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1111-14陈一惟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谈狐说鬼,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现实生活,深刻地描绘出人民群众所受的苦难。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生活在人间的底层,她们的痛苦擢发难数。蒲松龄的孤愤心情和寄托情怀使他首先注意到妇女的生活状态。作家倾注了他的全部热情,用那枝生花妙笔,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民间。民间故事通过作者的艺术夸张和加工,于是成了一部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这些故事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全书的很大比重。追求婚姻自由,藐视和反对封建礼教,珍爱爱情,这样的女性是《聊斋志异》中描写最多的一类。《青凤》、《娇娜》、《小翠》写人与狐的爱情,《聂小倩》、《公孙九娘》、《小谢》写人与鬼的爱情,《织成》、《翩翩》写人与仙的爱情,《竹青》、《香玉》写人与花鸟虫鱼等精灵的爱情。也有《连城》、《侠女》这样写人与人之间的爱情。
这些恋情故事都极其曲折动人,绚丽有文采,而且有强烈的思想性。作者讴歌真诚高洁的爱情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美满自由的婚姻生活。作者塑造了大量美的形象,她们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她们不仅有美的外貌,而且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叛逆行动,她们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这些作品中,有机智贤能并挽救夫家危亡的红玉,有深山采药救情人生命垂危的莲香,也有坦荡爱笑的婴宁,温情体贴的翩翩,多情守信的嫦娥等等。她们往往有着美丽的外貌,鲜明的个性,纯洁的灵魂和真挚的爱情,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反抗。
《聊斋志异》中关于人妖艳遇的故事写得最精彩美妙,最令人难忘。所有的人妖恋情都有相似之处。书生与精魅幽欢的场所环境大致相似。男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大致相同,几乎都是书生一个。他们穷愁潦倒但却才情横溢,风流儒雅。贫贱书生在生活仕途上运际多灾,但在情场上却艳遇不迭,非凡得意。女主人公这些狐仙精魅们个个美丽绝伦,聪慧绝顶,既有倾国之貌,又有灼人之情,她们热情主动,只求奉献没有索取,专爱失意书生,并不计较回报,她们一往情深及时地抚慰着书生们落寞的心灵。这样的多情女子,实在是人间难得的佳偶。这些女子不仅是失意书生生活中的伴侣,而且还是他们精神上的知音。她们理解书生的牢骚,排遣他们的郁闷,献给他们温柔,坚信他们的才能。她们是他们的红颜知己。这也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关注,不仅停留在其年轻美貌,也不仅深入到其心灵秀美,才能超凡。蒲松龄以执着的态度和集中的注意力审视的是红颜知己。这与屈原以女性美为政治理想美的寄托不同,与曹雪芹以女性美为人性美的象征也不同,蒲松龄把女性美作为知己之情的形象化身。
对《聊斋志异》中描写爱情的篇章,人们予以了热情的赞美之词。有谁能不为蒲松龄所描写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炽热的两性情感而扣动心扉呢?有谁能不赞叹蒲松龄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诸如宣扬恋爱自由,歌颂爱情专一,表现夫妇平等呢?虽然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女性最后大多都获得幸福的归宿,但这只是作家的理想。在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男女青年自由结合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蒲松龄正是通过这些妇女的不同遭遇,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
创作〈聊斋志异》蒲松龄是用一枝饱蘸着激情的笔来写出的。这些狐鬼精魅作者把她们当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塑造,作者把无限爱慕之情倾注在她们身上。这也是蒲松龄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这就是幻化。把非人(花妖狐魅,神仙灵祗等)幻化为人。书中的女性大都是鬼狐花鸟等异物的化身,但这些异物都具备了人的感情、人的个性,以致使读者感到“多具人情,和易可亲,”。作者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细节描写,塑造了大量成功 的典型形象。作者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发挥了惊人的想象力,塑造了反映现实的典型性格。鲁迅说《聊斋志异》中的“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鹊突,知复非人。”作者不仅赋予她们美人的外貌,而且赋予她们以社会人的高贵灵魂。她们具有自由,反抗强暴,爱憎分明的优秀品质。但她们又保持了动物的原形的某些特点,这就加强了形象的艺术力量。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是卓越的。它根植于民间文学土壤中,又接受了古典小说的传统,成为文言短篇小说的典范。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有过确切的论述:《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蒲松龄塑造了一百多个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女性形象。这些宛如生人的形象,没有一个是雷同的,她们之间面貌各异,性格、经历也不相同,既有那个时代女性的共同特征,又有独特的个性。《红楼梦》也是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的伟大作品。如果可以比较的话,就描写的全面细腻深刻这方面来说,作为短篇小说的《聊斋志异》自然比不上鸿篇巨制的《红楼梦》。但蒲松龄的生活经历于曹雪芹不同,因此《聊斋志异》的女性就阶级来说,似乎要比《红楼梦》广泛一些,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封建社会绝大部分妇女的生活状况。以短篇小说而论,便没有一个能和蒲松龄相比的了。
参考书目:《聊斋志异》
《中国小说史略》
《〈聊斋志异〉妇女形象作品评注》
第二篇: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小说。蒲松龄创造性地继承我国志怪小说的优良传统,驰骋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采取幻化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生活,从而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赋予《聊斋志异》以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富多彩。作者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善于抓住他们最本质的性格特点,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情的语言和行为、神秘魔幻的故事情节来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其成功。既写出了她们表面的相似,又刻画了她们性格的歧异,使得一个个心地善良、才貌双全而又各有千秋的女子跃然纸上,正如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中所说的:“《聊斋》之妙,同于化工赋物,人各面目。”[1]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独具风格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类:人(如芸娘),物(花妖狐媚如青凤、葛巾),鬼(如聂小倩),仙(如翩翩)。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神鬼狐妖:
在民间信仰风俗中,狐狸是狡猾的动物。《说文》中日::“狐,妖兽也,鬼所乘之”。[2]宋代罗愿《尔雅翼·释兽四》日:“狐,妖兽⋯⋯说者以为先古淫妇所化,善为魅惑人,或称狐媚。”[3]狐与以色祸人分不开,这便是人们给狐妖所限定的角色。翻翻《太平广记》,可知狐妖祸人故事在众多志怪小说中是不绝如缕的。不写狐妖祸人,而将其赋予美好的人性却很少见。最为著名的要数唐传奇中的《任氏传》。另外,宋人话本中的《李道达》、《西池春游》这屈指可数的几篇小说中,才看到狐女美好的形象。
与狐女相比,神女与鬼女的形象则要单调很多,我们所说的神女,大多可称为仙女,容易联想到的是嫦娥、织女等。因为神女所反映的是方士,神仙家们的集体意识,个人创造的因素较小,所以神女的面目大多雷同,行为也大受限制。她们身上更多体现了理想的东西。
而鬼女则更多体现了现实的因素。如果说神女是“美”的化身,那么鬼女就是“怨”的化身。这和人们对鬼的理解有关。人的天性是乐生恶死,总是将死与悲哀相联系,冈而也难怪小说中的女鬼多为怨魂了。著名的鬼女形象则有璩秀秀,倩女,惠娘等。而这类怨女形象,却直接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卑下和战乱带给青年男女的苦难。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神鬼狐妖大多活灵活现,性格各异,不一而足。她们在人间来回穿梭,人亦沉浮于仙界鬼域之中,有着生与死的转化。这些仙、鬼、妖(主要是狐)之类,则是潜伏在人身上的种种的幻化,各具象征意味,是人欲冲破束缚的象征与寄托。所以《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幻境以及人的生死转化,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形式,它们所昭示,所显现的,却正是当时的人情世故、社会背景。在揭示社会本性,人的真实面目上,它们与现实是息息相通的。至于仙、鬼、妖(狐)之类,则是潜伏在人身上的种种的幻化,各具象征意味,是人欲冲破束缚的象征与寄托。因此,她们虽然各具其形,各有其性,即为一类,性情往往也各各不同,但是她们身上却大都具有人的影子、人的性情。她们除了具有本类的特征、本类的能力以外,本性上也具有人的因素,而且往来于人间,与人发生了种种故事。因此,《聊斋志异》所营造的,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人世为基本的,由人本身的异化投影出的。
(二)凡人:
《聊斋志异》中写实题材的作品为数不多,大多是现实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下层妇女的典型写照,深刻而真实地描写了她们的悲惨生活以及她们为争取起码的生活权利的勇敢抗争。《细侯》中妓女细侯的形象也刻画得十分成功。细侯久处风尘之中而心境高洁,不为恶势力屈服,希望获得平等的爱情。后来遇到穷书生满生后,表现的那么坚定和矢志不二。后来,一富商趁满生蒙冤入狱,用卑鄙手段骗娶了她。事后,细侯知道真相,趁富商外出,毅然私奔满生。[4]
二、《聊斋志异》中所体现的现代女性特点:
(一)敢于突破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
“中国几千年男性统治的社会要求妇女遵循‘三从四德’、《女书》、《女戒》等一整套让女性窒息的封建礼教,终生依附男人。”[5]可见封建礼教对与妇女的压抑和束缚是十分严苛的。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却完全没有把这一套放在眼里,在蒲松龄的笔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敢于跳出封建牢笼,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1、至情至性的神鬼狐妖:神,鬼,妖(狐)中的女性,她们本身在不同程度上就是冲破礼教束缚的象征和代表,她们具有比人要大得多的自由,可以随意将自己的感情流露出来,将欲望释放出来。
首先,仙女对待情感的态度似乎比较空灵和超然一些,因为她们列位于人上,而且法力高超,来去自由。但她们不再是驾飞龙,乘紫气,采灵芝的世外人,也不再是饮风吸露,超然物外的槛外人,满身紫气的仙女成了为丈夫,为子女,为家庭恪职尽守的贤妻良母。
在《嫦娥》中,嫦娥本是天上的仙女,被谪下凡,与宗子美发生感情,并请人做媒结为夫妻,但当期限已满,重返天庭时,她却放不下这段感情,于是便“托为窃贼相窃”,当宗子美仍不死心,找到了已成为仙女的嫦娥“执手款曲,历诉
艰险”,使得嫦娥不觉侧楚,于是感叹道:“莽郎君,吓死妾矣!⋯⋯ 乃教情欲缠人。”这个“缠”字,用得十分巧妙,非常形象地表明了仙女嫦娥内心的波涛汹涌。她一方面得守礼必须得斩断情丝,一方面又对宗子美一往情深,在宗子美的痴情感动之下,嫦娥终于让感情战胜了礼教,重回凡间过着为人妻的生活。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女鬼行为应该较少约束,更能反映女子对封建礼教的反对。
《鲁公女》中的鲁公女死后为鬼,因为感动于书生张于旦的真情,“不能自己,遂不避私奔之嫌”,与张燕好,两人形影不离,共同生活了五年。后由于阴界要让鲁公女投生,所以她便与张生签订了来世婚姻.即使投生长大后也非张不嫁,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一起,比翼双飞,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又如《连城》,连城亦是因爱而死,又因爱而生。
再次,在仙、鬼、妖(狐)几者之中,仙与鬼直接来源于人,是人的异化形态,因而沾染的“人气”较为多一点。而妖(狐)较仙与鬼,由于并不是人化而来,因而受到的礼教沾染应比较少一些。狐女们在感情方面大多勇于直接追求,偏爱风雅士,常褰帘而入,自荐枕席。
如在《红玉》中,开篇便写到:“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6 ]红玉和相如的爱情虽然单纯和真挚,却也勇敢而直白,饱含着对自由和爱的大胆追求。
2、凡间女子和礼教世界: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凡间女子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聊斋志异》中展示女子与封建礼教的抗争和命运斗争。如《侠女》中的侠女是大家闺秀,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而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3、打破男女之间的界限:作者所歌颂的“至情”,有的超出了性爱的范畴。《娇娜》中的孔雪笠与娇娜并非恋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情感同样是那样真挚动人。他们在各自婚嫁后,都忠实于自己的爱人,同时未因此中断友谊。为救娇娜,孔生任凭电击雷轰,兀立不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死后,娇娜痛哭道:“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接着她当着孔妻和自己兄弟之面,抱着孔生,“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救活了孔生。为了朋友的生命,为了相知之情,“男女授受不亲”的道德规范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7]这对于一个少妇来说,确实是了不起的举动。作者对这个形象,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总的说来,无论是从人还是仙、鬼、妖、狐几个方面来看,在他们身上都呈现出他们极度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出民主、平等等进步思想。而又由于他在科举仕途上的失败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会,在他的心中又有着超乎常人的幽情孤愤,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颇多认识。
(二)女性的自主意识
人类自从摆脱了母系氏族社会后,就再也没有摘掉过男尊女卑这个帽子,男子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利是女性永远也难以相比的,这样的情况直到今天也没有彻底消除。而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男女平地位的追求,充分展现了女性的自主意识,树立了一种全新的女性形象。
书中的青年女性个个聪明伶俐、机智勇猛,才华超群,品行出众,热情善良,且才貌双全,能文能武;相比之下,男子则显得黯然失色,稍逊风骚了。有些女子的才能甚至大大超过了男性,如《颜氏》中的颜氏女扮男装,与丈夫一同应考,结果一举中式,而丈夫名落孙山,后来做了官还能有声誉,极具政治才干。全书闪烁出为女子翻案,宣传男女平等,甚至女子胜过男子的思想火花,因而使本书染上了女性的赞歌的色彩。[8]
(三)深度的女性美
作者对女性的外在美的描写,重神轻形,寥寥几笔,化平淡为神奇,让读者浮想联翩,犹如佳人就在眼前。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女性美的深度挖掘。在他的文章中体现了女性自身审美意识的觉醒,还有更高形式的美---女性意识高度自由后洋溢于外的自由之美。婴宁就是这种美的化身,在她的头脑中,没有封建纲常的束缚,所以她在言行上就表现得自由而率真。从某种意义上讲,婴宁这一形象甚至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意味。其女性美的深度挖掘,具体可以体现在女性形象散发出来的现代女性特点。
1、自信:自信是现代社会中新型女性所拥有的典型特点,而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也赋予了这样的优点。20世纪80年代,芝加哥大学教授九迪·蔡曾说:现在美国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文章都是教女人如何在男人的面前保持性魅力,而在300年前封建闭塞的中国,蒲松龄竟然已经写出了像《恒娘》这样的小说![9]《恒娘》表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即一位嫡妻如何运用自己的魅力与小妾争宠并将丈夫掌握在自己手中,作者在文中突出表现了女性因自信所带来的美丽。当朱氏因在丈夫那里失宠而向恒娘请教时,恒娘道:“嘻!子则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其归益纵之,即男子自来,勿纳也。”教导朱氏应当有自信,莫因丈夫的疏远而懊丧,最后帮助她从容取得了丈夫的爱。
2、自尊自重:聊斋中的女性角色都有十分独立的品格,懂得自尊自重。《王桂庵》中王生向芸娘求婚时,芸娘就问:“既属宦裔,中馈必有佳人,焉用妾?”表现出她不愿意作妾的想法。婚后王生又因为一句自己已有妻室的戏言让芸娘愤而投江,充分展现了女性自尊自重的观念,变相的将古代一夫多妻的腐朽制度贬得一文不值。《红玉》中她和相如的恋情被冯翁发现并辱骂后,女流涕日:“亲庭罪责,良足愧辱!我二人缘分尽矣!'’当相如希望她“当含垢为好”时,被红玉严词拒绝,她为保持自己的尊严而宁愿选择放弃爱情和生命,足可见其女性自
主意识之强烈。
3、独立的经济能力:这点在《黄英》中表现得最为直接。黄英嫁给子才后“于间壁开扉通南第,日过课其仆”。女性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能力,而作为对比,男方却仍遵循封建固有观念,以富为耻,认为君子固穷,颇显虚伪。到后来“楼舍连垣,两第竞合为一,不分疆界矣”。这让马子才显得颇不自安,自己也说“今视息人间,徒依裙带而食,真无一毫丈夫气矣”。然而黄英却从容地说:“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充分表现了黄英体现出的现代女性独立意识,将马子才的无能和虚伪衬托的淋漓尽致。这与中国古代妇女负担沉重的家务,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参加社会活动,地位十分低下的现实形成了明显的冲突。
三、结语
蒲松龄用他的生花妙笔成功塑造了一批美丽迷人、才情动人、智慧过人的女性形象。掩卷思之,《聊斋志异》中风姿绰约、贤德聪慧、多才干练的女性,作为某个思想符号,某种精神象征,某类情感代表,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亮丽的风景,也给予今天的我们以超现实的审美享受与寄托。
参考文献:
[1][8]金元浦.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2]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 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高芸.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自主意识[J].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笃行辑校.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M].齐鲁书社,2000.
[4][7]胡益民、李汉秋.清代小说(修订版)[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10。[9]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M].中华书局,2005。
致谢
毕业论文已让我非常痛苦的接近尾声了,我的三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因为那些熟悉的教育系的恩师们和各位可爱的同学们,我们也即将挥手告别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三年间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论文中得以体现。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也正是他们长期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汪武雄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他都费尽心血。没有汪武雄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三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第三篇:《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聊斋》里的鬼狐迷人,花妖可爱。作者塑造了许多人性美的女性形象,突破传统世俗观念,从人性角度展现出了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关怀和人文关照。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人文关照
《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在这一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中,又以多彩多样的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令人感动又发人深思的部分。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没有把女性仅仅限制于狭小的传统世俗观念,而是从人性展现,才能发挥,精神反抗等多方面的展现出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这当然与明中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浪漫主义及伤感思潮有关,也和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念密不可分。读者可以看到蒲松龄先生对女性存在的人文主义观照,可以想见作者是以怎样的情怀面对他笔下可爱可叹可怜可悲的女性形象。
如果我们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归纳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分为以下三类:
1、“不是凡间人,却有世间情”的女性。显而易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先生是以写人的手法写妖。《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与以往民间传说中的妖女不同,她们较以前传奇中的同种类型人物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人的心理和特征。以前的志怪小说,传奇中的女性总是妖味多于人性,她们缺少女性的特质而显得生硬死板,这与男权社会的女性意识薄弱不无关系。而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单
一、简单乏味的瓶颈,塑造的更加具有人情味。《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是从“人”的角度着手,即使本体还有妖怪的特性,但其温柔体贴,从而更具有女性气息,栩栩如生。蒲松龄先生用富于文采的笔墨作为媒介,拉近了虚幻中的鬼怪与现实读者之间的距离。对于这样具有人性化的美丽形象,通过作者饱含爱怜激赏之情的笔触,读者对她们愈加怜爱。《婴宁》中的婴宁爱笑,她让冷漠的封建社会多了点人情味儿,多了些许暖色。她俨然一个未涉世的婴儿,脸上总是挂着美丽的笑容。家里仆人偶有犯错,只要她在场一笑,马上令紧张气氛烟消云散。婴宁爱花如命,即使婚后也不改本性,一旦遇到珍奇花卉,哪怕变卖首饰也在所不惜。这时的婴宁是真与美的化身,她不受人间污浊,天真烂漫,犹如美玉无暇,令人怜爱不已。《莲香》一文中的女主人公拥有典型的女性味道。《莲香》大意是狐精莲香和女鬼李氏因情根深种,同时爱慕桑生的疏狂与静穆而主动趋献的故事。李氏因其 “阴气太盛”而使桑生病重危殆,她深感惭愧主动告别了桑生,但李氏的魂魄为情所隔,居然“尔日抑郁无聊,徒以身为异物,自觉形秽,别后愤不归幕,随风飘荡,每见生人则羡之,昼凭草木,夜则信足浮沉。偶至章家,见少女卧床上,未知遂能活也”,竟不自觉的借尸还魂。当她看见自己还魂后相貌丑陋,竟然不如做鬼时美,更觉得无颜再见桑生,“七日不食”,使得身体浮肿,消肿后 “皮尽脱”,从而“眉目颐颊,宛肖平生”,最后喜嫁桑生。莲香听说李氏的故事感叹不已,居然“我自乐死”,希望能够托生为女人,与桑生接着前世的情缘,最后也如愿以偿。一个女鬼为情所困,借尸还魂后依然对桑生念念不忘,一个狐精为续前缘,竟不惜自杀托生为女子,结局是圆满的,两人得其心愿。女性的情感竟然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令后世读者嗟叹不已。上面分析的两位女性不论是性情宛然,还是为情而死,她们都已经超出了妖精本身固有的含义,在蒲松龄先生的笔下,她们虽然形体非人,却更得到了后人的敬重和喜爱。
2、才能、胆识不输于男儿的奇女子。古语云: “巾帼不让须眉。”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的这些女性,表面看似柔弱,但她们的才能胆识,足令庸碌的男子望尘莫及。其中一类女子虽容貌不善但是心灵美丽,以才德自居;而另一类则成为家庭的经济来源,彻底颠覆了男子为家中支柱的概念。下面就针对刚才谈到的两类女性进行形象分析,以便把女子的特性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从而全面的看待其存在价值。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男权社会里,女子如何维持自己的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存课题。亚圣孟子有言: “食色,性也”,美色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美丽的女子尚且“红颜薄命”,那容貌平平的女子恐怕就更是命薄如丝了。不过蒲松龄却写了一位高尚的丑女。《乔女》里面的乔女就是个外貌丑而心灵美的女性形象。她形体丑陋但心灵善良,老而贫的丈夫死后,拒绝了孟生的求婚,理由是“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没有美貌,身体也有残疾,不过她不以为耻,因为她自信有别人比不上的德行。当孟生暴卒后,她前往哭吊,看到孟家遭到侵凌,她又挺身而出,护理家业,抚育幼子,真是女中丈夫。虽然没有美貌,但依然用女性的德行挑起孟家的重担,这是对于只看重外表不重视内在的男子的提醒,也是对其心灵无价的肯定。封建时期男子承担家庭经济来源,特别是社会普遍重农抑商的偏见,使得男子经商遭受非议,女子经商更是大逆不道,可《黄英》中的黄英却把这样的世俗彻底颠覆。她是菊花精,喜欢种菊,并以卖菊致富。丈夫马子才没有能力但又放不下书生架子想办法维持生计。对于妻子经营菊花,他顾虑重重,觉得经商是末业劝她放弃,妻子却不受其言论影响,她认为,自食其力不是什么下贱之事,靠自己的经营维持生活反而比书呆子强。黄英用实际行动不仅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更是女性改变传统观念的体现。
3、反抗封建礼教,突破传统思想的女性。前文分别从人性和人智方面对蒲松龄先生笔下的女性形象加以分析,得出了蒲先生一改以前的文学乃至社会传统,将女子塑造成具有独立性质的“人”,从而对女性的智慧赞美和观照的结论。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男性拥有绝对的主权,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女性没有人身自由,连她们的婚姻也由家长一手控制。这样的特殊环境,造成了女人成为男性的附属品。《窦氏》中的窦氏,本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子,她虽是农家女但也渴望受到尊重,与良家子弟结合过上幸福生活。但这样的一个美好女性被世家子南三复的花言巧语蒙骗,他回家后就把诺言抛到脑后,很快和另一门当户对的大家女定亲。窦女怀孕东窗事发,父亲觉得败坏风俗把她赶出家门,万般无奈的她找到南家,恳求家仆替她传话,仆人怜悯她和孩子,找到主人传达窦女的哀求。没想到南三复竟百般推脱不肯出来,窦女的精神彻底被击垮了。她在死前发出最愤怒的诅咒,就算化为厉鬼,也要报仇雪恨。后面的结局让成为鬼的窦女实现了复仇,南三复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窦女生前没有能力为不公平的命运讨还公道,蒲先生就让她变成女鬼实现了报仇的愿望,具有鲜明的反抗精神。然而读者们也会悲哀的发现,现实的禁锢如此巨大,庄重的复仇也只能在冥界实现。《侠女》写了一位突破传统名分观念,自己为幸福做主的女性。《侠女》中的侠客却一反常态,竟是位“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大家闺秀,她苟且偷生的目的就是为报父仇。她违反礼教程序,没有向父母禀告,更没有媒妁之言,有的只是重视顾生情谊,报答他的恩情。即使在现代社会,婚育问题也是及其慎重的,如果出现了问题,连父母亲戚也难免受人非议。但是读者看到的侠女,竟然只讲求实质而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可以说是一位极具解放思想的女性。
综上所述,作者对女性的塑造着眼于人性的复归,才能的赞美,反抗精神这几个方面,从而使得女性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当然,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其优点上,也体现在了她们思想落后的一面。如《乔女》中的乔女,拥有如此才德,却也不免有“一妇不从两夫”的封建观念。但较之以往的女性描写,蒲松龄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触,文人的才华,真实的感情,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丰富了女性的形象。在“男尊女卑,男性至上”的封建社会,其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尊重关怀和人文观照,不仅对后世作家的人物写作影响深远,更是在文学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蒲松龄.聊斋志异(经典版).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2]与下文《聊斋志异题辞》、《聊斋志异序》、《读聊斋杂说》及王承祖评论均见于张友鹤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
第四篇:《聊斋志异》中狐狸精形象研究
《聊斋志异》中狐狸精形象研究
课题组长:张兆颖
课题成员:张兆颖、王雨晨、黄仲辰、岳佳琦、杨卓君 指导教师:杨小青
实施时间:2011年5月——2011年9月 研究关键词:《聊斋志异》、狐狸精、人物形象
一、研究背景
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研讨会上,我班的课题《走进古人 汲取智慧》,对于古代笔记体小说进行阅读。我组选择了清代作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发现其中“狐狸精”形象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决定进行拓展研究,探索蒲松龄对小说中角色形象的刻画。
二、研究计划
(一)活动所需条件:
电脑、书籍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查阅法
(三)人员分工
杨小青教师——综合指导
张兆颖、王雨晨——阅读名著,查找文献资料 黄仲辰——阅读名著,写作,摄影记录活动 岳佳琦——针对阅读女性形象,写作 张兆颖、杨卓君——后期制作
三、研究过程:
(一)阅读名著
2011年五月下旬,张兆颖、王雨晨、黄仲辰、岳佳琦、杨卓君小组全体成员在经过一段时期阅读《聊斋志异》,将阅读成果于教室成果分析会上交流展示。全本阅读后我们根据内容将《聊斋志异》五百余篇分为人、鬼、妖、仙四大类,并通过仔细阅读聊斋志异中有关“狐狸精”的数篇文章。
(二)提出问题,针对解决
深入阅读后,于2011年6月上旬开展第二次会议。所出现的问题于会议时进行汇总,成果如下:
① 聊斋中狐狸精与传统狐狸精有何区别?分别有怎样的特色? 传统观念里,“狐狸精”具有妖艳、狡猾、欺骗、蛊惑的色彩成分,甚至沿用至今,“狐狸精”都作为侮辱性词汇在口语中应用。但聊斋狐狸精颠覆了这些传统思想,描绘了新式的至情至性的“狐狸精”。② “狐狸精”形象怎样体现蒲松龄的“孤愤”? 清代人有言:“蒲之孤愤,假狐鬼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时一把辛酸泪也。” ③ “狐狸精”形象给后人以怎样的深刻启示?
本组针对问题交换解答,并查找文献资料以助解答。
四、研究结论
《聊斋志异》中狐狸精形象研究报告
问题①结论:
在东亚文化圈里,狐狸与女性的关系得到强调,母狐作为传统婚姻体制的反面形象出现,她们的美丽与贪婪和欺骗相连,意味着对传统道德的背叛,在基督教文化和孔孟文化中,“狐狸精”都是贬义词。聊斋中的狐狸却整个颠覆了古代小说中狐狸精的传统。《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八十多篇写狐狸精。那么聊斋中狐狸精与传统狐狸精有何区别呢?有怎样非同寻常的魅力? 第一,狐媚
聊斋狐狸精风华绝代,貌美如花,柔情似水,风流多情,而最令人失魂落魄的是她们的狐媚。“媚”对于女人来说的重要性我们从杨贵妃身上就可以看出,她不一定是后宫最美的,但她一定是最媚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嘛。蒲松龄将狐狸精的媚传神生动的展示出来,她们与封建社会中那些三从四德、足不出户、逆来顺受的妇女相悖,她们会发挥自身优势,把握男人心里。比如其中的《恒娘》就是如此,她懂得夫妻关系的艺术,即夫妻感情保鲜问题,恒娘教导失宠的朱氏,丈夫爱妾,不是因为她是否漂亮,而是因为她难得到,所以恒娘会用“媚”将自己变易为难,变旧为新来驾驭男人。这是聪明女人的表现,但是“恒娘恒娘”她是否真的是“永恒的娇娘”呢?不然,女人光靠“媚”是有限的,李白有诗言道“昔日芙蓉花,今成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女皇武媚娘,她的名字中就有“媚”,但她从多年的后宫生涯中悟出“以色事君,岂能长久”这个道理。所以说,女人要独立,要提升自己的价值内涵。而蒲公笔下的狐狸精恰恰也具备这个特点。第二,独立意识鲜明,自强好胜
封建时代女性总是被统治者,处在社会最底层,儒家经典《仪礼》制定出所谓“三从”,即“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又制定“四德”之说,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于是乎便出现了“三从四德”之说。然而,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是明末清初,他受到一个思想的洗礼者——李贽的影响,对妇女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李贽提出了极其精辟的论点:“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则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俗语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此盖孔圣人周流天下,欲庶几一遇,而不可得者,今反视之为短见之人,不亦冤乎?冤不冤,与此无与,但恐观者丑而。”(《焚书》卷二)。由于作者思想解放,聊斋狐狸精对“三从四德”这个千百年的传统说不。她们在男人面前会掌握主动权。《凤仙》当中,女狐凤仙见两位姐姐的丈夫才华横溢,身份显赫,不禁心有不甘,因而离开自己的丈夫刘赤水,留下一面镜子激励他,当他专心读书时,她就在镜中微笑:刘赤水一松懈,她就在镜中悲泣,如此鼓励下,刘赤水考中了进士。凤仙懂得以牺牲相守的时光来换取尊严,她是狐狸,但她要求人格尊严,她的好胜倔强惹人喜爱。是耸立在所有狐狸精中耀眼的人格魅力。第三,阳光、乐观、健康
这是个全新的精神内涵,赋予在她们身上已完全脱离了狡猾欺骗的色彩。像《小翠》“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的顽皮,塑造了阳光女孩的形象;《婴宁》的“笑声始纵”,全文中25处描写她的笑,是她乐观豁达、胸无尘世的写照。还有《娇娜》“口吐红丸”救孔生,“报之不啻以身”的侠肝义胆,她的心灵、外貌皆美,是一种健康的美。她们是狐,却是如此令人怜爱的狐,她们化成柔弱的女子,亦有刚强的一面,令男人都叹服的一面。第四,为衰败家业力挽狂澜的家庭顶梁柱
她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困境有深刻的认识,头脑冷静,应对能力强。《辛十四娘》的丈夫遭人陷害入狱,辛十四娘果断决绝地动用她的人脉,救出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又发挥了自己独立精神,懂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她将自己的容貌日益变得苍老,却不知韶华逝去,丈夫爱的是她那沧桑的容颜。但为了自己的追求,果断离开,寻找自己的幸福,她同时也为丈夫铺下了安宁的后半生之路。还有被蒲松龄成为“狐亦侠”的红玉,她被冯相如的父亲赶出来后不讲个人恩怨,只讲对所爱者的奉献,用辛勤劳动和心计,转变冯相如的一生命运,撑起一份家业。辛十四娘、红玉,用蒲松龄的话来说是一“仙”、一“侠”,突破了“狐”的身份,在风雨如磐的社会里面对强横势力,救助无能的男人,使传统狐狸精在她们面前相形见绌。
综合以上人物形象,我们以诗的形式来将之概括: 【恒娘】宠辱不惊为端庄,风流妖娇媚无央。贤德有方长相悦,无常公子也牵肠。【凤仙】赧颜醉态倾人寰,三仙锦簇独怆然。好胜佳人恨未已,作镜影悲复笑颜。【婴宁】捻梅一枝来,遗花烂漫情。一声犹未了,笑矣乎婴宁。
【辛十四娘】红衣蹑露一段香,美人慧眼识豺狼。室有仙人解囹圄,花容沧桑不相忘。
问题②结论:
蒲松龄的“孤愤”心情隐含在这一个个娇媚的狐狸形象之中,可以举《婴宁》来具体证明。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哭得最美的是谁?红楼千金小姐林妹妹,哭的花瓣落地,鸟惊飞去。笑笑得最美的又是谁?聊斋狐女婴宁是也。
在一场注定悲剧里,黛玉掩着那柔弱而骄矜的脸,“呜咽一声犹未了”,未了的是她幽怨的情,不尽的恨。她为何而哭,是为自己与宝玉的木石前盟更是因为那桎梏般的封建婚姻体制扼杀了她一生的幸福。我们可以从林妹妹的眼泪中窥探出,曹雪芹满腔愤懑。
而婴宁呢?她爱笑,“放生大笑”、“浓笑不顾”,笑得连结婚拜堂都不能行礼。她是狐女,一种拥有灵性的生物,大肆地笑着那些足不出户、唯唯诺诺的妇女;笑着黑暗封建社会中的贪官污吏;笑那些陷落在礼教之中无法自拔的愚人们。她的笑,穿越半年时光传来,是怎样尖锐的嘲笑啊。我们仿佛可以听见,蒲公大笑着拍手道:“笑矣乎婴宁!笑矣乎!笑吧我的婴宁,看那些贪官腐儒多么荒谬可笑!”。而又可从婴宁爽朗的笑声中听出几丝叹息,那是蒲公隐隐的悲伤孤愤。
这一“哭”一“笑”,实是她们作者的哭笑不得。
问题③结论:
聊斋写狐狸精,将她们塑造成一个个或美丽善良、活力机敏,或侠肝义胆、敢爱敢恨的鲜活形象,她们所具有的人格精神,是脱离了铅华,洗净了浮躁与世俗的云淡风轻,轻的那么优雅,令人几乎忘记她们是狐狸。蒲公借用狐狸,想告诉我们什么?有人说,那是蒲公理想情人的形象;也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黑暗社会人心不古,倒不如狐狸真善美。无论怎样,那都是蒲公对人间善恶人性的深刻思考,每一个形象背后都有很多哲理,值得我们去推敲思考。
【参考文献】
⑴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作家出版社 ⑵胡狼拜月《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重庆出版社
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华书局 ⑷蒲松龄《聊斋志异》,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⑸ 南矩容《从狐鬼形象看<聊斋>对<水浒>的借鉴》,固原师专学报,1988年第三期
五、教师指导意见: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是生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探索,这便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该组同学研究过程中选取材料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深度等方面,到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只有学生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才是他们最需要深入挖掘学习的问题。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可贵,更能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因此,培养质疑的习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一向坚持的做法。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即使是阅读过课外文言文书籍的学生也因仅是片段阅读无系统而缺乏阅读的持久性。所以,我认为该小组尝试着读大部头的文言专著,而且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研究遇到瓶颈时,该小组同学能在教师指导下,参阅相关书籍,使研究继续深入、深化。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研究的意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有研究的意识和文献的意识。将来他们考入大学或继续深造,这是做学问的一个基本素养。而高中阶段,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获得锻炼,是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五篇: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刘 晨
摘 要: 一部《聊斋志异》五百多篇关于神仙狐鬼精魅的志怪小说。就有八十多篇描写狐仙。其中狐仙的形象各异,与前代对狐的描写有独特之处。在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狐通人情,性聪慧,从中可以表现这位落魄书生独特的女性观。
关键字: 《聊斋志异》; 蒲松龄 ; 狐仙 ; 女性观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一生清贫凄苦充满悲剧。年少成名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然而此后却始终不第。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来说 “学而优则仕”是对他们人生价值与自我尊严的最好证明。然而,蒲松龄却直至71岁才破例补为贡生。他一生以设帐授学为业,始终未放弃对从仕的追求,面对人生的接连打击,他以“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自勉。作品流传于世并影响最大的为《聊斋志异》,全书将作者一生的不得志与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反映出来,“孤愤”之情贯穿全书。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聊斋志异》“专集之最有名者”。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集大成者当之无愧的应是《红楼梦》,而与《红楼梦》在形式上互补的则属较前于他的《聊斋志异》,书中多描写花妖狐魅,在这与个现实世界中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有一个美好而观之可亲的异人生物。
《聊斋志异》中有五百多篇故事,其中八十多篇是描写狐仙的。狐仙的形象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狐是亦正亦邪的形象,九尾狐象征子孙繁息。《说文解字》中狐的解释为“袄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在中国早期是祥瑞的代表。《玄中记》中:“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之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志。千岁即与天通,即天狐,为四大祥瑞之一”。汉之后,狐仙的形象渐渐与淫邪放荡联系在一起。“狐者,先古之淫妇,其名曰阿紫,化为为狐”。而在《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则“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知非复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一直作为男权主义下的附庸,她们对婚姻几乎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从《诗经》中的弃妇诗《氓》,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唐传奇中的李娃到三言二拍中的杜十娘,再到《红楼梦》中的女儿王国。女性在这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艰难的生存,是男权世界中情欲的工具,色情的对象,廉价的劳动力。千百难免来这种压迫从未停止,女子的三从四德“行不露足,笑不漏齿”,缠小脚。女性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各朝各代的文学作品因为主体的落后的女性观对女性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多为放荡,淫邪,一心胸狭
窄的形象出现;《三国演义》则是男权世界中交易的筹码;《水浒传》中的女性更没有一个良好形象出现;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则多具智慧与美貌,且具有反抗的意识出现在文学史上。
一、蒲松龄的狐仙世界
㈠ 独立精神与侠文化的集合体
《聊斋志异》中有八十多篇描写弧线的篇目其中著名的有《莲香》《红玉》《青凤》《娇娜》构造了一个女性的理性王国。这里的狐仙形象与前代有很大的区别。㈠独立的精神与侠文化的集合体
中国古代的妇女在男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中艰难生存。而《聊斋志异》则更加突出女性的形象,在婚恋关系中他们则处于主动者的一面。在爱情中她们敢爱敢恨,婚姻中蔑视礼法。热心善良颇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的精神。
在《红玉》中狐女红玉敢于只出现在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她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红玉愈墙而与耿生相会,被耿父知后以礼法相诟骂,红玉离开并留下钱使耿生娶卫氏。不过卫氏也没有和耿生白头到老,她被一个退休的御史看中。卫氏自杀,耿父气死。在耿家遭遇变故后,有无名男侠为其报仇,而红玉则救起耿生的遗孤,并使耿家大富大贵。蒲松龄评价说:“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此时的狐灌以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另一个关于狐仙与书生的故事《莲香》我们还可以看出狐仙的侠义精神和强烈的独立精神。莲香主动找到桑生与其结秦晋之好,并且不断照顾桑生,当桑生遭遇到女鬼的侵扰之时,莲香劝说桑生离开女鬼。当桑生病入膏肓之时,又及时返回解救丧生,并促成桑生与女鬼的婚姻。在这个故事中莲香在两性关系中一直占据着主动者的位置,明显地成熟与桑生与女鬼,主导着事态的发展进程。
在《张鸿渐》中,张鸿渐在整个故事中完完全全以软弱,目光短浅的书生形象出现。当舜华听说家中收留一个男子时,及怒斥老妪“一门细弱,何得纳匪人”。见到张鸿渐时发现他是一个忠厚老实可以依靠的人。舜华性世界则“妾以君风流才士,欲以门户相托,遂犯瓜李之嫌。得不相避弃否?”而张鸿渐告之以家中有妻子,舜华则曰:“妾有楄心,于妾愿号之不忘,于久,愿君之忘之也。”当张鸿渐思念妻子时舜华用仙力送他归家。当其又遭官府追捕,则又蒙舜华相救。而当张问“后会何时?”“女不答,再问之,推坠马下而去!”如此侠情,如此独立,不再是男权世界中的附庸,而是构建了一个与男权世界相抗衡的女性世界。舜华的冷静谨慎的对待自己人生路进行探索,进行思考,对爱情的追求与婚姻的忠贞,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中女性不解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壮歌。
㈡ 狐亦有性格
蒲松龄在刻画狐仙形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狐仙们性格各异,但大都天性善良,对爱情敢爱敢恨。这样鲜明的个性,使《聊斋志异》更加生动。
《丑狐》中作者一改才子佳人的情节模式,以一个丑狐作为故事的主人公。
这在传统小说中实属不易。故事是这样描述丑狐的“衣服炫丽而颜色黑丑”。丑狐找到穆生,并时常赠之以金银。当穆生家中逐渐富裕,而“女贿赂渐少,生由此厌之,聘术士,画符于门”丑狐于是讨之所增,使穆生家“财物尽去之,惟当年破被存焉。”也另寻他人。期间两人相遇,穆生则“长跪道左”,“女无言,但以素巾裹五六金遥掷之,反身径去”。这样的一个样貌虽丑,但她同样具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丑狐亦是可悲,她所看重的穆生也不过是贪得无厌,薄情寡性的负心人而已。当穆生对丑狐厌倦,找道人驱逐她时。丑狐对他也施以报复,但并不绝情,这样一位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在《凤仙》中讲述了这样一位独立的女性。凤仙嫁给了“游荡自废”刘赤水。那是一个以“贫富为爱憎”的畸形社会中。风仙不堪忍受,为了让不求上进的丈夫刻苦读书而化身镜中,不与之相见,以激励其苦心读书。蒲松龄评其曰:“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惜无好胜佳人,作镜影悲笑耳。吾愿恒河流沙仙人,并遣娇女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凤仙比她的丈夫更加具有人格魅力,更加明事理。她敢于在现实面前奋斗以改变自己的现状。
马瑞芳教授曾这样评价阿绣——聊斋最美。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建构了一个美女如云的女性世界,而在这些另人相惜相怜的女性中,阿绣着实令人难忘。在人间与狐界,两个阿绣两世不断比美。民间少女阿秀“娇丽无双”。使得刘子固为之痴迷。不断借买扇之由前来搭讪,当刘子固得知民间阿绣已许配广宁姚氏,于是希望遇见和阿绣有着相似容貌的。不久便遇到羡民间阿绣之容,不断地模仿而与之斗美的狐女阿绣。刘子固以为眼前的狐女就为自己心仪的民间女阿绣,其仆人提醒刘子固眼前的阿绣“其面色过白,两颊少肉,笑处无微涡,不如阿绣美”。因为处于荒凉之中,就提醒刘子固小心遇到鬼魅,刘子固越想越怕,于是布置人来捉狐女阿绣。面对刘子固的负心狐女阿绣并未怀恨在心,而是黯然离开,欲与人间阿绣再斗美。
狐女阿绣从乱军中救起了民间女阿绣,并把她带到刘子固的身边,促其良缘,在新婚时狐女阿绣突然出现刘母和家人都分辨不清真假阿绣,只能根据之前仆人提供的面颊与酒窝的诀窍中分清。狐女“索镜自照,赫然退出”第二次当刘子固酒醉之时出现在他面前问道:“郎视妾与狐姐孰胜?”答曰:“卿过之,然皮相者不能辨也。”被狐女嘲笑曰:“君亦皮相者也”。狐女于人间女阿绣三次正面的斗美,生动曲折。狐女阿绣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美,美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可是谁又能向阿秀一样如此执着,狐女阿绣单纯善良,她不仅是美的追随者也是美的化身美的代表。阿绣是外表美与内心美的结合。阿绣美的有个性。
㈢ 狐女的智慧
《聊斋志异》是一部佳人辈出的书,其中有很多是美丽与智慧的统一体。美与智慧于一体地人物总是给予了作者对人最美最良好的期盼,将人性中美好一面的终合体。这部由鬼怪撑起来的书中那些美丽而又充满智慧的狐仙们展示着压抑了一千多年的女性智慧,在这部小说中不同于之前出现的狡猾奸诈,而是智慧。
在《狐谐》中,万福偶遇一狐女,她成为万福的情人,万福的客人得知后变想一睹狐娘子的风采,其中有一客人名孙得言,他与狐娘子的一问一答中总处于下风。孙得言说:“得听娇音,魂魄飞越,何吝容华,徒使人间生相思”。在讲究“朋友妻不可欺”的时代中,一句“闻声相思”是对朋友的大不敬,而狐娘子机智灵活的运用孙得言的姓回答:“贤哉孙子,欲为高祖母作行乐图耶!”这样的回答不仅教训了无礼轻薄者,而且抱住了自己的面子。在万福家宴请客时,孙得言又发难,说出了一副对联“妓这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以调笑万
福与狐女。在座的人都无以相对,而狐女则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四座无不绝倒”。狐女的口才与文思不输给任何一个书生。在《三言二拍》中对口齿伶俐的女性灌之以泼妇,而在蒲松龄是的世界中对女性智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在另一篇故事中颜氏不满丈夫才疏学浅,径直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高中。她把封建重压下的才干充分的释放出来,也告诉世人女子也可以和男子一样有为官之才。
《辛十四娘》中冯生纵酒归后遇到容色娟好的辛十四娘并娶得狐女辛十四娘。婚后告诫冯生与之相交的楚公子非善类,让他尽量远离,而冯生不听十四娘的劝阻,的罪于楚公子。十四娘得知后说“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希吾身”在世事人情面前,十四娘远比冯生高明。在冯生遭陷害入狱之后十四年奔走解救冯生,上下打点。看到现实中的人情冷暖和社会的黑暗面,有了离开这个现实世界的想法,她为冯生找到一个良家女儿—禄儿。当冯生被释放回家时,十四娘要将禄儿许给冯生,冯生拒不纳。十四娘施展法术将自己变成又老又丑又黑的老妪,如果以前的冯生对十四娘的迷恋是由于十四娘的美貌,而经过牢狱之灾的冯生则是爱,依旧对十四娘不离不弃。对于这样一位美好的女性,她美丽超脱尘外,聪慧而遍尝人间世情,见解远高于男子。蒲松龄给予了太多关于读书人的品性于十四娘身上。在故事的结尾十四娘名列仙籍,成仙是人对生活的最高追求。蒲松龄珍爱十四娘,因此让她成仙,不忍心让她在尘世中被玷污。
在《小翠》中,王太常年少时无意间救起了一只狐狸,狐狸为报恩,将女儿小翠嫁给了王家的傻儿子,小翠天性烂漫,喜欢玩闹,她和傻丈夫在院中以玩皮球为乐,让傻丈夫满头大汗去捡球,甚至一脚把皮球直接踢到老公公的脸上。一会又把丈夫画的花头粉面,演霸王别姬,这在那个压抑女性个性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极为罕见。在小翠看似荒唐的戏玩中,却帮助夫除掉政敌王給谏,使王家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小翠可以扮吏部尚书让王給谏终止阴谋,可以与傻丈夫以龙冠龙袍为戏,让王給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了一个充军的下场。小翠用她的机智与聪明与黑暗的官场斗智。小翠这样一个娇弱的女子,却把政敌玩弄于鼓掌之中,让那些阴谋在小翠的天真无邪前是如此的不堪。对于蒲松龄这样一个仕途长期失意的秀才来说,蒲松龄用着小翠的天真无邪与智慧在鞭策在痛斥那个充满阴谋与邪恶的官场与社会。
二、蒲松龄的女性观
在古代小说中一个女子与异性主要社会关系中表现为一是血缘关系,二为夫妻关系。而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的蒲松龄对男女关系进行了深一层次的探讨。在《娇娜》中他提出了“腻友”的概念。孔雪笠在皇普家设帐授业,因胸前起了一个肿胞,疼痛难忍。皇普公子请来娇娜来治疗。作者在描写娇娜时“娇波流慧,细柳生姿”这让卧床的孔雪笠“望见颜色,嚬吟顿忘,精神为之一爽”这是在《聊斋》中非常常见的一见钟情的模式,可是作者并没有将故事落入俗套中,而是让孔雪笠最终娶了和娇娜不相伯仲的阿松,娇娜和孔雪笠则成亲戚。当娇娜嫁人之后再遇危险时,孔雪笠不顾自身安危奋力解救娇娜以致自己身亡。娇娜大哭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焉!”“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这突破了封建社会所提倡的男女之大防,是对儒家“男女授受不亲”的讽刺。蒲松龄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闻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衫’”。腻友概念的提出使男女关系更加丰富,不再停留在“情”与“性”的层面上即超越了传统,也反映
出传统中患难与共的美德。这样的描写也是对女性地位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的深度超越了前代,也影响了后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蒲松龄的女性王国中有这样一位笑得天真烂漫的女孩婴宁。“婴宁”之名取自庄子所说的“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庄子·大宗师》)。这种忘乎境外,不以成败为扰的心境,塑造婴宁的形象,作者在《跌坐》中也曾说“闭户尘嚣息,襟怀自不樱”。作者长期忍受科场的长期失意,生活清贫之苦,在老庄思想的影响下,对自然多了一份皈依之情。
婴宁从小成长在一个没有人间世俗气的“乱山合沓,空翠其肌”的鬼狐世界中,尘世的污浊之气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婴宁爱花,爱笑,笑的是如此的烂漫无邪。在第一次与王子服相遇时,她丢下头上的花,王子服“拾花怅然,神魂丧失”。再次与婴宁相见时,婴宁“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小说全文,对婴宁的描写离不开花,花是婴宁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婚后婴宁依然“爱花成癖,物色遍威意,窃点金钗,购佳种,数回,阶砌篱园,无非花者”。婴宁爱笑,初见王子服时“笑容可掬,笑语自去”。自此之后她的每次出场与笑不离,再见王子服时“嗤嗤笑不已”“见生来,狂笑欲坠”在那个对女性要求“喜莫大笑”“笑不漏齿”的压抑年代,婴宁独树一帜。“笑”与“花”是婴宁外表美与心灵美的象征,她像一白纸那样的清纯,丝毫没有男女之大防的概念。当王子服暗示与她结为夫妻时,婴宁回答:“我不惯与生人寐”。没有恼羞成怒,没有扭扭作态,而是很自然的回答。在母亲问起时,又是很天真的回答:“大哥欲与我共寝。”礼法在婴宁这里似乎根本不存在。不过这在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社会中婴宁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结局中婴宁因为教训轻薄的西邻子,而遭到婆婆的怒斥,“大笑失礼”从此婴宁“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复笑”。那个天真烂漫的女子,最终还是被封建礼教所吞噬。婴宁是作者最钟爱的女性,称为“我婴宁”“笑矣乎我婴宁”。婴宁的不复笑,是作者人生理想的破灭。
三、蒲松龄的女性观的横向比较
蒲松龄以狐妖鬼魅构建了一个女性王国中对女性的美进行了极大的肯定,对女性智慧也进行了赞许,蒲松龄以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落魄秀才对女性不公的地位进行了抗议,对女性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他将自己对人生,对人性的种种思考注入这些美丽的女性身上。与之前的作品有较大的区别。《西游记》中狐是妖的形象出现得,而对与女性的定位也没有摆脱传统的范畴。在《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中有三名女性,从她们的绰号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女性观,母大虫,母夜叉。这些与美和女性的美好特征都没有关系。扈三娘随随便便便被宋江嫁给没什么能耐的王英。美丽的女子大多恶毒,淫荡。如:潘金莲,阎婆惜。《三国演义》这部以男性为主的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也是不公。貂蝉是男人操纵权利更替的工具,孙尚香是男权主义下政治联姻的工具,她们没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只能再说男权主义下艰难生存。而与蒲松龄建构的女性世界有继承性的是稍后的《红楼梦》。曹雪芹对生活在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女子都较男子更干净,才情气质都胜于男子。
结束语
蒲松龄对于女性的理解与定位,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超越了前人,也启示了后人。
参考文献: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 郭箴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聊斋志异选评 》
杨义
岳麓书社
《马瑞芳讲聊斋 》
马瑞芳
中华书局
致谢
此次论文从10年十一月份开始着手写作,至11年3月正式截稿。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周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指导我论文写作,对周老师我致以最诚挚的感激,感谢老师辛苦的付出。这是我第一次写作学术论文,不知道如何去选题,如何去查阅资料,如何去用辩证的思想去思考问题。期间我有过迷茫,有过焦躁,有过抱怨,甚至想过放弃。是老师教给我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我最困惑时,指引我向正确的方向走去。老师很忙,工作很辛苦,但仍抽出时间悉心指导我们写作。老师很细心,甚至看出我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贵烦的问题。在这篇论文终于到了最后的完成阶段时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还有我的舍友们,同学们。与我一同去查阅资料,在我灰心时不断的鼓励我,正是有了他们的关心我才能坚持下来,静下心来写作论文。与我一起探讨问题,帮我开拓思维,从另一个方面思考问题,帮我不断完善我的论文。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辛苦的抚养着我,鼓励我学习,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