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服务保发展 全力以赴惠民生
创新服务保发展 全力以赴惠民生
— 竺培楠局长在2010年海曙区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大会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全国和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任务。刚才蔡锐副局长传达了全国及市财政会议精神。下面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报告我局2009年财政工作和部署2010年的工作任务。
一、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局全体干部职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平稳发展”这一着力点,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及税费改革等对地方财政的影响,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认真落实“保增促调”的各项工作部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区域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呈现良好态势
年初区人代会确定全年收入任务为500,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为完成预期目标,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大环境下,我局沉着冷静应对困难,会同国、地税等征收部门加强对收入形势的分析、研判,确保财政收入均 衡入库。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4,51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8%,同比增长6.9%。从2009年的财政收入情况看,各项政策举措正在发挥积极作用,财政收入呈现前低后高、逐月回升的趋势。
面对上半年经济下行、财政减收的严峻形势,我区始终确保对民生领域和保增促调、扶持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当年区级预算单位公用经费按预算数节减5%,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车辆购置与运行等相关经费支出规模,压缩会议、培训等一般性支出。2009年全区一般预算支出160,51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7.5%,同比增长17.3%。其中,用于安排民生和保增促调、扶持经济发展的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77.5%,新增财力的75.5%用于安排改善民生及对扶持经济发展的投入。
(二)财政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有效发挥 我局把促进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作为2009年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对财政运行的监控和分析,密切关注经济形势、中央减收增支政策以及市、区“保增促调”举措对我区财政的影响,关注税源变化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应收尽收。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保增促调”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并结合我区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修订完善一系列保增促调、扶持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专项安排各项扶持资金,加 大对企业补助力度和引进发展服务业的扶持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稳控工作,促进引税与稳税并举,支持企业稳定发展,保证大企业不外流。切实保障全区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及时统筹项目,确保资金足额按时到位。同时,全程跟踪审计,认真做好项目资金的监管工作。深入实施楼宇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拓市场、促调整、保增长”的工作主线,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会同街道等部门开展南站区域税收情况专题研究。抓好再生资源回收情况申报、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各类经济政策的审核拨付工作;切实开展“创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活动,深化和拓展与重点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强化财政职能作用。
(三)财政改革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
以构建“预算编制科学化、预算执行规范化、财政监督绩效化”的机制为目标,维护我区财政财务正常秩序,力求财政财务管理稳中求新:
——在财政改革方面
部门预算人大审议范围增加到11家。加快推进部门预算信息系统建设,为2010年起区一级预算单位全部使用该系统编制部门预算打下了基础;探索制定《海曙区部门预算 管理办法》,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
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2009年我区实现政府采购金额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100.5%,再创历史新高,采购节约率为10.7%。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预算职能,对没有预算的采购要求一律不予批准。试行统一采购,将“现代化教育装备采购”作为首批试点项目,节约资金1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探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切实加强财政业务科室对新增资产配置专项经费的审核。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年初16家单位顺利试点的基础上,对全区一级预算单位实行资产网络化管理。
巩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2009年,我区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为14.8亿元,完成用款计划的95.9%,节约资金6372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金额达资金支出总额的87.5%。
在成功推行行政单位公务用卡改革的基础上,2009年逐步在事业单位试点公务用卡。同时,建立定期抽查制度,对三家公务用卡单位进行了抽查,以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我区实际,制定《海曙区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活动支出。为确保厉行节约各项要求落到实 处,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2006-2008年间相关费用支出进行了调查摸底,并根据调查结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工作的通知》。配合区纪委对10家区级机关2008年招待费会议费开支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检查结果良好。
——在预算执行方面
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2008年顺利完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财政绩效评价报告的基础上,2009年选取“数字城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残疾人康复工程”等三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并完成相关工作。
在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我区财务考核办法,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的通知》。针对目前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力量配备薄弱的现状,通过专项调研,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曙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报告》。
加强财政财务指导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并要求各单位做好自查、整改工作,确保培训取得较好效果。
加强和规范罚没物品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宁波市海曙区罚没物品管理和处置暂行办法》,这是我区首次针对罚没物品出台的专门管理办法。
——在财政监督检查方面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及会议精神,组织开展区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回头看”及重点单位检查这三个环节。
根据市财政局统一部署,分别对区妇幼保健院和区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单位2008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有效地扩大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对促进我区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断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基本完成工业商业集团改制工作。对区属企业进行调研摸底,初步形成新的监管制度。根据不良资产核销的有关规定,对海曙区绿化养护中心等8家单位确认价值在200万以下的货币性资产损失进行核销。配合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做好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及区属国有企业房屋账内、账外资产自查摸底等各项工作,出台了《关于海曙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的暂行规定》。
以财政票据管理为源头,加强财政非税收入监管,促进“以票管收”、“以票促缴”,逐步规范财政票据使用行为。制定《海曙区医疗单位财政票据领用核销等规定的通知》和《海曙区暂扣、罚没物品票据使用核销等规定的通知》,这是我区第一次对这些特殊票据使用的程序和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
——在其他财政管理方面 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按区统一要求,设立区行政审批中心分中心,及时开展代理记账机构年度登记工作,不断规范和健全会计从业资格和代理记账管理制度。
强化会计管理,探索、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出台我区2009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指导性意见,探索会计人员网上继续教育的新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认真做好2009年度宁波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区会计电算化初级考试考务工作。2010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首次采用网上报名形式,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方便。
做好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协调各相关单位及时掌握契税收入动态和趋势,较好地完成了农税管理任务。积极开展契税政策宣传,做好指导退税工作。2009年,我区共有12,253家住户符合该项补贴政策,可补贴金额达5,394万元。同时,认真做好对拆迁户的咨询解释工作,完成相关税款退付。
贯彻中央支农精神,落实对农民粮食直补工作,并积极向市财政争取资金抚持,支持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三江六岸的修复工程。
(四)机关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牢牢把握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以及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各 项任务。同时,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巧妙融合于财政工作之中,以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各项财政工作的进步。王松来局长为全局干部职工作了题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财政工作上新台阶”的专题报告。曹杰、蔡锐两位副局长也分别以“政府采购管理”和“市区两级财政体制”为主题为全局干部职工作了政策宣讲。局业务科室分别以国库集中支付、公务用卡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为主题在全局召开两次业务知识学习交流会,科室之间的协调沟通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还选派干部赴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培训和参加区组织的研究生学历考试。同时,组织开展支部读书活动,要求每人读一本好书,并在读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活动,共享读书心得,以此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修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机关文化氛围。2009年,我局有两位同志被聘用到高级会计师岗位,两位同志顺利通过了专升本的考试。
二是以形式多样的窗口创建活动为载体,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根据服务单位的需求,设立AB岗制度和差时上下班制度,得到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作为我局对外服务窗口的会计管理科,先后被授予“2006-2008年海曙区模范集体”、“宁波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并顺利通过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示范单位考核。会计核算中心主任胡建萍同志被评为海曙区“巾帼建功”标兵。
三是融廉政文化于载体创新中,不断增强廉政文化感召 力。我局以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为切入点,注重廉政文化、财政文化、机关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局办公区走廊上设计了各种廉政文化宣传栏,设置廉政文化书报阅览角,并在各楼层精心装饰,通过一系列的廉政艺术元素,营造出浓厚的机关廉政文化氛围。在局内网上开设廉政文化建设专栏,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廉政文化传播渠道,使广大干部职工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感受和领悟廉政。同时,组织参与了一系列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活动,有缅怀先烈、爱心义卖、访贫问苦、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以进一步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增强团体凝聚力。
四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人事工作理念,建立科学的干部职工管理体系。积极做好参公准备工作,2009年5月,已向区人事局上报了我局下属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要求参公的函和参公的具体实施方案、参公人员基本情况等资料。同时,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理顺我局协管员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财政增长降幅大、持续时间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全局上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合力攻坚、共同努力,使各项重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全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得到巩固和发展,呈现出增速持续回升、活力不断增强、结构更加优化、民生加快改善的良好格局。应该说,2009年,是近年来财政形势最为 严峻的一年,也是财政部门工作比较繁忙、辛苦的一年。在这种不同寻常的环境下,上述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十分来之不易的。这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我们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发努力!在此,我代表新一届的海曙区财政局党组,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推进我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之年。纵观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区发展环境总体上将好于去年,但仍面临未知的风险与挑战。
首先,我们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势头虽然呈现,但仍比较脆弱,依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是国际金融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国际金融体系受损对实体经济的制约依然很大;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震荡走高,国际贸易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私人消费依旧疲软,企业投资意愿较弱。而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尚不牢固,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依然不足,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等矛盾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更加凸显,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国际市场需求依然疲软,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短期内外需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还依赖外延扩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仍然滞后等等。其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虽然经济深度“V形”反转曲线明显,但仍有较大难度,以外向型为主导、民营经济发达的我市经济仍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贸易壁垒增强等制约,外贸出口较快回升困难仍很大;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和资源要素制约压力不断加大,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依旧任重道远。
再次,就我区实际情况来看,国家将继续实施的财政政策、减税增支举措对财政有较大影响;受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逐步崛起及我区鄞奉路等功能性板块开发建设影响,金融机构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迁趋势仍将延续;受市区财政体制影响,我区招商引资力度与周边地区有较大差距,“引企稳企”压力很大;这些都将对今年财政收入带来一定影响,收入短期内难以随经济回升而实现较快增长,而支出压力不断增加,预计我区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将比去年更为突出。
因此,对2010年的经济财政形势,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充分估计各种困难和挑战;既要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职能作用,又要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的变化,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财政工作的主动权,在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适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2010年工作安排
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财政工作实际,2010年我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上级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提升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财政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和工作效率;为全面推进建设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财力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0年财政预算任务的预期目标是:全区一般预算收入53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全区当年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41,747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11.1%。
为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全局上下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牢固地树立起现代财政管理的五个观念:一是全局观念。要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自觉服从、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创新观念。财政干部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行动和创新的决心,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促进财政发展。三是效率观念。要切实强化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提供尽可能多的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四是服务观念。要不断改进公共服务水平,做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在强化管理中提高服务水平,在优化服务中强化财政管理。五是责任观念。财政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增强使命感,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工作,干事创业。
2010年我局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主题,服务三个方面,做好五篇文章。
——围绕一个主题,即“财政管理科学化”
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改革、发展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财政预算安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财力的统筹配置上,要实现“三个确保”——确保发展、确保民生、确保稳定,把改善民生既作为经济发展的目的,又作为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以民生改善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服务三个方面,即“服务领导、服务街道和部门、服务企业”
(一)服务领导,为领导决策作参谋 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收入分析机制,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和各项财政政策变化,密切关注区域开发、重大项目投资等方面的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掌握数据要全,发现问题要早,分析问题要深,不断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有效应对的办法和措施,积极主动为区委、区政府工作决策提建议、作参谋。
(二)服务街道和部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市区财政体制调整为契机,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并规范区与街道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街道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和加强财政管理的积极性,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组织服务,引导街道、部门转变招商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同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继续做好各项财政经济政策的宣传,及时落实各项专项资金。
(三)服务企业,着力培育发展新优势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保增促调政策,结合我区实际,积极研究制定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不断增强企业归属感。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能增强地方经济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的企业,可以采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的措施,以提高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吸引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拉动内需、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支持企业 发展、促进经济回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掌握并分析企业外迁的动机和原因,协同街道和税务部门全力做好重点企业的稳定工作,减少企业对税收扶持的依赖性,进一步探索财政增收的有效方法。
——做好五篇文章,即做好“财政财源管理、财政资金监管、财政内部管理、财政改革创新、财政文化建设”这五篇文章
(一)做好财政财源管理的文章
财政部门要统筹协调,对现实财源、后续财源和潜在财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建立完善五项制度:一是深化国地税、街道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健全重大税源企业引进、稳固、扶持制度,三是会同街道和区经发局、贸易局建立财源分析制度,四是建立重点企业数据采集制度,五是建立重点税源企业座谈制度,积极加强和重点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为我区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做好财政资金监管的文章
财政作为政府财力保障部门,要着力做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财政监管工作,把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强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做好财政资金的统筹与协调,三是做好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估与效果的监督反馈,防止出现部门资金沉淀、项目“搭便车”或效率低下等 不良现象。同时,要全力保障旧村改造、城市拆迁、保障性住房建设、南站区域开发建设等重点区块的资金需求,促进重点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三)做好财政内部管理的文章
一是要加快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作机制。严格遵照财政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通过监控系统全面跟踪财政资金支付的操作流程,动态监控财政资金支付的详细交易记录,真正形成事前事中有效控制、事后跟踪问效的资金支付使用监控模式。进一步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逐步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行管理,为顺利完成核算中心向国库支付中心转轨作好准备。
二是要不断完善财政监督检查的方式和方法,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人大审议范围,2010年要再选择2家单位,把部门预算人大审议范围增加到13家。要继续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常性的财务监督检查,开展定期业务培训,努力提升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组织开展对《宁波市海曙区罚没物品管理和处置暂行办法》落实情况和对基建专户开设、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要继续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发挥财务总监的作用。深入开展会计领域内的打假,努力使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取得实效。三是要提高财政行政效益。逐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民生项目的绩效评价。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推行财政政务公开。全面推广公务用卡结算方式,逐步在事业单位推广使用单位公务用卡,把单位的公务消费通过单位公务用卡来刷卡支付,以此减少单位现金量,进一步规范公务支出。
(四)做好财政改革创新的文章
一是推进部门预算深化改革。要针对当前财政运行中收支平衡矛盾日益突出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综合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海曙区部门预算管理办法》规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同时,按照市政府相关要求,要从2010年开始编制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完整性和约束力,加大对政府性资金的统筹力度,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断改进、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系统,为推进部门预算的规范管理夯实基础。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强化项目前期可行性论证,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二是推进财政信息化管理改革。按照宁波市财政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结合我区财政工作实际,加快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建设。通过重新梳理业务流程,提炼财政业务共性,建立财政业务基础数据和系统接口标准,将原有的分散部署、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逐步转变为信息畅通、数据集中处理的新运行模式,构建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 17 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财政改革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不断提高财政信息系统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从技术上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平台安全。
三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通过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从源头上把住资产“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监管,确保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联合监察、审计等部门全面清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资产情况,推广房屋出租公开竞租制度,完善租金收入管理,确保租金按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严禁单位和个人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促进房屋出租行为的规范、透明。
四是推进会计管理方式改革。针对管理对象社会化、多样化的特点,积极探索会计管理新方式,大力提倡会计人员参加网上继续教育的新模式。上下联动,在市财政局会计管理部门指导下,在认真做好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同时,力争各项报名工作在网上进行。
(五)做好财政文化建设的文章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就是全面加强财政部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执政理财能力、促进财政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人才和组织保 障。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与区各部门沟通协调的长效机制,及时做好业务培训与政策宣传,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财政工作的了解、理解与谅解,提高财政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与亲和力,使各项财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做好财政文化建设的文章,具体按照以下五个方面逐层开展:物态文化是财政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求我们本着节约实效的原则,为财政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制度文化是财政部门在工作实践中所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建立一套规范财政干部职工行为、保证财政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长效机制;廉政文化是当前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我们结合职业特征,将廉政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内化为财政队伍的自觉意识;行为文化是财政文化的动态表现,要求我们建立起代表财政部门和财政干部的组织形象、职业准则、行为规范、言行修养、工作作风;精神文化是财政文化建设的灵魂,也是我们在队伍建设的最核心的目标任务,要求我们通过实际、有效的工作开展,在全体财政队伍中树立起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工作理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党、工、团、妇等组织的作用,举办一系列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 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塑造精神风貌昂扬向上、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同志们,2010年的财政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我区保增促调取得的成绩,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更要清醒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发展的艰巨性,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做好全年各项财政工作,努力跨过金融危机这一发展之坎,跨越转型升级这一发展之关,为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奋斗!
第二篇:打造“就业四环路”创新服务惠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惠民之策。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深刻影响着就业工作,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两难相互交织的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创新服务模式,破解“两难”困局,以更加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保障改善民生成为各级人社部门的首要任务。
2016年以来,市人社局在全国首创跨区域就业合作模式,初步打造出许昌的“就业四环路”,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7.26万个,促进城乡就业15.12万人。不仅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就业岗位的需求,真正让群众“就业有路”,实现充分就业,而且有效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实现了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服务中心,打造“就业一环路”
“就业一环路”,是指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在许昌市内就近就地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这是我市城乡就业的“主路”。2016年,开发“一环路”市内岗位9.5万个,促进就业8.02万人。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从服务各类人才和服务企业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强对各类人才服务的准确性,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在全省率先探索运用“就业服务五步工作法”,即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推荐培训、推介就业、跟踪服务等一站式集约服务,帮助求职人员规划自己的就业之路。另一方面,深化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我们广泛应用全国首创的“对比法、算账法、保障法”企业用人指导技术,为企业开展精准的用人指导服务。通过运用“对比法”,帮助企业查找人事管理的漏洞和不足,指导企业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招到人才。运用“算账法”,使企业了解各类人才的刚性生活支出,合理确定所需人才的待遇,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运用“保障法”,为用人企业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有效解决企业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等问题。
2016年,累计服务企业9千家次,市、县、乡三级人力资源市场联动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09场,兑现了“不挑不拣五天上岗”的服务承诺,动态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为零,全年实现城镇就业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远低于全省4.5%控制目标,确保了全市城乡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二、互联互通,构筑“就业二环路”
“就业二环路”,是指省内环绕许昌城市群,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同步的就业服务机制,促进城乡就业。我们通过走访调查10000名劳动者,了解到有3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5%的城镇劳动者,13%大学生有意向市外就业,但不想离家太远。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方向。围绕劳动者需求,我们开展省内城市之间就业合作,建立环许昌城市就业圈,构筑“就业二环路”。
目前,我们与郑州、洛阳、开封、漯河、平顶山等环许昌的6个省辖市,签订《跨区域就业合作协议》,分别指定专人、专门窗口接待合作城市企业和人才,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实现招聘信息异地同步发布,降低企业招聘和人才求职成本,为各类劳动者和各类人才转移就业提供联动服务。同时,我市豆制品加工、高效农业、档发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与平顶山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洽谈,引进一批普通工人,满足企业春节后开工所需,丰富跨区域就业合作方法和内容。通过构筑就业“二环路”,开发省内就业岗位3.5万个,促进就业3.1万人。
三、优势互补,铺设“就业三环路”
“就业三环路”,是指打通与省会城市、发达城市公共就业服务通道,为各类人才走出许昌就业提供安全便捷服务,为我市重点企业精准引进人才搭建平台。通过铺设就业“三环路”,开发国内就业岗位3.9万个,促进就业3.5万人。
我市与南京、西安、苏州市、无锡市、银川、咸阳等7个城市,建立跨区域就业合作工作机制。许昌市各类人才持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信或本人身份证,即可到合作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享受免费服务、优先服务,确保找到工作上岗为止。同时,邀请省外合作城市来许昌招贤纳才,与有外出就业意向的人才零距离沟通洽谈。2016年春节期间,江苏省苏州市和太仓市人社局,带领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苏州天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专程来许参加跨区域就业专场招聘会,现场提供就业岗位972个,当场达成就业意向116人。
我们还与合作城市和长安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院校开展引进人才服务,为许昌市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实现城市之间、企业、院校、人才五方共赢。
四、齐头并进,开拓“就业四环路”
“就业四环路”,是指开发安全稳定有保障的境外就业岗位,满足不同层次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境外就业不仅有利于缓解市内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劳动者到国外学习先进劳动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我们顺应城乡劳动者境外就业需要,与具备境外就业资质的河南省人社厅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河南省对外劳务合作公司,以及郑州市人社局职业介绍中心开展合作,拓展了境外就业通道,发布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就业岗位3600个,实现境外就业961人。
在就业服务工作实践中,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大学生和年轻劳动者择业时,往往忽视自身条件和用人单位需求,单方面“重白领、轻蓝领”,多次求职、多次参加招聘活动,均不能如愿。因此,我们发挥主流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的作用,引导劳动者转变更新择业观念,推送“就业四环路”服务,引导各类人才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丰富人生经历,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打下素质基础。
2017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丰富跨区域就业合作内容,不断提升拓展许昌“就业四环路”,举办跨区域就业活动30次,开发跨区域就业岗位6万个,促进转移就业5万人次以上,逐步形成市内就业、省内就业、国内就业和境外就业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打造许昌市“就业四环路”特色品牌,更好的改善保障民生。
第三篇:金融服务惠民生
金融服务惠民生
近年来,南充市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举措,主动作为,各项业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实现了发展提速、系统升位、同业领先的宏伟目标,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2012年8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50亿元,居全省农信社系统和全市金融机构之首;2009年至2011年全市农村信用社每年新增贷款规模在30亿元以上,截止8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30亿元,无论是贷款增长,还是贷款余额均占据全市金融机构第一位。自实施“惠农兴村”、“扶微助小”两大服务民生工程以来,全市农信社积极响应,周密部署,增添措施,努力跟进,推动了“两大工程”快速有效开展。8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144.85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总额的89%,同比增加21.5万元和1.9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25亿元,占全市金融同业的36.5%,同比增加
1.2亿元和0.9个百分点。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计安装电话支付终端5438台,已开通个人网银22428户、企业网银448户,短信业务签约个人客户达10.45万户;布放自助银行设备199台,各种便民惠民利企业务都较之同期有了大幅增长,“两大工程”快速推进,成效初显。
百折千回 上下求索
战略转型找到坚实依托
农村信用社因农而生,助农为本,靠农而强,伴农成长。成立61年来,无论体制如何变迁,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始终不忘“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神圣使命,始终不变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特别是省联社成立的7年来,南充农信干部员工负重自强,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在改革中砥砺,在发展中奋进,突破了发展困境,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及市场定位的发展新路子,迈上了向现代金融企业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然而,如何在芸芸众“行”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农信社在探索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执着追求的过程中,农信社搬过本本,迷信过其他银行的先进经验,一次次的水土不服和鲜如人愿的结果告诉他们:只有将现代银行普遍理念与农信社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走出既具有现代银行的先进性,又具有农信社独特优势的路子。然而,每一步创新,都面临着保守僵化和激越冒进的双重挑战;每一次突破,都曾遭遇局部和整体、当前与长远的两难选择;每一项决策,都曾困惑于诉求迥异的众口难调。
一次次挑战,一次次迷茫,一次次选择,四川农信人终于找到了他们战略转型的基石。“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破茧而出!
自2009年起,四川农信就启动了“惠农兴村”和扶持小微企业试点计划。2012年南充市政府“万千百”金融服务工程及“千户成长型小微企业信贷助推计划”、“万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信贷助推计划”、2012年9月4日 “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全面启动。全市农村信用社响应号召,紧随其后,围绕当地政府规划,产业趋势及特点,制订方案,建立机制,落实责任,创新方式,开发产品,致力于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此助推南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成绩是果,过程是因。一组组数据往往只记录了取得硕果时的辉煌,却忽略了其艰苦发展的过程。南充农信执着于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感,其改革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昭示了南充农信紧跟时代,开拓创新的顽强毅力和自身旺盛的生命力。
与农共舞 与企共赢
两大工程惠泽千企万户
让农民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金融服务,这是四川农信的至高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南充农信上下求索,奋勇当先。2010年,南充农信借助省联社在全国率先开发上线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系统,率先实施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制。2011年,实施“惠农兴村”金融服务民生工程,该工程以双百(百分之百地满足符合条件农户的贷款需求,百分之百地对农户满腔热忱地服务)的工作方针,精心打造便民惠民工程。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加大了“惠农兴村”、“惠农强农”支持力度,现以5438台电话支付终端,已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从“一乡一社”到“进村入户”的新格局,进入了无遗漏,无空白的全覆盖时代。受惠于此的村民们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服务,农村信用社真是把服务做到家了。”
“进货就贷,卖货后就还,就像存取款一样方便,非常省事”,村民们这样评价小额农贷。
一位人民银行资深人士这样评价“惠农兴村”工程:“惠农兴村”让金融服务从乡镇延伸到村组惠及万千农户,让农民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普惠现代金融服务,确保每个农民特别是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农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公共服务中的金融服务权利。
很了不起的一项利国利民工程,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做到了。
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性难题上,南充农信同全省农信一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大力支持全民创业。
“三个千方百计”,南充农信喊出了最为响亮的口号。千方百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让企业尽快得到贷款。
“扶微助小”金融服务民生工程以“六个抓手”、“三个到家”、“四个更加”全方位服务小微企业。在战略定位上,把小微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客户中心。针对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 “跨越通”系列贷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整贷零还贷款、积分贷款、循环贷款)、商标质押贷款、“惠商贷”——中小企业主按揭贷款等系列产品,已成为支持小微企业的特色品牌、黄金品牌。在业务运营模式上,引进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技术,率先在嘉陵联社试点取得成功,嘉陵联社于4月11日正式成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岗,专门对小微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重点抓好产品特色化建设,改变传统信贷业务对抵押、质押品的过分依赖,为过去无法获得贷款的广大小企业、个体工商业主开辟了一条绿色融资渠道。截止八月末,该联社投放小微贷款380笔,贷款余额达到6200万元,有效满足了城区及城郊接合部小微客户等群体的资金需求。目前,微贷业务已在全市其余8家联社进行横向复制推广。
牢记使命 不负重托
南充农信改革创新之路必将载入史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近年来,南充农村信用社牢记宗旨,肩负使命 — 助农致富、与农共舞;肩担道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 为党政分忧、为民众解难,扶危济困;打造核心竞争力 — 转换经营机制,猛上台阶;战略转型 — 流程银行,惠农兴村,扶微助小……一个个关键词载入南充农信历史的大词典。普惠金融作为主线串联了这些关键词,成为南充农信改革的思想坐标,发展的动力之源和转型的灵魂指引。
金融服务普惠制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工程金融服务最基本要义,它既是农村信用社立足自身宗旨与特点的主打工程,也是涉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社会工程。
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春雨行动贷款,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在这些事关民生、扶助弱势等社会责任的履行上,深深地烙上了南充农信深情的印迹。
只有服务社会才能发展自己,只有发展好自己才能更好服务于社会。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将打造社会服务功能上升到战略高度,真正把南充农信建成全市存贷规模最大、竞争实力最强、经济效益最好、社会声誉最佳的“四最银行”。相信南充市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必将光芒四射!
第四篇:全力以赴稳物价 多措并举惠民生
全力以赴稳物价
多措并举惠民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和地位更是给予高度肯定。然而,由于我国仍处于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特别是近几个月来,CPI连创历史新高,通胀预期压力不断加大,全力以赴稳定物价已成为我们政府当前乃至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物价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风向标,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利益分配的调节器。物价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纵观物价上涨,我们不难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主要有:一,近几年货币超发严重,但缺少吸纳超发货币的领域,导致超发货币直接作用于市场,推动物价上涨;二,受旱涝灾害影响,我国农产品损失严重,供给出现缺口;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聚集,农村土地、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扬;第四,国内道路运输收费高,收费不合理现象严重,加之油价不断上涨,使得流通成本高昂;第五,部分游资、热钱投机生活必需品,不良商贩违法囤积货物、哄抬物价。为此,我们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证市场供应,有效平抑物价,切实维护农副食品价格稳定。
第一,要大力发展生产,进一步夯实应对通货膨胀的基础。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并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蔬菜大棚以及粮油生产建设及管理,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从而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创造条件。
第二,要完善流通体系建设,降低流通成本。针对社会各界反映的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批发市场、粮油仓储、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鼓励产销对接、农超对接,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再次,在降低流通费用方面,要规范道路运输收费,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扩大到所有收费公路,并增加免费品种。于此同时,各地工商、税务部门要运用财政补贴、价格调节基金支持等多种手段,降低农贸市场摊位费、进场费,为稳定和降低农副产品价格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要加强价格监管,严格价格执法。一是要组织开展副食品价格专项检查,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经营者串通定价、合谋涨价、哄抬物价的行为。二是要会同财税、工商、质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督察组,采取重点督察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检查各地政策落实情况,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运行动态,确保市场稳定。三是要切实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充实和完善负责制的内涵,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任务,引入问责考评机制,对执行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要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低保户、外来打工人员、刚就业大学生、在校学生等人群要继续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第五,要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并配合微幅加息,从而控制货币流通数量,稳定货币流通市场。
“荣辱得失千帆过,风筝扬帆正当时”。稳物价,惠民生;惠民生,促发展。只要我们全力以赴,以国16条为重要指引,以多措并举为重要手段,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切实控制物价,从而真正实现普惠民生,真正实现和谐发展。
第五篇:新田县选派“四大员” 服务发展惠民生
新田县:选派“四大员”力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新田县着力打造了科学发展指导员、建设扶贫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特别督查员等“四大员”,深入基层助推创先争优活动,有力服务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把全县“承诺兑现年”活动推向了高潮。
一是选派“科学发展指导员”,突出指导。该县选派科学发展指导员下到各驻点村,充分利用自已理论水平高、熟悉党和国家的政策的优势,通过走村串户访谈、会议宣讲、板报、广播等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方法步骤,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帮助指导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等。今年来,该县共下派科学发展指导员43名,参与广播宣传120余次、出黑板报68期、张贴宣传标语800余条、入户宣传调研800余户、组织召开各类会议176次,参加人数达4000余人次,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是选派“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夯实基础。该县从县直后盾单位中通过自愿报名、组织把关的方式优选了老、中、青结合建设扶贫工作队员,下派到各基础薄弱村。各工作队员在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中,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第一责任、推动村级工作开展为第一要务、服务党员干部群众为第一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具体指导、完善材料、规范记录、信息传达、矛盾化解、工作推进等作用;积极指导村支部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帮助设计符合各村实际的创先争优和党建主题活动等。今年以来,全县建设扶贫48名工作队员共开设党课60多场次,培训农村党员400多人次,帮助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79条,帮助建立村级党员活动室8个,有力地筑牢基层组织工作基础。
三是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发展。该县积极抽调科技和医疗工作者派到农村基层,为农业、医卫科技工作者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林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劳务经济等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并为“村企结对”牵线搭桥,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创先争优。去年以来,该县12名科技特派员帮助驻点村引进新品种39个,推广新技术24项,建立示范基地5个,实施科技项目5项,落实项目经费3362万元,实现利润871万元;创办农业龙头企业1个,组建合作经济组织5个,形成利益共同体4个;发放科普材料1.6万余份,培训农民0.33万人(次);帮助医疗专科建设4个,骨干培训6期61人次,门诊12000人次。
四是选派“特别督查员”,促进落实。该县为加强县委工作的督促落实,选聘一批党性观念强,政治素质高,敢于坚持原则,有十年以上正科级领导工作经历,并已经改任非领导职务的科级干部担任县委特别督查员,分成农业农村、工交商贸、社会事业、综治维稳四个督查组,由县委督查室统一协调,对县委决策的重大事项、领导批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督查,促进创先争优承诺兑现。截止目前,该县特别督查员已收集整理各类意见和建议1300余条,被各县直单位或乡(镇)党委政府采纳240条。3月份来,该县反映机关干部行为不规范、不作为的信访件较去年同期减少33件,下降42.14%。(新田县委创先争优办杨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