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设计漫谈
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当代设计漫谈讲座
2012年12月23日星期日晚上7:00整,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在岭南校区101教室开展了主题为“当代设计漫谈”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梁梅教授主持,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梁梅教授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向在场的同学们问好。首先王教授结合PPT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当代设计的整体趋势,以朴实诙谐的语言讲说设计的初衷。她讲到,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其次,梁梅教授就PPT把老外设计与中国设计做了对比,点评了当代中国人的设计作品,指出,设计的本质来自我表现的动机,落脚点侧重于社会多数人,也就是普世价值。梁教授同时要求我们当代设计者要有理想主义精神,让设计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最后,梁教授客观公正的陈述了中国设计面临的问题,批判了过于形式主义和豪华的设计理念。
在此次的讲座中,同学们深刻的意识到,当代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奋斗的方向。设计对整个民族甚至世界审美观的提升,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推动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撰稿人:周佳倩
2012年12月23日
第二篇:当代哲学观漫谈
哲学需要理解,但不能是自我封闭的冥思苦想,不能是固执己见的自我认同,对哲学的理解要以广阔的哲学视野为背景,要以开阔的哲学意识为基础,加强对各种各样的哲学观的比较和鉴别,从而深化对哲学的认识。
从总体上看,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以当代哲学观点为背景,大致可以概括出八种哲学观点。
一、普遍规律说
这种学说认为,各门科学只是研究世界的特殊领域,并提供关于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并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种哲学观具有深远的哲学背景,在哲学的发展史上,古希腊哲学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德国古典哲学寻求全部知识的基础和提供一切科学的逻辑,这些都是对这种普遍规律的追求。从深层本质来看,这种普遍规律说的哲学观,深刻体现了人类思维的根基。人的思维是千变万化的,人们在思考现实问题的同时,总是力图在深刻的层次上把握其内在统一规律,思考思维是人类独有的特性,这种特性敦促人们去追求能解释世界上一切现象以及关于这些现象的一切知识的统一规律,思维的这种追求以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构成了古往今来追寻普遍规律的哲学。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思维方式的两个人。人的思维方式的产生是经历长时间并且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种不可回避的问题导致了不同的认识水平,在对规律的探索当中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因此,规律不应该只有一个,不同的轨迹要有不同的方式,千篇一律的规律不能叫普遍规律。
二、认识论说
这种哲学观点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关于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不是通过对整个世界的研究来获得的,而是以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的方式来实现。
这种认识论说的哲学观,也具有深厚的哲学史背景。人们通常把西方哲学的发展史概括为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和现代的语言哲学,并把近代哲学的变革称作认识论的转向。在哲学还没有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提出问题的时候,只能是直接地思考这个世界,并试图直接揭示世界的普遍规律,当哲学家开始反思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的时候,就出现了所谓的认识论转向,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出发提出问题,去寻求两者所服从的同一规律,并把这个规律作为真正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哲学对规律的认识,必须以对人类认识的反省为前提,哲学不能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不能回答世界的普遍规律问题。
三、语言分析说
它作为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合乎逻辑的后果,哲学从反思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而转向注意表达这种认识的媒介,从而出现了语言分析说的哲学观。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是要求哲学家在建立关于世界的理论之前,必须先有关于反省人类认识的理论,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则要求哲学家在建立关于人类认识及其所表达的世界的理论之前,必须有语言的理论,没有语言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为无效。在语言分析学看来,传统哲学家的根本弊病,在于他们企图穿过语言而达到对世界的认识。语言分析学的这种哲学观,存在着重大缺陷。他过分注重于技巧,而低估了理论的重要性。结果,他不是把语言升高到哲学的高度,而是把哲学降低到逻辑性语言的层面。真正的思想,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思考,更是一种境界。如果说把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用机械的死板的语言和文字来进行描述和表达,那将失去思想本身的意义。
四、存在意义说
这种学说认为哲学的使命不是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或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而是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这种哲学观的理论渊源一直可以追
述到最古老的哲学。古希腊哲学名言“认识你自己”就是这个意思,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从人类意识最初萌发时起,我们就发现一种对生活的向内观察伴随着并补充着那种外向观察。人类的文化越往后发展,这种观察就变的更加显著。人的天生的好奇心,慢慢的开始改变了他的方向。我们几乎可以在人的文化生活的一切形式中看到这种过程,在对宇宙的最早的神话学解释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个原始的人类学与一个原始的宇宙学并肩而立,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类的起源问题难分难解的交织在一起,宗教的出现并没有消除这种解释,相反,它保存了神话学的宇宙学和人类学而他们以新的形态和新的深度,同样,这种原则也适用于哲学思想的一般进程。在希腊哲学中,无论是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派、埃利亚派,还是赫拉克利特,他们总是确信,不先研究人的秘密而去洞察自然的秘密是根本不可能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具有区别其他一切存在的独特性,人以外的任何一种存在都是本质先于存在,而人的存在则是存在先于本质。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哲学观中提出,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会迅速的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整个一生都在希望着什么,因而也发生了一切。这是一种人存在所必须的状态。每一个人从动机出发,经过需求的满足形成不同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内心的潜能和价值,从而使人性达到一定境界,成为一个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特点。因而,人的存在的意义贯穿了各种主客观因素,人的存在意义和存在价值不仅仅在于人的起源,中外历史神话当中有很多故事讲述了人类的产生,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意义,神话的目的是在告诉我们人存在的意义。
五、精神境界说
中国传统哲学精神致力于弘扬哲学对人生境界的意义的探索。这种哲学观被称为精神境界说。
在中国众多哲学流派中,儒家哲学思想认为透过这些人类自身由内而外不断工夫修养,可以达至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理想。道家哲学则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中国佛教认为我法无,佛法本身也是不拘自性的缘合物。墨家思想主张应从一般百姓的立场上谈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巨害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而这种兴利除害的理论预设即为其著名的兼爱思想,提出了爱无差等的理想命题。在法家思想里,世界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帝王的国家,世界的太平就要靠帝王的权威统治与法律的普遍奉行,才能可大可远。
现代哲学家贺麟先生以优美的文字精辟的概括了这种精神境界说的哲学观,他说:“哲学是一种学养。哲学的探究是一种以学术培养品格,以真理指导行为的努力。哲学之真与艺术之美、道德之善同是一种文化、一种价值、一种精神活动,一种使人生高清而有意义所不可缺的要素。”他还特别指出:“真正伟大的哲学并不是智巧的卖弄,而乃是精神上的粗茶淡饭。真正伟大的哲学家,其伟大出即在于能道出人心之所同然,能启发人的灵性,提醒人的潜伏意识。所以哲学若果要是有生命的话,是应该与大众见面的;大众要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话,也应该设法与哲学亲近的。”
六、文化批判说
批判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也是哲学最根本的特性。这种强悍的世界观点,在理论预设方面则有其承袭自道家对道的理性思考,认为自然界与人没有亲疏关系,只有其无意志的自然法则,而人也不能改变任何天道运行的规律,因此试图以天道影响人事的一切作为都是迷信,都是应该被打倒的对象,只有靠人为自身的努力才有可能发展人类福祉。这种朴素的宇宙自然观,为其重视现实的统治者之
权威与利益的君主专制言论,塑造了良好的理论基石。从哲学发展史上看,哲学的批判在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和现代的语言转向中,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的哲学批判集中的体现了理性的批判,即对人类的理性的批判反思,现代的哲学批判在西方哲学中主要表现为文化的批判。批判的哲学观点,从对人欲望理性的批判出发,进一步发展到人性的集合体—文化的批判,其性质和目的都是一样的。文化与哲学相融相生,都是由人的思想和精神产生的,当然也包含人的欲望。人类本性决定了,人的欲望不可消除。我们在对这种欲望的无休止的批判中,循环反复,这种过程促进了哲学思想的进步,但我们距离无懈可击的思想境界还是遥遥无期的。
七、文化样式说
一个比较通俗的比喻,认为哲学不是思想王国的王后,而是思想共和国的公民,即哲学只是一种文化样式,而不是其他文化样式的基础。这种文化样式的哲学说,是以否定哲学的表象主义、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出发点的。
作为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文化样式说,其突出特征就是消解人们对哲学的通常理解:所谓反表象主义,就是消解主题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也就是消解哲学所追求的思想的客观性;所谓反本质主义,就是消解现象与本质的逻辑二元对立,也就消解哲学所追求的超验的本体;所谓反中心主义,就是消解中心与边缘结构的二元对立,也就消解哲学所追求的全体的自由性;所谓反根源主义,就是消解本原与派生的二元对立,也就是消解哲学所追求的事物的规律性;所谓反基础主义,就是消解深层与表层的文化二元对立,也就是消解哲学所追求的全部知识的基础,即消解罗帝所说的知识分类表或自然等级秩序对哲学的诱惑。这样,哲学就变成了与其他文化样式平起平坐的一种文化样式,它的使命就是沟通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对话。
八、实践论说
在把现代西方哲学称作语言转向的同时,人们常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作实践转向,并以实践的观点去理解和解释全部的哲学问题。这种哲学观被称作实践论说。这种实践论的哲学观,既是哲学发展史上的空前的革命性变革,也为我们合理的理解和解释现代哲学中的各种各样的哲学观,提供了最主要的理论基础。
哲学不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也不是裁判人的各种文化样式的学科的帝国主义,而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只有从人类的实践存在方式出发去理解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哲学。
有人说过,哲学晦涩难懂,近乎愚昧,像国际象棋一样不实用。西塞罗说过,再也没有比在哲学家的著作中看到的东西更为荒诞的了。很可悲,他们忽略了非常关键的东西。我们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无聊、犹豫中度过的,我们与自己内心和外界环境的纷乱作着散漫的斗争,但我们只要有一种信念,只要能够剖析自己的灵魂,就会发现我们身上存在着支撑我们活下去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在整体上把握哲学的意义,要在有生之年认清生活的真相,以永恒的观点看待永恒的事物,微笑面对命运,泰然面对死亡,我们必须成为完整的人,协调各自欲望,互相配合,达成一个共同的准则。热爱智慧,朴素、独立、豁达、充满信心。哲学也许不会带来财富,却能赐予我们自由。就像德国诗人诺瓦利斯所说的: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参考文献:
1、孙正聿.哲学通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劳思光.中国哲学史[M].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3、汤一介.我的哲学之路[M].新华出版社,2006.4、冯友兰.哲学人生[M].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5、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7、傅佩荣.哲学与人生[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8、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M].九州出版社,2004.9、南怀瑾.南怀瑾选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0、中国古代哲学大典[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第三篇:漫谈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
2010-2011年第二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科目考查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电10-3任课老师:鄢建江 姓名:张艺缤 学号:45 成绩:
漫谈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
一、当代大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理想和信念是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理想和信念都有时代性,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下都会有不同的内涵。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同时,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真正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和创新;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前 几年中国出现了“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在全国各地开展反共产党、反社会主义等活动,蒙蔽了很多人,制造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如果我们确立了科学的信仰,就不会被这些所蛊惑。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公民的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屋武器。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不同的时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也就不同。而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当代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而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指引我们方向的路标,这个路标就是我们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
因为理想信念可以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怎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生 2 成一个怎么样的人。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比如说:一个想上大学的人,他(她)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拼搏学习。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会在人们迷失方向的时候,成为心中的一座引航的灯塔,指引人们走出困境。
因为理想信念可以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自古理想信念就是英雄豪杰在困难险境仲取得成就伟业的原因。一个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就可能一生碌碌无为,好吃懒做,甚至有可能走上不归之路。
因为理想信念可以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一个拥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会是一个精神境界和人格高尚的人,人格高尚的人是不会被纸迷金醉的的物质生活给腐化的。
因为理想信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因为理想信念可以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都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谈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总的原则和目标。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有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因为理想信念可以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旧有周总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全面 3 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学习。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去确立和实现科学的理想信念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如何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呢?理想源于现实,有超越现实。实践是联系两者的桥梁。我们只有在实践中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彼岸。
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我们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面对困难的挑战,迎难而上。我们要知道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越高远,实现的时间就越久,越困难。比如:司马迁,他为了实现写成《史记》这个高远的理想,受了“腐刑”,还有《史记》被盗,都没有屈服于现实,最终把《史记》这本巨作完成了,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俗话说:“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不变的逆境。只有我们不悲不喜,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当代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我们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矛盾和统一的,是辨证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的理想,是空洞的、泛白的。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执着的信念。如果我们的先烈没有为“中国的解放,人民的独立”而执着努力,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 4 的执着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只有勇于献身、不畏艰苦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我们要认识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当代大学生要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大学四年是决定我们以后人生的四年,是重要的四年。在这四年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
2011-4-26 5
第四篇:漫谈当代书坛名家刘兴先生的书法艺术
鞠稚儒----《漫谈当代书坛名家刘兴先生的书法艺术》
也许是自幼学习篆刻的缘故,我对篆书有特殊的偏爱,收藏有当代数十位篆书名家的作品,我的身边也有擅长汉篆的刘江、擅长金文的王友谊和擅长铁线篆的王福庵等篆书名家作品。去年开始,晚成居士刘兴先生开始走入了我的视野。
我对刘兴先生并不陌生,在普觉印社座谈会上听过他的讲座,也欣赏过他早期的细朱文、满白文篆刻作品。我一直认为,这一风格的篆刻作品,王福庵、陈巨来由印及书,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王福庵老先生精研篆法,把小篆的姿态演绎到了极致,风姿绰约,艳丽无比。而刘兴先生的小篆则精珍洁雅,如三秋空潭,波纹不兴,淡定持久,了无舛误。
刘兴先生小我20岁,同属于文学爱好者,我喜欢小说散文,他最早则迷恋于旧体诗。2002年他在《中华诗词报》发表处女作时,他才10周岁。而我在《中国书画网》看他的篆刻作品和关于篆刻的文章时,又是再10年后了。可以说,他的艺术灵感是在古典诗词的培养基里萌芽的,因而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抒情色彩,又不乏深邃寓意和雍容典雅的美感。
在当代,当众多执着于艺术者纷纷涌往大都市时,20岁的刘兴先生一直生活在山东省内一个名叫禹城的县级市。我不太了解那里,只知道那是德州下辖的县级市,当初为纪念大禹治水起的名字。刘先生自号晚成居士(因他论资排辈为后字辈,后兴、不就是大器晚成么?),偏安一隅,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社会,用自己的眼光丈量世间,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字,刻自己的印。
刘兴先生现在成了大师韩天衡先生入室弟子,但启蒙时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书法篆刻老师,他的篆刻私淑王福庵、陈巨来两位前辈。但为了与王福庵的铁线篆、陈巨来的秦篆等传统篆法拉开距离,他尝试着将破而后立,最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与个性。在这里借用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老师的一段话来对刘兴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一下概括“刘兴先生学印之初对古玺、汉制倾力颇深,临刻逾万方,逼肖酷甚。沿袭这一脉络,止步麋研、安持精舍又十余载。所刊元朱文秀润比肩陈巨来,拟汉玉印端丽不让方介堪,名声鹊起。弱冠以后参老缶、然犀遗意,印风粗犷豪迈、雄强霸悍,终臻大成之境。返璞归真、鼎立印坛。”
由印及书,是许多篆刻家尝试走的路,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走通。王福庵、陈巨来、方介堪等就是例子。他们都是伟大的篆刻家,可只有王福庵成为了伟大的书法家。几天前去杭州公出,与书画界、收藏界、拍卖界、出版界众多朋友欢聚西泠印社题襟馆,话题中也涉及到了作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庵先生,大家称其为近现代工稳类篆书书法第一高峰。丛文俊先生也曾对我讲,用印章的章法来创作书法,王福庵乃第一人,也是第一高手,是后人难以企及的。我见过陈茗屋作序、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陈巨来治印墨稿》,刚健婀娜,恬淡从容,可他却没有把印石上的精彩演绎延续到宣纸上,成为了永久的遗憾。
篆书从产生到现今,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文字的最初形体,它不仅蕴含了文字形成的根源,甚至寓物于形,富有强烈的写意造型意识。篆书是富有统一的装饰之美与结字的自然之美的,在诸体书法中,篆书最难写出个性。《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石鼓文》、《大盂鼎》、《泰山刻石》、《峄山碑》、《三坟记》,李阳冰、邓石如、吴熙载、杨沂孙、赵之谦、吴昌硕、王福庵等等,似乎每一条路都有人走过,不同书家表现出对篆书的装饰性与自然性的不同把握分寸,创造出不同的篆书形式与风格,留给后人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
历代写篆书者,为了追求多元、多味,而揉入其他因素,写起来不拘一格,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写一手纯正的篆书,不揉入此、揉入彼,使其纯正,做到去其杂、守其正、取其真,则是刘兴先生多年的追求。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自己的体会: 我认为,既能守得住,又能放得开,是一个优秀艺术家艺术天赋和创造才能的具体体现。“守得住”,就是要守住一门艺术的“底线”,就是要维系作品与传统经典从精神到血脉的传承;“放得开”,就是要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驰骋自己的情思,创造属于自己的那片艺术“星空”。
刘兴先生的篆书创作与篆刻一样,喜欢走两个极端,这恰恰是他“能者固无所不能”的体现。早期对铁线篆、玉筯篆等情有独钟。“它保留了秦小篆典雅、唯美、纯粹的特质并使之更趋极致化,使这一书体的本质精神和艺术气息得以升华。它的魂魄是高古的,承袭斯冰遗韵;它的形体是唯美的,崇尚简洁纯粹;它的境界是高妙的,耐得品味。”篆书的线条变化较简单,也给书写过程带来了相对大的阻力。刘兴先生在创作中体会到,篆书创作须全神贯注地使笔笔到位,字字精准,行行贯气,通体寓神,在近乎禅定的状态下,产生一种高度精确、雍容富丽的审美情趣。要有简淡平和、不激不励的心态,把创作激情委宛地融入这种平和之中,并保持心情平稳的持续性,使之达到肃穆、庄重、精美、活泼、古艳、隽秀的艺术效果。刘兴先生还特别注意线条的塑造,注意起笔、行笔、收笔的韵律变化,力避僵化、机械地重复描划,在“至简”的形式中追求丰富的意蕴表情和超脱的精神气息。努力赋予每根线条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承载起更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更明确的审美追求,并藉此实现“风格”化。
刘兴先生的书斋名曰“蒿斋”,一个“蒿”字道出了他艺术创作的真谛。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而是避开都市的“雾霾”,追求最纯净的艺术本体。对刘兴来说,书法创作不是那种纵意所为、信笔挥洒的状态,而是理性为之的产物。他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最能反映创作者的精神状态和生命状态,铁线篆、玉筯篆是最青春、最靓丽的书体,书写这种崇尚“年轻”的书体,书家当在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之际为宜,不然,便会重品“殊不洽意”之憾。即便是大些意作品,也当恪守“工是写之基,写是工之极”的论据,否则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当代书法创作,缺乏的不是所谓的创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我们缺乏的是渐行渐远的文化气息。刘兴先生是一位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继承者,他喜欢读书,桌案上、书橱里、床头柜上,堆放的都是书,有古人的、有今人的,他会随时去翻看。我觉得,现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书已不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我没与刘兴先生交流过读书的体会,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但我读过他诗一样的文字,而对于就任中国婉约词协会主席的他来说,我的见地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
刘兴先生钟情篆书,孜孜以求,成其纯正,而这顺乎人们审美需求的作品也最终赢得了专家的认可,其精心创作的篆书四条屏获“全国第十届篆书创作展”最高奖,可谓实至名归。
艺术是属于人类心灵的,无论是创造艺术,还是欣赏艺术,都需要心灵的深度参与。我的书斋中高悬刘兴先生题写的匾额,那是黄健兄买来手绘蜡笺请先生题写的,那华美的书幅与古色古香的书房环境是那么契合。我经常拿出购来后精心装裱的刘兴先生墨宝,请来寒舍茶聚的书画界朋友欣赏,虽然大家的艺术追求不同,但赞誉是一致的。艺术是多种多样的,想来世间最美妙的艺术是雅俗共赏。
我见过刘兴先生在西泠印社讲座期间于西子湖畔拍摄的一张照片,一如其印、其书,虽处江湖之远,殆有清庙明堂气象。言恭达兄曾不止一次对我讲,刘兴先生对待书法艺术一丝不苟,极其尊重藏家,不是满意的作品绝对不流出。所以每平尺尽管近万元,依旧供不应求。对某个字只要有一丝丝不如意就要重写,不管那点不如意别人是否看得出来。而他坚持一定要重写。这是我尊敬的一种创作精神,一如日本丰田汽车的召回制度。
其实很早以前就想写写刘兴先生,可不知从何下笔。上星期去出差杭城,恰巧李刚田老师也在杭城旅行,本想见面聊聊刘先生,几次约定都阴差阳错。可西泠之行,却使我豁然开晤:刘兴先生的篆书,代表了一种风格,更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值得书法界的人深思。我们当今缺乏的不是所谓的创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创新是一种自然渐进的行为,拔苗助长虽可喧嚣一时,但这种喧嚣绝对只会是昙花一现。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兴先生的书法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他也会越来越被圈内人奉为百世不衰的经典。因为他的作品、他的实践使我们在书法篆刻领域感受到了渐行渐远的文化气息。
第五篇: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情况
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情况
11文化产业管理缪红云111307118
书籍装帧艺术是随着书籍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具有更审美,更多的功能,更多的特质。以下分析了书籍装帧的现状,并依次提出了对书籍装帧的改进措施。进入新世纪,科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书籍装帧观念也不断发展,受到数字信息、广告、媒体等不断的刺激,如今的书籍装帧艺术已达到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书籍装帧已经有了五花八门的设计。现状:
一、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二、出版物的大众化与书籍装帧风格的大众化。
三、书籍装帧艺术更加注重对于文化精神内涵的追求,在形式设计与艺术创意中,更加注重对现代感与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
经考察发现,我国当代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
1、传统的出版物仍是主体
2、数字与新科技时代带动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主要内容: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形态以及结构
(1)印刷工艺与材质美感表现
(2)书籍装帧设计的全方面
(3)书籍的装帧设计的优点
(4)书籍装帧艺术需要的多元化
二、提高书籍的装帧设计的整体质量
(1)强度:书名要醒目,要容易识别,图像需要美观,能表现主题理念,使人看到它有种号召力。
(2)独特:一本完美的书籍装帧要有他与众不同的特色,无论是从布局,构图,还是从内容上,都能牢牢的吸住消费者的眼球,那才是一本好的书籍装帧。
(3)时代性:要与时代同步,能与时代同步流行。
(4)理解:要理解读者的心声,让读者感到亲切,适于读者去品味和欣赏。
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书籍的装帧设计要更简便、准确、快速,于是简约的设计独占鳌头。但是简约并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那只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书籍装帧的艺术性并不简单,要用最简单的纸张、最简单的色彩以及最精炼的语言,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书籍的各方面内容。
书籍装帧设计就是把封面、版面、材料、印制等当做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多因素、多美感的系统工程去完成,如果分割开来,无论是缺少哪一方面,都会缺少整体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