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与点检工作开展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与点检工作开展
如何对设备操作人员实施有效的管理,是每一个设备管理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我们刚刚了解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我对自己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有了新看法,希望对自己在日后的设备管理中有所帮助,切实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当下,有些设备管理人员认为,设备管理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充分授权,让设备操作人员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这是一种适应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要求的管理思想。它确立了设备操作人员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操作人员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但是,这一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设备操作人员作为设备管理的对象和自我管理的主体,他们由于各自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个性。因而,矿业公司的点检的管理方式也应因人而异作出调整,那种不顾管理对象的具体情况,一味强调民主管理,使之高度自主的观点,可能会给在用设备带来相当恶劣的后果。
着眼于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极为精彩的思路。这一理论称情境领导理论,属于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班次的操作人员,要采取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对于业务水平高,对设备性能、优缺点掌握清晰的岗位,可以适当的放权,让其有一定的处置权力;而对于接触设备时间短或是领悟能力有所欠缺的岗位人员,要适当的提高管理强度,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也是有必要采取的。只有这样,做到因人而异,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实现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的目的。
第二篇:生命周期理论与个人理财规划(模版)
生命周期理论与个人理财规划
(一)生命周期概念
指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消费和储蓄行为,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意大利人莫迪利阿尼等人创建。莫迪利阿尼理 论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以区分为依赖、成熟和退休三个阶段。一个人一生的财富累积状况就像驼峰的形状,在年轻时很少,赚钱之 后开始成长累积,到退休之前(中年时期),其财富累积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
基本思想:一个人将综合考虑其即期收入、未来收入,以及可预期的开支、工作时间、退休时间等诸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消费和储蓄,以使其消费水平在一生内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而不至于出现消费水平的大幅波动。
(二)个人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活动
个人理财规划就是根据在个人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针对学业、职业的选择到家庭、居住、退休所需要的财务状况,综合使用银行产品、证券、保险产品等金融工具,来进行理财活动和财务安排。
按年龄层个人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
(1)探索期:15-24岁,学生时代对理财活动的探索;
(2)建立期:25-34岁,单身创业时代个人财务的形成期;
(3)稳定期:35-44岁,成家立业时代的理财任务,三大准备;
(4)维持期:45-54岁,持续发展时代面临的三大考验;
(5)高原期:55-60岁,辉煌时代妥善管理好自己的财富;
(6)退休期:60岁以后,养老时代稳健投资保住自己的财产。
1、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个人生命周期计划选择适合客户的保险、信托、信贷理财套餐。
2、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个人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和获利性需求给予资产配置建议。
3、个人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策略分析
(三)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活动
按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1)家庭形成期(夫妻25—35岁):建立家庭生养子女;
(2)家庭成长期(夫妻30—55岁):子女长大就学;
(3)家庭成熟期(夫妻50—60岁):子女独立和事业巅峰;
(4)家庭衰老期(夫妻60岁以上):退休到家庭消失。
1、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家庭生命周期计划选择适合客户的保险、信托、信贷理财套餐。
2、金融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家庭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和获利性需求给予资产配臵建议。
3、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理财策略分析
第三篇:现代领导理论与方法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贵州行政学院
科 目 名 称
现代领导理论与方法
年
级:
2012级
专
业:
法
学
教学点:
安
顺
姓
名:
张 厚 勇
学
号:
201242008
论领导科学决策
【摘 要】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的动态过程,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当今时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瞬息万变,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管理者、领导者决策的科学性越来越重要。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关键词】领导科学 科学决策 提高途径
一、科学决策的内涵
所谓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根本是实事求是,决策的依据要实在,决策的方案要实际,决策的结果要实惠。科学决策具有程序性、创造性、择优性、指导性。科学的决策过程是决策领导、专家与实际工作者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决策的主体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决策过程。
二、科学决策的基本特征
科学决策有自己的内涵,同样也有自己的外延。这些外延就是其基本特征:
1、科学决策是一种系统决策。科学决策从组织体系上讲由三个主要系统组成,即决策主体系统、决策智囊支持系统、决策信息辅助系统。决策主体系统包括主要决策者和其他决策人员。决策智囊支持系统包括决策研究部门、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决策咨询专家团。决策信息辅助系统包括决策信息搜集、整理、分析部门。
2、科学决策是一种团队性的群体决策。科学的决策分为确立目标、获取信息、设计方案、评价比较、方案选择和方案实施以及方案反馈等阶段。这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因此,科学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团队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的过程。
3、科学决策是一种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制度是保障决策科学的有效方法。科学决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程序化决策。在程序的每道关口都有人或从技术上或从经济上或从其他方面进行分析把关,到最后决策,实际上是几种方案中的选优了。这种决策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决策方式一个人说了算可能带来的弊端,使决策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其次,程序化决策有一套比较科学的决策方法,这套方法对每一个决策者都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4、科学决策是一种数质统一的复合决策。所谓数质统一是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过去的个人决策以‚拍脑袋‛为主要特征,没有也不可能采用定量分析的办法。这种单纯的定性分析无法准确地描述决策对象的演变情况,只能定性地给出一个大体的估计和走向,因此其决策难以准确和科学。科学的决策是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决策。
三、科学决策的主要原则
科学决策的作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科学决策的内在要求,它包括以下原则:
1、民主化原则。科学决策就是民主决策,这是我们党历来都十分强调的一点。早在1986年7月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在《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就指出: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科学和民主是不可分的。没有民主,谈不到真正发展科学。没有科学,也无从建立真正的民主。同样,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不可分。所谓决策科学化,首先就要民主化。没有民主化,不能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就谈不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民的创造才能,尊重实践经验,就没有科学化。反过来说,所谓决策民主化,必须有科学的含义,有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否则只是形式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
2、目标性原则。科学决策首先要求有正确的清晰而具体的决策目标。决策目标也就是决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决策目标不仅要求清晰而具体,而且必须是有充分依据的,能够说明什么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此时此刻要对它进行决策。正确目标的确定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3、从贤不从众的原则。‚贤‛的含义是提出决策观点、出色创意和突破性决策方案的人往往是来自于基层的对机会最敏感的人;在政府决策中掌握好度是十分重要的,做决策既要按程序办但又不能死板地唯程序论,既要讲科学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基于信息不完全的所谓科学分析,既要听众人的意见,但又不能盲目从众。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决策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部门或个人,都应当把其具有的权力、所负的责任以及所享有的权利规定清楚,做到决策分工清晰、权利与责任对称、责任与利益相符。这是提高决策效率、避免决策失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我们的工作中,决策失误的事情频频发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决策人的责任不明确,对决策造成的损失几乎无人负责。项目决策如此,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也是如此。一些国有企业亏损十分严重,在造成亏损的众多原因中,决策失误是重要杀手。有的部门盲目决策,投资几个亿、几十个亿,项目一开工就亏损。要想避免类似事情的再度发生,必须确定政府的决策职权、决策责任、决策利益以及对其决策的制约机制。
5、最大—最小原则。所谓最大是指决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最小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成本最小,这种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物质成本、资金成本等。另一方面,决策目标实施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小。任何决策都有自己的副作用,如果决策副作用太大,决策就会变得得不偿失。
四、科学决策基本程序
当今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因素繁多等新兴的影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因素。决策者要牢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的哲理,树立全局意识,以宽广的眼界,胸怀全局,做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宏观的战略思维分析全局,做到顺势而动,因势利导,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辩证思维谋划全局,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做到坚持彻底唯物主义进行科学决策。
领导决策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决策为了达到最佳目标或实现最佳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提出问题与确定目标、拟订备选方案、评价各选方案、检查督促实施方案与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其中问题的提出是决策的前提,备选方案的评价与选择是决策的必要步骤,确定最佳方案是决策的核心。古代、中世纪到近代的决策多数是凭借经验而作出的决策,因而称之为‚经验决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迅猛发展,变化因素越来越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军事、科技、生产、经济等均处于急剧发展变化之中,决策主要凭借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如阅历是否丰富、知识是否渊博、智慧是否过人等等。把执行最佳方案纳入党政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人员调动,任务不变‛,‚新老交移,责任衔接‛,才能保证‚制定最佳方案不下马,执行最佳方案不动摇‛。
五、当前我县行政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目前在我县行政领导决策中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除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的决策失误和不可避免的正常决策失误外,我们最多的决策失误大致有以下几点:
(1)政府职责不够明朗,部分存在滥用权力。
(2)有时好大喜功,搞政绩工程、样板工程,劳民伤财。
(3)随意性太大,使政策的执行缺乏连续性。
(4)有的领导素质不高,处理问题缺乏前瞻性。
(5)有时决策权力过于集中,正确的决策信息不能准确迅速地传递给决策人。
(二)影响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唯上‛引起失误。决策一般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相对较低层面的决策通常要以较高层面的决策为前提和依据,以确保较高层面的决策得到落实。但是,建立在单纯‚上级‛观念基础上产生的形式主义往往导致脱离实际的照搬照抄和盲目执行,不仅使本级的决策缺乏创造性,而且使本级决策既脱离上级的精神实质,又脱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造成决策不具有科学性,产生决策失误。
(2)专断引起失误。应当说,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充分发扬民主,依靠科学技术和决策者的知识、阅历、经验、直觉以及专家、群众的意见,才能做出科学决策。如果领导干部认为领导决策就是领导者自己拿主意、作决断,不重视发扬民主、不调查研究、不科学论证,单凭个人主观意愿和想象,武断‘拍板’,那就必然会由于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和掌握情况的局限性而导致决策失误。
(3)情绪引起失误。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热烈而健康的情绪与躁动和偏激的情绪对决策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领导干部凭着情绪决策,‚跟着感觉走‛,决策失误就在所难免。
(4)经验引起失误。经验决策是一种传统的决策方式,具有直观感知性、认识表面性、分析情况的非定量性的特点。在生产不发达、科学比较落后、事物发展变化缓慢的条件下,靠经验决策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之后,如果还继续沿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或者照搬书本经验的老框框、老办法,决策十有八九要失误。
(5)低能引起失误。领导干部决策,必然受其运用知识的能力、理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决断能力、直觉能力的影响。如果不能综合地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或者不能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理性思维能力,或者抓不住机遇而优柔寡断,或者不能运用既以多向性思考为特征,又注重事物整体性的直觉能力,即领导干部能力低下,也会引起决策失误。
六、提高行政决策的有效途径
1、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正确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各种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一个领导集体和一名领导干部能力与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领导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其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决策,决定决策的效果和成败。特别是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社会形势日新月异,新知识、新经验、新理论、新观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积极树立‚学以立德、学以明志、学以增才、学以致用‛的理念,立足于学好基本理论、掌握时政方针、通晓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国际知识、专业知识,着眼于增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党纪政纪观念、群众观念,培育党员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科技意识、科学发展意识、人才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和岗位需要的各种能力。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实践证明,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前提,领导者的谋事之基,成事这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决策权。只有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增强对事物的感情认识,掌握第一手材料,尤其是能够及时准确掌握上级政策、指示的贯彻落实情况,重大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处理好调查与研究的关系,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对来源于群众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地概括、分析与总结,才能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取得制定工作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的可靠依据,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化。
3、善于决断,敢于负责是科学决策对领导的要求。
现代决策要求领导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敢于担风险,敢负责任的决策素质。领导者要正确处理‚有为‛和‚有位‛的辩证关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治水平和驾驭工作的能力,注意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对自己负责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了如指掌,能够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准确吃透情况,拿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且要有勇气和魄力,敢于决策和负责,做到‚必行,行必果‛,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是科学决策的关键。民主决策的最重要标志便是建立在决策过程中能够使各种不同意见和利益得到最充分和客观表达的体制,整个决策过程畅通、规范、透明和趋向完善,并浸透着一种宽松、自由和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决策的决断者、决策方案的选择者、决策的评价者、决策的最终受益者在这里是高度统一的。因此,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决策质量,它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决策者的信息不足、知识不足和能力不足,纠正他们价值的、理性的、观念的偏见,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提升了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决策的实施获得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5、认真遵循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从决策议题的提出,到调查研究,开会讨论形成多种决策备选方案以及聘请专家咨询、论证和进行可行性分析以选出最佳方案,再到决策领导层的通过,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严格的规范,以防止决策行为的混乱和决策权的滥用,也使领导的决策有章可循,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制度保障。
6、依法决策是正确决策的有力保障。在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行依法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保证,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七、提高领导科学决策水平的建议
决策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决策活动的成败。决策者要拓宽视野,学会洞察全局工作,熟悉全局情况,了解全局需要,善于从全局上考虑问题、发现问题。这就要求领导者本身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时力和社会环境许可的条件下,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概括和准确判断|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也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本人建议决策者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决策者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人类决策的优秀成果,用之于科学的决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领导者面对高度复杂的人类实践活动和巨大的工程项目,任何一个决策者都无法独立完成如收集、分析、整理、归纳、综合、判断并作出最后科学决策的任务,必须有密切合作的、组织有序的各类工作人员包括各类专家构成的集团发挥其整体作用。
二是决策者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十六字‛方针揭示了民主集中制运用于领导科学决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要懂得必要的程序,是实施科学决策的可靠保证。科学决策一定要严格按‚十六字‛方针办事,在条件成熟时当断则断、‚一锤定音‛。在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把握大局的能力差,优柔寡断,导致民主变成了扯皮,会议讨论变成了无休止的争论。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在事关方向必须具备辩证的科学思想方法,事关大局的重大问题上,要具有敢于决断的见地、勇气和魄力。
三是决策者要认真总结人类历史上特别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丰富领导经验,把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之决策科学化。决策者要自觉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盲目性、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领导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打破旧框框、突破老经验,开辟新思路,紧密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全面衡量目标经过实施所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四是领导者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国家前途和命运。更不能执行最佳方案时易地改变原定的最佳方案。最佳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难以预料或不可抗拒的紧急问题,要及时果断处理,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建立违反最佳方案执行的追究制度,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执行最佳方案,自行作出更改的决定,都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实行最佳方案决策失误追究责任制,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了损失,要追究最佳方案决策者的责任。
五是决策者要把静态的典型研究与动态的系统分析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精度。决策者一定要有求才之道,识才之眼,爱才之心,用才之胆,容才之量,护才之能,育才之策。科学决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要求之高,随着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这对领导的科学决策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美]盖尔宗著,范志宏译,领导艺术,化冲突为机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1
[2]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3] [美]鲁滨逊著,周遵友等译,韦尔奇领导艺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5
[4]尤元文著,现代领导决策方法与艺术,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5]高伟.卡耐基.论领导艺术[M]燕山出版社.2007(6)
[6][美]本尼斯[美]纳努斯.领导者[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7]曹 军,法家的法术管理:领导者的权与势[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第四篇:如何做好点检工作
如何做好点检工作
设备部成立以来,我通过参加#8#9#10#11发电机组的小修和#9发电机组的改造大修等有关设备的检修工作,使我学到了许多以前在检修班组没有学到的技术知识,深深地体会到设备点检工作在设备管理中的重好性,为了管理好自己的电气设备,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地掌握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管好设备,保证设备安全的运行。设备的点检工作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简单的仪表工具,按照预先制定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管理方法。设备的点检管理,通过日常的巡回检查和定期检查,可以找出设备的异常状态,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资料的积累,提出合理的零部件维修、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的点检工作,平时我们要定期地进行巡回检查工作,及时做好点检检查记录,做好设备的各种台帐。发现问题要及时地进行分析原因,采取对策,联系有关部门人员,及时地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设备能够处于良好、健康的状态,能够安全地运行。设备检修前要根据设备的台帐申请购买有关的零部件,了解购买有关的零部件到货、存放仓库等有关情况,对新买的设备进行质量验收,以保检修的质量。设备检修开始后,要到现场了解设备的有关情况,设备解体后,对设备的有关零部件型号、数量、老化、磨损情况做好记录,以便以后看了设备台帐便能了解设备的性能,指导以后的检修工作。设备检修后进行组装,要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收,设备进行调试时要做好各种数据的记录,设备试验要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把好设备验收的质量关,是保证设备性能处于良好的状态,使设备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设备检修结束之后,要做设备的有关台帐的整理工作,对有关调试资料、图纸、试验报告进行整理存档。以便在以后的设备检修工作中,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检修工作,缩短检修工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率。
点检员之间,平时要多进行联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要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为更好地进行点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设备的点检工作,为我厂安全生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电气点检
2003.6.30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视角的小学班主任管理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
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视角的小学班主任管理
摘要: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重视管理行为与被管理者成熟度的匹配,研究最有效的管理,这一理论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学生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 小学班主任 管理策略
一、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科曼于1966首先提出,这是一个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重视下属在领导效果方面的作用,是因为下属可以接纳或拒绝领导者的命令,领导者的领导效果经常取决于下属的行为和活动。赫西和布兰查德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功。
成熟度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它包括两个基本的要素:
(一)工作成熟度: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一个人信仰坚定、知识广博、能力强、经验丰富,工作成熟度相对就高,反之则低。
(二)心理成熟度:一个人做某事的意愿和动机,如果一个人能自己地去做某事而无需太多的外部激励,则其心理成熟度就高,反之则低。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下属成熟度的四个阶段的定义是:
第一阶段:这些人对于执行某任务既无能力又不情愿。也就是说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都低的人。
第二阶段:这些人缺乏能力,但愿意执行必要的工作任务。工作成熟度低,但心理成熟度高。
第三阶段:这些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作。工作成熟度高,但心理成熟度低。
第四阶段:这些人既有能力又愿意干让他们做的工作。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都高的人。
与此同时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使用两个领导维度:
(一)工作行为:是指管理者更愿意界定自己和下属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完成组织目标。
(二)关系行为:主要是指管理者关心和尊重被管理者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同时每一维度有低有高,从而组成以下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
1.命令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低关系)
在这种领导方式下,由领导者进行角色分类,并告知人们做什么,如何做、何时以及何地去完成不同的任务。它强调指导性行为,通常采用单向沟通方式。
2.说服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高关系)
在这种领导方式下,领导者既提供指导性行为,又提供支持性行为。领导者除向下属布置任务外,还与下属共同商讨工作的进行,比较重视双向沟通。
3.参与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高关系)
在这种领导方式下,领导者极少进行命令,而是与下属共同进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工作的进行和沟通。
4.授权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低关系)
在这种领导方式下,领导者几乎不提供指导或支持,通过授权鼓励下属自主做好工作。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1)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一阶段时,选择命令型领导方式。
(2)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二阶段时,选择说服型领导方式。
(3)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三阶段时,选择参与型领导方式。
(4)当下属成熟程度为第四阶段时,选择授权型领导方式。
二、班主任管理风格及管理对策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飞速成长的小孩子,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处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那么作为班主任,想要管理好学生,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必须先要了解学生的成熟度。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强调的是被管理者,而在教育中,则强调学生的价值,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管理。
不同的年级学生的成熟度不同,而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学生发展的快慢也不一样,就此我们把小学生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也分为四个阶段,并就每一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探讨班主任管理的策略。
(一)处于第一阶段的小学生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处于第一阶段的人是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都低的人。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刚刚从幼儿园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对学校还没有一个认识,对环境、老师以及周围的同学都是一个陌生的状态。这个阶段班主任应该采用命令型管理方式(高工作一低关系)。班主任在学习行动上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要学习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适应新校园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
(二)处于第二阶段的小学生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处于这二阶段的人是工作成熟度低,但心理成熟度高。小学生处于这一阶段对学校的环境已经熟悉,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已经认识并开始结交朋友,但是对于知识的学习,学校班级的纪律等等还是不能够自己把握。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班主任应该采用说服型领导方式(高工作一高关系)。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以及想要表现自己,有很高的热情。他们很愿意参加学校的活动,但是他们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班主任就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除了给以任务的指示外,还应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才能管理好这一阶段的学生。
(三)处于第三阶段的小学生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处于第三阶段的人是工作成熟度高,但心理成熟度低。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储存了一定的知识,对班级的纪律和学校的校训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往往又不愿意去做老师给的学习任务或其他活动,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班主任应该采取参与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高关系)。班主任不适宜采取命令的方式强制要求学生,而是要与学生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引导他们自己想要去完成老师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热情,只有当学生自己愿意去做的时候,教师给与的任务学生才能完成。
(四)处于第四阶段的小学生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处于第四阶段的人是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都高的人。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特别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懂得如何去学习,并且对于学生应该遵守的纪律他们都很清楚,而且有能力配合老师并且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个时候班主任主要采用授权型领导方式(低工作一低关系),通过授权管理学生自主做好自己的事情,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现在的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和意义,而生命周期理论中的两个维度“关心工作”和“关心人”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管理工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班主任应该借鉴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这两个维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和方式,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石健壮,李森.教师角色观的文化审视与重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5).[2]蔡晓平.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肇庆学院学报,2006,(3)..[3]彭规荣,王正平.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风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5).[4]张建邦.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与学校管理[J].固原师专学报,2000,(3).[5]龙宝新.教师文化:基于生活世界的概念重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5)
[6]张庆华.教师课堂管理风格形成的归因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5,(2).[7]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