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rola Symbol MC3190 无线网络设置的一个问题

时间:2019-05-15 09: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Motorola Symbol MC3190 无线网络设置的一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Motorola Symbol MC3190 无线网络设置的一个问题》。

第一篇:Motorola Symbol MC3190 无线网络设置的一个问题

之前使用Symbol MC3090做工业条码应用时就发现WinCE 5的无线网络设置那叫一个烦,往往要试上好多次才能成功,很多时候需要对着无线路由器的配置界面来操作才能连上无线网络。

现在MC3090系列停产了,只能升级到MC3190(其他系列没做过测试,并且我们的应用对屏幕大小有要求,只好选同一系列的升级版),操作系统也随之升级到WinCE6(程序升级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多说了)。在设置MC3190的无线网络时,我发现其设置过程与MC3090又有一些不同,不过这次我是看着无线路由器的配置界面来设置的,操作过程比较顺利,然而设置完了之后,信号是有,但死活连不上网络。

在反复设置了几十次后(有点不信邪了哈),我忽然发现Wireless Status的Current Profile里显示的无线信息不对劲:我要连的无线网络的频道及频率(Channel)明明是6(2437MHz)的,但显示出来的却是0(5000MHz)的?而且Country也不是正确值Any,反而不断地在变。找到这里,还是没法解决,因为Channel是没法直接设置的,不过我已经可以确定是Channel不对了。最后在无线设置菜单的Options里的Regulatory选项(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相))里,我发现它的Setting里有一个选项Enable 802.11d [Infrastructure Mode only],默认是勾上的,而我们一般用的无线网络是802.11g的,将这个选项的勾去掉,哈哈,可以了!

问题解决了,不过不明白的是为什么WinCE的无线网络设置为什么这么麻烦?笔记本电脑的无线网络设置一般只需要输入连接密码就可以。难怪WinCE一直表现不佳,郁闷的是,大多数的工业智能设置还就是用WinCE/Windows Mobile,唉……

第二篇:请假设置问题

精细化问题汇总

1、原因:由于我矿员工工作量大,导致许多员工的年休假一直未休。每年年底检修时放假5天,矿决定给员工报年休假。

需要设置年休假权限问题:年底放假时区队可以给员工报年休假;放假过后区队员工必须以请假方式报人资科审批后区队才能报年休假。

例如:张某2010年年休假10天一直没有时间休,矿上年底12月25-1月3日放假。在放假之前,人资科将年休假报工权限放开,区队就可以不用请假就能给员工报年休假。放假后上班了,区队把员工的年休假基本报完,人资科将年休假权限关闭,员工只有请了年休假后才能报年休假。

2、请销假管理中设置“下载”功能,请假人员统计中设置“下载”功能

3、增加各区队到期销假提示。并设置在一周后不销假者不能报工,只能报旷工设置。

4、年休假请假时出现年休报工情况。

员工请销假的问题:

有的员工请年休假后又请事假,系统是分开请的,结果报工可以都报成年休假,例如:曲梅兰9.28-10.21婚假,10.22-10.28年休。区队报工都能报成年休假。请假年休假的人员有时可以报公休

5、增加修改程序

例如:请事假8.21-8.30,区队也报了事假的工。如果我在系统里将8.21-8.30改为病假,区队的报工自动修改为病假。

第三篇:问题情境的设置

问 题 情 境 的 设 置

——谈 初 中 数 学 解 题 课 教 学 广州七中

杜厚生 2001年5月

在数学教学的五种课型(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复习课、测验讲评课)中,解题课的地位相当突出。广义地说,解题贯穿于数学教与学的全过程,狭义地说,凡是需要经过计算(代数计算、几何计算、三角计算等)的数学教学,全都属于数学解题课的教学。所以,应当重视解题课的研究,它是数学教研的重点。

老师怎样上好解题课?学生怎样掌握解题方法?早在二千多年前,柏拉图就提出了问-答教学法,通过问答或对话,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当代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的著名著作《怎样解题》一书的中心是“怎样解题表”,表中提出了38个问题,指导解题的思维活动。1900年,在迎接新世纪的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用他著名的23个问题,展开了20世纪数学发展的前景。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至于课堂教学,更有人说:“一个好的、恰当的、尝试性的问题,几乎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在《数学通报》99年第四期发表的《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中提出了我国21世纪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数学课程应力求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叙述模式,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现代数学观念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朴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这就是说,将要出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把“问题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成为课堂教学的规定模式之一。(据2001年3月6日羊城晚报的报道, 教育部在武汉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改革征求意见会传出信息:国家课程标准框架已经基本确定。今后课程标准将代替教学大纲,预计明年九月,在各省市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行。)本文是对解题课中问题情境设置的一点探讨,内容只涉及现行初中数学教材。

一.“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的缘起

学科教学是一个大系统, 影响这个系统的因素很多, 相关的教育理论也层出不穷, “有多少个教育家, 就有多少种理论.”但对我国目前的教育影响最大的, 首先是夸美纽斯的班级教育制, 其次是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1953年5月, 北师大教育系学生在实习期间举行了一次语文观摩课, 课文是初中语文课的《红领巾》, 按当时在京的苏联教育家普希金的指导, 实施了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听课的人数是学生的三倍。在当时没有一种方法能象“红领巾教学法”那样广为流传,整整影响了几代人,学生看见老师这么教,自己当了老师也这么教。实际上,凯洛夫教学法仍是今天中国绝大多数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凯洛夫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将学生放在被动受教的地位,忽视了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七十年代,苏联教师沙塔洛夫的《3分是怎样消灭的》一书中提到当时调查的一个事实:每个学生一天在学校的六节课中,平均只有两分钟的口头表达时间,每节课只有20秒钟!(如果统计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情况,恐怕也只有这个程度。)但在全世界,教育理论在七八十年代以来却精彩纷呈。1989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关于全球数学教育者共同关心的十七个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问题解决与高层次的思维应当成为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替换了传统的数学教育目标:“把数学作为学科来学习。”这是一种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与凯洛夫相反,美国的杜威提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做”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这条船上,教师是舵手,由学生们努力把船划向前。他首先提出了学习过程中思维的五个步骤:1.疑难的情境;2.提出问题; 3.提出假设; 4.推理; 5.验证。在这里,问题情境是思维的第一步。1977年,上海青浦县顾泠沅数学教改试验小组提出了全程为十年的教改计划: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模式中的第一个程序,就是“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此外,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了情境教学模式。

思维由问题开始。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才有思维的积极活动,而一个问题有两个以上的选择,就产生了情境。所以,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数学教育中启发数学思维活动的有效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日益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掌握,在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活动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以至写进了21世纪的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今天,我们应当认真地检讨自己,是否还热衷于滔滔不绝的讲授?正象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教师黄玉峰所说:“我上《阿房宫赋》时,讲得慷慨激昂,眉飞色舞,同行都说好。”唯独该校的数学特级教师曾容却批评道:“到底你是演员,还是学生是演员?到底是你的话精彩,还是杜牧的文章精彩?45分钟,学生记住了几句文章?”真是一针见血。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在我们的数学课上到底谁是主体?一节课上,学生尝到了多少成功的喜悦?

二.什么是恰当的问题

针对一种情境,可以提出不止一个问题,有些问题是恰当的,有些问题是不恰当的。福尔摩斯面对一个犯罪嫌疑人,他可以问自己:“他是罪犯吗?”,也可以问:“他有不在现场的证据吗?”第一个问题是不恰当的,它不具备可操作性。第二个问题是恰当的,它为下一步行动指出了方向。解题课教学过程中,下列问题是恰当的。

1.符合思维规律的问题是恰当的。在数学学习中,迁移理论、信息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等关于思维规律的理论,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当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的。其中“建构主义的崛起是八、九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事件”,1989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文献中,关于全球数学教育界最关心的十七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指出:“刚诞生的认识建构主义对数学教师很有用”,建构主义的核心便是:“知识是由认识主体自己建构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教学目标是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并且不能对其作简单化处理。而认知理论认为,新知识被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扩大了它的内容,这一过程称为同化。当新知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知识与之联系,就要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做顺应。初中学生开始学习代数,基本上是通过顺应来学习的。

在数学解题课中,运用思维规律,结合初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而提出的问题是恰当的。例如初中几何讲角度的四则运算时,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会立即联想起时分秒的运算,应先问对时分秒怎么做加减乘除,再问对度分秒怎么做加减乘除,这个顺序不应该颠倒,否则就不符合认知理论。又如几何入门难的问题,历来没有很好解决,其源盖在于教材的安排。根据记忆理论,人的短期记忆的容量是5-7个信息块,超过了就造成记忆的困难,电话号码升为八位后,大部分人都不能听一次就准确复述,而七位号码时复述没有困难。翻开初一几何课本,头三周的教材中,几乎每一节课的概念、定义、规定等信息块都超过七个,学生普遍记不住,对信息的敏感度降低,同时,枯燥的内容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是恰当的。这里指的是过深的问题不恰当,学生不熟悉的问题不恰当。初中生的知识面不广,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且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模仿和反复训练、机械记忆完成,对初中的学习要求还不适应,因此,教学中不宜提出过深的问题。如几何课本中勾股定理的证明通过拚图来完成,教材的立意是好的,既有爱国主义教育,又能动手试做,但实际上这种证明方法并不成功。思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证?试试看将几块板子交给学生,没有几个人能将所需图形拚出来。别说学生记不住,老师都难以独立地重新完成整个证明过程。其实在学习了相似形后,用射影定理证明勾股定理是轻松自然,水到渠成的。又如实际情境的引进,实际问题的提出,教材很注意这一点。但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学生之间差距极大,某些看似实际的问题,对一些学生并不实际。初一讲方程时用天平来 讲等量关系,别说农村的孩子,就是城市的孩子,又有几个见过天平?谁又知道砝码是什么东西?讲统计时,举的例子常提科学实验,学生们有几个做过系统的科学实验?农村讲稻谷,城市讲购物,引进的情境应从学生感兴趣的、有经历的事物出发,比如讲等式性质的时候,不讲天平,可以这样讲:“刘国樑和孔令辉有同样多的钱,但刘国樑买了三个乒乓球后,剩下两元,而孔令辉买了两个乒乓球后,剩下三元,问一个乒乓球多少钱,他们原有多少钱?你能列出方程吗?”然后用两边同减两个乒乓球,再同减两元的方法讲等式性质,学生听了亲切得多。

3.没有歧义的问题是恰当的。教学中最不恰当的问题是:“对不对?”“是不是?”,成了口头禅更是教师的大忌。回答这样的问题,初一学生一般会吵吵嚷嚷,两方互不相让,还要老师费神维持纪律。数学解题课时间有限,每节课有规定的学习任务,由不得师生间天马行空地自由讨论,数学解题通常有明确的思路和步骤,提问时,应紧扣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明确地发问。但“这道题怎么解?”“有没有更好的解法?”这类问题指向性不强,可改为:“根据已知条件,观察一下已知数的特点,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解法?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最合理?”

几何第一册第1.3节练习中有一道作业题:“什么是两角的和、差?什么是一个角的两倍?什么是一个角的二分之一?”这也是一个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作业有三种不同的答案。第一种,照抄上百字的课文,从图形叠合的角度说明;第二种,用“两个角的度数的和,叫做两个角的和。”从度量的角度说明;第三种:∠1+∠2叫做两个角的和,从符号使用的角度说明。那么,教材的本意是什么呢?如果是第一种,可以改为:“你能画一个图说明什么是两个角的和吗?”如果要求不止一种回答,可以改为:“用两种方法说明什么是两个角的和。”

4.顺理成章、不失时机的问题是恰当的。解题课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时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加以引导。美国林格伦著的《课堂教育学》被誉为“第一流的教科书”而被众多院校所采用。书中有一段描写很细致:老师要求学生布雷德阅读一篇文章,并指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布雷德说文章中没有写出来。另一个女孩玛丽安娜要求告诉他答案,老师说只可以提示。于是玛丽安娜说,你可以找到线索。布雷德不明白,玛丽安娜又说,比如一年中什么季节会发生什么?布雷德还是有困难。玛丽安娜又说:比如冬天会出现什么?布雷德说:会有雪和雪橇,但这里并没有写雪,啊,我想我明白了,叶子从树上长出来,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这是春天!这是一个逐步引导的例子。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描述了一个坏问题:将“你知道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吗?”改为“你能用勾股定理吗?”对此,波利亚说:“我们的动机可能是极好的,但是这种提问大概是极坏的”然后他列举了三大理由去反对这种极坏的提问。而我们的老师却经常在课堂上大量提出这种强制性的问题,象一个汽车教练员,总忍不住在复杂路段伸出手去控制方向盘,代替学员的驾驶。

5.风趣的问题是恰当的。风趣幽默的教师特别受学生的欢迎,而风趣的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他给枯燥的课堂气氛带来了一些轻松。在科学史上、数学史上既有教育意义又轻松幽默故事、言论比比皆是。如中国的“白马非马”、“百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历物十事”、“辩者二十一事”、“勾三股四弦五黄方二”,国外的芝洛三辩、无理数的发现、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高斯的故事、数学的三次危机、理发师悖论、非欧几何的发现等等,这些材料不仅在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好奇心时立竿见影,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极好题材。这方面运用得非常成功的一个典型就是史蒂芬·霍金写的《时间简史》,一本叙述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当代天文学最新成就的著作。由一个困在轮椅上多年、全身萎缩、生活不能自理、不会说话的伟大科学家写出来而成为畅销书。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说:“现代科学变得如此之技术化,以至于只有极少数专家掌握解释这些问题所用到的数学。不过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的基本概念则可以离开数学,以一种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也能理解的形式来加以陈述。为此我决定一个方程也不用。然而,在最后我确实用了一个方程,即著名的爱因斯坦方程E=mc2, 我希望这个方程不会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就是这样一本通俗易懂的书,让霍金学说的读者群扩大了上万倍,也让霍金得到了足够的版税,供他女儿上大学。我们的教科书则以大量的科学的、严谨的表达式催眠了我们的学生。我有时想,如果我们的几何教材换一种形式,用欧几里德和芝洛辩论与对话的形式来写,恐怕学生学起来要有趣得多。在学习完几何第一册第一章上复习课的时候,需要对“基本元素、基本概念、公 理、定理”这几个概念作一个说明,我用一个故事引入:“国王知道阿凡提很有智慧,决定考一考他。阿凡提去见国王,国王正在吃面包,于是国王问:什么是面包?阿凡提回答:面包是粮食。问:什么是粮食?答:粮食是人的食物。问:什么是食物?答:食物是可以吃的东西?再问:什么是东西?阿凡提想了半天,只好说:没有什么东西不是东西?就连不是东西也是东西。”这个故事里,就包含了分类、基本概念、派生概念、内涵与外延等逻辑学的概念。再来问学生,我们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是“东西”,那些不是“东西”,学生兴致勃勃。

三.怎样提出问题情境?

1.善用教材。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与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有矛盾的。现行教材基本是叙述式、演绎式、学科式的。与之对应的,是问题情境式、归纳式、实用式的。许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指出,数学具有两重性:数学内容的形式性和数学发现的经验性。波利亚说:“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象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北京有的老师指出:“当前我国的数学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数学教学活动中,往往只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重视数学的形式化的结果,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直观性数学背景注意较少。于是,在学生的眼里,数学成了枯燥无味的公式和结论的堆积,充满灵感和生机勃勃的数学丧失了它的本来面目。特别是在各种考试的压力之下,这种对数学的人为扭曲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无视教材的权威性,但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有权在不改变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使课堂增加一点活泼和趣味,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其实,教材也很重视情境设置,在每个新知识引进时,都会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提出问题,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实例,不该跳过去。当然,如果有更好的例子也不妨作些替换。至于课文中大量的结论、方法、步骤、课堂练习、习题,决不是一个教师可以轻易替换的,有心也无力,我们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将叙述性稍作变通,改为提问式,将教师主讲的时间减少些,使学生议论的时间增加些,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将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需要我们改变教育观念和习惯做法。如果有人按照问题情境教学法将教材做一个大改革,那将是学生的福音,也是教师的福音。

2.解题阶段的激趣与钩沉。进入新单元的第一课往往不好讲。对新知识的学习,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或漫不经心,或分心走神。能不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关键之处在于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合并同类项的时候,教材用了一个买本子多少钱的例,画了一个线段示意图引进,对学生的刺激实在太弱。我把引进问题改成:“三只猫加两只狗等于多少?”,学生笑了,说:“加不起来。”我再问:“那么三只狗加两只狗等于多少?”学生说:“等于五只狗。”这里就包含了不是同类项不能相加,同类项相加只要把系数相加两个概念。但刺激还不够,在写下了3c+2d(其中c是cat,d是dog)后,我又说:“可是我昨天问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三只猫加两只狗等于多少,她说你这都不懂?等于5只猫!我问为什么不是5只狗?她说她怕狗。”学生大笑。我问学生:“我说加不起来,她说,你太笨,还是去问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吧。你们能不能帮我说服她,为什么三只猫加两只狗加不起来?”在这节课的末尾,我又问:“三只苹果加两个男孩(3a+2b)等于多少?”有些学生说:“等于2b”,“为什么?”“因为男孩把苹果吃掉了。”在笑声中下课。

3.自上而下的指导和循序渐进的启发。与传统教学常采取“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不同,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即教师首先提出整体性的教学任务,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真实问题,并提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相关工具;学生则要自己尝试着将整体任务分解成子任务,自己发现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相应知识技能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讨论,使问题得到解决,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祖,教材是按小步子分解、从简单到复杂来介绍代入消元法的,即分两种情况介绍:①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是正负1;②没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是正负1,分两节课学习代入消元法。按照自上而下的观点,是可以反过来做的,即先讨论3x2y12xy1这类方程的解法,再将这类方

2x3y53x2y54 程作为特例处理。甚至,只学习加减消元法,将代入消元法作为附带方法来介绍也未尝不可,因为两种方法本质是一样的,而加减法更简便且不容易出错。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从探讨与方程的区别入手,寻找不等式的解法,然后再建立不等式的性质,这样的教法也自有它的合理性,即重现了数学问题发生与解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过程,体味自己发现的乐趣。但无论采取什么教法,都应当循序渐

xy3①进地提出问题,不要超越学生的思维进程。例如在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yz5② 时,学生找

zx4③到了两种不同的解法后,老师都会介绍(①+②+③)÷2得:

xyz6 ④,然后用④分别减去各方程的简便解法。但这个方程怎么来的?学生除了惊讶之外还能学到什么?在课堂上,我是这样问的:“这个方程看起来这么简单,是不是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学生考虑后说:“如果能一次消掉两个元就好了。”顺着这条思路,学生提出来的解法出乎我的意外,用①-②-③立即得到-2z=-6,即z=3,这比我希望学生得到的结果还要好。同时,又有学生提出,课本26页的例题xyz26①②也可以用③-②-①立即得到-y=-9,即y=9比课本使用的方法简便的多了!这就是xy12xzy18③一个合理的问题的例子。又如解完二元一次方程组xy7时,应该再问学生:你能一眼看出它的结

xy12果吗?学生很容易看出x=3且y=4,和x=4且y=3两组解,但有些老师不同意这样看,他们说:“不能没有过程,考试要扣分的。”但在“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初步设想”中,已经明确提出:“进一步培养数感,减少繁杂的计算,加强估算,强调算法多样化。”不久的将来,老师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学生:“即使高考,也允许观察出来的结果!”荷兰数学教育家、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弗兰登塔尔认为:“学数学需要独立思考,而思考需要实践的辅助。数学课程应当首先让学生知道他们面对的内容是什么,给学生留出可以思考和可以动手操作的空间。如果内容象天外来客般无法琢磨,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做和怎样思考,就会感到茫然和无能为力。”

数学解题课中,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兴奋剂,也是促进数学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只有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素质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但提出好的问题情境,是对每一个教师的考验,什么时候感到困难了,翻一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吧,那里有最好的示范,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第四篇:校友会访谈问题设置

一.采访人物:

------------惠州市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少康校友

个人简介

黄少康先生1990年创建惠州市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1992年首笔资助惠州大学物理系开始,热心公益事业,执著造福社会,捐款2700万元人民币和5600万港元,其中捐建惠州市妇幼保健院5000万港元,为惠州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获“南粤慈善之星”称号。他常年资助江西省宜春市、安徽省巢湖市、内蒙古化德县等地的贫困学生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先后多次为四川汶川灾区捐赠,金额达到300多万元。[2

]

二.采访目的:通过采访要了解到被采访者 1.对惠州学院的印象;

2.对惠州学院电子系首届校友会的认识,以及有什么久远的意义;

3.对学校的期望以及师弟师妹的寄语;

三、采访问题

1.记者问:师兄(师姐)你好,我们是电子系编辑部的记者,想就这次校友会有关几个问题采访下您,您看可以吗? 2.师兄可以简单的做下自我自我介绍吗?就是您的一些可以公开的个人情况,您随便聊聊就好。

3.师兄(师姐)这次来到惠州学院,看到这么多以前的同学有没有回忆起当年上学一些难忘的事情,可以简单跟我们谈下吗?

4.师兄师姐当年毕业是自主创业的吗?请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5.这么多年的打拼中,您肯定遇到过各种难题,请问您是怎么解决的?

6.据悉,如今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热衷于公益事业,我们学校的少康楼等就是您捐助的,您对这个如何看待?

7.从您二十多年打拼的经历,您觉得当代企业招聘人才需要那些方面的技能? 8.您怎么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现象?您有什么建议嘛? 9.对于学生学习和社团活动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待?

10.这次校友会惠州学院电子系的第一届,请问您觉这个怎么看,有没有一些深远的意义?

11.请问您对电子系以及惠州学院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非常感谢您的配合,我们也衷心祝愿您的事业蒸蒸日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五篇:NOKIA无线网络优化中的切换问题分析

NOKIA无线网络优化中的切换问题分析

作者:段志强转贴自:河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在传统的网络优化工作中,相关人员从语音服务的角度,对掉话率、拥塞率等指标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数据业务的发展对网络的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进一步提高基础网络的运行质量,全面改善网络内小区的覆盖情况和上下行链路质量,降低网络的整体噪音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中影响数据吞吐量的问题,才能为越来越重要的数据业务作好网络支持工作,因此,原本不是关键指标的切换成功率逐渐成为日常优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实践证明,对网络中切换关系的合理调整能够快速地解决网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对于降低网络负荷和干扰电平有着明显的作用,对缓解个别小区的话务拥塞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网络优化中我们应特别加强对切换问题的关注。

一、GSM网络中的切换类型及其算法

切换技术是移动通信的重大发现,它实现了用户在通话过程中手机信号自动地从一个小区到另外一个小区的转换,从而实现了真正的连续覆盖。根据GSM规范,切换主要有四种方式:小区内部的切换;同一BSC内部小区之间的切换;同一MSC内部不同BSC之间的小区切换;不同MSC之间的小区切换。同一个BCF不同小区内部的切换由于在切换前后不需要向BSC发送TA(TimeAdvance)值,我们将其称为同步切换,而将其它在切换前后GSM系统需要重新测量TA值的切换称为异步切换。

切换由BSC中的无线资源管理模块根据BTS/MS的测量报告的结果决定,对每一个小区和算法都可以有一套单独的参数设置。切换由周期性地与相关切换门限比较后触发。切换门限比较包括上下链路电平(Uplink/downlinklevel)、质量(Uplink/downlinkquality)及干扰(Uplink/downlinkinterference),MS-BS距离(MS-BTS distance),信号快衰落(Rapid field drop),快/慢速度(Fast/slow-moving MS),手机转弯(Turn-around-corner MS),功率预算(Power budget)以及伞状切换(Umbrella handover)。其中手机的运动快/慢和伞状切换主要用在双层网中。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切换门限比较都可能触发切换,那么切换的优先级如下:①上行/下行干扰(Uplink/downlinkinterference);

②上行质量(Uplinkquality);

③下行质量(Downlinkquality);

④上行电平(Uplinkquality);

⑤下行电平(Downlinkquality);

⑥手机基站的距离(最大或最小)(MS-BTSdistancemaximum or minimum);⑦手机转弯(Turn-around-cornerMS);

⑧信号快衰落(Rapidfielddrop);

⑨手机的运动快/慢(Fast/slowmovingMS);

⑩较好的小区质量(功率预算或伞状切换)(Bettercellpower budget or umbrella)。对于越区切换的原因,我们的理想情况是所有切换都是因为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由于位置的变化导致接收网络信号强弱的变化而最终引起服务小区的变化。功率预算(PowerBudget)的算法正是这种设计思想的体现。此算法考察移动台收到当前服务小区信号和BSC推荐的N个(N由BSC参数设定)最强邻区信号并依据门限设置而选择最佳。然而在网络的实际运营中,由于无线传播环境的复杂状况,有限的频率资源状况,覆盖和干扰问题也许使得许多情况下功率预算(PowerBudget)的门限还未到来不及产生切换请求就已

经掉话。因此GSM技术规范又建议了上列前六种切换,可称之为紧急切换。六种紧急切换算法不比较切换目的小区和当前服务小区优劣情况,只依据当前服务小区的相关参数相关门限设置,在移动台测量报告邻区列表中选择并请求切换。由于目的小区的情况可能优于源小区,也可能劣于源小区,加之门限设置的不合理性可能会导致频繁切换,错误切换甚至掉话。根据切换的不同类型,切换判断主要采用如下几个公式:

1.AV-RXLEV_NCELL(n)>rxLevMinCell(n)+Max(0,A)(公式1)其中,A=msTxPwrMax(n)-msTxPwrMax(除了伞状切换所有情况都适用);AV-RXLEV-NCELL(n)表示手机在相邻小区所能接收的平均信号电平;rxLevMinCell(n)表示手机在相邻小区所能接收的最小信号电平。

msTxPwrMax(n)和msTxPwrMax分别表示手机在相邻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和设计的最大发射功率,A表示手机在相邻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与其设计的最大发射功率之差。

2.AV-RXLEV_NCELL(n)>hoLevelUmberlla(n)(公式2)

3.PBGT>hoMarginPBGT(n)(公式3)

其中:

PBGT=(msTxPwrMax-AV_RXLEV_DL_HO-(BtsTxPwrMax-BTS_TxPwr))-(msTxPwrMax(n)-AV_RXLEV_NCELL(n)

4.AV-RXLEV_NCELL(n)>AV_RXLEV_DL_HO+hoMarginLev(n)(公式4)

AV_RXLEV_DL_HO表示手机所在服务小区的平均接收信号电平;BtsTxPwrMax和BTS_TxPwr分别表示手机所在服务基站的最大发射功率和基站当前的发射功率;hoMarginLev(n)表示对相邻小区所定义的切换门限余量。

公式1和公式4用于上下行电平、质量和距离引起的切换;而功率预算切换,主要使用公式1和公式3;伞状切换则使用公式2和公式4。

二、GSM网络中有关切换的参数及其信令流程

GSM网络中有关切换的参数主要有二类:切换控制参数和邻区参数,同时涉及MSC之间的小区切换还要在交换机中定义相应的参数。在NOKIA的无线系统中,切换控制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类参数:

1.BSC级别的切换控制参数,主要用于决定一个BSC中切换的优先级;

2.切换控制参数;

3.平均邻区数目;

4.切换测量报告的平均方法;

5.切换之间的间隔;

6.小区允许的切换类型;

7.不同切换的测量周期;

8.切换测量中不同测量平均周期和权重;

9.决定切换的各种门限值;

10.手机的运动快/慢的切换参数;

11.信号快衰落的切换参数;

12.直接重试的有关切换参数。

邻区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类:

1.相邻小区BCCH频率;

2.相邻小区的接入参数;

3.与之切换的优先级及是否同步切换;

4.切换的电平、质量及功率预算余量;

5.小区识别,包括LAC、NCC、BCC等参数;

6.伞状参换的接入电平;

7.直接重试门限;

8.手机的运动快/慢的切换参数;

9.信号快衰落的切换参数。

小区内的切换由于涉及信令较为简单,同时只要基站基本数据及覆盖正常,一般不会出现切换失败率高的情况,在此不再赘述。我们主要讨论信令过程较为复杂的小区间切换流程。

三、切换失败率高的主要原因及优化方法

根据切换的信令流程,我们可以发现切换不但涉及到无线参数还涉及交换机中定义的参数,还涉及到GSM网络中的几个主要接口如空中接口(Um)、Abis接口、A接口以及交换信令之间的配合。根据笔者日常优化切换的经验,现总结一下影响切换成功率的因素。

1.BSC上无线参数的缺失和错误

根据GSM规范,移动台必须始终测量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BCCH载频的电平。为了使移动台知道与当前小区相邻有哪些小区,在每个小区的系统消息中都会周期广播相邻小区描述信息,该信息中列出了与当前小区相邻的小区BCCH载频的绝对频道号。移动台必须从系统消息中提取该信息作为测量邻区信号的依据。如果由于覆盖或地形的原因造成实际存在相邻关系的小区之间切换数据漏作,将会产生孤岛效应,造成周围信号很强但手机所占的信号弱或者信号质量较差的现象,严重地影响网络质量。特别是城市中的室内覆盖和农村的直放站造成覆盖范围不规则等现象,更容易造成切换数据漏作。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频率割接的原因造成邻区参数错误而影响切换成功率的现象也比较普遍。GSM网络中,小区间的相邻关系在网络拓扑设计时已经确定,在建网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拓扑设计来设置每个小区的邻区描述信息。另外,当网络发生改变时,如增加了基站或改变了网络的频率配置,网络操作员必须严格地按照改变后的小区相邻关系重新设置邻区描述信息。邻区描述实际上确定了移动台发生越区切换时,可能的目标小区。邻区描述设置不当,往往是发生切换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与理论计算经常存在较大的不同,网络操作员必须根据实际的邻区关系对邻小区描述信息进行修改。

2.MSC上数据的缺失和错误

在MSC上须定义相应的切换关系,如LAC、CI以及HandoverNumber的局数据分析等,同时由于交换机之间的配合涉及大量的七号信令流程,如果信令配合不畅也容易造成小区的切换失败率高。这在我省三门峡与山西运城、南阳与湖北襄樊等处都发现了这种现象。

3.基站软硬件故障

在日常优化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所有数据均正常但仍然出现切换失败率高的现象,其中基站软硬件故障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因为载频质量问题或天线性能下降以及其它软件原因都可能造成空中链路失败引起切换失败率高的现象。

4.传输有误码或者同步不稳定

由于切换过程中在涉及不同小区时,需要通过TA值来判断手机所处位置,并决定基站和手机的发射功率以供手机接入新的信道,如果传输误码率高或者相互同步不稳定,很容易因为A接口或者Abis接口失败导致切换失败。

5.源小区或者目标小区的BCCH频率受到干扰

由于BCCH始终以最大功率发射,同时话音信道经常采用DTX或者跳频技术等手段来降低干扰,这就使得BCCH受到的干扰在网络中显得十分明显,这在目前站距仅有300-400米同时交叉覆盖严重的城市中尤其是影响切换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6.由于无线资源缺乏造成切换失败

在话务密集的地区,经常会出现由于缺乏无线资源而引起切换失败。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造成切换失败的6类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优化。

首先,我们要对网络中各个小区的切换参数以及交换机中有关切换的参数进行认真检查,尽可能避免因为数据错误而造成切换失败。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按照网络规划数据来进行数据制作,同时由于网络发展较快,频率割接频繁,我们要积极进行信息沟通,及时修正由于频率割接造成的数据错误。

其次,我们要加日常网络维护工作,使基站保持在最佳的运行状态。

第三,我们要根据切换报告情况,及时对覆盖范围过大或者覆盖主控区不适当的小区进行调整,合理规划覆盖区。这样才能切换的正常进行。

第四,要不断地对话务分析报告及切换报告情况进行分析,检查是否是因越区切换不成功造成的掉话或者是由于漏作或者做错相邻关系而导致;对切换参数进行检查,检查数据是否设置,设置是否合理,并根据现场DT和CQT测试结果,切换参数进行调整,适当的增加或删除切换关系,这对覆盖情况复杂的城市尤其必不可少。

第五,对疑难切换问题,我们要在不同的A接口或者Abis接口挂表进行测试,通过观察信令流程来检查切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特别是生产厂家不同的MSC之间,往往因为个别参数或者软件版本的不匹配而造成切换失败。

第六,我们要对切换问题切实引起重视,虽然有些切换失败对话音业务影响不大,但对GPRS数据业务却有较大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切换失败问题的管理和考核,加大对切换问题的优化力度。

四、小结

网络优化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日常维护工作,切换问题的分析涉及数据量大,影响切换的因素较复杂。我们要在不断监视网络的各项运行数据、路测,根据发现的问题,通过对设备、参数的调整,使网络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能力,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相邻MSC之间的切换不但涉及大量的无线和交换参数,对技术协作的要求很高,特别是相邻省之间的切换。同时由于网络的频繁调整和割接,对信息沟通和数据交流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同时加强技术和管理两种手段,密切观察和分析小区的切换情况,合理调整网络的各项配置和参数,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切换优化工作。

下载Motorola Symbol MC3190 无线网络设置的一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Motorola Symbol MC3190 无线网络设置的一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环境问题

    一个环境问题 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与雨水发生反应时,就会发生酸雨。这种类型的雨水会损坏树木、庄稼和建筑物。工业和发电站释放大量......

    192.168.1.1路由器设置问题大全大全

     http://192.168.1.1路由器设置问题大全(含 http://192.168.0.1)初学者一定对看到192.168.1.1或192.168.0.1这很想知道,这样理解:192.168.*.*这一类型的都是内网地址。常用于......

    一个老人的问题

    一个老人的问题 酒店快关门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迈进门来。酒店酒保惊奇地望着这位陌生客人。看上去,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满脸皱纹,步履蹒跚,走起路来甚至跌跌撞撞,鼻梁......

    一个老人的问题

    读《一个老人的问题》有感 六年级四班 金烨 今天,我阅读了一篇文章——《一个老人的问题》。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更深深地教育了我。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老人经常去一家酒......

    出现了一个问题

    出现了一个问题,导致程序停止正常工作,如果有可用的解决方案,windows将关闭程序并通知您(win7系统) Kin小小|Lv3|被浏览53次 2013-02-02 6:09 满意回答 检举|2013-02-02 23:17 --......

    改进一个教学问题

    改进一个教学问题 李 波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

    TD―LTE无线网络建设存在问题的优化治理措施

    TD―LTE无线网络建设存在问题的优化治理措施 摘要:TD-LTE网络在组网时同频,导致不同的小区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同频干扰问题。在网络规划工作中,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优化措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2010年4月,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全市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臵管理工作。通过制定操作规范、培训业务骨干、强化政策宣传等措施,在全省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