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析计划管理 驱散项目运营迷雾
深析计划管理 驱散项目运营迷雾
业界流传这样一句话,“运营管理以流程为基础,项目管理以计划为基础”。流程和计划在项目运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者相辅相成。而这里的计划又以项目开发计划最为核心。
我们目前所了解到的房地产项目开发计划管理体系以计划分级管控为核心,以阶段性成果管理体系和运营会议管理体系为重要的落地保障。这样的房地产项目开发计划管理体系框架为我们所熟知,但该体系内部的逻辑结构却需进一步澄清,如:计划管理的基准、对象和基础是什么?分级计划管理到底该如何分级?什么是阶段性成果?项目计划与阶段性成果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称得上运营会议?运营会议如何支持项目计划达成?这些都是项目开发计划管理体系良好运作所必须回答的关键性问题。
一、项目开发计划管理的基准是目标,对象是资源,基础是流程
首先,项目开发计划管理的基准是目标。无论是公司经营计划还是项目开发计划的基准都是目标,标杆房企在拿到项目时都会设定项目经营目标,项目开发计划以此为基准对资源进行系统安排,来保障项目经营目标的实现。目标界定越明确,计划描述越有依据;目标设定越系统,计划执行落地越有保证。
其次,项目开发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项目开发计划管理就是要考虑和整合各方面资源来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资源包括时间、人、财、物等。在现实中,很多项目开发计划的设定和执行,都没有考虑资源配置的可行性,导致宏伟目标难以实现,员工士气低迷,甚至把整个企业拖垮。而在人、财、物中,“人才链比资金链更重要”。
再次,项目开发计划管理的基础是流程。流程的描述给计划设定了实现的路径。很多房企在开展计划运营管理的过程中梳理计划模板就是在梳理流程,目的在于明晰同类事项的实现路径。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流程。一些房企拿到标杆企业的计划模板,稍微调整一下就为其所用,但没有考虑到这些模板里面包含这些标杆企业的管理流程,这些管理流程与其自身管理流程是有差异的,面对的资源环境有很大不同。因此,保证计划模板与公司流程体系的一致性,是计划体系落地的关键,不然计划管理和流程管理两张皮,项目开发计划的作用会受到影响。
流程管理直接承接了房企组织管控的要求,是房企组织管控意图实现的载体。而计划运营管理中,项目开发计划的基础是流程,因此,项目开发计划体现的也是房企组织管控的意图。
二、以管理层级界定计划分级,以流程管理成熟度判断计划管理颗粒度
首先,以管理层级的多少界定计划分级的数量。计划分级管理是房企组织管控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的思路是“管理聚焦”。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级越多,每个层级要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管理幅度范围之内。高层关注宏观,中层关注中观,基层关注微观,不仅计划管理如此,成本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业务模块也是如此。
既然分级管理是由于管理层级的存在而产生的管理思路,那计划分级的数量原则上是与管理层级的多少对应起来的。有些房企设置了里程碑节点计划、关键节点计划、主项计划、专项计划、部门月度计划、个人月度计划,就与该企业的董事长、总裁、项目总经理、部门经理、基层员工的管理层级相对应。
虽然计划可以根据企业管控的要求分成很多层级,但从计划项粗细程度的角度来看,项目开发计划主要是分为两级,里程碑节点计划、关键节点计划和主项计划是一个层级,载体是主项计划;专项计划、部门月度计划和个人月度计划是一个层级,载体是专项计划。而专项计划是从主项计划分解而来,计划项有粗细之分,从这个角度来看,里程碑节点计划、关键节点计划和主项计划主要起管控作用,而专项计划、部门月度计划和个人月度计划主要起执行作用,这也是与“管理聚焦”的思路相一致的。
其次,以流程管理的成熟度判断计划管理的颗粒度。一个房企不断重复、循环的工作要以流程来固化,形成例行规则。而涉及到一个具体的项目运作,既有以往项目例行规则,又有本项目特殊性,项目开发计划要包含这两部分内容。
流程和计划都是企业管理意图落地的重要工具,两者相辅相成。当一家房企流程体系精细化时,项目开发计划包括里程碑节点计划、关键节点计划、主项计划、专项计划等,在以往项目的例行规则中只需抓住少量的几个计划项,主要依靠流程来控制计划推进,而把计划的主要精力放在本项目的特殊性方面统筹规划。反之,当一家房企流程体系非常粗放时,项目开发计划的计划项数量会相对偏多,因为没有流程体系的协助,计划管理就兼有了流程管理的职责。
三、阶段性成果重在明确质量标准,与主项计划项对应,决定审批流程设置
首先,阶段性成果的成效重在明确阶段工作的质量衡量标准。阶段性成果,顾名思义是一个工作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成果。这个工作阶段有多长,没有找到准确的界定,可长可短,体现“以结果为导向”。在pMBOK中,有项目组合、项目集、项目、子项目、可交付成果、工作任务等层次的划分,可交付成果在前,工作任务在后,也能看出其中的逻辑。
现在,很多房企开始关注阶段性成果,意识到阶段性成果是把控项目阶段工作质量的一个很好的抓手。这些企业从标杆房企那里收集了很多阶段性成果的模板,经过一些调整为其所用。这对那些知识管理很薄弱的房企来说,有其效果,形成了相对规范的文档体系,但阶段性成果的核心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阶段性成果的重点在于明确该阶段工作的质量衡量标准。很多房企收集到的阶段性成果模板是没有内容的,只是规定了文档的结构以及简单的逻辑关系。输入和输出没有明确的要求,阶段性成果就很难起到控制阶段工作质量的作用。所谓“输进去的是垃圾,输出来的也是垃圾”。比如一个方案设计成果需要满足消费者需求、成本限额要求、施工要求、招商要求等,因此方案设计的阶段性成果需要在上述这些方面设置衡量标准,达到这些标准要求的方案设计成果质量才有保障。
其次,阶段性成果应与主项计划项保持对应关系。既然阶段性成果是衡量一个阶段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那每一个主项计划的工作项都应有一个阶段性成果与之对应。
很多房企的项目开发计划管理,只是列出了项目启动、设计、工程、营销、交房各阶段会产生的阶段性成果,而没有明确这些阶段性成果与这个阶段工作的哪些工作项相对应,从而也就变成了阶段性成果的罗列。一般而言,一个工作项或多个工作项可以对应一个阶段性成果,但仍应以一个阶段性成果对应一个工作项为主。原则上,尽量避免一个工作项输出多个阶段性成果的状况,这种状况说明该工作项的设置相对偏粗。
再次,阶段性成果决定了审批流程的设置。阶段性成果的成效重在明确阶段工作的质量衡量标准,根据这些质量衡量标准,就可以明确需要哪些职能部门参与该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以及阶段性成果的审批过程。
一些房企的职能部门以及高层人员经常抱怨不知道这个方案为什么需要他审核、审批,只是公司审批流程中设置了他这个环节,他就签个字算了。还有一些房企的职能部门明白自己应该参与到这个成果的审批过程中,但不知道从哪些要点进行把关。这些现象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这些企业没有明确阶段性成果的质量衡量标准。如同刚才举的方案设计的例子,基于清晰的质量衡量标准,就可以明确需要营销、成本、工程、商业运营等部门参与审核,审核什么也很清楚。
明确了阶段性成果的质量衡量标准也就明确了需要哪些部门和人员承担什么样的职责,从而职责明晰。为了完成这些职责就配备给他们提案权、审核权、审批权或知情权,从而责权对等。
四、运营会议关注结果,核心载体是阶段性成果,重在统筹谋划和监控纠偏
首先,运营会议关注的是项目经营的预计最终结果。房地产企业有很多会议,有明确名称的例行会议,有临时召开的,可以统称为专题会议。如今,运营会议作为例行会议被很多房企采用,其内容主要监控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有些还包括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甚至还包括一些业务条线专业方案的评审。从这些房企运营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运营会议跟以往的办公例会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个名称。那运营会议是否仅仅是换汤不换药呢?我认为不是。运营会议关注的是项目整体经营的预计最终结果。
一个房地产项目应该是围绕项目的经营目标开展,而项目工作却由前期、营销、设计、成本、采购、工程、客服等各业务职能部门完成,对于关键点操作型、运营监控型的房企,管理总部相关职能部门也要投入其中,甚至在某些业务上承担主责。不然,各部门忙于本业务条线工作,但有可能偏离项目整体目标。采取一种组织形式定期把控项目经营整体目标的完成情况,对阶段工作的开展进行监控纠偏,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统筹谋划,这就是项目运营会议应该承担的职能。运营会议的议程一般包括阶段成果回顾与检视、投资收益检视、对下阶段业务事项进行审议和研讨、经验总结与知识沉淀交流等。
其次,运营会议的核心载体是阶段性成果。除了务虚会、茶话会等,会议的召开都应该有一个文本载体,会议的内容和议程都是在这些载体上体现和展开的。运营会议召开的载体就是阶段性成果。运营会议一般不涉及对阶段性成果的专项评审,它要做的是依靠这些阶段性成果背后的数据汇总达到对项目经营成果的评价和控制。而阶段性成果的评审是在专业评审会议上完成的。运营会议重在统筹谋划和监控纠偏。
五、小结
运营会议关注的是项目经营的预计最终结果,运营会议以阶段性成果为载体,阶段性成果的衡量标准保障阶段工作的完成质量,阶段性成果与项目开发计划相对应,项目开发计划与流程管理相配合,流程管理承接公司组织管控的要求,组织管控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意图,环环相扣。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篇:计划运营管理笔记
房地产高级管理---
计划运营管理
笔记:
计划运营管理主要围绕二级计划、三级计划、专项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展开,拟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计划运营管理工作:
1、计划编制;
2、计划管控;
3、会议管理;
4、成果管理;
5、计划运营管理体系建设。
1、计划编制;
计划编制是计划运营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工程管理部计划组将在以后工作中牢牢掌握计划编制组织工作的主动性,具体举措如下:(1)在与区域计划管控体系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根据公司项目实际运营情况提前组织各项目部、各业务部门编制全景节点计划、三级计划、专项计划等;(2)组织召开公司计划评审会审核以上计划,确保计划编制科学、严谨,并以公司领导签字确认版作为计划考核依据;(3)审核总包上报的施工总进度计划;
(4)当运营计划因外部不可抗力或者公司运营需要进行调整时,及时组织各项目、各部门进行调整并重新上会评审。
2、计划管控;
项目进度计划管控作为计划运营管理的常态重点工作,将主要采取如下措施确保管控工作全面、有力、有效:
进度计划监控:
(1)定期准确发布各类报表:项目进度计划周报、督办事项周通报、施工总进度计划周报、专项计划日报(双日报/周报/双周报等);(2)各项目群在每周计划例会汇报各专业进度计划进展,每月经营会工程管理部计划组做公司项目运营计划执行情况专题分析报告;(3)完善公司预警机制,明确预警责任人,预警时间点及各部门对于预警节点的主要职责等;
(4)发挥工程管理部计划组的监督职能,重点监控各项目设计、招采、成本等职能计划执行情况;
(5)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把控节点完成质量,拟由工程管理部作为节点完成与否的最终确认部门。
运营问题协调解决:
计划运营管理不是仅仅反映节点完成情况,还需要牵头配合项目部找出问题根源及其解决办法,具体方法如下:
(1)对于计划管控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领导或责任部门、责任人予以解决;
(2)对于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由计划组牵头协调公司各级领导、各部门共同解决;
(3)对于制度、流程建设等方面不完善的地方由计划组协调区域、城市公司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运营风险管控:
(1)及时梳理和总结各项目重大运营风险,督促责任部门制定专项计划,工程管理部计划组重点跟踪、反馈和落实;
(2)对于部分重大风险项,督促责任部门及时向公司领导专项汇报解决思路;
(3)及时预警,及时将问题暴露出来,避免小问题逐渐演变为大事故。
3、会议管理;
目前,计划运营管理方面的会议主要有如下两大类,其中公司级运营会议还有待最终确认:(1)公司级:
计划周例会:工程管理部计划组召集,项目总主持,主要内容为检讨本周项目计划执行问题,布置下周工作重点。
月度经营会:工程管理部计划组召集,总经理主持,主要内容为分析本月项目计划执行情况,重难点问题推进情况;财务、质量、安全等当月工作专题汇报;布置下月工作重点等。
成本专题会:合约管理部召集,每月底召开,总结回顾当月成本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
招商专题会:招商部召集,视情况召开,协调解决招商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各类事宜。
决策会:工程管理部计划组召集,拟每周召开,对于城市公司层面需决策事宜进行快速决策。(后续拟出台决策会议召开流程指引)(2)部门级:
项目群(部门)周例会、合约工作周例会、设计工作周例会(项目总召集)、工程周例会、各类专题会等。
4、成果管理;
目前由于上游部门工作成果不达标对下游工作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例子已不在少数,为保证节点计划高效完成,计划运营管理工作必须狠抓成果管理,具体思路如下:
(1)基于已确定的项目一二级节点计划模板,识别项目关键成果;(2)工程管理部计划组牵头制定项目运营成果管理办法,明确规范成果文件标准与模板要求并监督执行;
(3)结合会议管理体系,多种手段强化成果标准的应用管理;(4)注意成果的梳理和管理,做好知识积累与传承工作。
5、计划运营管理体系建设。
根据区域现有计划运营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建立适合城市公司的计划运营管理体系,具体举措如下:
(1)参照区域颁布实施的《XX公司项目计划管理办法》、《项目计划考核办法》、《城市公司专业决策会议实施细则 》等管理文件,建立适合本公司的计划管理考核办法、运营会议管理办法、决策指引、预警制度、督办制度等;
(2)明确各项目部、各业务部门、总包单位计划管控人员及其职责,通过集中学习、培训、会议等方式加强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3)与人力资源部密切配合,加强新老员工计划运营管理制度、流程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全员对计划运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认识并掌握其管理思路和方法;
(4)寻求人力资源部的支持,将计划完成率与部门、个人绩效考核紧密挂钩,提高全员重视程度,保证节点完成率。
计划的六要素: 1.各项任务的名称 2.总时间 3.开始与完成时间 4.责任部门
5.关联任务(前置任务)6.成果标准
二级节点围绕开盘和入住两个最重要的节点来推导各个节点时间.搭建运营体系该如何起步?
谋定而后动,只有了解企业现在在什么阶段,运营管理要达到什么目的想清楚了,真正从公司战略和发展需求出发,有的放矢,才能搭建起适合自己的运营体系,否则就可能水土不服,甚至造成拖累。本质而言,运营体系的搭建是要解决企业内部管理的不顺畅,提升分散资源的整合效率,保障经营目标的达成。
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也要循序渐进。管理者所要理解的是,包括运营体系在内的所有管理体系,能够满足解决现有问题并且适度超前就可以了,毕竟企业的内外环境在不停的变化,企业本身也在不停地变化,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保障的一系列规范亦可能需要不停的变化调整。如果本末倒置,一味追求长久、最大、最全,反而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赛普每次帮助客户搭建运营体系前,都要经过诊断调研,以发现客户运营管理真正需求的原因。
运营管理部门组建的问题?
(1)运营部门应是一个“强势”的部门。这里的“强势”不表示高人一等,而是要求运营部门有很强的推动力,而这种推动力应该是公司管理层所明确赋予的。
(2)运营管理部门应具备全程运营的意识。任何活动都可以划分为PDCA四个环节,运营管理也不例外。(计划管理为例,运营部门应该从计划的编制就开始介入,例如提供统一的计划模板、组织计划编制研讨、跟进编制进度、流转审批等;在计划的执行监控环节,运营部门要定期的检查、组织协调、对重要节点及时预警等;在计划的考核环节,运营部门要搜集计划执行数据,分析达成情况并传递给绩效考核部门。会议管理亦是如此,从会议体系和会议标准的制定,到会议事前的申请批复,到重要会议的与会跟进,到会后决议的知情跟踪等,运营部门要全程参与。只有全程参与了,才能真正对公司各方面的运营情况心中有数,才能真正发挥运营体系的威力。)
(3)协同运作。运营体系的运转,除了运营管理部门外,离不开其他部门、项目的参与。
如何让其他部门接受运营的理念,并且主动参与进来呢?
需要通过流程制度、培训宣贯等形式让其他部门明白,运营体系的建立是对公司和他们都有利的。举个例子,在没有运营体系和运营部门之前,各部门如果计划没有达成一般要被考核扣分;现在有了运营体系和运营部门,各部门或者项目一旦发现计划可能不能达成,可以转向运营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如果这个节点确实很重要,运营管理部门可以向管理层建议调配资源并推动配合,哪怕最后确实没达成,至少公司层面可以最大限度的预知和采取补救措施;甚至,如果一个节点的不能达成是源于外界不可抗的因素,相关主责部门事前向运营部门报知经审核属实后,可以免于因最终不能达成而可能导致的考核扣分。
(4)运营体系各项职能的发挥,可以根据需要分散于几个主导部门,但应注意合理有效。
设置单一的运营管理部门还是将运营管理的不同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取决于公司实际需要及与管理习惯、企业文化等的匹配,说到底还是要看怎样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4.客观看待标杆
房地产企业在搭建运营管理体系时要参考标杆,但又要客观而不盲从,应该正确理解标杆企业运营体系是“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并且审视自己企业是否有同样的土壤,只有这样的参考才是有价值的参考。
跳出运营管理体系,聚焦到房地产企业一个项目的成功及成功的程度,我们会发现,影响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点:(1)项目运作策略:比如,是进度优先还是质量优先?(2)标准化程度:
(3)团队人员能力:显而易见地,一个配合默契,整体能力与素质较高的开发团队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项目运作。(4)外部供方水平:(5)内部协同意识:
计划预警频频亮红灯的原因可能是对标准工期研究不够,导致计划编制时虽然也讨论了,但时间根本不合理;或者是因为公司为了节省成本选了一家水平比较低的施工单位,导致出现了很多乙方引起的计划延误;又或者是因为内部没有形成及时沟通反馈的文化,导致某个部门调整计划了没及时传递给关联部门„ „ 6.时间与效果
运营管理体系从搭建到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经过运作一段时间后才能体会到。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们应该给运营体系,给运营管理部门,给全体员工一些时间,让大家通过持续的学习与培训接受运营管理的理念,熟悉运营管理的流程,并最终融入运营体系之中。,公司的结构不再是直线式的,而是成为一种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公司的组织设定不再以权力和专业划分,而是以做好每件事来设定。权力关系上,也实现了“三权分立”,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而产生腐败,也能确保不出现互不合作、互相推诿的情况。
在房地产企业内部也或多或少出现了运营管理上的不足,如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各类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各项制度落实不足,执行力不足、考核缺失等问题,面对跨区域多项目管控的发展要求,日益规范的市场现状,企业要实现规模经营,必须要通过高效的运营管理,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提高项目附加值和利润率,实现企业有质量的持续增长。
每个房地产企业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战略发展和实际能力水平选择相匹配的运营管理模式。
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运营计划为纲,确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时间节点(项目进度)和关键成果(各个节点完成的结果),通过会议、季度会议、月度会议、周例会、专题会等各种会议决策形式,跟踪、检查、协调公司各部门的工作,以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
1、做好组织上保证
2、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流程要逐步建立和完善
3、明确工作关键节点
4、建立良好的会议决策系统
5、建立业绩评估与反馈系统
6、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工作职责:
1)
组织公司综合计划的分解落实和执行监控,督促各部门编制部门工作计划,并进行汇总平衡协调;
2)
组织指导督促各部门编制部门季度、月度工作计划,并进行汇总平衡协调;
3)
负责跟踪监控公司各部门工作计划、季度及月度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
4)
组织编制项目开发节点控制计划
5)
根据项目开发节点控制计划组织编制项目开发总体计划 6)
跟踪监控协调推动项目开发总体计划和项目开发各专项计划的实施情况
7)
负责跟踪落实上级部门和公司确定的重要项目开发工作事项或计划安排
8)
组织各级计划变更的论证审核备案和发布实施及监控 9)
负责定期收集各部门工作总结,组织编制报送各类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10)负责组织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根据对计划执行的跟踪督办分析,适时发布预警
第三篇:房地产 项目运营管理方案
顾问训练营“项目运营管理”问答集
体系篇
1、项目运营管理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说房地产的项目运营管理不仅限于计划的管理,而是充当房企“规模发动机利润监控者”?
一是管目标
根据企业战略导向下的经营目标实现项目维度的运营目标分解,事前做好目标的严格分级和管控,承接经营计划管理,实现指标的PDCA循环管理;
二是控进度
针对项目总控计划和关键里程碑节点进行严格管控,强化协同与防范风险,最终实现开发目标的过程监控,支撑项目快速高效运营;
三是防风险
强化价值链前端管控,通过构建投资收益跟踪体系,在项目重大节点和事件节点进行投资收益跟踪回顾,最终保证项目运营结束时完成既定目标。
2、项目运营管理体系包括什么?
答:项目运管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流程体系,包括针对项目的计划管理,基于报告的会议管理以及项目阶段性成果管理。企业规模和发展历程不同,可以分别选择完备型体系和简约型体系。
3、如何诊断房企业项目运营管理体系?
答:明源五步模型法用于诊断和评估房企运管管控体系是否有效。
a)体系与战略的匹配度
b)运营管理组织的有效性
c)运管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可执行性
d)运营管理体系的落地执行能力
e)决策的频率和效果
4、什么是运营管理体系中的“管一年、看三年”
答:管一年:构建更有弹性的经营计划管控体系,应需而变,让开工节奏、销售计划等环环相扣,产供销高度匹配,减少大量资金被存货和土地占据,规避现金流风险。看三年:通过经营计划的管控,能有效保证当年业绩的兑现,从长远来看,通过经营计划调整开发节奏,有利于保证未来3-5年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
5、什么是运营管理的“四级管理体系”?
答:四级计划管理体系就是将计划分为:集团关键节点、项目主计划、专项计划、楼栋施工计划。四级计划的管理实质是在传统的三级计划管理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抓大放小,合理授权,保障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一方面,各专业人员与部门能层层聚焦,做好各自的事情。
6、什么是运营管理的“阶段性成果管理体系”?作用是什么?
答:阶段性成果是指项目运营管理中阶段性工作的“成绩”,它以项目全生命周期和职能二个纬度为坐标,设计与各关键环节成果模板,同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与流程,系统构建阶段性成果体系。
作用有四个方面:
a)工作成绩的重要衡量指标
b)实现工作任务的标准化、模板化管理
c)抓住关键产物,实现项目的核心控制
d)形成成果管理体系,为快速复制、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撑
7、什么是运管管理的“三级会议体系”?作用是什么?
答:三级会议包括高层会议、基于项目运营的会议、例行会议三个层面。
作用:有效的项目运营会议体系,能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决策的质量。通过会议时间、参与人员、会议内容、会议目的、会议成果、会议决议、后续跟进处理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
8、什么是简约型运营管理体系?
答:针对成长型地产企业设计的运营体系,归纳为1-4-2-2,即1个轻组织,解决集团与区域(项目)的集分权关系(需要掌握一个轻量级运营组织架构图案例);4级分级计划(需要掌握各级计划对应的责任体系);2例会,周例会和月度运营例会;2类考核支撑,即关键节点达成考核和部门组织绩效考核。
9、什么是“五步模型法”项目运营管理问诊体系?
答:战略的匹配度;组织有效性;流程可行性;落地执行有效性;决策频率和效果(雷达图显性化诊断)
10、房产企业构建经营计划的要点是什么?(管一年)
答:首先计划要有弹性,即城市布局要有弹性、产品类型和户型面积要有弹性、产销节奏要有弹性;其次要编制时要严守几个边界,即财务边界、经营边界、资源边界;第三是强控三大计划,即生产计划(开工管控和现金流流出控制)、销售计划(回收现金流和提升去化率)、结转计划(交房计划)
11、房产企业业绩预演的要点是什么?(看三年)
答:步骤一:对现有项目的业绩预测,根据现有项目的开发节奏,重点关注“开工、开盘、竣备、交房”等关键节点对项目节奏的影响,结合产销匹配,形成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回款金额、交房面积、交房金额核心运营指标。《资源盘点表》、《现有项目未来3年业绩预测表》
步骤二:未来投资业绩预测。就是结合企业历史开发经验,基于投资进度模型对未来三年业绩预测。通俗解释就是“项目开发行为导致未来业绩产出模拟”。《投资进度模型表》
步骤三:企业未来业绩推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现有项目和未来投资二个部分业绩预测值进行叠加,从而得到集团未来3-5年的业绩整体预测。但由于未来市场形势的不确认性,企业家更需要不断调整开工节奏,同时推演未来业绩变化,匹配市场环境变化。
12、体系篇重点案例龙湖、沿海,具体由讲师开课时介绍详细内容,学员需要将二个企
业的体系特点和最佳实践记清楚。
权责篇
1、集团管控模式和项目组织形式的相关基础理论。(参考张老师的组织管控课程资料)
2、房产企业集分权的核心是什么?
答:房产企业集分权的核心在于纵向解决总部与城市公司权责边界,横向解决各专业部门之间权责边界,灵活的集团管控模式就在于不同市场、不同时间随需而变,权变地调整权责边界与范围。
3、房企总部对城市公司放权的前提是什么?
答:放权是一个理性的行为,总部针对城市公司放权,一是要看总部对城市公司的管理研究和沉淀是否到位。放权模式下,总部职能线只是城市公司项目管控的辅助,放权前,总部必须保证城市公司在经营管理上能够做到自身有效决策与风险控制。因此需要总部在放权前帮助城市公司“建好模型,定好规则”,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模型与业务规则,让城市公司普通员工一次性把事情做对。这是前提
放权的第二个前提是看区域的人才与资源匹配度,强调“成熟一个放一个”。总部“建平台、做监控”,平台就是统一业务语言,信息共享与集成;监控就是数据留痕,保证放权的同时能实现对城市公司核心业务的监控与预警。
4、房企总部集权模式下的管控要点是什么?
答:集权(收权)模式下就是将项目运营的关键审批权收回集团,做强总部职能线,实现总部投资、成本、营销、工程、运营和财务的强管控。集权模式下总部与城市公司要做好决策管理的输入输出管理。即需要多做关键决策CP点,在关键业务流程中设臵CP(关键控制点),实现对业务过程和审批过程的要点管控。
5、为什么说主项计划是集分权落地的有效载体?
答:项目主项计划实现了总部与城市公司人与事的管控,通过对主项计划类工作项进行权责分配和界定,并通过关键节点的预警和强控,实现纵向的权责划分与横向的专业协同。通过“关键事项”“责任部门”“跟踪考核”实现集分权落地的有效路径。
6、如何有效推进集分权的落地和监控?
答:一是控流程,流程主要在于做好集分权的过程控制,对业务过程进行全面管控;二是控会议,会议控强调的是对战略和经营目标的月度或季度回顾与调整;三是控底线,控底线主要表现为对业务阶段性结果数据和成果进行预警和拉闸。
7、需要掌握的典型案例:
a)天鸿地产:跨区域开发模式下,权责划分和集分权没有固定模式,下放的不同区域的权限也不一样。认为集分权就好象是一个坐标轴上来回移动,但企业的核心内容不会放。是“价值链管理模型”的一个典型案例。
b)广州城建:总部强管控下的项目公司制。广州本地项目实施总部内的项目职能制,外地项目及本地大型重点项目由项目公司或城市公司在总部强管控下实施管理。c)金科集团:职能式管理模式下的运营管控策略,这种模式对于成长型地产企业规模
化和规范化发展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特色主要是《目标责任书》的编制与跟踪管理、极具特色的部门月度计划管理,职能式月度营运会议、量化考核应用。
d)卓越集团:绩效驱动的项目总控体系,严格考核。
计划篇
1、计划管理的基准是什么?对象是什么?基础是什么?
答:运营管理以流程为基础,项目管理以计划为基础,流程和计划在项目运管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项目开发计划管理的基准是目标,目标界定越清楚,计划描述越有依据,落地就越有保障。项目开发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要考虑和整合各方面资源来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而资源以包括时间、人、财、物等。项目开发计划的基础是流程。流程描述给计划设定了实现的路径,流程管理直接承接了房企组织管控的要求。
2、计划应该如何分级?颗粒度如何?
答:以管理层级的多少界定计划分级的数量,计划分级是房企组织管控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的思路是管理聚焦。计划分级的数量原则上是与管理层级的多少对应起来的。此外应以应流程的成熟度判断计划管理的颗粒度。
3、项目计划编制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答:清楚政府对项目管理审批程序;各专业分包或者甲供材料未漏项,确认每项工作的合理进场时间;建设工期满足销售、交楼的时间要求;确定售楼部、看楼通道、样板间和园林的完成时间;房企内部工作流程。
4、四级分级计划编制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答:四级计划的编制以项目主项计划的编制为轴心,主项计划编制完成后,向上抽取,得到集团关键节点计划,向下扩展,形成项目专项计划及楼栋施工计划。主项计划的编制一般由集团统一定义指导性模板,在项目启动前编制审批完成。主项计划主要是围绕专业线的协同,控制总工期。集团根据管控要求,从主项计划中抽取集团关键节点,作为集团管控的核心环节。各职能线经理在主项计划指引下,进一步细化本专业的专项计划。楼栋施工计划主要由现场工程师在项目“工程专项计划”的指导下编制每个楼栋的施工计划。这种从下到下逐级指导的方式确保了计划紧扣企业的战略目标,又逐级细化,保证了合理性和科学性。
5、分级计划体系下如何有效评价与监控?
答:分级计划体系下,主要有四种途径实现对计划的有效评价与监控。
a)阶段性成果体系:工作的成绩,是一种新型管理思路,强调建立不以完事为终点,而以成果为终点。实现了核心成果的监控与成绩的衡量,并且形成知识沉淀。
b)三维评价:分别由项目负责人、专业线负责人和下游责任人针对工作完成的质量、进度、专业技术及配合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决定了下一个节点是否开启。
c)三级会议管理体系:即通过高层会议、运营会议和例行会议,监控项目的执行,分
析执行情况,为计划调整提供决策支撑。
d)形象进度管理:通过视频、图片、远程摄像等形式监控和查看现场形象进度,直观
显示进度情况。
会议篇
1、目前房地产企业运营会议的现状和问题是什么?
答:长征会严重浪费时间;缺乏合理规划,导致会议粗放随意;目的不明确,议而不决,无效会议多;会中缺乏组织,会后缺乏跟踪管理。
2、房企运营会议粗放的原因是什么?
答:房企会议粗放的原因主要有二点:
一是会议体系缺乏整体合理规划,导致乱开会
二是运营会议大多低效,决策效果差
3、合理规划会议的三大步骤是什么?
答:第一步,认清企业现状和实际管理水平,从现状出发适当前瞻;第二步,区分项目会议和非项目运营会议,将项目事务和公司事务分开处理;第三步,聚焦项目运营七大环节,设臵关键决策类会议。
4、合理规划会议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答:第一,遵照运营关键节点,决策吻合项目节拍;第二,界定管理角色;第三,界定时间周期
5、按会议触发的动因分类,有几类会议?
答:时间触发的会议,如周例会、月例会等;事件触发的会议,往往是在时间和流程外的一些项目运营难点和风险点的工作专项会议;流程触发的会议,项目关键工作项开启前触发的会议。
6、会议体系相关案例
a)万科案例—泛关注下的会议分级,万科早期试点的16个关键会议,后续浓缩为10
个关键会议
b)沿海案例—三令六会
7、什么是与会议相关的运营报告体系?
答:运营报告作为管理信息交换的载体,是识别运营组织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很多地产企业的运营报告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内容与要素不完整或者缺失、报告生成和应用随意等问题。相对成熟的运营报告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管理目标、要素与内容、生成与应用过程。
8、什么是运营会议“三化”策略?
答:会议三化是指:会议卡片标准化、上会资料模板化、会议议程规范化。
a)会议卡片标准化:是指对会议所指向的人、事、主题、时间、资料等相关要素和其
他内容记录具有一定标准化程度的模板。会议卡片的制作本身就属于会议管理工具的标准化范畴,它充分界定会议的各种相关要素,使得会议主题明确、参与人、决策人、汇报人角色清晰,而且能够在机制上和信息上为会前、会中、会后提供服务和记录,解决很多会前会后信息传递和沟通效果不佳的问题。
b)上会资料模板化:上会资料准备的标准化程度是一个企业项目运营会议规范高效的c)关键。上会资料模板化提升了资料准备、阅读、批阅的整体效率,也使所有关联人更加聚焦标准化模板里的内容本身。会议议程规范化:针对议程和大致时间进行规范,提供会议效率。
第四篇:碧桂园项目运营管理案例解析
碧桂园项目运营管理案例解析
应用背景
在业界,碧桂园一直以快速和规模性开发房地产项目而著称。开发一个项目,从拿地到销售,碧桂园仅仅只需短短6个月的时间。而随着其2007年4月在香港上市后,其规模也随即从广东省内拓展到江苏、湖南、安徽、重庆、辽宁、内蒙等省外地区,项目开发量及交楼量与上市前相比实现了成倍增长:从数量上来看,2008年碧桂园的在开发项目达51个,开发量比上市前增长了一倍;从规模上看,碧桂园08年的交楼面积超过了06、07两年之和。另据碧桂园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30日,碧桂园已取国土证的开发项目的总建筑面积高达4618万平方米,其中,在建总可售建筑面积高达1606万平方米。
随着上市后项目开发量及交楼量的成倍增长,碧桂园集团多项目运营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如何让最稀缺的高层时间,锁定在最关键的节点上?如何确保项目计划的合理性、严谨性?如何科学的评估项目的执行结果?如何管理组织的隐性经验并植入日常的业务?如何高效的对项目计划作出合理调整与决策?如何快速复制、培养复合型人才等。
面对公司的规模化扩张,碧桂园高层意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从07年4月份上市之后,碧桂园集团便立即启动了“碧桂园ERP计划”,先后上马了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资金管理以及HR管理等系统。2008年7月,碧桂园再次携手房地产管理软件专家明源软件,重点引入“碧桂园ERP计划”的核心系统——能管控和支撑房地产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项目管理ERP系统。
就项目管理ERP系统的实施,碧桂园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庞大资源,集团高层深度参与、高度重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直接由集团执行总裁崔建波及执行董事杨惠妍担任。同时,为了确保ERP项目的顺利实施,碧桂园还抽调专人,成立了项目管理ERP办公室,专项开展ERP项目实施的管理与推进工作。
碧桂园项目管理ERP解决方案
项目管理ERP系统是碧桂园整个集团的核心系统工程,触及集团上下,甚至涉及到碧桂园整个管理流程和标准的梳理与再造。该系统重点围绕碧桂园地产项目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从“进度、质量、成本和现金流”四条主线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全面管理。分别覆盖“项目发展(包括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包括采购招投标、施工等)和销售与服务”等项目运营管理的重要阶段,以实现对整个项目规范化、流程化和精细化的全方位管理。
据明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此次系统的实施成功,明源实施团队对集团总部、增城、辽宁和重庆等区域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深入调研,从集团现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岗位说明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同时也考虑到碧桂园当前项目运营管理的现状与特点,融入目前行业内较为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制定出适合当前情况下的《碧桂园项目管理ERP业务解决方案》。方案中明确了碧桂园项目ERP系统的第一个试点区域公司。2008年年末,该系统在试点区域公司经过半年的上线实施后成功验收,并在进度、合同、审批流、知识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项目进度系统
项目进度系统的实施目标
规范管理,实现“集团级—区域公司级—项目部级”的三级管控模式;
规范项目开发计划,明确开发步骤及开发周期;
通过系统分析了解项目开发情况,可作为项目部考核指标;
以形象进度形式更直观、更及时的反映项目现场情况。
项目进度系统的应用
(进度系统整体业务模型)
◆ 碧桂园在项目进度计划的管理上,采用了分级计划管理体系,即“区域公司级、项目总经理级、项目职能部门”三级管控模式。根据集团总体要求,由区域公司、项目部、集团派驻部门讨论确定主项计划、专项计划初稿,经审批后由项目部执行。编制主项计划时,区分一般工作项与集团关键节点,让最稀缺的高层时间,锁定在最关键的节点上。
◆ 项目部计划分为主项计划和专项计划,专项计划按照项目部职能部门分为施工计划(工程部)、配套计划(配套部)、开发计划(综合部),并将工作计划细化到以“周”为单位,按照区域公司要求,各职能部门以图片等现场实际情况的展现形式,进行每周汇报,并由区域相应责任人进行反馈,以监督推动项目运行。
◆ 系统在项目导航查询界面,可以同时查询主项计划、专项计划及项目形象进度。计划项对应到责任人及责任部门,便于项目总经理管理整个项目的开发和施工情况。
◆ 进度系统支持计划与执行偏差的预警,并提供计划达成率的数据分析支持,方便管理层掌握项目部实际开发情况,并对比各个项目部的工作成果。集团关键节点达成率分析:对于集团公司重点关注的关键节点达成率进行单独分析,便于集团从宏观角度管理项目开发情况;公司计划按时达成率:集团、区域公司、项目部按照各自需要选择不同的查询方式来监控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项目计划按时达成率:不同项目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计划达成率可以进行横向比较,结果可为绩效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指标。
(二)、合同系统
ERP系统中合同系统实施目标
改变传统合同管理方式,实现电子化管理;
便于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项目开发情况;
便于对合同付款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掌握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资金流;
与审批流紧密联系,实现电子化的合同、付款审批。
ERP系统中合同系统实施应用
目前试点区域公司正在进行实施的成本系统就是以系统中录入的合同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合同的规范管理是实施成本控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目前,试点区域公司在系统中的合同近千份,同时,系统还支持合同分析、付款分析。
(三)、审批流
ERP系统中审批流系统实施目标
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审批时间;
代替传统的传真形式,实现无纸化办公;
规范审批过程,明确审批步骤;
体现每一个步骤的审批意见,供领导参考;
审批表单及附件使审批领导更全面的掌握审批需要的信息。
进度款审批流程
(进度款审批流程图)
发起人上传合同或付款相关文件,终审领导上传手工签字扫描件,每一步骤责任人均可给出意见,不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打回。目前。试点区域公司已通过的各类审批流近千条,实现了合同审批、付款审批、项目部周计划审批、行政审批等在ERP系统中的顺利运行,提高了审批效率并使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的无纸化办公。
(四)、知识管理
知识库的实施目标
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以后的新开发项目更加规范,开发更加顺利;
对一些经验不足的项目开发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其工作;
知识库包含内容及应用
1、会议制度
会议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沟通信息的重要方式,一个企业会议管理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前,试点区域公司基于项目运营,细化了会议体系,即在原体系(项目启动会、区域周例会)基础之上,将区域周例会分解为项目运营半月会议以及专题研讨会,并另外增加了阶段性成果审查会。
同时,试点区域公司利用系统规范会前的输入产物和会后的输出产物,将项目月度的例行执行报告进行自动汇总,统计项目的关键节点完成率生成执行结果,使开会时完全聚焦在讨论与决策上,根据决策结果立刻调整项目计划,并直接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这样既保障了项目计划执行的真正落地,又有效提高项目运营决策的效率和决策的质量,规避决策的风险。
2、“标准工作指引库”及“项目管理知识库”
试点区域公司利用系统建立起“标准工作指引库”及“项目管理知识库”,并对项目运营中的具体工作项操作及实施进行说明,以供经验不足的员工进行查询和操作。并通过对经验的不断总结和更新使操作流程更加合理,为新项目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应用效果
ERP系统在试点区域公司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管理项目的方式,更直观、快速和准确的反映项目运营开发的情况,对集团公司实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规范项目运营管理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进度计划系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规范、合理的编制及执行计划保证了项目按照预计完工、盈利;
集团领导可以通过ERP系统快速查询项目部主项计划、关键节点计划完成情况及达成率,通过项目形象进度了解项目现场情况,从而及时掌控项目的整体开发情况;
区域公司及所属部门可以依照各自职能,分别监督项目部主项计划、专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项目部的计划达成率进行评价,引导项目合理快速的开发;
项目总经理和项目部门经理权责分明,分别关注各自对应的主、专项计划执行情况并进行及时汇报。保证项目部在最大程度上按照预期开发及交楼。
● 合同系统是项目管理的基础
合同的合理签订及款项的合理规划保证了项目开发的进度和质量。通过合同分析,了解各项目部不同类别的合同在项目开发中所占的比例,并利用项目的数据沉淀对合约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付款分析,了解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便于合理的规划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资金流。
● 审批流联系项目、区域公司和集团公司的纽带
审批流充分、合理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管理流程;
根据定义好的步骤自动流转,规范了审批流程;
每一步骤处理完成第一时间传递至下一步骤,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 知识库是项目管理的精华和沉淀
系统支持更为规范的会议体系,提供会议卡片,使会议制度规范化、会议内容具体化,避免个别问题影响整个会议议程,另外,参会人员也可以根据卡片的指引作充分的会议准备,从而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建立 “项目管理知识库”,对具体工作项操作及实施进行说明,累积与沉淀过程中的成果、经验,可以为新员工、新项目和新公司的快速成长提供强大的知识积累。通过建立“标准工作指引库”,可以让相关人员快速了解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工作流程等信息,实现知识管理与工作关联。真正做到在过程中沉淀,并在过程中快速应用。为快速复制、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撑。
第五篇:房地产项目公司运营管理思路
房地产项目公司运营管理思路
随着土地供应、银行信贷、房屋预售、个人按揭等一系列涉及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遭遇一段调整期。调整期后,房地产业的赢利模式将从土地赢利向产品赢利转变,对资本的需求更大,对产品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示着中国从此由“地产时代”进入了“房产时代”。这些条件必将加速行业重新洗牌的进程,促使房地产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转型。多数的民营房地产集团公司是由原来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逐步发展成为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物业管理以及商业地产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房地产集团公司。下属房地产项目公司必须配合集团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的运营管理水平。
一、领导力五要素
在项目公司的运营管理方面,我认为应该参考领导力五要素(激励人心、共启愿景、使众人行、挑战现状、以身作则)。
1)激励人心。
建立项目公司的战略目标体系。将该战略体系细化成考核项目公司的长中短期目标(关键业绩指标,即KPI),再分解为各部门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各部门分解为每个员工的KPI。同样,还要分解成公司的、部门的、个人的季度绩效目标(KQA),以及公司的、部门的、个人的月度绩效目标(KMA)。在KMA基础上设定周工作计划和上周工作总结,以周例会、月例会、季度例会的形式进行事中控制。KPIKQAKMA都是由本人根据项目公司的计划提出、上级核准的,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的(百分制)。关键业绩指标(KPI)与奖金、底薪增长、职位提升 相挂钩。在我的使用过程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能够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共启愿景。
项目公司要紧跟企业文化所指出的方向。要有一个能够激动人心的发展远景,让每一个员工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奋斗方向,这样就有了前进的目标。
3)使众人行。
进行组织结构搭建。根据结构化的目标体系要求,明确公司必须执行的价值链,通过对价值链的有效分析,明确“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链模块。
根据集团公司价值链模块和组织建设的原则建立项目公司的组织业务结构,关键业绩指标的根源也来自这里。建立企业组织行政结构,根据其要做的事情决定人财物的优先关系。要做到以事业凝聚人,以发展吸引人,以业绩考核人。将最合适的人才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凝聚为一个整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协调一致地工作。各部门工作职责做出明确的界定,分清责权利。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各部门在一段工作中的主控和配合关系,给出权重,附以量化的考核。这样分清责权利后,各部门必然会提高责任心,出成绩或问题后无法推诿,奖励或处罚后心服口服。
组织业务结构确定后,要合理授权,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如果授权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就会出现高层累死,员工闲死的情况。越是高层管理者工作强度越是超强,总经理、副总们、总监、部门经理们经年累月天天加班,有时开会到后半夜,节假日也不休息;主管、员工们按时准点上下班,上班时机械地执行命令,从不肯多动一点脑筋考虑自己的工作是否正确,有无可能出现纰漏。结果工作中总是在员工控制的细节上出现致命的疏漏,给公司屡屡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比如施工质量出问题,设计失误频繁,采购产品质次价高,客户经常投诉,等等。必须敢于放权,知人善任。成熟的公司会给予相应级别的管理人员以相应的职权,可以“先斩后奏”,使其及时做出符合当时情况的决策,并以制度督促其与相关各部门沟通。对于独当一面的中高层职位,要用对人,要相信人,所谓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孙子兵法中称其为:“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不能对人才处处牵制,不敢使用,只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各方面比任何手下人都强就事事都不放手。而对于一般员工,其实能力都是在锻炼中成长的,没有真正的锻炼,员工们既不会有责任感,也不会学到工作能力,不能因为怕他们有失误就不把工作教给他们,而是应该象教练那样教会他们。这样虽然教授时比亲自做还要麻烦,但是等他们的能力提高以后一切工作会更加顺畅,领导可以腾出精力来思考更重要的工作,同时也为自己准备好了提升以后的接班人。松下幸之助说过,带领100人的队伍,我站在队伍的前列;带领1000人的队伍,我站在队伍的中间;带领10000人的队伍,我站在队伍后面的山上。在公司初创期,每个人都在一线奋斗。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团队工作能力的提高、团队磨合的完成,必然走向分批次、分部门的有监督的授权。
4)挑战现状。
很多房地产公司会出现各部门工作衔接不上的情况,总是存在中空地带。由于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元老级员工较多,各部门依靠以前不成文的习惯做法来交接工作,不肯以流程、制度来约束和界定各部门的工作交接。在有人员更换时,刚接手的员工要适应3~6个月才能弄清工作的程序。各部门在经常出现工作交接不上,互相不通气。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指责,总经理忙于判断责任、总结教训,但是都是一事一议。最后往往是各打二十大板。下次还会有新的交接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能被归咎于中高层管理者不亲自负责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而是说明管理上出现了问题。也有时候在公司里会有老板安插的一些特权人物,他们往往带头打破公司的管理制度,挑战上级 的管理权威,形成指挥上的混乱。各种难以处理的问题,纠结着各种关系和利益,以各种形式在工作中都会反映出来。这时候,身为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勇于挑战现状,让公司获得最大的收益,哪怕付出任何的代价。挑战现状,是需要智商、情商和正直的品格的。
5)以身作则。
要求别人做到的,管理者先要做到,所谓“正人先正己”。其实这是真正很难做到的。
二、项目管控方面
1.项目管控内容上为以下六个方面:财务管控、客户管控、渠道管控、质量管控、组织管控、供应商管控。
财务管控:
企业的亏损,究其原因,有政策调控、市场竞争、材料涨价、施工复杂、周期长等客观条件,也有管理水平低下、材料管理计划失衡、人员流失等主观原因。要管控以下三个方面:
财务预算――关注什么,投资什么
法制文化――对财务结果一视同仁,重视成本控制。结果导向――利润优先,业绩说话,重视财务增长。
客户管控:
以客户为导向,站在客户立场考虑满意度。客户是企业利润来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所以企业必须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链流程体系,一切为了客户,一切应答客户的需求。然而在现实的房地产行业中,我工作过的企业都是内部打造,以自我为中心,采用简单的指令性的工作方式进行操作。这是脱离市场和客户的流程。我认为应该建立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流程管理体系。主要为:
1)我们的客户在哪里?
2)我知道客户到底想要什么吗? 3)如何传递价值给我们的客户? 4)我们的客户满意吗?
渠道管控
渠道控制必须实行法制化、程序化。渠道建设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内部供应链,一个是外部供应链,它们直接对成本产生影响,也是房地产企业很难控制的一个方向,因为它将延伸到企业的相关方,包括与项目策划代理、设计、监理、物业等多方关系,是企业成本最难以控制的一个部分。外部供应链主要体现在责任连带上。我认为应该以“成本核算”为基础,制定内外部供应链流程和标准。主要为:
1)战略选择,多赢发展
2)简单化、直接化、成本控制优先
质量管控
实现产品质量100%合格。
产品、服务质量一直是客户满意度重要考察指标之一,没有了品质的保证,就谈不上客户满意;没有了客户满意,企业的利润就失去了基础。尤其在品牌影响的今天,质量成为了品牌的代名词。然而,我们在实际中也看到客户与房地产企业的冲突越来越多,不仅仅体现在开发商,更多体现在了物业管理、商贸、建筑等等方面。关注行业内著名的品牌房地产企业,我们不难发现,其质量是可以复制的,这就是房地产行 业未来的战略走势。企业必须严格品质和个人报酬的连带关系,也只有这样,房地产企业品牌意识才能够建立。
1)对质量“三重属性(相对性、依赖性、情感性)”的塑造来获取超额利润 2)如果我们的价格涨高,需要更高的的质量。3)我们的质量形成需要阶段性目标。
组织管控
各有其职、各尽其能,各尽其责,团队合作。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组织设计原则进行。
1)组织结构必须适应组织战略目标要求,组织搭建高效、快速 2)建立一套不依赖于人的因素的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系统 3)为组织储备后备力量。供应商管控
从容应对供应商危机,实现双赢。
供应商管理是任何房地产企业老板都关注的事项,房地产行业也是各供应商的焦点,都属于房地产行业的附属链条。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和控制就是房地产企业成本价值链之源头,然而在实际中由于拖欠货款等原因,房地产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有些紧张,这属于房地产企业经营比较模糊的地带。采用能人执行或熟人执行,使得成本无法从制度上进行控制,如何对供应商控制变得透明?应该基于“战略双赢”模式,加大供应商的筛选、选择、培养、评价、考核、退出等规范化透明控制。主要内容为:
1)供应商管控的唯一出路在于打通各个环节,实现跨企业间的协同作业,比如设定“战略合作伙伴”,并帮助其提高服务水平。
2)供应商格局向双赢合作管理模式转变,铲除灰色地带。2.项目管控在时间上要抓住以下三个阶段:事前、事中、事后。
事前控制优于事中控制,凡事均应做好预案;事中控制要及时跟进,有具体措施来确保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事后控制要着眼于为今后下一步工作积累经验教训,做出数据库。这种工作的方法论适用于政府手续办理、策划、设计、施工、销售等开发的全过程,必须使各个部门均能理解并严格执行,拿出具体办法来。比如对设计单位的资源整合,其要点如下:
1)事前控制(设计工作开始之前):
(1)选择合适的高、中、低类资源对应我方不同档次的项目。
(2)对乙方在合同里确定设计进度、成本、质量控制方法。如在合同里规定设计院以下条款:
a、本设计项目组的管理架构和具体的设计组织方案; b、哪些图纸由哪些具体人员设计及审核; c、设计人的技术等级和主要作品表;
d、主要设计人在设计进程内不得从事其它项目的设计并附惩罚条款; e、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不得调整合同中确定的设计人员;
f、甲乙方签字认可共同讨论通过的《设计进度表》并附惩罚条款;
g、过程中甲方发现设计人水平差可要求乙方更换;新换人员对以前设计成果负责修改到位;
h、对设计失误造成甲方损失的赔偿约定; i、限额设计做法达不到要求的惩罚条款; j、乙方设计水平差甲方可中止合同;
k、施工图单位乙方内部《各专业图纸审查单》在合同约定的日期提交甲方监督否则视为违约; l、施工图单位乙方内部各专业会签要按合同计划时间请甲方人员参加并事后两天内提交《会签意见书》否则视为违约;
m、方案设计未考虑各专业合理性造成施工图设计返工的追究方案设计单位责任及整改处理办法及惩罚条款;
n、各阶段设计图纸深度须满足《xx地产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o、各阶段设计图纸内容须吻合我公司出具的《设计任务书》要求; p、合同中落实概算不超估算,预算不超概算的要求; q、确定阶段成果汇报人和汇报稿的完成人;
r、在拟定合同前了解设计单位的本项目组织架构和奖金分配机制; s、特殊项目可以聘请专业的设计监理单位;
t、根据全程策划时间、施工进度要给定施工图设计合理的设计工期; 2)事中控制:
及时取得设计中间成果,设计部与营销、总经理多沟通。督促设计单位不断改进设计思路,待取得各方满意后再集中汇报成果,争取一稿通过,可缩短设计进度,提高效率。订立完善的计划,严格要求资源单位,亲自监督执行,实行奖惩。设计合同执行过程中: a)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有异常情况采取补救措施。节点前提示要求出中间成果,内部讨论后给出修改方向;成果不好,要处理确认,限定时间延长多少天,重新订立计划,以传真、例会、付款延后的形式解决问题。
b)发生偏差立即处理,进行人员调换、设计思路的转换。
c)乙方设计负责人有特殊情况(请假、换人等)影响工期和质量要先征得我方同意,以合同为标尺来控制设计方。d)由于政府审批进行设计修改,我方应以书面文件明确时间延后;在合同里明确如无政府批文时也要及时出图。把设计方每次的违约书面记录下来,发文警告或者中止合同。
e)甲方各专业人员要对设计人员一对一的面谈,能力不行我方另外找人,要求乙方接受我方指定的人。
f)到计划节点现场抽查,如果人、图不到岗,立刻传真给出惩罚措施。设计部对项目部:发文要求做出现场样板,要求参加重要部位建成效果的验收及要求费用支付签字权;对施工效果的控制要求划定A、B、C类资源施工部分。
设计部对采购部:给出设计部参与控制采购的清单;
设计部对造价部:及时提出本阶段造价计算要求并及时调整设计;对策划部要求各阶段尤其是施工图设计成果的签字确认;
3)事后控制
设计完成后填写《设计单位评分表》以给资源单位按照ABC级别分类确定今后的合作单位。总结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是什么,改进、提高的措施是什么,设计单位的选择尚存在何种问题,过程督促、控制手段有何不妥,继续合作有哪些建议,应该予以哪些奖惩。
a)进行预算、结算与估算或概算的差异分析,总结经验,落实到其他工程的设计控制。
b)以自身经验实力,帮助资源单位提高技术能力,完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意识、提高鉴赏能力,发展壮大,与我共赢。
c)利用施工图审查单位提高施工图设计单位的水平,并为我把关。
d)与采购部、工程管理中心联手控制材料部品的选择,并应用于施工图设计。e)让设计单位参与共同解决施工现场问题,促其技术完善。再比如对施工单位的资源整合,其要点如下: 1)事前控制
严格发包:选择一个合适的承包方是工程建设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管理规范的承包方,在工程建设中会省建设方好多的事的。由于乙方的管理规范会使工程建设中规避很多的风险。虽然成本上可能有所增加,但是权衡一下风险的成本,应该能节省一些。有的工程发包时,乙方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进行的招标,结果进来以后,管理一团糟,进度严重滞后,质量更不用提,到头来还是进行队伍的撤换,一反一正白白浪费大量资金。
2)事中控制:
a)规范管理:强调一定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规范的计划管理,成本控制。加强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往往总是在工作中比较缺失的,更多是根据销售合同把工程交付日期敲定了,然后,项目部就拼命的要求承包方赶工,结果到头来质量不是,进度也不是,还要每天给客户进行赔款。所以项目开始时建设各方坐下来,仔细看看图纸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工期,然后把计划细化到最起码的三级执行计划上,最后再去和客户签合同,进行开工建设,这样就对客户负责,同时也对公司自己负责。这样的房地产公司的信誉才能上去。对于严格预算管理,在图纸出来以后要尽快的把工程预算出来,以便于以后的成本控制,在发包中中标价要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对于大型的变更要严格控制。
b)灵活控制:这一点好像和上一点矛盾,但是在工程现场的管理中确实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变化。一是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对检查、调整。二是在进度、质量、安全上 要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侧重点;三是在承包商管理上要灵活,在严格按 照合同执行上进行变通。曾经有个工地,因为过年时承包商不能给工人发下工资,把个工地给 闹翻了天。在重大节日(春节、农忙)时,建设方要体谅承包商的苦衷,给与适当的灵活运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经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春节时主动支付了本应年后支付的工程款,使得施工队伍的工人都高高兴兴的回家过年了,由于此工程工期紧,项目经理希望他们过完年能干一下进度,结果,年初六,所有工人都进了工地,没过十五,工程就复工,整个工程得以顺利的交付。而对于房地产公司确实没有多大的损失。成本在控制范围之内。
c)信息畅通:现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不畅通,后果是什么样,这就不用说了。对于项目部来说,建立完善的会议制度,文档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制定相应的流程,设定合适的审批制度,公文分发制度,是保证信息畅通的必要手段。一个设计变更已经批准了,结果施工队伍的手中还是老图纸,后果会是非常严重的。
d)控制变更:变化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房地产工程来说,更是变化很多。房地产工程的变更主要来于:
1、设计缺陷,这个必须变,预算也必须变,带来的成本由设计院买单。
2、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这要好好研究,是不是共性的需求,往往销售人员为了销售,就会夸大需求的面,所以这个最好是状况评审会进行确定。
3、技术创新,处理方法同2。但是对于现场项目部来说,对任何变更都要进行很好的控制。
3.项目管控在授权上要按照以下三个原则:预算先行、三权分立、审计监督。预算先行:项目开发之前,先做出全程各部门的统一工作计划(项目战略目标)。再根据此计划做出公司及部门的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战略目标分解)。同时,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做出项目的估算、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做出项目的概算、在施工图的基础上做出项目的预算,结合景观、市政工程等做出整个项目的所需资金 预算。然后根据以上文件做出项目全程、、季度、月度资金使用计划上报给集团。这样,集团资金使用上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既不闲置资金,也不会造成现金流不足。
三权分立:房地产的每一个工作都涉及几个部门,需要不同的部门分工协作才能顺利完成。每种工作都会有主要责任部门作为专家,其它部门附助才能完成。根据这个特点,将开发过程分为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内容由不同的委员会主导,各部门都参与到委员会工作之中,并对一项工作分别给委员会中的每个人设定了不同的权重,以对工作的责、权、利进行划分。根据工作内容,从各部门人员内抽调人员成立图纸审查委员会(由研发部总工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参加)、施工招标委员会(由工程管理部部长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参加)、采购招标委员会(由采购造价部部长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工程管理委员会(由工程管理部部长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参加)、营销委员会(由总经理和营销部部长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在委员会内部,对组长、副组长、委员进行工作责权利的百分比划分,奖惩都可以按照此比例来进行,并计入其“关键业绩指标”的得分。这样,公司的结构不再是直线式的,而是成为一种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公司的组织设定不再以权力和专业划分,而是以做好每件事来设定。权力关系上,也实现了“三权分立”,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而产生腐败,也能确保不出现互不合作、互相推诿的情况。
审计监督:
1、对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全过程的审计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审计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审计监督,以防止舞弊行为。全方位的审计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采购活 动的全过程,是确保采购规范和控制质量风险的第二道防线。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 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2、对物料需求和物资采购计划的审计。审查企业采购部门物料需求;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调查预测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计划目标与实现目标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
3、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审计监督。依法订立采购合同是避免合同风险,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条件,也是强化合同管理的基础。首先,内部审计要对采购经办部门是否履行职责进行审计。审查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包括供货方的生产状况、质量保证、供货能力、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每年是否对供应商 进行一次复审评定,所有供应商都必须满足ISO9000标准要求,考评主要指标是对每年所执行的合同情况,如供货质量、履行合同次数、准时交货率、来料批 次合格率、价格水平、合作态度、售后服务等进行评审,是否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合格供应商的正确决策,使合同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其次,管理审计要对合同中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账号、地址、运输、结算方式等各 项内容,按照合法性、可行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等四个标准,逐一进行审核。
三、结语:
总之,项目公司的管理还会有很多新的问题出现。但是我坚信,人的因素是首要的。再多的技术手段、管理措施也只能是工具而已,是可以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推陈出新的。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焕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学习,扬长避短,不同的人之间长短处互相补充,一定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