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财政支农专项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检查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9: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财政支农专项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检查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财政支农专项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检查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对财政支农专项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检查的通知

关于财政支农专项资金

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检查的通知

各市及有关县(市、区)农村能源办公室:

为了科学、规范地管理财政支农资金,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要求,省农村能源办公室决定于****年*月末之前对****—****年度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安排的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并为项目审计和验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求各项目单位根据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对项目执行好的县(市、区)区省农村能源办将加大扶持力度,对项目执行不利的县区将减少甚至取消明年的项目安排。检查内容包括:

一、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包括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及用户自筹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二、项目执行情况:包括内业资料和现场检查。

(一)内业方面,包括:

1.项目立项及批复文件;

2.项目实施方案及批复文件;

3.设计资料:勘察设计合同,设计图纸、图纸会审记录及变更通知单等。

4.监理资料。

5.招投标资料。

6.施工资料:

(1)开工报告(表1)

(2)施工材料、设备及仪表的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3)砂浆、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4)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基坑验槽记录(表2);垫层隐蔽检验记录(表3);底板隐蔽验收记录(表

4);圈梁及构造柱隐蔽检验记录(表5);顶板隐蔽检验记录(表6);内外防水隐蔽检验记录(表7);试水试压记录(表8)。

(5)无压力管道的严密性试验记录。

(6)工程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表9)

(7)竣工图纸及说明书

(二)外业检查

三、工作总结: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的具体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的结果及竣工验收报告;项目的效益情况。

第二篇: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写内容和要求

附件1:

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写内容和要求

一、编写内容

项目建议书编写内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养殖场基本情况、建设地点选择、建设内容与规模、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工艺路线、投资估算资金及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计等。

二、有关要求

(一)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要与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紧密结合,与农业主体功能区划相结合,与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布局相结合。要综合考虑大中型沼气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和周边环境,科学设计,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技术和工艺路线。

(2)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在原料类型上,以养猪场、养牛场沼气为重点,试点开展秸秆沼气;在工艺模式上,以高浓度厌氧消化为重点;在工程规模上,以大型沼气工程为主,兼顾中型沼气工程;在建设内容上,以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设施以及沼气和沼肥利用设施为重点;在布局上,以规模化养殖业集中的地区、国家重点水源保护区、秸秆焚烧问题较突出的地区为重点;在沼气沼肥综合利用上,以为农户供气的和能充分利用附近土地消纳沼液、沼渣的沼气工程为重点。

(3)政策引导,效益带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沼气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疏堵结合,充分调动养殖场和地方政府发展沼气工程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企业意愿,不强迫命令,不盲目建设,申报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自筹资金能力和建设意愿。坚持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发展生态农业,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推进沼气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

(4)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研究推广国内外先进的适用和实用技术,提高污染物无害化治理及其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试点示范建设,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培训和技术服务,保证建设质量和效益,推进沼气工程专业化施工和产业化发展。

(二)建设内容及模式

(1)建设内容

重点包括厌氧消化系统和原料预处理、沼气和沼肥利用设施。发酵原料预处理设施包括格栅、固液分离装置、集料池、调节池、沉砂池等;厌氧消化系统包括厌氧消化装置、增温设备、保温设备、脱水设备、脱硫设备、贮气柜、检测仪器设备等;沼气利用设施包括输配管网、流量计、灶具、供热设备、发电机组、余热利用设备等;沼肥利用设施包括贮液池、沼肥加工设备、输送设备等;其它配套设施包括场区消防、照明、给排水、标识和后处理(包括生物氧化塘等)等。

(2)建设模式

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模式

按照进料浓度不同,推荐采用高浓度中(高)温厌氧消化和低浓度常温厌氧消化两种典型工艺类型。

模式一:高浓度厌氧消化工艺类型(能源生态模式)

以生产沼气为目的,采用中温或近中温发酵,利用养殖场粪便和污水进行厌氧消化生产沼气的工艺。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一般年均池容产气率≥0.8m/m•d,挥发性固形物去除率≥70%。

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CSTR),内设有搅拌器,发酵物料浓度较高,干物质浓度(TS)一般为6%-8%,能耗低。二是高浓度卧式推流厌氧反应器(HCPF),发酵物料浓度高,干物质浓度(TS)一般为9%-12%,能耗低,原料不需要预处理,操作管理简便。三是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USR),发酵物料干物质浓度一般在6%-8%。

建议:周边有消纳土地(如在农产品生产的优势区域,能与种植业主签订长期沼肥供应合同,通过输送沼肥和利用,达到零排放)的养殖场选择该模式,可通过沼气发电和

33供气,卖二氧化碳减排量(15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相当于减排1吨二氧化碳,每吨二氧化碳可卖10美元,可连续卖10年)和沼肥获取收入。

模式二:低浓度厌氧消化工艺类型(能源环保模式)

以养殖场污水无害化处理为目的,采用常温发酵,通过污水厌氧消化生产沼气的工艺。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主要适用于所在地区年均气温较高、处理污水量较大的养殖场,一般年均池容产气率≥0.4m/m•d,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70%。

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折流式厌氧消化器,发酵原料干物质浓度一般在2%以下;二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进料悬浮物浓度(SS)一般小于等于2000mg/L。

建议:周边没有消纳土地的养殖场选择该模式,重点在干清粪和后处理,做到达标排放。2.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建设模式

建议采用秸秆湿式厌氧消化工艺类型。该模式以秸秆为主要原料,辅以鲜粪,通过湿式厌氧消化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采用中温发酵。秸秆首先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改善秸秆的可生物降解性能和产气率。可以用一种秸秆或几种秸秆的混合料进行厌氧消化。进料干物质浓度为7%-8%,滞留期45-50天,单位干物质产气率≥300m/t,池容产气率≥0.5m/m•d,挥发性固形物去除率≥70%。采用温室增温保3

333

3温技术和卧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即把反应器放置在温室内,利用温室作用提高发酵温度,可在不外加能量的情况下,在春、秋季实现中温发酵,在夏季实现高温发酵,冬季只需少量加热即可实现中温发酵。可通过燃烧部分沼气来加热增温,用气量一般不超过沼气总产出量的15%。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原料来源十分广泛,且没有沼液的排放问题,可实现秸秆的完全生态循环利用。

建议:可在能解决收费机制并有一定量供气户(500户以上)的地方申请建设。

(三)其它

(1)建议选择有经验和资质的设计单位直接进入项目申报的前期工作,以解决可研、初设、施工图的衔接问题。

(2)建议采用高浓度中温发酵(地上池)+沼液从上部入常规发酵池(储液池,利用或达标排放)+沼渣从下部入常规发酵(储肥池,输送利用)的二级发酵工艺,以解决鲜粪处理问题。

(3)禁止采用低成本的低效工艺和有隐患的方案。

第三篇: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写内容和要求

附件1:

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写内容和要求

一、编写内容

项目建议书编写内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养殖场基本情况、建设地点选择、建设内容与规模、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工艺路线、投资估算资金及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计等。

二、有关要求

(一)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要与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紧密结合,与农业主体功能区划相结合,与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布局相结合。要综合考虑大中型沼气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和周边环境,科学设计,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技术和工艺路线。

(2)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在原料类型上,以养猪场、养牛场沼气为重点,试点开展秸秆沼气;在工艺模式上,以高浓度厌氧消化为重点;在工程规模上,以大型沼气工程为主,兼顾中型沼气工程;在建设内容上,以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设施以及沼气和沼肥利用设施为重点;在布局上,以规模化养殖业集中的地区、国家重点水源保护区、秸秆焚

烧问题较突出的地区为重点;在沼气沼肥综合利用上,以为农户供气的和能充分利用附近土地消纳沼液、沼渣的沼气工程为重点。

(3)政策引导,效益带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沼气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疏堵结合,充分调动养殖场和地方政府发展沼气工程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企业意愿,不强迫命令,不盲目建设,申报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自筹资金能力和建设意愿。坚持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发展生态农业,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推进沼气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

(4)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研究推广国内外先进的适用和实用技术,提高污染物无害化治理及其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试点示范建设,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培训和技术服务,保证建设质量和效益,推进沼气工程专业化施工和产业化发展。

(二)建设内容及模式

(1)建设内容

重点包括厌氧消化系统和原料预处理、沼气和沼肥利用设施。发酵原料预处理设施包括格栅、固液分离装置、集料池、调节池、沉砂池等;厌氧消化系统包括厌氧消化装置、增温设备、保温设备、脱水设备、脱硫设备、贮气柜、检测仪器设备等;沼气利用设施包括输配管网、流量计、灶具、供热设备、发电机组、余热利用设备等;沼肥利用设施包括

贮液池、沼肥加工设备、输送设备等;其它配套设施包括场区消防、照明、给排水、标识和后处理(包括生物氧化塘等)等。

(2)建设模式

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模式

按照进料浓度不同,推荐采用高浓度中(高)温厌氧消化和低浓度常温厌氧消化两种典型工艺类型。

模式一:高浓度厌氧消化工艺类型(能源生态模式)以生产沼气为目的,采用中温或近中温发酵,利用养殖场粪便和污水进行厌氧消化生产沼气的工艺。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一般年均池容产气率≥0.8m/m•d,挥发性固形物去除率≥70%。

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CSTR),内设有搅拌器,发酵物料浓度较高,干物质浓度(TS)一般为6%-8%,能耗低。二是高浓度卧式推流厌氧反应器(HCPF),发酵物料浓度高,干物质浓度(TS)一般为9%-12%,能耗低,原料不需要预处理,操作管理简便。三是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USR),发酵物料干物质浓度一般在6%-8%。

建议:周边有消纳土地(如在农产品生产的优势区域,能与种植业主签订长期沼肥供应合同,通过输送沼肥和利用,达到零排放)的养殖场选择该模式,可通过沼气发电和3

3供气,卖二氧化碳减排量(15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相当于减排1吨二氧化碳,每吨二氧化碳可卖10美元,可连续卖10年)和沼肥获取收入。

模式二:低浓度厌氧消化工艺类型(能源环保模式)以养殖场污水无害化处理为目的,采用常温发酵,通过污水厌氧消化生产沼气的工艺。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主要适用于所在地区年均气温较高、处理污水量较大的养殖场,一般年均池容产气率≥0.4m/m•d,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70%。

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折流式厌氧消化器,发酵原料干物质浓度一般在2%以下;二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进料悬浮物浓度(SS)一般小于等于2000mg/L。

建议:周边没有消纳土地的养殖场选择该模式,重点在干清粪和后处理,做到达标排放。

2.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建设模式

建议采用秸秆湿式厌氧消化工艺类型。该模式以秸秆为主要原料,辅以鲜粪,通过湿式厌氧消化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采用中温发酵。秸秆首先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改善秸秆的可生物降解性能和产气率。可以用一种秸秆或几种秸秆的混合料进行厌氧消化。进料干物质浓度为7%-8%,滞留期45-50天,单位干物质产气率≥300m/t,池容产气率≥0.5m/m•d,挥发性固形物去除率≥70%。采用温室增温保3333

3温技术和卧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即把反应器放置在温室内,利用温室作用提高发酵温度,可在不外加能量的情况下,在春、秋季实现中温发酵,在夏季实现高温发酵,冬季只需少量加热即可实现中温发酵。可通过燃烧部分沼气来加热增温,用气量一般不超过沼气总产出量的15%。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原料来源十分广泛,且没有沼液的排放问题,可实现秸秆的完全生态循环利用。

建议:可在能解决收费机制并有一定量供气户(500户以上)的地方申请建设。

(三)其它

(1)建议选择有经验和资质的设计单位直接进入项目申报的前期工作,以解决可研、初设、施工图的衔接问题。

(2)建议采用高浓度中温发酵(地上池)+沼液从上部入常规发酵池(储液池,利用或达标排放)+沼渣从下部入常规发酵(储肥池,输送利用)的二级发酵工艺,以解决鲜粪处理问题。

(3)禁止采用低成本的低效工艺和有隐患的方案。

第四篇:对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

对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

农业处课题组

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是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考评是一种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强调支农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的关系及结果的有效性,目的是提高农业财政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这极大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市财政支农普遍存在资金配置不合理,支农资金管理分散、重复交叉现象突出等问题,同一性质的资金分散在若干个部门,难以协调使用,影响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财政支持农业的项目,尽管也做到多主体、多渠道投入,但从使用上看,还缺乏统筹协调,难以统一运作,形成不了整体合力。造成这一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绩效考评工作的不足,项目绩效不高,财政支农的职能严重被弱化。

随着财政管理由重收入管理向重支出管理的转变,开展对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也日益显现,对于欠发达地区,有效利用有限的支农资金和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评价可以说是衡量现行农业财政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完善的试金石。

一、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1、有利于强化财政支农的支出管理职能。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市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未进行大的改革。在支出方面,重预算分配轻支出管理、重资金拨付轻绩效考评的问题仍然突出。多年来也仍是采取以支农支出增长情况考核的财政收支结果的方法(如“两高于”的方法)。随着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财政将逐步由政府包办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支农资金管理的内容由原来的资金分配,拓展到资金支出效果的监督约束,即对资金运用进行跟踪考察。由于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最终都落实在具体的农业项目上,因此,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是监督财政支农支出的基础。通过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追踪考评,有利于促进支出管理的科学化,进一步转变和强化财政支农的支出管理职能。

2、有利于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也相应扩大,省以上财政对我市农业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这对加快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没有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在支农资金的分配上一直采用“项目申报加批准”的方法,这种方法客观上造成了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的刚性支出需求;由于没有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客观上支农资金也难以做到科学分配;由于没有绩效评价结果作参考,优化财政支农结构也缺乏客观论据。从理论上说,公共支出管理寻求分配效率,政府要具备能将财政资源从生产效率低的用途转向生产效率高用途的能力。而这需要以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为依据。因此,以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为依据,提出财政支农项目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科学考核,有助于判定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据此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3、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财政支农项目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支持作用,而且是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杠杆。因此,财政支农项目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仅直接关系到财政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作用,而且影响到全社会对农业的投入规模和投入方向,从而关系到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建立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支农项目本身的绩效,提高整个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而且可以使财政支出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4、有利于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监督。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是提高财政支农项目绩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作用的重要途径。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委托者必须能够对代理者的行为和结果进行监督,代理者才能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财政支农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一种委托-代理过程。因此,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其结果进行科学评判,是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同时,通过对财政支农项目绩效的科学评价,不但能找出项目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确相关责任方的责任,而且还有利于使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部门形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外部评价、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高管好用好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有利于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为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尝试性地开展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工作,农业财政工作者也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但由于这一工作刚刚起步,更由于支农支出的复杂性,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非常困难。建立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特别是建立起一套适宜我市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既是提高财政支农支出管理水平和财政支出效益的需要,同时对于推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也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财政支农项目的特点

1、农业项目建设时间长,效益发挥滞后性。我市特定的山区气候,使支农项目建设受季节和气候等方面的影响而有所间断,项目建设的时间比较长。项目建设时间长,各种风险都会增加。同时,财政支农项目的效益也不能像工业项目那样能很快地获得,有些项目甚至在项目建成之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收到效果。例如,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益的发挥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因此,选择适宜的评价时间,对真实地反映农业项目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资金投入集中,产出效益分散。财政支农项目与其他行业的建设项目一样,其资金投入都集中于一个单位,但其产出效益不像工业项目那样集中反映在一个基层生产单位的产出上,而是分散在广大地区众多的基层单位(有的小到农户)。因此,在评价财政支农项目的效益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影响范围,尽可能把项目的效益充分地反映出来。

3、自然因素对财政支农项目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我市是欠发达地区,种养业等传统农业还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自然因素对农业项目效益的影响更大。水、旱、风、雹、高温等都影响着农业的产出,造成农业项目产出和效益的年际间波动。因此,在对财政支农项目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辨别哪些变化是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引起的,哪些变化是由项目引起的。通过建立对照体系,监测对照体系的变化,以便扣除自然因素异常对项目效益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出科学的评价结论。

4、财政支农项目的效益往往具有多元性。大多数行业的项目效益往往表现为经济效益。有些财政支农项目的效益也主要体现为经济效益,但许多财政支农项目的效益并非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是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如防护林建设,其效益主要表现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护生态方面的作用。而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类的项目,其效益虽然也可以用增产的粮食来表现,但用这种方法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与投入相同资金建设的其它项目比

较,其经济效益可能不高。财政支农项目效益表现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财政支农项目评价不能仅仅以财务评价为限,而应该适当引入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内容。

5、支农项目存在多目标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等项目建设渐显重要起来。虽然这些项目中农业生产开发占重要地位,但由于其以特定的区域作为开发对象,以提高地区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开发内容的综合性强,除了农业生产项目外,还有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以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农村道路、饮水、卫生、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对这类项目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建设目标。同时,由于这类项目涉及地域范围大,在建设时往往按行政区实行分级管理,形成由总项目、分项目和子项目组成的多层次项目管理体系。在各层次项目中,一般又包含属于不同经营主体的项目活动,项目的信息源极为分散,因此,项目评价时信息采集的工作量很大,评价指标不能过多。

6.财政支农项目与千万农民利益紧密相连。在很多情况下,财政支农项目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对财政支农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时,既要重视项目建设单位的效益,重视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同时也要十分关注项目对广大农民能否带来实惠,能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或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把握我市财政支农项目的特点是做好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

我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种类繁多,每个专项资金的设立都有特定的目的和目标,并相应用于不同的财政支农项目。如果要对每类财政支农项目建立评价指标,不仅指标设计工作量庞大,而且也难以在实践中操作。因此,需要对财政支农项目进行适当的分类。按照一定的标准,我们认为我市的财政支农投入按照性质相同或相近可分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农业科技进步资金、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资金、财政扶贫资金8类。然后对每一类项目分别设计评价指标,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设计指标的工作量,还可以对同一类项目的绩效进行比较,为以后的财政资金投入提供参考。

支农项目绩效的评价指标可分为通用指标和专用指标两大类。

通用指标适用于所有财政支农项目绩效的评价。在评价某一项目的绩效时,所有通用指标都要参与评价。在对财政支农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采用以下5个通用指标:(1)项目资金到位率;(2)财政资金带动率;(3)项目目标实现率;(4)项目社会满意率;(5)项目组织管理水平。

专用指标用于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农项目绩效的评价,以反映不同类别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特点和绩效高低。根据前述“规范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某一项目绩效时,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针对地按照项目性质特点设置。结合上级部门确定的评价专项指标,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专用指标的考核标准:

1、基础设施建设类

(1)固定资产形成率=(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财政投入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00%

(2)单位投入耕地保护量=项目实施后受保护的耕地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3)单位投入人口保护量=项目实施后受保护的人口数量/项目财政投入

(4)单位投入减损量=项目实施后减少的灾害损失/项目财政投入

(5)单位投入新增旱涝保收面积=(项目后的旱涝保收面积-项目前的旱涝保收面积)/项目财政

三、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途径

(6)单位投入新增排灌面积=(项目后的排灌面积-项目前的排灌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7)单位投入排灌改善面积=项目实施后的排灌改善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8)单位投入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后的耕地数-项目前的耕地数)/项目财政投入

(9)单位投入建成标准农田面积=(项目后的标准农田数-项目前的标准农田数)/项目财政投入

2、生态环境建设类

(1)森林覆盖率提高量=项目实施后的森林覆盖率-项目实施前的森林覆盖率

(2)林木蓄积量增加量=项目实施后林木蓄积量-项目实施前林木蓄积量

(3)单位投入人均绿地增加量=(项目后的人均绿地面积-项目前的人均绿地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4)单位投入水土流失减少量=(项目前的水土流失量-项目后的水土流失量)/项目财政投入

(5)单位投入森林资源保护量=项目森林资源保护量/项目财政投入

(6)单位投入野生动物保护量=项目野生动物保护量/项目财政投入

(7)单位投入节能量=(项目前的综合能耗-项目后的综合能耗)/项目财政投入

(8)单位投入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项目实施后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项目财政投入)×100%

3、农业科技进步类

(1)单位投入新增种子(种苗)基地面积=(项目后种子种苗基地面积-项目前种子种苗基地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2)单位投入新增种子(种苗)推广面积=(项目后种子种苗推广面积-项目前种子种苗推广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3)单位投入新品种引入量=项目引进的新品种数量/ 项目财政投入

(4)单位投入良种普及率提高量=(项目后的良种普及率-项目前的良种普及率)/项目财政投入

(5)单位投入优质农产品增加量=(项目后的优质农产品产量(面积))-项目前的优质农产品产量(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6)新技术新品种应用率=(应用新品种(新技术)面积/作物总面积)×100%

(7)单位投入新品种繁育量=项目实施后的新品种繁育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8)新增新技术推广面积=项目实施后新技术推广面积-项目实施前新技术推广面积

4、农业社会化服务类

(1)单位投入农产品质量标准实施量=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的产量(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2)单位投入农产品质量检测实施量=实施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产量(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3)单位投入农村信息网普及量=农村信息网惠及农民(农户)数/项目财政投入

(4)单位投入农民培训量=参加培训的农民(农户)数/项目财政投入

(5)农民培训率=(参加培训的农民数/应该参加培训的农民数)×100%

(6)培训农民转业率=(参加培训后转业的农民数/参加培训的农民数)×100%

(7)单位投入带动的农户数=项目受益的农户数/项目财政投入

5、农业产业化类

(1)单位财政投入利润率=(项目实施后的企业利润率-项目实施前的企业利润率)/项目财政投入

(2)单位财政投入利税率=(项目实施后的企业利税率-项目实施前的企业利税率)/项目财政投

(3)单位投入农产品加工率提高量=(项目实施后的农产品加工率-项目实施前的农产品加工率)/项目财政投入

(4)单位投入农产品附加值提高量=(项目实施后的农产品价值-项目实施前的农产品价值)/项目财政投入

(5)单位投入新建示范基地面积=项目实施后的示范基地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6)单位投入基地面积增加量=(项目实施后的基地面积-项目实施前的基地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7)单位投入基地农户增加量=(项目实施后的基地农户数-项目实施前的基地农户数)/项目财政投入

(8)单位投入就业增加量=(项目实施后的就业量-项目实施前的就业量)/项目财政投入

(9)单位投入(基地)农户增收量=(项目实施后的农户户均收入-项目实施前的农户户均收入)/项目财政投入

(10)单位投入产值增加量=项目实施后农业产值增加量(加工产值增加量)/项目财政投入

(11)单位投入农产品单产提高量=(项目实施后的农产品单产-项目实施前的农产品单产)/项目财政投入

6、农民直接补贴类

(1)粮食补贴享受面=(享受到补贴的农户数/按政策可以享受补贴的农户数)×100%

(2)粮食补贴到位率=(实际到达农户的补贴总量/财政补贴总量)×100%

(3)单位补贴粮农增收率=(农户收入增加量/财政补贴量)×100%

(4)种子补贴享受面=(享受到补贴的农户数/按政策可以享受补贴的农户数)×100%

(5)种子补贴到位率=(实际到达农户的补贴总量/财政补贴总量)×100%

(6)单位投入新增农机数量=(项目实施后的农机总动力-项目实施前的农机总动力)/项目财政投入

(7)单位投入新增机收面积=(项目实施后的机收面积-项目实施前的机收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8)单位投入新增机割面积=(项目实施后的机割面积-项目实施前的机割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9)单位投入新增机灌面积=(项目实施后的机灌面积-项目实施前的机灌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7、百村示范千村整治

(1)单位投入通村公里里程=项目实施后通村公里里程/项目财政投入额

(2)单位投入新增村镇硬化道路里程=(项目实施后硬化道路里程-项目实施前硬化道路里程)/项目财政投入

(3)单位投入新增自来水使用人口=项目实施后新增自来水使用人口/项目财政投入

(4)单位投入河道建设长度=项目实施后河道建设长度/项目财政投入

(5)单位投入新增绿化面积=项目实施后新增绿化面积/项目财政投入

(6)单位投入新增公共厕所=项目实施后新增公共厕所/项目财政投入

(7)单位投入新增垃圾箱=项目实施后新增垃圾箱/项目财政投入

(8)单位投入新增生活垃圾处理总量=项目实施后新增生活垃圾处理总量/项目财政投入

8、财政扶贫

(1)单位投入下山农户数=下山农户数/项目财政投入

(2)单位投入农民增收率=(农户收入增加量/项目财政投入)

(3)单位投入农民就业增加率=农民就业增加人数/财政投入金额

(4)单位投入脱贫率=脱贫农民人数/财政投入金额

(5)农民人或户均增收率=收入增加额/农民人或户数

(6)农民人或户均消费增加率=(农民人或户均消费增加金额/项目实施 前农民人或户均消费金额)×100%

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界定了用以反映财政支农项目绩效的各个侧面,但是,由于各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量纲各异,各个指标对于实现财政支农目的的重要性也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各个指标数据相加来说明某一财政支农项目绩效的整体情况。为此,需要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使我们能对某一特定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整体的评价。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项目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是实现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的途径,具体的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的原则、不同类别财政支农资金的设立目的,以及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建立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每个指标对于项目综合绩效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设立目的的相对重要性,并用数量化的方法表示出来,即赋予每个指标一定的权重。

第二步,通过收集相关行业的业务技术标准,或通过调查相同或类似实际项目的情况,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参照标准,即确定指标的标准值。根据指标的数学特性,确定对实际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即确定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

第三步,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即构建计算综合评价值的数学模型。

第四步,运用统计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项目绩效评价所需要的实际资料,并根据评价的要求计算好评价指标的实际数据。

第五步,把评价对象的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得分值,并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被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数。

财政支农项目数量多,绩效评价的工作量非常大,因此,绩效评价工作宜实行“统一组织、分级实施”的管理办法,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分级实施。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直接组织实施,也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实施。不管由谁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必须做到客观、公正、科学、规范。

组长:李小涛成员:金宝林桑雪文曾贞单岚

执笔:范成成

第五篇: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引言

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除了受自身消费能力和观念的影响外,也受到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不到30%,但农村人口却占总人口的50%以上,因此分析和研究农村居民消费至关重要,本文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切入,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为如何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1)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财政支农支出指政府通过对农村税收、财政投入及财政补贴等一些财政政策对农村农业进行管理和鼓励,达到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值得指出的是,财政支农支出跟财政农业支出是两个层次概念,支农支出只是农业支出的部分,财政支农支出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援农业生产支出,扶贫资金及科技投入等组成的,并且政府对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的对应项目随着时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变更。

我国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如我国从1978年到2010年,32年里,财政支农支出由75.95亿元增长到8129.58亿元,投入增加了106倍,由此看出我国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的增加。但是我国的财政支农支出投放比例并不是稳定呈上升状态,在1978年至1985年,由于社会不稳定,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在1986年至2003年时间段内,财政支农支出投入相对浮动,总体而言,在1978年到2003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的占有比率在5%至7%之间上下浮动。而2004年到2010年的几年时间内,由于我国对于三农政策的重视,支农支出投入一直稳定上升,在2010年比重达到9.05%。

(2)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我国对于农业投入不断上升,但是我国农村消费发展状态呈低速增长,其增加速度长期低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重相对下降。用恩格尔系数(EC)即消费水平指标来表达,恩格尔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比重越低,说明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在1978-1982年,EC大于0.6,在1983-1997年,EC在0.5至0.6之间,1998-2005,EC在0.45至0.5之间小幅度波动,而2006年至今,EC在0.43之间上下波动。从此可以得出,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

三、我国农村财政支农支出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1)不同财政支农支出投入类型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农村财政支农支出一般根据结构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指农村投资性支出,这类支出是政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支出,其目的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以及支援农村集体各项生产,包括了农业支出和林业支出。第二类农村消费型支出,指政府事业部门的消费支出。第三类型为农村转移性支出即社会保障补助性支出和政策补贴支出等。根据数据《我国统计年鉴》及《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以及部分补充数据《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利用农村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回归方程,根据F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以得出,农村财政投资性支出挤入农村居民消费,显示农业生产要素数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效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村居民收入,财政消费型支出虽然对农村居民消费挤入效果不高,但其依然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成本,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的纯收入,而财政转移性支出因其间接地补贴了农村居民用于消费的纯收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来看,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人均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即政府支出的正价引起居民消费的提高。

(2)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不同消费层面的影响。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的三个类型对于居民在不同方面的消费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在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方面,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挤入效果是最大的,其后依次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而在农村居民通讯、文化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财政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挤入效果明显,消费型支出次之;对于农村居民家庭衣食及家庭设备等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对其影响最为明显,其后依次为转移性支出和消费型支出。总体而言,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财政投资性和转移性影响均较大,而非产性的消费型支出对其均较小。

四、关于财政支农支出的建议

(1)完善农村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农村保障体系虽相对于来讲有所完善,但由于农村居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现象是依然存在的。就医费用一直影响居民消费,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村居民的就医压力。而对于农村养老体系,应加快并全面推广养老保险制度,并积极探索利用土地或其他固定资产做担保的养老保险,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多元化,普及化。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积极加强农村公路、水电及通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公路的畅通可以保障在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质量,减少损失和成本。通信设施可以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为居民提供全面的信息,为生产提供更多的途径,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除此之外政府应积极增加农村财政投资性投入和转移性投入的规模,进一步优化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以及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得出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其中以政府财政投资性投入和转移性投入最为明显,其次为消费性投入,积极的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特别是财政投资性投入和财政转移性投入,可以使居民的收入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三)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

1.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试点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出台,迈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关键一步。2009年9月,中国国债首次在大陆以外的地区发行,对于推进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2.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范围

2009年5月,中国首次向外资企业发行人民币证券敞开大门,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成为第一批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外资银行。6月1日,中国精简了对于外资的审核程序,放宽了对于外资机构从事金融信息服务的条件限制。12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外资保险公司设立营销服务部有关事宜的复函》,允许外资保险公司设立营销服务部。2012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3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宣布2012共核定240亿美元外资银行中长期外债规模,并选取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花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东亚银行等6家银行进行试点。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公开外资银行外债额度。

3.有效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

2009年9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规定单个合格投资者申请投资额度每次不得低于5000万美元,累计不得高于10亿美元(之前为8亿美元),合格投资者应在每次投资额度获批之日起6个月内汇入投资本金。在2011年颁布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国直接投资结算业务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10月14日)以及《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2011年12月16日)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了21家试点机构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RQFII)资格,并不断扩大RQFII投资额度,允许试点机构将投资额度用于发行人民币A股ETF产品,投资于A股指数成份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同时,试点机构的RQFII产品也已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部分产品已开始投资境内证券市场及银行间市场。2012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新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总投资额度达到800亿美元。2012年5月24日,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提出有效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债券)方式到国际金融市场融资。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④2012年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第86号令,将外资在合资证券公司中的股份限额从33%提高到49%。

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向探索

(一)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1.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手段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⑤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指明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他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在此背景下,中国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对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功实施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中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而且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培育带动区域发展开放高地的阶段性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⑥2013年3月,李克强同志在江苏、上海考察时也指出,要立足内需,面向世界,生根亚太,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营中心来华落户,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引进来要放宽领域特别是服务业领域,走出去要注重形成研发、品牌、营销相结合的综合优势,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

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营总部进入中国,必须以国民待遇为外资准入管理的基本原则,加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深度,通过自由贸易区进行试点,率先达到全球投资规则的要求,获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另一方面,在国际投资规则的谈判中,我们必须遵循对等原则。中国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必须通过加入TPP参与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遵循对等原则,从而为本土跨国公司建立相应的投资规则保护,避免本土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受到歧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奠定基础。

目前,全球经贸格局发生演变,美式高标准主导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将率先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进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开放体制上率先取得突破。这对于加快完成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对于中国加入TPP,进而参与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本土跨国公司基地培育的需要

目前,中国已全面实现企业进出口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结算,并出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09年7月)、《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2009年7月)、《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11年1月)等一系列文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将获得率先在区内取消资本项目管制、实现人民币可兑换以及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等先行先试措施,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还将为上海培育和集聚本土跨国公司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力地推动国内外跨国公司集聚上海,为上海加快本土跨国公司基地的培育提供难得的重要窗口期。

下载关于对财政支农专项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检查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财政支农专项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检查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省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基本要求-1

    四川省发改委 农业厅联合印发 《四川省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基本要求》 为进一步做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

    财政票据管理专项检查(最终版)

    关于财政票据管理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规范各执收(罚)单位非税收入征缴行为,加强财政票据使用管理,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根据《财政票据......

    幼儿园审计、财政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2015年奉贤区审计、财政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尊敬的教育局领导: 接上级会议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和专项检查工作,我园就此项任务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

    食堂专项检查通知

    食堂专项检查通知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中心学校、市直中小学、幼儿园: 根据省后勤办通知([2013]7号)精神和市教育局要求,我们拟于11月19——22日对全市中小学学生食堂进行专项......

    关于对中央单位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

    关于对中央单位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 为加强中央单位财政票据管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征收行为,切实落实“收支两条......

    关于开展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储备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储备 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发展改革委、农委: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沼气工程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开展养殖业......

    财政部关于对中央单位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

    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文件 国烟办综〔2012〕164号 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转发 财政部关于对中央单位财政票据管理和 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通知的通知 各省级局,中国烟草总......

    专项检查通知 五篇范文

    关于开展施工现场个人安全防护专项检查的通知根据工管中心安监部6月份检查情况,发现由于天气热、安全意识薄弱等原因施工人员不戴安全帽、安全带的现象较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