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区2011年上半年市孕产妇死亡模拟评审总结报告
XX区2011上半年孕产妇死亡模拟评审总结报告
XX区2011上半年孕产妇死亡模拟评审会于2011年4月29日在XX区卫生局四楼会议室举行。区卫生局副局长XX主持会议,区级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特邀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组长XX,市保健院XXXX参加了会议。2011年上半年全区没有发生孕产妇死亡,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区产科业务技能,利用其他县出现的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为全区医疗保健单位敲响警钟,专家们态度严谨,认真负责,总结经验,提出干预措施,圆满完成评审工作,达到预期目的。现将评审结果报告如下:
一、评审目的(一)明确孕产妇死亡原因。
(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对个案孕产妇死亡评审的要求(即十二格表评审法),从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医疗保健机构,社会其他部门这3个环节的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4个方面进行全面评审,确定每一例死亡是否可以避免,死亡的影响因素,提出可操作性的干预措施。
二、评审方法
此次评审采用个案专家评审形式,充分发挥专家优势,从专业角度进行讨论,客观、真实分析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全过程,对死亡个案死因及其影响因素做出分析,找出在孕产期保健及产科疾病诊断和处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对策。
三、评审范围及对象
本次模拟孕产妇死亡评审对象为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其他县发生的的X份死亡孕产妇病例。
四、评审结果
(一)死亡孕产妇基本情况
1、年龄:最大年龄40,最小年龄21,平均年龄26。
2、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例占40%,初中2例占40%,小学1例占20%。
3、经济水平:年均人收入2000-4000元4例占80%,年均人收入4000-80000元1例占20%。经济条件均属中等以上。
(二)死亡孕产妇生育情况
1、生育计划:计划内4例占80%,计划外1例占20%。
2、生育情况:4例为第一胎妊娠占80%占80%;3例为第一产占60%,2例未生产占40%;3例分娩者顺产2例,阴道助产1例。
(三)死亡孕产妇接受保健服务情况
1、产前检查:初检孕周最早5周,最晚12周,平均8.4周初检孕周;产检次数最少5次,最多8次,平均产检6次。
2、分娩及首诊地点:县级医院3例占60%,乡级医院2例占40%。
3、死亡地点:市级医院1例占20%,县级医院2例占40%,乡级医院2例占40%。
(三)评审结果
1、死因分类:产科出血2例占40%;羊水栓塞1例占20%;合并症2例占40%。
2、结果:可避免死亡6例占100%;不可避免死亡0例。
根据十二格表评审分析,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第一影响因素中县级人员知识技能问题占60%,乡级人员知识技能问题占40%;第二影响因素
中乡级机构资源问题占100%。
3、三个延误:分析5例可避免死亡,医疗处理延误100%,医疗处理延误县级医疗机构占60%;乡级医疗机构占40%。
4、评审诊断符合率:原诊断与评审后诊断符合率80%。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产科人员知识技能有待提高,体现在:产科操作常规不够规范,产科并发症及危急重症认识不足、急救知识技能不够熟练导致处理延误,风险意识不强,转会诊判断决策能力不强。
(二)基层医疗机构产科质量管理需要加强。病历质量不高,资料缺失导致诊断、处理、评审依据不足;产科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不健全,或已有制度未落实;院内急救及转会诊制度执行不力。
六、干预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产科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严格执行诊疗常规,提高诊疗及保健工作质量,尤其是提高妊娠合并症和危急重症识别、诊断、处理的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心,正确掌握高危孕产妇会诊、转诊时机。
(二)进一步加强母婴保健服务技术的监督和管理。健全基层助产机构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加强院内急诊、内科、ICU等科室与妇产科的密切配合,建立健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及区域内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其专科特点,及时、准确、规范救治危重孕产妇;要进一步加强高危筛查、管理及转诊流程的规范化建设,明确相应级别医院的诊治范围,保证高危孕产妇及时、安全地转诊。
二○一一年四月
第二篇:隆回县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方案
隆回县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方案
为了能及时发现在孕产妇死亡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以达到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和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的目的,根据我县实情,特制定隆回县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方案。
一、评审目的
1、明确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
2、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3、及时吸取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技术服务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落实技术服务规范,提高产科质量;
4、引起全社会对孕产妇健康和安全的关注;
5、有效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将孕产妇死亡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组织领导
隆回县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成员如下: 组 长:周英华
副组长:袁长如、魏海滨、刘清华、刘 鑫
成 员:隆牧、王小军、刘新英、王永华、马乐红、罗浩、姜自英、刘晓阳、阳列平、刘美华、向玉珍、李雪梅、周阳英、赵雪琴、贺艳萍、阳小艳、贺凤梅、朱洁、聂赛君
三、评审职责
(一)县卫生局职责
1、领导、组织、监督和协调本县内孕产妇死亡调查及评审工作;
2、负责成立本县内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
3、负责提供和保障孕产妇死亡调查及评审所需的各项经费;
4、根据评审发现的问题,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并监督落实;
5、及时反馈评审结果,并向市卫生局提交孕产妇死亡评审总结报告。
(二)县妇幼保健院职责
1、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负责实施对本县孕产妇死亡的评审;
2、孕产妇死亡24小时内及时将简要情况上报县卫生局及市妇幼保健院;
3、对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全过程调查;收集医疗机构上报的孕产妇死亡全过程的调查资料;
4、负责收集原始调查资料,书写评审个案分析报告和评审总结报告,一并报送市级妇幼保健院,同时将评审总结报告上报县卫生局;
5、负责反馈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
(三)医疗保健机构职责
1、对发生在本机构的孕产妇死亡在6小时内将简要情况上报县妇幼保健院,同时完成院内孕产妇死亡病例讨论;
2、接洽县妇幼保健院相关人员进行孕产妇死亡调查,并提供死亡孕产妇病历(包括转诊病历)复印件。
(四)评审组职责
1、根据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的孕产妇死亡调查资料进行孕产妇死亡个案分析,明确孕产妇的死亡诊断,对死亡原因仍不明确的病例,应明确死因或做出死因推断;
2、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十二格表”及“三个延误”理论,发现孕产妇死亡过程中保健、医疗、管理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干预措施,最终完成孕产妇死亡评审个案分析报告。
四、评审原则
(一)保密原则:评审结论不对社会公布;评审人员不得将评审相关资料、评审经过与结论对外披露。所提供的病历应隐去评审对象的个人和家庭等信息。
(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根据多数人意见确定评审结论。
(三)相关学科参评原则:死亡原因涉及其它相关学科时,应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参加评审。
(四)评审结论不作为医疗事故鉴定的依据。
五、评审数量
对本县发生的所有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
六、评审工作要求
(一)评审时间
每季度进行评审一次或随时进行评审。
(二)评审程序及要求
1、孕产妇死亡信息收集
(1)医院内孕产妇死亡:县妇幼保健院要派专人进行死亡调查。医疗机构提供孕产妇死亡全部原始病历复印件或病例摘要,包括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如进行了尸体解剖,应提交尸检病理报告。(2)非医院内孕产妇死亡:乡妇幼专干要配合县妇幼保健院专人入户调查,如有与医疗机构相关的内容,相关医疗机构要配合调查,如实提供孕产妇有关的全部原始病例复印件,包括各种辅助检查结果,以便进行死亡评审。
2、妇幼保健院要妥善保管好每例孕产妇死亡调查材料及原始病例复印件,不得遗失。
3、县妇幼保健院要组织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进行孕产妇死亡评审。
4、根据“十二格表”及“三个延误”理论进行孕产妇死亡个案分析并完成孕产妇死亡评审个案分析报告。
第三篇:某市人民医院孕产妇死亡评审实施方案
某市人民医院孕产妇死亡评审实施方案
为规范我院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通过评审及时发现和掌握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评审找出差距,改进工作,真正达到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评审目的
(一)明确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
(二)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三)及时总结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技术服务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落实技术服务规范,提高产科质量;
(四)引起全社会对孕产妇健康和安全的关注;
(五)有效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将孕产妇死亡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成立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评审专家组职责:负责院内死亡的孕产妇的评审工作。院内孕产妇死亡评审应在孕产妇死亡后 15个工作日内完成,已进行尸体解剖检查的,应在尸检病理结果出来后尽快完成。要求通过评审明确死亡原因,总结医疗、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三、实施评审的内容:
每一例死亡孕产妇的评审均包括三个方面:死亡可否避免的结果、死亡原因、十二格表的评审。
(一)评审结果
1、可避免的死亡:根据我院医疗保健设施、技术水平以及个人身心状况是可以避免的死亡,但因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当或失误造成的死亡。
2、创造条件可避免的死亡:由于我院医疗保健设施、技术水平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或因个人家庭经济困难,或缺乏基本卫生知识而未能及时寻求帮助造成的死亡,这些死亡可因改善上述条件而避免发生。
3、不可避免的死亡:当前我院医疗保健水平尚无法避免的死亡。
(二)死亡原因的评审
1、死因诊断原则:
(1)诊断必须写出原发疾病,不能以临床症状或临死情况代替死因诊断,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失血性休克等,而必须写出导致上述症状的原发疾病。
(2)如果死亡只涉及一种疾病,则填写此疾病的死亡诊断。如果死亡涉及到两种或更多的疾病时,则选择根本死因。根本死因是导致死亡的那个原发疾病。
2、死因分类原则: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做死因分类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原发病与并发病以原发病为主,如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原发疾病是妊高征。
(2)重病与轻病,以重病为主,如心脏病合并贫血,心脏病为重病。
(3)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一般以传染病为主。
(4)先天性畸形与其它疾病,取决于哪类疾病在孕产妇死亡中起主要致死作用,应归类于那个致死疾病。
3、孕产妇死亡诊断和分类注意事项:
(1)死亡诊断要填写具体的疾病名称,如不要笼统的写“心脏病”,而要写“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
(2)对于易混淆的死因,要尽量注意鉴别诊断。
(3)孕产妇死前经过县级及以上医疗单位诊治的,除非有明显诊断错误,原则上引用原医疗单位的诊断。
(4)死前未经其他医疗单位诊治者,要将死亡调查报告写清楚,作为死因推断的依据,也作为上级医疗单位评审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评审原则
(一)保密原则:评审人员不得将评审经过与结论对外披露。
(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评审结论以多数人意见为结论。
(三)相关学科参评原则:死亡原因与某学科相关时,必须邀请该学科专家参加评审。
五、评审数量
对本院发生的所有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
六、评审方法
孕产妇死亡评审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孕产妇死亡评审十二格表,从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社会及其他相关部门三个环节,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方面进行评审,确定每一例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不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最后将评审意见填入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中。
七、评审结果的应用
及时总结每次评审结果,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抄告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对原有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正
第四篇:孕产妇死亡评审委员会职责
孕产妇死亡评审委员会职责
1.根据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的孕产妇死亡调查资料进行孕产妇死亡个案分析,明确孕产妇的死亡诊断,对医院或下一级评审专家组死亡讨论(评审)时死亡原因仍不明确的病例,进一步明确死因或做出死因推断。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二格表评审方法及“三个延误”(就诊延误、交通延误、医疗处理延误)理论,发现孕产妇死亡发生过程中保健、医疗、管理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干预措施,最终完成孕产妇死亡评审个案分析报告。
3.市级专家组成员可根据县市区、开发区需求参加由其组织的孕产妇死亡评审。
4.根据本市孕产妇评审工作实际情况及危害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因素,提出指导意见、改进措施,促进全市妇幼事业发展。
5.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保健机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委员会职责
1.对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明确死亡原因,做出死亡诊断或推断。
2.根据评审结果,找出在医疗、保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干预措施。
3.完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分析报告”。
4.评审委员会成员定期参与或指导下一级组织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5.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保健机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长及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2.审议、制定医疗医技质量管理标准及检查评估办法。3.审议、制定医疗医技质量控制方案。
4.督促、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5.组织医疗医技质量管理宣教工作。6.选聘兼职或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7.定期召开全体委员会会议,评价医疗质量,调查分析医疗缺陷的原因及性质,并提出改进措施。
8.接受院长交办的有关事宜。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审定护理工作程序和标准。
2.制订和修订我院的护理质量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
3.定期和不定期对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考核情况进行抽查与评价。4.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上集中反馈并限期整改。
病案管理委员会职责
1.负责全院住院、门诊病历的质量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全院病历质量管理的计划。
3.负责监督医务科、临床科室对病历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4.负责对全院病历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要求。
5.定期抽查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
6.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和《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及我院病案管理制度要求,讨论、决定对书写不合格病历人员的处罚意见。
7.决定有关病案书写和管理的教育、培训计划和要求。8.定期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全院病案质量有关事项。9.病案管理委员会秘书负责病案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
1.贯彻执行医疗卫生及药品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学工作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制定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供应目录。
3.推动药物治疗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监测、评估本机构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提供咨询和指导,研究防止用药事故和药源性疾病的措施,确保安全有效用药。及时处理用药重大问题。
5.审核本机构购入药品、申报医院制剂等,建立新药引进评审制度和评审专家库,开展新药引进评审工作。
6.监督、指导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的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
7.审查药品采购计划及实际执行情况,决定特殊紧缺药品分配使用方案。8.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委员会职责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委员会成员要熟悉并掌握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所主管部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各环节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主任委员:在全面领导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中,负责《管理规定》的贯彻实施。准确、及时、有效地进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安全管理的领导工作。
2.副主任委员: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检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在组织机构、人员、职责、管理制度等方面贯彻实施《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组织、协调各委员认真做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
3.委员(医护部主任):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麻醉药品》专用卡使用管理;负责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注射剂的患者的随诊制度落实,并定期检查、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积极推行规范化癌痛和慢性非癌痛治疗指导原则;提倡无创给药,保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观念正确、用药结构合理、规范,使之符合《管理规定》。
4.委员(医护部副主任):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管理等具体工作;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注射剂使用情况的登记管理;确保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用于临床医疗目的并规范使用、有效管理。
5.委员(保卫科科长):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运输(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公路运输负责押运)、存放过程的安全保卫管理工作;监督保持合理库存;及时发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安全问题和隐患,防止药品丢失、被盗;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存储安全设施的检查和管理工作,确保报警装置、防盗设施安全有效。
6.委员(药剂科主任):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和管理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建立、健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各级药学人员职责;和其他委员一起,定期组织对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各个环节管理情况的检查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业务院长的领导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械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后勤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等组成,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指导工作。
2.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制订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根据《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5.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委员会职责
1.抗生素管理委员会在分管院领导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药事管理委员会一起督导检查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
2.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要求。
3.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监测、评估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对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进行统计,并进行分析,每季度通报。5.抗生素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1次会议,研究解决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助加以解决。
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按照卫生部行政部门要求,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输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推动、促进、完善医院临床输血发展和管理。
2.在医院临床用血和血液的保管、领取、使用过程中行使管理、监督、检查职能,实施规范管理。
3.积极推广临床输血新技术、新材料、新业务;举行输血知识更新的学术讲座。
4.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每年1~2次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院内输血知识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医院医护人员输血和管理水平。
5.监督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协调解决临床输血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指导临床用血,使临床做到合理用血、计划用血和节约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使医院成分输血率达80%以上。
6.对医院输血管理与技术问题,随时进行监督和管理。7.开展全院范围内临床输血科研工作协作与交流。8.组织鉴定因输血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溶血反应、输血相关传染病等)。9.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主任委员不能出席时,由主任委员委托副主任委员主持;闭会期间,输血科和医务科负责执行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议。
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职责
1.审议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报告和下工作计划。2.审议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报告。
3.负责审议医疗器械设备购置规划,确定购置计划,将上述讨论情况提交院务会通过。审议医疗设备管理办法,将医疗设备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医疗器械设备是指医疗器械、耗材、设备、教学和科研仪器。
4.对十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进行技术和可行性论证,对医疗设备效益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审批大型医疗设备的报废手续,调剂使用闲置设备。
5.对未达到招标要求,不适宜招标的设备,采取集中竞价、公开采购,对拟购的设备选择应具备多向性、有比较、择优购买。
6.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在进行决策时应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成员独立行使权力,执行票决制,以多数票通过为原则,每次参加人数不得少于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半数。
7.监督人员负责整个讨论过程的监管,每次不少于1人,负责记录工作,不参加讨论。参会人员对每次记录要共同签字备案,监督人员有权对违规行为提出异议,并决定讨论结果是否有效。
8.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设备管理科,常务工作由设备管理科负责,并负责召集会议和整理会议纪要。
9.设备管理委员会成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医院工作纪律,不以权谋私,不损害医院和公共利益。违反上述原则,提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医学伦理委员会职责
1.负责医药卫生行业科技发展中医学伦理问题的咨询和审查;对医院发展的重要决策提供伦理咨询,确保重大决策符合道德要求,保证医院发展按正确方向进行。
2.承担对医院工作人员、患者的医学伦理教育和培训任务。医院伦理委员会应通过知识讲座、案例分析以及道德评议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特别是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的医学伦理学素养,以及对医学伦理问题鉴别、分析、处理的能力。
3.组织专家对提交新技术、新项目的申请进行调查、取证、核实。
4.主持召开医学伦理审批专题会议、临时会议、研讨会、业务培训等会务安排。
5.对解决医患纠纷提供咨询,化解或消除医患因沟通不足、服务态度欠佳、对治疗方案意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等。
6.对临床治疗措施和特殊技术应用的道德性质提供咨询服务。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有意义、有价值的咨询建议。
7.审查批准临床特殊用理、特殊诊疗措施、特殊手术等,确保医学高新技术的合理应用,保障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促进医学技术不断走向成熟。
健康教育委员会职责
1.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健康教育工作。
2.组织与领导各科健康教育小组开展工作。重点开展门诊候诊、住院健康教育,并组织各种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3.加强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横向联系,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群众进行妇幼健康教育宣传。
4.负责医院健康教育讲座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制作各种妇幼健康教育资料、展版。
6.负责健康教育文字及声像档案的归档,在适当时候向院档案室移交集中保管。
7.按时完成上级和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健康教育工作任务。
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职责
1.拟定全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
2.依据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制订实施细则和相应政策措施。3.负责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组织申报实施。
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党委领导下,全面领导并负责医院的安全生产工作。2.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院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做好“三防”工作的自觉性。
3.组织制定和督促检查医院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各项技术防范措施,确保要害部门的安全,确保各类安全设施的完好。
4.领导全院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治安管理,协助公安机关查处发生在医院内的各类刑事和治安案件。
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保密工作。
6.完成领导和公安机关交办的其他任务。
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职责
1.委员会成员由有经验、有权威、作风正派的医务人员和职能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对医院内的医疗纠纷或医疗缺陷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原因分析、判定性质,做出科学的鉴定结论,并协助总结经验教训,为处理提供依据。
2.负责讨论确定出现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件。对每一纠纷或事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认真审阅有关资料,广泛听取意见。鉴定时,应遵循以事实为根据,深入调查、科学鉴定、弄清事实、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慎重做出决定。3.鉴定程序为听取当事人汇报,查阅相关材料。相关材料应包括:完善的原始病历、化验检查报告或尸体解剖记录及报告等。
4.召开鉴定会时,非鉴定委员会成员或未经委员会邀请人员不得参加鉴定。鉴定委员会成员中,本医疗事件的当事人,或与本医疗事件有利益关系的人应当回避。
5.鉴定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每个成员均有发言权和裁决权,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任何个人不得干扰鉴定委员会的正常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要遵循保密工作原则,定性结论在告知当事人之前,应予以保密,任何人不得擅自泄漏。
6.鉴定结论应包括:病情摘要、分析意见、结论(性质、分级、责任者)。同时通过鉴定,从中吸取医疗工作中的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以利提高医疗质量。
7.结论意见以书面形式作出,经鉴定委员会主任签字和医务科盖章后生效。
8.医护管理部负责鉴定委员会日常工作。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1.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管理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组织制定审核本单位医疗设备购置计划。
3.负责组织对医疗器械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维修、调剂、报废、计量、辐射防护等督导检查工作。
4.收集、提供、反馈医疗器械信息并进行技术评估,为使用科室和领导做好咨询服务。
5.对百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做成本效益分析。
6.会同人事部门做好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技术人员和医疗器械保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调配、考核、定职、晋升和聘任工作。
7.掌握大型医疗器械的管理、使用、维修情况,组织协作共用。
8.向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使用、维修等情况。
9.执行医疗器械管理业务时,应就执行情形保存纪录,并由医疗器械管理人员签章确认。
物资管理委员会职责
1.物资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固定资产全面管理工作,对财产物资管理职能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
2.规划、研究医院医疗设备、行政设备的购置计划,并将计划提交职代会通过。
3.对万元以上设备购置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10万元以上设备购置项目报市卫生局审批。4.讨论和确定医院固定资产报损、转让项目,对医院医疗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和效益分析情况进行检查。
5.监督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检查固定资产盘点、盈亏以及账务处理和管理情况。
6.医院物资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以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五篇:2014年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
2014年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
一、评审目的
明确新生儿死亡原因,确定每一例死亡是否可以避免,确定死亡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性干预措施。
二、评审方法
评审采取个案专家评审形式,充分发挥专家优势,从专业角度讨论,客观、真实地分析造成新生儿死亡的全过程,找出在孕产期、新生儿期及新生儿科诊断和处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的改进意见及对策。
三、评审范围、对象及新生儿死亡现状概述
民勤县2013年10月—2014年9月底新生儿死亡5例,均为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全部为本地户口;县级医疗机构分娩3例,省市级医疗机构各分娩1例;死亡新生儿母亲4例为高中文化水平,1例为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本次新生儿死亡评审3例(1例死亡地点为省级医疗机构、1例为放弃治疗,死亡地点为家中,无资料,无法评审)。
四、评审结果
(一)死亡新生儿基本情况:死亡3例新生儿全部为本地户口,农村户籍2例,城市户籍1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顺产1例,剖宫产1例,臀牵引助产1例;1例新生儿母亲产前高危因素为胎盘早剥;死亡地点3例均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均前进行了抢救治疗。
(二)新生儿死因构成3例均为新生儿窒息。
(三)新生儿死亡评审结果
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66.7%,不可避免死亡1例,占33.3%。
五、分析与建议
(一)死亡新生儿基本情况:农村户籍新生儿占66.7%,提示农村经济水平低下,自我保健水平较低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社会因素,因此要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改善人口综合素质,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仍是我们贫困农业县的长期奋斗目标。
(二)死亡新生儿的分娩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1例新生儿母亲产前高危因素为胎盘早剥,2例新生儿是巨大儿,因此应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对高危妊娠的专案管理工作,及时规范治疗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严格按照程序管理高危孕产妇;同时加强产前宣教工作,定期产前检查,防治巨大儿的出生率。
(三)新生儿死因:新生儿死因3例全部为新生儿窒息,1例为早产儿,2例为巨大儿。
(四)新生儿死亡评审结果:本次评审结果显示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66.7%,不可避免死亡1例,占33.3%。我县的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还有空间,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努力改进。结合以上结果分析,2例巨大儿一例为自然分娩,产程长,产程中出现了胎儿宫内缺氧,虽然进行了积极抢救,但因窒息过重未能成功,1例为阴道试产失败后剖宫产娩出,在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了胎心的改变,急诊剖宫产。根据我县近3年来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巨大儿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预防巨大儿亦成为当前保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预防巨大儿也应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是孕期:(1)膳食应合理,孕妇应少食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包括含糖量高的饮料和食品),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瓜果,既要保证孕妇和胎儿发育的营养需求,又要避免营养过剩。(2)仍需适当运动如做孕期保健操、散步等,这既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以防发生巨大儿,又有利孕妇的健康。(3)应常规进行糖尿病筛查 以排除隐性糖尿病,一旦发现糖尿病,应积极治疗,以免胎儿长得过大。(4)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监护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胎儿过大,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饮食和孕期活动,防止巨大儿。(5)及时诊断。肥胖、过期妊娠、以往有巨大胎儿史者,以及分娩期产程延长、胎头下降受阻等均提示有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增高,同时,孕期常规检查宫底高度和腹围,并行四步检查,参考超声检查的胎儿径线,估计胎儿大小,及时诊断巨大胎儿。二是分娩期处理:分娩方式的选择:由于巨大胎儿易发生头位难产和肩难产,因此,巨大胎儿的剖宫产率高。若产道条件较好,且孕妇有自产的意愿,可进行阴道试产。临产后,要仔细观察产程,认真绘制产程图,防止宫缩乏力、头盆不称等产程异常。由于胎头较大,因此产程进展较缓慢。若出现头盆不称,或产程延长,可放松剖宫产指征。
因此加强县、乡产儿科建设,提高县、乡两级医务人员产科医师和妇幼专干保健知识的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提高产儿科医师急救技能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是当务之急,同时应加强产、儿科人员协作,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我县3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均因无新生儿气管插管不能进行很好的气管内吸引和良好的通气而延误了治疗。因此加强产儿科硬件设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的必备条件。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我县新生儿死亡率。
二0一四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