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教学设计及修改说明和反思

时间:2019-05-12 17:4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次教学设计及修改说明和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次教学设计及修改说明和反思》。

第一篇:第二次教学设计及修改说明和反思

“的”、“地”、“得”的区分与应用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字形上区分“的”、“地”、“得”,知道他们读音相同,用法不同;

2.在理解用法的基础上学会实际运用这三个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导入):

有三个好朋友,虽然长相不同,但却有一样的名字“de”。(课件出示三个“de”)当我们找他们做游戏时,他们很苦恼不知道我们叫的是谁,相信乐于助人的你肯定想要帮助他们做回自己。

二、认识“de”

师:三个好朋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de”,读轻声,是结构助词,在短语、句子中起连接作用。(同时课件出示)但是,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不同的字,这样可以使书面语言精确化。(同时课件出示相关文字)

三、师:下面跟随老师一起去深入了解一下这三个朋友。1.“的”

(课件出示相关短语)

(1)敬爱的总理、鲜艳的花朵……(2)鸟的天堂、泰山的景色……(3)我的妈妈、你的朋友……

师:你可以自己读一下,感受“的”的不同用法(稍微停顿,留下阅读时间)。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的”后面全是名词,那前面呢?你看一下(稍微停顿,留下思考时间)。

师小结:我们可以归纳总结为:形容词+的+名词,名词+的+名词,代词+的+名词,当然,这里边最常出现的是形容词+的+名词(同时课件中圈出)这些句子你来读:

(1)小明的妈妈送给他一双新球鞋。(2)草原上盛开着漂亮的野花。(3)西湖的美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2.“地”

(课件出现相关短语)

高兴地唱、开心地笑、仔细地研究……

师:通过刚才对“的”学习,再来读一下这组词语,你发现不同了吗?(稍微停顿,留下思考时间)。这组带“地”的词语,“地”前面的词语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的。师小结:我们可以归纳总结为:形容词+地+动词。(1)每一次考试后,我都会开心地告诉爸爸妈妈我的好成绩。

(2)老师说过,作为学生,要用心地学习。3.“得”

(课件出示相关短语)跑得快、笑得甜、唱得好听……

师:你可以自己读出规律吗?(留下思考时间)

师小结:“得”后的词语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我们可以归纳为动词+得+形容词(1)你看看那个小妹妹,哭得好伤心。(2)操场上,小明跑得真快。

4.师: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三个好朋友了?老师给你个小歌谣,帮助你记忆:

小马快跑de de de, 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

5.拓展练习(填空):

(1)一群美丽()鸟儿,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我看()入了迷。

(2)小花绽放出美丽()笑脸,正向我们招手。(3)他()作业丢了,可定着急()不得了。(4)看着妈妈满意()笑容,我也开心()笑了。

修改说明:

开学之后,我把暑假的微课带入我的教学,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孩子们乐于接受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而这种授课方式也给孩子的预习、复习帮到了许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也发现了自己设计的不足:把三个“de”系统的总结为“形容词+的+名词”或“动词+得+形容词”等,孩子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年级还小,孩子对词性还不太了解,我这样做,反而加大了孩子理解的难度,因此,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修改,把“de”放入句子中,让孩子在品读中自己悟规律,总结一带而过,告知孩子即可。反思:

微课进入日常教学,真的是帮了我很大的忙,它毕竟是新鲜事物,孩子们接触起来更喜欢,这有效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效率。但在使用微课过程中,我还存在不足,这需要我继续学习。

在“de”的讲解应用中,我对理论知识过于注重,忽视了实践练习,因此,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课后,我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修改,重新搬进课堂,效果明显好了许多,孩子也不再对苦恼“de”兄弟的混淆。

第二篇:教学设计修改说明

教学设计修改说明

我上一次花了很多的时间设计的《倒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却在真正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之后再国培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学校教师进行分析探讨,找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意见。

原来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但是在板书设计上有所不足,板书应该更全面。在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时未能设计全面,只讲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求倒方法,而没有涉及小数和带分数求倒方法,学生在课后习题中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学生课后练习和学校教研组成员研讨使我明白这节课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修改。

在各位前辈的指导帮助之下我一步步地完善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使其真正的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同时通过这一课时教案反复研究修改,是我教学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让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

第三篇:《尊严》修改设计及反思说明

《尊严》修改后设计及说明反思

岳峰小学 徐雪

一、导入新课 学写“尊”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请大家来读一下课题。“尊”这个字你还在哪个词中见过它? 生:尊敬、自尊、尊贵······

师:这个字在本课还需要会写,你觉得要将它写准确、写美观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注意中间的一个短横,上下部分要短一些。

师:好,下面请跟老师来书空一下这个字。(生书空)请同学们在田字格本上把这个字来写两遍,选择一两个范例进行大屏幕展示,说出好的部分及不好的部分。(将原来的同桌检查,替换为选择书写工整的进行展示,或是选择问题较大的让同学们一起来修改,从而达到将这个字写规范的目的。)

师:同学们,老师在上课之前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不食嗟来之食》(通过讲故事来让学生从典型事例中来体会尊严二字。)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尊严》,你认为什么是尊严呢? 生:要有自己的底线,要有自尊。

师:大家对尊严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相信通过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你对尊严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二、检查预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描写逃难的人的神态)2.在文中是描写的哪些人的形象?(逃难的人)出示“逃难”,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风雪大作的声音),老师动情地描述: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刺骨的北风无情地逼迫着路上那一群衣衫褴褛的逃难人,他们一个个面呈菜色,忍着饥饿,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艰难地前进······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设置情景,加深理解)问:什么是逃难?(逃离苦难)出示逃难者的图片,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2.再出示“沃尔逊、哈默、杰克逊”这几个词读一读,说明这三个词一个是地名,两个是人名。

3.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件中词语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逃难的年轻人只有在工作之后才肯吃别人给他食物,最后成为石油大王的故事。)

三、理解重点语句 感悟人物形象

1.这篇课文题为《尊严》,在文中有一句话中提到了这个词,同时这句话也是杰克逊大叔对当时的哈默的一个评价,谁能找出了给大家读一读?(生找到,读一读,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红色部分要重读,通过重读来体会杰克逊口吻的肯定。从而体会人物的感情,即对年轻人的赞扬。)

2.出示这句话,再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是本课中颇有深意的一句话,值得我们去深入地体味。像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多问几个为什么会帮助我们理解得更加透彻。下面请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你能围绕它提出什么问题?(生读,提问,为什么是说他是富翁,为何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3.要真正读懂这句话还要联系上下文,这里说那时年轻的哈默什么都没有,那他当时是怎样一个状况呢?文中有一句直接描写他外貌的句子,请大家找一找。(生找,指名读,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同学们,在这里描写这个年轻人的外貌就用了两个词(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你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生答,很饥饿,很贫穷,很可怜等等)请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我们还可以从这两个词中想象到在逃难的路上,他会遇到哪些困难?(没饭吃,有危险,差点死掉等等)

4、是啊,此时的哈默可以说在物质上是一无所有。但杰克逊大叔为什么又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他的财富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文章的2——4自然段,走进这个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一番对话中去探个究竟。小组内先分角色朗读,然后在班内进行分角色朗读的展示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表演出来。(将学生的自读换为分角色朗读,让班级内的同学选出最能读出人物感情的小组进行奖励。分角色朗读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表扬找出最适合人物感情的语气、神态、动作,然后让学生在体会中画出文中相应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请学生起来读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在旁边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做一下简单的批注。

学生朗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

在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说说。(年轻人态度很坚定,很执着,诚恳)相机出示对年轻人的第二处语言描写。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被反复运用了三次,哪个字?(“不”)。读一读,从这三个“不”中你读出了什么?(坚定)指名坚定地读一读(要重读三个“不”字)。(通过设置当时的情景指导朗读。)

透过哈默具体的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这份坚定还能从哪里体会到?(标点)再来读一读。言为心声,其实人的神态和动作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情感和想法,有没有同学注意到年轻人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和动作。(学生相机在课本上画出相应句子)猜想一下,此时他可能在想什么?(没有劳动我绝对不吃食物)

体会着当时年轻人的无比失望与饥饿再来读一下这句话。(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总结:人物一个细微的神态和动作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想法。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你们可以说个个是哈默的知音那!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倾听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能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一个人;在习作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展开细致的描写可以更好得表现这个人物的情感与内心。

师:经过连续的逃难生活,哈默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了,如果他拒绝了这些食物,会怎样?(生答,会饿死,筋疲力尽)

师:是的,这份拒绝不仅仅意味着不能吃到食物,意味着继续忍饥挨饿,甚至意味着死亡的威胁,可他依然坚持不能不干活就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耐力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 出示两句与尊严有关的名言,读一读。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英】 不知道他自己的尊严的人,便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席勒 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中,哪里还让你有这样的体会?接着说。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此时,你还觉得哈默是个一无所有的人吗?你在心里会给他一个怎样的评价?(板书:自强)此时,再回到这句话,你赞同杰克逊大叔的话吗?带着理解再读一读。(生带着理解去读课文)

5、通过我们以上的分析,你觉得青年时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是通过“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里的“仰起头”我感受到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还有他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生:我认为年轻人是个坚定的人,不决定就不改变的人。

(通过课文的分析,再让学生从中感受青年的人物形象,找出他是怎样的人,并从中发现自己应该向他学习的是什么。)

四、联系全文 体悟“尊严”

1.年轻人最终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了食物,但他的这种做法为他赢得的远不仅是这顿食物,还为他赢得了很多,默读5、6、7自然段,完成填空:年轻人的这种做法,不仅为他赢得了食物,还为他赢得了 ;在两年后又为他赢得了 ;在二十多年后更为他赢得了。因为。2.介绍哈默。

3.通过哈默的这个故事你认为尊严是什么? 4.补充几句关于尊严的名言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书《勇敢的人——哈默传》

2、以“人穷志不短”为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将学过的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家里人听,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篇:修改说明与教学反思

修改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满兴趣的课堂,如磁石般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本课的激趣导入“乒乓球一沉一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引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对物体浮沉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来,继而鼓励他们大胆猜测,亲手验证,把孩子们的研究兴致推向高潮。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探讨更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积极动脑后的成就感。

二、足够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自主地完成对水的浮力的认识。

本节教学中我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探究活动,进行猜想验证,获得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复杂性。例如在认识水的浮力的探究活动中,在学生的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向上的浮力。

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与探究的主人。在本节教学中,我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自创性与创造性,提供宽松的时间与空间,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提问,猜想,实验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与探究的主人。例如本节课的所有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所有的实验方法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所有的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发现的,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顺着学生的思路,抓住学生的矛盾,水到渠成地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陪伴学生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四、开放的问题、开放的材料,开放的探究空间,为学生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大课堂。

本节教学,我从材料准备,问题的提出、探究活动的展开,实验现象和结论到课外延伸和拓展,处处体现开放性。在为学生准备材料的同时,学生还自备了实验材料,每一个实验现象和结论都可以生成许多新的问题,每一个探究活动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五篇:赵州桥教学反思及修改说明

《赵州桥》教学反思及修改说明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三个特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篇课文在集体备课中是讨论过的,我的教案也是在那个基础上修改的。当时没觉得这样上课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很实在的一节语文课。可是当我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大的问题了。

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为什么能闻名于世呢?然后希望学生能找出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可是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学生对这个问题似乎无从下手。而我这时又不懂的怎样去引导,所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开始设置了这么难的问题给学生,导致后来学生都有点不愿意去思考了,也就造成整节课的沉闷气氛。后来的教学中,我仍然没有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以老师的讲来进行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了。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就在这里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想如果可以,我会重新设计教案:第一,不用“为什么赵州桥能闻名于世”作为第一个问题了,我会问“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什么桥?在文中找一找依据。”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无从下手了。第二,在讲第二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赵州桥,通过画桥,检查学生是否了解了桥的设计特点,通过订正画,纠正了学生对课文错误的理解。第三,在理解写赵州桥美观的第三段时,让学生表演课文中讲的龙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然后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能得到提高,课堂气氛就不会这么沉闷了。

又或者在教学时直接采用让学生来当导游的形式贯穿全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获得信息,自己去学习、领悟其中的特点和优点。在自己质疑、思考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展示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让学生在当导游介绍的时候能更好的找出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和设计的优点。但这样的教学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课堂的设计上要颇费一番心思,而且这样一来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了。这就势必要求老师不断给自己充电,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老师,来适应如今的课堂。

虽然这是一篇传统课文,但是并不代表就要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传统课文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文上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想一想怎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就是我的这节课给我的深深的教训。

在校本研修阶段,我又仔细审视《赵州桥》第一次教学设计,发现有不少地方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新课标的精神,因而进行了调整,主要有以下几处:

一、导入环节多播放几组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让学生更快的走进文本。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环节,理解雄伟一词,在第一次教学设计中只是单纯地解词,学生对这个词语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修改时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词语的意思,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环节加强了朗读训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基础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以读助讲,以读促讲,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杜绝单纯的内容分析。所以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增加了重点读、想象读、配乐读等朗读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品悟。

四、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抓重点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丰富,对课文有整体感悟之后,开始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灵活运用对比方法进行语言训练,感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表达 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呢?训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口头的,也要以是书面的,可以运用词语,也可以运用句子,还可以运用表达方法等进行有机训练。

以上的修改与落实,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图形兼备,富有很强的感染力等特点,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更活跃,更精彩。但是,多媒体网络也是信息技术一部分,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过信息化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技术应用得好坏主要看其是否用得恰当,在于质而不在于量。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特长与优势,在教学中恰当、合理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发挥它的最佳效应,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载第二次教学设计及修改说明和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次教学设计及修改说明和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筝》教学设计修改及说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修改反思(范文)

    教学设计修改反思 把信息技术广泛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教学的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体育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学生主动......

    征信管理条例第二次修改说明及修改稿

    法制办就征信管理条例第二次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关于就《征信管理条例(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2009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中国人民银行......

    修改病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句子复习(修改病句)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综合修改病句。 教学重难点:查找病句的病因,能正确的修改病句。 复习过程 一、复习病句定义: 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

    《活化石》教学设计修改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培养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

    《花钟》修改后教学设计及修改的说明与反思

    《花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花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花钟》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电力的广泛应用;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3、电讯事业的发展;4、化学工业的建立;5、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6、垄断组织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修改及说明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本单元训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