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涛课程-现代工业工程(IE)技术.doc(模版)

时间:2019-05-15 08: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森涛课程-现代工业工程(IE)技术.doc(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森涛课程-现代工业工程(IE)技术.doc(模版)》。

第一篇:森涛课程-现代工业工程(IE)技术.doc(模版)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

一、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1.办公室要有全部文件和记录空白表格清单;

2.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等)清单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的记录;

3.文件发放记录(各部门都要有)

4.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外来文件(国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

5.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

6.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及发放记录);

7.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

8.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二、管理评审:

9.管理评审计划;

10.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

11.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讨论发言或书面的材料);

12.管理评审报告(其中的内容见《程序文件》);

13.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

14.跟踪验证记录。

三、内审方面:

15.年度内审计划;

16.内审计划及日程安排

17.内审小组长的任命书;

18.内审成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19.首次会议记录;

20.内审检查表(记录);

21.末次会议记录;

22.内审报告;

23.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24.数据分析的有关记录;

四、销售方面:

25.合同评审记录;

26.顾客台帐;

27.市场调查结果、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顾客投诉、抱怨及反馈的信息,台帐,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28.售后服务记录;

五、采购方面:

29.合格供方评定记录;以及对供货的业绩评价的材料;

30.合格供方评质量台帐(在某个供方采购了多少材料,是否合格),采购质量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31.采购台账(包括外协产品台帐)

32.采购清单(应有审批手续);

33.合同(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六、设备方面:

41.设备清单;

42.检修计划;

43.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4.特殊过程设备认可记录;

45.标识(包括设备标识和设备完好状态标识);

七、生产方面:

46.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会议)记录;

47.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清单(台帐);

48.不合格品台账;

49.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50.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

51.产品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

52.各部门的培训(业务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等)计划、记录;

53.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

54.关键过程一定要有工艺规程;

55.现场标识(产品标识、状态标识、设备标识);

56.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经检定的量具;

57.各部门的每一类工作记录要装订成册,便于检索;

八、产品交付:

58.发货计划;

59.发货清单;

60.对运输方的评定记录(也属于合格供方的评定);

61.顾客收到货物的记录;

九、人力资源:

62.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63.各部门培训需求;

64.年度培训计划;

65.培训记录(包括: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方针和目标培训记录、质量意识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记录、技能培训记录、检验员上岗培训记录,均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结果)

66.特殊工种名单(经有关负责人批准上岗的、及有关证件);

67.检验员名单(经有关负责人任命,并规定职责和权限);

第二篇:现代工业控制技术

现代工业控制技术(调速)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2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2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十机架连轧分部传动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3

(一)、连轧机原理...............................................................................................................3

(二)、基本参数...................................................................................................................3

(1)、电动机参数..............................................................................................................3

(三)、设计指标...................................................................................................................4

(四)设计要求.......................................................................................................................4

四、晶闸管整流主电路的设计与选择...........................................................................................4

(一)、整流变压器的计算与选择.......................................................................................4

(1)、整流变压器的电压.............................................................................................5(2)、整流变压器的电流.............................................................................................5(3)、整流变压器的容量.............................................................................................5

(二)、整流元件的计算与选择...........................................................................................5

(1)、整流元件的额定电压Ukn.................................................................................6(2)、整流元件的额定电流IT....................................................................................6

(三)、电抗器的计算与选择...............................................................................................6

(1)、实际应串入的平波电抗器LK(mH).............................................................6

(四)、保护元件的计算与选择...........................................................................................6

(1)、交流侧阻容过压保护.........................................................................................6(2)、交流侧压敏电阻过压保护.................................................................................7(3)、晶闸管元件过压保护.........................................................................................8(4)、晶闸管装置的过流保护.....................................................................................8

(五)、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原理图...............................................................8

五、晶闸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选择...........................................................................9

(一)、晶闸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10

(二)、给定积分器单元(GJ)电路电路设计及分析..........................................................11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三)、速度调节器单元(ASR)及电路设计及分析.........................................................12

(四)、电流调节器单元(ACR)及电路设计及分析........................................................13

(五)、速度变换器(SB)及电路设计及分析................................................................13

(六)、触发输入及保护单元及电路设计及分析.............................................................14

(七)、直流调速系统整体分析.........................................................................................17

六、晶闸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试.....................................................................18

(一)、线路原理.........................................................................................................18

(二)、调试内容及步骤.............................................................................................19

(三)、系统调试注意事项.........................................................................................21

七、体会与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不但起着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水平和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作用,而且还将起到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 桥梁作用。因此,必须认真组织,周密布置,积极实施,以期达到下述教学目的。

①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充在交直流调速及相关课程方面的基本只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 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达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之目的。

③ 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直流或交流调速系统课题的基本设计工作,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实际查阅相关设计资料能力的目的。

④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设计过程,了解设计步骤,掌握设计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绘图和编写设计说明书能力的目的,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① 根据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独立而正确地进行方案论证和设计计算,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② 要求掌握交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内容、方法和步骤。③ 要求会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等。④ 要求学会选择有关元件和参数。

⑤ 要求学会绘制有关电气系统图和编制元件细节。⑥ 要求学会编写设计说明书。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十机架连轧分部传动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一)、连轧机原理

在冶金工业中,轧制过程是金属压力加工的一个主要工艺过程,而连轧则是一种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轧制质量的先进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被轧金属同时处于若干机架之中,并沿着同一方向进行轧制最终形成一定的断面形状。其轧制原理和过程如图3-1所示。

连续轧制的基本条件是物质流量的不变性,即S1v1=S2v2„=Snvn=常数,这里S1„Sn和v1„vn分别为被轧金属的横断面积和线速度。而连轧机的电气传动则应在保证物质流量恒定的前提下承受咬钢和轧制时的冲击性负载,实现机架的各部分控制和协调控制。每个机架的上下轧锟公用一台电动机实行集中拖动,不同机架采用不同电动机实行部分传动,各机架轧锟之间的速度则按物质流量恒定原理用速度链实现协调控制

物质流量不变的要求应在稳态和过渡过程中都得到满足,因此,必须对过渡过程实践和超调量都提出相应的限制。

连轧机的完整控制包括许多方面,本课题只考虑轧锟拖动的基本控制即调速问题,并以十机架轧机为例,至于张力卷取问题等将不涉及。

(二)、基本参数

考虑到课程设计的实践有限,本课题直接给出各部分电动机的额定参数作为设计条件,不再提及诸如轧制力、轧制转矩、轧锟直径等概念和参数,以便简化设计计算。(1)、电动机参数

以十机架为准,每个机架对应一台电动机,由此形成10个部分,各部分电动机参数集中列表3-1中,其中Pn(kW)为额定功率、Un(V)为额定电压、In(A)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为额定电流、nn[(r/min)]为额定转速、Ra(Ω)为电动机内阻、GD²a(N²m²)为电动机飞轮力矩、P为极对数。Ifn(A)为额定励磁电流。

表3-1 各部分电动机额定参数

机架序号 电动机型号 Pn/Kw Un/V

In/A

na/(r/min)Ra/Ω

Ifn/A

Gda²/N²m

²

P/对 2 3 4 5 6 7 8 9 10 Z2-92 Z2-91 Z2-82 Z2-81 Z2-72 Z2-71 Z2-62 Z2-61 Z2-52 Z2-51 67 48 35 26 19 14 11 8.5 6 4.2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91 209 152 113 82.55 61 47.8 37 26.1 18.25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1450 0.2 0.3 0.4 0.5 0.7 0.8 0.9 1 1.1 1.2 4.98 3.77 2.67 2.765 3.05 2.17 0.956 1.14 1.11 1.045 68.6 58.02 31.36 27.44 11.76 9.8 6.39 5.49 3.92 3.43 1 1 1 1 1 1 1 1 1 1

(三)、设计指标

① 稳态指标:无静差。

② 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i≤5%;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n≤5%(按退饱和式计算)

(四)设计要求

① 要求以转速、电流双闭环形式作为系统的控制方案。② 要求主电路采用三相全桥整流形式。

③ 要求系统具有过流、过压、过载和缺相保护。④ 要求触发脉冲有故障封锁能力。

⑤ 要求对1号机架拖动系统设置给定积分器,其他机架拖动系统设置给定速度链,以实现速度协调控制。

四、晶闸管整流主电路的设计与选择

(一)、整流变压器的计算与选择

在一般情况下,晶闸管装置所要求的交流电压与电网电压往往不一致;因此,为了尽量减小电网与晶闸管装置的相互干涉,要求它们相互隔离,故通常均要配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用整流变压器。(1)、整流变压器的电压

整流变压器的一次侧直接与电网相连,当一次侧绕组Y接时,一次侧相电压U1等于电网相电压;当一次侧绕组△接时,一次侧相电压U1等于电网线电压。

整流变压器的二次侧相电压U2与整流电路形式、电动机额定电压Un、晶闸管装置压降、最小控制角αmin及电网电压波动系数∈有关,可按下式近似计算。

U2=KzUn/∈AB 式中,Kz为安全系数,一般取为1.05~1.10左右。

(2)、整流变压器的电流

整流变压器的二次侧相电流I2和一次侧的相电流I1与整流电路的形式、负载性质和电动机额定电流In有关,可别计算如下

I2=K2In I1=K1U2In/U1(3)、整流变压器的容量

整流变压器的二次侧容量S2、一次侧容量S1和平均计算容量S可分别计算如下

S2=m2U2I2 S1=m1U1I1 S=(S1+S2)/2 式中,m1、m2分别为一次侧与二次侧绕组的相数。以上各式中未定系数均列于表4-1中。

表4-1 整流变压器的计算系数(电感负载)

计算系数 单相全孔桥

三相可靠半波

三相全控桥

三相半控桥

A=Udo/U2 B=Ud/Udo K2=I2/In K1=I1/In 0.9 cosα1 1

min

1.17 cosα

min

2.34 cosα

min

2.34(1+cosα

min)/2

0.577 0.472

0.816 0.816

0.816 0.816

(二)、整流元件的计算与选择

正确选择晶闸管和整流管,能够使晶闸管装置在保护可靠运行的前提下降低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成本。选择整流元件主要是合理选择它的额定电压Ukn和额定电流(通过平均电流)IT,它们与整流电路形式、负载性质、整流电压及整流电流平均值、控制角α的大小等因素有关。一般按α=0计算,且同一装置中的晶闸管和整流管的额定参数算法相同。

(1)、整流元件的额定电压Ukn 整流元件的额定电压Ukn与元件实际承受的最大峰值电压Um有关,即

Ukn=(2~3)Um

(2)、整流元件的额定电流IT 整流元件的额定电流IT与最大负载电流Im有关,即

IT=(1.5~2.0)KfbIm

式中,Kfb为计算系数,参见表4-2;1.5~2.0为安全系数

表4-2 整流变压器的计算系数(电感负载)计算系数 负载形式 单相桥式 三相半波 三相半控桥 Kfb 电阻负载 0.5 0.374 0.368 Kfb 电感负载 0.45 0.367 0.367

(三)、电抗器的计算与选择

为了提高晶闸管装置对负载供电的性能及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通过需要在直流侧串联常有空气隙的贴心电抗器,其主要参数为额定电流In和电感量IK.(1)、实际应串入的平波电抗器LK(mH)

LK=max(Lm,L1)-La-2LB 式中max取其中的最大值。

(四)、保护元件的计算与选择

(1)、交流侧阻容过压保护

① 交流侧过压保护电容(单位为uF)的计算公式

C≥2i0%S//U2²

式中 S————整流变压器的平均计算容量,V²A;

i0%—————变压器励磁电流百分数,对于10~560kV²A的三相变压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器,一般去i0%=4~10.电容C(单位为uF)的交流耐压应大于或等于1.5Uc,Uc是阻容两端正常工作的交流电压有效值。

② 交流侧过压保护电阻的计算公式

R≥(6.9 U2²/S)√ ̄(uk%/ i0%)式中,uk%为变压器的短路比,对于10~1000kV²A的变压器,对应uk%=5~10。

电阻功率P可在下式范围内选取

(2~3)(2πf)²K1(CR)CU2²<PR<(1~2)[(2πf)²K1(CR)+K2]CU2² 式中 R、C——为上述范围内阻容计算值;

f、U——电源频率(Hz)和变压器二次侧相电压(V); 2~3和1~2——安全系数;

K1——计算系数,对于单相K1=1;对于三相K1=3;

K2——计算系数,对于单相K2=200;对于三相半波:阻容△接法K2=450;阻容Y接法K2=150;对于三相桥式:阻容△接法K2=900;阻容Y接法K2=300。

当CR<0.2ms时,所选PR值接近于上式只右方; 当CR>5ms时,所选PR值应接近于上式之左方。

③ 不同接法下阻容的实际取值:见表4-3.表中C和R为前述计算值。

表4-3 变压器和阻容不同接法时电阻和电容的取值

三相二次侧Y三相二次侧△变压器接法 单相

接 接

阻容装置接法 与变压器二次侧并联 Y接 △接 Y接 △接

电容 C C C/3 3C C 电阻 R R 3R R/3 R(2)、交流侧压敏电阻过压保护

① 电路用一只压敏电阻;三相电路用三只压敏电阻,可接成Y形或△形。压敏电阻的额定电阻U1mA

U1mA≥€Um/0.8~0.9 式中 Um————压敏电阻承受的额定电压峰值,V;

€ ————电网电压升高系数,取1.05~1.10; 0.8~.9————系数

② 压敏电阻的通流容量Iy

Iy≥(20~0)I2

③敏电阻的残压(即限压值)Uy

Uy≥KyU1Ma 式中,为残压比,当Iy≤100A时,Ky=1.8~;当Iy≥3kA时,Ky≤3。压敏电阻的残压必须小于整流元件的耐压值。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3)、晶闸管元件过压保护

① 限制关断过电压的阻容RC的经验公式

C=(2~4)IT³10

R=10~30 PR=0.45Um/R 式中,C的单位为uF;R的单位为Ω;PR的单位为W。

电容C的交流耐压大于或等于1.5倍的元件承受的最大电压Um。(4)、晶闸管装置的过流保护

① 直流侧快速熔断器

熔体额定电流 IkRz≤1.5In ② 交流侧快速熔断器

熔体额定电流 IkRj≤1.5I2 ③ 晶闸管元件串联快速熔断器

熔体额定电流 Ik≤IkR≤1.57IT 式中IK为晶闸管元件的实际工作电流,单位为A ④ 总电源快速熔断器

熔体额定电流 IkRD≤1.5I1

所有快速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均大于熔体额定电流;快速熔断器的额定电压均应大于线路正常工作电压的有效值。

(五)、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原理图

2-3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图 4-1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原理图

五、晶闸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选择 9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一)、晶闸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

图5-1晶闸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框图

晶闸管直流调速装置的主电路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三相整流变压器(TR)、三相同步变压器(TR)、控制系统主要由给定积分器(GJ)、速度调节器(ASR)、电流调节器(ACR)、触发输入及保护单元(CSR)、触发器(CF)、速度变换器(SB)、电流变换器(LB)等组成。速度调速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电流给定电压,电流调节器的输出作为触发装置的移相控制电压,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采用PI调节器。

主电路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如图3-8所示。交流进线电源通过三相整流变压器或者交流进线电抗器接至380 V交流电源。

(1)为了消除高次谐波的影响,整流变压器采用△/Y接法。

(2)主电路设有过电压保护和过电流保护。交直流侧过电压保护采用阻容过电压吸收器和氧化锌压敏电阻。晶闸管元件换相过电压保护采用阻容过电压吸收器。过电流保护有快速熔断

器、电子过电流保护以及过电流继电器。电动机励磁回路设有过电压保护(压敏电阻)和失磁保护(欠电流继电器)。

(3)为了使电动机电枢电流连续并减小电流脉动以改善电动机的发热和换向,在直流侧接有滤波电抗器L。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二)、给定积分器单元(GJ)电路电路设计及分析

给定积分器的作用是把阶跃或快速给定的输入电压变换成具有一定斜率以时间为函数的线性电压输出,它的输出代表电动机的给定速度,该输出量作为速度调节器(ASR)的给定信号。给定积分器电路如图3—9所示。由图可知给定积分器主要由三个集成放大器A1,A2,A3组成的电平检测器(比较器)、积分器和倒相器

图5-2 给定积分器电路图

组成。A1组成的电平检测器(比较器)接受输入给定信号量并与A3倒相器输出电压反馈信号进行比较。A2组成的积分器,其积分时间常数取决于电阻R 13和R 14并联值与电容C1的乘积,积分器将输入电压信号变换为以时间为函数的线性电压。A3为倒相器,将A2的输出信号反相。A3的输出信号还通过电阻R8负反馈至A1输入端,当R8=R3=30 kΩ时,使A2和A3的输出稳态绝对值与Al输人给定电压相等。输入电压与A2输出电压(即○12端输出电压)同相,而与A3输出电压(○16端输出电压)反相。

积分器输出电压斜率

duU1

dtRC1式中U1-A1电平检测器输出电压限幅值;

-电位器RP5与电阻R10串联后输出的分压系数;

R-R13与R14并联后的阻值。

可见,调整,U1,R13,R14,C1便可调整输出电压斜率。A1比较器的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正向负向输出电压限幅采用三极管反馈限幅方式。调整电位器RP3,RP4可分别调整A1比较器输出电压的正向和负向输出电压的限幅值U1。调整电阻R13,R14,C1可粗调积分时间常数。调整电位器RP5阻值可调移相触发角。

(三)、速度调节器单元(ASR)及电路设计及分析

图5-3速度调节器单元(ASR)电路图

速度调节器单元的电路如图3—10所示。速度调节器单元包括由Al组成的电平检测器(比较器)和集成放大器A2组成的速度调节器两个部分。电平检测器(比较器)是由集成运算放大器A1加正反馈(R 14)而形成。它具有继电回环特性,有一定的回环宽度,用以鉴别有无速度给定。当速度给定信号小于10.21V时,由于A1从电位器RP2获得正向偏压,所以A1输出正向最大电压,该输出电压通过二极管VDl加到A2速度调节器,使A2速度调节器迅速输出负向限幅电压,使电流调节器输出一个推β信号,使晶闸管变流器触发脉冲处于βmin,使系统处于可靠的停机状态。当○14(○16)端速度给定信号大于

∣0.2∣V时,A1电平检测器(比较器)迅速翻转,输出为负,由于二极管VDl的阻挡作用,便不再有正向偏压加至此速度调节器,解除封锁使A2速度调节器迅速退出负向饱和,并开始按速度偏差信号进行PI调节。速度调节器输出正向电压限幅采用三极管反馈限幅方式,调节电位器RP3用来改变正向电压限幅值。调节器输出负向电压限幅采用二极管反馈限幅方式,负向电压限幅值固定为-2 V。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四)、电流调节器单元(ACR)及电路设计及分析

电流调节器单元电路如图3—11所示。电流调节器单元包括VDl~VD6所组成的电流检测变换电路和集成放大器A组成的电流调节器两个部分。

图5-4 电流调节器单元(ACR)电路图

二极管VDl~VD6三相整流桥接受来自二次侧额定电流为0.1 A的电流互感器的信号,并变换成直流电压,作为电流负反馈电压输出,电流负反馈电压的大小可调节电位器RPl。电流调节器由⑤端接入速度调节器的输出信号,其输出端接触发输入单元。电流调节器输出正向、负向电压限幅采用二极管反馈限幅方式。

(五)、速度变换器(SB)及电路设计及分析

速度变换器将直流测速发电机电压经分压后向速度调节器提供转速反馈信号,同时还提供转速指示仪表所需的信号、超速保护信号。速度变换器电路如图3—12所示。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压从③和○11端输入。输入信号经电阻R1~R4降压后,从○12端(输出I)和④端(输出Ⅱ)分别可输出相反极性的转速反馈电压,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该转速反馈电压的大小可分别调节电位器RPl,RP2,具体可根据控制系统要求的转速反馈电压极性进行选择。另外,经二极管VDl~VD4整流后,从⑥端(输出U)输出恒正电压,从⑤端(输出Ⅵ)输出恒负电压。

超速保护电路是由集成放大器A组成的电平检测器和小晶闸管VT组成带有记忆功能的电平检测器电路。转速反馈电压经二极管VD11,VDl2整流变成正绝对值转速反馈电压,送电平检测器输入端,与偏置电压进行比较。正常时转速反馈电压小于电位器RP4

图5-5 速度变换器(SB)电路图

上的取出偏置值,比较器输出负向电压,小晶闸管VT关断,输出Ⅲ为“1”高电平。当转速反馈电压大于电位器RP上的取出偏置值,则比较器输出正向电压,小晶闸管VT导通,输出Ⅲ为低电平,并自保发出超速信号送电源及事故综合单元。由于晶闸管VT一旦导通,即使触发信号消失,它仍能保持导通状态,起到事故记忆作用,因此在事故处理之后,需按复位按钮进行复位。

(六)、触发输入及保护单元及电路设计及分析

触发输入及保护单元电路如图3—13所示。

本单元包括过电流保护和触发输入两个部分。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1)过电流保护电路。过电流保护电路由晶体管V1和小晶闸管VT及有关电

20端输入,它与从电位器RPl取出的阻、电容组成。过电流信号电压(负值)Ufi从○偏置电压Ul

进行比较。系统正常工作状态时, 过电流反馈电压Ufi状态,V1饱和导通,小晶闸管,VT处于阻断状态,通过电阻R10,为V2提供饱和基极电流使其饱和导通;当系统过电流事故状态时,过电流反馈电压UfiR1R2U1,VDl处于导通状态,原R5R1R2U1,VDl处于阻断R5来通过R6注入Vl基极的电流转移到VDl使Vl截止,正电源通过R7。VS1为晶闸管VT提供触发电流,晶闸管VT导通,由于R10,R11的分压作用使V2截止,正电源过R12、R13、VD5给触发输入电路输入一个推β信号,将触发脉冲推至最小逆变角βmin并保持,使晶闸管装置处于最大逆变电压下工作,迫使主电路电流下降以免事故扩大。由于晶闸管VT一旦导通,即使触发信号消失,它仍能保持导通状态并起到事故记忆作用,因此在事故处理后需按复位按钮进行复位。使晶闸管VT关断,解除记忆。调整RP1可调整过电流动作整定值。

2)触发输入电路。触发输入电路用于电流调节器和触发脉冲电路之间作电

图3-14 触发输入电路输入与输出关系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位配合用,它将来自电流调节器输出的正负信号电压变换为正输出信号电压。以适应触发电路的移

相信号电压的要求。3号端的输入电压接电流调节器输出电压UK,13号端输出电压接触发电路移相控制电压UC端。本电路稳态时输入与输出关系如图3—14所示。

从电流调节器来的输出电压UK由3号端输入,它与电位器RP2上取得的电压U2进行叠加,在V3的基极A点得到的电位为:

UAR16UKR15U2R15R16

若R15=R16,则UA=(U2+UK)/2 ,当UN‹UA‹UM时,V3,V4,V5工作在线性放大区,若忽略三极管射基极和二极管正向压降,可得:

U13U5bU3b(U2UK)/2

由上式可知。当③端输入电压UK=0,调节电位器RP2上的偏移电压U2.可改变触发输入单元输出电压U13,即可改变系统的触发脉冲的初始相位角,使其处于90°值或所需值,具体可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而定。

本电路设有U13min(min)和U13max(min)限制。

当③端输入控制电压UK负向增大时,V3饱和导通,VD 8截止,正电压通过R18为V4的基极提供饱和基极电流,V4饱和导通,Uce≈0,U4c=UN==UA,所以U13=UA= UN。因此即使输入电压UK负向电压继续增加,U13端输出电压不变,U13min=U4c,输出电压U13min对应于触发电路控制角min。调电位器RP3,可调U13min的值。

当③端输入电压UK正向电压增加时,UA,U4c亦随之上升,当UA,U4c>UM时,VD9导通,U13max,即使U3(正向电压)继续增大,使UA随之上升。而U13却保持UM不变,即U13=UM。输出电压U13max对应于触发电路控制min。调整电位器RP4,可改变U13的值,即min的角度。

3)触发脉冲单元。触发脉冲单元采用串联控制的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该触发电路由同步、锯齿波形成与移相、脉冲形成与整形、双脉冲形成和放大等环节组成。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教材相关章节。

4)电源及故障综合单元(G2)电源及故障综合单元用以供给触发装置+24 v电源及综合±15 V低电压、过流超速等的故障信号。电源及故障综合单元电路如图3—15所示。

三相交流22 V电源经VD01~VD06整流,电容C01,C02滤波输出+24V,供触发装置。过电流、超速信号电压经④与⑤端输入,正常时输入均为“1”,三极管V2导通,继电器K吸合。当发生过电流或超速时,④端或⑤端出现“0”(小于l V)。光电二极管亮指示出事故种类,V2截止,继电器K释放发出事故信号。±15 V电源接②端和21端,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正常时V3导通,V3集电极电位小于零电位,不影响V1,V2状态。当±15 v电源中任

一个电压过低时,V3关断使V1导通,V2截止,继电器K释放发出事故信号。

图5-7 电源及故障综合单元(G2)

(七)、直流调速系统整体分析

下面结合整个系统对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停车、正向起动、减速各种运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1)停车状态。电动机停车时,开关S打开,给定电压U*n=0,速度调节器单元中Al速度给定比较器输出一个大于+8 V的推β信号电压,使速度调节器输出电压为负向限幅值-U*im,电流调节器输出电压为正向限幅值Ucm,通过触发输入单元CSR、触发器CF,使晶闸管变流器控制角处于最小逆变角min,电动机处于停车状态。

(2)电动机正向起动运行。当开关S闭合,给出负的正向速度给定电压(U*n‹0),当速度给定电压U*n>∣0.2 ∣V时A1速度给定比较器迅速翻转,输出为负电压,使速度调节器迅速退出负限幅值-U*im并开始按速度偏差信号进行P,I调节。经积分给定器使给出负的给定电压变成线性变化的负的给定电压U*n。速度调节器的输入偏差

△Un=U*n-Un其极性为负。由于转速反馈电压Un受机械惯性影响,增加较慢,所以速度调节器的输出U*i为正的限幅值。该输出电压U*i是电流调节器的电流给定电压,电流调节器输入电压△Ui=U*i-Ui,极性为正,因而电流调节器的输出电压Uc为负。经过触发输入单元CSR,触发器CF使晶闸管变流器的控制角从min向前移动,使<90°,晶闸管变流器工作于整流状态,电动机正向起动。以后起动过程和前面所述的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起动过程一样,不再重复。稳态运行时,速度反馈电压Un等于速度给定电压U*n,速度调节器的输出电压U*i与负载电流反馈电压Ui相等。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3)减速(或停车)。正向减速时速度给定值减小,极性不变仍为负给定电压,而电

动机转速来不及改变,所以速度调节器的输入端偏差△Un=U*n-Un为正,速度调节器ASR的输出U*i为负的限幅值,使电流调节器的输出电压Uc为正,经过触发输入单元CSR,触发器CF使晶闸管变流器的控制角从<90°,迅速后移至min,主回路电流经本桥逆变后很快衰减到零。对于不可逆系统由于晶闸管变流器只能提供一个方向的电流,电动机只在负载阻力矩作用下减速,直至电动机转速降至接近新的给定值时。由于速度微分反馈的提前作用,使速度给定值U*n重新大于速度反馈值Un,速度调节器输出开始退出负的限幅值,电流调节器输出从正的最大值向负电压变化,触发器CF的触发脉冲从min开始前移,电流环和速度环相继投入闭环工作,晶闸管变流器控制角<90°,工作在整流状态,电动机在新的给定值下运行。

当正向停车时速度给定电压U*n=0(<∣0.2∣V时),速度调节器单元中A1速度给定比较器输出一个大于+8 V的推β信号电压,使速度调节器输出为负向限幅值-U*im,电流调节器输出为正向限幅值+Ucm,使晶闸管变流器控制角迅速后移到min,电动机在阻力矩作用下减速至停车。

六、晶闸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试

(一)、线路原理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电流和转速分别由两个调节器进行调节,由于调速系统调节的主要参量是转速,故转速作为主环放在外面,而电流环作为副环放在里面,这样就可抑制电网电压扰动对转速的影响。

系统工作时,应首先给电动机加额定励磁电压,改变给定电压U*n,即可方便地调节电动机的转速。ASR、ACR均设有限幅电路,速度调节器ASR的输出U*i作为电流调节器ACR的给定,利用ASR的限幅达到限制起动电流的目的,ACR的输出作为移相触发器的控制电压Uc,利用ACR的限幅达到限制αmin的目的。

当加入给定电压U*n起动时,ASR饱和输出,使电动机以限定的最大起动电流加速起动。直到电动机转速达到给定转速(即U*n=Un)并出现超调后,ASR退出饱和,最后稳定运行在略低于给定转速的相应数值上。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图6-1 晶闸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电路原理框图

(二)、调试内容及步骤

1.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试的基本原则‘

(1)先部件,后系统。即先将各环节的特性调好,然后才能组成系统。

(2)先开环,后闭环。即先使系统能正常开环运行,然后在确定电流和转速均为负反馈时组成闭环系统。

(3)先内环,后外环。即闭环调试时,先调电流内环,然后调转速外环。2.单元部件参数整定和调试

(1)晶闸管触发整流电路的检查和调整: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六个触发单元的锯齿波,要求波形正常、对称,触发用双脉冲相位差应接近60°,利用总偏电位器调节偏置电压,使控制电压Uc=0时,触发角α=90°

(2).ASR输出限幅值整定:ASR按比例积分调节器接线,将Un*接到ASR的输当输入Un*为正而且增加时,调节ASR负限幅电位器,使ASR输出为限幅值Uim,其值一般取为-6~-8V。

ACR输出限幅值整定:整定ACR限幅值需要考虑负载的情况,留有一定整流电压的余量。ACR按比例积分调节器接线,将U*n接到ACR的输入端,用ACR的输出Uc去控制触发移相GT,当输入U*n为负且增加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触发移相角移至min为15°~30°的电压即为ACR限幅值Ucm,可通过ACR正限幅电位器锁定。

3. 电流环调试(电动机不加励磁并堵转)

(1)电流反馈极性的测定及过电流保护环节整定。

整定时ASR、ACR均不接入系统,系统处于开环状态。直接用给定电压U*n作为Uc接到移相触发器GT 以调节控制角,此时应将电动机主回路中串联的变阻器RM放在最大值处,以限制电枢电流。缓慢增加U*n,使≥30°,然后逐步减小主回路中串联的变阻器RM的阻值,直至电流Id=(1.1~1.2)IN,再调整电流变送器FBC 中的电流反馈电位器,使电流反馈电压Ui近似等于已经整定好的ASR输出限幅值Uim,并由此判断Ui的极性。继续减

(3)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小主回路中串联变阻器RM的阻值,使电流Id=1.5IN,调整FBC中的过电流保护电位器,使过电流保护动作,并加以锁定。

(2)系统限流性能的检查和电流反馈系数β的测定。

将电流调节器ACR接成PI调节器,其参数参考值为Ri=20~40k,Ci=0.47~4.7μF,然后接入控制回路。将电流负反馈信号Ui接入ACR组成电流闭环。通过给定器G直接给ACR加上给定电压,并使U*n=Uim。观察主回路电流是否Id≤(1.1~1.2)IN,若出现Id>(1.1~1.2)IN,则说明原先整定的电流反馈电压Ui偏小。导致Ui偏小的原因是ACR给定回路及反馈回路的输入电阻有差值。必须重新调整电流变送器FBC中的电流反馈电位器,使Ui增加,直至满足要求为止。若当Un=U*im时,主回路电流Id≤(1.1~1.2)IN,则可继续减小串联变阻器RM的阻值,直至全部切除,Id应增加有限,小于过流保护值,这说明系统已经具有限流保护效果。在此基础上测定U i值,并计算出电流反馈系数β。

(3)电流环动态特性的调试。

在电流环的给定电压Ui=(50%~70%)U*im情况下,改变主回路串联变阻器RM的阻值,使Id=(50%~70%)IN,然后突减或突加给定电压U*n,观察并用慢扫示波器记录电流波形Id= f(t)。在下列情况下再突加给定,观察电流波形,研究给定值和调节器参数对电流环动态特性的影响。

①减小电流给定值;

②改变ACR反馈回路电容;

③改变ACR的比例放大系数((调节器积分时间常数不变)。

4. 速度环调试(电动机加额定励磁)。

(1)ACR接成PI调节器并接入系统,ASR按P调节器接入,速度反馈开环,U*n作为ACR 输入给定,逐渐加正给定U*n,当转速n=nN时,调FBS上的速度反馈电位器,使速度反馈电压Un为最大。

(2)速度反馈极性判断。加U*n使电机旋转,然后接入速度反馈,使系统双闭环。如转速升高则极性有误,如果转速下降则极性正确。按负反馈要求将速度反馈信号Un接入ASR的输入端。

5.系统特性测试

将ASR、ACR均以PI调节器接入系统,形成双闭环不可逆系统,负载电阻Rfz起始置于最大,开关SL合上。

(1)系统静态特性测试。(2)系统动态特性的观察

用双踪慢扫描示波器观察动态波形。在不同的系统参数下(速度调节器的增益、速度调节器的积分电容、电流调节器的增益、电流调节器的积分电容、速度反馈的滤波电容、电流反馈的滤波电容),用记忆示波器观察、记录下列动态波形。

①突加给定电压时电动机电枢电流波形和转速波形。②突减给定电压时电动机电枢电流波形和转速波形。

③突加负载(即空载时闭合SL加额定负载)时电动机电枢电流波形和转速波形。④突减负载(即突然打开SL)时电动机电枢电流波形和转速波形。

改变下列参数,重做上述实验:

①改变给定电压大小。

②改变ASR反馈回路电容值。

③改变ASR比例放大倍数(积分时间常数尽量不变)。

由此可分析给定值和调节器参数对转速环动态性能的影响,确定调节器的最佳参数选择和

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

动态性能指标。

(三)、系统调试注意事项

1.双踪示波器两个探头的地线是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的,故在使用时必须使两个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2.系统开环运行时,不能采用突加给定电压的方法起动电动机,必须逐渐增加给定电压,以免产生过大的电流冲击。

3.调试电流环时,不要让电动机在大电流下堵转时间太长,以免电动机因过度发热而损坏。

第三篇:现代工业工程论文

【王斌制作·必是经典】

校名名

现代工业工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现代工业工程的历史与未来

要:工业工程;回顾;展望

者:

级:

时间

【王斌制作·必是经典】

目录

【王斌制作•必是经典】

第一章 绪论

1.1工业工程是什么?

工业工程(简称IE)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及要素进行系统优化配置,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程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专门化综合技术。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对国家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对于我国产业界和学术界来说,工业工程还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之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四小龙及泰国等地方,都有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同时相对地IE技术在这种环境下亦得到迅速的成长。1.2 工业工程做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解答起来也不十分的困难,举例来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刷牙,可是,你知道怎样刷牙才是正确的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就好像现场,工人每天都在现场工作,但他们实际上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每天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去做。所以还是需要工业工程人员为他们制定标准操作,然后对他们进行培训,要求他们按照制定的标准来做。

这个时候,技术人员可能要说话了,因为我们最懂得技术,怎么保护牙齿,怎么刷牙我们知道呀。这一点我们工业工程的承认,但是问题是,仅仅你们知道,刷牙的科学方法早就有,可是人们现在还是不知道!还是需要我们将这些方法推广下去,让每个人都按照这种方法去做。但是工业工程也不能脱离了技术和现场的任何一方,其实是二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正所谓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所以,应该这样说,技术是在讲自然规律,而管理则更多的是涉及社会规律,所以,工业工程所做的其实就是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相结合,实现技术的合理化应用。

1.3 工业工程怎么做?

工业工程推行困难的原因很多,但是概括起来阻力来源可能会有两大类情况:

第一种情况,支持却不了解工业工程的人。这样的人对于工业工程的使命和目的是了解的,也是赞同的,但是却不了解工业工程该怎么去推行,什么时候能取得效果,甚至一些刚进入工业工程领域的人也会倾向于这一类。他们往往对工业工程期望过高或是操之过急,总想很快的看到很大的改善效果,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就好像病人去治病,医生总要去对病人的健康状况有个认真的了解,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但为了赢得他们的支持,经常性的将阶段的改善效果show给他们看,也是不错的一种方法。

第二种情况,就是不支持工业工程的人。他们对工业工程的推行是从开始就抵触的,这种抵触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对工业工程不了解,觉得没什么用处,反而还碍事;第二,能够理解工业工程,但是工业工程的改善活动触及到了他们的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其实第一中人对工业工程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尤其是在看到改善效果之后,他们极有可能转向支持工业工程,所以对这样的人,就要不急不躁,并尽量争取他们的配合,以他们的所希望的方式来呈现改善的效果,以改善成果来换取他们的信任;而第二种人就比较难对付了,因为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他们可能不仅不支持,甚至会反对。所以,在推行的时候,一定不可操之过急,就好像去治疗一个危重病人,就算你有再好的特效药,也不要指望他很快就会痊愈,总要有个缓慢的适应性的过程,逐步让他们接收改善。其实工业工程更多的时候做的是制定标准的工作,担负着标准使用者和标准作用者两方面的压力,标准过高,标准作用者会不满,标准过低,标准使用者不接受,所以,就会把工业工程夹在中间,工业工程的难处就在这里,它需要协调双方面的利益,通过最后制定标准来为

【王斌制作•必是经典】

双方的争端画上一个句号。所以在制定标准的初期,应该会有所偏颇,具体偏向哪一方,就该看哪方力量弱了,所谓柿子专拣软的捏,表面上看起来,工业工程师好势力啊,居然在制定标准的时候还偏向,其实不然,这时候的标准表面上看起来不利于弱者,但实际是支持弱者的,因为标准一旦得到强者的承认,就会成为弱者的依据,强者不再有机会对弱者进行进一步的挑衅,因为有标准,而且他们已经承认,这是第一步,即让双方都承认标准,并养成一种依照标准来行事的习惯。以后的工作就是不断的修改标准,并最终达到较为满意的程度,标准的修改应尽量与利益受损者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不能因为是正确的就强制推行。总之,工业工程者本身一定要努力,在制定标准时做到维护大局,不偏不倚,在执行时,做到有步骤,有层次,稳步推进,才能使工业工程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以后工业工程更大的改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本论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 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研究的范围、手段也日益扩大和综合,学科体系亦日趋完善。中国工业工程理论的研究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分层次、分地域、分类型地进行,它将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发挥巨大的作用。

【王斌制作•必是经典】

第二章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

工业工程是从“劳动专业化分工”和“科学管理”逐步演化而来的。1776年,亚当•史密斯在《原富》中提出“劳动专业化分工”概念,是推动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力量。上个世纪之初美国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概念,对工业工程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为是工业工程的开端,因此,他也被称作“工业工程之父”。而“工业工程”一词的正式使用并作为一门工程学科进行研究,是1901年由葛恩开始的,此后,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

2.1萌发期:从产业革命到19世纪末

产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获得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美国的惠特尼首先于18世纪中叶提出了“零件互换性”概念,规定了各零件的公差,促进了零件可以互换的性质。这种方式奠定了合理化、专业化、机械化、简单化及标准化的基础,使工业生产能够向着大规模的生产方向发展。

对工业工程先驱者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C•W•Babbage于1832年发表的《论机器和创造业的经济》一书,该书论述了专业分工、工作方法、机器与工具的使用、成本管理等。他对工业工程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试图制造出一种他称之为“分析计算的机器”——计算机,而一百年后这一理想才得以实现。

随后,美国的普尔为铁路公司等大企业提出了一些诸如组织化、通讯联系和情报资料的管理原则。这些都为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管理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并孕育了工业工程的思想。

2.2奠基期:从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进入“科学管理时代”,也是工业工程发展壮大的重要时代。通过吸收数学和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创立了许多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统计质量控制、进度图、库存模型、人的激励、组织理论、工厂布置、物料搬运等方法为工业工程提供了科学基础。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11年泰勒所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该书内容涉及制造工艺过程、劳动组织、专业分工、标准化、工作方法、作业测量、工资激励制度和智能组织等,是代表工业工程发展的经典著作。他把19世纪英美两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相关成果加以综合,形成一套整体思想,使一些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试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这些都为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管理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做出卓越贡献的还有美国的吉尔布雷斯夫妇,他们主要从事动作研究和工作流程研究,主张重视每一细微动作,认为极细微动作的不当和成千上万次的重复所造成的浪费是惊人的。他们把人的动作划分为17个基本要素,这些至今仍然是进行动作分析的标准。他们更加强调工作中人的因素,认为在应用科学原理时,必须首先看到人,并了解其性格的需要,这对后来的行为科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他们指出,工业工程区别于其他工程学科的唯一特点,是对工人的价值、作用以及人对工作和环境反应的重视。此外,他们在技能研究、疲劳研究及时间研究等方面的成就也对工业工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期间,还有一大批技术及管理专家对工业工程的创立与初步完善、管理科学的发展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像福特、甘特、法约尔、哈里斯等人所做的工作都属于这一阶段的成果。

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还根据泰勒的建议,首先单独设立工业工程系。此后美国的许多学校成立了更多的工业工程专业或系,并且出现了专门从事工业工程职业的人。同时又出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和组织,1901年《工业工程与工业文摘》开始出版,1902年《工业工程》杂志出刊。1917美国成立了第一个工业工程组织,即工业工程师协会。193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授予从事动作研究的学者巴恩斯第一个工业工程博士学位。这些重大事项都推动着工业工程在社会上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王斌制作•必是经典】

2.3成熟期: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一时期是心理学、社会学、数学和统计学等方法在工业工程中得到综合运用的重要阶段。1924年休哈特著有《统计质量管理》一书,根据统计学的抽样理论提出一种统计的质量管理方法,即MTM法,并开始在工业生产上运用,以解决质量控制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间,MTM法逐步被普遍采用。工作研究、工作简化、质量控制、人事评价与选择、工厂布置、生产计划、材料管理等都已正式成为工业工程的主要内容。

由于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运筹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专家们运用运筹学为战役决策提供可行性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工业工程相关原理与运筹学得以结合,为学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基础,使其技术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另外,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也为工业工程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技术手段。

1948年,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简称AIIE)成立,后来又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学术组织,并在1954年第一次正式给出了工业工程的定义。从此以后,工业工程便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2.4革新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这一时期也称为工业与系统工程时期或现代工业工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自动化、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人的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更为明显,人与机器的关系进一步扩展为人与环境的关系。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学科专业在科学、技术水平方面的高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工业工程对复杂的工业和社会化生产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系统工程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逐步奠定了工业工程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进一步推动了它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之成为一门更加成熟的学科。

此阶段工业工程不仅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而且在其他工业化国家如英、法、德、日本、澳大利亚、前苏联等国也获得到了重大发展。同时韩国、新加坡、印度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开始建立工业工程的教育和应用体制。目前工业工程已被列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十大支柱之一,并且与MBA齐名。第三章 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

现代工业工程被认为是工程学科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一系列的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工业工程,完善了工业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特别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决策理论、控制理论等武装了工业工程之后,使其应用范围从微观系统扩展到宏观系统、从工业和制造部门扩大到政府部门和各种组织,在普适性方面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工业工程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概括起来说,未来工业工程的发展,一方面在集柔性化、敏捷化等管理理念的应用研究上将有长足的进展,例如在虚拟企业、电子商务、全球供应链等方面会面临突破;另一方面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将进一步形成多样化的格局,会不断借鉴和吸收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科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例如,由于复杂性科学的诞生,对工业系统的复杂管理问题也提出了崭新的研究途径。可以预见,这些新兴领域将得到迅速发展,并与传统领域逐渐交叉融合,促进工业工程向更高的水平发展。3.1工业工程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

工业工程不仅在制造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逐步扩展到如CIMS、AM、MRPⅡ、ERP等领域,尤其近年来,在服务性行业、运输行业也得到广泛推广,如金融工程、物流、供应链等方面,更是把制造厂、供应商、销售商、银行和用户联结成一个网络,通过Internet等通讯网络以及电子商务进一步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甚至在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服务组织中,也逐步形成了一般系统一大系统一超大系统的多层次、全局优化的结构,并日益注重用系统观点和系统工程方法来处理问题。

【王斌制作•必是经典】

3.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当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这种快速而精确地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使得工业工程能够借此设计出有效、大型而复杂的管理系统,并能够控制这种系统的运作。由于工业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它的许多原理和方法很难在实物或物理模型上试验,而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设计出工程构造、制造过程的仿真模型,预测不同方案、不同管理策略。

3.3随着工业工程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新兴的研究领域应运而生

在遗传算法、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等领域,研究正在向企业的实际应用方面转移。同时还有一些新兴研究领域也呈活跃势头,如在基于网络的工业工程应用研究方面,全球供应链、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等的研究与应用,以及电子商务在金融、旅游、交通等领域的成功应用等。

3.4优化方法更为广泛

除了研究不同学科领域中计算机综合应用技术已形成一种发展趋势外,解决综合性的工程课题,还要求用综合性的技术手段。这也正反映了工业工程本身的特点,而优化方法正是获取这种综合效果的理想手段。当前优化方法的重点之一是研究人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在高效率设施条件下,研究人与机器的最佳配合,解决好人的适应性和提高生产率的问题。因此,现代工业工程要对所面临的新生产环境的特点和发展特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采用新手段、新方法、新工具研究和探讨“优化”问题。3.5注重研究对象的适宜工作模式

现代工业工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条件下,研究生产系统如何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学科,它强调对象系统的高效、集成与柔性。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短交货期为特征的先进生产模式发展很快,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这就要求现代工业工程对象系统要按照先进生产模式集成起来。

3.6学科体系日趋完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工业工程专业要解决生产系统的优化组合问题,必须要研究生产系统的输入和转换过程,能够最合理地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工业工程专业人员不但应具有较坚实的工科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备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他们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是一般管理专业人员无法替代的。因此,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合理、训练有素的管理队伍,必然会对推动工业工程学科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章 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工业工程在其他工业化国家广泛发展和应用的同时,自然也会引起我国相关方面的关注。民国初年留美学生杨铨、马寅初、穆藕初、张廷金、曹云祥、王抚洲等人就已闻知传统的工业工程,实际即为“科学管理”,他们回国后对工业工程均有所介绍。国民党执政后,某些高校便开设了工业管理课程,并派人去美国研习工业工程,也有人获得博士学位。抗战期间,兵工署和航空委员会分别派人去美国学习工业工程与质量控制,回国后在兵工厂应用。1930年6月成立了以实业部长孔祥熙为理事长的“中国工商管理协会”,在1930年11月召开的“全国工商会议”上,“官、产、学、研”各界头面人物,包括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企业家荣宗敬、刘鸿生、范旭东、吴蕴初等产业界人士,也将“科学管理”列为重要的议题,曹云祥还倡议举行“全国管理会议”。可见。推行科学管理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的中国已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并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样板企业,如项康元的“康元印刷制罐厂”、王云五的商务印书馆。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东海大学首倡,中原大学、逢甲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台北工业专科学校等相继设立工业工程系。

大陆方面,最早出现“工业工程”一词是在(上海)交通大学1921~1922“校历”和“课

【王斌制作•必是经典】

程一览”中,是机械工程科(系)工业管理门(专业)四年级下学期(即毕业班)的课程。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间,不再提及“工业工程”,而使用中国管理工程的主流名称——“系统工程”或“管理科学”。其间,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于60年代领导并开展了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的理论研究,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组织小分队先后到23个省、市、自治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化工、电子、冶金、煤炭、石油、电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建材、环境保护、国防工业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工程研究与应用工作的团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了工业工程学科的重要性。朱镕基主编的《管理现代化》,首次译介了AIIE.在1954年公布的“工业工程”定义,并总结了工业工程的研究范围。“工业工程”这时才真正进入中国企业。许多外资、合资企业均采用工业工程管理模式,并首先在汽车、钢铁、机械、家电、建材等十几个行业获得显著的应用成果,成为我国实施企业改革和迈向现代化之路的典型表现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1990年6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研究会在天津成立,同时召开了首次工业工程学术会议。它标志着我国工业工程的系统研究和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出现了工业工程的学习和推广热潮。到1999年5月已先后有6次工业工程学术会议召开。1995年10月在上海、1996年10月在重庆、1998年8月在北京,有三次工业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举办,另外还组织了学者互访、交流和考察。目前,该领域有团体会员96个,包括院校、科研设计院所、企业、地方或部门的学会等。有10个省市和两个行业部门成立了工业工程研究会,有38所高校设置了工业工程专业并有近万名学生就读,有10所学校培养硕士和博士生。在继续教育和自学考试科目中也设置了工业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性刊物有《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工程》等,还出版了一系列工业工程方面的专著、论文集及科普读物。

中国的工业工程是在现代工业工程大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发展壮大的。目前在我国尽管已经有了如上所说的许多良好开端,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工业工程的实施力度尚小,绝大部分国企和中小型企业对现代工业工程的内涵还缺乏了解。鉴此。对我国实施工业工程战略提出几点建议:

4.1结合我国国情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工程

必须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办事,在更高速度、更高水平上实现快速累积。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跟踪世界最新潮流,实施战略性原则指导,必将成为工业工程在我国发展和推广的重要一环。各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创新模式。

4.2走多层次、多样化发展道路

我国企业发展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我国工业工程的应用也必须体现这种多层次性。要努力推进从外资向内资、从东向西、从沿海向内地快速的阶梯式发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必须采取不同的工业工程管理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工业工程管理技术。

4.3实施传统工业工程与现代工业工程相结合、工业工程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复合管理模式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现代化的要求相距甚远,主要表现为工业工程基础工作不扎实,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未经重组和优化,难以给现代工业工程的实施提供合适的运行环境和有效平台;同时,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引领着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进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无疑将对产业管理和工业工程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必须走复合管理模式的道路。

4.4注重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

工业工程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同时,工业工程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技术,所以,跟踪世界最新潮流,结合我国国情

【王斌制作•必是经典】

研究工业工程,以指导工业工程在国内各行业中的应用是当务之急。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用和实施工业工程的研究正不断深化,为使工业工程理论适应国内工业工程迅猛、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议成立中国工业工程应用协会,以便更好地规划、指导各方面的工业工程应用工作,并组织开展应用成果交流和示范活动。

4.5成立专门的工业工程咨询服务机构,促进高校与企业联手。共同发展工业工程

当前,在高校集中了工业工程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担负着跟踪国际工业工程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为企业培养工业工程专门人才等方面的重任。不久,国内将会出现工业工程的应用热潮,针对高校的资源有限,面对数百万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必将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加之企业运行机制方面的限制,特别是小型企业不可能聘用专职工业工程人员等实际情况,应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专门的工业工程咨询服务机构,由掌握现代工业工程理论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学者和专家介入,为需要应用工业工程技术的单位和用户提供咨询、策划、讲座、培训、实施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第五章 结束语

工业工程是兴业之道,企业成功之术,其发展的趋势必将与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当前。如何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已成为这门学科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了使我国的企业适应当代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了解工业工程的历史及其今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策略做出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深信,21世纪工业工程技术将在我国全面推行,它的研究与应用将不断得到发展和深化,并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过程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第四篇:现代工业工程之我见

现代工业工程之我见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及要素进行系统优化配臵,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程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专门化综合技术。在国际上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影响相当广泛的综合性、交叉性、反映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型学科,并且它的内涵与外延仍然在不断发展。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对国家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IE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业革命后,人们开始用新的思考方法来研究提高效率,这就孕育了IE的思想,为IE的诞生和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里。泰勒在机械制造领域发展了这样一个概念:方法设计、时间测定、生产计划安排与控制等都是工程师的职责。吉尔布雷斯夫妇致力于动作研究,设定了十七种基本动作要素以及工作流程分析,他为工作与操作的改进和后来的预定时间标准创造了科学的依据,提供了至今人们仍在使用的思维方法。

第三阶段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第二次大战期间广泛地将当时的数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成果引入IE活动中,从多种学科的角度来考察、分析和改进所研究的系统。此时,工作研究、质量控制、人事评价与选择、工厂布臵、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已成为IE的内容。运筹学的产生为决策者提供在多种方案中进行决策的方法,工业工程师将其应用到工厂管理中,使得IE的技术内容得到大大的丰富与发展。

第四阶段为第二次大战以后,随着自动化、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IE关于人的因素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定量化技术成为IE研究的主导和趋势,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来分析、设计、描述复杂的工业生产系统,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与工程的产生,使得IE工程师们对大规模的经济与社会系统进行分析、实验、多方案对比与决策,以及运行过程的控制与创新。

我国的工业基础是相对薄弱的,特别是制造业的管理基础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但是90年代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的诞生翻开了我国工业工程发展的新篇章。短短的几年内,工业工程在中国是发展迅速的。

现代工业工程被认为是工程学科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一系列的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工业工程,完善了工业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特别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决策理论、控制理论等武装了工业工程之后,使其应用范围从微观系统扩展到宏观系统、从工业和制造部门扩大到政府部门和各种组织,在普适性方面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工业工程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概括起来说,未来工业工程的发展,一方面在集柔性化、敏捷化等管理理念的应用研究上将有长足的进展,例如在虚拟企业、电子商务、全球供应链等方面会面临突破;另一方面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将进一步形成多样化的格局,会不断借鉴和吸收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科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例如,由于复杂性科学的诞生,对工业系统的复杂管理问题也提出了崭新的研究途径。可以预见,这些新兴领域将得到迅速发展,并与传统领域逐渐交叉融合,促进工业工程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一般来说,IE的理念与做法在工厂里推广起来,并不是一帆风顺毫无阻力的,这可分三点来说:

1、在一些闭塞的家族式企业中,企业主的观念不够开放,不愿公开成本方面的问题,也不愿向IE工程师提供周全的资料,而缺少信息来源,IE师就无从下手解决问题。

2、有些企业比较守旧,在企业运营正常的情况下拒绝改变,因此IE师即无从施展所长。

3、一件新事物要经过学习的过程,人们才能驾轻就熟地应用,而IE应用从起步到应用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个过程比较困难,往往成效不那么显著,所以即使费力一些,也宁可继续使用旧方法。

这种种的阻力多少削弱了IE应用的推广,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制造业未能达到美国、日本等国制造业水平的原因之一。其实从IE应用的推广问题中折射出的是两个普遍的问题:

一是文化问题。文化可以看成是几千年来的历史问题,体现在保守,“安土重迁”的思想,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在中国推广新产品,推行改革异常的困难,历史上的历次改革都建立在强势的手段。二是政治问题。我国总是把物价等经济问题锁定从经济角度考察,而最近的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把原因归于管理层面已属不易了。工业工程师确定了最佳方案改进以后,如果领导层看不到新方案的优势,不愿采纳,最终方案只能搁浅。

为此,我们 必须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办事,在更高速度、更高水平上实现快速累积。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跟踪世界最新潮流,实施战略性原则指导,必将成为工业工程在我国发展和推广的重要一环。各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创新模式。

要走多层次、多样化发展道路,我国企业发展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我国工业工程的应用也必须体现这种多层次性。第二,实施传统工业工程与现代工业工程相结合、工业工程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复合管理模式。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现代化的要求相距甚远,同时,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引领着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进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无疑将对产业管理和工业工程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第三,注重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工业工程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同时,工业工程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技术,所以,跟踪世界最新潮流,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工业工程,以指导工业工程在国内各行业中的应用是当务之急。

工业工程是兴业之道,企业成功之术,其发展的趋势必将与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当前。如何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已成为这门学科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了使我国的企业适应当代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了解工业工程的历史及其今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策略做出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深信,21世纪工业工程技术将在我国全面推行,它的研究与应用将不断得到发展和深化,并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过程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第五篇:现代工业工程的研究课题

现代工业工程的研究课题

作者/来源:浙江工业工程在线

加入 时间:2004-8-4 10:26:37 点击数:8501

发展工业工程的技术和管理基础有:信息技术、制造与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工程和服务。为了创造各类组织的全潜力,从中长期看,现代工业工程应该重点研究与开发以下课题: 1)研究与开发未来的制造[2 ,3 ]。

从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制造的概念被极大地扩展了。1998 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 证实,制造仍然是创造社会财富最基本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动机运行的强大支柱,并把制造定义为:创造、开发、支持和提供产品与服务所要求的流程/ 过程和组织实体。1999 年麻省理工学院MIT 认为制造包括:产品的规划、设计与开发、销售与服务和实现这些职能所运用的技术与流程,以及使技术与人结合的途径。

作为一个产业,当代制造已经扩展为包括:硬件、软件或硬软件的集成,生物技术和某些农业综合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国的工业工程必须积极参与和帮助制造应对以下六大挑战: ①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组织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为此,制造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并行工程等技术手段与工具。

②快速捕捉、搜集竞争信息,并迅速把它们转换成竞争情报和知识。工业工程必须充分运用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横向对比(benchmarking)与关系学(relationship)等先进方法及其工具。

③快速配置和系统地集成人、技术和资源。发展网络制造和基于互联网与内部网的沟通。

④消除或控制污染,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执行: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最小化,能源利用最小化,对空气和水的污染最小化,使工作与生活环境绿色化四个判据准则。

⑤发展可重组企业(Reconfigurable Enterprise)。

所谓可重组企业是在良好的基础结构(如法律、法规与行政,和有序而高效的金融与市场运作、资源配送及通信网络等社会条件)支持下,根据任务或项目的合作要求可以快速“聚合”(即组成动态联盟/ 合作或虚拟公司),一旦任务完成,就可以快速“解散”的新一代可变组织与管理的企业。

⑥创新和改进了的流(过)程。它是基于基本粒子物理、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微小型化的材料零部件生成与制造和已经创新改进了的工艺技术方法与流程的。

同时,工业工程应该积极参与应对上述挑战的十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它们是: ①可重组制造系统RMSs(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制造的实践证明,在企业的三个核心竞争要素中,制造系统经常成为满足顾客需求的新产品开发上市和快速响应市场的商务活动的瓶颈。RMSs 是对传统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建造与运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它利用系统组元/ 模块组态(布局)的可变性与可更新性实现制造系统的可变性。它将对产品、制造系统及装置硬软件的设计与制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无损耗的处理(Waste2free Processing)。未来的制造过程是能耗与资源消耗最小化的。

③新的物料过程(New Materials Process)。它是建立在革新了的原材料与零部件制造方法与流程基础上的。

④制造用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它是利用生物技术实现自动化装配和加工的新一代制造技术。

⑤企业建模与仿真(Enterpris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这一技术主要解决企业系统变换、商务流程和所有制造作业的建模、仿真和系统集成等有效综合的问题。

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它是为正确、高效的各级决策提供全方位关键信息和快速把信息转换成情报与知识的技术。

⑦产品与过程的设计方法(Product and Process Design Methods)。它要求创新系统、产品与流程/ 过程的设计理论、方法和工具,是新一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方法和工具。

⑧增强了的机器-人的接口(Enhanced Machine Human Interfaces)。它是解决机器与人接口问题的新一代人机工程技术,重点解决物理接口设计和增强员工学习能力的问题。

⑨员工的教育与培训(Workfor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它要求建造一种能快速联想知识的教育培训和开发不同语言直接沟通的翻译机,实现不同文化、语言员工的合作。

⑩智能合作系统软件(Software for 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Systems)。其目的是把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专家通过智能合作软件融合为一体。它包括成组通信协议、制造专用网络协议、分布式企业流程控制方法与标准和共享知识等软件的开发,是利用人的交互动力学模型和全部智能合作软件与接口软件形成的虚拟合作空间。

2)研究、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

信息被理解为是经过处理后可获取人可以接受与理解、有确定涵义的情报的那些原材料。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检测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柱的技术群。信息系统是提供经过处理的信息流和精确数据与信息的网络,其核心功能是信息的处理和存储保存。工业工程师们应该积极进行信息系统及其软件工具的研究开发,特别是SCM、CRM,XRP(扩展的资源规划),以及电子贸易(e2C)、电子商务(e2B)和知识管理的工程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工业工程方法学的优势,在我国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学习型组织、发挥组织全潜力和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施展工业工程师的才华。

3)研究、开发和建立管理系统工程。

1990 年W.Skinner 明确指出:“传统管理失效了”。现代企业迫切需要新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近7 ~ 8 年来企业界掀起学习应用约束理论(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的热潮。所谓约束管理,是由E1M1Goldratt 开发的一种管理哲理,它由三个分离而相关的业绩测定、逻辑思考过程和后勤保护工程组成(APICS ,2002)。它不是最优生产技术OPT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根本改进企业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

①企业的目的不再只是“为老板赚钱”,而是“使受益者完全满意(TSS ,total stakeholder satisfaction)”。为了达到TSS ,企业的目标是“将来同现在一样赚钱”,以净利润、投资回报率和现金流三个指标度量企业业绩,用产销量、库存和运行费用测度企业的运作,以“产销量最大化、库存与运行费用最小化”作为优化企业运作的目标判据。

②约束是阻止(企业)系统按其目标达到更高业绩水平的因素(APICS ,2002)。基于约束的五步法、99/ 1 规则和DBR(鼓/ 缓冲器/ 发信缆)法是寻找和解决系统约束的方法,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找到瓶颈、提升企业的业绩水平。

③基于约束的管理是按照TOC 原理管理组织和资源的实践(APICS ,2002)。它利用DBR 法、V2A2T 结构分析、关键链等理论管理后勤保障工程;测定每天的业绩改进企业的业绩系统;利用现在现实树、未来现实树、因果审计和云雾图等工具思考与分析问题。80 年代以来的企业实践证明,只有把使顾客完全满足TCS 作为业务工作目标才能实现企业业绩改进。其核心是建立“超过顾客期望”的企业文化,每天用3.4 ×106(6.5σ)测定所有员工和岗位业绩差错,用每五年压缩运行时间10 倍测定效率的提升。同时,工业工程还应该继续利用TOC 理论、DBD(基于决策的设计)等理论在组织的系统管理、发挥人因作用,特别是为建立管理系统工程学做出应有的贡献。4)积极参与服务领域企业的创新与改进。

过去十几年工业工程象其它学科一样不太重视在服务业领域的研究开发。服务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分性、不均匀性和不可存储性等特征同产品的生产活动有显著的区别。对于这一最大的国民经济行业,未来的工业工程不能置之不理,应该积极参与其改进与创新。5)企业员工教育与培训的革新。

现在,事实上它已经成为工业工程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未来要求工业工程在员工教育培训和智能合作系统软件开发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6)流程(过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流程设计与再造是改进工业工程方法、工作/ 作业测定和企业“全组织业绩”的重要方法与工具。它包括:流程设计与再造(PDR)、提问技术与调查表设计、动作经济原则与方法改进,时间研究/ 作业测定,组织系统业绩测量,以及工程决策等方法和对传统工业工程工作研究的创新与改进。

下载森涛课程-现代工业工程(IE)技术.doc(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森涛课程-现代工业工程(IE)技术.doc(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工业工程之我见(定稿)

    工业工程之我见 摘要:工业工程( IE)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它的显著特征。本文介绍了现代工业工程的概念,其发展过程......

    IE工业工程

    ★第一部分工业工程 (IE)基础理论及导入 一、工业工程(IE)基础理论 提示:了解什么是工业工程(IE)及工业工程(IE)手法概貌.精益生产和工业工程的结合点及相互关系 1 工业工程......

    现代工业工程的研究课题(精选合集)

    现代工业工程的研究课题 日期:2006-6-10 源自:互联网 网友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 】 发展工业工程的技术和管理基础有:信息技术、制造与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工程和服务。为了创......

    现代工业工程专业词典1大全

    現代工業工程專業詞典 1. ABC Classification--ABC分類法 對於庫存的所有物料,按照全年貨幣價值從大到小排序,然後劃分為三大類,分別稱為A類、B類和C類。A類物料價值最高,受到高......

    现代工业工程热点研究专题研讨(2014)

    现代工业工程热点研究专题研讨: 现代制造与服务: - 可持续发展的制造(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 可重构制造系统及其技术的发展(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服务型制造(Serv......

    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和发展趋势

    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和发展趋势(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迫使......

    IE工业工程学习总结

    IE工业工程学习总结 自8月25日在**公司学习IE工程方面的知识以来,看到**公司通过IE工程管理知识和方法对生产线的改善,使我印象深刻,受益颇多。虽然看到种种好的改善案例和......

    王涛造型课程介绍

    王涛造型课程介绍都市丽人班学制:一周学费:880 该课程主要针对于个人自我形象设计与包装,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根据现代社会的流行趋势和个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工作岗位的需求来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