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中的女性形象
试析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极富色彩的传说故事,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大爱情传说更是家喻户晓,里面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女主角,给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四大爱情传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体会古代真实的女性魅力,对于现代女性的爱情观也是具有重大影响的。
关键词:四大爱情传说女性形象分析爱情观
中国四大爱情传说是中国文化灿烂的瑰宝,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至今依旧熠熠生光。四大爱情传说是指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它们都用曲折奇妙的情节讲述着各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里都有一对深受民众喜爱的情侣形象,特别是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她们都聪慧美丽、情
【1】深似海,而且敢作敢为。她们是智慧善良的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女性精华的浓缩,是古代女性的美丽剪影。
一、美丽而又富于反叛精神的神女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盛夏的夜晚,仰望着群星闪烁的夜空,人们能看到银河两岸有着两颗遥遥相对的亮星,著名的“0”等星是织女星,它旁边的四颗小星组成的形状,像是一只织布的梭子,对面的一等亮星是牛郎星,它同前后的两颗小星组成*-*-*的形状,宛如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在赶路,传说《牛郎织女》讲的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2】
一段浪漫爱情的开始,总得要有一个人先“耍流氓”,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织女洗澡,牛郎趁机拿走衣服,织女寻衣而与牛郎相遇,最终,牛郎织女才得以相恋成婚。传说中的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玉帝的第七个女儿,名唤为“小七”,她出身名门,是个“大家闺秀”,织女是个勤劳能干又漂亮的女孩,她心灵手巧,据说天边五彩的云朵就是通过织女的双手织出来的。
像织女这么身份高贵的女孩,却嫁给了一个普通的放牛娃(牛郎),这是令人不可思议的,至少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就是这样,“门当户对”的思想观念已经深深的烙在民众的心中。织女与牛郎的结合违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模式,织女冲破天禁,下凡成亲,义无反顾,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中,才凸显了织女的反叛精神,神是人类的缩影,虽贵为神女,织女同样遭受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但她挣脱了一切束缚与压力,放手追逐自己的感情,进行了伟大的尝试,结局自不必说,王母娘娘用玉簪在他们之间划出一条银河阻隔,于是,牛织两星只能隔河相望,但也有每年的“七夕”鹊桥相会,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是缺憾中的胜利,织女的反叛精神得到了一丝丝的慰藉。要幸福,就要敢于冲破阻隔。
二、善良且聪慧的妖女
——《白蛇传》
《白蛇传》代表了民间对妖妻型故事的热衷,里面知恩图报、善恶因果循环的思想也一直为人们所称颂。
相传有一条在西湖修炼了五百年的白蛇,因为偷吃了许仙口中吐出的仙人吕洞宾卖的小汤圆而法力大增,得道成仙的白蛇羡慕尘世的生活,变成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来到人间,自诩“白娘子”,她爱慕许仙,就利用西湖借伞之事与许仙邂逅相恋成婚,白娘子聪慧善良,也深得许仙的爱慕。由于是蛇妖出身,白娘子懂得施展妖术行医,医术高明而颇受赞赏,她和许仙开的药店也因为她的热心帮助穷人而名声远扬,夫妻俩过着平静的生活。
然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句话在白娘子身上印证了。毕竟妖与人不是同类,他们的结合注定是一场悲剧,许仙在法海的唆使下叫白娘子饮雄黄酒,聪明的白娘子明知道雄黄酒会让自己现出原形,但想着凭借自己的千年法力和表达对丈夫的真挚爱情,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喝下了,她原形的显现吓死了丈夫许仙,法海的目的达到了,白娘子却陷入痛苦之中。即使是妖,但白娘子内心却是善良的,为救丈夫而不惜生死,盗仙草、水漫金山,自己身压在雷峰塔下而无怨无悔。
有一句话叫“善意的谎言”,诚然,谎言本身就是可恶的,但是为了对方好过而撒谎就另当别论了。白娘子虽为蛇妖出身,但心地却是美丽的、明亮的,对
爱情是坚定不移的、视死如归的,所以,这样一位聪慧且善良的蛇妖才会在千百年历史的风尘中依然受到民众的热爱与赞扬。
三、忠贞而执着不二的痴女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有很多的发展演变,她的身世、婚姻、万里送寒衣、哭倒长城
【3】 等故事情节也因故事的发展而不尽相同,但她的忠贞、执着却是一致的。
传说中的孟姜女身世奇特,有一家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南瓜,在隔壁姓姜的人家的房顶上开花结果,收获时,南瓜中生出一个白胖美丽的小姑娘,因为这个瓜是孟姜两家的,所以取名孟姜女。
孟姜女是传统意义上的良家妇女、贤妻良母,她对爱情忠贞、执着不二,与范喜良婚后才三天,丈夫就被抓去服役,修长城,丈夫走后,孟姜女思念异常,天天以泪洗面,随后就不远万里寻夫送寒衣,当寻到长城脚下时,得知丈夫已死,尸体被砌进城底时,孟姜女悲痛欲绝,哭倒长城。秦始皇为此下令抓捕她问罪,但见她美貌非凡,就想占为己有,孟姜女誓死不从,投海以身殉情,通过自我毁灭给予男权有力的一击和讽刺。
孟姜女是坚贞、忠实的代表,对爱情执着不二,“生为范家人,死为范家鬼”,这是何等的气魄。孟姜女对爱情的捍卫,对于我们现代女性的爱情观的形成无疑是有影响的,要对爱情专一坚定,而不要爱慕虚荣而见异思迁。
还记得《非诚勿扰》中的马诺讲过这样一句话:“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样一种完全以物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爱情,与孟姜女的痴情不二相比,是何等的渺小。爱,需要发自内心,外在的诱惑不足以动摇,孟姜女给现代女性做出了榜样,秦始皇是权利的象征,嫁给他,权势、财富都有了,什么也不缺,但这样的爱情是空虚的,又有何意义可言呢?孟姜女虽“痴”,却“痴”得让人钦佩。
四、对男权进行尝试性进攻的人间美少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版的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的爱情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和推崇,这期间寄予了广大人民对纯洁爱情的歌颂和敬仰之情。封建社会中,男性拥有诸多特权,在读书进士中更是权力独享。祝英台女扮男装混进书院,正是男权主导下女权一次有意识的进攻,书院作为登科中举的必经之地,因其圣贤而具有强烈的书香气息,书院是男权绝对化的产物,带有男性主宰标志的地界,古代女子是不允许到书院读书的,只允许在家中读书,而且所读之书都是一些贞洁烈女的说教书,为的是培养三从四德的封建女子。祝英台抛弃了这一种被男权操纵灌输的女性教育方式,乔装打扮后潜入男权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和无意识架构,从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女性意识。
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三载,后来梁山伯识破她的身份而去祝家求婚,但遭到祝父的拒绝,悲愤而死,英台也被逼迫嫁到马家。故事如果到此结束,那么就不无争议了,但是女性的崛起反攻采用了一种更有浪漫主义色彩、荒诞的方式——化蝶,与梁山伯在现实中的结合不成而化蝶,是对现实社会男权控压制度的有力控诉和抵抗。
爱情永远是个不会变质的主题,通过对四大爱情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我们发现四位女性都是悲剧命运的代表,但悲剧的原因不是来自于她们自身,而是来自外在的因素,如门第等级制度和残酷的劳役。当我们观察四大传说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每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年轻妇女的形象,而且构成她们性格的【4】基本因素,都是集中表现婚姻爱情上的叛逆精神。然而,恰恰是这种叛逆抗争的精神才使神话传说更加感人,使人们对他们的爱情理想深表同情,对阻挠他们幸福追求的人的愤愤不平。
结束语:四大爱情传说虽然经受岁月的磨洗,但光芒依旧不减当年,其女主人公敢爱敢恨、勇于反叛、追求自己幸福、对爱情忠贞不二的思想也影响着现代女性的爱情观,要放手去爱,但也不要见异思迁。
参考文献:
[1][2] 黄涛编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论》[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3] 乔雪竹.《飞天之美好——从四大民间传说看中国古代女性主体意识》[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1期
[4] 向天华.《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中的女性形象符号》[J].西昌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第二篇: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它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这些诗主题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刻画来完成的,我们从中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情感女性形象
【引言】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大约从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歌谣与作品,涉及到当时从贵族乃至平民的各个阶层的生活与风俗。而《诗经》中有关女性的作品非常多,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其中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为数不少。《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诗经》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大体可分为纯真烂漫型、热情泼辣型、畏缩痴情型、刚烈果敢型、哀婉悲戚型、彷徨疑惧型和情深意长型。
一 积极烂漫型
1.1 纯真烂漫的女性形象
《召南·摽有梅》中“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歌者渴望爱情,就坦率表白,就主动地追求幸福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主动追求是发乎于内心爱的萌动,将歌者急于嫁人的迫切心情和诚挚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悉性自然,合乎人性的自然发展,无需遮遮掩掩。而她们的爱也像其性格一样,热烈中渗透着野蛮劲,这种大胆直率的美,无拘无束,发自纯真的灵性。至今看来依然让人掩卷之余仍能深深回味无穷。
1.2 热情泼辣的女性形象
《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中的静女很具代表性。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但调皮的她一到约 1
会地点就先藏了起来捉弄一下情郎,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地“搔首踟蹰”。那种焦急万分,左顾右盼、不知如何好情景描述得活灵活现,现实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在这情形之下,“静女”再也难忍心“俟”下去了,就突然地出现于情郎面前,多情地“贻我彤管”。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就栩栩如生低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些带着少女特有的心性姑娘,热情地追逐着爱情的幸福,尽享爱之甜美。她们一个“彤管”,用她们原始的纯朴的方式表达着真挚的情思,女子的多情表露无遗。这些姑娘,带着少女特有的天真烂漫,热情地追逐着爱情的幸福,尽情地享受着爱情的甜美。
1.3 畏缩痴情的女性形象
《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少女心系邻家帅小伙,“其室则迩”,但有不甘主动接近示好,“其人甚远”,只在心中默默慨叹:“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即使她们获得了男子的爱,尽管内心的爱炽烈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绝不肯亲自去找他,让一颗灼热的心在痛苦的相思中煎熬着:“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少女深沉矜持与扭捏的性格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一形象群的妇女即使与男子一见钟情,有心相许,却也要说“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也吠”。寥寥数语,道破了少女微妙的心理,使得一个个可爱娇羞的妇女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1.4 刚烈果敢的女性形象
这一形象群体的女性对情爱非常指着痴迷,更对强加于自己的婚姻予以坚决的反抗,表现了对爱情、婚姻的理想追求。《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々,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在自由乱爱得不到家庭、社会的认可与祝福情况下,是她首先向情郎提出私奔,“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更是以指天誓日表示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来打消情郎的犹豫与胆怯:“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为了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合,她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于“拿生命孤注一掷”:活着不能同房宿,死后也愿同圹埋。这样坚定的爱情追求,这样大胆的爱的宣言,今人读来,仍使人不免为之动容。
二命运多舛型
2.1 哀婉悲戚的女性形象
《氓》则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诗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具有代表性,揭示出了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欺压和凌辱,反映了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不合理的现实。《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这位少女热恋着那个特立独行的男子,但惧于礼教的束缚,难以相亲相爱,可是姑娘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残酷的礼教桎梏着纯洁善良少女心中的爱,将她的幸福毁于一旦,也将她那活泼开朗的天性泯灭了,使她们变得胆怯忧郁,充满哀怨。而在“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诗中妇女怀疑自己被丈夫遗弃,她那种忧伤、哀怨、欲爱不能的辛酸、迷茫的感情和焦急无措,叫人不能不为她深表同情?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光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既土!”则入木三分地描写了弃妇的哀怨:你有新人多快乐,拿我旧妻挡困穷,与今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控诉有异曲同工之妙。粗声恶气打又骂,还要逼我做苦工。不念昔日情绵绵,你我恩爱一场空。勤劳、善良与贤惠换不回昔日的恩爱,痛诉唤不醒变心丈夫的良知。此类诗歌对始乱终弃、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对女性的那种哀婉悲戚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2.2 彷徨疑惧的女性形象
由于受到礼制的束缚和压制,在受到阻挠和破坏面前,相爱的恋人们或者矢志相爱、或忍痛辞绝,欲爱不能。《将仲子》更是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中的少女心仪“仲子”,由于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而当“仲子”翻墙进园前来看她时,少女不敢与他接近:“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极爱而不敢爱,怕爹娘责骂,怕兄长责骂,怕人多舌杂„„姑娘的心被苦苦地折磨着。既不想让家人失望,更不想被恋人误解,小心翼翼地婉拒;既怕失去恋人,又怕耽误恋人的幸福。一位聪明善良我见尤怜的好姑娘跃然纸上。
2.3 情深意长的女性形象
《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诗中先以“葛”之依附于“楚”,贴切巧妙地暗喻男女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则烘托了一种悲凉的意境和凄惨的气氛。“谁与?独处!”、“谁与?独息!”、“谁与?独旦!”等简洁的问答,则一览无余地展现了爱人去世后,女主人翁的内心的孤独与伤痛。而“角枕”“锦衾”的绚丽生辉、光彩夺目,但枕上衾下却是一具尸骨,光彩与死亡相衬,组合了一幅让人强烈震撼的画面,令人心酸!“夏之日、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的回环修辞方式,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死者的深深思念,只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了!字字血、声声泪,哀婉凄怆、痛切心肺悼亡诗的《葛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死者的思念是何等情重绵长!
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没有世俗的偏见的健康的爱情观。
结论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所爱之人的爱慕,思念,情真意切。《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经》是我国女性文学史的第一页,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对女性的关注。这些篇章对女性形象、女性爱情、女性命运的描写,都折射出周代社会特有的文化内涵。研究这种现象,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及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晓音、周先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黄伦峰.周代婚俗下的《诗经》婚恋诗研究 [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 李金坤.《风》《骚》“弃妇情结” [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
[4] 安意如《诗三百·思无邪》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8
第三篇: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目 录
《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2
[摘要].........................................................................................................................................2 [关键词].....................................................................................................................................2 引言..................................................................................................................................................3 一.《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4
(一)恋爱中的女性形象.............................................................................................................4
1.大胆表白、勇敢示爱的女性形象................................................................................4 2.羞涩忸怩的痴情女性形象.........................................................................................5 3.俏皮活泼的女性形象.................................................................................................5 4.思念恋人的深情女性形象.........................................................................................6 5.追求婚恋自主的女性形象.........................................................................................6
(二)婚姻中的女性形象........................................................................................................7
1.新婚女性形象.............................................................................................................7 2.婚后女性形象.............................................................................................................8
二.《诗经》婚恋诗中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11(一)对《诗经》产生年代的现实意义...................................................................................11 《诗经》婚恋诗产生的土壤.........................................................................................11
(二)对当代女性在婚恋方面的现实意义..........................................................................13 参 考 文 献............................................................................................................................14 《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特有的艺术特色为读者重现了上古时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其中的婚恋诗更是独具风格,脍炙人口。其刻画的女性形象类型丰富,她们在各自人生中演绎着或精彩或悲情的爱情故事,经营着各自或幸福或悲凉的婚姻生活。按照婚恋的不同阶段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恋爱中的女性和婚姻中的女性。本文以《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诗文对当时社会的女性人物性格进行浅析,使人们在对诗经时代女性形象和爱情生活有更深的了解的同时,对当下女性的婚恋有所思考。
[关键词]《诗经》;婚恋诗;女性形象
引言
《诗经》收入诗歌三百零五篇。孔子曾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在这三百零五篇中,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诗作占了很大比重,它们全面细致地反映了周代人民的爱情观、婚姻观。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直率热烈情感丰富,她们大胆地表达对爱情的追求,无论是相思别离、怨恨恋慕,都能直言无隐,就连自己与男子的私情、幽会也表现得自然执着。这与后来坠入封建礼教深渊的羞涩黯淡、饱受压抑的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篇中的女性体现出一种天然具备的清新和纯粹,这也赋予了《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一种流光异彩的无邪与真挚。一.《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描述的女性处于各自人生的不同阶段,演绎着各自或精彩或悲情的爱情故事,经营着各自或幸福或悲凉的婚姻生活。按照婚恋的不同阶段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恋爱中的女性和婚姻中的女性。
(一)恋爱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产生年代呈现出“礼崩乐坏”的状态,女子可以像男子一样平等地追求爱情。在爱情面前,她们或大胆率真,或深挚缠绵。即使是在失恋之后,依然显示出直率的个性。
1.大胆表白、勇敢示爱的女性形象
《诗经》产生于“礼崩乐坏”的周代,礼教束缚较少,婚姻较为自由,她们遇见钟情的男子会大胆热烈地示爱,勇敢的表白。她们对于感情的态度直率自然, 不矫揉做作, 不掩饰内心情感, 大胆表露对意中人的思慕, 对爱情的渴望。具有鲜明代表色彩的作品如《王风·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 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 畏子不奔。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这首诗表现了女性大胆追求爱情的热情和执着。她想和男子私奔,但没有得到男子肯定的答案。男子犹豫不决、缺乏勇气的表现与女主人公“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决心形成明显对比,也将女性大胆追求爱情的形象,鲜明而生动地表现出来。“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女子真情表白还不够,还要对着太阳发誓,生不同室,死则同穴,如果说我撒谎,自有朗朗青天作证。从中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如火焰般热烈的示爱。
又如,《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 其实七兮。求我庶士, 追其吉兮。摽有梅, 其实三兮。求我庶士, 追其今兮。摽有梅, 顷筐口之。求我庶士, 追其谓之。
看到梅子果熟坠地, 感到青春易逝, 这位少女率真而热烈地坦白:“求我庶士,追其吉兮,’;“求我庶士,追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渴望爱情,就坦率表白,就主动地追求幸福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主动追求是发乎于内心爱的萌动,将歌者急于嫁人的迫切心情和诚挚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生动地表达出少女追求爱情的热烈心理以及在对待爱情时态度上的积极主动性。
2.羞涩忸怩的痴情女性形象
与《王风·大车》表现出的大胆热情不同,《郑风•东门之墠》展现出女子面对爱情时的羞涩扭捏和她一腔痴情无法倾吐的淡淡怅惘。
《郑风•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少女心系邻家小伙,“其室则迩”,但又不主动接近示好,两个人的心理距离是“其人甚远”。内心爱得炽烈却绝不肯先去找他,一颗灼热的心在痛苦和矛盾中煎熬。“岂不尔思?子不我即!”我怎么会不想念你,可你不来找我有什么办法?这可以理解为略带撒娇的委屈,也可理解为梦想破灭的苍凉。区别在于,这故事里的女主人公知不知道对方是否了解自己的爱。无论如何,这首诗表现出少女对男子不解自己的深情的淡淡嗔怨,侧面烘托少女痴情。寥寥数语,道破了少女面对爱情时的微妙心理,呈现出一个可爱娇羞略显忧虑的女性形象。羞怯矜持的女性形象在《诗经》全部情诗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与大胆热情勇于表白的女性形成对照。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同样不可忽视。
3.俏皮活泼的女性形象
爱情是人类共同的命运。在爱情面前,有人大胆追求,有人羞涩踟蹰。毫无例外的是,爱情总是带给人们欢乐和甜蜜。《邶风•静女》是通过描述青年男女幽会的事件来表现女性形象的。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表现了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相会的情景,清新自然。女主人公明明和小伙子一样渴望尽快见到心上人,却又故意躲藏起来,“爱而不见”,看着小伙子“搔首踟蹰”。然后的“自牧归荑”显示出她多情的一面。诗歌表现出女主人公活泼俏皮的一面,富有生活气息,体现出处于爱情状态中的女性独有的小心思,以及爱情本身所带给人们的欢乐。再如《王风·丘中有麻》写女子等候情人,享受幽会的甜蜜和快乐,女性形象也较鲜明。
4.思念恋人的深情女性形象
示爱成功后,男女进入了热恋阶段,相思的情诗随之出现了。恋爱中的人总是觉得一起相处的时间太短暂,哪怕刚刚分别,就开始思念。《王风·采葛》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其诗曰: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姑娘对意中人的思念是如此强烈, 哪怕是在劳动中也是念念不忘, 才一天没有见面, 就觉得分开太久。没有恋人相伴的日子,度日如年。一日不见,就如同分别了三季、三年。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深情可想而知。
与之相类似,《郑风·子衿》写的是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归来,到城门两端的观楼独自踌躇徘徊,驻足眺望,终未见期待之人,发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咏叹,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泣如诉,深沉缱绻。
5.追求婚恋自主的女性形象
任何一个时代的爱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反而会遇到一些来自社会或这家庭的挫折和压力。《诗经》产生的时代, 男女爱情所遭遇的压力并不会比现代社会少。《诗经》中就有这么一批女子, 她们屈服, 勇于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 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表现出女性强大的反抗精神。
比如,《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 在彼中河。髧彼两髦, 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泛彼柏舟, 在彼河侧。髧彼两髦, 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少女爱慕一位少年男子, 追求婚姻的自由和幸福, 但却违背母亲的意愿。面对父母的压力, 少女依然忠实自己的内心的感情追求, 坚定自己的爱情信念, “髧彼两髦, 实维我仪”是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一往情深的告白,“之死矢靡慝”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诚和宁死不易其志的誓言和决心,表达她对干涉和阻挠自己婚姻自主的母亲的反抗。“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则是她在面对爱情的痛苦和悲愤时发出的慨叹之声。这种公开对抗包办婚姻制度追求婚姻自由的精神难能可贵。
《鄘风·柏舟》当然不是体现当时女性反抗婚姻制度的个例,同样的刚烈果敢在《召南·行露》中也有相似的描述。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看中了一个姑娘,想要聘娶,并蛮横霸道地威胁她。“虽速我狱, 室家不足”、“虽速我讼, 亦不女从”,这有力的拒绝,描绘出一个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不怕要挟,即使吃官司,也决不低头屈从的人物性格丰满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除以上外,《诗经》婚恋诗还描述了失恋后果敢决绝的女性形象,如《郑风·褰裳》中“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的自慰和愤慨;等待恋人到来的心情焦急的女性形象,如《王风·丘中有麻》中的“将其来施施”、“将其来食”,《邶风·匏有苦叶》中的“士如归妻,迨冰未泮”等等。同时,以旁观视角侧面描写女性人物的美好形象,如《周南·关雎》、《卫风·硕人》等篇。
(二)婚姻中的女性形象
与恋爱状态相似的是,不同女性在婚姻状态的不同阶段,也显示出不同特点,同时,同一女性,在其婚姻的不同阶段,也具有不同特点。本文主要以新婚和婚后来分析女性形象的。
1.新婚女性形象
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莫过于新婚。《诗经》中也有对新娘美貌的描写。譬如,《卫风·硕人》中的庄妻“硕人其颀”,体形匀称,“硕大且俨”,姿态端庄,她的容貌肌肤之美,由手及肤、颈、头、红唇皓齿,再到额、眉和笑貌都进行了一番详尽细致的描写。《诗经》多是通过对女子外貌的描写来刻画了一个给人留下深刻的新娘形象。其中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中用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鲜艳的桃花映衬新娘的青春美丽,桃花的娇嫩使人联想到新娘新婚的幸福和娇羞。以“有蕡其实”和“其叶蓁蓁”写新娘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期待。人们给她最美好的祝福,祝愿她为婆家开枝散叶,欢乐幸福地生活。新娘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而且有美好的心灵,“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不仅是人们对新娘子的祝愿,也是暗示这是一位兼具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女子。
《邶风·燕燕》中的新娘也是一位同时具备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女子。“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这是一位既有美貌,又具贤德的女子。她温婉深静,温和恭顺,谨慎善良又坚贞,在符合古人对女子容貌的要求的同时,又符合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
2.婚后女性形象
女性新婚以后的生活不同于少女时代,她们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家庭劳动和相夫教子中度过的。她们勤劳质朴,始终不渝地为家庭牺牲奉献,具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但是生活并不能时时处处如人所愿,有的夫妻恩爱琴瑟和鸣,有的婚姻破裂被夫家休弃,有的丈夫出征独守空房,从而产生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思妇和弃妇等形象。
2.1.独守空房的思妇形象
在《诗经》年代,由于战乱频仍,兵役、劳役等各种因素使得夫妻两地分离是常有的事,在这漫长的分离中夫妻间的相思是贯穿始终的。妻子思念丈夫,睹物怀人。妻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担忧产生了抒发夫妻离散的思妇情怀的诗歌。婚恋诗中的思妇形象也就成了一个鲜明的标志。
《王风·君子于役》中的妻子在看到“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已归巢,太阳落山,牛羊欲归。突然想起自己在外服役尚不知归期的丈夫,想到他是否“苟无饥渴”,什么时候才能够回来。从中可以看出这思念之深,牵挂之切。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刻画,反映了妻子对丈夫的满腔痴情和无限挂念。
《召南·草虫》也是描写思妇形象的代表作品。其诗曰: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未见时是“忧心忡忡”、“忧心惙惙”、“我心伤悲”。若是能够见到他,那么,“我心则降”,“我心则说”,“我心则夷”。叠句的使用,情感一步步加强,产生了一种温馨的厚重感。诗中的女子等待丈夫,思念丈夫。见到丈夫,似乎是她全部的生命里唯一的意义。其深情可见一斑。
再如《周南·汝坟》中,通过“伐其条枚”、“伐其条肄”来暗示时间的流逝, “未见君子, 愁如调饥”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既见君子, 不我遐弃”通过叙述妻子在丈夫归来时的欣喜之情,来衬托思念的苦楚煎熬。《周南·卷耳》、《邶风·日月》、《邶风·雄雉》等诗都抒写着思妇的悲伤、惆怅、忧虑、痛苦等复杂情怀。
2.2.清醒冷静的弃妇形象
毫无疑问,思妇在想念丈夫的时候是痛苦煎熬的。但是这苦涩中也不乏甜蜜。无尽的思念也是无限的憧憬和希望。相对于思妇的满怀期待和满心指望,婚姻破裂被休弃的弃妇不能有一点侥幸心理了。她们也曾是温婉可人的深情少女,在家庭生活中牺牲奉献,反落得被抛弃的结局。伴随着冷静的思考,清醒认识到男子的负心薄幸和婚姻家庭的不可挽回。她们悲愤叹惋,却又无可奈何,她们勇敢的对寡情男子进行激烈的指责和控诉。弃妇悲惨的命运促使弃妇诗应运而生。弃妇形象也就成了《诗经》女性形象中的一个显著标志。
《卫风·氓》就展现除了一个性格饱满的弃妇形象。诗中通过叙述她与“氓” 9 从恋爱、结婚到被虐待、被抛弃的经过,写出她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表达了她的怨愤之情。女人公是一位善良痴情的普通劳动妇女。她和氓青梅竹马,“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氓“抱布贸丝”主动追求她,两人自由恋爱而结合。婚后生活“三岁食贫”,她勤劳持家,尽心尽力。“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以桑叶之落写年华逝去,女子青春不再容颜老去。氓开始虐待她,“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并最终把她赶回了娘家。回家之后,兄弟不同情她,甚至讥笑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回忆起自已这虽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却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她在悲戚之余认识到男子的薄情并愤怒地谴责其负心背德,“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士也阁极, 二三其德”。“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则是女子在遭到沉重打击之后的理性思考和痛定思痛,毅然与过去决绝,展现出其果敢刚烈的性格。
《邶风·日月》同样是一首强劲有力的弃妇诗,以女子口吻直斥男子负心寡德。诗中每一章开头都直呼日月,仿佛是要日月来为自己做主,其积怨和悲愤之情溢于言表。“逝不相好”说明夫妻感情破裂,“德音无良”则是男子品德有问题,可能是婚姻破裂的原因。同时,和所有的弃妇一样,她对往日恩情有所依恋,心里忧虑难以消除,矛盾而痛苦,清醒又迷茫。只能以寄情日月来抒发自己心里的和不满。
与《氓》相对,《召南·鹊巢》中表达弃妇的不满和对男子的谴责就显得含蓄而力道不足。诗歌通过一次婚礼的描写,暗示了一个“鸠占鹊巢”的故事情节。新妇的婚礼,亦是旧妇情爱的葬礼。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是有些时候,偏偏还就是“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在《鹊巢》这首诗里,喜鹊是辛苦为家的旧妇,斑鸠是坐享其成的新妇。以新人结婚的声势浩大的热烈气氛反衬弃妇的悲惨命运和酸楚心理,对男子的负心进行无声的谴责和声讨。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弃妇都能够毅然决绝的与负心人告别,《邶风·终风》里就有这样一位依然心存侥幸等待男子回心转意的女性形象。女子的悲剧遭遇令人同情,也发人深思。全诗对男子着笔不多,侧面烘托。“谑浪笑敖,中心是悼”,说明女子对男子性格上的缺点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的,“莫往莫来,悠悠我思”诉说女子的思念,“寤言不寐,愿言则怀”是对重归于好的期待。《终风》塑造的少妇形象鲜明,感情细腻,性格复杂。
个别不觉悟的弃妇惹人怜惜叹惋,譬如《郑风·谷风》。被逐出家门,却依旧真诚眷恋着丈夫:“行道迟迟,中心有违。”男子早已变心另娶,却痴心如旧,“不念昔者,伊余来暨”。再如《秦风·晨风》里的女主人公,被休弃之后还幻想着能与负心的丈夫重修旧好,怀着满腔的委屈和无限希望等待着:“未见君子, 忧心如醉。如何如何? 忘我实多”。
当然,《诗经》婚姻家庭诗中除了描写悲情的婚姻生活和弃妇、思妇形象外,还有一批婚姻生活美满的女子,她们和丈夫琴瑟相谐,互敬互爱,幸福和乐。《郑风·女曰鸡鸣》就是这样的一首诗篇。男女主人公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女子在天亮以前唤醒丈夫起床,男子回说天还没大亮呢,妻子说,你起来看看,启明星已经亮闪闪的了。于是一起起床,唱着歌儿去打猎。“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婚姻生活和谐幸福,快乐逍遥。
二.《诗经》婚恋诗中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
《诗经》中婚恋诗的文学价值异彩纷呈, 刻画女性形象鲜明生动。沿着历史长河,这些女性如花如歌,耐人寻味,意义隽永。无论是对《诗经》产生的时代,还是当下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对《诗经》产生年代的现实意义
《诗经》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对女性的关注。从这些篇章中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在对待情感、婚姻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了解当时婚姻制度背景下女性生活的真实境况,有利于从整体上对女性形象有一定程度的准确认识和把握。
《诗经》婚恋诗产生的土壤
《诗经》不是凭空就能产生的。《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这不仅仅因为它真挚的表达方式和自然的艺术魅力,更在于它反映了自身产生所植根的土壤和在这基础上产生的婚姻制度。《诗经》婚恋诗是对其产生年代在文学方面的反映,是社会制度的诗化。
1.1.礼乐文化 《诗经》中的婚恋诗与周代礼乐文化的核心相统一。周礼的本质是和,乐则是礼的重要辅助手段。家和是国和基础。而《诗经》中的婚恋诗,其内容具有和合寓意,其节奏、声音具有和悦之情,具有礼乐文化的精神意蕴,因而也就成为《诗经》选诗的重要题材。
《诗经》中描绘女性爱情的篇章多被收录在《国风》中,《国风》主要是当时诸侯所辖各地的民歌。民歌源自民间,经过加工润色成为大家今天看到的诗,虽然有所变动,依然较为真实地纪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朱熹在《诗集传》中有言:“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婚姻爱情是否美满是家庭是否和谐的表现,也是折射社会和谐是否实现的基础。周人选录婚恋诗就是以此来考察社会的一个方面。
1.2.婚俗制度
《诗经》产生年代女性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人类已经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开始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从属附庸位置。另一方面,由于母系氏族社会相去未远,统治者部分政策的鼓励,再加上婚俗在民间的传承,都使得女性无论在恋爱还是婚姻中,都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自主性。
从《诗经》中的婚恋诗可以看到,周代的恋爱形态已经初步成熟,人们的情感生活丰富多彩,爱情诗所反映的内容几乎包含了男女恋爱的每一个细节。其中女性刻画尤为生动出彩。她们表达感情时有的泼辣大胆,有的委婉含蓄,有的原始奔放,有的端庄典雅。从男女表达爱情时的大胆直白、赠以礼物来寄情和幽会的相对自由,反映出当时男女婚恋观念相对开放自由。
但是,古代婚制中也强调“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比如那首著名的弃妇诗《卫风·氓》。其中就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强调媒人的重要性。周代婚姻礼制并未强调门第之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明显的重视门第的倾向,重视婚姻双方地位对等,讲究门当户对。《卫风·硕人》在赞美庄姜时,先从她尊贵的身份说起,“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可见,当时自由恋爱与媒妁之约共存。
周代社会从政策上基本实行专偶的一夫一妻制,但是由于诸侯国之间政治、12 经济、军事结盟的需要,还有“一女多媵”的现象,即“媵妾制”。是“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主要是由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决定的。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男子在婚姻关系中具有最终决定权,停妻再娶是较平常的事情,女子的婚恋缺乏保障。
《诗经》婚恋诗的创作时间长达几百年,而这几百年间存在不同时期婚制、婚俗的差异,所以不能用某一时期的婚制婚俗去解说、评价不同时期的婚恋诗,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要考察作品的创作时代。《诗经》婚恋诗的创作地域广阔,存在不同地域婚制、婚俗差异和礼仪教化的地域差异。
(二)对当代女性在婚恋方面的现实意义
作为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人民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诗经》中的婚恋诗充满了坦诚、真挚的情感,看不出遮遮掩掩、矫揉造作痕迹,为我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以及处在婚恋状态中的人们的最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反映出普通人民,尤其是劳动女性,忠厚笃实的品质和淳朴善良的精神面貌。
《诗经》的价值和魅力不仅于此。当今社会,婚恋自主自由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解放。《诗经》中所塑造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婚恋观念也是当今时代女性的真实写照。这是是植根于中国女性这一群体的共同核心,历史沿袭,世代传承。《诗经》中女性形象对当今社会女性婚恋有着重要的影响。她们勤劳、勇敢、善良、大胆向往爱情,追求婚姻自由,勇敢地争取幸福的权利,和威胁侵害自己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这些都对现代女性追求争取自己的幸福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面貌和人情风貌。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已经达到文学以外的范畴。距离《诗经》创作年代两千年以后的今天,它依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使得人们在了解诗经年代的同时,对当下的生活也有教育和向导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春秋)孔丘.诗经.周振甫译注.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春秋)孔丘.诗经.[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3]闫红.诗经往事—爱在荒烟漫草的年代.[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4]姚明亮.《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99-104 [5] 章惠.《诗经》婚恋诗中的女子形象.[J].语言文学研究.2012,(2).4-5.[6] 池睿.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98-199.[7]徐送迎.试论《国风》中婚姻家庭诗的女性形象.[J].求是学刊.1988,(6):57-61 [8] 付以琼.从《诗经》看周人的婚恋观.[J].史料研究.2008,(1):55-56.[9] 陆跃升.试论《诗经》婚恋诗中体现的婚姻观.[J].鸡西大学学报.2011,(7):121-122.[10] 杨淑鸿.《诗经》的婚恋诗与周代的婚姻制度.[J].作家杂志.2010,(7):112-113.[11] 邓春玲.论《诗经》时代的婚姻制度.[J].茂名学院学报.2006,(10):60-62.
第四篇:论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论《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文献综述
本论文主要通过《诗经》爱情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在男女轰轰烈烈的爱情生活里凸显周代礼乐制度下女子的社会地位以及婚姻状况。主要从女性视角、男性视角两个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以男女之间的感情发展的不同状态为主要切入点,描写她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对爱情婚姻的理想追求,反映她们丰富多彩、迥异不同的形象。体现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总结出几种类型,这些观点中有哪些被后世所接收,举出后世不同时期的作品为例与他们对接,以描绘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与《诗经》比较,体现《诗经》爱情诗中的追求婚姻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世诗歌影响颇大。
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男女性不同视角出发,以及在男女感情发展的不同模式中,总结出《诗经》中的女性各种形象类型,并结合时代背景叙述她们自身的特点;章惠在她发表的《<诗经>婚恋诗中的女子形象》一文中显现了对《诗经》的精辟小结,她在文中指出按婚恋状况将女性形象分成三个类型:恋爱女性;新婚女性;婚后女性。从诗经中撷取典型诗歌,在各种精彩或悲情的故事中,在各种幸福或悲凉的婚姻生活中,细致的反映了周代人民的爱情婚姻观,塑造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恋爱女主人公形象,在对这些女性形象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周代女性对于爱情热情奔放的追求,对婚姻的忠贞和专一。本文在对《诗经》爱情诗歌的挖掘中,不仅仅单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在分别从对爱情满怀憧憬的恋爱女性,面对婚姻的女性,满心急切盼望的待嫁女,美好甜蜜的新嫁娘,贤良淑德的人妻人媳,婚后哀婉悲戚的弃妇,惶恐幽怨的思妇,以及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性等具体描绘时,同时独具创新的换了一个角度在对男性的侧面描写中,尽可能的深入描绘典型的女性形象,比如男子爱恋相思的女性,以及黯然悲伤追忆的女性。对《邶风•静女》《郑风·褰裳》《郑风•将仲子》《桃夭》《氓》这些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展现出或热情活泼或痴情怯懦或哀婉悲戚的女性形象,在人物的具体分析方面,张国际的《<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 》;郝雪霞的《<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杜娟和宋娟的《<诗经>中女性的爱情悲歌--浅析<诗经>中的弃妇诗》;杨晓丽《<诗经>中“弃妇”形象浅析》;于淑华的《怦然心动—怀春女子的心灵之歌—诗经女性爱情意识的文学阐释之一》等文章为论文对于《诗经》中爱情诗歌的主题把握,尤其是对其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分析描写女性类型中艺术手法的运用、语言的运用等,在这一研究目的下,论文收集了大量关于《诗经》描写的艺术手法的书籍和文章,章太炎的《诗经二十讲》中论述了《诗经》的“采诗”和“赋‘诗’”,分析了《诗经》的说比兴艺术手法同时分别阐述了《诗经》的艺术表现,在他所述的《诗经恋歌发微中》更有深入描述。朱丽娜的《浅论<诗经>的比兴艺术》;栾春磊的《踏寻诗的足迹,浏览爱的画卷--解读<诗经>中的爱情诗》;张彩云的《<诗经>爱情诗探略》以及百度文库中对于《诗经》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各类手法的论文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词赋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常运用比、兴等文法,借物以抒情。这些文中基本都列举诗中充满人文感情异彩纷呈的各类意象。再对于具体典型诗歌进行详细分析,“比”、“兴”艺术手法突出描写的爱情具有含蓄性,本文也从《诗经》的语言方面入手,根据典型爱情诗歌的具体描述,体现《诗经》语言的真实平淡,精炼押韵。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从文化角度出发,结合时代观念,尤其周代历史、风俗等方面,对《诗经》中体现出的不同女性类型作研究,总结出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以及女性地位、价值和文化意义。在雒启坤的《<诗经>散论》中作者从《诗经》创作时的西周、春秋社会结构入手,深入探讨“诗”的作者所深之阶层,诗与西周、春秋贵族政治思想及其变迁轨迹《诗经》所反映的西周、春秋地域文化的特点。作者认为《诗经》是西周、春秋时代中国文明为我们留下的最完整、最生动的硕果之一,它真切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感情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石俊霞的《谈<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谷婵娟,王长坤《论<诗经>中的女性美》具体体现了在礼制初成的周代,对女性形象的要求除了外在的审美需要之外,还包括对女性品德、品格的要求。体现出的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内外兼修。杨娟的《从<诗经>中的婚恋诗看春秋时期女性在婚恋中的地位》反映女子生来就注定无法与男子享同等的权力,也没有同等的期望和责任。古代的女性,只开放给男性,女性只属于家庭。在对这些相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之后,关于这一方面的文化定位也拓展到对于女性的价值意义的浅析上,不难看出,古代女子,对于寻找归宿,是极为迫切的。婚姻是女性最佳的生存保障,《诗经》中描写的女性有着自己对于婚嫁的自主观念,但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和束缚,只有极少数的女性能自己把握自己的幸福,许多女性还是要承受着不公的命运。
在论文的第四部分,主要对于总结的这些形象塑造深度分析,以及反映她们的文化定位对后世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价值等方面的塑造有积极影响。
在研究原著过程中,关于这一方面的文化定位而言,《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审美价值以及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影响相当深远的,早期文学代表作《九歌》和《孔雀东南飞》。吴广义1995年《<诗经>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刘春燕《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刘英波《试论汉乐府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这些文章都为论文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依据,《楚辞》经典中,屈原在九歌中塑造的几位女神形象,就将人类的美德美貌赋予她们,这是对民歌的点石成金,它保留并升华了民间的审美心理而汉末著名民歌《孔雀东南飞》所塑造的刘兰芝形象,完全再现了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各种品质的刻画,《楚辞》和《孔雀东南飞》的巨大成功和深入人心,是对《诗经》中窈窕淑勤俭敬孝等等诸多特征的传承,是诗经女性形象的长久文化积蕴的结果,并以此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女性形象的精髓。
姚志国的《从诗经女性作品探析中国早期女性的价值观念》文中深入阐述了《诗经》对封建社会时期价值取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儒家礼制为主要的思想文化,后世却有不同的发展和解说。诗经是我国唯一一部不染脂粉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作为中华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诗经情感诗昭示后人,要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诗经》中的爱情诗,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性爱问题的严肃态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忠诚老实的本质、健康的感情、谆朴善良的面貌和崇高的道德水平,《诗经》爱情诗中的追求婚姻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世诗歌乃至世俗爱情观的影响影响颇大。
在这些相关书籍论文中,主要都是对诗经中爱情诗篇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涉及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学者从具体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和真实思想等主题进行论述,并没有将几方面融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探讨。经过反复的斟酌修改,最终本文决定针对研究中这个方面的缺陷,试图从《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出发,从正面、侧面和深层进行剖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家庭情况和生活经历等,从不同的角度以及文化定位阐述对于后世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价值等方面的塑造有积极影响。其中刘东颖所著的《<诗经>爱情往事》;刘毓庆的《诗经讲读》以及鲍鹏山所著《第三只眼看<诗经>》,这几本书籍运用的是几近白话的口吻略带小资情调的描绘《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对于女性形象的分析更有现代化气息,结合现实进行比较显得通俗易懂的同时鞭辟入里,为论文提供了很多依据和参考。但与此同时,由于有些文献对于《诗经》中的社会风俗分析略显单薄,缺乏思想和心理学的深厚底蕴,难以突破常规新颖出彩,本文立足于对《诗经》中爱情诗篇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深入探究社会时代特征,及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和艺术影响力,力求在展示《诗经》这一部不染脂粉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时,凸显《诗经》爱情诗中的追求婚姻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世诗歌乃至世俗爱情观的影响颇大。
第五篇:如何进传说中的四大
[转] 如何进传说中的四大?
转载自 珊转载于2010年09月05日 11:43 阅读(5)评论(0)分类: 个人日记举报
四大包括毕马威(KPMG)、普华永道(PWC)、安永(EY)、德勤(DTT)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国际客户 :埃克森、IBM、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强生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英国电信、戴尔电脑、福特汽车、雪佛莱、康柏电脑和诺基亚等。
【招聘职位及人数】
毕马威:审计(80%)和税务 1000人左右(2006年)
普华永道:审计、税务、咨询、环球咨询管理
德勤:审计,税收,咨询,金融顾问服务
【工资情况】
安永:税后3800元/月,一年以后加薪1200元
元/月,加班时有餐补30元/餐差补180元/天,年底双薪
普华永道:5200本科生
【招聘时间】08年九月开始
【招聘流程】: 宣讲会→ 网申 → 笔试 → 面试
【笔试面试经验】
毕马威:笔试采用的是SHL的试题,分为verbal和number两个部分,时间有限,一般做不完,主要考察英文阅读能力、逻辑能力、数字能力和准确率。
图表题,数据很多,看你处理速度如何。
第二部分就是四大基本都会考的verbal test(英文阅读),类似于判断,一共给了12段话,18分钟,32个选择题,让你根据原文进行判断选择。其中前8篇每 篇三题,后4篇每篇2题。
普华永道:阅读+作文阅读:一张A4纸长度。作文,只要求150~200words,30分钟完成安永:包括简单的数学计算,Essay 和Verbal,数学题比较像测IQ,后面两个部分考察英语的语法、词汇和书面表达能力。安永HR认为,通过几道简单的问答,就可以看出申请人是否有良好的表述
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回答的关键是要简约明了,思路清晰连贯。
德勤:德勤的笔试只是简单的素质测评,而且还是中文的,时间很充足,仔细的做完每道题,还有检查时间,做这样的测试题,没有对错
总体来说,四大喜欢的是“财务性格”,严谨、仔细、喜欢研究制度、对数字敏感、能吃苦耐
劳、有一定沟通能力(经常跟客户打交道)。四大不喜欢的性格,譬如粗心大意、眼高手低、急躁冒进、不讲礼貌等等。普华永道(PWC)招聘流程
普华永道招聘有五道程序:
每年的9月份,普华永道中国区召开统一的招聘会议,确定本招聘时间表。第一关:应聘者网上提交简历。普华永道的网站上有对于简历的详细要求,应聘者按照要求填好电子表格,发到普华的网上。第二关:参加普华的英语能力考试。时间在11月份,简历提交截止日后不久。
第三关:第一轮面试。主要是介绍自己,整个面试过程都是用英语来完成的,由普华的各个业务部门经理做面试官。第四关:普华招聘程序中最重要的群体评估环节(普华称为Assessment Center)。普华把通过第一轮面试的应聘者以10个人或12个人为一组,让这10个人就某一个问题自由发挥,而面试官则在一旁观察,看每一个人的表现,并且给他们评分。所有的讨论都要用英语来完成。第二部分是主题讨论。面试官会给应聘者几个选题让他们挑选,然后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最后有三分钟时间做陈述。这个测试主要是考察你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第五关:由合伙人来面试(到这一关基本上已通过)。毕马威(KPMG)招聘流程
其招聘相对稍晚于其他三家。
招聘分四个步骤:1.网上投简历;
2.笔试;
笔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数学推理,中文,35分钟,35道题。均是加减乘除运算,很简单但时间比较紧。第二部分就是四大基本都会考的verbal test(英文阅读),类似于判断,一共给了12段话,付了32个选择题,让你根据原文进行判断选择。3.第一轮面试;
一面问一些很basic的问题。
二面见合伙人。德勤(DTT)招聘流程
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Online Test 一些阅读,15分钟30道题。面试流程有三个步骤:
1.自我介绍,名字学校专业,别的不许说。
2.中文讨论,给一篇报道,看3分钟,然后集体讨论25分钟。面试官会在旁边听并且作记录和打分,讨论主要集中在原因和解决手段上。
3.英文讨论,每人三分钟准备时间。
第三部分:OPT
108道性格测试,不筛人。
第四部分:Final
总共15分钟,全英文。安永招聘流程
招聘分四个步骤:1.网上投简历;2.笔试;考察英语能力和简单数学计算能力
3.第一轮面试;
一面主要考察英语口语和沟通技能。
4.第二轮面试(final)。
二面见合伙人,主要考察申请动机和综合素质。
第三部分:OPT 108道性格测试,不筛人。第四部分:Final 总共15分钟,全英文。
体会,和其他四大朋友的了解,在这里集中把我了解的情况和大家说一下,算是个集中解答吧.首先感谢大家对四大这么关心,也有这么多优秀的同学想加入四大.说实话,在现在这种好多人鄙视四大的年代,还能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关注四大很让我感动.所以我没理由不向大家分享我所知道的.首先说一下以下的观点仅是我个人对四大的了解,其中包括与hr的交流,因为我和hr的合伙
人,经理和具体经办的人都还算熟悉,所以了解了一些情况,希望与大家分享.(希望别说我泄密啊,^_^)下面我就分几个问题来一一作答.第一个问题就是专业的问题.许多人都问不是学会计的能否进四大,或者进来干什么?四大官方的口径是不限专业,实际也确实是这样,学什么的都有.不过我想强调一点,如果两个人同等优秀的话,会计金融财管的总比其他专业有优势,当然如果两个人差距比较大,则专业不再是问题.会计相关专业还有一个优势是平时他们多在事务所实习过,这点是四大最看重的,所以更容易得到四大的青睐.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计专业来四大的还是比较多的缘故.部门,税务部有很多学税务和法律的,他们一进来基本是代理保税,转移定价,或者过两年配合审计进行税务审计.如果很优秀的话,也可能参与税收筹划.审计这边进来都是做审计,不会管你学什么的.唯一和专业有关的可能是进来时的分组,像我们金融组,学金融的就特别多,学会计或其他专业的一般在制造业组或零售业组.海龟一般在一组(高科技,电信和传媒组),因为那里基本做US gaap,做美国上市,故比较注重国外会计准则.风险管理部主要是做内控和计算机审计,所以多是学计算机和信息的人.综合来说,就是进了哪个部门哪个组后,你的专业基本没用了,都是干领导交代的事情,干好干坏就看你的领悟能力和适应能力了.第二个问题就是证书问题,这也是我想仔细论述的.许多同学都问我是否过了注会,或者通过英语六级或者其他什么证书进四大比较有把握.其实我想说的就是任何证书都不可能保证你进某个地方,不光是四大,其他工作也一样.你取得一个很难考的证书,或者说你学习很优秀,成绩很好,在我看来,只能证明两件事情.第一,你的智商没有问题,或者还不错;第二,你很用功,或者很有毅力(尤其是通过注会这种折磨人的考试).其实没有哪个证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个单位录用你是让你来给他工作的,不是用你的证书来当装饰的.如果说四大真正有什么证书可能是必须的,那么也就是六级吧,毕竟现在六级也不难了.至于其他的若干英语证书(譬如他们不是进入四大必须的.当然我有一个体会就是以考促学很有效,尤其是一个你很不了解的领域,参加硬性的考试会逼迫你自己很认真的学习,这样对你理解这个知识是很重要的.除去英语类证书,各种专业资格证书大家也要根据需要来考,必定大家的时间是有限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学习狂人除外).我的建议是大家根据自己学习的专业和未来的就业去向来考,想来事务所的人可以早点考注会,这个进来以后就没什么功夫考了,而且有了注会在国内还是很认可的.在此,我还想谈一下关于中国cpa与国外cpa的关系.其实在四大里面,任何国家的cpa(英国的,澳洲的,美国的)都可作为升职的必备条件,所以效力是等同的,这里不存在谁比谁更有用的概念.当然,有的人认为ACCA更有含金量,主要是一些外企比较看重他.其实在国内学ACCA的人会计知识并不牢固,因为一来ACCA不是国内会计准则,二来ACCA比CPA简单,考过的人会计知识不一定有考过CPA的人扎实,当然另一方面ACCA可以作为拓宽眼界的途径,利用考试促进自己学习国际准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想说的就是个人根据情况来考,不要盲目.你要想往金融方向发展,考个CFA也行,不过很难.内控方面的可以考CIA,税务可以考注税,大家量力而行.第三个问题就是四大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呢?我想就如前段时间论坛里有个人说他姐姐
是hr的那个人写的那样,就是反应快,表达能力好,有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的能力.反应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可以从面试中看出,这也是大家面试应该注重的方面.为什么我反复强调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就是在英文面试中,如果你英文表达不行,别人只能认为你不了解此话题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会考虑是你语言的问题.反应能力和组织能力则表现于你面试中是否能够与其他人良好的互动,是否能根据别人的回答继续谈话.有的人只知道自己说自己的,不考虑别人的话语,在面试中好像背课文一样,这就缺少了互动,让人觉得你无法倾听对方的意见,不能根据别人的回答来准备下一步的方案.因为良好的与客户沟通能力是审计师必须的.至于学习能力,则主要看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你参加的活动,取得的一些荣誉和成果.在此,我想仅根据我的个人看法谈一下四家招人的偏好(主要从我认识的人的特性出发,不代表官方观点,大家仅供参考).德勤比较偏好学习好的同学,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很重要,这与北京office现任领导是以前天健的陈博士有关(以前为审计准则编制者,注会审计出题人),陈老师以前当过老师,是学而忧则商的类型,比较看重学习能力了.这点可以从德勤俱乐部招聘的人基本都是各学校成绩前几名的人的情况看出.而且在正式招聘时,也比较看重学校的成绩.毕马威比较看重社会活动能力,毕马威招的人好多有很好的社会活动经历,譬如学生会之类的,其比较看重这方面能力.安永最重视英语,从其考试英语占很大比重就可以看出,他也是唯一一个不给英语没过六级的人任何机会的office.前段时间安永一个实习生都给了offer,让他报道时才发现其没过六级,居然最后把offer又收回(见刘欣@安永的日志).至于pwc,好像比较看重目标学校(不是很清楚),反正他对名校好像有明显的倾向.以上四个分析仅限于北京office,外地情况不知.说的也够多了,不知道是否说清楚了.总之,以上就是我对四大招聘的一点看法,不代表任何官方观点,只是觉得可以作为大家以后努力的一种方向,我想如果真正能做到上述各点,不仅四大,其他单位亦会对你敞开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