3] 李玲玲.试谈“图形直观”的表现形式及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23).[4] 朱长江,郭艾.以生为本多元融合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5(5).[5] 张胜利,孔凡哲.数学抽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1).[6] 刘岳,康翠.初中数学简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5(25).[7] 龙宝新.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架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8).【责任编辑 郭振玲】
第五篇:中职教学精致化管理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职教学精致化管理探索
作者:宦宝玲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5期
随着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经历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职学校教育的管理过程正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精致化管理是达到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目标培养,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以多种教法为学生量身定做发展目标
1.了解学生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出发点。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在调查研究中,对学生从知识结构、成长环境、能力水平和心理状态等7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对象有清晰的认识。结果显示班级学生组成情况不一,年龄落差大,情况复杂,仅2008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单亲家庭学生高达25.6%以上,这样的学生必须特殊对待,采取适合学生本身,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作为切入点,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教育从尊重开始是教育效果的保证。
2.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采取了小组教学,培养“学生小教师”,先对“小老师”进行培训,然后分组进行培训,让学生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共同提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都会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能够正确的对自己评价;在教学中采取目标激励方法,运用登门槛效应,让学生对自己不断认识和自信,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管什么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就是目标。
3.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也要采取“常规+特殊”的教育。为了避免与学生矛盾的产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了避实就虚,运用“三明治法”对待学生就会产生预期的效果。两个表扬肯定,夹一个建议,让学生从心理上跳出原来犯错误后就等惩罚的状态,转变为学生犯错误对老师不好意思,而想办法表现,为同学、班级、老师做好事去弥补的状态,学生这种状态的改变就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肯定,也是教师教学课堂灵活与精细、精心管理的证明。
二、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促进教与学的和谐
教师责任行为教育效果明显,充分体现榜样的力量。教师以爱的教育,尊重的教育面对学生,挖掘职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关爱,让学生有爱可依,为爱而学,用爱去做。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让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这个教学目的的达成对于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专业技能大赛,开展“教海扬帆”教研成果展,师生同台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以活动来促进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开展“技能月”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技能。如财会专业结合专业学生特点开展了卡拉OK,舞蹈和职业风采展示活动。出现了学生全员动员,齐上阵,展示专业技能;在舞蹈比赛中,其中09财会二班的一个扇子舞,学生进行了创新发展,用点钞券作为扇子的道具,在整个舞蹈比赛中“扇子”以不同种打法展现给同学,让整个赛场沸腾起来,同时也激励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这种专业特色让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发挥了才能,而且也加深了对专业的热爱。
三、形成创新意识,在教学设计与管理中实现精细精心
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对于理论学习很艰难,但是学生在操作中却能很快上手。机电专业采取了理论设计上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走进实训室,实训操作训练中,学生会主动去学习理论,这样教师的理论指导地位也得到体现。
汽驾专业实现“见习——学习——实习”三个环节循环的模式。首先入学的新生深入企业和维修厂了解认识专业,教师在此设计环节中,把见习要达到的目的进行指导,让学生有目的的去看、去听,回校后结合学生所见,讲授相对应的专业理论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在零件室和模拟室中进行,然后在实训室动手操作,发动机等维修工作,定期与联合单位进行联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回校继续学习,实现与社会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制药专业学生的野外实习与企业实习相结合,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实践当中去,有效的将专业知识与社会所需融合发展。
商贸专业的校内营销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理论学习,这种教师实践教学反哺学生理论学习的意识已经深入到各个专业和教师的教学中。
四、教学评价互认制度化
对于专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以“双证书”身份走出校门。在教学管理中将学生专业技能鉴定工作引入教学评价,以国家专业标准为依据,以社会专业技能需要为目标,实现了学生专业技能鉴定成绩与学生在校专业课学习成绩进行融合、互认,激发了学生为专业学习的动力,促进了“双证书”获得的动力。为实现此目标,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提出要求,鼓励教师考取高技工、高技师、考评员等职业技能证书,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达到一定的层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也起到了师资队伍的储备。
综上所述,教学精致化管理是中职学校灵活教学模式下的管理保障。管不能“死”,但也不能“无法”。灵活是在规矩保证下的变通,目的就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能力,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发展是硬道理,没有软环境的支撑是不能实现的,保证了精致化管理的软环境,才能让中职教育管理够层次、有层次、上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