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务民生扎实推动法院工作创新发展5篇

时间:2019-05-15 15:1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务民生扎实推动法院工作创新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务民生扎实推动法院工作创新发展》。

第一篇: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务民生扎实推动法院工作创新发展

主动融入大局 自觉服务民生

扎实推动法院工作创新发展

xx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1年12月30日)

今年以来,XX两级法院在省法院的监督指导下,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务民生,推动了各项工作创新发展。一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80651件,办结80485件,同比分别上升10.89%、10.54%,其中市中院受理4168件,办结4189件,同比分别下降0.95%、0.88%。

一、坚持能动司法,努力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有所作为

全市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主动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XX“十二五”发展,制定出台《关于为全市深入推进新产业、新城市、新农村“三新”工程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该意见被市委办、省法院全文转发。主动策应打造长三角北翼金融高地的战略目标,组织开展金融运行、民间借贷等专题调研,深入剖析全市金融发展现状,系统提出风险防范之策,相关调研报告得到了省法院XXX院长、XX市委XX书记等领导的批示肯定。XX市政府据此开展了打击“三非”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生态区建设。针对宏观调控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实际,组织开展服务小微企业暖冬行动,积极在融资借贷、内部治理、风险防范等方面给予司法帮扶。市中院制定发放的《中小企业内部治理常见问题及预防建议》,受到了广大企业的普遍欢迎。积极服

务创新型城市建设。经全力争取,大丰法院成为苏北首家拥有知识产权审判管辖权的基层法院,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

二、坚持源头预防,努力在社会管理创新上有所作为

全市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着力从源头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市中院被表彰为全省法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先进集体。一是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召开了全市法院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大会,制定出台十大项目,强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人民法庭为龙头,积极构建涵盖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交巡警中队、村(居)委会的“1+5”共建体系,初步形成了基层矛盾联解联调的互动局面。以“矛盾不出村、纠纷不成讼”为目标,组织开展无讼村(居)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基层和谐。二是加大“两报一表”力度。深化行政审判年报制度,将全市10家法院年报汇编成册,集中向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发送,有效发挥了年报的警示、教育和引导功能。在全面推行人民法庭涉诉矛盾纠纷分析年报的基础上,每月组织发送平安报表,着力在数据的准确性、原因的针对性、建议的可行性上求深化,切实为党委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由于措施扎实,我市人民法庭分析年报和行政审判工作年报被作为“能动司法的生动样本”,双双载入最高法院《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0年)》。三是加大司法建议力度。密切关注审判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年共发送毒品犯罪、征地拆迁、治安管理等司法建议273份,促进了社会管理新机制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市中院将去年全市法院优秀司法建议结集汇编,向有关单位集中发送,进一步放大了司法的社会效应。

三、坚持司法为民,努力在涉诉群众工作上有所作为

市中院制定《关于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民生司法的意见》,引导全市法院切实加强涉诉群众工作。一是深化矛盾化解工作。扎实开展涉诉矛盾纠纷集中化解年活动,全市法院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3.64%,同比上升5.27%。大力推行诉前调解和诉调对接,推动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促进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市中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示范点,XX、XX、XX法院被省法院表彰为全省法院先进集体。二是深化案件执行工作。以创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为抓手,专门召开全市法院执行工作会议,总结推广XX法院涉执信访管理、XX法院阳光执行、XX法院执行督促等经验做法,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市中院与公安、民政、公积金中心联合出台文件,建立执行威慑联动机制,着力破解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财产难动、申请执行人难救济等难题。全市法院执结各类案件标的额到位率达96.49%,同比上升6.13%。三是深化涉诉信访工作。针对全市法院涉诉信访基数大、历史包袱重的实际,市中院先后制定了《关于在全市法院涉诉信访工作中贯彻“四个必须”、推行“五项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涉诉信访风险评估“四个同时”的暂行规定》、《关于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解涉诉信访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切实发挥律师在涉诉信访工作中作用的暂行规定》等文件,从源头上压降

涉诉信访。全市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得到最高法院景汉朝副院长的充分肯定,明年初将在盐召开全国法院立案信访工作现场会。

四、坚持严格管理,努力在提升审判质效上有所作为

今年以来,围绕打造审判质效这一品牌,我院坚持狠抓审判管理不动摇,不断向管理要效益。审管理念上,组织召开审判管理理论研讨会,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审判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此举得到了省法院XXX院长、XXX副院长的充分肯定。审管链条上,在加强流程管理、定案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薄弱环节管理,梳理出两级法院9项审判薄弱环节、薄弱指标,制定了改进任务分解表,逐项明确责任人员,限期整改提高。同时,制定出台上诉案件庭长阅评制度,强化院庭长审管职责,全面加强对上诉案件的管控。压力传递上,严格执行本院《关于对发回重审、改判案件确认与追究错案责任的规定(试行)》,通过严格规范的问责程序,认定25件案件为差错案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切实做到了“谁过错、谁担责”,进一步强化了审判人员的质量意识。通过刚性管理,市中院、各基层法院分别有11项、13项指标同比进步,其中民事案件调撤率、行政一审撤诉率、实际执结率等6项指标明显优化。

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在加强队伍建设上有所作为

全市法院坚持人才兴院方针,不断提升法院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广大干警“忠

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提请市委召开了东台法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表彰大会、组织了XX市首届知名法官评选等活动,开展了“三不三新”教育活动专项检查,进一步营造了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浓烈氛围。市中院XXX军同志被表彰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二是加强业务素质建设。定期开办“黄海讲坛”,举办了8期审判业务培训班。召开全市法院人才工作现场会,大力推广东台法院人才引航工程,切实发挥资深法官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了队伍梯队式发展。加大调研工作力度,举办第四届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充分发挥调研培养人才的基础作用。我院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开展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试点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结项报告得到了最高法院张军副院长的充分肯定。在全国法院第二十三届学术讨论会,全市法院有3篇论文分获一、二等奖。三是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举办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整训活动,成立院机关作风建设督查组,定期对劳动纪律、工作作风、司法礼仪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以强有力的纪律约束促进司法作风的转变。制定出台干警廉政谈心制度,进一步完善廉政教育预防的制度体系。市中院被确定为省级廉政示范点。

六、坚持沟通协调,努力在优化外部环境上有所作为

今年以来,我院进一步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经市委领导同意,市委办印发了《关于为全市深入推进新产业、新城市、新农村“三新”工程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关于

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民生司法的意见》;启动了非领导干部职级配备工作,明确2名专委,5名中层干部为副处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XX接见了全市首届知名法官,并作了重要讲话;同时,对房屋拆迁、金融运行、民间借贷等法院调研报告作出批示。市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审议了全市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情况报告;结合法院新审判办公综合楼建设负债较大的实际,市政府决定对我院老办公楼进行整体处置;近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又专程来院调研法院基建工作情况,决定适当追加财政拨款。扎实做好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组织开展了“千名代表评百案”、人大代表法庭行、人大代表集中走访联络月等活动。我院连续八年被表彰为全市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先进集体。市政协在市中院专题召开第44次主席会议,听取法院工作情况汇报,积极为法院工作建言献策。

通过不懈努力,全市法院工作实现了持续发展,连续三年在省法院组织的“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前茅;市中院科学发展综合考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中级法院前三位;继XX、XX法院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法院”后,最近市中院又被最高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

第二篇: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检察院由它产生,向它负责,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检察机关必须认真履行的职责。几年来,区人民检察院牢牢把握宪法和法律定位,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关怀下,吧人大监督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动力,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各项检察工作取得较大进步。

一、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以监督为导向,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检察机关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赋予的。在工作中,我们以对人大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接受人大监督,就是接受人民监督这样一种态度,坚持把向人大报告工作作为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途径,把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作为接受人大监督的最基本和最主要方式。每年的检察工作报告我院都是在认真研究分析市情区情、检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认真起草,力求使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便于代表有的放矢地给我们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在会议审议报告时,组织院中层以上干部旁听各代表团讨论审议报告情况和分组小组讨论,认真听取和记录

代表讨论意见,召开专题党组会和检察长办公会议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把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动力,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检察工作的各项决议决定。同时,我院坚持把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全面报告和专题报告、书面报告和头口报告相结合,对检察工作中的重要部署、遇到的重大情况和问题、上级检察机关的重要会议和指示精神、查处大要案情况、执法情况以及队伍建设及其他重大事项,都做到依法、及时、主动地向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报告,通过主动接受监督,争取人大支持,促进工作发展。几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多次听取了我院在打击职务犯罪、打击刑事犯罪、开展侦查监督、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及公诉等专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队伍建设、基层院建设,重特大案件查办情况等方面的汇报和报告,我院根据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加强了各项检察工作。几年来,在全体干警奋力拼搏下,检察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先后荣获国家级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单位,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市检察系统先进检察院,全市追逃工作先进集体,执法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哈尔滨市第三十二届劳动模范单位,全市政法机关开展服务年活动先进集体,学创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和称号,有153余人次受到国家、省、市、区级表彰奖励。在全省检察系统目标考评管理中,我院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一年一个新台阶。去年我院在全省183个基层院中,位列全省A类院第10名,全市A类院第二名,全市四个大区第一名,这是全省检察机关设立分类目标考核以来我院取得的最好成绩,道外检察工作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

二、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以监督促创新,检察工作活力明显增强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我院增强与人大代表联络的主动性、改进联络方式。建立了内设部门与乡镇、街道人大代表组的对口联系制度,使代表联络工作由过去一个部门负责转变为全院上下共同参与,让干警与代表直接面对面。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走访人大代表,邀请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开展专题巡视,以及为代表订阅《检察日报》、送阅《检察工作信息》,《检察简报》等多种形式,为人大代表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检察工作情况,真心诚意地接受人大的监督。几年来,走访人大代表230余人次,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15次,邀请人大代表视察、巡视工作5次,面对面的征求意见与建议64条。围绕我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和全区“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城乡统筹、奋力中兴”的发展战略,我院认真落实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努力提高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和水平。预防部门连续5年对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区通乡公路工程,松浦大桥建设工程等开展同步犯罪预防工作,召开联系会议6次,参与招投标5次,开展法制巡回讲座1 2次,对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内部管理进行指导、监

督,实现了工程优质、干部优良。探索的“危险点分析预防方法”犯罪预防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认可并向全国推广。与区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召开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探索乡镇检察室建设新模式,通过“检力下沉”,解决农民基本司法需求保障不足的问题,采取“定点加巡回”等方式,积极发现新农村建设中损害农民利益、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案件线索。几年来共发现案件线索14件,立案8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控申部门创新接待机制,实行“四访合一”,建立风险评估预警等制度,加大对上访案件复查、善后、息诉工作力度,探索了以听证会处理积案和息案的新工作模式,处理涉检上访案件的做法和经验被市检察院在系统中全面推广。民事行政检察部门针对国有企业怠于起诉情况,探索办理督促起诉案件12件,维护了企业的经济安全和生产安全。几年来,我院检务保障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实现了机关管理人文化、智能化和规范化。五年里,我院新购置检察办案用车18台、增置电脑53台,更新了计算机网络设备,安装了视频电话会议设施,开通了省、市、区“三级”网专线电话、“三级”机要通道。开展软件设备信息化网络开发,全面推进信息化软件应用,侦查监督、公诉、人民监督员、司法警察等工作均采用系统软件进行业务管理。反贪局和反渎局全方位实行了侦查环节的同步录音录像。

三、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以监督求发展,法律监督能力明显提高

执法为民、公正司法是一切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院坚持把认真办理人大常委会交办案件和事项作为监督检察机关依法办案、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几年来,办结人大督办案件3件,办结率100%。实践表明,人大监督确是促进检察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保障。2008年,区人大向我院转交督办了毛松江反映我院案件办结后未及时返还扣押款问题。我院调查了解后发现当事人反映情况属实,立即向当事人依法返还了扣押款物,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公正。在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我院还积极开展了人民监督员工作,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代表中聘请了11位人民监督员对我院自侦案件进行独立监督评议。几年来,人民监督员对29件拟作不批准逮捕,拟作不起诉和拟撤销案件进行了监督评议。在每一次监督评议中,我们都做到全面客观地向人民监督员汇报案情,出示证据、阐述相关法律适用依据,认真回答监督员的提问,真心诚意接受监督。同时还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工作会议、主题实践活动、专项执法检查、听证会、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等活动 20余次。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推动下,我院干警严格执法意识明显提升,案件质量显著提高。2007年以来,我院不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侦监、公诉部门严厉打击影响地区稳定的严重暴力犯罪、有组织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坚持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共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 人,起诉 人,批捕和起诉准确率均为百分之百。反贪、渎检部门积极查办发生在民生领域的贪污贿赂窝案串案,工程建设领域渎职侵权案件,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等职务犯罪案件。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 人,其中,100万元以上特大案件 件,县处级以上干部 人,大要案比率达 %以上。渎职检察部门连续5年立案数在全市检察系统中位居前列。几年来,通过打击职务犯罪活动,共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8500万元。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院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区委发展战略部署,以“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自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把检察工作放在全区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将各项检察工作永远置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全体检察官将不负人民重托,恪尽职守、以服务大局为神圣使命,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任务,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4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检察院由它产生,向它负责,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检察机关必须认真履行的职责。几年来,区人民检察院牢牢把握宪法和法律定位,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关怀下,吧人大监督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动力,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各项检察工作取得较大进步。

一、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以监督为导向,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检察机关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赋予的。在工作中,我们以对人大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接受人大监督,就是接受人民监督这样一种态度,坚持把向人大报告工作作为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途径,把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作为接受人大监督的最基本和最主要方式。每年的检察工作报告我院都是在认真研究分析市情区情、检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认真起草,力求使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便于代表有的放矢地给我们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在会议审议报告时,组织院中层以上干部旁听各代表团讨论审议报告情况和分组小组讨论,认真听取和记录

代表讨论意见,召开专题党组会和检察长办公会议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把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动力,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检察工作的各项决议决定。同时,我院坚持把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全面报告和专题报告、书面报告和头口报告相结合,对检察工作中的重要部署、遇到的重大情况和问题、上级检察机关的重要会议和指示精神、查处大要案情况、执法情况以及队伍建设及其他重大事项,都做到依法、及时、主动地向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报告,通过主动接受监督,争取人大支持,促进工作发展。几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多次听取了我院在打击职务犯罪、打击刑事犯罪、开展侦查监督、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及公诉等专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队伍建设、基层院建设,重特大案件查办情况等方面的汇报和报告,我院根据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加强了各项检察工作。几年来,在全体干警奋力拼搏下,检察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先后荣获国家级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单位,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市检察系统先进检察院,全市追逃工作先进集体,执法质量年活动先进集体,哈尔滨市第三十二届劳动模范单位,全市政法机关开展服务年活动先进集体,学创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和称号,有153余人次受到国家、省、市、区级表彰奖励。在全省检察系统目标考评管理中,我院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一年一个新台阶。去年我院在全省183个基层院中,位列全省A类院第10名,全市A类院第二名,全市四个大区第一名,这是全省检察机关设立分类目标考核以来我院取得的最好成绩,道外检察工作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

二、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以监督促创新,检察工作活力明显增强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我院增强与人大代表联络的主动性、改进联络方式。建立了内设部门与乡镇、街道人大代表组的对口联系制度,使代表联络工作由过去一个部门负责转变为全院上下共同参与,让干警与代表直接面对面。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走访人大代表,邀请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开展专题巡视,以及为代表订阅《检察日报》、送阅《检察工作信息》,《检察简报》等多种形式,为人大代表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检察工作情况,真心诚意地接受人大的监督。几年来,走访人大代表230余人次,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15次,邀请人大代表视察、巡视工作5次,面对面的征求意见与建议64条。围绕我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和全区“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城乡统筹、奋力中兴”的发展战略,我院认真落实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努力提高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和水平。预防部门连续5年对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区通乡公路工程,松浦大桥建设工程等开展同步犯罪预防工作,召开联系会议6次,参与招投标5次,开展法制巡回讲座1 2次,对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内部管理进行指导、监

督,实现了工程优质、干部优良。探索的“危险点分析预防方法”犯罪预防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认可并向全国推广。与区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召开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探索乡镇检察室建设新模式,通过“检力下沉”,解决农民基本司法需求保障不足的问题,采取“定点加巡回”等方式,积极发现新农村建设中损害农民利益、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案件线索。几年来共发现案件线索14件,立案8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控申部门创新接待机制,实行“四访合一”,建立风险评估预警等制度,加大对上访案件复查、善后、息诉工作力度,探索了以听证会处理积案和息案的新工作模式,处理涉检上访案件的做法和经验被市检察院在系统中全面推广。民事行政检察部门针对国有企业怠于起诉情况,探索办理督促起诉案件12件,维护了企业的经济安全和生产安全。几年来,我院检务保障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实现了机关管理人文化、智能化和规范化。五年里,我院新购置检察办案用车18台、增置电脑53台,更新了计算机网络设备,安装了视频电话会议设施,开通了省、市、区“三级”网专线电话、“三级”机要通道。开展软件设备信息化网络开发,全面推进信息化软件应用,侦查监督、公诉、人民监督员、司法警察等工作均采用系统软件进行业务管理。反贪局和反渎局全方位实行了侦查环节的同步录音录像。

三、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以监督求发展,法律监督能力明显提高

执法为民、公正司法是一切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院坚持把认真办理人大常委会交办案件和事项作为监督检察机关依法办案、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几年来,办结人大督办案件3件,办结率100%。实践表明,人大监督确是促进检察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保障。2008年,区人大向我院转交督办了毛松江反映我院案件办结后未及时返还扣押款问题。我院调查了解后发现当事人反映情况属实,立即向当事人依法返还了扣押款物,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公正。在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我院还积极开展了人民监督员工作,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代表中聘请了11位人民监督员对我院自侦案件进行独立监督评议。几年来,人民监督员对29件拟作不批准逮捕,拟作不起诉和拟撤销案件进行了监督评议。在每一次监督评议中,我们都做到全面客观地向人民监督员汇报案情,出示证据、阐述相关法律适用依据,认真回答监督员的提问,真心诚意接受监督。同时还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工作会议、主题实践活动、专项执法检查、听证会、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等活动 20余次。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推动下,我院干警严格执法意识明显提升,案件质量显著提高。2007年以来,我院不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侦监、公诉部门严厉打击影响地区稳定的严重暴力犯罪、有组织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坚持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共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人,起诉人,批捕和起诉准确率均为百分之百。反贪、渎检部门积极查办发生在民生领域的贪污贿赂窝案串案,工程建设领域渎职侵权案件,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等职务犯罪案件。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人,其中,100万元以上特大案件件,县处级以上干部人,大要案比率达%以上。渎职检察部门连续5年立案数在全市检察系统中位居前列。几年来,通过打击职务犯罪活动,共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8500万元。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院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区委发展战略部署,以“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自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把检察工作放在全区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将各项检察工作永远置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全体检察官将不负人民重托,恪尽职守、以服务大局为神圣使命,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任务,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融入发展大局,服务“两个率先”

为尽快实现“服务两个率先、打造平安江宁,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的目标,我院结合目前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树立起检察工作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思想,积极转变检察执法理念,认真履行检察职能,进一步提高检察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积极融入全区社会发展大局,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正确把握检察机关定位,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违法犯罪行为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公然挑战,检察机关只有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才能更好地维护党的光辉形象。我院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履行检察职能,积极投身“严打”整治斗争和综合治理工作,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的产生,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注重保护合法权益,力求办一案、治一片、促一方发展,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扰乱、危害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全面提升市场经济的法治水平做出贡献。

二、妥善处理“六个”关系,理清检察服务社会的思路。一是正确处理好贯彻党的政策与严格执行法律的关系。检察工作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两个务必”,在服务大局中不断促进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正确处理好大局意识和局部观念的关系。工作中,我院坚持树立“三个第一”意识,即:所有的工作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任务;所有的工作部门都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责任;所有的工作评价都要把对发展的作用作为第一标准。既要严格依法办案,又要克服法律绝对至上主义,克服就案办案,单纯考虑法律效果的思想。三是正确处理好检察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始终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检察工作,把“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作为评价检察工作的标准;正确履行检察职能,就是服务经济建设,就会促进社会发展。四是正确处理好治标和治本之间的关系。在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案件的同时,坚持“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精神,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逐步实现由部门、行业预防向社会系统预防的转变。五是正确处理好案件质量与案件数量之间的关系。坚持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案件数量的上升。六是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检察业务建设之间的关系。我院坚持务虚和务实相结合,一方面定期组织干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三个代表”,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此来确立干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加强对干警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增强整体素质,提升执法水平。结合业务开展教育,寓教于工,工中施教。近期,我院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就是务虚和务实有机结合的体现。

三、树立“六种”意识,营造“六个”环境,有效服务社会发展。我院要求干警了解、熟悉和关心江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积极投身江宁实现“两个率先”的历史进程,不做局外人,不做旁观者,不做顺流客。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检察理念、调整工作思路,认识到检察工作服从、服务于江宁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化思想认识,并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其中。在实际工作中,我院结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联系江宁的实际情况,树立“六种”意识,营造“六个”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六种”意识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意识,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服务大局的意识,开展一切检察工作都是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既要严厉打击犯罪,又要切实维护~;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实现案件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执法为民的意识,做到情为民所系,法为民所用;案件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数量的上升。检察机关要把服从、服务江宁“两个率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服务过程中要有所作为,通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为江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六个”环境,即: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严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创造诚信的市场环境;抓好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强化对行政执法和诉讼活动的监督,创造公正高效的服务环境;坚持公平、统一执法,创造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改进执法作风和办案方式,平等保投资商利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五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地方发展大局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地方发展大局

江安县课题调研组

机构和编制管理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管理。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科学设置机构,准确界定职能,合理分配编制,构建依法履职、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笔者认为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

一、提升“一个认识”,从新高度审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管理的总体目标,也是新时期赋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认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构数和编制数的统计,而是配置执政资源的重要手段,做好机构和编制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管理模式。找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依法管理、严格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工作任务的变化,适时依法对机构和编制进行动态调整,注重盘活现量资源,努力实现机构编制效用的最大化。

二、促进“两个结合”,用新思维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一)促进“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辨证地理解和科学地处理机构编制管理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者间的关系。“管理”是“服务”的基础,“服务”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只重视“管理”,而忽视 “服务”,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失去自我发展的生机活力;片面强调“服务”,而放松“管理”,机构编制工作就会陷入无序状态,就会产生违法违规设机构、增编制的现象。因此,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要加强管理,严把机构编制“三关”即审核关、审批关、监督关,强化监督查处力度,不滥设机构、乱批编制,确保有效管理;二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克服和纠正机构编制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的现象,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对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复而产生矛盾的问题,按照政策加以妥善解决,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一些部门人浮于事、超编混岗、结构失调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及时向人事部门通报,采取清理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实行公开、平等的竞争上岗等方式予以妥善解决;对部门业务拓展多、工作量大,因人员编制少、人才紧缺而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并按规定程序适当调整增加编制。

(二)促进机构编制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一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同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衔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取得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二是规范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实行控编与人员调配、组织任免、工资审批三结合。由编制部门定期审核并提供各部门、各单位的编制数额、经费形式和在编人员变化情况,人事、财政部门据此核定工资标准、核拨各项经费。凡未经编制部门批准的,劳动、人事部门不予办理调动和工资审批手续,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三是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人员、编制检查制度。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监察、财政、人事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认真清

理,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充分发挥每一个在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减少财政支出。

三、加快“三个转变”,以新状态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一)由单纯业务学习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不论是制定机构改革方案,界定部门职能、职责,还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机构编制,都要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既要熟悉国家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又要熟悉地方发展规划,掌握地方机构编制、实有人员状况、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程度及其对机构编制的需求量。为此,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要加强经济、科技、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了解各部门履职情况及相关工作对人员编制的实际需求,做到科学合理地“三定”;三要注重对地方机构编制演变历程基础资料的积累,对地方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机构编制管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与原则性,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通过合法的程序办理机构编制审批事项,杜绝因人设机构、定编制的现象。同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努力改变“职能部门递请示,编制部门作批复”的被动管理状态,树立超前意识和主动意识,就社会反映、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据地方发展的需要,主动就机构改革、编制调整方案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大局。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和日常调控机制,在坚持编制总量不超的前提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能的变化,坚持机构有破有立、编制有增有减,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配置,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机构的高效运转。

(三)从“着眼局部”向“立足全局”转变。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今后5年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分工,确保权责一致,按照编制的不同类别和使用范围审批编制,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要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本着机构编制管理“一盘棋”的思路,在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框架内,统筹思考机构编制问题,注重存量的调整,有效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增长,为地方财政减负,为发展减负。在具体工作中,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掌控一定比例(比如占总量5%)的编制存量,在政策范围内灵活应变地处理机构编制事宜,让机构编制管理处于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动态均衡状态,积极为本地引进人才和改革分流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在保证“十一五”期间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维护社会稳定”两条底线的基础上,只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法规政策允许,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就应该积极参与争取,主动介入,该控就控,该减就减,该增就增,该办就办,建立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机制。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机构编制部门在常规工作中,一切围绕“管理和服务”做文章,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大机构编制”观念,着眼于“新思维立新思路、新办法破老除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有快健康发展。

下载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务民生扎实推动法院工作创新发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务民生扎实推动法院工作创新发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