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劳务实名制普及?
http://www.xiexiebang.com/
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劳务实名制普及?
2017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肯定了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问题和不足。另外,《意见》中还着重强调,建筑劳务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在我国全面推行。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劳务实名制的普及呢?答案就在于劳务实名制所能起到的作用。
首先,劳务实名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在建筑行业,农民工的数量非常庞大,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严重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实名制有利于监督劳务企业工资发放,防治欠薪问题的发生。
其次,劳务实名制能够规避用工风险。劳务企业与劳务人员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缺乏法律约束和保护,也给总包监督和司法仲裁增加了难度。实名制的实行有利于保护企业和劳务人员双方的权益。
第三,劳务实名制能够提供人员素质和工程质量。劳务实名制解决了工人归属问题,降低工人流动性,有利于开展劳务人员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实行持证上岗,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第二篇: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杨世松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河南商丘476000)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新乡市调研时对该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新乡一边做一边总结、一边提升,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省长郭庚茂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已经成为我省重要发展战略之一。那么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本文就此谈点看法。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对于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而在地方政府的文件里、领导人的讲话中以及媒体宣传上,已经普遍使用这一概念。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可以这样概括:所谓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形成新的居住模式、管理服务模式和产业格局。各地已经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规模不等,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乃至几万人,基础设施相当完善,公共服务全面覆盖,生活环境堪比城市小区,城乡差距在这里已显著缩小。
至目前,全国已有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当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其中成都、新乡、苏州、德州等省辖市为此专门下发文件,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成效显著,涌现很多好的典型,积累很多宝贵经验。这些地方有的已被国家或地方政府列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他们的做法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肯定。我省安阳市、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等省辖市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子,已经有了良好开端。总的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已成农村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二.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普遍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1、农村环境“脏、乱、差”。由于长期缺少规划,农户任意选址盖房,建筑参差不齐,道路高高低低,村内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柴草乱垛、牲畜乱放、车辆乱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处是乱糟糟、臭烘烘的一片,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几年来尽管各地都开展了“清洁家园”活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农村土地浪费多。农民富裕起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居住条件,翻盖新房,青年农民结婚也必盖新房,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农民一般选择在交通便利的村头和公路边盖房,也有部分农民长期进城务工,全家已搬进城市定居,这样以来老宅基地闲置起来,“空心房”、“空心村”逐步增多。另据调查,农民住房加院落一般占地一亩左右,个别农户占用更多,一户多宅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必然造成土地的严重浪费。
3、基础设施投入大。建设新农村,必然需要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社保、治安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大量资金,由于村庄小而分散,现有的资金只好“撒胡椒面”,很难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这样就使本来就不充裕的建设资金更趋紧张。同时,这样做也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4、产业结构调整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工作已经开展很多年,但由于多数农民还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土地零碎,决策分散,经营理念陈旧,很难形成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很难开展社会化服务和推广农业科技,很难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5、农民自主投入少。一是农业产业不发达,农民生活还不宽裕,没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投入;二是农民利己思想和狭隘观念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公共服务,也不愿意投资投劳;三是村民共同体日益弱化,不同利益的人很难形成共识,农民自主修路、搞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可能,自主搞合村并点、建设新社区更不可能。
为了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基层领导班子比较强的农村,就开始了村庄治理、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等建设新农村的探索。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思想指引下,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骤然加快。新型农村社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也是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之所以能够得到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实践证明,它有以下优越性:
1、有利于较快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通过村庄合并,组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社区,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局面,使农民享受到了和城市居民基本相同的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较快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正象群众所说的“老村环境脏乱差,新村环境绿静美。老村旱厕畜圈不卫生,新村水冲厕所真干净。老村文化生活缺,新村广场多娱乐。”在新型农村社区,农民购物、就医、通讯、计生、社保、农技服务、文化娱乐等很多事情不出村也能
办到。
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金,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过去很多地方村庄小而分散,农民居住
不集中,分别搞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许多公共服务设施建不了也用不起,甚至连个理发店也养不住,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统一修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有效地节约资金。如河南省卫辉市四和新村,是由四个村庄合并而成的,原四个村庄分别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需投资4000万元,而村庄合并后,仅需2000万元,节约了一半。
同时,新社区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比如,目前散布在村庄的学校由于规模小,不
仅人均成本高,更难以保证师资、校舍的质量,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水平。而新的社区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可创办相当规模的正规中小学,保证师资和校舍的配备,从而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在医疗服务、社会治安、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也由于规模效应而将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有利于集约节约用地。新型农村社区可以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设,有利于彻底解决
“空心村”问题,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发挥土地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对腾出的原旧村址进行整理复耕,综合利用,又可增加人均耕地,从各个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新乡市全市3571个行政村,目前村庄占地190万亩,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后,占地约为140万亩,可节约土地50万亩左右。如果建高层或多层建筑,节约土地更多。据资料,已经实行村庄合并、建成新型农村社区的地方,比原来村庄占地面积节约50%以上。
4、有利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往往和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在一起。村庄规模的扩大,土地面积的增多,便于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培植新产业,推广新技术,完善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荥阳市贾峪镇洞林湖新社区,由5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新社区建成后可容纳7万人,未来将建成一个居住、购物、医院、学校、休闲型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生态城,当地农民完全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转移到现代农业中去,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5、有利于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当前我国已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农村消费作为保持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根本措施,启动和开拓农村市场,前景广阔。实践证明,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政府的一定量投资,就能带动多倍的农民群众投资和其它社会资金的投入,产生巨大的投资拉动效应,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煤炭、建材等一系列工业的振兴,以及家电、运输、通讯等行业的繁荣,有效地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据新乡市测算,政府的一定量投资,可以拉动24倍的民间投资,产生1∶24的投资拉动效应。
6、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通过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这种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农民进城的单一城市化模式,符合当前农村实际,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社会安定,也有利于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及早防治交通拥堵、房价昂贵等“城市病”。
总的来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是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也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益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带有方向性意义。
当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有条件的,一般在经济基础好、领导班子强的农村率先突
破。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也要作好规划,搞好试点,逐步向这方面引导,不能急于求成。
作者简介:杨世松(1950.6-),中共商丘市委党校教授、“全国农村社区
建设专家顾问组”专家
联系电话:0370-2682131手机;***
第三篇: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产业结构
调整
2013-3-5 14:29:13来源:2013年03月05日 10:28:18 新华网3月5日(星期二)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温家宝]: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回旋余地很大,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都有发展的空间,重要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解决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以扩大国内市场应用、重要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
第四篇:在全县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工作全面推进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工作全面推进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今天我们在4月20日全县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工作动员部署大会的基础上,再次召开全面推进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做好农民工资保障工作有关要求和部署,回顾总结前期试点工作,对下一步在全县建筑劳务领域全面推行“一卡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领学了《县建设领域实名制用工和工资支付“一卡通”工作奖励与惩戒实施意见》和《县建筑领域建筑劳务实名制及“一卡通”全面推进阶段工作安排》两个文件精神,住建局局长对我县4个月的“一卡通”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工作,全面推进我县“一卡通”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筑领域实名制“一卡通”工作在通过4个月的成功探索。这次是在全县推开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工作,对于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管理,有效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全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建筑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牢固树立坚定不移推行的思想。建筑实名制管理是一项科技加制度的创新性工作,是解决当前市场与现场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各主管部门不能有丝毫松懈和动摇,要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市场和现场监管的重中之重,切实加以推进,增强工作执行力,力求取得实效,防止昙花一现。
(二)有效解除劳资双方的后顾之忧。实行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创新性工作,要以全面推进应用为契机,维护好群众利益,完善企业内部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改变“以包代管”的粗放管理方式,建立有序规范的建筑劳务市场。一要让企业认识到建筑实名制对促进企业管理的作用。企业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低下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推行建筑实名制管理,从某种意义讲,是政府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信息化平台,能够帮助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协同化和精细化,实现对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要让建筑劳务人员认识到建筑实名制工作对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资问题,是建筑实名制推行的初衷和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当前劳务人员存在着“三怕”,即一怕麻烦、二怕约束、三怕上税的问题,不利于制度的推行。对此,要通过加大培训和宣传,转变其思想观念,使其充分认识这项制度的好处,自觉成为推行工作的主体,自愿遵守相关规定。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迅猛发展,全县建筑业农民工队伍迅速壮大,他们不仅已成为建筑行业的生力军,而且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县现有在建工程74项,总建筑面积为291.18万平方米,总造价为41.71亿元,职工近3万人,生产一线农民工人数达80%。但随着建筑业管理层和劳务层的分离,出现了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有:一是农民工无序流动、私招滥用、持证上岗率低;二是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导致劳资纠纷,影响企业发展;三是建筑业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意识不强,安全有隐患,特别是他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后,工资不能及时兑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扎实有效推进建筑实名制管理的发卡和应用工作。
(一)全力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县住建局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年底前要在县本级全面推行“一卡通”管理。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在10月1日前完成补办手续,房地产开发项目在10月15日前完成补办手续,其他项目在10月底前完成“一卡通”补办手续。全面落实本县实现“一卡通”3年工作全覆盖计划,即2012年12月底前争取达到覆盖全县建设总量30%;2013年底争取达到覆盖全县建设总量70%;2014年底达到全县建设总量100%覆盖。
(二)明确应用的具体内容。实行建筑实名制管理的工地,对建筑劳务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质监员和现场监 3 理人员,都要进行考勤管理和工作经历记录,主管部门对其是否到位和履职尽责要进行监控。企业通过系统规范工资发放程序和方式,保障工人工资足额及时发放,实现零拖欠。
(三)加大推广应用的奖惩。对实名制工作落实到位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给予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信用综合评价中适当加分等奖励;对持卡人员优先享受培训教育,减免培训费用,优先推荐企业录用;对推行工作进展缓慢、不积极的企业,要采取约谈、通报等措施给予督促,上述企业的施工现场不能评为文明工地,项目不得评为优质工程。
(四)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实名制管理是一项工作创举,存在问题在所难免。但是,问题解决的好坏,事关推行工作的成败。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存在问题的解决力度。一要解决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要制定建筑实名制监管细则,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和监管内容,加强协调联动和闭合管理。注重奖惩制度的建立,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二要解决备案发卡滞后的问题。要进一步优化程序设计,加强与银行的协调配合,简化办事程序,实现备案发卡信息共享和同步,缩短发卡时间,要努力做到“立等可取”。组织专门力量,对在建项目和应当办卡人员进行梳理排查,摸清底数,集中备案一批,发卡一批。三要解决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完善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要针对前期系统使用反映出的录入工作量大、信息不共享、查询统计功能不全等问题,集中精力,抓紧改进。要坚持管理工作与系 4 统完善同步推进,不断扩展系统使用功能。要深入调查研究,畅通信息渠道,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三、加强领导,强化督查,确保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分管县长任组长,有关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和成员的建筑劳务实名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建筑劳务实名制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负责建筑劳务实名制工作的指导协调、总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具体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各项任务,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推动建筑劳务实名制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二)强化协调调度。县住建局等主管单位要全面开展工作调研,深入现场实行跟踪服务,加强政策技术指导,加强问题收集和信息反馈,及时解决相关难题,持续改进相关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加强阶段性工作总结分析和调度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抓好典型示范。注重发现和培育典型,确立一批典型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和示范交流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要把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工作和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和执法处罚结合起来,提高监管效能,扩大示范效果。加强宣传报道,通过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广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较好落实实名制“一卡通”的建筑企业,在招投标、企业资质升级、增项、交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创先争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落实不好的企业,将采取暂时停止工程招投标、列入不诚信企业“黑名单”,直至清除出我县建筑领域。县住建局要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企业建筑劳务实名制工作开展情况,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效果较差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和责令整改。同志们,推行建筑实名制管理工作既是挑战,又是契机。我们必须站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自觉肩负起光荣使命,积极有为地完成各项任务,以优异的成绩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党委书记在纪念七一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
83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50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83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五十多年、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回顾党和人民在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党和人民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
83年前,在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壮阔斗争中,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澎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正在这时,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一九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这就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八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我们党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同志们,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这一要求,抓住了根本、切中了要害。作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全部的精力,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一、首先要明确搞好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细胞。动、植物都有细胞,而动、植物细胞质量好坏,决定了动、植物教你怎样生存与成长。企业这个社会经济细胞的好坏,同样也在一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