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9-05-14 21:4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第一篇: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信贷风险高层参考7月23日----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7月19日,央行公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等一系列决定,这标志着推动近1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进入关键阶段。从短期效应看,该政策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如贷款利率不会实质性下降、中小企业难享低利率优惠、银行受影响不大等。不过从长期来看,实体经济将明显受益,商业银行则会受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巨大冲击,表现为存贷利差空间进一步压缩;竞争压力下可能会出现高息揽储、过度放贷、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等非理性行为。

银联信分析: 返回

一、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7月19日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具体规定有四条:(1)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2)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3)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4)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该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短期效应分析

1、贷款利率短期难降。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被很多业内人士解读为是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增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判断依据是:目前银行信贷大多数仍在基准利率以下,而按照过去央行所设定的以7折基准利率下限发放的贷款在市场中更是难觅踪影。例如,从2012年放开贷款利率下限至7折以来,各银行的贷款利率下浮占比基本稳定在11%左右,鲜有变化。因此,预计此次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贷款平均利率短期内依然不会下降。此外,金融机构的实际存贷利差情况也制约了贷款利率的整体下行空间。目前在存款利率未彻底放开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通过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吸纳资金。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为4.4%。按照现行基准利率的0.7倍计算,贷款利率为4.417%,已无存贷利差可言。

2、大企业受益而中小企业难享低利率。目前,能以基准利率0.7倍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多是优质企业,如大型国企、央企等。因为这些企业能够带给银行更多的存款和合作项目,而这类合作基本在大银行之间,小银行很难获得这种机会。而此次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将使议价能力原本就很高的大企业更加容易获得基准利率下浮的优惠,从而进一步降低其融资成本。然而,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对于中小企业却影响不大,这是因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都是上浮,幅度在30%以上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便如此,很多中小企业仍然贷不到款,只能转向民间市场,因此利率下限放开对这些企业短期内影响十分有限。以下数据也能佐证这一观点:某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该行2012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22.18亿元,全年新增437.63亿元,增幅为25.98%;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5.83%,显著高于公司类贷款平均水平。

3、银行短期受影响不大。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对银行的短期影响十分有限,但银行定价水平的波动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提高,对银行转型会产生正向倒逼作用。

三、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长期效应分析

1、实体经济长期利好。从长期来看,金融机构放款贷款利率下限有利于实体经济的金融环境改善。第一,企业信贷资源更加多元化。从长期来看,放开贷款利率将促使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债券、股票等进行直接融资,不仅有利于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促进社会融资的多元化;也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大企业可以发债,成本甚至是低于7%贷款利率,小微企业有可得到更多的信贷资源。第二,中小企业将获得更多信贷资源。由于贷款利率限制取消后,大企业的议价能力更强,这使得中小银行在大企业客户上的盈利难有保障。为保证盈利不变,中小银行可能被迫将钱投入风险更高的中小型企业,从而使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有一定改善。第三,企业融资成本下降。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将使贷款利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2、金融机构长期利空。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最先受到直接冲击的当属银行业,过去由非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所催生的令银行业利润丰厚的存贷利差,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一去不复返。在获得定价权的同时,银行业将发现自己臵身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自身的经营业务水平、风险管理,将被迫要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外,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银行业在竞争压力下,采取高息揽储、过度放贷、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等非理性行为。此次央行仅放开贷款端利率,而没有放开存款端利率,也恰恰反映了央行对上述风险的担忧。

四、其他三条政策的简要分析

一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实际上,票据贴现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取消贴现利率管制实质影响有限。

二是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取消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意味着农信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为贷款利率2.3倍的限制可以突破,逻辑上有利于调动农信社支持三农贷款、提供农村服务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民间资金回流农信社,但实际情况:一是目前涉农贷款执行优惠利率比例较高;二是高于4倍的贷款利率并不受法律保护;三是需防范民间资本、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将农信社作为新的套利通道。

三是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做调整。个人房贷利率浮动区间暂不做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忌惮房贷大量增长,但实际上也可放开,这是因为:目前房贷利率普遍上调;由于资金成本的抑制,银行给房贷利率打折的动机不足。

五、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建议银行审慎关注以下风险点:第一,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可能被推高。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信贷资金流向。但应当警惕的是,银行信贷资金在流入实体经济之时可能出现“马太效应”,即议价能力强的大企业信贷成本越来越低,银行为了弥补利润反向推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最终将对银行业务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第二,大企业套利空间扩大。原来大客户和银行谈判时,会受到下浮不超过30%的红线限制,但现在政策拆解这一底线后,大客户的谈判能力会大大提高。市场利率是由供求决定的,在供求不变的情况下大客户获得的融资成本更低,套利的空间也就更大。第三,资金可能将更多地流向其他市场,如进入股市或房地产。针对上述风险,建议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创新力度,逐步缩小存贷息差在利润中的占比,防范资金过度流向其他金融机构、股市、房地产等风险;尽早争夺优质中小企业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加强银行内控,防范高息揽储、过度放贷、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等非理性行为发生。

风险分析师:张建梅

第二篇: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四、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三篇:利率管制政策分析

我从事金融相关的工作,因此选择的案例方向是我国的利率管制政策。我国现行的利率管制政策,与西方主流的市场经济理论存在一定相违背的地方。

一、什么是利率管制

利率管制是国家为调节经济运行而对金融市场上的利率进行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是利率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利率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与否和发挥得怎样。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情况对利率都实施过不同的管制。

二、利率管制的形式

利率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项管制,即仅对存款利率或贷款利率进行管制;另一种是多项管制,即不仅对存款和贷款利率同时管制,而且还对贴现率及手续费等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

三、利率是否应该由政府进行管制

利率应该进行管控还是有市场决定,这个争论其实由来已久。

1、利率决定理论的理论支撑

一是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出发,得出的结论却是:利率会随储蓄的增加而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利率的调整活动要到资本的增加与储蓄的增加量相等时为止,“这种调整过程是自动的,不必由金融机关来干涉或关心”。因此,他们主张让市场上的储蓄、投资等实际变量的变化来决定市场利率,再通过利率的自由波动来调整整个经济的生产和投资,最终必使经济趋于均衡。

二是凯恩斯理论根据其利率决定理论,得出利率难以降到实现充分就业所要求的水平的结论,认为一方面要靠财政政策的实施来增加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要靠人为的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他说“利率不会自动调整到某一水准,最适合于社会利率;反之,利率常有太高之趋势,故贤明当局应当用法令、习惯甚至于道义制裁加以制止”,“除非该社会用尽各种方法抑制利率,否则利率总是太高,投资引诱不会充分”。总之,凯恩斯认为利率是一种纯货币现象,是一种使流动性偏好决定的人们持有货币的欲望与现有货币数量相均衡的价格。

2、利率管制的弊端

一是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政府对利率管制的显著特征是将管制利率控制在市场利率以下。由于存款者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与借款者所支付的利息成本相对偏低,造成利息负担与收益的不均。利益的最大损失者是存款者。

二是导致信贷配给制。所谓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利率管制所导致的信贷配给的存在,除了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外,还会产生败坏银行甚至整个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三是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利率与边际生产率相等,低于均衡边际生产率的企业会因其支付不起利息负担而退出借贷市场。当廉价的资金掌握在金融机构的手中,而金融机构又为地方政府所控制时,银行贷款就脱离了支持实业企业优胜劣汰的本质,蜕变为一种政府实现政策意志的工具。

四是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若金融当局对金融部门的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必然影响资金供给来源。因为存款利率太低,效率低下而又有资金盈余的单位将会进行自我融资而不存入金融机构,结果会导致金融部门萎缩而阻碍金融发展,进而影响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速度。

五是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如果政府人为地将存款利率压得很低,表面上看降低了银行的成本,但实际上银行吸收同样的存款量可能付出的成本更高,或在付出同样成本的情况下吸收的存款量减少。为了多吸收存款,银行就可能采取各种隐蔽的方式提高存款利率,如赠送各种礼物、奖品、提前支付利息等。这种行为一旦被监管者发现,银行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若要通过合法行为增加存款的吸收,银行只能通过非价格竞争手段,如改善服务的方式进行,如增加服务时间,增设分支机构、网点,改进技术设备等等。这些措施,可能在原利率水平下增加存款流入量,银行的利息成本曲线有可能降低;但由于服务时间的延长和服务质量的改善,必然增加营业费用。

四、我国政府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与改革

一是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仍保持原区间不变,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二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三是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第四篇:对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思考

对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思考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金融主渠道的作用。然而,在我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全部放开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到规模和人员限制,资金定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贷款利率始终受到国家上限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拓展信贷业务、加大支农投入的积极性,也对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全面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海林市农村金融市场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认为目前逐步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正当其时。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果支持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三农”的主渠道,与农民的信贷联系越来越紧密,已形成了按照贷款对象和用途的不同确定有差别的利率的贷款利率定价办法,并对农户贷款给予适当的优惠。实行一步到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农村信用社全部贷款利率上限放开,这种差别利率仍然会得到执行,农户贷款利率并不会向工商业等其他贷款利率看齐,出现大幅度的上升,而是仍然执行较为优惠的贷款利率。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资金供应状况改善1

近年来,政策性、国有、股份制多类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涉农贷款不断增加,完善和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使区县金融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逐步弱化,农村资金供给紧张的状况缓解,这有助于降低农村市场利率水平和熨平资金价格的大幅波动,使利率总体水平保持稳定。当前,多家金融机构进入海林市农村金融市场,特别是农业银行通过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推出小额质押贷款等多项新业务积极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存贷市场展开竞争。

(二)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全面启动和专项央行票据成功兑付,农村信用社对照国务院有关精神和要求,在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和加强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风险状况有所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各项指标情况良好,当前的资本水平与风险状况、业务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逐步完善,初步具备了自主定价的能力

首先,农村信用社根据本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特点,科学测算贷款定价的相关指标、成本费用,并通过综合考虑信贷风险、偿债能力、放贷成本等因素,针对不同的贷款对象划分不同的利率档次,贷款定价方法比较科学、合理。其次,从实际贷

款定价执行情况来看,尽管目前农村信用社执行利率上浮贷款占比较高,但并未出现盲目“一浮到顶”的情况,与全国情况相比,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农村信用社定价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农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新老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市场的不断渗透,带来了市场竞争加剧,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不会导致贷款利率大幅、盲目的上涨。

(四)充裕的市场流动性为农村资金借贷价格的稳定提供了保证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长期盈余、外汇储备激增、市场流动性充裕,拆借资金价格低廉。农村信用社能够以较低利率拆借资金,使农村信贷市场的资金供求紧张问题有所改善。同时,目前民间借贷利率也保持在较低水平。民间借贷利率走低也表明市场资金较为充裕,对上限放开后利率的普遍大幅提升形成制约。目前宽松的资金环境有利于涉农贷款利率的稳定,是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有利时机。

(五)农村信用社和农业管理部门对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支持和理解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农村信用社全力支持放开其贷款利率上限,农业管理部门及涉农种养业代表也对此给予了充分的理解。虽然农业管理部门对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后,农业贷款利率水平是否大幅提高与“三农”资金能否分流尚存一些顾

虑,但基本已达成共识。

二、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措施

(一)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

建议以谨慎的态度,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一是选取改革条件基本成熟的地区(如海林市)进行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工作试点,同时兼顾利率市场化和支持“三农”的双重目标;二是通过逐步扩大区域性试点的覆盖面,与全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相一致,最终全面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而支持“三农”的目标不再由利率政策来承担。

(二)进一步完善利率定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定价管理应遵循市场导向、分类指导、风险控制、讲求效益的原则,坚持成本、效益、风险的对称和均衡,测算不同行业和客户对利率的敏感度,建立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的定价机制。要细分客户和市场,既要考虑客户给金融机构带来的综合收益,也要综合考虑客户信用风险的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以及分摊金融机构自身的筹资成本和资金运营成本,建立综合的利率测算体系,在此基础上实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差别化管理方式。要根据利率走向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及时调整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水平,使之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

注意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理性经营行为,防止出现不计成本吸收存款、随意提高贷款利率以扩大收益的现象,杜绝短期行为,逐步建立完善、合理的利率形成机制。

(三)转变经营理念,实行科学管理,形成灵活的利率定价方式

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强化利率管理水平。要进行合理授权,注重利率的柔性管理,避免刚性过大造成负效应,确保一定的灵活性。联社在进行综合利率定价和管理的基础上,允许基层农村信用社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使之能够针对市场变化和客户的资信状况、经营情况、潜在风险进行不同的利率定价,并适时调整。同时,要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防止出现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从而既能提高利率管理的科学性、灵活性,又能充分调动基层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改革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有效规避利率风险

一是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控制机制。农村信用社要提高对利率风险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利率价格体系,以内部风险评级为基础,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利率的风险状况和风险隐患,并根据风险状况适时调整利率水平和结构。二是建立动态的利率风险监测分析体系。要加强对市场利率

走势的研究和利率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结合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结构、期限结构和成本利润变化情况,建立起动态的利率风险监测体系。三是实施业务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鼓励农村信用社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提高结算清算、银行卡、各类代理业务、理财业务、信息服务等中间业务比重,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利用利率避险工具,如利率期货、期权、利率互换等,有效分散和规避利率风险。

(五)加快利率风险定价专业人员的培养,建立数据信息资源库

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培养利率定价和管理人员,为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储备利率风险定价专业人才,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逐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农村市场信息资源数据库,多方收集信息,积累历史资料,以此为基础形成符合实际的分析研究系统,确保利率定价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人民银行海林市支行魏 绪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信用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放开贷款利率已成为讨论很热的话题。农村信用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有利于其适应利率市场化,使之和其他金融机构公平竞争,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本文从多方面来看农村信用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政策和建议

前言

2007年2月14号,世界银行称农村信社贷款利率应取消上限,然而因当时的诸多原因,受到了很多的质疑。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为了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央行本次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四项举措中提出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同时取消了农信社2.3倍的贷款利率上限。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柱,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农村信用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问题总结了一些学者的思想和观点。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管制与现实的纠结

(一)贷款利率上限管制已不适应当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加强金融间接调控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入2010 年以来,随着我国CPI 持续上涨,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为维护国家经济稳定,控制流动性,抑制通胀,国家加息的利剑终于在10 月20 日出鞘,并于12 月26 日再次进行了上调。但物价上涨势头仍然凶猛,社会各界已有乘势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建议适时推出存款利率浮动机制。如果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先行推开,那么农村信用社将面临存款成本上升,贷款利率上限管制的尴尬境地。

(二)贷款利率上限管制已不适应金融市场公平竞争

例如从张家界市私营企业贷款和个体经营户贷款发放比较多的邮政储蓄银行来看,邮政储蓄银行对6 个月至1 年期的贷款执行利率高达14.4%,是基准利率的2.7 倍,而目前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管理政策限制了农信社此类业务开展,特别是农业银行推出的“惠农卡”等新信贷品种与农信社在农村市场展开

竞争,农信社在农村信贷市场上主力军地位正逐步弱化,使之与其他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三)贷款利率上限管制不利于防范利率风险

面对当前利率上涨的预期,对农信社贷款基准利率2.3 倍的管制,使其不能跟随市场行情有效的通过溢价规避风险、覆盖成本,不能很好地控制利率风险。

二、不同的学家对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的看法

对放开贷款利率上限,不同的学家持不同的观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周昆平对此表示,央行取消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的限制,这样的政策还是有利于农信社、农商行的差异化发展。这个政策主要还是面对农商行来制定了。对于涉农企业,大型商业银行还是做不了这个业务。同时,他还表示,在我国农村金融薄弱、企业还比较缺资金的情况下,取消贷款利率上限以后,对于农商行以后的发展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同时农商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控制好风险,收益和风险是平衡的,过度的追求利润会出现风险,所以农商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做一些选择,从而促进农商行自己的改革,他还建议,农商行应该增加风险防范机制,不能一味追求高利润。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指出,此次重点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既是对农信社多年来对‘三农’贡献的肯定,也对农信社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信用社有外部环境的不配套,如货币市场发育不健全、监管当局监管水平不高、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缺失等,又有自身的缺陷,如体制问题争议不休、内部机制不适应竞争需要、人员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贷款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探索中进一步完善。同时他还指出,无论是农信社还是农业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都需要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由过去的坐等客户上门到主动营销,为客户量体裁衣,推销金融产品。从解决农民的实际生活需求着手,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努力扩大中间业务的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指出此次调整可能会对一些非正规金融机构产生一些冲击,在正规金融机构放款能力、服务能力提高的情况下,提高市场利率,会对民间借贷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方面来说,也会促使一些正规金融之外的资金回归到正规金融系统中来。同时,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会得到一定的缓解。随着利率上限的取消,农村金融机构在当地贷款的积

极性会有一定程度提升,在当地的贷款规模会一定的增加,存贷比可能有所提升。随着农村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增大,农村金融机构利息收入会有一定增加,这对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可得性有积极影响,对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另一方面,贷款利率提升也增加了部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短期内可能会对他们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看,会对农村金融发展、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带来好处。

三、农信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的必然性

(一)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有利于农村信用社适应利率市场化

(1)由市场决定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水平的高低。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是为了让农村信用社逐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而利率市场化就是由市场来决定利率的价格,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自主定价的,农村信用社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决定贷款利率水平的高低。

(2)市场竞争将导致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水平下降。

(3)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力求利率水平更趋合理。

(4)确定适当贷款利率水平,优质服务“三农”。

(二)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有利于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近年贷款利率上限的改革进程中,需要一直“稳步进行”。增加支农资金的供应,提高农户的资金性。

(三)放开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有利于统一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政策,营造各类金融机构间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四)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不断优化涉农资金配置效率,对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具有积极意义。

四、放开贷款利率上限相关政策和建议

(一)逐步建立、完善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

建议以谨慎的态度,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首先是选取改革条件基本成熟的地区进行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工作试点,同时兼顾利率市场化和支持“三农”的双重目标;其次是通过逐步扩大区域性试点的覆盖面,与全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一致,最终全面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而支持“三农”的目标不再由利率政策来承担。

(二)建立有效应对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冲击长效机制。

1.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信用社要将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定价机制的建立作为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抓落实,并在联社建立利率定价决策和风险控制机制,明确职责和制度。

2.进一步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利率定价管理应遵循市场导向、分类指导、风险控制、讲求效益的原则,坚持成本、效益、风险的对称和均衡,测算不同行业和客户对利率的敏感度,建立适应利率市场化要求的定价机制。

(三)完善利率市场品种,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农信社要积极加快产品创新的步伐,借鉴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参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运用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利率期货等,减少利率变动对未来整体业务的影响。

(四)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有效规避利率风险

1.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2、建立动态的利率风险监测分析体系。

3、实施业务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五)加快利率风险定价专业人员的培养,建立数据信息资源库。

五、结论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利率取消了上限管理,贷款定价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肩负着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任,其贷款利率定价事关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增效与农村金融稳定的大局。因此,农村信用社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依据审慎、稳妥的原则,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需要。

农村信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但对于利率的调整,金融机构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风险成本、当地产业利润率水平来定价,合理追求利润率。

参考文献

[1]王瑞.农村信用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的可行性分析.黑河学刊,2010(149):74-75

[2]彭武荣.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的调查与思考—— 张家界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行为分析[J].武汉金融, 2011(06):52-53

[3]王英.关于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行为的调查分析

[J].商场现代化,2011(635):204-206

[4]肖文辉,李国彩,侯云峰.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管理的利弊[J].华北金融,2011(07):79

[5]黄罡星.我国农信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式探讨[D].广东:南理工大学,2013

[6]张中杭.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 ,2011

[7]利率放开对农村金融影响有限应理性对待[Z].中国金融信息网 ,2013-07-23

[8]曹妹娟.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行为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2):78-81

[9]谢妍.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 ,2010(5):71-72

[10]李晓梅.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该如何制定[N].金融时报,2009-11-05

下载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精选5篇)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放开二孩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住房需求增长、产品结构及热点区域变化、配套要求提高,房企白银十年迎来新机遇,提出新挑战 2.1、需求......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人口结构和老龄化问题, 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的65+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比2014年增加7%,仍需......

    浅谈贷款利率下调对中小企业的影响(4385杨静)[推荐五篇]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贷款利率下调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院 系: 继续教育学院 姓 名: 杨静 学 号: 专 业: 金融学 指导老师: 2014年10 月 日 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连......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频繁的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的成本收益、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带来风险。但利率市场化将有......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管理的影响分析论文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这一过程充满风险。由于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不确定性。由于中国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

    新公司法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新公司法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解读 2013年11月9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为了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实现“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金融市场利率体系建设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走上了深化改革与......

    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优秀范文5篇)

    论文大纲 浅谈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利率政策及效果 经济学074班王檬一.利率政策基本理论 (一)利率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1.利率与物价的关系 2.利率与储蓄的关系 3.利率与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