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理解投资审计中的设计变更和设计修改
在现在的投资审计实务中,工程变更几乎处处可见,叫法也不一而足,有的叫设计变更,有的叫设计修改,也有的叫设计调整,其中,以“设计变更”的叫法居多。不少人分不清这几中叫法的差异,甚至将其混为一谈。现在笔者以自身审计经历,谈谈设计变更和设计修改之间的区别。
从建设工程的特征上看,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外部环
境影响因素多的特性,而绝大多数项目在建设初期就已经明确了设计方案,随着施工的不断推进,已确定的设计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要进行相应修正和调整,以适应整个项目建设的目标。
在这种动态变化情况下,施工合同所约定的承包范围、设计标准、实际情况等约束条件也应随之变化,而合同中所规定的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也是以此为基础的,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持续进行,在施工承包合同履行过程中,这种静态的前提往往会因为工程发生变更而被打破,所以,有必要在新的环境之下建立新的平衡,追求新的公平与合理,就形成了所谓的工程变更。
从这个角度上看,工程变更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既包括设计工艺的变化,也包括工程量的差异;既有工程材料的替换,也涵盖工期的调整。可以说,工程变更具有最广泛意义上的变化内容,应作为设计变化的统称。一般地,又可以将工程变更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一)设计变更
通常理解为,按工程项目按照发包人的意图或者经发包人同意采纳,在合乎规划等专业技术规范强制性的要求下,通过设计单位对元设计所作的变更,重新设计的部分。
所以,这类变更的权利均属于建设单位的,即使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参建提出,其变更权利仍在建设单位,只是通过原设计单位重新设计,形成变更。
(二)设计修改
设计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原设计所作的符合性修正更改的设计部分。
所以,在设计修改中,其主体的设计单位,发生的原因在于满足符合性要求的修改更正,可以是涉及规范要求的符合,也可以是发包人要求的符合,还可以使施工原因要求的符合。
(三)两者主要区别
1、行为权利人不同。设计变更不论什么原因,谁的责任引起的设计变更,最终必须由发包人同意方可实施,而设计修改则是由于符合性行为的要求,可能是设计错误,也可以是规范要求的补正,但在行为权利人上既可以是发包方,也可以是设计方,还可以是施工方,设计修改的权利是发包人所阻挡不了的。
2、对施工标的的影响不同。通常来看,影响到施工标的的规模数量、空间分布、表现形式、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就认定为涉及变更,其余的可以归结为设计修改的范畴。
正确理解工程变更、设计变更和设计修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把握整个建设项目的设计变化,厘清其中千头万绪的经济关系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投资审计的切入和结合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投资审计的切入和结合方丽强(浙江省建德市审计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市政交通、环境保护、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对上述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也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各部门、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也就不仅体现于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管理责任,更体现于对负责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责任,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不可避免的涉及了更多的投资审计内容。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切入并结合投资审计,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问题,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一、领导干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的业主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在项目投资建设的各个环节,往往承担着决策、审批和管理的职权。与之职权相应地,领导干部也应作为主要责任人为其作出的决策、审批和管理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作为法定代表人的领导干部还应作为第一责任人。然而,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意识上存在着盲点,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往往有着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任意决策、随意审批、疏于管理等行为,导致了政府投资的极大浪费。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由于领导干部的责任导致政府投资浪费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项目立项缺乏必要论证,任意决策,导致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官一任,造福四方”,这本是一件好事,但部分领导干部却急功近利,急于通过项目建设来为自己树丰碑、立政绩,于是绕过了必要的项目论证,仅凭个人决策就开建工程。有些项目即使举行了论证会,但由于事先领导定了基调,论证也仅仅形式而已。于是,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纷纷出笼,最终非但未得到群众的认可,还造成了政府资金的极大浪费。
二是项目建设违反规定程序,先建后批,导致项目搁浅、投资浪费。随着国家对项目投资中环保、土地、规划等事项审批的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都必须严格按程序先批后建,否则就很容易因为审批事项搁浅而导致工程搁浅。例如,某固体废物垃圾处理中心项目在未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即行开建,在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后终因上级有关部门的叫停而搁浅停工,最终项目撤销导致前期投入的政府资金全部浪费。三是项目管理不规范,投资控制不严,导致项目投资非正常增加。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不断出台各类项目管理规范性制度,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监督管理,但审计中仍发现有些工程无立项、无概算,导致投资控制无据可依;少数项目未进行招投标或是虚假招标、转包、违规分包;有些施工合同签订不严谨,存在漏洞,导致政府资金的损失;少数项目业主在项目建设中未严格审核工程变更,甚至随意迁就施工单位的变更申请;有的工程由于建设过程中管理不善,存在质量缺陷,导致工程无法交付使用,或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破损重修。
四是财务核算管理不规范,导致项目资金被随意挤占、挪用、滥用。部分项目未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项目支出审批不严,甚至有骗取、套取项目资金行为;一些项目未按国家规定的基建会计制度进行项目投资财务核算、竣工财务决算等,使项目投资成本数据不准确,资产交付不清晰;少数项目业主单位将项目资金当做“唐僧肉”,随意挤占、挪用、滥用,甚至使用项目资金大发奖金、补贴等。上述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履职情况的手段,经济责任审计是无可回避的。但由于项目投资过程异于一般财政财务收支,需要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的知识才能完成审计任务,而这正是投资审计的优势。
二、投资审计切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可行性和切入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投资审计有着共同的审计目标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投资审计的目的是规范和监督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两者看似毫不相关,但实际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即都是为了保护“人”的安全和“资
金”的安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人”主要是领导干部,投资审计中的“人”则不仅包括领导干部,还有一般管理人员;而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资审计所要保护的“资金”则同样都是财政资金。因此,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资审计相互结合是完全可能也是必要的。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升的要求是投资审计切入的前提条件
对于承担一定项目投资任务的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如不涉及项目投资审计,就意味着无法通过审计客观、全面地评价一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和履职情况,也意味着这样的经济责任审计在质量上是存在瑕疵的。刘家义审计长曾在不同会议或场合上多次提出,我们的审计工作要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审计质量。而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即将实施,项目建设仍将是改变我国落后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的重头戏,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入投资审计无疑是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本身要求和有效途径。
(三)投资审计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水平为投资审计切入提供了基础保障
近年来,随着各级审计部门对投资审计的越来越重视,投资审计专业人员不断地充实到审计部门之中,尤其一大批具有建筑工程、造价咨询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的引进,改变了以往投资审计在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短缺的困境,也使投资审计部门在完成本部门工作的同时,能抽出人员切入经济责任审计中去。此外,社会审计尤其是项目投资造价咨询中介机构的发展、力量的壮大和市场的规范,也为投资审计切入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保障。在涉及投资审计内容,政府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力量可以进行更好的合作,从而使投资审计顺利切入到经济责任审计之中。
(四)审计实施方案的合理编制是投资审计切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切入点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实施审计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方案编制的是否合理也是保障审计目标是否能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而在方案编制过程中,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资审计的不同要求、不同特点,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以及审计措施,对决定投资审计是否能顺利切入经济责任审计,与其相结合,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否则则很容易导致里外两张皮不能粘合的情况。因此,投资审计顺利切入经济责任审计,合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最重要的切入点,其他审计程序的实施都将以此为基础。
三、经济责任审计中切入并结合投资审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合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组织审计人员
合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投资审计切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切入点,也是两项审计工作成功结合的首要环节。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审计实施方案需要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且能规避一定的审计风险,因此我们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资审计各自的优势、特点、侧重,比如在审计范围上不能局限于该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还应延伸到其担任主要负责人的项目指挥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等非法人单位;在审计内容上除了财政财务收支外,还要将领导干部在项目投资决策、审核审批、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事项列入其中;审计重点也要根据审前对该领导干部在财政财务管理和项目投资管理中重点环节的调查情况分析确定;而审计措施更需要结合审计时间、审计组可用人力和物力资源、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情况以及投资项目的复杂程度等分析确定。此外,在审计人员的组织上,要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乃至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等各类审计人员优势,尤其是吸收投资审计专业人员负责项目投资审计内容,并按照审计事项和审计组成员专业类别的不同进行人员的适当搭配、分组,实行“大兵团”和“小分队”相结合的作战方式。
(二)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和管理环节
近年来,许多单位所负责投资的项目每年不止一项,往往是好几项,领导干部任期一届五年,项目就有十数项。如全部列入审计范围,由于时间、人员上的原因经常是不可能,而且由于项目建设环节多、资金量大,蜻蜓点水不仅不易发现问题,还容易导致审计风险。因此,我们需要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根据时间和人员的总体安排,有选择性的确定一些需审计的重点投资项目和重点环节,采取重点突破的方法,查找分析领导干部在投资过程中的经济责任。例如,我们可选择政府比较关心,群众比较关注的一些重点项目;也可通过前期了解,选择项目内控管理不健全、容易出问题或者群众有反映的项目;还可通过查找已有资料,选择之前从未检查、审计过的项目。在环节选择上,可以分析领导干部在某个环节的作用
和影响程度来选择重点环节;也可通过查找、了解和分析近几年领导干部容易出问题的管理环节,选择作为重点环节进行审计。总之,选择合适的审计项目和环节,比因摊子铺地太大而降低审计质量,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两项审计工作的结合以及“大兵团”作战的方式,意味着我们要在审计过程更加细致认真,而且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样的前提下,必须适当创新一些审计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才能在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的同时提升审计质量。例如,建立审前审计组内部成员知识交流机制,各组员结合自身的专业擅长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与投资审计的不同特点,为其他人讲解交流专业知识和本次审计的注意点,以提升审计组成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查找分析问题的能力;广泛采用计算机AO审计方法,除了对财政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外,还利用AO的分析对比功能将所选取投资项目的建安成本支出、材料设备价格等各类数据以及投资控制环节进行分析对比,从中发现问题;采取不间断的三人循环式工作制度,对每个需审计的投资项目或其他事项采取三人一组同时审计,一个项目结束后留由其中一人整理审计资料并撰写审计工作底稿等审计文书,另两人则开始下一个事项的审计,该事项审计结束后照样留其中一人整理资料和撰写报告,前面已完成资料整理和审计文书撰写的组员则与小组内另一人重新开始又一个事项的审计,如此循环反复,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两项审计工作结合后审计事项多,尤其是投资项目多、管理环节多的问题;此外,还可根据审计方案的需要,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资审计不同特点,开拓思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审计取证,如通过现场查勘和测量,核实工程量和成本支出核算的可信度;通过随机发放调查表向公众调查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社会对项目投资的认可度及投资绩效;通过模拟操作和分析来了解项目投资过程中未规范操作环节造成的影响度和损失估算等等。
(四)注意数据信息的交流和数据的关联性
由于审计事项和审计信息量的增加,以及审计组规模的扩大,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过程中如采用“大兵团”下“小分队”的方式,由若干的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审计事项,各小组采集的信息数据往往会在审计任务即将结束时才会汇总和交流。但对于同一领导干部负责的经济工作,无论是财政财务收支还是项目投资,其数据往往是有关联的。在以往的审计中就发现,某单位在基本经费户中,招待费用和办公费用控制较严,各项支出均未超过指标,但对其负责的项目投资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不符合项目投资内容的而且本应在单位基本户中开支的各类费用放入了项目建设指挥部中开支,违反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还有,某单位在年终时支出指标基本无结余,但账户上却有数十万元留存,最后查出单位擅自挪借了其负责的建设工程资金100万元,而且两边均未入账。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尤其是在部分乡镇、街道,项目投资管理和财务核算往往不规范,项目投资和行政经费也未单独核算,很容易导致相互挤占、挪用经费的情况。对于此类情况,如果不注意数据信息的及时交流以及数据关联性的审查,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因此,审计组可以定期(最好是短于三天一次)召开内部信息交流会议,对有疑问的、与其他小组审计事项相关联的或者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审计措施及相互配合审查的方案,以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五)注意审计报告内容的融合和提升
审计报告是我们审计成果的体现方式之一。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和投资审计的关注点还是存在一些不同,因而在审计结论反映、审计评价意见上也有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按照审计目标和审计实施方案,围绕着领导干部在其负责的单位管理、投资建设等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对审计组各小组以及组员的审计成果进行融合,达到定性口径统一,衡量标准一致。
此外,在审计报告的提升方面,可以适当创新,引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已取得的审计成果,通过设置指标、分值,采用百分制,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评价打分,形成一个可以衡量的具体分值,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供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参考。这样,可以避免因审计报告内容过长、语言表述太专业、反映问题太抽象,组织部门无法衡量和比较的问题。(方丽强)
第三篇:宁国市审计局-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总结-修改
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总结
市审计局
2017年,市审计局大力推进政府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重点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廉政教育。现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狠抓廉政教育。针对投资审计廉政风险关键环节,加强事前教育,及时揭示风险点,发出预警提示,落实防控措施。分管领导及纪检组长对投资审计中心人员进行廉政提醒和督查;投资审计工作人员对协审人员进行廉政提醒和督查。定期组织协审人员廉政风险教育,我局于2017年8月18日召开了政府投资协审廉政工作会议,投资审计工作人员、各协审机构负责人以及协审人员等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后全体参会人员赴市检察院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廉政警示教育学习。
2、加强协审管理。科学确定和利用协审机构,合理配置审计组中的协审人员,确保审计机关在编人员能有效组织投资审计项目。与协审单位签订《廉政风险防控责任状》,并进一步完善协审机构考核办法,对协审机构的审计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其中对廉政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有违反廉政纪律的协审人员,禁止再参与投资项目审计业务,对相应协审机构予以剔除。不定期对协审机构进行走访或约谈,重点考察其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的建立及实施情况,强调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3、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在试用投资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同时,建立并使用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投资审计业务操作规程》,将项目的分配、资料审查、现场勘查、初稿、对账、内部复核、重大问题解决方法等审计流程标准化、表格化,从而在审计流程上进一步缩减了廉政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要求协审单位不能单独与被审计单位联系和沟通,现场踏勘、资料补充、意见交换等环节都必须由审计机关专人负责。特别在施工现场丈量和核对工程量过程中,投资中心人员全程参与、随时复核把关。
4、严格落实两个三级复核制度,提升审计质量。我局在投资审计项目实施时要求完成协审内部三级复核及审计机关三级复核的“两个三级复核制度”,其中审计机关三级复核发现的问题及复核核减额将作为对协审机构进行考核打分和费用计算的依据。
5、落实岗位责任。一是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分管领导对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控负主管责任,投资审计中心负责人负直接责任,参与投资审计的人员对所负责工作事项承担相应廉政责任。二是充分发挥民主决策制,任何一项审计项目业务的分配,均是经局领导班子根据入库协审机构的技术能力、专业特长、技术人员数量素质、业绩、执业信用等情况集体讨论决定,并形成会议纪要记录存档。重点问题均由审计组全体成员开会讨论分析递交局领导班子讨论决定。
二、存在问题
1、人员配备与任务量矛盾突出。我局投资审计中心平均每年完成约200个结算审计项目、10个跟踪审计项目、15个政府交办项目,而投资审计中心现有专业人员2名,人员严重不足,导致经常无法全程参与审计过程。
2、投资审计管理系统推广难。省厅研发的投资审计管理系统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投资审计流程的规范性,也能有效的控制廉政风险,但县级区域项目的建设单位分布广、经办人员专业性较差,同时县级审计机关人手少,给系统的推广使用带来较大困难。
3、PPP项目跟踪审计难。市已落地的PPP项目共8个,总投资约50个亿,PPP项目程序及合同复杂、体量大、相关制度不完善,给跟踪审计带来了新的课题,也带来了新的廉政风险。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对县级投审的检查和培训。县级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廉政风险防控、审计理论知识、审计方法和审计经验等方面相对欠缺,希望市局能经常性的对县级审计机关进行考察和指导,并根据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全市范围的投资审计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将先进的廉政风险防控理论和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2、制定一套标准化的审计流程。目前,各个县市组织投资审计的方法和流程各不相同,孰优孰劣也无从比较,建议市局能结合全市的投资审计开展情况,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投资审计流程,在规范投资审计业务操作的同时,也能有效的控制廉政风险。
3、增加人手。县级审计机关投资审计人员配备与工作量矛盾突出,为保证审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建议能适当增加县级审计机关投资审计的人员配备。
4、根据需要调整投资审计管理系统。建议能根据宣城市投资审计业务操作流程对投资审计管理系统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使其在保证审计质量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方便操作,提高效率。
第四篇:投资审计的重点是安全性和效益性
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涉及诸多阶段,主要有项目筹备、资金筹集、建设准备、建设管理、质量控制、验收运行、竣工决算等阶段,各个阶段都存在外部监管和市场联系。随着投资体制改革、项目建设市场运作化的深入,在进行投资审计时,保障国家投资的安全和效益性应是审计的重点。
一、审查可行性研究与项目概算设计的一
致性,防止建设单位利用项目建设骗取建设资金。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是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性强,指导意见较粗放。而对概算设计的审定和批复往往由计划和相关的行政部门审批,其间存在着差异性,建设单位可利用此差别,将与项目无关或本由其自身承担的建设内容添加到概算之中,实质上骗取了项目建设资金。如我们在对某建设项目的审计中,就发现了此类问题,其主管部门往往只注意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效益性,对项目建设内容实施大包大揽,使建设单位将不属于本项目的其它项目纳入项目概算。
二、审查项目法人组成的科学性,以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失。现阶段,项目建设联合开发的形式比比皆是,在审计过程中如何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失?一是要审查项目法人的组成,即国有资金占有的份额是否合理,是否占有控股地位,机构人员的组成和职责是否合法,防止政企不分,低估国家资本,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审查项目法人在运行中,参建各方的出资是否足额到位,有无抽逃资金或侵蚀国家资金的情况。三是审查有无非法集资,支付利息,造成投资损失的问题。
三、审查项目建设的合法性,保障各项资产的取得合法。国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项目法人往往为了降低投资成本或达到其他非法目的,采用违法手段进行项目建设。一是要严格审查建设用地的取得情况,防止非法买地、占地的情况发生,查处与相关部门窜通违法征地。二是严查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查处规避招标、违法招标、将概算外项目列入概算内招标、违规签订合同等问题。三是审查设计变更及概算调整的合法性,主要关注是否为谋求部门或单位利益擅自变更设计方案影响项目功能发挥的问题。
四、审查项目建设的效益性,促使项目建设能发挥预期的效益。目前,对项目建设效益的考核主要有建设工期、投资完成情况、运营效益。首先,考核项目工期的执行情况,如果某项目建设工期超过计划工期,说明该项目建设效益不能按时发挥,超过的工期越长将给项目带来的损失越大。其次,对项目概算的完成情况进行分项考核,认真分析工作量完成情况、造价情况,反映项目建设的效率性及对投资控制情况。最后,根据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结合设计变更的情况对其运行效能进行评价。
第五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象和范围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象和范围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象不能单纯地说成是建设单位,它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技术经济过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全涉及到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金融部门、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等,上述所有单位在建设与建设管理过程中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审计的对象或客体。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任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中心任务是保证党和国家制订的有关投资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财经纪律的贯彻与执行,检测稽核各部门、各地区执行建设五年计划和计划的情况及结果,积极参与投资宏观调控,完善投资体系,调整投资结构,减少投资浪费,提高投资效益。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
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程序上看有前期审计、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后审计三大部分;从固定资产投资审查计的范围上看有基本建设投资审计、技术改造投资审计和其他投资审计等主要部分;从审计的专业特征上看又包括投资建设技术审计、财务审计、经济审计及管理审计等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要求
就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机构而言,应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审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审计方法应灵活多样,有的放矢,并注意审计阶段间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以此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
与其他专业审计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具有如下独特之处:
1、审计内容的宏观性;
2、审计时间的连续性;
3、审计对象的广泛性;
4、审计目标的层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依据有: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央、地方及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活动和各项计划的技术经济指标,相关的理论基础等。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程序
(一)拟定审计计划
(二)组织审计人员,成立审计小组
(三)进驻审计现场,制订审计计划
(四)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实施项目审计
(五)交换审计意见,达成共识,拟定审计报告
(六)编制并完成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文件,项目审计终结。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问题
1.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少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
2.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4.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5.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固定资产审计的对策思考
1.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
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以及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一重大变化,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可能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益。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2.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投资审计也要把公共工程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这是投资审计内容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加大对财政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二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资金和项目,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要将违纪违规现象消除在萌芽阶段。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将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过渡。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从效益审计入手,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在效益方面,要特别注重环境效益。充分考虑预防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审计将成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一个重点。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要做到财务收支审计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并重,以建设单位为主,延伸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查处乱上建设项目、违反建设程序、虚假招投标、违规转包分包以及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等违纪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