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BSC业绩评价分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试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基于某公司并购重组的非法内幕交易研究 3 某水泥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 某纺织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 6 金融危机下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财务报表分析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8 某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失——以“淘宝网”为例 10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 中国中小型房地产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探讨 13 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研究 14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1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7 某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xx进出口有限公司海外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 19 某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某房地产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2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有奖发票对防止餐饮业税收流失的效益研究 23 经济危机背景下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24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不真实的原因分析 25 作业成本法在某酒厂的应用设计 26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财务危害 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的探讨 28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0 中外企业目标选择的比较分析 31 舞弊审计策略探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多元化融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损益的影响——以某航空公司为例 34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及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完善内部控制预防舞弊行为 能源资源节约的税收优惠探讨 国有企业MBO问题的研究 资产减值损失相关问题的研究 应收账款质量的评价及优化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以某物流为例 某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以中兴通讯为例 企业内部控自我评价探讨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会计诚信研究——以某食品厂为例 某公司财务危机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探讨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
论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号解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某公司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
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某连锁酒店成本管理研究 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某公司财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某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研究 精益成本管理在企业应用研究
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分析
我国集团型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福达电子有限公司KPI体系的构建、评价与考核问题研究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比较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人寿股利政策研究分析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新企业所得税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某公司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分析与风险研究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81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探讨
我国注册会计行业的诚信现状和对策分析 83 煤矿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 84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财务问题研究
服装生产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86 会计政策选择对某水泥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 87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案例分析—以长虹公司为例 89 某啤酒公司生产成本管理的研究 90 企业存货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 91 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家电制造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93 小型微利企业偿债能力问题研究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 95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96 某医药公司财务战略的选择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方式探究 98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基于不同发展周期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00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我国企业负债筹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以xx公司为例 102 天士力集团投资价值分析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问题的探讨 104 反商业贿赂审计的发现以及应对策略 105 某科技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10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07 企业内部控制之采购业务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09 某超市的物流采购质量成本控制研究 110 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营运能力研究
中小企业破产兼并中的职工权益保护及对策分析 11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国美并购永乐为例 114 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研究 116 中国石化经营状况的分析 117 吉利集团融资案例的分析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与形式研究 119 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初步分析 12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21 某纺织公司负债经营问题研究
基于税收筹划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
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论商业信用筹资在企业融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26 商誉会计问题研究
基于EVA的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分析 128 基于作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
内资啤酒行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燕京啤酒为例 130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控制 131 会计职业判断在固定资产准则中的运用 132 企业存货审计的研究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34 某钢铁公司的资产管理研究 135 会计信息产权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基于碳会计观的低碳经济视角下会计信息研究 138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140 对温州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141 浅谈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 142 某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44 化工企业生产循环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145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
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合并范围变动进行盈余管理的思考 147 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研究 148 网络会计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150 某葡萄酒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15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探讨 152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与预防
153 某水泥公司营运资金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154 关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风险投资及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 155 企业成本管理的分析与强化对策 156 “零库存”模式的风险管理研究 157 作业成本法在某公司的应用研究
158 经济型连锁酒店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以七天连锁酒店为例 159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
160 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分析——以中化国际为例 161 上市公司筹资结构研究
162 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 163 金融衍生工具在某公司中作用的研究
164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165 国外绿色税收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启示
166 上市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分析——基于杜邦财务体系的分解 167 作业成本法在ZTY公司的应用研究
168 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 169 关于我国增值税转型的思考 170 资产减值相关问题研究
171 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72 增加企业获利能力途径的探讨 17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74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损益确认方面的差异研究 175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176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177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178 论对会计诚信的研究
179 财务杠杆在房地产企业的作用研究 180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思考
181 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计量中的运用研究 182 服装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研究--以雅戈尔为例 183 生物资产核算研究
18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85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战略选择 186 企业债务重组方式选择及会计处理 187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188 增值型内部审计探讨
189 我国民航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190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91 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以某公司为例 192 某碱业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93 论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以某学院为例 194 某建筑装饰公司财务分析与对策研究 195 某制衣公司应收账款创新管理研究 196 美特斯邦威库存管理问题的研究 19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98 某建筑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研究
199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第二篇: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方法探讨
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方法探讨
日期:2010-01-14来源:不详上会计人社区讨论这篇文章
摘要:对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已经十分繁多,但对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的业绩评价研究的很少。为此,以平衡计分卡(Bsc)和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建立了对财务管理工作业绩评价的框架。并以内部流程业绩为例说明了具体评价指标设计和权利确定的程序,而且还详细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的实施步骤和程序。
关键词:财务管理,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设计指标的原理
目前,由于针对企业职能部门的业绩评价研究成果较少,直接导致评价方法和指标设计思路是空白。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相对于传统业绩评价更加全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因此,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和思想对财务管理业绩的指标进行设计,有助于提高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1、1平衡计分卡的定义
美国著名教授Robert s Kaplan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David P Norton于1990年提出平衡计分卡,随后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对之十分推崇。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在于立足于企业战略规划,通过对创造企业未来良好业绩的驱动因素的分析和衡量,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综合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因为它平衡兼顾了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和先行指标、内部和外部指标等诸多方面从而得名平衡计分卡。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评价的框架,既然企业最终日的是获得利润,因而反映获利水平的财务性绩效指标是企业的重要方面。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可以巩固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确保企业长远的财务业绩。内部流程是企业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其对于企业财务以及顾客方面目标的实现往往起关键作用。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反映企业是否具有能继续改进和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从而成为实现上述三个方面指标的基础。可以看到,平衡计分卡在保留传统财务指标的同时,引入顾客、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通过四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了一个全面的绩效测量框架和推动绩效实现的科学思路。
1、2 企业财务管理评价中的维度确定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工具,它同样可以被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的绩效评价之中。由于财务部门本身是不盈利的,而是以服务其他部门和企业财务需求作为自己的职责,所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业绩绩效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模型、具体内容必然不同于企业组织层次。
财务部门管理的业绩评价模型也应该有四个维度,分别是:一是服务对象维度。在服务对象维度。财务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怎样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创造价值?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服务对象的确定,这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的制定。从宏观来说,财务部门的服务对象企业和全体员工。但由于员工与股东之间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具体财务管理服务的效果在多大程度能满足股东的利益是需要考虑的。但所有与财务管理部门有直接联系的单位或人员都必须作为服务对象,因为只有具体的服务对象满意,才能说财务管理部门在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也就是说,企业各部门员和管理者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资金保障程度、服务满意度决定了财务管理的业绩好坏。二是财务维度。财务管理部门自身虽然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在市场机制逐渐健全的条件下,高效率的工作和低成本的创造价值对企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也要考虑财务管理部门本身的资金消耗和效益问题。三是内部流程维度。财务管理的内部流程维度的评价指标是由服务对象维度的相关指标所驱动的,这与企业层次的由财务指标驱动不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众多内部控制制度和与核算、资金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因此评价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效力也是对财务管理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维度。四是学习与成长维度。学习与成长是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具有继续改进和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能力、财务目标定位准确程度、内部人员创新能力等内容。
以上是应用平衡计分卡思想设计的财务管理业绩评价的四个主要维度。当然,平衡计分卡不只是有固定的四个维度,所有对财务管理业绩评价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且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都可以在平衡计分卡上得到体现。内部流程业绩评价指标设计范例
通过对财务管理业绩衡量的平衡计分卡维度和内容分析,对如何评价财务管理业绩有了初步认识。下面以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流程维度为例设计该维度的评价指标,并说明了层次分析法是确定指标权重较为适宜的方法。其他维度的指标设计和权重确定可以参照内部流程业绩维度进行。
2、1 一级评价指标设计
首先,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业务类型和内容,确定具体的流程种类。一般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都包括预算工作流程、会计核算流程、借款报销流程、成本计算流程等。
然后,在各类流程框架下,细分每个流程的具体环节。如会计核算流程需要细分成会计凭证填制、传递、审核、记账、入账、编制报表、归档等,这些环节需要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标准。按照相同的思路,可以设计出其他类别业务流程的详细环节和评价标准。
2、2 明细评价指标设计
在确定了预算工作流程、会计核算流程、借款报销流程、成本计算流程四类一级评价指标后,就需要针对每类一级指标设计对应的二级甚至三级明细指标。
对于预算工作流程,要看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所属各单位和部门是否履行了相关职责,并严格按照企业单位确定的零基预算要求组织了预算编制。此外还应该考察预算编制过程中,各单位和部门是否科学合理地编制了预算。因此,可以对预算工作流程一级指标具体分为三类二级指标,分别表示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单位组织编制的程序是否严格规范,各部门、单位是否认履行了相关程序并切实按照零基预算的要求认真编制建议方案、修订部门或单位分项预算。对于所属三级明细指标要详细区分每个二级指标应该包括的内容。
对于会计核算流程设计二级评价指标要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的各组成环节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填制、传递、审核、记账、入账、编制报表、归档等各项工作的评价指标。对于三级评价指标应该是二级指标的详细划分或标准要求。如会计凭证填制的三级评价内容可以为要素是否完整、填制程序是否规范等内容或标准要求。
对于借款报销流程可以分为借款审批、借款过程控制两大二级明细指标;而对于成本计算流程要根据不同企业或行业具体考虑设计,因为不同企业的产品种类和成本动因及发生序次有很大差别。
2、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不同的评价指标在形成最终评价结果时的重要性不一样,为此需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目前,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比较多,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尽管不同的权重确定方法都是以专家打分来确定,但由于层次分析法能够为不同层次的指标赋予权重。因此,比较适合有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的财务管理部门业绩评价。财务管理业绩评价实施程序
在利用BSC思想确定评价指标和利用了AHP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后,就需要明确实施绩效评价的实施程序。首先,应该给每个指标确定一个标准值;其次,针对具体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计算出得分值;再次,把具体单位得分值与标准值作比再乘该指标的权重即得到某指标的实际得分值;最后再把所有指标的得分值进行加总,即可得评价结果值。
3、1 给每个绩效评价指标确定标准值
标准值往往是经验的总结。如财务部门向其他部门提供的财务保障和服务所得到各部门和人员认可的程度。究竟满意度达到多少才算标准,这需要进行经验判断;再如,财务管理人员的各层次学历比例、岗位轮换频次应该是多少才算达到标准,这也需要根据单位不同和时代不同进行合理判断。也就是说,如果是企业单位内部进行自我评价,需要对各项业绩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根据经验给出或使用行业平均值。
3、2 具体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各指标得分值及相对值的确定
为了对某一具体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工作进行业绩评价,就需要对每个指标给出每个单位的值。可以考虑与本行业的企业进行比较,需要用具体单位各项财务管理业绩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可以是行业平均值或中位值)作比较,得出相对得分值。然后用得分值和权重相乘加总,即可得对应类别或维度的值。再把各维度的指标得分加总就是某一财务管理部门的总得分,这样就可以把一个行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排序比较。
定量指标算出后,还应结合以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常用的定性分析和评价给出最终的财务管理业绩评定结果。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财务管理业绩难以考核,导致财务管理本身的业绩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服务意识低、财务管理创新程度低、财务管理活动无绩效观念导致。而本文设计的财务管理工作业绩评价方法有助于改善这一局面,推动企业管理绩效的提升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BSC思想为基础,介绍了设计评价指标的思路;以AHP法为基础,介绍了在以BSC思想指导下设计评价指标后权重如何确定;然后说明了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业绩的评价实施步骤。当然本文并没有详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施业绩评价所带来的实施成本和附带成本问题。因而,下一步的研究应该针对不同的改进方法和思路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及相对优劣程度。
第三篇:浅谈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论文
浅谈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容摘要:业绩评价问题是任何一个经济体系的核心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用同样的标准计量业绩。企业的出资人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着眼于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有:净收益和每股收益额、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这几种通常使用的业绩计量指标是从传统的历史会计系统中派生出来的,除此之外还应使用其他的定量及定性的业绩计量指标,从而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关企业业绩的更现实的信息。
关键词:业绩评价;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中图 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评价是指根据确定的目的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值或主管效用的行为。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首先要明确经营业绩的内涵。经营业绩也可称为经营成果,指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有限的资源从事资源活动取得的成果,一般表现为效果和效率两个方面。经营业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总产值、净产值、销售收入、净收益、产量、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等。
各种表现形式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作用。出资人投资于公司的目的就是在于取得令人满意的利润,因而,出资人评价公司经营业绩侧重于收入成果。据此,可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两方面来评价。
一、财务指标
(一)净收益和每股收益额。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净益越多越好,所做贡献越大,成就也越显著,这正是企业的根本目的'所在。从表面上看,它受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实际上,它还反映公司产品产量及质量、品种结构、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质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更高。净收益作为评价指标有明显不足:1.净收益是一个总量绝对指标,不能反映公司的经营效率,缺乏公司之间的可比性。2.净收益作为评价指标,容易使公司追求眼前利益,产生短期行为,不利于激励公司追求长期的、潜在的利益,特别是在如今循环经济下,如果作为唯一的业绩计量的指标使用,净收益肯呢过会被设法用于改善对长期净收益有潜在不利影响的短期成果。3.当企业经常过分强调这种计量指标时,其价值就会降低,因为它没有考虑资产管理或者在许多情况下通货膨胀的影响。(二)投资报酬率。
投资报酬率是收益和投入资本之比,反映投资的有效性,是个效率指标。总资产报酬率计量资产的利用情况,但是它没有考虑短期负债,如应付款,减少资金需求的程度。经理们总是戋心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的回报,而且他们主要用总资本收益率,这与使用净资产收益率是一样的,权益收益率是和增加企业经济价值这一重要长期目标最相符的计量方法。虽然她能反映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具有横向可比性,并且可以作为选择投资机会的依据,避免短期行为,但它也并非尽善尽美,公司为了达到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可能采取减少投资的方式,或者放弃其收益率虽低于企业平均收益率但高于企业资本成本的资产。(三)经济增加值。
在经济术语中,经济增加值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对所有者产生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限制减去企业所有者的净投资后的差额。EVA认为,公司用于创造利润的资本价值总额既不是公司的还在那个面价值,也不是公司资产的经济价值,而是其市场价值。EVA=NOPAT-KW*(NA)其中KW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A是公司资产起初的经济价值,NOPAT是以报告期营业净利润为基础,经过一些调整得鲫的。在实务中经济增加值的计算是不精确的,并且不易验证。因勾各企业有不同的资本结构、分配政策和其他的企业特有因素,所以在进行这种评价时应该谨慎从事。二、客户评价指标
业绩评价体系的客户方面是各公司能够把自己的核心顾客结果评价标准——满意、忠诚、回头率、购买率和获利能力——同其所选中的顾客群体和市场部分想衔接。除了ruling是顾客满意外,经营单位的管理者们还必须在评价体系中将其使命和战略转变为以顾客和市场为依据的具体目标。
关于顾客方面的一般评价指标:
(一)市场份额。
在确定顾客团体或市场领域之后,就可直截了当地评价市场顾客,工业团体、贸易协会和政府的统计数字以及其他公众组织通常可对市场的总体规模进行估计。(二)留住顾客。
显然,若想通过特定的顾客群体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一种可取的方式是保持此案有的客户。除了留住顾客之外,许多公司都希望通过评价同现有客户进行的交易量来评价这些顾客的忠诚性。(三)获得客户。
公司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就应制定一项在扩大市场中扩大客户来源的计划。争取客户的工作既可通过新顾客的数量来评价,也可通过统计项这些新客户销售的产品总额来评价。三、过程评价指标
一个过程具有基本的绩效指标和综合的绩效指标。基本的绩效指标有时间周期、成本、品质等,综合指标有顾客满意度、柔性和服务水平等。在—个复杂的企业里,在战略和企业过程往往存在着一条鸿沟。企业战略是指贯穿于一个系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决策或活动中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作出的关系到全局发展的重大谋略。而所谓企业过程是指为了完成企业的某一目标或任务儿进行一系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相关活动的有序集合,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企业过程创新。创新的原则如下所示:1.横向过程集成,淡化职能划分。2.纵向组织压缩,决策权力下放。3.过程多样,过程多变。4.减少检查、校对、实行总量、延迟控制。5.单点接触顾客。
四、总结
当然,以上文章提到的四种业绩评价指标是存在内部联系的,大多数公司在现阶段都是以财务指标评价为主,但是单一的财务指标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战略经营业绩评价的要求,不能有效地为管理、决策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竞争优势的形成提供服务,同时人上文F述这种财务指标体系必将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影响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以及客户和市场的开发研究等。因此在以财务指标评价为主的同时,我们需要采用其他非财务指标来帮助评价企业业绩,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蕊.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J】.当代财经,2002,4:68-73
[2]张蕊,战略平衡积分卡:衡量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的新指标体系[J].当代财经,2002,10:76-80
第四篇: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探讨
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探讨
文章编号:1007-5399(2008)01-0015-03
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探
讨
袁雪梅
(无锡市邮政局,江苏无锡 214001)
摘 要:文章分析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在邮政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与局限性,提出要构建以企业战略为切入点、融入知识与智力资本评价、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企业业绩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特定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在目前邮政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基本采用自上而下的考核评定方式,以财务数据分析为主。本文着重分析了邮政企业业绩评议的两类指标,即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特征、作用及对比,提出在当前邮政公司化改造过程中,对邮政企业有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战略指标与战术指标、有形资本指标与无形资本指标有机结合的内在统一。 邮政财务指标的运用与局限性
邮政企业财务指标是反映邮政企业经营现状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业绩评价指标,是邮政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工具。 1.1 邮政财务指标的实际运用
目前在邮政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运用较多的财务指标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反映邮政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等总体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评价重点是经营活动的盈亏情况,侧重于实际数与计划数、同期数对比,以资金、成本、利润考核为主。目前采用较多的指标有业务总收入、年末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营运资本、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成本费用利润率、收支差总额等等。
另一类是反映邮政企业成长速度的财务指标,主要评价邮政企业业务收入的增长、排名次序等,考核重点已向企业营运、盈利及后续发展力量方面转移。目前运用较多的评价指标有业务收入增长率、重点业务(函件、速递、储汇)业务收入增长率以及国内、省内同行业同规模(省、市、县三级)邮政企业的总排名次序、专业排名次序、业务增长排名次序等等。1.2 邮政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上述财务指标为邮政企业高级经营者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但财务指标属于静态结果指标,在邮政企业业绩评价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1邮政财务指标难以真实、精确地反映邮政企业的经营业绩
邮政财务指标的计算以会计报表为基础,在应计制下,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和报告财务信息具有一定“弹性”,它可进行合法、必要的盈余管理,这样,企业“本期”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失真”。这是传统会计的先天性缺陷,在邮政企业的财务核算中当然也不可避免,所以它无法成为反映邮政企业经营的“精密工具”。
1.2.2 邮政财务指标无法反映企业未来价值的创造
因为财务指标的基础是历史成本,描述的是邮政企业过去的成果,因此,邮政财务指标是事后反映的“专家”,而许多对邮政企业有利的未来因素由于并没有实际发生,不符合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和谨慎原则,因此无法被真实地反映在财务会计报表中。
1.2.3 邮政财务指标忽略权益资本的成本补偿
目前邮政企业正处于公司化改造过程中,公司化的核心是要从过去立足自身经营的自我评价角度,转变到从权益人的角度审视邮政企业的价值,同时也预示着邮政财务评价将在今后融入更多的市场化内容。
1.2.4 邮政财务指标采用固定权重形式,使评价体系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因财务报告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和严谨的格式化核算,必然导致以财务指标为主的邮政业绩评价体系缺乏更多的变通性。 1.2.5 邮政财务指标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能力较弱
对于邮政品牌效应、邮政网络成本的结算与流失、获得一位对市场开发极有帮助的重要人才的成本核算以及客户忠诚度等无形资产,邮政财务指标的评估能力较弱。 邮政非财务指标的设置及其在业绩评价中的特点
随着企业业绩分析理念及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广泛应用,为更全面、更合理、更有前瞻性地研究分析企业现状、设计企业未来,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大形势下,邮政企业非财务评价指标也逐渐在实践中得到了尝试性的应用,比如:反映企业管理决策理念的,如管理创新型决策,实行加分奖励;反映员工培训率的,如通信生产人员执证上岗率,实行扣分考核;反映员工团队精神的,如团队协作能力,以评议为主。从目前实施的效果看,非财务指标的应用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引入一种意识,培育一种观念。因有些非财务指标评价受改进周期的限制,目前还没有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持之以恒,必会为邮政企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与长效的保证。 2.1 非财务指标的设置
非财务指标主要是指与财务指标相关较弱、以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的软性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经营、顾客和员工三个层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质量指标;第二,市场营销能力指标;第三,顾客满意度指标;第四,人力资源指标;第五,应变能力指标;第六,创新能力指标。
2.2 非财务指标评价的特点
以非财务指标评价弥补财务指标评价的不足,是现代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化的客观要求。非财务指标评价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优点:一是有利于提高评价的时效性;二是有利于整体评价;三是有利于对未来的预测;四是有利于战略评价;五是有利于分清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非财务指标评价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非财务指标与利润的相关性小。非财务指标的改善与利润增长的关系较为模糊,管理人员在非财务因素方面的努力很难立刻显示出效果,不利于激励管理人员关注非财务指标的改进。第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些指标联系很紧密,不易分别确定其重要程度;有些则可能互相矛盾,一个指标需要其他指标做出牺牲才能得以改善,容易引起部门之间的冲突。第三,非财务指标缺乏公认的计量方法,在衡量和运用方面尚不完善。
由此可见,财务指标评价与非财务指标评价优点与缺陷并存。只关注财务业绩易产生短期行为,影响邮政企业可持续发展;若过分重视非财务业绩,邮政企业很可能因为财务上缺乏弹性导致财务困难。事实上,邮政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都是邮政企业总体业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财务业绩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表现的表象、结果和有形资产的积累;非财务业绩则是通过经营管理系统获得的内因、过程和无形资产的积累,与邮政企业整体长远的兴衰成败关系极大,是本质的内容。对现代邮政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需要全面衡量和分析。因此,财务指标评价与非财务指标评价的有机结合是科学而现实的选择。 3 完善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
3.1 从战略目标出发设计邮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把邮政业绩评价纳入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邮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实际上应是邮政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制定邮政企业战略的实质,就是要使邮政企业内部通过资源整合与外部市场机遇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邮政企业战略决定了邮政企业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在对邮政企业5至10年的规划发展中。特别是对邮政今后公司化的运行,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更有助于邮政企业战略目标的战术转换和具体执行。 设计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程序是:先根据邮政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设计整个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大体框架,再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设计出符合各个战术、技术层次需要的评价标准,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控制邮政企业的经营过程,随时掌握本企业的市场、服务、技术、财务等各种信息。根据内部环境的变化,充分整合利用内部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在组织过程中随时调整邮政企业的经营目标,以便对经营业绩进行动态的、前瞻性的考核与评价,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融入战略管理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
在全国邮政五级架构的管理模式中,上述设计程序均应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特别在是市、县局两个基本层级中,应考虑如何在与集团总公司、省公司的战略方针相一致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制订因地制宜的战略评价体系。 3.2 实现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评价的有机结合,以揭示邮政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各有其优缺点,在邮政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这两类指标各自评价的角度不同,使用范围也不一样。财务指标能够综合反映邮政企业的财务业绩,并与邮政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直接联系,故容易被邮政企业管理者接受。但财务指标本身不能揭示邮政业绩的动因或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而且,财务指标偏重于邮政企业内部评价,忽视了对产品质量、诚信、服务和顾客满意度等非财务因素的评价。因此,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加入非财务评价指标,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反映企业信誉的指标 设计企业信誉评价指标。应从企业信誉评价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企业信誉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出发,结合行业的特点,尽量做到科学、全面、准确易行。对于处于公司化改革中的邮政企业,应更多地从投资者(或银行)、社会责任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综合评价企业信誉。具体在实践中能运用的反映邮政企业信誉的指标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体现质量方针与服务承诺相符的指标。可考评的主要指标有邮政各专业(如速递、函件、储汇、物流等)及各环节(如营业窗口、运输、处理、投递)的各项质量考核指标,以及目前在邮政作业流程中广泛运用的各种信息管理考核指标。
体现投资者(或银行)对邮政企业发展的预期方面的指标。可考评的主要指标除了通常的盈利指标、营运指标,还要增加对邮政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如贷款按期偿还率、贷款利息按期支付率、货款支付率以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对偿债能力的分析,还应分别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分析,通过直接与间接的信用关系,综合反映邮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和企业资金的信用状况。 体现邮政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指标。可考评的主要指标包括企业是否不污染环境、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的经营活动、是否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区及资助慈善组织以及邮政企业在改善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等。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到,邮政企业要使长期资本收益率最大化,必须担负更多的社会义务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成本。邮政企业的社会责任、义务履行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对邮政企业信誉的评价。 3.2.2 反映顾客方面的指标
反映顾客方面的主要指标有:顾客用邮满意程度、邮政大客户保持率和流失率、用户有理由申告次数、服务时限承诺及纠纷、赔偿处理结果好坏等。 3.2.3 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
对邮政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软指标的着重点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人本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上,硬指标可落实在邮政技术领先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软、硬指标构成一个有机评价整体。不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从五个方面找出本企业所应抓住的突破口或重点,全面推开创新局面。在实践中能采用的反映邮政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反映邮政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指标。包括邮政企业经营理念的更新速度、管理模式的灵活性、信息系统的迅速准确性、决策的前瞻性、经营活动的重心转移是否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等等。 反映邮政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指标。包括组织模式的有效性、组织职能的明确程度、企业分工的细化程度、企业内部的协作配合程度、企业组织的精干高效程度等等。
反映邮政企业人本管理的创新指标。包括企业制度制定的原则方法、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企业对员工成长的关注和培育程度、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的实施和激励效果等等。
反映邮政企业邮政技术领先能力的创新指标。包括企业应用软件开发的推广程度、软件应用对经营活动的有效支撑程度以及优秀员工在实践中提炼总结的优秀经验等等。
反映邮政市场开拓能力的创新指标。包括新市场开发的成功率、市场占有率、邮政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营销团队的协作配合程度、大型及较大型营销项目开发的成功率以及大客户维护能力等等。
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反映了邮政企业的整体价值和未来价值,揭示出邮政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财务结果及其执行动因之间的关系,反映出邮政企业发展的长期能力。在此基础上,特别对能反映邮政企业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企业间的竞争差异化指标及反映核心能力的延展性指标做出相应的完善,使邮政企业保持强劲的后续发展力量。3.3 将知识与智力资本纳入邮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并保持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企业的普遍应用,企业建立在有形资产上的竞争优势难以保持,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知识与智力资本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对知识与智力的投资看成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知识与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从现行的邮政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看,有关知识和智力资本的财务指标几乎没有。因此,在设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增加知识与智力资本评价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
3.3.1 无形资产投资比率
无形资产投资比率指企业总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包括邮政自主开发的优质品牌,如“思乡月”;邮政优秀团队或个人在社会上获得的赞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如“马班邮路王顺友”;还可以包括邮政品牌的维护成本,服务规范编制、修订与完善的成本,对区域市场进行前瞻性研究与分析的成本以及为打造核心人才队伍而付出的培训、考察、交流等费用,这些都是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3.3.2 核心人才比率 核心人才比率指企业核心人才占全体员工的比重。核心人才主要指邮政企业的高(中)级管理人员、企业策划人员、企业市场分析人员、企业精细核算人员等等。
3.3.3 员工队伍建设能力
根据员工积极性、培训情况、劳动生产率、学历提升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3.4 研究开发能力
主要通过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率与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这两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其指标的评价,引导企业改进技术装备、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员工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形成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预见,邮政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将顺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融入整个邮政战略管理过程,并将邮政战略目标作为邮政企业业绩评价和管理的起点;邮政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将在传统业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拓展,形成体现邮政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要求、体现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与智力资本作用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参 考 文 献 林世怡,林华.财务报告和分析.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万君康,梅小安.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及其绩效评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袁雪梅(1973~),女,江苏无锡人,经济师,主要从事邮政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第五篇:指导教师工作业绩企业评价
指导教师工作业绩企业评价
长期以来,学习评价存在着以“硬”为标志的实证化评价方法和以“软”为标志的人文化评价方法的分野与矛盾。前者过于注重量化因素,如考试卷面分数,一些无法量化的实质性问题常常被排除在评价之外。而后者尽管在评价过程中无法保证客观公正,但更多地考虑人的需要和价值,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更适合人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评价,如教师对其认同的“乖学生”给予好成绩。将二者相结合,形成“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法”,它是发展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定性评价可采用语言描述,两者相辅相承。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科评价中,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全面的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种评价方式主要适用于专业理论性强的课程,以《学前教育学》为例。评价方案:如果学生对一组学科综合案例分析题的要点,基本分析正确,但不够准确全面。可以这样进行评价:良(四颗星);如果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提高一些,或有一些个人创新思维的亮点,那就是优(五颗星)了,多神气啊!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五星会属于你!学生阅读了这个评语后,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教育学的自信心,以及争取更大进步的动力。2.专业素养表现评价法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幼儿教师要树立与专业化要求一致的教师形象。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纲要》的贯彻更是将这一问题推到前沿。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幼儿教师能抓住孩子丢来的球,并且把它丢回去,让孩子想继续跟他玩游戏,并在玩的 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他们是真正的幼儿学习、发展的专家。专业和非专业教师在教育中表现迥异,如面临幼儿出现某种纠纷时,专业型教师首先的反应是:“我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儿童学习什么?”从而运用专业的知识临床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后果,以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方法引导他们在冲突中学习,而非专业教师的反应往往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并只是尽快地结束纠纷。
就我院的教学现状而言,在专业岗位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被用人单位认为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学生,其专业学科的考试成绩是否通常就很高呢?反之,专业学科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专业岗位实践活动中一定会有不好的表现吗?答案是否定的!
让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常常感到很尴尬的是:不被学科教师或班主任看好的某些“调皮学生”,在见习或实习总结会上,却被实习单位的领导或指导教师大加赞赏,并发出招聘意向。相反地,有些被学科教师认同的“好学生”或“乖学生”,却被实习单位下这样的评语:“能基本完成所交代的任务”,“工作热情欠缺”,“工作不够主动”,“实习表现一般般”等。那么,学校与用人单位,作为“人才产品”的供需双方,对“相关产品的质量”无法认同时,哪一方的结论更值得采信呢?无疑应该是需求方,即用人单位说了算。很明显,造成这种评价误差的原因是,学校现行的或传统过时的学科成绩评价方案出现了问题。改革的重点为: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所表现的专业素养情况应作为相关学科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
以我院《学前儿童游戏》学科成绩评价为例:
(1)现行的学科成绩评价方案
计算公式为:
学科总评分=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1)
平时成绩=考勤分×20%+平时作业分×10%+单元测验×20%+见习表现×50%
(2)
很明显,这是一种传统的学科成绩评价方式,学生们只要把占70%权重的期未考试“对付”好了,总评成绩及格应该不是问题。在如此评价方式的导向下,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或“乖学生”通常属于平时善长背书或考场上善长“抄袭”的一类人了。
(2)专业素养表现评价法方案
计算公式为:
学科总评分=知识基础分×30%+专业素养表现分×70%——(3)
这是一种重专业素养表现的评价方法。其中,“知识基础分”部分的计量,科任教师可参照公式(2)进行调整。而“专业素养分”部分的计量,科任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岗位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尤其是实习基地(幼儿园)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综合定性或定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基本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或预测其专业发展潜能情况,避免人才供需双方对学生评价的较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