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语十册学案
十《论语》十则导学案
设计:李新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其人和《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理解、积累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论语>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2.走近作者
《论语》的作者谁呢?应该不是孔子本人。在先秦,学者与学生讨论问题,并且亲自参与将这些言论集结成书,这部书常常就以这位学者命名,比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等。假如孔子亲自参与了《论语》的集结,那么这部书就应该叫做《孔子》。郭沂先生认为司马迁所说的《中庸》就是《子思子》一书原来的名字,为子思所著,我对此还是有些疑虑的。
《汉书·经籍志》引刘向的话,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那么,《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在孔子死后将他的论述编辑起来而成书的。虽然刘向对先秦典籍的整理常常遭到后世的怀疑与批评,但对这一点,迄今没有人提出过质疑
3.相关资料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课文中提到的曾子、子贡和子路都在“贤弟子”之列。
(2)《论语》简介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它是孔子的弟子和他弟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等人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
处世方法。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学而不思则罔().④吾日三省吾身().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有朋自远方来()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传不习乎()..
3.翻译下列短语。
①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学
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
G.学而不厌
5.填空。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多方面,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③朱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合作探究】 《论语》十则中,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请思考:
6、课文在求知态度上强调什么?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什么?在修身做人上又强调什么?
7、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8、请你总结本文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等。
【精读精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9、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 的书。这本书是 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
合称“四书”。
10、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11、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
答
12、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___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____ ____ ____
13、以上4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主题阅读】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曰:“无苟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苟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壹似:很像。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孔子过泰山侧()(2)夫子式而听之()
(3)然()(4)昔者吾舅死于虎()
(5)何为不去也()(6)小子识之()
16、“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 _________
17、“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A、顺接 B、转接)
18、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____________
19、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 ___________
20、妇人的丈夫儿子因何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21、“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__ _____________。
22、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
【拓展提升】
1.《论语》的伟大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中国有句俗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真正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去当官治理天下了。当然这是一句夸张的话,不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确实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论语》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论汇集,正如《圣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希伯莱人的先知耶稣的言论汇集一样。孔子和耶稣都是他们的母亲与人“野合”而生的,即都是私生子。私生子们似乎都特别的聪明,因为他们是最热烈的爱情的产儿。一个大思想家对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是一百个。乃至几百个帝王将相之影响的总和都难以比得上的。孔子和耶稣对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比的影响就是如此。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自不免有些夸大其辞,但却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论语》在中国的地位,犹如《圣经》之在西方,它是历代中国人的人生宝典,至今仍是我国教育部门规定的青年学子的必读书。
孔子及其《论语》曾经长期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
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2.有关《论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3.《论语》名句集锦 EBY“©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g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p>n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
十《论语》十则
1.①yuè②yùn ③wǎng ④xǐng 2.① 志同道合的人 ②恼怒 ③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④老师传授的知识 3.①不也是快乐的吗 ②温习旧的知识,却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新的发现 ③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④任务重,完成任务的道路遥远 4.①A D F G ②B C E 5.①孔子 孔子一部分弟子 道德 教育 儒 ②丘 仲尼春秋 文学 教育 ③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6、谈求知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已所不欲,勿施与人。
9、论语 孔子及弟子的言行 儒 孟子 大学 中庸
10、不断学习、复习相辅相承 辩证统一的。
11、温故知新 经常学习的人 不会矛盾 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12、学习他优点 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
13、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14、略15(1)经过(2)它,指哭声(3)是的(4)在(5)离开(6)记住
16、zhì
17、(A)
18、孔子
19、丈夫的父亲 20、老虎很凶猛
21、妇人
22、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第二篇:论语四则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
题】《论语》四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会读“女、知、敏”等字,理解“子曰、善、其、从、诲、女、知、敏”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词语。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能正确疏通文意。
【学习重点】
疏通文章,理解《论语》四则的内容。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 【快乐链接】
1、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五经” 为:<<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基础知识
(1)辨字组词
诲()故()必()论()悔()姑()心()伦()(2)解释下列字词:
子曰:
善者:
从:
诲:
女:
知新: 敏:
温:
故: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的基本要求:
(1)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读出层次;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融情入境,情随文动。
三、【合作探究】
1、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三人:
其: 焉:
善:
从:
句子释义:
2、学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
女:
知之:
为:
是:
句子释义:
3、学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者:
好古:
敏:
求: 句子释义:
4、学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
故:
可: 以为: 句子释义:
四、【拓展延伸】
思考:课文哪几则是谈学习态度的,哪几则是谈学习方法的?
五、【课堂检测】
1.本文中“子曰”的“子”指的是_____,名_____,字_____,_____时 期_____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创 始人。
2.写出本文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本文中孔子认为应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本文中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学)后反思】
第三篇:《论语十二章》教学案
《论语》十二章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②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
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三)整体感知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重点)2.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二、教学新课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传不习乎?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④子曰:“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三、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 勤于复习
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以学为乐
诚实谦虚
珍惜时间 修身做人宽厚仁义
坚贞守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四、拓展提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五 课堂小结。
12章主旨归纳,本问通过孔子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分别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个方面来谈,告诫人们要勤奋自勉,谦虚上进,加强修养,给每位求学之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六 作业:
P52,53 课时练。
第四篇:《论语》十则练习学案
学科:初一语文主备:校审:年级:姓名:领导签字:
16、《论语》中阐述做人的基本素养的句子是:,二、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一、复习目标: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
1、积累文言词语,常用词语的运用。
2、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为之怡然称快()(4)心之所向,()
复习《论语》⑴强调知识点:①重点字词 ②重点语句 ③内容理解(5)学而时习之()(6)择其善者而从之()
⑵自由复习(课下注释重点字词解释和译句)⑶检测巩固(7)见藐小之物()(8)驱之别院()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9)使之冲烟而飞鸣()(10)观之,兴正浓()
三、读一读:《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1.在《<论语>十则》中,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就是
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2.《<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_________________。
十篇。3.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过程,《〈论语〉十则》复习导学案
“”这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同时,学习又是相互联系,从旧知中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这自然使我们联想到《论语》中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年2月18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则》中的,“,”来表达了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5.《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的 “。”
7.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9、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10、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
12、《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
13、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4、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5、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_
15、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正如孔子所说:
四、一词多义:
为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可以为师也:
3、知之为知之:
4、仁以为己任:而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任重而道远()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为人谋而不忠乎()
6、温故而知新()
7、学而不思则罔()
其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其恕乎()
五、回答: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2、“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3、第八则中的“重”“远”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4、曾子经常反思一些什么事情?“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情?该如何理解?
5、曾子曾经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六、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七、课后反思:
《论语》十则复习导学案
第五篇: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第11课 《论语》十二则 【文海拾贝】:
1、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耀古今。
2、《论语》中并非深不可测的大道理,全是为人处世的真本事,是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是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
_________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感言
4、“四海之内皆兄弟”。
______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
2、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3、弄懂十二则语录的基本意思,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
4、积累成语、格言。
5、学习儒家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第一课时
完成目标1、2。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字仲尼。我国_____(朝代)时期伟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
3、《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课堂研讨重点学习1-6则。
(一)课文内容 1.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二)重点记忆
1、完成加点字注音,请填空。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四十而不惑()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曲肱()而枕之 不舍昼()夜 ..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小题。(1)、解释重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阅读探究。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习小结】
1.《论语》十二则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内容。
2.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达标检测】
1.当堂背诵前六则。
2.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___家,是____ 家学派创始人。
3.《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4.《论语》中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4、5。
【学习过程】:
一.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问题回顾上节课内容。
《论语》十二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有的谈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的谈_____________。二.重点学习后六则内容。
(一)课文内容
7.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二)重点记忆
1.解释重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
择其善者而从之()...子在川上曰()
博学而笃志()..2.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朗读吟咏,积累反思。
1.请从《论语》十二则中积累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做人修养的的名言警句,并说明此句告诉了你怎样的道理。
用“我认为_____________与学习方法(态度、修养)有关,这句话告诉我___________的道理”这个句式说话。
如:我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学习方法有关,这句话告诉我要学思结合的道理。
你的收获是: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有关,这句话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生活中为人们广为使用。如:温故知新。请你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一归纳。
出自《论语》的成语:
温故知新、不舍昼夜、乐在其中 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四.多少年过去了,《论语》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有着永久的生命力。找出文章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看法。
略
【学习小结】
泱泱中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留下的灿烂辉煌的文化,至今仍光芒四射。在对《论语》的吟诵流连中,我们唇齿留香,我们获得了多少精神的滋养?怎能不激起我们对祖国灿烂文明的自豪感?
本科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4.传不习乎 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5.饭疏食饮水 与零数之间)饭:名词-动词,吃饭
(二)古今异义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不亦君子乎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四)一词多义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为: 2.可以为师矣 可以为师矣
(当,做)古:可以、凭借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知 古:粗劣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今:疏通、疏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而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5.匹夫不可夺志也 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
古:普通人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其 古:多次 仁在其中矣
(它的)今:数词,三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三)词类活用
(四)特殊句式 1.学而时习之 省略句: 时:名词-状语,按时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吾日三省吾身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判断句: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贤哉,回也!会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达标检测】
背诵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课外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文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