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融入发展大局紧扣中心工作服务转型跨越
融入发展大局紧扣中心工作服务转型跨越 浮山县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重实践求实效
浮山县在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中,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贴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紧抓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推进实施,精心谋划、部署和推进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围绕思想解放年”、“项目落地年”、“环境建设年”、“作风转变年”这个大局定目标、作承诺、搞服务,把先进性和纯洁性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贯穿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各方面,有效防止了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开展活动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相脱节的不良倾向,全县上下呈现出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深入解放思想,凝聚转型跨越发展共识。以 “思想解放年”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活动。以解放思想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我党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论述,组织宣讲团深
入开展思想解放大宣讲,邀请各级专家学者来浮山开展有关解放思想的专题讲座,分期分批组织领导干部带着任务、带着课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促进全县党员干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县电视台推出“解放思想访谈录”专栏,组织各乡镇、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畅谈对解放思想的认识和学习体会;在《今日浮山》报开展“思想解放大家谈”征文活动,组织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进行开放式、互动式讨论活动;召开领导班子专题座谈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围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进行学习讨论交流。在广泛深入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思想剖析材料。开展解放思想大调研活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围绕解放思想、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主题,深入研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县委中心组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活动,在吃透实情、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和理论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狠抓项目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认真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抓住全省建设转型综改区机遇,积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强化招商责任。成立综改办、重点工程办、招商一办和招商二办,明确职责分工,细化目标任务,落实人员和经费,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予以全方位保障。同时要求每个乡镇和部门都要有招商任务,招商引资能力与成效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尺,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年终严格奖惩兑现。创优招商环境。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争取上级投资工作力度的暂行办法》,对引资成功者给予重奖。针对不同投资领域和行业制定优惠办法,优化服务环境,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让本地民营企业家留得住,让外地客商引得来,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狠抓项目推进。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联项目工作责任制,开展重点工程项目的综合督查和专项督查,适时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观摩会,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推进项目落实。
开展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发展环境。紧紧抓住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环境污染、公园绿地等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努力创建干净整洁、文明畅通、秩序井然的城乡环境。具体工作中,一是突出高,即思想认识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标准高,各单位迅速安排部署,早投入、早启动,快实施、快落实,努力做到高
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完成。二是突出细,即细化方案,细化任务,细化责任,每一项整治任务都具体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项工作,具体到每个乡镇、每个村、每一户,具体到每个部门、每个科室、每个人,实行地毯式整治,网格化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三是突出严,即严密组织实施,严格督促检查,严肃追究责任。坚持十天一督查,一月一评比,一月一通报,前两名的乡镇和单位,颁发流动红旗,予以奖励,连续排在后两名的,在电视上公开曝光、通报批评,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限期进行整改。对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整治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组织、纪检部门启动问责机制,严肃追究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四是突出实,即作风实,措施实,效果实。全县党员干部根据环境整治方案要求,联系各自职责分工,人人作承诺,个个抓落实,形成了推动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大力宣传活动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公开曝光脏乱差现象和不文明行为,为活动的顺力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抓经常、经常抓,抓反复、反复抓,从根本真正解决问题,确保环境建设取得成效。
加强作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纪律保障。根据作
风建设年的要求,着力解决少数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作风不务实、工作不踏实的问题,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强化作风整顿。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为主题的效能亮剑活动,大力提倡求真务实之风、真抓实干之为,严格落实“四个严禁”要求,狠刹闲话生非的不良风气、拉拉扯扯的庸俗风气、吃拿卡要的恶劣风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增强干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推动工作、谋划发展。狠抓工作落实。实行了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包重点工程项目、包安全稳定、包队伍建设、包党风廉政建设“五包”责任制,建立了科级干部工作情况季报告制度,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密切联系群众。扎实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建立了四大班子领导和科级干部联系点制度,采取查看《民情日记》、查访住联现场、查阅调研报告等方式对全县党员干部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不断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篇:融入发展大局,服务“两个率先”
为尽快实现“服务两个率先、打造平安江宁,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的目标,我院结合目前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树立起检察工作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思想,积极转变检察执法理念,认真履行检察职能,进一步提高检察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积极融入全区社会发展大局,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正确把握检察机关定位,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违法犯罪行为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公然挑战,检察机关只有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才能更好地维护党的光辉形象。我院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履行检察职能,积极投身“严打”整治斗争和综合治理工作,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的产生,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注重保护合法权益,力求办一案、治一片、促一方发展,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扰乱、危害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全面提升市场经济的法治水平做出贡献。
二、妥善处理“六个”关系,理清检察服务社会的思路。一是正确处理好贯彻党的政策与严格执行法律的关系。检察工作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两个务必”,在服务大局中不断促进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正确处理好大局意识和局部观念的关系。工作中,我院坚持树立“三个第一”意识,即:所有的工作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任务;所有的工作部门都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责任;所有的工作评价都要把对发展的作用作为第一标准。既要严格依法办案,又要克服法律绝对至上主义,克服就案办案,单纯考虑法律效果的思想。三是正确处理好检察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始终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检察工作,把“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作为评价检察工作的标准;正确履行检察职能,就是服务经济建设,就会促进社会发展。四是正确处理好治标和治本之间的关系。在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案件的同时,坚持“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精神,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逐步实现由部门、行业预防向社会系统预防的转变。五是正确处理好案件质量与案件数量之间的关系。坚持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案件数量的上升。六是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检察业务建设之间的关系。我院坚持务虚和务实相结合,一方面定期组织干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三个代表”,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此来确立干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加强对干警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增强整体素质,提升执法水平。结合业务开展教育,寓教于工,工中施教。近期,我院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就是务虚和务实有机结合的体现。
三、树立“六种”意识,营造“六个”环境,有效服务社会发展。我院要求干警了解、熟悉和关心江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积极投身江宁实现“两个率先”的历史进程,不做局外人,不做旁观者,不做顺流客。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检察理念、调整工作思路,认识到检察工作服从、服务于江宁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化思想认识,并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其中。在实际工作中,我院结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联系江宁的实际情况,树立“六种”意识,营造“六个”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六种”意识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意识,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服务大局的意识,开展一切检察工作都是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既要严厉打击犯罪,又要切实维护~;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实现案件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执法为民的意识,做到情为民所系,法为民所用;案件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数量的上升。检察机关要把服从、服务江宁“两个率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服务过程中要有所作为,通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为江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六个”环境,即: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严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创造诚信的市场环境;抓好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强化对行政执法和诉讼活动的监督,创造公正高效的服务环境;坚持公平、统一执法,创造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改进执法作风和办案方式,平等保投资商利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三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和谐”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境界。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但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而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然而审判工作在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功能。而我,作为一名法院系统的普通干警,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呢。
首先,明确思想方向,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是人民法院开展司法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普通干警只有紧紧围绕党委工作大局才能更
准确、更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明确法院既是经济发展的保卫者,也是服务大局的实践者。真正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合拍,行动上一致,并保证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
其次,践行主题,围绕优化法治环境完善服务措施。法治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承载着打击、保护、调节、服务等多重功能,是创建优良法治环境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此,我们一定要本着公正执法就是最好服务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公平正义为主题,充分履行审判职能。
三、拓展范围,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服务水平。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是新时期党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是检验司法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我们只有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完善服务措施,努力提高服务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彰显法官队伍的良好形象。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司法为民为宗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温和的语气、耐心的解答、一杯热水,都有可能是缓和当事人之间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不断学习,围绕素质作风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政治理论
知识水平,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提升自我素质为根本,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司法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坚强干警。努力使法官成为社会公正的象征,法律精神的化身,公正行为的标准,社会形象的表率。
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为我市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第四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全面服务转型跨越发展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全面服务转型跨越发展
努力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良好开局
—王用新局长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2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和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市委三届十次全会、2011年市政府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我市2010年及“十一五”环保工作,确定“十二五”环保总体思路,部署2011年重点环保任务,动员全市环保系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点,克难攻坚,全面改善提升环境质量,实现环境保护的新跨越。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坚定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环保厅的指导监督下,全市环保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和节能减排工作为重点,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全力促进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委政府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和社会广泛参与是环保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10年,全市环保系统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环保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咸宁环保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环境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10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研究部署环保工作。市委、市政府多位领导分别来我局指导支持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建设、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重要事项;市人大、市政协也多次调研督办淦河流域治理、城市环境管理等环保工作,积极促进各项环保目标的落实。市政府要求各地各级坚持生态兴市,大力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面实施淦河生态整治、潜山森林公园三期、低碳经济示范区、金桂湖未来人居工程、咸宁垃圾焚烧发电厂、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等 “ 六大生态环境建设计划 ”。并强调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管理,确保节能减排 “ 十一五 ” 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黄楚平书记为主任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发了《中共咸宁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进一步实施“绿色咸宁,生态咸宁”战略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有序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市政府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作为多项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任振鹤市长为组长的创模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咸宁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实施方案》,将创模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执行,统筹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清洁、节能减排”等六大工程。三是出台了加强环保工作的相关文件。市政府下发了《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咸政办发〔2010〕156号)、《咸宁市陆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市创模办制定了《咸宁市饮食服务业油烟、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山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等。这些文件和方案都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污染物总量减排、环保专项行动、流域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等环保重点工作的重要保证。
环保能力建设逐步加强。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市委、市政府将环保部门列为政府工作部门,并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为环保系统增加了领导职数、行政编制和内设机构;将市环境监察支队升格为副县级单位,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名为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并正在研究理顺局属二级单位的机构编制。各地环保局也统一被列为政府工作部门。通城环保局增加了行政和事业编制,环境监察大队和环境监测站升格为副科级单位。通山县新设立了辐射环境管理站。市环境监控中心和通城、嘉鱼业务用房已开工建设。全市环保机构改革成效明显,自身能力建设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服务与监管都是环保部门的基本职能。全市环保系统坚决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严格建设项目管理,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根据省政府下达的2010年我市COD、SO2分别削减2.6%(需削减4205吨)、0.5%(需削减619吨)的工作目标,全市各地、各级在源头控制上,禁止建设与产业政策不符和含磷氮排放的项目;在结构优化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转移或关停;在工程进度上,促使减排工程早实施、早完工、早见效;在项目管理上,切实加强工作台帐建设和减排项目现场管理。据省厅目前认定数据,全市COD减排5000吨、SO2减排1490吨,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圆满完成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积极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一是强化服务意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规范环评审批程序,健全完善“绿色通道”制度,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更好服务项目建设。2010年,共审批267个项目,涉及总投资72.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96亿元,约占总投资的4.08%。同时,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大力推进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依法否决了一批污染严重以及无总量指标的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强化协同配合,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城、咸安、赤壁环保局协助经信委等部门,淘汰了通城金凯隆铁合金、咸宁恒宇、温泉电石以及湖北源鑫蒲纺等企业落后生产设备,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考核验收。
深入推进环保专项治理。一是建立督查机制,全面深入排查。市政府组织六个专项检查组,对全市2010年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整治涉重金属企业、国控和省控企业的在线监控和环境违法问题,加强危化品企业排查工作。并向各县市区政府下发督办通知,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有关违法企业限期治理时限和举报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加大查处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全市共排查企业200多家,依法关闭企业9家(其中小造纸4家、蓄电池厂1家、小酒精厂1家、小柠檬酸厂1家、电石厂1家),督促赤壁晨鸣纸业、嘉鱼盛宇染织、崇阳昌华实业、湖北巨宁森工等超标排污企业按要求完成限期整改任务。嘉鱼县切实规范高强锰业危废及尾矿库管理,成为全省电解锰行业示范企业,获得华南督查中心和省环保厅的表扬。通山县督促46家石英砂企业配套建设了环保治理设施。三是健全监测体系,严格考核标准。督促葛洲坝水泥、嘉鱼稳健、瑞邦电子、富民酿造按标准和进度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并通过验收。同时积极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工作,及时更新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库,确保了我市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的全面、系统、完善。在全省监督性监测质控考核工作中,市环境监测站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四是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纠纷。市局认真办理各级人大、政协议提案和环境信访,得到了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崇阳县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2010年环境信访量下降45%,结案率达到100%。
持续改善全市环境质量。一是加强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配合市人大开展了主题为“保护淦河”的环保世纪行活动,促进了淦河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环境修复。市政府召开了第四次陆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并印发了《咸宁市陆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下一步陆水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和分工。崇阳县将《关于加强青山水库主流域环境治理与保护》作为两会的1号提案,由县政府投资700万元建设青山污水处理厂,保证了青山水库水源地水环境安全。二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加大部门协调力度,积极推广使用管道天燃气,集中整治餐饮业油烟、施工噪声和扬尘污染,深入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三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我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被财政部、环保部列为全国示范项目。我们科学编制了咸宁高桥河流域和九宫山生态旅游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的规划方案,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共争取中央和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达1亿余元。咸安区积极开展农药、化肥“两减”试点工作,综合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2010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大气和噪声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功能区划要求。
(三)加强环保文化建设,打造适应科学发展环保铁军
为更好地推进生态咸宁建设,全市环保系统进一步创新环境宣传教育方式,努力营造快乐和谐的环保文化,以加强基层基础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夯实环保工作基础,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科学发展的环保铁军。
营造快乐和谐的环保文化。市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环保文化建设的意见》,组建了自行车队、篮球队等兴趣小组;组织了户外拓展训练、以“团结进取”和“理想与现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现场辩论赛等活动;还开展了宣传信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保技术推广等五大能手竞赛活动,倡导大家在快乐工作中争创佳绩,在快乐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快乐生活中促进和谐,培育了全体干部职工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文化理念,促使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赤壁市环保局在省内率先创办了县级环保专刊《赤壁环保》,累计编发7期20000余册,深受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好评。
加强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势多样的学教活动,全面提升环保队伍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是组织专家讲座。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来我局讲座,学习内容既有文化知识讲授,也有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鄂南经济强市建设座谈会精神、《廉政准则》等专题辅导报告。二是开设学习论坛。组织局党组成员和有关科室与二级单位负责人辅导学习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咸宁市“十二五”环保规划等,形成了人人参加学习、人人提高认识、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风貌。2010年,市局在全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大竞赛活动中荣获第三名;市环境监测站在全省首届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中与武汉市环境监测站并列团体二等奖;在全市组织开展的民主评议活动中,市局名列市直68个被评议单位的第一;通城、崇阳、咸安环保局被评为优秀单位。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一是寓教于展。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教育局等单位,下发了《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实施方案》,制作并巡回展出了图文并茂的环保专题展板二十块,开展了环境教育进市委和县市区委学习中心组、进党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二是寓教于演。举办了咸宁市纪念“6•5”世界环境日“绿色呼唤”广场文艺晚会。咸安区局自编自演的“12369”节目荣获全省环保系统文艺汇演一等奖;三是寓教于行。开展了以“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为主题的万人骑自行车城区巡游活动,倡导我骑行、我环保、我健康、我快乐的环保理念,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
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为配合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了生态文明绿色创建环保典型评选活动,即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金融、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宾馆、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等。完成了全省第六批省级绿色学校4所创建指标,表彰了市级首批绿色幼儿园8个、第四批绿色学校6个、创建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6名。赤壁沧湖普安村和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并已申报国家生态村。
加强环保工作新闻报道力度。采取每月信息采用通报制,及时采编并向咸宁环保网、省环保厅报送全市环保大事新事要事图文;邀请中央电视台等记者团来我市就“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北环保创新”进行专题采访报道,扩大了咸宁生态资源优势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市局被省环保厅评为全省环保宣教工作先进集体,赤壁、嘉鱼、咸安、崇阳环保局被省环保厅表彰为中国环境报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此外,全市环保工作在环保规划、环保新技术推广、固废管理、环境应急、核与辐射监管、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多项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表彰;特别是在全省环保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中,市局与荆门局并列一等奖,嘉鱼、通山环保局被评为优胜单位。对此,市委黄楚平书记作出专门批示:“我市环保工作荣获全省环保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成绩来之不易,可喜可贺,值得充分肯定!望再接再厉,进一步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早日建成环保模范城市!”
2010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也标志着我市“十一五”环保目标全面完成。回顾过去的2010年和“十一五”,全市环保系统坚持保护环境与促发展相协调,污染减排与调结构相促进,环境治理与惠民生相结合,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团结拼搏、砥砺奋进,最生动的实践是: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设生态咸宁作为战略目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为新时期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强保障。市“四大家” 每年主持召开有关生态环保工作的会议,研究重大事项,部署重点任务;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着力于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大力开展生态项目建设和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最根本的成效是:在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局部区域有所改善,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十一五”期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连续保持“双下降”,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SO2排放量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减排任务,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腾出了环境空间,对全省实现SO2总量减排目标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最鲜明的特征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宏观调控功能,积极探索了环保优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各地各部门把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作为规划和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用环评制度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全市环保系统更加注重监管与服务的协调统一,稳步提升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结构调整,以环境污染整治倒逼结构调整,以环保服务助推结构调整,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突出的亮点是:始终坚持环保体制机制创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环境监管工作得以不断强化。市政府创新实施诫勉谈话、一票否决、区域限批、行政问责等约束性机制;并不断调整和优化责任考核体系,把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有力地推进了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赤壁市设置乡镇环保站和咸安区13个乡镇均配备环保助理员等举措,得到了国家环保部和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认可。最重要的收获是:环境监管能力和物质技术支撑大大提升,铸就了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环保队伍,为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争取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2亿余元,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机构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市环保实用技术推广中心资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全市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建设了一批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和国控、省控企业在线监控设施,各地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各项重点污染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全市环保系统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以环保文化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环保部门形象和地位得到有效提升,践行科学发展和服务大局能力进一步增强。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得益于全市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真抓实干和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市环保局党组,向所有关心支持全市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工作在全市环保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充分认清形势,明确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十二五”时期,是环保事业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下来,将其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为解决我国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二是市委、市政府将“生态保持”作为咸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五大战略之一,环境保护成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重要抓手和内容。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列为“十大惠民实事建设工程”之一,在工作重点方面要求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保护好生态资源优势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绿色生态是咸宁的金字招牌,特别难得,极其珍贵。黄楚平书记多次强调,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王国生省长第一次深入咸宁调研指导时,就意味深长地说,不到咸宁不知道湖北有多美。指明了必须坚持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生态建设中推动经济转型的工作思路。四是我市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并正在争取低碳经济示范区、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和全国、全省机动车排污费征收试点,这些试点的实施,将为我市探索解决生态环境欠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跨越发展提供新路子、新途径、新机制、新举措。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环境状况依然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一是全市环保工作整体水平不高。我们的工作纵向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横向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依然存在高排放、低产值行业;部分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不高,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城考”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后等。二是污染减排压力加大。“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增加为4项,减排比例不低于“十一五”,而我市减排空间日趋减少,环境容量又十分有限;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污染物排放量将刚性增加,加上工程减排后续潜力不足,结构减排过程较为缓慢,监管减排形成的有效削减量余地有限,新增两项指标减排措施需大量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三是农村环保形势不容乐观。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绝大多数乡镇环保基础设施匮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有效处置;农村环保监管能力薄弱,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农村地区。四是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责任增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对环境权益更加重视,也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而我市近年来突发环境公共事件呈上升趋势,因环境污染纠纷引发的越级、群体、重复访现象时有发生,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来看,全市环保工作机遇与挑战同在,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共存。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调查研究,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动全市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市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大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能有效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和农村饮水水质、全市地表水水质持续好转;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点区域流域村庄环境连片整治取得实效;危险废物与核与辐射安全得到保障;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环保科技与环保产业得到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任务是:突出污染防治、生态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三领域,抓好水污染治理、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业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农村环境保护、“三大体系”建设、环境科技、环保产业等十二项重点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把我市环境保护全面推向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全市环保系统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重点实施好“123456”:
(一)形成一个大格局。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全民参与,调动各方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环境保护不断地深入民心、官心。要进一步完善环保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使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成为环保工作的“主角”;不断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与地区界限、条块分割和部门分割的环保工作小格局,逐步建立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部门相互配合、全民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工作大格局,促进环保事业整体推进。
(二)舞活“两大龙头”。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是事关我市“生态保持”发展目标、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两大龙头”。一是要按照《中共咸宁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领导责任制。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项目,构建生态文明产业体系,助推环保产业的发展。二是按照《咸宁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创模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投资方案和保障措施,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分解落实责任,确保2012年创建成功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三)完善三个机制和建设三大体系。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委员会、创建环保模范城市领导小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三个领导机构的作用,加强三大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同时要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定期通报三大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落实相关部门工作责任,使三大体系成为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
(四)执行四项制度和发挥环保四大职能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和执行“一票否决、诫勉谈话、区域限批、行政问责”四项制度,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要强化环评审批、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教的“四轮驱动”功能:一是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力度。积极发挥环评审批的污染源头控制作用,增强项目审批透明度,实行环评审批、验收网上公示制度和重点项目、敏感项目集体审批制度。二是加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力度。进一步发挥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监测领域,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应急监测能力,力争市环境监测站对水气声渣的检测能力达到或超过省内平均水平,县市区环境监测站胜任区域性特征污染物监测任务,尽快形成“十二五”总量减排新增两项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继续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饮用水源监测等工作。三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基层环保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和程序,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继续加强“12369”环境投诉热线管理,畅通环境投诉渠道。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运行情况的监察,重点整治造纸、化工、冶金、重金属等行业污染,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四是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大环保意识、大宣传理念,积极落实 “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打造“数字环保”。不断完善市局网站内容,扩展网站网上服务和公众互动功能,及时发布各类环保信息。策划好“六•五” 世界环境日、环保世纪行等活动,增强宣传活动的艺术性,体现时代性,为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营造良好氛围。
(五)以“五抓”和“五学”加强自身建设。“五抓”:一是抓人才引进。不仅要能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本科生、硕士生,还要努力引进环保专家,充实环保队伍力量。二是抓学习培训。要“走出去”,定期派员参加部、厅各类培训;要“请进来”,请环保专家、教授开展环保讲座;要“相互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抓文化建设。在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环保文化,为打造环保铁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四是抓岗位能手竞赛。通过开展五大岗位能手竞赛活动,发挥个人特长、激发个人潜力,不断增强环保队伍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五是抓表彰奖励。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在环保系统营造尊重创新、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打下基础。“五学:”学美术、学音乐、学文学、学依法行政、学廉政。通过学美术、学音乐、学文学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培养人文关怀,并提高环保人的文化和艺术修养;通过学依法行政、学廉政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六)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实施蓝天工程。加大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城区油烟、煤烟治理力度,推广应用天燃气等清洁能源;建设规范的汽车尾气检测与治理中心;规范建筑施工封闭作业;加强和完善空气自动化检测系统建设工程。二是实施碧水工程。组织开展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审核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建立健全完善“河长”、“湖长”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大力推进“一江”、“两湖”、“三河”、“十库”等重点水域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跨界断面水质考核试点工作,公布全市重点河流湖库水质达标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实施绿色工程。大力推进绿色创建,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绿色创建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展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工作。四是实施宁静工程。集中开展工业企业、社区生活、交通噪声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城区噪声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规范夜间建筑施工管理等。五是实施清洁工程。加强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促成湖北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中心早日投产运行,使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医疗废物和其他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理处置。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减量化、回收利用资源化、焚烧处理无害化”的处理新途径。六是实施节能减排工程。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县市污水处理厂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关闭一批污染重、能耗高、效益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生产线),杜绝“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加强对挂牌督办、限期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重点污染源环保设施稳定达标运行。
三、全面提振精神,增强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2011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对巩固和扩大“十一五”环保工作成果,实现“十二五”环保工作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振奋精神,锐意进取,确保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
要树立创新理念。创新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是事业进步的最基本要求和原动力。没有创新的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行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要求,积极探索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真正让环境保护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发挥“先导、优化、助推、扩容、增值”的作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一是在环保优先和前置审批方面。力争市政府出台《咸宁市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切实把环保优先方针贯穿于决策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对新上的投资项目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将环评作为前置审批环节,避免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出现破坏性的决策失误。并在创优评先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在环保目标考核方面。力争市政府出台《咸宁市环境保护问责制实施办法》,将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任务纳入全市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工作不力或不到位、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的责任人,实行行政问责,维护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表彰奖励方面。力争市政府出台《咸宁市生态文明创建命名、表彰、奖励办法》,建立稳定可靠的激励机制,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适当物资奖励,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在排污费核定征收改革方面。要按照省环保厅要求,积极开展排污收费改革以及机动车排污费征收试点工作,力争市政府出台《咸宁市贯彻执行〈湖北省排污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排污费征收工作,统一征收标准和尺度, 依法全面足额核定征收排污费,为即将开展的环境税试点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五是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要探索斧头湖、西凉湖和陆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力争成为全省生态补偿试点区,加大对生态补偿的投入。要研究建立“环保下乡、干部下乡”制度,加强农村环保机构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建设市直部门和县驻乡镇与村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队、乡村环保“明白人”队伍。在全市开展“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试点示范,推进咸安畜禽、嘉鱼蔬菜、赤壁水产、通山水果、通城油茶、崇阳鸭业等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促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促进农业产业产品优化升级。
要增强责任意识。环境保护事关国计民生,责任重大。我们环保工作者心中要明责,肩上要担责,把负责任作为一种品格来培养,作为一种能力来提高,作为一种准则来遵守,不断强化服务和责任意识,做到视责如山、守责如城、履责如冰,确保完成2011各项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一是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要切实贯彻落实任振鹤市长在2011年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的五个“一律”:“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上,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县市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不贷。”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从严把关;对未批先建项目进行严肃查处;对政策支持和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开启“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积极服务于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深化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要继续按照“硬标准、硬约束、硬检验”的要求,强化总量减排监督考核,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分工负责、排污单位具体实施”的减排工作格局。要明确计划,实施好咸安桂花电石厂关闭、苎麻脱胶废水治理中心,赤壁华润电力脱硝、晨鸣纸业和源鑫印染污水深度处理,嘉鱼风华化工关停和祥盛畜牧养殖污染治理,通城福人药业污水和富康牧业综合治理,通山黄沙野荞酒业和瑞逢电子污水治理,崇阳金昌纸业、精武农业和景虹生猪屠宰污水治理等项目;并促进各县市区落后产能淘汰、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等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实施并稳定运行,确保完成2011总量减排任务。三是积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2011年是我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攻坚年。要争取市政府组织召开创模工作再动员再督办会议,按照省环保厅评审通过的创模规划,严格落实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工作责任,确保全面完成创模各项工作任务,力争2012年前创建成功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积极做好2010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督促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落实《咸宁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整改工作方案》,切实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考”位次。四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咸安、通山两地要按照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责任状》要求,按期完成好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技术成果的试点与推广,出亮点,出成果,出经验,增强项目的示范效应。全市各地要积极开展陆水流域周边重点乡镇、村组试点工作,组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力争完成其它6个乡镇、30个村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任务。
要大兴务实之风。没有实干的精神,没有务实的态度,没有严谨的作风,是干不好任何工作的,是完成不了各项任务的。我们要敢于打胜硬仗,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矛盾,一步一个脚印,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干事业上来,抓紧落实不放松,扎实工作求实效。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和环保文化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奖作为政府最高奖项,组织和会同各县市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生态文明绿色创建环保典型评选活动。2011年“6•5”世界环境日期间,举行首次生态文明建设颁奖大会,对先进单位和个人,分别授予生态文明奖状、生态文明奖章等荣誉称号;并争取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市政府联合在我市举办全国首届生态文明建设暨环保文化论坛,更好地推动咸宁生态文明建设。二是不断改进环保规划实施工作。要抓住“十二五”期间的重点环境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进一步完善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做好与全省“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对接与协调,力争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流域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相关环保规划之中。建立完善全市环保储备项目库,以项目为支撑,加大环保规划落实力度,做到责任有主体、投入有渠道、任务有保障。三是着力抓好环保干部人事工作。做好科级干部的公开选拨和公务员招录工作。进一步加强局属二级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完善“三定”规定。按照人事部门的有关要求,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管理,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统一招录、公开招聘和职称申报及评聘工作。积极推动县市区环保干部双重管理,推进环保系统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环境监察机构参公及乡镇环保机构设置。四是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安全高效应对环境信访和突发环境事件,完善涉危企业环境信息和排污数据库、应急专家库,加强环境应急演练。加强重金属、核与辐射、固废及危废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加强12369环保热线管理,确保信访件回复率100%,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95%以上。
要发扬团队精神。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加强团结,才能兴事业、出人才。我们要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风雨同舟,集中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围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认真开展“党性教育”、“弘扬正气教育”、“岗位奉献教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作风、思想、组织、业务、制度“五大建设”,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努力增强干部职工大局意识、公仆意识,促进工作作风转变、精神面貌改观、服务意识提高,确保2011各项工作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二是丰富环保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好以“五个好、五带头”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以“三优两满意”为标准的环保服务标兵评选活动、以“鄂南环保论坛”为平台的学习型环保干部评选活动、以“岗位练兵大比武”为目的的五大岗位能手评选活动、以“展风采、促和谐”为主题的兴趣小组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激发工作热情,展示环保风采。三是加强干部职工学习培训。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环保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造就一支勤于学习、精于业务、忠于职守、敢于执法、善于服务、勇于创新、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环保队伍。
同志们,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2010年及“十一五”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2011年和“十二五”。凝心聚力绘蓝图,众志成城开新篇。“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是对环保事业的形象总结,也是对我们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环保厅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以生态文明建设位主线,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完成2011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五篇:服务发展大局推进文化建设
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加快推进昆山文化现代化建设
***年是**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战之年。作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职能部门,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会议精神和全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自觉服务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大局,全力推进昆山文化现代化,把加快推进昆山文化现代化转变为党的建设的实践成果。
一、增强使命感,确立更高更快更优发展目标。文化现代化是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我市要在2012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要求文广部门必须创新理念,确立目标,主动作为,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全市文化繁荣和发展,加快推进与全市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相适应的文化现代化。昆山应确立更高的文化发展目标。加快建立起适应全市基本现代化要求的文化现代化发展格局、文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使我市成为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文化经济繁荣,文化科技结合紧密,拥有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进配套的文化设施、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拔尖的文化人才、发达的文化产业、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独具特色的鹿城文化、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文化发展主要
指标全国领先,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市。2011年全市文化建设将紧紧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创新作为,扎实推进。
二、建设主流媒体,牢牢把握宣传舆论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以昆山“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为指引,建设以“两台一网”为重点的现代化区域媒体,不断强化主流媒体喉舌作用,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高扬舆论宣传主旋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昆山特色价值观理论研究,自觉从创新广播电视宣传、现代网络媒体和文化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入手,广泛深入地开展昆山特色价值观和城市精神宣传教育,使之走进群众、深入民心、融入生活,为全市干部群众理解、认同并自觉实践,为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工作、突出转型升级、突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挥两台和网络优势,通过组织高密度、高质量、多形式的媒体宣传,渲染氛围、凝心聚力,助推昆山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发展,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正确导向和舆论支持。加大对外宣传推介。积极拓宽对外宣传渠道,加强对昆山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对外宣传,提升昆山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升昆山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管理与应用。网络、手机等新型传媒已成为覆盖最广受众面最大的“现代新媒体”,成为人们
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主动应对,积极适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的作用,使之为传播先进文化服务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以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的新阵地,加强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网络信息、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等新型文化业态的管理与引导,牢牢掌握网络、手机信息宣传的主导权,使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构建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党的十七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为指导,围绕我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建设现代的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标准,高标准建设好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文博园、名人馆、美术馆、科技馆、影城、书城等标志性功能性文化设施,大力推进和提升文化设施的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市镇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完善和提升以市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区镇街道公共文化设施为枢纽、以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布局均衡、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完成“文化昆山”三年文化设施建设任务,切实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下乡活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需求。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人,以“文化昆山栏目、欢乐文明百
村行、我们的节日、鹿城故事、百姓舞台、市民大讲坛”等文化活动载体,打造昆山特色的“精神家园”文化服务品牌,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精神世界、凝聚精神力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加强大型文化活动策划创新,精心组织好昆山国际啤酒节、昆山国际友好城市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昆曲入遗10周年等系列文化活动,打造具有昆山特色、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发挥昆山文化研究中心的作用,深入开展昆山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中长期和挖掘、保护、推广方案。有计划地加强对先贤思想的传播,培育和提升市民的精神境界和审美修养。积极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弘扬昆曲文化、良渚文化、稻作文化等昆山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挖掘以三贤为代表的昆山名人资源,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名人馆。充分利用昆山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加快建设文化搏览园,为市民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载体。通过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提升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水平。
四、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文化产业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进全市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功能定位,以规划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制定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为各类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文化产业
发展规律研究。以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深入研究和把握适合昆山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培育适合昆山特质的文化产业。在经济中更多地注入文化的内涵,提高经济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在文化中更多地吸收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增强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园建设。根据昆山城市、产业、资源特点,有重点地规划建设若干个文化特色产业园,以产业园打造一批龙头型、规模型的新型文化产业企业。加强文化资本运营,通过生产引领时尚潮流的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鼓励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制定有利于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一批有昆山传统文化特色的优秀民企,助其做大做强。同时要应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民营企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积极创造条件,使一批有昆山特色的文化产品走向全国和世界。
五、坚持开放创新,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创新是推进文化现代化的不竭动力,是先进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灵魂、源泉。没有历史积累的文化是“化而不文”,没有现实活力的文化是“文而不化”。在经济全球高度开放的条件下,要遵循“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伪存真”的方针,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实践,大胆让西方的进步文化进入中国,让中国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从而让一切创造先进文化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中华民族文化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绚丽多彩的中国气派屹立在世界舞台。
六、加强人才建设,为文化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坚持人才为本、人才引领发展理念,建设一支与文化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人才队伍。科学制定文化人才建设规划。要着眼文化现代化需求,制定好十二五和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今年要组织实施好“6420引才工程”,有计划地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文化领军型和高层次人才。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人文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创新人才培育载体。采取以“内部培训培育人才、引才引智集聚人才、产业带动吸引人才、高校合作共育人才”等方式,实施好“百期千人培训工程”,大力加强全市文化人才培训,提升新闻宣传、文化创新、事业发展和行政服务能力。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引进和培育文化人才,为推进文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